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防己的现代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常用中药的肝损害【摘要】本文就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药及其成分与致肝损害机制及临床特点及加强预防措施等作简要述。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防止中药引起肝损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药;肝损害近年来中药及其制成品所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增多之势,而中药所引起的肝损害占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20.04%一74.14%不等[1],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重视中药的肝损害。
1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原因1.1 中药因素①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非常复杂,表现出药效和药害的双重性。
即既可治疗肝病,同时也能引起肝损害,如大黄、柴胡;②对一些中药的毒性认识不足,传统认为“无毒”的中药品种,现代临床却发现其具有肝毒性,如黄药子、天花粉、番泻叶、何首乌等。
③中药中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情况不少,可因误认误用而致中毒。
如防己有广防己、粉防己,广防己临床己报道有肝、肾毒性。
④中药因产地、种植、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运输贮存等条件不同,也可影响其药效和不良反应,⑤中药引起的肝毒性损害也与剂型、剂量、用药时间过长、配伍和使用方法等有关,如服用大剂量未经炮制的生首乌会导致肝脏的损害。
⑥不按照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基本特征使用中药,违反禁忌原则。
1.2 患者因素①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药制剂具有肝毒性的认识,因而服用中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肝损害。
②患者因年龄或健康状况和个体差异,在常规剂量也可发生毒性反应;③某些人存在遗传性肝脏代谢缺陷的疾病,容易导致药物性的肝损伤。
中药中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分为三类,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1.2.1 常见植物药物及其肝损害的临床症状见下表[2]—[8] 1.2.2 单味动物药如蜈蚣、蟾蜍、斑蝥、青娘虫、穿山甲等[9] 1.2.3 单味矿物药如朱砂、雄黄、铅粉、硝石、砒石、代赭石、胆矾、硫黄等[9]。
2 中药引起肝损害按照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2.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是一类植物性毒素。
[收稿日期]2004-02-16试述防己的合理应用盛明智,郑维国(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重庆408000)[中图分类号]R 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04)6-0326-02 防己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中国药典》[1]为了避免防己品种的混淆使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规定以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根为防己的正品,其功能为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
另将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根命名为广防己,以示与粉防己的区别,其功能为祛风止痛,清热利水。
用于湿热身痛,风湿痹痛,下肢水肿,小便不利。
临床常用的中药防己自古以来分为汉防己和木防己两大类,素有“治风用木防己,治水用汉防己”之说,可见其品种不一,功用也有所不同。
现代商品防己除《药典》收载的防己和广防己外,还有防己科植物木防己在部分地区也有防己入药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木防己还有马兜铃科植物异叶马兜铃(汉中防己即四川的广元防己)。
而四川习用的广元防己、宜宾防己、冕宁防己分别是马兜铃科植物异叶马兜铃、川南马兜铃和穆坪马兜铃的干燥根,其化学成分主含马兜铃酸,它们均被《四川省中药材标准》收载,并命名为防己,这与《中国药典》中的正品防己(防己科粉防己)名称虽然相同,但植物来源和所含化学成分均不同,常常混用[2,3]。
而商品“木防己”就包括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异叶马兜铃(汉中防己)和防己科植物木防己[4]。
由于商品防己类药材的品种来源复杂,名称混乱,存在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而含有的生物碱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也有较大差异,有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也给临床用药安全带来一定影响。
现就防己的合理应用阐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randra S .M oo re 所含生物碱主要为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去甲基粉防己碱(汉防己乙素)、汉防己丙素、轮环藤酚碱等,粉防己碱在碱性条件下与碘甲烷或溴甲烷生成季铵盐,名“汉肌松”,具有肌肉松弛作用。
中药复方配伍减毒实验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综述有毒中草药有其毒性的一面,又有其治疗作用的一面。
某些药物的毒性成分与其有效成分并存,可通过炮制加工,配伍使其减毒。
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表明,中药复方通过配伍可以达到减毒作用。
现综述如下。
1 泌尿系统类中药复方的配伍减毒1.1 关木通将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实验组、正常组,分别灌关木通水煎液、银杏叶和关木通共煎液、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用药后不同时相大鼠的肾功能、肾脏的病理以及血管活性物质等变化。
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证明银杏叶对关木通引起的肾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
将关木通分别水煮和醇提,及配伍生地黄、甘草并醇提,给大鼠灌胃6 d后,检测肾功能变化,在光镜、电镜下观察肾脏的组织学变化。
结果:水煮关木通组的肾功能最差,肾脏的病理变化也最大,醇提关木通组肾功能轻度异常,肾脏的病理变化较水煮组轻微;关木通配伍并醇提组肾功能几乎正常,肾脏的病理改变也轻微。
