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 格式:docx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4
防己(《本经》)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或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根。
前者药材称汉防己,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北、江西等地;后者称木防己,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原植物生于山坡、旷野和灌木丛中。
喜温暖湿润气候,忌旱、忌涝,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土壤最宜生长。
味苦、辛,性寒。
归膀胱、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
临床用名防己。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辛,平。
主治风寒,温症,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名医别录》:味苦,温,无毒。
主治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诸蜗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
《本草拾遗》:汉主水气,木主风气,宣通。
作藤著木生,吹气通一头如通草。
《药性论》:汉防己,君,味苦,有小毒。
能治湿风,口面喎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气嗽喘。
木防己,使,畏女菀,卤咸,味苦,辛。
能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主散结气拥肿,温疟风水肿,治膀胱。
《开宝本草》:味辛、苦,平、温,无毒。
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诸蜗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
《药类法象》:汉防己,气寒,味大苦。
疗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
补膀胱,去留热,通行十二经。
《汤液本草》:通行十二经。
《象》云:治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补膀胱,去留热,通行十二经。
去皮用。
《本草》云: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SX(B-*5〗T7”〗丰KG-*3〗刀〗T7”,6SS〗虫SX)《药性论》云:汉防己,君。
又云:木防己,使。
畏女菀、卤咸。
去血中湿热。
《本草衍义补遗》:气寒,苦辛,阳中之阴。
治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补膀胱,去留热,通行十二经及治中风,手脚挛急。
《本草》云:汉防己,君;木防己,使。
汉主水气,木主风气。
又云:木防己不入药,古方亦通用之,治肺痿咯血多痰。
汉防己、葶苈等分为末,糯米饮调一钱,甚效。
《本草发挥》:洁古云:气寒味苦。
中药防己的功效与作用中药防己的功效与作用中药防己,又称作古己、大作、土乌头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
防己的科学名称是防己属的植物,植物的全株都可入药。
防己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
它的功效与作用多样,在下文中,将详细介绍防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防己的化学成分防己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主要有己酮、萜类化合物、生物碱、多糖、挥发油等。
己酮是防己的主要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和抗炎等作用。
萜类化合物有芳香性气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
生物碱具有镇静、抗抑郁的作用。
多糖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消炎作用。
这些活性成分共同发挥着防己的药理作用。
二、防己的药理作用1. 抗菌作用:防己中的己酮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特别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2. 抗病毒作用:防己中的己酮能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和增殖,对多种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 抗氧化作用:防己中的己酮和挥发油具有强烈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和氧化损伤。
4. 抗炎作用:防己中的己酮和挥发油能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症引起的症状。
5. 促进循环作用:防己中的己酮和多糖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内的供氧能力和营养运输,改善组织缺血和缺氧状态。
三、防己的临床应用1. 治疗感冒:防己具有抗病毒和抗炎作用,能有效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鼻涕、咳嗽等症状。
2. 抗菌消炎:防己中的己酮和挥发油具有抑菌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口腔炎、肠胃炎等炎症性疾病。
3. 改善循环:防己中的己酮和多糖能改善血液循环,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 缓解痛经:防己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消炎作用,可以缓解痛经引起的腹痛、腰痛等症状。
