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七章,教学_图文.ppt
- 格式:ppt
- 大小:4.81 MB
- 文档页数:41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同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教学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5.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
6.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7.教学的一般任务有:(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8.一般来说,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9.智力是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10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1);(2);(3)。
3.(教学的意义)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2);(3)。
第七章课堂教学一、课堂教学概述(一)课堂教学的性质课堂教学是指,以班级授课制为表现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为目的,由相对固定的教师和学生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和相对固定的空间内围绕特定的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
1.课堂的任务性。
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任务性,其直接任务是使学生社会化。
2.课堂的社会性。
课堂教学工作不仅存在于师生关系之中,还涉及多种社会关系。
3.课堂的交往性。
一般来说,每个个体的一生都是在交往中度过的,在课堂中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它是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成某个目的而进行的相互作用。
(二)课堂教学的结构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指,课堂教学构成要素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
课堂的三大要素:学习的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境。
这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教学结构,它包括情境结构和教学结构。
1.课堂的情境结构。
(1)班级规模的控制。
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学习效率越低,学习效果越差;然而班级规模太小,又极不经济。
一般而言,中小学班级以25~40人为宜。
(2)课堂纪律的建立。
课堂纪律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3)学生座位的分配。
座位的分配直接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课堂纪律的维持。
所以学生座位的分配,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防止纪律问题的发生;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2.课堂的教学结构。
(1)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
课堂活动可分为学业活动、非学业活动和非教学活动三类。
通常情况下,学生用于学业活动的时间越多,学业成绩就越好。
(2)课程表的编制。
课程表是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进行的重要条件,其编制应尽量将核心课程安排在学生精力充沛的上午,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交错安排,避免同类刺激长时间地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而导致疲劳和厌烦。
(3)教学过程的规划。
合理规划教学过程,如任务难度适中、时间适宜、及时反馈学生课业结果等,有利于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第七章教育过程与方法1教育过程及其阶段性2.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3.教育方法的概念、决定和分类4几种主要的教育方法5.教育方法的组合第一节教育过程一、对教育过程概念的理解(领会)教育过程就是教育活动演进的历程。
从不同的角度看,教育过程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比如,从个体接受教育的历程来看,教育过程是由不同的学段,亦即学前、小学、中学、大学和大学后教育等等所构成的。
在从教育任务完成的角度去看,教育活动表现为一门课程、一个教育单元甚至一节课的教育过程。
本章所说的教育过程也主要是从这一角度进行的分析。
教育过程是一个上位概念,教育过程的具体是德育过程、智育过程、美育过程和体育过程等。
从构成要素的维度分析,教育过程还可以分析为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对立统一。
二、教育过程的阶段与矛盾运动(识记)★★1.几个有一定代表性的教育(教学)过程的阶段理论:(1)赫尔巴特的四阶段说赫尔巴特认为,兴趣可以分为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四个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也可以分为相应的四步: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后来赫尔巴特的追随者们将这四步教学模式改造为著名的“五步教学法”,亦即五个教学阶段的理论,即: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应用。
(2)杜威的五阶段说杜威是从对思维的分析人手谈教育过程的。
杜威认为,思维一般包括五个阶段:疑难的情境;疑难的确定;提出解决疑难的假设;推断每个阶段所涵的结果;试验、证实或证伪原来的假设。
依据思维的历程,教育过程可分为这样五个阶段:情境、疑问、假设、推断、验证。
杜威认为,这不仅是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也是改造经验和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
(3)布鲁纳的三阶段说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发现”或探索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般应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教师为学生提供材料,学生提出有关假设;②对获得的概念进行验证;③要求学生对获得概念的策略进行分析总结。
(4)谢夫特的九阶段说美国教育家谢夫特认为对角色的体验和人际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