结论:关木通醇提,配伍并醇提可以减轻或抑制其肾毒性[2]。
动物实验发现复方(包括导赤散、龙胆泻肝丸)组大鼠肾功能的相关指标以及肾组织形态学明显好于关木通组。
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复方中马兜铃酸含量明显低于单味药关木通40%~60%以上。
研究提示,单味药与其复方不仅是药物组成、组分的变化,而且结果也有变化[3]。
采用HPLC法对关木通水煎液和炮附子与关木通的共煎液中的马兜铃酸进行测定,结果炮附子与关木通共煎液中的马兜铃酸的含量比关木通水煎液降低30%,由此可以说明,炮附子可以制约关木通的肾毒性[4]。
关木通与筛选药物配伍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马兜铃酸A吸,判断其含量是否降低。
发现当归、牡丹皮、生地黄、熟地黄、大黄可显著降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其中,当归与关木通质量比为1∶1,生地黄与关木通质量比为0.5∶1,牡丹皮与关木通质量比为1∶1是最佳配比。
广防己的现代研究进展作者:孙康吴建红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02期【摘要】随着中草药在市场上的广泛运用,某些中药的毒副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并引起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
本文主要从广防己的本草考证、毒性物质基础及配伍运用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讨论对有毒副作用的中药一味禁用并不可取。
【关键词】广防己;马兜铃酸;肾毒性;配伍减毒广防己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广防己(Aris tolochia fangchi Y.C.Wu ex L D.Chou et S.M.Hwang)的干燥根,性大寒,味苦、辛,治疗湿热身痛、下肢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主要含有木兰碱、马兜铃酸-Ⅰ(aristolichic acid-Ⅰ,AA-Ⅰ)、马兜铃酸-Ⅱ(AA-Ⅱ)、马兜铃内酰胺、尿囊素等化学成分。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比利时一家诊所开出处方减肥药“苗条丸”(芬氟拉明、安菲拉酮、波希鼠李皮、颠茄浸膏、乙酰唑胺、广防己、厚朴)以致多名妇女服用数月后患上肾损害,有些需要进行肾移植或血液透析治疗,有些患者患了“中草药肾病”后得了膀胱癌[1]。
2002年比利时学者Martinez 等[2]通过研究发现广防己是“苗条丸”中唯一显著影响肾衰进程的药物。
英国根据两例湿疹患者服用含有AA的中药引发“中草药肾病”而需做肾移植或血液透析,进而宣布禁止销售和使用这类草药。
WHO在2000年11月2日的药物通讯中也发出类似的警告[3],西班牙、奥地利、埃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等国纷纷效仿,宣布禁止使用含有AA类成分草药。
这给中医药进入国际化带来诸多不利。
问题出在西方这些医药工作者尤其是未经过系统中医药学习的医药工作者,简单认为中药只是某种补充剂,不经过中医的辩证论证、中药用法用量的考究,盲目加以配伍运用。
一旦出现问题便把所有过错都归咎于中医药。
然而含有马兜铃酸简称AA类中药如广防己、关木通、青木香、天仙藤等在中医临床上运用了几千年未见发生肾功能衰竭这类明显的副作用记载。
防己科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防己科植物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针对防己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合介绍和探讨。
首先介绍了防己科植物的概述,并明确了研究目的与意义。
接着分析了防己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及药理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相关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潜在的毒副作用。
最后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总结了防己科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挑战。
本文将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防己科植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防己科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毒副作用、研究进展、未来方向、总结、挑战。
1. 引言1.1 防己科植物的概述防己科(Asteraceae)是一类植物科,包括大约20,000种不同的植物,分布在全世界各地。
防己科植物通常具有花朵集中在一个花序中的特点,具有多样的坚果、瘦果或坛形果实。
这些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许多昆虫和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同时也具有药用价值。
防己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它们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
防己科植物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对防己科植物的概述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类植物的特点和药用价值,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防己科植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植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旨在系统地探讨防己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防己科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防己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可以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为挖掘和利用防己科植物的新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防己科植物的药理作用研究也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药的药理机制,为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促进防己科植物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为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防己科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防己科植物是一类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和现代药物研发领域。