5. 抗肿瘤作用:防己中的己酮和多糖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
144、防己(辛苦平。
泻热利水,通利三焦)原文:味辛,平,无毒.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通腠理,利九窍。
生川谷。
一名解离。
注解:1、防己:辛苦平,通膀胱利小便,行全身祛风行水,泻下焦血分湿热。
2、经方使用木防己,通奏理、通肌、通九窍,行全身的水、泻下焦湿热。
防己能把三焦系统的水清利掉。
茯苓把中焦肌肉水去掉,泽泻利全身的水,加石膏大寒、知母去湿热,胃口大减,不断小便,便秘加大黄,睡眠不好加酸枣仁,一般便秘加麻仁,是减肥的配方。
利水的药物。
3、味苦、辛,性寒。
归膀胱、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
临床用名防己。
入经络: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应用方剂:己椒苈黄丸、防己地黄汤、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木防己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小续命汤主治:1、防己为通膀胱利小便要药,主行全身祛风行水,泻下焦血分湿热,治水肿,淋病,散痈肿恶结。
2、汉防己泻经络之湿淫,木防己泻脏腑之水邪。
药性: 味辛性平禁忌:凡肾虚阴虚,自汗盗汗,口舌苦干,肾虚小便不利,及产前后血虚,虽有下焦湿热,均忌。
应用:1、防己是很常用的一种药,形状长的就像车轮一样,所以它能通利三焦。
所以病人水肿,或者是有关于三焦、淋巴系统或者是内分泌系统的问题,通通会用到防己。
比如说喉咙,甲状腺、扁桃腺、胸腺、肾上腺、胰脏、乳癌、耳朵的还有腮腺肿大、腋下的淋巴肿大,睾丸肿大,凡是腺体都可以用到防己。
2、因为入三焦,通利水道,可以用于减肥。
3、经方用木防己4、对心脏很好引述:【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通腠理,利九窍,止泄,散痈肿恶结,诸瘑疥癣虫疮。
【甄权】治湿风,口面歪斜,手足拘痛,散留痰肺气喘嗽。
木防己主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散结气痈肿温疟,风水肿,去膀胱热。
【容川】能去湿热,属苦降之品,其形中空,纹如车轮,能外行腠理,内行三焦,能通水气。
味似龙胆,能利水行。
【元素】治中下湿热肿泄脚气,行十二经。
防己的配伍禁忌什么是防己?防己,中药名,是由香附子科防己属植物的根、茎研磨而成的药材。
防己在中医药学中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活血、解毒祛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病症。
防己的功效和作用1.温中散寒:防己能温中散寒,适用于中寒引起的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2.行气活血:防己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症瘕气滞、瘀血瘀滞等病症。
3.解毒祛湿:防己具有解毒祛湿的功效,适用于湿疹、湿疮等湿毒引起的病症。
防己的配伍禁忌虽然防己在中医药学中具有多种功效,但是在配伍中也存在一些禁忌,以下是防己的配伍禁忌:1. 忌与寒凉药物同用防己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而寒凉药物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在性质上相反。
所以,防己忌与寒凉药物如大黄、黄连等同用,以免相互抵消药效。
2. 忌与大补药物同用防己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而大补药物如人参、黄精等具有滋补作用,在性质上相反。
因此,防己忌与大补药物同用,以免相互削弱药效。
3. 忌与湿邪药物同用防己具有解毒祛湿的功效,而湿邪药物如茵陈、苍术等具有祛湿作用,在作用上相同。
所以,防己忌与湿邪药物同用,以免加重湿邪病情。
4. 忌与辛散药物同用防己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而辛散药物如荆芥、藿香等具有散寒作用,在作用上相同。
因此,防己忌与辛散药物同用,以免相互抵消药效。
如何合理使用防己?虽然防己有配伍禁忌,但只要合理使用,可以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以下是合理使用防己的一些建议:1.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配伍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配伍药物,避免与禁忌药物同用。
2.合理控制药量和用量:在使用防己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药量和用量,以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3.由专业医师指导:无论是自行使用防己还是在中医治疗过程中使用防己,都应由专业医师进行指导,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注意事项:•避免儿童和孕妇使用防己,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存放防己时,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使用防己时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防己的用量多少克防己本品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 andraS.Moore的干燥根。
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晒至半干,切段,个大者再纵切,干燥。
【处方用名】防己、汉防己、木防己。
【炮制加工】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泡8~12h,至约七成透时,取出,闷润12~24h,至内外湿度一致,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功效及用法用量】苦、辛,寒。
