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及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10
中国的能源地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对能源的需求量也非常庞大。
因此,中国的能源地理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的能源地理,包括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和地理分布、能源输送和储存的地理挑战,以及中国在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一、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和地理分布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
1. 煤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
中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西南地区。
其中,山西、河北和内蒙古是中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
2. 石油和天然气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北和东海等地。
中国在自己的海域发现了大量的油气田,但依旧需要进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满足国内需求。
3. 水电和核能中国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水电资源丰富。
大江和大型湖泊的水电站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此外,中国还在积极发展核能产业,建设了多座核电站。
4. 可再生能源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也开始积极利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中国的风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地区,生物质能资源分布广泛。
二、能源输送和储存的地理挑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中国面临着能源输送和储存的地理挑战。
1. 能源输送中国的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缺乏能源。
为了满足国内能源需求,中国需要进行大量的能源输送,特别是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
2. 能源储存中国的能源储存也面临一些挑战。
特别是水电和可再生能源,其产生的能源往往超过当地需求,因此需要进行储存以备不时之需。
储存设施的建设成本较高,并且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地质条件等因素。
三、中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努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 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中国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太阳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兆焦耳/平方米•年)>9250(离Hgh)755058505000*:4l50(1£.Low)中国的疆界,南从北纬4。
附近西沙群岛的曾母暗沙以南起,北到北纬53°31'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心,西自东经73°40'附近的帕米尔高原起,东到东经135°05'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汇流处,土地辽阔,幅员广大。
中国的国土面积,从南到北,自西至东,距离都在5000km以上,总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陆地总面积的7%,居世界第3位。
在中国广阔富饶的土地上,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总量为3340r-J8400MJ/m2中值为5852MJ/m2。
从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来看,西藏、青海、新疆、宁夏南部、甘肃、内蒙古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辽宁、河北东南部、山东东南部河南东南部、吉林西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西部以及台湾省的西南部等广大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
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最大,这里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日照时间长。
例如人们称为"日光城"的拉萨市,1961r-J1970年的平均值,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005.7h,相对日照为68%,年平均晴天为108.5d、阴天为98.8d,年平均云量为4.8,年太阳总辐射量为8160MJ/m2,比全国其他省区和同纬度的地区都高。
全国以四川和贵州两省及重庆市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小,尤其是四川盆地,那里雨多、雾多、晴天较少。
例如素有"雾都"之称的重庆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仅为1152.2h,相对日照为26%,年平均晴天为24.7d、阴天达244.6d,年平均云量高达8.4。
其他地区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居中。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有:①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
风能资源分布的地理分析在当今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备受关注。
其中,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利用。
然而,风能资源分布的地理分析对于风能的利用和开发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风能资源分布的地理特点进行分析与解读,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全球风能资源分布特点风能的分布受到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季节变化以及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风能资源的分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风能资源呈现地域差异性由于地球环境的复杂性,风能资源在地球各个地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比如,海洋地区由于受到洋流、海气交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内陆地区具有更高的风速和更强的风力资源。
而沿海地区则受到海陆风的影响,风能资源丰富。
此外,高山地区和山谷地区由于地形起伏复杂,山风效应的存在使得局部风能资源丰富。
2. 纬度和季节对风能资源分布的影响纬度和季节也是影响风能资源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和中高纬度地区的风能资源较为丰富,而副热带地区的风能资源较为稀缺。
此外,季节的变化也会对风能资源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季风气候区,夏季风和冬季风的交替使得风能资源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3. 地表类型和地形地貌对风能资源利用的限制地表类型和地形地貌也对风能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带来一定限制。
例如,沙漠和高温地区由于缺乏植被覆盖和地表水汽含量低,风能资源相对较少。
在地形地貌方面,山地地区由于狭长的山谷和陡峭的山坡,对于风能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平原地区和海洋地区则更易于风能资源的开发。
二、中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地理特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风能资源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地理特点。
1. 东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受到东亚季风和海陆风的影响。
这片地区的风能潜力巨大,如冬季的黄海风电和夏季的东海风电,具备较高的风能开发价值。
2. 西北和西南地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西北和西南地区由于地形起伏、山地和高原的存在,风能资源相对较为丰富。
我国风力发电场的分布情况我国有效风能分布图根据图中国风力资源分布状况图,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米2以上,有的可达500瓦/米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就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2)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与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 公里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200W/m2米以上、(3)内陆个别地区由于湖泊与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如鄱阳湖附近地区与湖北的九宫山与利川等地区、(4)近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水深5米到20米的海域面积辽阔,按照与陆上风能资源同样的方法估测,1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就是陆上的3倍,即7亿多千瓦、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绘制的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图,中国陆地10m高度层的风能总储量为32、26亿KW,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陆上实际可开发风能资源储量为2、53亿千瓦,近海风场的可开发风能资源就是陆上3倍,则总的可开发风能资源约10亿千瓦。
