1、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和染色
- 格式:ppt
- 大小:600.50 KB
- 文档页数:22
实验一 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涂片制作及染色法 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 实验学时: 2学时一、目的要求1.了解、熟悉油镜的使用和使用原理。
2.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及美蓝和革兰氏染色方法。
3.能够识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染色特征。
4.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学特征和特殊构造。
二、知识背景细菌个体微小,无色透明,在一般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用适当的染料使其着色后,才能看到其形态、排列和结构。
某些细菌因有特殊的染色性,更可借特殊的染色方法加以鉴别。
因此染色技术是细菌鉴定中的基本技术之一。
检查微生物标本,需要使用显微镜。
比较多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
根据不同要求,可使用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前几种显微镜用可见光线或紫外光线作照明光源,它们都属于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则是用电子流代替照明光源,与光学显微镜不同。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或称生物显微镜)的构造,使用与保护方法,已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中讲过,这里概述油镜的原理和使用要点:检查细菌标本,多用油镜进行,油镜是一种高倍放大(95-100倍)的物镜,一般都标有放大倍数(如95×;100×等)和特别标记,以便识别。
国产镜多用“油”字表示,国外产品则常用“Oil 或“HI”作记号。
油镜上还常漆有黑环或红环,而且油镜镜身比高倍镜和低倍镜长,镜片最小,这也是识别的另一个标志。
油镜头的晶片细小,进入镜中的光量也较少,其视野比用高倍镜时为暗。
当油镜头和载玻片之间为空气层所隔时,因为空气的折光指数与玻璃的不同,故有一部分光线被折射而不能进入镜头之内,使视野更暗;若在镜头与载玻片之间放上与玻璃的折光指数相似的油类,如香柏油等,使光线不致于因折射而大为损失,则可使视野充分照明,并能使操作者清楚地进行观察和检查(图l )。
实验室中几种常用物质的折光指数 品名 玻璃 檀香油香柏油 加拿大树胶二甲苯 液体石蜡松节油甘油 水 折光指数 1.52-1.59 1.52 1.51 1.52 1.49 1.48 1.47 1.47 1.33进行油镜检查时,应先对好光线,但不可直对阳光,采取最强亮度(升高集光器,开大光圈,调好反光镜等)。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常用的方法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是指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大小来进
行分类和鉴定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
1. 显微镜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和结构。
通过放大细菌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细胞壁结构等
来进行分类和鉴定。
2. 染色法,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折射率染色、吉
姆萨染色等,这些染色方法可以使细菌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显示出
形态特征,有助于鉴定。
3. 形态培养特性,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观察细菌在
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特性和形态变化,如菌落形态、生长速度等。
4. 生化反应,通过观察细菌对不同生化试剂的反应,如碘试验、氧化酶试验等,来鉴定细菌的形态学特征。
5. 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序列分析等技术,通过对细菌
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鉴定细菌的形态学特征。
综上所述,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染色法、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和鉴定细菌的形态学特征。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引言: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微生物,其形态结构一直是微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甚至为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提供辅助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绘制不同种类细菌的形态特征,并对其进行描述和分析。
材料和方法:1.细菌样本:从环境中采集的细菌样本,使用无菌技术制备细菌涂片;2.显微镜:高性能光学显微镜;3.其他实验工具: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器、无菌盖玻片、无菌镊子等。
实验步骤:1.细菌准备:在无菌实验台上,取一块无菌盖玻片,用无菌镊子取一小滴待观察的细菌悬浮液在盖玻片上;2.细菌涂片制备:将另一块无菌盖玻片,倾斜放在含细菌悬浮液的盖玻片上,使两个盖玻片接触并自然扩散,制备细菌涂片;3.固定细菌:将细菌涂片在微火上加热,使细菌固定在玻片上;4.染色:将固定的细菌涂片浸入甲醇中进行固定,并在甲醇中静置3-5分钟;5.除染:将固定染色的细菌涂片置于水龙头下轻轻冲洗,冲洗到水清澈;6.贴片:将染好的细菌涂片倒置在无菌盖玻片上,用手指轻轻压实;7.观察:将贴好的细菌涂片放在显微镜下,逐个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8.绘制:选取有代表性的细菌形态,在实验记录本中进行绘制和注释。
结果和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细菌的形态结构,如以下几个典型细菌的形态特征描述。
1. 球菌(cocci):球形或近球形的单细胞菌,如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形态特征:球形,直径约0.5-1微米,聚集在一起呈葡萄状、串珠状。
2. 杆菌(bacilli):长形的单细胞菌,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形态特征:长棍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2-6微米。
3. 弯曲菌(spirilla):弯曲或螺旋形的细胞,如鲍曼不动杆菌(Vibrio cholerae)。
形态特征:螺旋形,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2-6微米。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实验目的
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特殊结构
熟悉革兰染色的方法及意义
二、实验器材
示教玻片、显微镜、擦镜纸、
香柏油、二甲苯
三、实验步骤
1、细菌形态观察
(1)细菌基本形态
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杆菌:炭疽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结核分枝杆菌
弧菌:霍乱弧菌、幽门螺杆菌
(2)细菌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芽胞
2、革兰染色方法及意义
(1)方法
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复红复染
(2)结果
G+菌:紫色G-菌:红色
(3)革兰染色法意义:
鉴别细菌;选择药物
四、实验结果
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炭疽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幽门螺杆菌,荚膜、鞭毛、芽胞