归膀胱、肺经。
属于祛风湿药。
具有祛除风湿,止痛,利水消肿的功效。
主治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之疾。
常用剂量:5~10g,煎汤,内服。
【大剂量单药应用经验】1.解毒蕈中毒经验:用生木防己全草150g,大米250g,冷开水1000mL,混合搓转1000次,去渣,滤液2次服,重者日服4次,轻者2次,治疗毒蕈中毒。
(《湖南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6期)2.朱棣经验:治雄黄毒。
取防己一两(37g),为细末,每服二钱(6g),以温水调下,连进三服。
一方,取汁解之并瘥。
(《普济方》)3.倪朱谟经验:治水膨胀。
汉防己一两(37g)、生姜五钱(15g),同炒,随入水煎服,半饥时饮之。
(《本草汇言》)4.宋太医经验:治鼻衄。
防己生用三两(120g),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6g),新汲水调下,老人小孩酒调一钱匕(3g)服,更用热汤调少许,鼻中喘气,佳。
(《圣济总录》)。
【大剂量配伍及名方应用经验】1.李勇经验:治疗肝硬化腹水,防己用量至20g,配伍黄芪30g、炒白术15g,半边莲20g、桂枝10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10枚。
每日1剂,水煎服。
10d为一个疗程。
疗效显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9年第14期)2.阮士军经验:运用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狐臭、肥胖病、慢性荨麻疹,病机同属卫阳亏损,营卫不和,风湿外袭,湿胜脾伤,方中防己用量至30~60g。
(1)治疗狐臭,证属阳虚湿盛,治宜回表阳,祛风湿,用防己黄芪汤加茅竹、茯苓皮、泽泻、车前子、车前草,方中防己用至30g,服药后症状好转,防己逐渐加量至60g。
防已的功效与作用禁忌防已 (Fang Ji),又称白芷、防己白芷,是一种传统中药材。
它是防己科防已属植物的干燥根茎,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在中医学中,防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水肿、泄泻等病症。
现代研究发现,防已还具有抗菌、抗氧化、抗发炎、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然而,防已也有一些禁忌,患者在使用防已之前需要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
防已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消肿止痛:防已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由于风湿痹痛、肌肉酸痛、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和肿胀症状。
它含有丰富的防己内酯、防己醇等成分,具有祛风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进病灶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肿痛。
2. 利尿消肿:防已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减轻体内的水肿症状。
它所含的挥发油和芳香酮类物质,能够刺激尿液的分泌,增加尿量,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从而缓解水肿的发生。
3. 止泻固涩:防已还具有止泻固涩的功效。
它含有一定量的单宁酸类化合物,具有收敛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虚湿泻、久泻等腹泻疾病。
此外,防已还可以调节肠道蠕动功能,改善肠道消化吸收能力,从而达到止泻的目的。
4. 抗菌抗炎:防已中的挥发油和防己内酯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防已提取物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特别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的病原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皮肤炎症、感染等疾病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除了上述功效外,防已还被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然而,防已也有一定的禁忌,需要患者在使用前注意以下几点: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忌使用:防已具有一定的药物活性,尤其是挥发油成分,容易穿透胎盘和进入母乳,对胎儿和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适宜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
2. 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防已具有利尿消肿作用,对于患有肾脏疾病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影响肾脏功能的恢复。
因此,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防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防己的功效与作用防己(学名:Dracontium lindleyanum K. Koch)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属于天南星科防己属,是地道的中草药。
防己在中国广泛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防己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平喘理气等功效,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防己的功效与作用及其禁忌。