随着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增加,对防己科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防己科植物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醚苷以及多糖等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对人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防己科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其药用价值、推动传统中医药的现代化、促进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防己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研究方法不够全面、样本量较小等问题。
进一步深入研究防己科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探索其在临床应用和药物研发中的潜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2000字】1.2 研究意义防己科植物作为传统药用植物,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防己科植物中所含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防己科植物的药理作用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些植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防己科植物具有各自独特的药用价值,通过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可以发现更多可用于药物开发的潜在候选物质。
对防己科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不仅可以推动传统药物的现代化应用,还有助于探索新的药物研发途径。
未来的研究工作将继续加深对防己科植物的认识,探索其在临床应用和药物研发中的更广泛应用前景。
2. 正文2.1 防己科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防己科植物是一类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化学成分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防己科植物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生物碱、挥发油、多糖、鞣质等。
生物碱是防己科植物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挥发油中的挥发性化合物也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
防己的现代药理作用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防已的功效与作用防已药理作用防已的别名很多,如汉防已,木防已,小防己,粉防已,广防己,粉寸已等,最常用的商品名有汉防己和木防己两种。
汉防已:又名粉防己。
防已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防已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防已的功效与作用【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李当之《药录》:防己,其茎如葛蔓延,其根外白内黄,如桔梗,内有黑纹如车辐解者良。
2.《别录》:防己,生汉中川谷。
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3.陶弘景:防己,今出宜都、建平,大而青白色,虚软者好,黑黯木强者不佳。
4.《唐本草》:防己,本出汉中着作车辐解,黄实而香;其青白、虚软者名木防己,都不任用,陶谓之佳者,盖未见汉中者尔。
5.《本草拾遗》:木、汉二防己,即【拼音名】Fánɡ Yǐ【英文名】Fourstamen Stephania Root,Japanese Snailseed Root汉中防已Yellownouth Dutchmanspipe Root,Root of Fourstamen Stephania , Fangchi Root, Southern Fangchi Root, Root of Fourstamen Stephania【别名】汉防已、瓜防已、石蟾蜍、长根金少年犯【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已科植物粉防已睥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修去芦梢,洗净或刮去栓皮,切成长段,粗根剖为2-4瓣,晒干。
【原形态】粉防己,多年生缠绕藤本。
块根通常圆柱状,肉质,深入地下,长3-15cm矸径1-5cm;外皮淡棕色或棕褐色;具横纹。
茎枝纤细,有直条纹。
叶互生;叶柄长5-6cm,盾状着生;叶片三角状宽卵形或阔三角形,长4-6cm,宽5-6cm,行端钝,具小突尖,基部平截或略呈心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或粉白色,两面均被短柔毛,下面较密,掌状脉5条。
防己科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防己科植物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防己科植物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如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防己科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研究防己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不仅有助于揭示其药用机理,还有利于开发新的药物。
目前对防己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对防己科植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科学发展和药物创新。
【研究背景结束】1.2 研究意义防己科植物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一直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探究防己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不仅有助于揭示其药用机制,还能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防己科植物含有众多活性成分,如防己素、防己甙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菌、抗氧化等。