试验日期。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的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益,有的则会引发疾病。
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对于研究其生长、繁殖和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细菌的形态结构,以便更好地了解细菌的特征和功能。
实验材料和方法:1. 细菌培养物:我们选择了两种常见的细菌,分别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显微镜: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3. 准备细菌样品:从培养物中取一小滴,涂抹在玻片上,待其干燥。
4. 染色:将干燥的细菌样品用甲基蓝染色,以增强细菌的对比度。
5. 观察:将染色后的细菌样品放在显微镜下,逐渐增大倍数,观察并记录细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结果:1. 大肠杆菌:观察到大肠杆菌为一种长而细的细菌,呈现出弯曲的形态。
通过放大倍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菌的细胞壁和胞质。
细胞壁呈现出扁平的形态,胞质则呈现出透明的特征。
2.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出圆形的形态。
观察到细菌表面有许多小颗粒,这些颗粒是细菌产生的黄色素,使其呈现出金黄色的外观。
讨论:1. 细胞壁结构: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呈扁平形态,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没有明显的扁平特征。
这可能与它们的生长环境和功能有关。
大肠杆菌常生长在肠道中,需要扁平的细胞壁以适应肠道内的环境。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常生长在皮肤和黏膜表面,其细胞壁结构可能更加圆形以适应不同环境。
2. 胞质特征:通过观察细菌的胞质,我们可以发现大肠杆菌的胞质呈现出透明的特征,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胞质则没有明显的透明度。
这可能与它们的代谢活动有关。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其胞质内含有许多代谢酶,使其呈现出较高的透明度。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其胞质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核酸,使其胞质较为浑浊。
3. 颗粒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的小颗粒是其产生的黄色素,这种黄色素具有抗菌作用,可以帮助金黄色葡萄球菌抵御外界环境的侵袭。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与革兰氏染色法一、显微镜的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
以往最简单的显微镜仅由几块透镜组成,而当前使用的显微镜由一套透镜组成。
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能将物体放大1500—2000倍。
(一)显微镜的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机械装置,一为光学系统,这两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发挥显微镜的作用。
1、显微镜的机械装置显微镜的机械装置包括镜座、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推动器、粗动螺旋、微动螺旋等部件(1)镜座镜座是显微镜的基本支架,它由底座和镜臂两部分组成。
在它上面连接有载物台和镜筒,它是用来安装光学放大系统部件的基础。
(2)镜筒镜筒上接接目镜,下接转换器,形成接目镜与接物镜(装在转换器下)间的暗室。
从物镜的后缘到镜筒尾端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
因为物镜的放大率是对一定的镜筒长度而言的。
镜筒长度的变化,不仅放大倍率随之变化,而且成像质量也受到影响。
因此,使用显微镜时,不能任意改变镜筒长度。
国际上将显微镜的标准筒长定为160mm,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3)物镜转换器物镜转换器上可安装3—4个接物镜,一般是三个接物镜(低倍、高倍、油镜)。
Nikon显微镜装有四个物镜。
转动转换器,可以按需要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接物镜和镜筒接通,与镜筒上面的接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4)载物台载物台中央有一孔,为光线通路。
在台上装有弹簧标本夹和推动器,其作用为固定或移动标本的位置,使得镜检对象恰好位于视野中心。
(5)推动器是移动标本的机械装置,它是由一横一纵两个推进齿轴的金属架构成的,好的显微镜在纵横架杆上刻有刻度标尺,构成很精密的平面座标系。
如果我们须重复观察已检查标本的某一部分,在第一次检查时,可记下纵横标尺的数值,以后按数值移动推动器,就可以找到原来标本的位置。
(6)粗动螺旋粗动螺旋是移动镜筒调节接物镜和标本间距离的机件,老式显微镜粗螺旋向前扭,镜头下降接近标本。
新近出产的显微镜(如Nikon显微镜)镜检时,右手向前扭载物台上升,让标本接近物镜,反之则下降,标本脱离物镜。
第二部分微生物形态和结构观察个体形态和细胞结构是微生物的重要特征,也是识别和鉴定微生物的主要依据之一。
微生物个体微小,要研究它们的形态和结构,通常需要显微镜;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对标本进行染色。
学习和掌握形态学观察技术,对于研究、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1 细菌染色和形态结构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主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细菌细胞一般在幼龄阶段呈现特定形态。
但若培养条件发生变化或培养物老龄化,菌体形态会出现异常。
细菌个体微小且无色透明,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与水溶液差别不大,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不易看清它们的真实面目。
对菌体进行染色,可以增加反差,显现细菌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
染色技术是微生物形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它可分为简单染色、鉴别染色和特殊染色三种类型。
一、简单染色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细菌涂片的基本技术。
2、掌握细菌简单染色法。
3、熟练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
(二)基本原理简单染色是采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的染色方法。
微生物细胞含有蛋白质、核酸等两性电解质,在酸性溶液中离解出碱性基团而带正电荷,在碱性溶液中离解出酸性基团而带负电荷。
细菌的等电点为pH2~5。
在中性(pH7)、碱性(pH>7)或偏酸性(pH6~7)溶液中,细胞的等电点低于溶液的pH值,因此菌体一般带负电荷。
因为电离后碱性染料带正电荷,可与菌体内的负电荷结合,所以在细菌学研究中大多采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常用的碱性染料有碱性复红、蕃红、结晶紫、孔雀绿、美蓝等。
(三)实验器材1、菌种:牙垢细菌。
2、染色液(1瓶/组):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3、仪器及相关用品(1套/组):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4、其它用品(1套/组):蒸馏水,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酒精灯,火柴,接种环,镊子,无菌牙签。
(四)实验程序简单染色的操作过程如图4-1所示。
图4-1 细菌的简单染色与显微镜观察1、涂片:取一片洁净无油污的载玻片(通常保存于盛有酒精的广口瓶内,用镊子取出载玻片,在酒精灯上引燃载玻片表面的酒精,冷却后即可使用),在中央滴一小滴蒸馏水,用无菌牙签取少许牙垢,与水滴混匀,涂成薄层(直径约为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