一、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防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
它含有多种生物碱和挥发油,对细菌、病毒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加速身体康复。
2. 化痰止咳:防己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能够降低黏液的黏稠度,增加黏液的排出,使痰液易于咳出。
同时,防己对咳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缓解咳嗽的症状,改善呼吸道炎症。
3. 平喘理气:防己具有平喘理气的功效,能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加气道通畅,减轻哮喘的发作。
它含有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支气管痉挛,促进气道松弛。
4. 抗菌消炎:防己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够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和感染。
研究表明,防己提取物能够抑制致病菌的生物膜形成,降低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
5. 抗肿瘤:防己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减少肿瘤的体积和数量。
研究表明,防己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肿瘤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价值。
6. 保护肝脏:防己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能够减少肝脏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防己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提高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对肝脏的损伤。
7. 降血压:防己对高血压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能够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减少血管收缩,降低血压。
此外,防己还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8. 缓解痛经:防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缓解痛经、调理经血,改善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防己中的一些物质能够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减轻子宫痉挛和疼痛。
汉中防己药材名称:汉中防己拼音名称:HANZHONGFANGJI别名:防己、解离、木防己、解燕、石解。
科属:为马兜铃科植物异叶马兜铃的根。
产地:主产于陕西汉中;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亦产。
销陕西、四川。
性味:[性味归经]苦、辛;寒。
归膀胱、肾、脾经。
功能主治:利湿消肿,祛风止痛,降血压。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风湿关节疼痛,高血压病。
应用:1、头面四肢水肿、疼痛:配黄芪、茯苓等。
2、腰膝关节疼痛:配威灵仙,桑枝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
注意事项:本品性味苦寒,不宜过量服用,以免损伤胃气。
食欲不振,体弱阴虚患者慎服。
孕妇禁服。
《本草述钩元》:"大苦大寒能伤胃,凡胃虚阴虚肾虚,小水不利及胎前产后,血虚,虽有下焦湿热慎毋用之,误则为害非细。
"采收加工:秋季采根,洗净,切段,粗者纵切两瓣,晒干。
炮制工艺:除去杂质,稍浸,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贮藏储存: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现代研究:化学成份:根含Β-谷甾醇、尿囊素、马兜铃酸A和木兰花碱。
原形态:异叶马兜铃木质缠绕藤本,长约2-3M。
茎多分枝,幼枝密生淡褐色短茸毛,老枝疏生短柔毛,有浅纵沟;芽小,密生褐色柔毛,叶卵圆形或卵状心形,长3-8CM,宽2-7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心形,两侧耳状下垂,全缘,上面绿色,密被茸毛,下面灰绿色,密被褐色绒毛。
花单生叶腋;花梗长3-4CM,中部以下包围一长宽各约LCM的圆形苞片;花被管烟斗状,黄色,外被细硬毛,内面无毛,中部以上弯曲处膨大,长约2.5CM,缘部灰紫色,3裂,裂片宽卵形,近平展;雄蕊几无花丝,贴生于花柱体上;花柱肉质,先端6裂;子房柱状,外密被褐色硬毛。
蒴果长圆状圆柱形,长4-7CM,室间开裂。
种子三角状卵圆形,腹面具凹沟,脐部有毛。
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疏林中和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疏林中和山坡灌丛中。
性状:1.性状鉴别根圆柱形,略弯曲,长4-15CM,直径1.5-3CM,栓皮多已除去,显浅棕黄色,残存的栓皮灰褐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粉性,皮部较厚,木部可见放射状车辐纹,从中央向外作二歧或三歧分叉。
防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中药防己图片本文目录 [hide]•1 中药防己图片•2 防己的功效与作用•3 【防己的配伍应用】•4 【防己的用量用法】•5 【防己的使用注意及禁忌】•6 【防己的本草摘要】•7 【防己的现代研究】中药防己图片【来源】常用品有两种:一为汉防己,一为木防己。
汉防己为防己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根。