通过研究防己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可以为开发新型药物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防己科植物作为传统中药资源,其临床应用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防己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对拓展药物研究领域,促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2. 正文2.1 概述防己科植物防己科植物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的植物,其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防己科植物包括但不限于川芎、丹参、五加等。
这些植物多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防己科植物具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中风等疾病。
川芎被誉为“女性之药”,可以调节经血、补血养血;丹参被称为“药中之王”,具有活血化瘀、排毒解毒的功效;五加则被用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抗逆的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对防己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科学家们通过分析提取和纯化防己科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揭示了其作用机制,为防己科植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浅谈常用中药的肝损害【摘要】本文就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药及其成分与致肝损害机制及临床特点及加强预防措施等作简要述。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防止中药引起肝损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药;肝损害近年来中药及其制成品所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增多之势,而中药所引起的肝损害占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20.04%一74.14%不等[1],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重视中药的肝损害。
1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原因1.1 中药因素①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非常复杂,表现出药效和药害的双重性。
即既可治疗肝病,同时也能引起肝损害,如大黄、柴胡;②对一些中药的毒性认识不足,传统认为“无毒”的中药品种,现代临床却发现其具有肝毒性,如黄药子、天花粉、番泻叶、何首乌等。
③中药中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情况不少,可因误认误用而致中毒。
如防己有广防己、粉防己,广防己临床己报道有肝、肾毒性。
④中药因产地、种植、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运输贮存等条件不同,也可影响其药效和不良反应,⑤中药引起的肝毒性损害也与剂型、剂量、用药时间过长、配伍和使用方法等有关,如服用大剂量未经炮制的生首乌会导致肝脏的损害。
⑥不按照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基本特征使用中药,违反禁忌原则。
1.2 患者因素①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药制剂具有肝毒性的认识,因而服用中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肝损害。
②患者因年龄或健康状况和个体差异,在常规剂量也可发生毒性反应;③某些人存在遗传性肝脏代谢缺陷的疾病,容易导致药物性的肝损伤。
中药中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分为三类,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1.2.1 常见植物药物及其肝损害的临床症状见下表[2]—[8]1.2.2 单味动物药如蜈蚣、蟾蜍、斑蝥、青娘虫、穿山甲等[9]1.2.3 单味矿物药如朱砂、雄黄、铅粉、硝石、砒石、代赭石、胆矾、硫黄等[9]。
2 中药引起肝损害按照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2.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是一类植物性毒素。
[21]DELLA-MORTE D,DAVE KR,DEFAZIORA,et al.Resvera-trol pretreatment protects rat brain from cerebral ischemic damagevia a sirtuin1-uncoupling protein2pathway[J].Neuroscience,2009,159:993-1002.[22]PANDEY A K,BHATTACHARYA P,SWET CHAND SHUKLA SP,et al.Resveratrol inhibit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to attenuateneuronal damage in cerebral ischemia:a molecular docking studyexploring possible neuroprotection[J].NeuralRegenerationRes,2015,10:568.[23]RICHARD T,PAWLUS A D,IGLESIAS M L,et al.Neuroprotec-tive properties of resveratrol and derivatives[J].Ann N Y Acad Sci,2011,1215:103-108.[24]LUO H D,ZHUANG J J,HU P P,et al.Resveratrol DelaysRetinal Ganglion Cell Loss and Attenuates Gliosis-Related InflammationFro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IOVS,2018,59(10):3881.[25]PIRHAN D,YUKSEL N,EMRE E,et al.Riluzole-and resvera-trol-induced delay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 death in an experimentalmodel of glaucoma[J].Curr EyeRes,2016,41:59-69.[26]LINDSEY J D,DUONG-POLK KX,HAMMOND D,et al.Pro-tection of injured retinal ganglion cell dendrites and unfolded proteinresponse resolution after long-term dietary resveratrol[J].Neuro-biol Aging,2015,36:1969-1981.[27]HU X,LIN S,YU D,et al.A preliminary study:the anti-prolif-eration effect of salidroside on different human cancer cell lines[J].Cell Biol Toxicol,2010,26:499-507.