也就就是说,如果中国的风力资源开发60%,那么仅风能就可以支撑中国目前每年全部的电力需求。
中国的风电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分布基本均匀。
东南沿海及其岛屿、青藏高原、西北、华北、新疆、内蒙古与东北部分地区都属于风能储藏量比较丰富的地区,而甘肃、山东、苏北、皖北等地区也有相当大比例的风能资源可以有效利用。
我国陆地上从新疆、甘肃、宁夏到内蒙古,就是一个大风力带;同时还有许多大风口,如张家口地区,鄱阳湖湖口地区、云南大理等。
这些为风能的集中开发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到2008年底,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现在在全世界就是位居第四位,装机容量近三年来就是连续成倍增长。
我国风力发电场的分布情况我国有效风能分布图根据图中国风力资源分布状况图,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米2以上,有的可达500瓦/米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2)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 公里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200W/m2米以上.(3)内陆个别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如鄱阳湖附近地区和湖北的九宫山和利川等地区.(4)近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水深5米到20米的海域面积辽阔,按照与陆上风能资源同样的方法估测,1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是陆上的3倍,即7亿多千瓦.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绘制的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图,中国陆地10m高度层的风能总储量为32.26亿KW,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陆上实际可开发风能资源储量为2.53亿千瓦,近海风场的可开发风能资源是陆上3倍,则总的可开发风能资源约10亿千瓦。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风力资源开发60%,那么仅风能就可以支撑中国目前每年全部的电力需求。
中国的风电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分布基本均匀。
东南沿海及其岛屿、青藏高原、西北、华北、新疆、内蒙古和东北部分地区都属于风能储藏量比较丰富的地区,而甘肃、山东、苏北、皖北等地区也有相当大比例的风能资源可以有效利用。
我国陆地上从新疆、甘肃、宁夏到内蒙古,是一个大风力带;同时还有许多大风口,如张家口地区,鄱阳湖湖口地区、云南大理等。
这些为风能的集中开发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到2008年底,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现在在全世界是位居第四位,装机容量近三年来是连续成倍增长。
如果按照现在这样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底,可能会达到3000万千瓦。
风资源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风能资源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加,风电发电量占比逐渐提升。
下面我将就我国风资源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风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根据国家气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等地拥有较为丰富的风资源。
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度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此外,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的风资源也十分丰富,尤其是在山地、高原地区,风速较大,适宜进行风电开发利用。
其次,我国风能技术不断进步,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加。
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
截至目前,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居世界第一,风电发电量占比逐渐提升。
在风电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和生产风机设备的能力,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不断刷新纪录。
再次,我国风能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为了推动风能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风电上网电价补贴、风电消纳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风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我国还加大了对风能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提升风能装备制造水平,推动风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我国风能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凸显。
随着风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包括风电消纳、风电装机容量过剩等问题。
此外,风电设备的安装、维护和运营成本也日益增加,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风能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我国风能资源丰富,技术不断进步,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推动风能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风能资源概况2007-10-9 23:29:10 世界风力发电网信息中心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
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估算,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kW,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亿kW(依据陆地上离地10m高度资料计算),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
中国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新疆、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 /s 以上的时间近4000小时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我国面积广大,地形地貌复杂,故而风能资源状况及分布特点随地形、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据此可将风能资源划分为四个区域(包括海上建设的风电场)。
(1) 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较丰富带风功率密度在200~300W/m2以上,有的可达500W/m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承德围场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
这一风能较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北部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
由于欧亚大陆面积广大,北部地区气温又低,是北半球冷高压活动最频繁的地区,而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岸,正是冷高压南下必经之路。
北部地区是冷空气入侵我国的前沿,在冷锋(冷高压前锋)过境时,在冷锋后面200km附近经常可出现6~10级(10.8~24.4m/s)大风。
对风能资源利用来说,就是可以有效利用的高质量大风。
这一地区的风能密度,虽较东南沿海为小,但其分布范围较广,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
(2) 沿海及其岛屿地区风能丰富带沿海及其岛屿风能丰富带,年有效风功率密度在200W/m2以上,风功率密度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风功率密度在500W/m2以上,如台山、平潭、东山、南鹿、大陈、嵊泗、南澳、马祖、马公、东沙等,可利用小时数约在7000~8000小时。
1风能资源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发展潜力巨大。