木防己为马兜铃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广防已Aristolochia fangchi Y.C.Wu ex L. D. Chow et S.M.Hwang的根。
汉防己主产于浙江、安徽等地,多在秋季采挖,刮去外皮,切片晒干,生用。
木防己主产于广东、广西,秋季采挖,切片晒干,生用。
【处方用名】防己汉防己木防己防己的功效与作用【性能概要】味大苦、辛,性寒。
归膀胱、脾、肺经。
本品苦寒泄降,味辛能散,利水清热兼可祛风止痛,更善泄下焦血分湿热。
适用于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脚气肿痛及下焦湿热疮毒等症。
木防己多用治风湿痛,汉防己常用于利水退肿。
【防己的配伍应用】1.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症。
如风水浮肿,汗出恶风者,可与黄芪、白术、甘草同用,如《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治痰饮,肠间有水气,二便不利,可与椒目、葶苈、大黄同用,如《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又常配伍木通、木瓜、槟榔等药,治脚气。
2.用于风湿关节疼痛,可与白术、桂心、川乌、生姜等同用,如《千金方》防己汤。
此外,还可用于下焦湿热疮毒,多与苍术、黄柏、薏苡仁、蒲公英、土茯苓等药同用。
【防己的用量用法】内服:5~10克。
【防己的使用注意及禁忌】本品大苦辛寒,易伤胃气,故体弱阴虚及胃纳不佳者不宜用。
【防己的本草摘要】《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名医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
(治)诸瘑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
防己的功能主治及详细说明1. 防己的概述防己,学名为 HuoXiang,中药名,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也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
它具有较强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防己主要生长在中国的湖北、四川、湖南等地,属于伞形科。
2. 防己的功能主治防己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调理肠胃防己具有温中行气、止呕止泻的功效,对于肠胃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它可以调节肠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2 驱寒解表防己具有散寒助阳的作用,可以帮助身体驱散寒气,改善寒症。
在寒冷季节或者感冒引起的寒症、寒热错杂等病症中,可以使用防己来缓解症状。
2.3 清热解毒防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痈肿毒疮等症状。
防己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来促进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2.4 解表止汗防己具有止汗的作用,用于治疗盗汗、自汗等症状。
它可以调节体内的汗腺分泌,减轻体内的汗液排出,进而改善相关症状。
2.5 止痛镇静防己有止痛镇静的作用,可以用于缓解头痛、腹痛、胸痛等疼痛症状。
它可通过镇静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内的疼痛感受器等方式发挥止痛作用。
3. 防己的应用方法与注意事项防己主要以干燥的植物体为药材,常见的应用方法有以下几种:3.1 冲泡饮用将适量的防己放入热水中冲泡,可饮用它的药用汤剂。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一般的调理肠胃、驱寒解表等症状。
3.2 煎汤服用将防己配以其他中药材一起煎煮,得到药用汤剂后口服,可以加强药效,适用于较为严重的症状。
3.3 制成药丸或丸剂将防己研磨成细粉后,与其他药材一起制成药丸或丸剂,方便携带和服用,适用于长期服用或需要大剂量药效的情况。
在使用防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遵循医生的用药剂量和方法。
•避免过量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孕妇和儿童慎用,避免对胎儿和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处理。
有毒中草药之防己防己味苦,性寒。
入膀胱、脾、肾经。
功能:利水消肿、祛风止痛、泻下焦湿热。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防己的性质防己药材较为复杂,主要分为粉防己和木防己两种:1.粉防己(产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等地)旧时多集散于汉口,故亦称汉防己。
粉防己药材质坚体重,粉性较大。
一般认为其善走下焦,长于祛湿利水消肿,多用于下焦湿热、下半身水肿及湿脚气等证。
《本草备要》以之配车前子、韭菜子、泽泻,以治膀胱水蓄胀满;《本草汇言》用其与生姜同炒,水煎服以治水气膨胀;若以之合桂枝、木瓜、牛蒡子、枳壳等同用,又可治湿气脚痒糜烂之证。
2.木防己药材包括广防己(产于广东、广西二地,故名之)和汉中防己(产于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即《唐本草》中所说“出汉中者”),有时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产于河北、河南、陕西等地)。
传统认为,木防己质轻如木,擅于祛风止痛、上行走外,以疗上半身水肿及风湿疼痛为佳。
《金匮要略》木防己汤中以之配石膏、桂枝、人参,用治邪偏上焦、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等证。
临床应用《千金方》防己汤(防己、茯苓、白术、桂心、生姜、乌头、人参、甘草)治疗厉节风痛不可忍时,也每以选用本品为佳。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粉防己根含生物碱1.2%。