[28]KONG Y J,SHI X F,JUN M A,et al.Role of rhodiola active in-gredient 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J].J Liaoning Univ Tradit Chi-nese Med,2012,14:67-68.[29]CHEN X,ZHANG Q,CHENG Q,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salidro-side against H2O2-induced cell apoptosis in primary culture of rathippocampal neurons[J].Mol Cell Biochem,2009,332:85-93.[30]WANG Z,PAN X,WANG D,et al.Protective effects of protocate-chuic acid on retinal ganglion cells from oxidative damage inducedby H2O2[J].NeurologicalResearch,2015,37(2):159-166.[31]向圣锦,李童,姜小涵,等.红景天苷对NMDA介导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8,20(8):469-474.[32]刘正兵,宫剑滨.橙皮苷及橙皮素对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17(5):504-507.[33]MAEKAWA S,SATO K,FUJITA K,et al.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hesperidin in NMDA-induced retinal injury acts by sup-press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excessive calpain activation[J].Scien-tificReports,2017,7(1):6885.[34]石碗如,莫晓芬.单味中药对视网膜神经保护的研究进展[J].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16,16(1):65-67.[35]王振军.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保护青光眼视神经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1(1):79-84.DOI:10.13193/j.issn.1673-7717.2021.01.05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防己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机制分析吴梦丽,何秋梅,杨帆,高慧,谢阳姣(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防己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机制。
防己种植前景防己(学名:Fallopia multiflora),又称何首乌、生地,是中医学常用的一种草本植物。
它的主要功效是滋阴补肾、养血安神,广泛应用于滋补肝肾、黑发安神等方面。
由于其独特的药用价值,防己的种植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防己属于自然药材,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对无污染、绿色、健康的天然药材需求显著增加。
相较于人工合成的药物,防己更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随着人们对中药疗效的重新认识,防己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市场需求逐年提升。
其次,防己的种植技术已日臻成熟。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已经掌握了防己的种植技术。
无论是选择土壤、施肥、浇水、防病虫害等方面,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和科学的方法。
而且,防己的种植适应性强,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较低,不仅适合在草地、山地等自然环境下种植,也适合在室内进行人工种植。
因此,无论是规模化种植还是民间种植,都能够取得良好的产量和品质。
再次,防己的市场前景广阔。
防己是中药材中的重要一员,在中药市场中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药市场迅速壮大。
而且,随着防己种植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产量逐年增加,价格逐渐下降,使得防己更加受到市场的青睐。
无论是药品企业还是个体种植户,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
最后,防己具有抗炎、抗衰老、促进黑发等多种功能,是一种重要的保健品原料。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注重程度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市场对保健品的需求逐年增加。
而防己作为一种独特的保健品原料,不仅具有天然无副作用的特点,还具有显著的功效,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推崇。
因此,防己的种植前景十分广阔。
综上所述,防己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阔的种植前景。
无论从市场需求、种植技术、市场前景还是保健品需求角度来看,防己都是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农作物。
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防己的种植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十几年来,中草药所导致的毒性反应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对马兜铃酸肾毒性作用的研究。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比利时学者Vanherweghem报道,部分女性服用了含有中草药成分(广防己等)的减肥药后,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病理学表现为弥漫性肾间质纤维化,出现低分子蛋白尿、严重贫血,以及在1-2年内发展为肾衰竭的终末期,即使停止用药也难以恢复。
由于这种病与中草药有关,因而最初被称为“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 nephropathy,CHN)。
自Vanherweghem 报道至1998年,在比利时有100名以上的“中草药肾病”患者,其中至少已有70名患者接受了透析或肾移植治疗;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先后报道了不少类似病例。
