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项目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案例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5
三维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绩效评价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学研合作是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开展合作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层次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合作项目进行过程中,如何科学评价合作项目的绩效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只从单一角度出发,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项目的绩效。
因此,需要借助三维视角来进行绩效评价,从产业效益、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全面评价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绩效,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合作项目的开展。
因此,本研究旨在从三维视角出发,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构建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探讨评价方法,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以期为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绩效评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三维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绩效评价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旨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这一重要议题进行全面剖析。
通过本研究,旨在明确产学研合作项目绩效评价的核心概念和特点,构建绩效评价模型,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有效可行的评价方法,从而全面地评估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绩效表现。
通过实证研究,深入理解三维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绩效评价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运作,为实践中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提供可靠的评价依据和指导意见。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促进产学研合作间的协同发展,提升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产学研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产学研合作项目是当前高校科研与产业发展密切结合的重要形式,对加强产学研合作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通过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绩效的评价,可以更好地实现产学研三方的共赢,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
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绩效的评价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和绩效评价机制,有助于提高高校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及案例分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政府投资条例》(国令第712号)“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2019年4月出台《政府投资条例》(国令第712号)项目绩效评价项目投资审批部门项目资金拨付部门项目资金使用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相关部门问题:不同部门在项目全过程绩效评价中的职责和分工?理顺关系原则政策导向原则部门单位是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责任主体,财政部门是审核主体。
项目支出预算要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宏观调控政策为导向,以相关行业、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为依据,结合部门职能和事业发展需要合理安排。
突出重点原则讲求绩效原则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要体现中央本级支出责任,聚焦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突出部门主要职能。
强化项目排序,优先保障重点项目。
要把绩效管理的理念和要求融入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各个环节,建立事前有目标、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评价、结果要运用的全过程绩效运行机制。
财力约束原则部门项目支出预算安排要严格按照部门三年滚动规划进行控制,要做好部门规划与三年滚动规划的衔接,强化部门三年滚动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9号)明确了8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包括: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劳动就业创业;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服务;基本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6号)提出“加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预算管理”。
中央财政要根据国家基础标准、分担比例等因素,优先足额安排并提前下达、及时拨付共同财政事权分类分档转移支付。
地方财政要完整、规范、合理编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预算,保证资金及时下达和拨付,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预算管理流程,加大预算公开力度。
产学研合作的绩效评价方法研究发布时间:2022-10-09T07:20:01.70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11期作者:王红翠1,解国付2[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创新日益关键王红翠1,解国付21. 江苏大学财务处,镇江 212013;2. 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镇江 21201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创新日益关键,而产学研联合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
因此,产学研合作的效果对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几个产学研合作效果的评价模型,包括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指标评价模型。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计量模型;指标评价模型一、引言产学研协作(industry?university?collaboration,IUC)一般是指企业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间的科技协作,特别是以企业为科技供给方、以高校为科技供应方之间的协作机制。
20世纪90年代开始,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促进企业生产创造的质量与绩效开始成为信息经济下企业竞争的重心。
产学研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指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双方为了达到某个目的的有效的合作行动方法,亦即把二者连接起来的协作管理模式,每一种管理模式的建立也都是一种动态博弈的结果,是协作各方在利益、权力、收益、风险等方面所取得的一种均衡状态。
可把协作方式认为是协作各方能力、环境、目的等诸要素在特定区域内变化的函数。
因为不存在一种万能的变量,所以一切合作方式都只能在其条件适合的情况下符合函数方程,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持续变迁、协作对象的变化等因素,一旦经济条件的变动超出了变量所满足的范畴,原来符合双方需求的合作方式就将会越来越不适合,因此必须寻找出新的变量寻求出新的合作方式。
目前产学研联合根据与协作主体之间的关系,能够分为:单校内向产学研合作模型、双边联盟协作模型、多向联盟协作模型、中间关系型的合作方式。