其中大部分是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
研究认为它含有汉防己碱(Tetrandrine),即汉防己甲素(Hanfangchin A,Fanchinin);防己醇灵碱(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即汉防己乙素(Hanfangchin B),又名去甲汉防己碱(Demethyltetrandrine);汉防己丙素(Hanfangchin C);门尼新碱(Menisine,木防己素甲);门尼定(Menisidine,木防己素乙)和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
亦含有小檗胺(Berba- mine)、氧化防己碱(Oxofangchirine)、防己菲碱(Stephanthrine)等。
中药防己的功能主治1. 介绍中药防己,学名科名为防己,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
它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功效,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学和中药制剂。
防己主要生长在山区,采用其根及疏果部分制成药材,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
2. 功能主治防己具有以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防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病、急性病毒感染等疾病。
•止血散瘀:防己有散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外伤出血、崩漏、痛经等疾病。
•化湿利水:防己有化湿利水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疾病。
•活血消肿:防己可以活血消肿,对于淤血引起的肿胀、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抗菌消炎:防己具有抗菌消炎的效果,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和炎症。
3. 使用方法防己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使用:•煎汤饮用:将防己煎煮成汤,可以饮用,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散瘀的功效。
•外用敷贴:将研磨成粉末的防己用于外敷患处,可以起到消肿止痛、散瘀止血的效果。
•炖煮食用:将防己和其他药材一起炖煮成汤,可以食用,具有化湿利水、活血消肿的功效。
4. 注意事项在使用防己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用量控制:使用防己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控制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孕妇和儿童禁用:孕妇和儿童不适合使用防己,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使用防己时,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应立即停止使用。
5. 总结中药防己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散瘀、化湿利水、活血消肿、抗菌消炎等功能主治。
使用防己时需要注意用量控制、孕妇和儿童禁用、过敏反应等事项。
防己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和中药制剂,对于多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防己的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1. 防己的概述防己(学名: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是草本植物矮牵牛科防己属的植物,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
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
防己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医药方剂中,对一些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2. 防己的功能与主治防己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主治: - 温肾利水:防己可以温补肾阳、利尿通淋,用于肾阳不足、水湿停聚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等症状。
- 祛湿解痉:防己可以祛除湿气,缓解湿热、湿滞引起的腹痛、泄泻或痢疾等症状。
- 舒筋活络:防己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够缓解风湿、寒湿等引起的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等症状。
- 抗菌消炎:防己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皮肤感染、疮疖等症状的治疗。
3. 防己的用法与用量防己可以以药材形式使用,也可以制成药物进行口服或外用。
以下是防己的常见用法与用量:3.1 口服用法•防己汤剂:将防己煎煮后去渣,每次口服30~60毫升,每日3次。
•防己胶囊:成人口服,每次2~4粒,每日3次。
3.2 外用用法•防己散剂:将防己研磨成细粉,撒于患处,每日2~3次,每次适量。
•防己膏剂:将防己研磨成细粉,与凡士林或其他适量基础油混合,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每次适量。
4.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己或相关药物。