但在随后的研究中表明,只有马兜铃酸(afistolochic acid,AA)才是引起所谓“中草药肾病”的毒性物质,因而国内学者认为“马兜铃酸肾病”(af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才是更为合理的命名,此命名也逐渐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
笔者现就马兜铃酸毒性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马兜铃酸简述1.1 化学结构迄今为止,从马兜铃属植物中得到并鉴定的化学成分有140多种,主要包括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碱、萜类及甾体化合物、黄酮类、苯丙素等。
其中,引起AAN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马兜铃酸和马兜铃酰胺。
马兜铃酸是硝基菲羧酸,主要含马兜铃酸I(AAI)和马兜铃酸II(AAII),大鼠或小鼠口服AAI和AAⅡ后体内主要代谢产物为马兜铃内酰胺I(AL I)和马兜铃内酰胺Ⅱ(ALⅡ)。
1.2 植物来源引起AAN的中药,主要以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为主。
全世界有350多种马兜铃属植物,我国约有39种,主要有关木通、马兜铃、广防已、天仙藤、青木香、朱砂莲等,以关木通、广防己引起的中毒最为多见。
1 3 有关中药制剂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制剂主要有龙胆泻肝丸(汤)、导赤丸(散)、妇科分清丸、八正丸(合剂、散剂)、耳聋丸、排石冲剂(排石汤)、甘露消毒丹、跌打丸、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冠心苏合胶囊、辛夷丸、十香返生丸、清血内消丸等,其中在临床中以服用龙胆泻肝丸(汤)、排石冲剂和妇科分清丸等引起AAN的报道较多。
防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防己,又名粉防己、汉防己,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之一,味苦、辛,性寒,具有祛风湿、止痹痛、利水消肿等功效,中医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肿痛、湿疮肿毒等。
防己的主要成分为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包括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防己及其主要成分在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纤维化、抗矽肺、抑制瘢痕等方面均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应用前景广阔。
临床上常将防己与其他中药组方配伍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疾病、肿瘤、高血压、肝腹水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常用的代表方剂有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己椒苈黄丸、宣痹汤、复方汉防己颗粒等。
该文对防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为中药防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标签:防己;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疾病;肿瘤[Abstract] Stephania Tetrandrae Radix is one of the comm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which has bitter and pungent taste as well as cold properties. It can subside edema,get rid of rheumatism and relieve pain. Therefore,it is mai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ism arthralgia,edema,dysuria,athlete’s foot,swollen wet sores and other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Stephania Tetrandrae Radix is mainly composed of dual-benzyl isoquinoline alkaloids,including tetrandrine,fangchinoline and so on. Modern pharmacology research shows that Stephania Tetrandrae Radix and its main components have a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in the anti-inflammatory,anti-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anti-tumor,anti-hypertensive,anti-arrhythmic,anti-myocardial ischemia,anti-fibrosis,anti-silicosis,inhibiting scar and other aspects,with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Stephania Tetrandrae Radix is often applied with compatibility of other Chinese medicines in clinically,and has achieved obvious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cardiovascular disease,cancer,hypertension,liver ascites and other diseases. There are some representative prescriptions,such as Fangji Fuling decoction,Fangji huangqi decoction,Jijiao Lizhuang pill,Xuanbi decoction,and compound Hanfangji granule. In this paper,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Stephania Tetrandrae Radix in the past ten years were reviewed,providing reference for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Keywords] Stephania Tetrandrae Radix;pharmacological effects;clinical application;rheumatism arthralgia;anti-inflammatory;rheumatoid arthritis;cardiovascular disease;tumor防己,又名粉防己、漢防己,是传统的常用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一直被作为祛风湿药使用。
清初名医陈士铎的奇方妙药陈士铎是清代初期的著名医学家,著作很多。