二、产学研合作的绩效研究产学研联合绩效评价,是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得到了一定成果后进行的评估过程,不但要对各主体在合作中的内在要求进行评估,而且还要对各主体在协作时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只有运用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的评估机制,才能达到整体评估的目标。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是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所取得的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的研究
领域。
该研究旨在衡量政府的财政支出对于实现政策目标、提供公共服务和改善社会
经济福祉的贡献程度。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的目的是帮助政府更有效地管理和分配资源,提高财政支出的
效率和效果。
通过评价财政支出的绩效,可以确定哪些支出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哪些项目需要调整或重新规划,以及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的策略。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设定:确立财政支出的目标和政策方向,明确财政支出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
何通过支出来实现目标。
2. 指标选择:确定评价财政支出绩效的指标体系,包括效率指标、效果指标和经济影
响指标等。
3. 数据采集和分析:收集相关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和经济模型进行数据分析,评估财
政支出的绩效。
4. 成果评价: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结论和建议,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
5. 决策支持:向政府和决策者提供评价结果和分析报告,为政府的财政支出决策提供
科学依据。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领域,涉及到经济学、财政学、公共管理
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它对于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和效果,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会优秀论文:财政性支出绩效评价实例分析及思考摘要:以浙江省利用财政资金实施预防控制结核病工作为例,分析评价使用财政资金预防控制结核病所产生的绩效,并从此例中得到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财政性支出;绩效评价;分析;思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公共卫生支出的结果(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绩效)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地评议和估价的制度[1]。
公共卫生的范围很广,在本文中仅指疾病预防与控制。
现以浙江省利用财政资金和中央转移支付经费预防控制结核病为例,分析其实施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一些思考。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布置,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结核病预防控制项目”列入2011年省财政厅绩效评价自评项目中,评价年度是2005年~2010年,项目总投入7,055.7万元,其中省财政经费占55%。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省内快速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2010年全省常住户籍人口5,442万,其中省外流入人口1,182万,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比例不断增加。
结核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2004年我国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中,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居首位[2]。
1 项目工作中取得的主要绩效通过评估小组自评,该项目综合评价得分97分,绩效评价等次为优秀。
项目的绩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结核病疫情得以有效控制自2005年开始,在各项结核病防治措施基础上,浙江省连续几年保持高发现率与高治愈率,疫情在2005年~2010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97.4/10万降至2010年的68.86/10万;传染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31.13/10万降至2010年的27.28/10万。
活动性肺结核病登记率从2005年的77.8/10万降至2010年的64.3/10万;传染性肺结核从2005年的32.6/10万降至2010年的23.1/10万。
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一、绪论产学研合作是指通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三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进行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等活动,以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一种模式。
当前,我国正加速实施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战略,而产学研合作正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力量。
然而,如何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优势,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成为了摆在各方面面前的共同难题。
本文旨在对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进行研究,为产学研合作的评价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对于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的研究比较广泛,但大多是针对某个特定行业或者领域进行研究,缺少系统性和深入性,同时也存在着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方面的不足。
例如,李丽等(2017)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视角的恰当性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产学研合作生态系统的实现路径和实现模式;黄磊等(2018)则从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评价,但是研究中的指标体系存在较大局限性,缺乏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的研究相对较早,也更加系统和细致。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其中,美国的研究比较代表性,从科技创新水平、企业创新能力、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在相关领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但总体来看,与美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待提高之处。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产学研合作的绩效评价方面,指标体系是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恰当的指标体系需要既考虑到产学研合作的特点和需求,又能够体现不同角色之间的贡献和效益,同时也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本文从科技创新、企业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层面,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
1、科技创新层面在产学研合作中,科技创新是最核心的方面之一,其贡献和效益也是最为直接的。
因此,科技创新层面的指标体系应该包括:(1)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这是评价科技创新效果的最基本指标,包括专利申请数、科技成果转化率、论文发表数量等。