•使用防己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防己与一些药物具有相互作用,如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咨询医师或药师是否适合同时使用防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在使用防己或相关药物前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不可自行用药。
防己的功效与作用与主治防己,又称己椒、除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药用部位为防己根或根莖。
防己的功效与作用多种多样,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主要主治感冒、中暑、湿疹、湿疹、寒热症等多种病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防己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主治的疾病。
防己的功效与作用1. 散寒发散作用防己具有散寒发散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寒热症等病症。
在中医理论中,寒邪内凝会导致气机郁滞,从而导致身体不适。
防己能发散寒邪,促进气机畅通,有助于改善寒热症状。
2. 清热解毒作用防己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热病、风疹、中暑等病症。
热邪蕴结于体内时,容易引发高热、口渴、神志不清等症状。
防己能够清热解毒,抑制炎症反应,有助于降低发热、缓解炎症。
3. 利水消肿作用防己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痰滞等病症。
水液潴留在体内时,会引起浮肿、尿量减少等症状。
防己具有透疹利水的功效,能够促进尿液的排泄,减少水肿。
4. 抗菌抗病毒作用防己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病症。
防己内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抑制细菌和病毒生长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感染性疾病的症状。
5. 抗氧化作用防己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防己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影响。
防己主治疾病1. 风寒感冒防己的散寒发散作用能够改善风寒感冒的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发热等。
可以将防己与其他药材结合使用,制成药物,通过口服或外敷的方式进行治疗。
2. 中暑防己的清热解毒作用能够缓解中暑引起的高热、头晕、口渴等症状。
可将防己制成汤剂,饮服后能够促进身体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
3. 湿疹防己的利水消肿作用有助于缓解湿疹引起的皮肤水肿、瘙痒等症状。
可将防己煎煮后制成药膏,外敷于患处,有助于改善湿疹症状。
4. 尿路感染防己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频、尿痛等症状。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利水论防己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 的干燥根。
又名:土防己、山乌龟、石蟾蜍、白木香、汉防己、粉寸己、粉防己、倒地拱、猪大肠、蟾蜍薯、金丝吊鳖、长根金不换、金线吊蛤蟆。
原植物粉防己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江西等省,集散于汉口,故名汉防己。
本品药材性状: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长5~10cm,直径1~5cm。
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
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
纵剖面浅灰白色,微管束浅棕色,呈弯曲筋脉状纹理。
气微,味苦。
本品味苦,性寒;归膀胱、肺经。
功能:祛风止痛,利水消肿。
中医临床用于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防己有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血管,降压,抗炎,抗过敏,抗癌,抗矽肺,抗菌,抗阿米巴,抗脂质过氧化,抗增生性瘢痕,镇痛,解热,降血糖,抑制血小板凝聚,利尿,改善脑功能,对平滑肌有明显松弛作用,对钙拮抗、对免疫抑制、对子宫及输卵管、对实验性矽肺有影响。
防己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谓“味辛,平。
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一名解离。
”《本草图经》曰:“防己,生汉中川谷,今黔中亦有之。
但汉中出者,破之文作车辐解,黄实而香,茎梗甚嫩,苗叶小类牵牛。
折其茎,一头吹之,气从中贯,如木通类。
它处者青白虚软,又有腥气,皮皱,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
二月、八月采,阴干用。
木防己,虽今不入药,而古方亦通用之。
”从历代本草来看,有木防己、汉防己、汉中防己之名。
“汉主水气,木主风气,宣通。
”而现代商品则多为粉防己,广防己,药用品种不同。
历史最早的防己产于汉中,但在唐以前的文献中并未见有“汉防己”之名。
至唐•甄权《药性论》中始有“汉防己”之名,并分列汉、木防己两类。
防己
药材名称:
防己
拼音名称:
FANGJI
别名:
土防己、青藤根、青藤香、钻骨龙、金锁匙。
科属:
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或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干燥根。
前者药材称为汉防己,后者称木防己。
产地:
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生于山野丘陵地、草丛或矮林