长期以来,有人说他标新立异,有人说他具有叛逆性格。
我却认为陈士铎思维活跃,极有创造,临床经验很丰富。
在此向同道谈谈他的奇方妙药。
1.川芎南京医科大学贝叔英经常用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疗效很好。
散偏汤出自《辨证录》:“人有患半边头风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大约痛于左者为多,百药治之罔效......其病有时重有时轻,大约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风寒三天,则大痛而不能出户......方用散偏汤,川芎一两,白芍五钱,白芥子三钱,香附二钱,柴胡一钱,郁李仁一钱,甘草一钱,白芷五分......一剂即止痛。
”陈士铎将偏头痛的临床特点作了生动的讲述,并指出治疗偏头痛并不容易见效,而散偏汤则几乎是特效方,“一剂即止痛”,川芎量大达到一两。
2.白芍陈士铎用白芍也有独到之处。
一是用白芍治疗失眠。
《辨证奇闻》:“一夜不能寐,畏鬼,辗转反侧,少睡即惊,再睡恍如捉拿,人谓心肾不交,谁知胆气怯?......用肝胆两益汤,白芍一两,炒枣仁一两,远志五钱......二剂熟睡,三剂惊失。
”我认为用养血柔肝法治疗肝胆气怯、容易惊醒之失眠,既是至理,又有新意,且用药精,配伍好。
于是我将肝胆两益汤试用于临床,果然有实效。
二是白芍治疗痉挛性腹痛。
《辨证录》:“人有腹痛至急......欲泻而又不可得......用寒药治之不效,热药亦不效,用补药亦不效......方用逍遥散加减最妙......白芍五钱,茯苓三钱,当归二钱,白术一钱,甘草一钱,柴胡一钱,陈皮一钱,神曲一钱......二剂而痛止矣。
”白芍是中医的解痉止痛剂,白芍一定要成为主药,用量要大。
肝气失疏则发生痉挛性腹痛,白芍是最佳柔肝药,柔肝则缓解痉挛,缓解疼痛。
推而广之,重用白芍也能治疗痉挛性便秘。
3.白术陈士铎把白术作为治疗风湿腰痛的要药。
《辨证奇闻》:“风湿入肾不得出,则腰痛。
”《辨证录》:“感风湿......腰重如带三千文,不能俯仰。
广防己的现代研究进展随着中草药在市场上的广泛运用,某些中药的毒副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并引起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
本文主要从广防己的本草考证、毒性物质基础及配伍运用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讨论对有毒副作用的中药一味禁用并不可取。
标签:广防己;马兜铃酸;肾毒性;配伍减毒广防己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广防己(Aris tolochia fangchi Y.C.Wu ex L D.Chou et S.M.Hwang)的干燥根,性大寒,味苦、辛,治疗湿热身痛、下肢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主要含有木兰碱、马兜铃酸-Ⅰ(aristolichic acid-Ⅰ,AA-Ⅰ)、马兜铃酸-Ⅱ(AA-Ⅱ)、马兜铃内酰胺、尿囊素等化学成分。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比利时一家诊所开出处方减肥药“苗条丸”(芬氟拉明、安菲拉酮、波希鼠李皮、颠茄浸膏、乙酰唑胺、广防己、厚朴)以致多名妇女服用数月后患上肾损害,有些需要进行肾移植或血液透析治疗,有些患者患了“中草药肾病”后得了膀胱癌[1]。
2002年比利时学者Martinez等[2]通过研究发现广防己是“苗条丸”中唯一显著影响肾衰进程的药物。
英国根据两例湿疹患者服用含有AA的中药引发“中草药肾病”而需做肾移植或血液透析,进而宣布禁止销售和使用这类草药。
WHO在2000年11月2日的药物通讯中也发出类似的警告[3],西班牙、奥地利、埃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等国纷纷效仿,宣布禁止使用含有AA类成分草药。
这给中医药进入国际化带来诸多不利。
问题出在西方这些医药工作者尤其是未经过系统中医药学习的医药工作者,简单认为中药只是某种补充剂,不经过中医的辩证论证、中药用法用量的考究,盲目加以配伍运用。
一旦出现问题便把所有过错都归咎于中医药。
然而含有马兜铃酸简称AA类中药如广防己、关木通、青木香、天仙藤等在中医临床上运用了几千年未见发生肾功能衰竭这类明显的副作用记载。
这样如何深入严谨的研究这类中药,运用各种现代检测手段,尝试多种配伍,从而达到临床安全用药显得十分重要。
下面就近几年对广防己的研究做个综述,主要包括广防己的本草考证,广防己的肾毒性的物质基础,广防己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广防己及其复方配伍的实验研究等几个方面。
1广防己的本草考证防己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皆有记载,因品种不一又分为木防己、汉防己、汉中防己。
而汉防己即中药临床常用药粉防己,木防己也称广防己,属于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根。
两者功效亦有所不同,广防己偏治风湿痹痛,祛风湿作用强,粉防己偏治水肿,利水渗湿作用较强。
《金匮要略》的防己茯苓汤以粉防己为君药,配伍黄芪、桂枝、茯苓、甘草,治疗水肿皮水。
而同出于《金匮要略》的防己黄芪汤,以广防己和黄芪为君药,配甘草、白术组成,用于风水、风湿属表虚湿盛的治疗。
《本草蒙筌》记载汉者(汉防己)主水气,名载君行。
腰以下至足,湿热痛脚气,及利大小二便,退膀胱积热,消痈散肿非汉者不能成功。
木者(广防己)理风邪,职敛使列。
若疗肺气喘嗽隔间支满。
并除中风挛急,风寒湿热邪,此又全仗木者以取效也。
由此可见两者的临床功效并非完全相同,不可将两者混同使用。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多例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类成分中药导致的肾损害-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成为中药材不良反应的典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为确保群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取消广防己的药用标准,将处方中的广防己替换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
卓兆莲等[4]通过对两者所含化学成分不同而导致药理、毒理作用都有较大的差异方面论证贸然将粉防己替代广防己显得不妥。
2广防己毒性的物质基础近几年对于服用中药广防己后产生的肾毒性,许多学者进行了系统研究。
胡士林等[5]将广防己醇提后配制成浓度高、中、低三种剂量药液风别给NIH小鼠灌胃12周,结果小鼠的肾功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以及肾脏病理学检测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且损伤程度随着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的不同成正比例关系。
叶志斌等[6]报道国外的临床实验,20例患者静脉滴注马兜铃酸,10例患者的日剂量为1 mg/kg,连续3 d或3 d以上,其中8例血清尿素氮水平增加,最早在给药后第4天出现,持续至停药后2个月,肾小球滤过率最早在给药后次日即见下降,其中3例死于急性肾衰竭。
另10例接受日剂量小于1 mg/kg者中,9例未见肾损害。
这表明马兜铃酸是广防己导致肾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