据最新风能资源普查初步统计成果,中国陆上离地10 m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约43. 5亿kW ,居世界第1位。
其中,技术可开发量为2. 5亿kW ,技术可开发面积约20万km ,此外,还有潜在技术可开发量约7 900万kW。
另外,海上10 m高度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为7. 5亿kW。
全国10 m高度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超过10亿kW,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
陆上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
1. 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丰富带包括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和新疆等省/自治区近200 km宽的地带,风功率密度在200~300 W /m 2以上,有的可达500 W /m 2以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2亿kW ,占全国可利用储量的80%。
另外,该地区风电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没有破坏性风速,是中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有利于大规模开发风电场。
但是,建设风电场时应注意低温和沙尘暴的影响,有的地方联网条件差,应与电网统筹规划发展。
1. 2东南沿海地区风能丰富带东南沿海受台湾海峡的影响,每当冷空气南下到达海峡时,由于峡管效应使风速增大。
冬春季的冷空气、夏秋的台风,都能影响到沿海及其岛屿,是中国风能最佳丰富区。
中国有海岸线约1 800 km,岛屿6 000多个,是风能大有开发利用前景的地区。
沿海及其岛屿风能丰富带,年有效风功率密度在200 W /m2以上,风功率密度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风功率密度在500 W /m2以上,如台山、平潭、东山、南麂、大陈、嵊泗、南澳、马祖、马公、东沙等,年有效风速(4~25 m /s)时数约在7 000~8 000h。
2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内陆是丘陵连绵,风能丰富地区仅在距海岸50 km之内。
1. 3内陆局部风能丰富区在2个风能丰富带之外,风功能密度一般在100W/m 2以下,年有效风速( 4~25 m /s)时数在3 000 h以下。
我国风力发电场的分布情况畑丹上們{护: 讳”曲W m2 1対7詛Wen-50-10Q A RF90 W rfWUT Mow》我国有效风能分布图根据图中国风力资源分布状况图,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1) 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米2以上,有的可达500瓦/米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2) 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公里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200W/m2米以上•(3) 内陆个别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如鄱阳湖附近地区和湖北的九宫山和利川等地区•(4) 近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水深5米到20米的海域面积辽阔,按照与陆上风能资源同样的方法估测,1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是陆上的3倍,即7亿多千瓦•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绘制的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图,中国陆地10m高度层的风能总储量为32.26亿KW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陆上实际可开发风能资源储量为 2.53亿千瓦,近海风场的可开发风能资源是陆上3倍,则总的可开发风能资源约10亿千瓦。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风力资源开发60%那么仅风能就可以支撑中国目前每年全部的电力需求。
中国的风电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分布基本均匀。
东南沿海及其岛屿、青藏高原、西北、华北、新疆、内蒙古和东北部分地区都属于风能储藏量比较丰富的地区,而甘肃、山东、苏北、皖北等地区也有相当大比例的风能资源可以有效利用。
我国陆地上从新疆、甘肃、宁夏到内蒙古,是一个大风力带;同时还有许多大风口,如张家口地区,鄱阳湖湖口地区、云南大理等。
这些为风能的集中开发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到2008年底,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现在在全世界是位居第四位,装机容量近三年来是连续成倍增长。
·风力资源由来风力资源(wind energy resources),指大气沿地球表面流动而产生的动能资源,主要供人类利用。
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
据估算,全世界的风能总量约1300亿千瓦,中国的风能总量约16亿千瓦。
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和北欧一些国家,中国的东南沿海、内蒙古、新疆和甘肃一带风能资源也很丰富,这些地区适于发展风力发电和风力提水。
人类利用风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数世纪我国人民就利用风力提水、灌溉、磨面和利用风帆推动船舶前进。
东汉刘熙在《释书》一书中曾写“帆泛也,随风张幔曰帆”,表明中国1800年前已开始利用风帆驾船。
可是数千年来,风能技术发展缓慢,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但自从1973年世界石油发生危机,在常规能源告急和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风能作为新能源的一部分才重新有了长足的发展。
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在人们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充分开发利用风力资源。
特别是在建设风电场的前期,要对风资源进行分析,对风速、风向、风速标准偏差、气温、大气压等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系统地评估、分析,确定是否具有较好的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从而更好的利用风力资源。
·中国风力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分类我国面积广大,地形条件复杂,风能资源状况及分布特点随地形、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
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以及北部地区,另外,内陆也有个别风能丰富点,且海上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
中国风力资源分布状况图根据中国风力资源分布状况图,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1)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丰富带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丰富带包括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和新疆等省/自治区近200km 宽的地带。
国内外风能利用的情况和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分别探讨风能利用的情况和发展趋势。
一、国内风能利用的情况和发展趋势
1.风能利用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巨大的风能资源潜力。
截至2020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281.5GW,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
其中,内陆地区的风能资源潜力巨大,但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
2.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风能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风能行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风电技术的创新和升级,提高风电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随着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提高,风电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二、国外风能利用的情况和发展趋势
1.风能利用的现状
欧洲是全球风能利用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先进的风电技术。
截至2020年底,欧洲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217.5GW,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同时,美国、印度等国家也在积极推动风能的开发利用。
2.发展趋势
未来,国外风能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同时,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升级,风能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也将不断提高。
总体来说,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未来,国内外风能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