边缘。
性味:
[性味、归经]苦、辛,寒。
入膀胱、肺经
功效: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中成药:
共有72种中成药使用防己:复方罗布麻片复方罗布麻片Ⅱ复方罗布麻片I汉
防己甲素片复方罗布麻片(Ⅱ)汉防己甲素注射液萘哌地尔分散片复方罗布麻片Ⅰ醒脑再造胶囊风痛安胶囊等。
应用:
1、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防己苦寒降泄,能利水消肿,使内蕴之水湿下行,为水湿所致水肿病的常用药。
治水肿不能平卧,脉证俱实者,配甘遂、葶苈子等,如《圣济总录》防己九;若脾失运化,水溢皮肤,致患皮水,四肢浮肿,
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配黄芪、桂枝、茯苓等,以健脾益气,温阳利水,如《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若因卫气不固,风水外客,致患风水,脉浮
身重,汗出恶风者,配黄芪、白术、甘草等,以益气固表,利水消肿,如《金
匮要略》防己黄芪汤;若水饮内结,肠间有水气,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不利,口舌干燥,喘咳者,配椒目、葶苈子、大黄等,以攻逐水饮,利水通便,
如《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九。
本品治湿热阻滞经络,脚气肿痛,常与黄柏、木瓜、薏苡仁等配伍同用,有清利下焦湿热之功。
2、用于风湿痹痛。
防己辛散苦泄,故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风寒湿痹,历节疼痛者,配乌头、桂心等,如《千金要方》防己汤;若风湿热痹,关节红肿
疼痛者,每与薏苡仁、蚕砂、栀子等配伍,以清热祛风除湿,如《温病条辨》
宣痹汤。
其清湿热之功,亦用治湿热所致的疥癣疮肿,可与金银花、地肤子等
配伍。
此外,防己又有降血压作用,高血压病属于肝阳上亢者,配决明子、茺蔚子
等同煎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该品苦寒较甚,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损伤胃气。
食欲不振及阴虚无湿热者忌用。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修去芦梢,洗净或刮去栓皮,切成长段,粗根剖为2~4瓣,晒干。
炮制工艺:
1、防已片:除去杂质,稍浸,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炒防己:取防己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焦表面微黄色,取出放凉。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根含多种生物碱,如木兰碱、木防己碱、异木防己碱、高木防己碱、木防己胺碱、去甲毛木防己碱及木防己新碱。
2、药力作用: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有镇痛、抗炎、抗癌作用;粉防己有抗过敏作用。
除此之外,粉防己碱有解热、利尿及抗过敏休克的作用,对大鼠瓦
克瘤肉瘤W256有显著抑制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粉防己碱能明显抑制ADP、
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
对兔血小板粘附和血栓形成也有抑制
作用。
防己总生物碱对横纹肌有一定松驰作用;其碘甲烷或溴甲烷衍生物“汉肌松”具肌肉松弛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煤工尘肺:防己4份,青木香1份。
研末过筛混合,再用黄芪1份
煎汁泡成小丸,烘干备用。
每晚睡前服药丸3G,3个月为1疗程,疗程间隔1
个月。
治疗69例(男性),症状好转率55%~90%;治疗前后X线胸片对照,好转4例,稳定63例,2例显示延缓进展,无1例近期加重。
〔《四川中医》1986;4(1):17〕
2、治疗关节痛:木防己酒(含生药量为1:10,浸泡60天),每次10~20ML,日服2~3次,10个月为1疗程。
治疗热痹关节痛120例,痊愈51例,好转
39例,有效22例,无效8例。
〔《山东中医杂志》1987;(6):21〕
3、治疗血栓性静脉炎:防己、苍术、黄柏、王不留行各15G,川芎10G,
牛膝、薏苡仁、当归各20G,水煎分2次服。
身热、局部红肿甚者加五味消毒饮,外用20%元明粉溶液湿敷。
条索状结节硬且较长时间未消者加三棱、莪术。
治疗12例,显效5例,好转7例。
〔《吉林中医药》1990;(5):12〕
4、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汉防己、川芎、小茴香、川椒、艾叶各15G,白矾
10G。
将前五味药连煎2次,煎剂约1000ML,白矾研细,放入溶化,待温热
适度时,用白布或毛巾蘸药液湿敷患处,每次持续30分钟,每天2~3次。
积
液较多者,用0.25%普鲁卡因溶液作精索周围封闭后,穿刺抽出鞘膜积液后再
湿敷。
治疗40例,治愈37例,未愈3例(2例未坚持服药,1例积液特多)。
〔《陕西中医》1991;12(8):368〕
茶疗食谱:
1、葶苈防己茶
[材料]葶苈子5G、防己3G、花茶3G。
[做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利水消肿。
[用途]阳水暴肿、面赤烦渴、喘急、小便涩。
[来源]来源于《外台秘要方》。
2、防己生姜茶
[材料]防己5G、生姜3G、绿茶3G。
[做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
也可用防己、生姜的煎煮液冲泡绿茶饮用。
[功效]行水消胀。
[用途]水饮停聚膨胀。
[来源]来源于《本草汇言》。
3、二防茶
[材料]防己5G、防风3G、冬葵子3G、花茶3G。
[做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利水消滞。
[用途]小便涩滞不利;浮肿。
[来源]来源于《千金方》。
4、防己黄芪茶
[材料]防己5G、黄芪3G、花茶3G。
[做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益气行水,固表祛湿。
[用途]风水浮肿;肾炎肾病气虚湿滞浮肿;肾虚水泛目眶周围发黑斑。
[来源]传统药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