李彪等[7]通对人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的研究,证实了外源性马兜铃酸在人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与马兜铃酸同样具有直接细胞损害作用,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在同等浓度情况下,马兜铃内酰胺的致细胞损伤作用较马兜铃酸更强。
这一结果为确认马兜铃内酰胺的致肾损伤毒性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在体外证实了马兜铃酸确实可刺激细胞因子TGF-β和FN的蛋白表达增加,而且发现马兜铃内酰胺也具有与马兜铃酸相同的作用,在一定浓度条件下可刺激TGF-β的分泌,从而促进细胞外基质ECM成分FN的合成,而ECM合成的增加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原因。
并推论马兜铃内酰胺可能介导了肾脏损伤的持续性。
3广防己及其复方的实验研究3.1单味广防己的实验研究贾波等[8]运用广防己水煎剂大剂量组10 g/(kg·d);中剂量组5 g/(kg·d);小剂量组1 g/(kg·d)分别给SD大鼠灌胃60 d。
结果表明大剂量广防己可造成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轻微损伤,主要伤及腔部的刷状缘部份,但未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坏死。
病理切片也显示大剂量组大鼠肾皮质浅层只有极少量管型。
这说明广防己按药典规定量长期服用未见肾损害,大剂量则肾功能有轻微损伤。
3.2广防己配伍的实验研究贾波等以《方剂大辞典》为依据,收集了药物组成限6味以内含防己的方剂145首,按配伍频率高低将各味中药排序,并对之进行分析,找出与防己配伍频率高,且经临床或中药药理室证明能够对肾功能损害有治疗或改善作用的5味中药,即大黄、川芎、桂枝、茯苓、黄芪。
并分别于大剂量广防己配伍制成药液,给SD大鼠灌胃60 d。
结果各配伍组都可减轻广防己造成的肾损伤,其中以桂枝、黄芪尤为明显。
其原因可能与分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组织纤维化的一个重要因子,其浓度的改变与进行性肾小球硬化以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疾病密切相关。
广防己大剂量组和配伍川芎组个别标本TGF-β1蛋白在肾近、远曲小管均有强阳性表达,其它各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只在髓质远曲小管有轻阳性表达,在皮质小管和肾小球呈阴性,说明大剂量广防己有造成肾小管纤维化的趋势,与大黄、茯苓、桂枝、黄芪配伍后则可阻断此种趋势。
罩怡芯等[9]用黄芪和广防己按不同比例配伍,黄芪比广防己分别为5∶5、5∶4、5∶2,合煎后广防己量与单味广防己量相同。
然后将所煎药液分别给Wistar大鼠灌胃一周,每天上下午各灌胃一次。
然后进行各项肾功能指标观察,以及肾脏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说明黄芪对广防己急性肾毒性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充分证明黄芪对广防己所致各组均有解毒效应,其中黄芪:防己=5∶2解毒效果最明显。
冯振宇等[10]将生地和广防己按不同比例配伍以95%的乙醇超声提取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兜铃酸A的含量,并观察含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加入不同配比的生地后,广防己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均降低,其中以广防己:生地=2∶1的比例最为明显。
这说明同样药物的配伍,运用不同比例后可能产生不同的化学和药理效应。
3.3广防己复方的实验研究毛晓春等[11]将广防己与六味地黄丸共煎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兜铃酸A的含量,并观测含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加入六味地黄丸后,广防己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明显降低。
这说明六味地黄丸可显著降低广防己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具有减毒作用。
孙芸等[12]将广防己与滋阴补肾丸共煎后,采用RP-HPLC法测定马兜铃酸A的吸收值,观测其含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加入滋阴补肾丸后广防己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明显降低。
这说明滋阴补肾丸可显著降低广防己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4讨论建议有关研究单位进行广防己药物的临床研究、药物学研究、药物毒性研究,以更好地发现此药物的临床价值,从而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1]Joelle L,Nortier MD,Martinez MD,et al.Urothelia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a Chinese Herb[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0,342(23):243.[2]Vanherweghem JL,Depierreux M,Tielemans C,et al.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renal fibrosis in young woman:association with slimming regimen including chinese herbs[J].lancet,1993,341(8842):387-391.[3]WHO.Aristolochic acid warning concerning interstitial renal fibrosis [J].Pharmaceutlcal newsletter,2000.[4]卓兆莲.防己替代广防己之我见[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84-86.[5]胡世林.广防己毒性的初步研究[J].中药材,2003,26(4):274-277.[6]叶志斌,王一梅.中草药肾病研究现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2):142.[7]李彪.马兜铃内酰胺Ι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1(1):78.[8]贾波.广防己肾毒性及配伍解毒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2):234.[9]赵怡蕊.黄芪对广防己急性肾毒性的防治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6(8):53.[10]冯振宇.生地对广防己减毒作用最佳配伍比例的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251.[11]毛晓春.六味地黄丸对广防己减毒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药房,2008,9(15):1163.[12]孙芸.滋阴补肾丸对广防己减毒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