研究院产学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和创新驱动的时代,研究院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日益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要确保这些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产学研项目通常涉及到研究院、企业和高校等多个主体,其目标不仅包括科研成果的产出,还包括技术的转移转化、经济效益的实现以及人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因此,绩效评价体系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多元的目标和复杂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前产学研项目绩效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方面,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往往侧重于科研成果的数量,如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而对技术的实际应用和经济效益关注不足。
另一方面,评价过程缺乏动态性,往往只是在项目结束时进行一次性评价,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此外,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和评价标准不一致,也给评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构建科学有效的产学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我们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评价的目标应该是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项目的实施效果和价值,为项目的决策、管理和改进提供依据。
评价的原则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公正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
在确定评价指标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虑。
一是项目的科研成果,包括技术创新程度、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等。
二是项目的经济效益,如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增长、市场份额扩大等。
三是技术转移转化效果,包括技术的推广应用范围、企业的技术提升程度等。
四是人才培养情况,如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数量、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升等。
五是合作效果,包括合作各方的沟通协调效率、资源共享程度等。
对于每个评价指标,我们还需要明确其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权重。
评价标准应该是清晰、可衡量的,以便于进行准确的评价。
权重的确定则需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目标进行合理分配,突出重点指标的重要性。
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评价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来实现,如经济效益指标的计算。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众所周知,国家财政收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关键性地位。
近几年,国家对于财政收入的支配范围越来越广泛,这就需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管理水平,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就可以有效对资金进行分配、控制、协调和监督,提高财政支出的利用效率,使资金得到最大化、最合理、最科学的使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行为的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的分析、评价和报告,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
本文通过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探索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促进我国尽快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1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实践证明,要想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发挥其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得到国家法律的保障,将财政支出管理做到法律化、制度化。
比如新西兰政府分别在1989年和1994年颁布了《公共财政法》和《财政责任法》,这两部法律的主要内容就是明确国家公共资源使用的责任范围,用法律条文的形式起到约束和监督的作用,进而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率。
就我国财政的发展而言,虽然我国对国家财政拨款的项目实行全程的管理,针对项目的财务支出实行绩效评价,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专门针对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使政府财务支出一直处于没有法律约束和监督的状态,得不到法律的基本保障。
1.2 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在许多西方国家都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国家财务支出绩效评价。
澳大利亚为例,负责公共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的部门是澳大利亚联邦财务部,其主要职责就是对财务支出评价体系的设计和监督。
相反,在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都是分散到各管理部门。
由于每个部门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差异,导致不同部门对于财务支出评价的标准不一致,这样形成的评价体系必然没有统一性,并且造成财务支出评价的数据不具备公平、公正、可靠的属性,而且对于数据的真实性也有待进一步核实。
杭州市产学研合作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浙江火炬生产力促进中心二O 一O 年十一月目录杭州市产学研合作项目资金绩效考评报告摘要受杭州市科技局委托,浙江火炬生产力促进中心对杭州市2007-2009年度立项的181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资金项目进行绩效考评。
根据《杭州市产学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实际参加考评的161项产学研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总体实施情况良好,其中153个项目实施基本合格,8个项目不合格。
161个项目总投资47584.07 万元,其中专项资金2021万元,地方科技部门配套资金1697万元,企业自筹资金42607.47万元;161个项目共新增销售23.42亿元,新增利润3.33亿元,上缴税收1.52亿元;共研发出新产品1313项,新设备132台/ 套、新材料21种、新技术和新工艺87项;申请专利235项,获得授权专利155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0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17项,获得授权109项;获得国家级成果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6项、市级奖励7项、其他各类奖励8项;项目承担单位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5项、企标49项;通过专项的实施,带动项目承担单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504 名,其中晋升高级职称54人,晋升中级职称130人,并引进高级职称人员(博士)60 人,中级职称人员(硕士)122人。
综上所述,杭州市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实施,对促进本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显著作用,有力推动了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规范和加强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和管理水平,根据杭州市科技项目经费的有关规定、《杭州市产学研合作项目专项资金资助管理办法》和杭州市科技局《关于开展2010年杭州市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浙江火炬生产力促进中心受杭州市科技局委托,对杭州市2007-2009年度立项的181 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资金项目进行绩效考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绩效考评报告的有关说明1、考评对象根据《关于开展2010 年杭州市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规定,纳入本次考评范围是2007-2009年度立项的181 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资金项目,其中2007年度89项、2008年度92 项,截至到10 月31 日,共计收到161 家企业提交的绩效考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