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
- 格式:doc
- 大小:1000.00 KB
- 文档页数:12
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教学目标1.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2. 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会利用这个不等关系解决问题.三.教学难点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三.教学方法观察、操作、归纳、自主探究四.媒体资源实物投影幻灯片投影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认识了三角形的边和角,研究了三角形的分类,请你回忆一下三角形是如何分类的?(生)回答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按边分.(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从三角形的基本元素——边入手,研究三角形的三边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二)活动一(师)我们看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从球场到教室踩踏草坪)(师)为什么这样走不对,(生答)破坏绿化.(师)为什么他们还要这样走,(生答)近(师)你们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吗?(生)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师)请同学用符号来表示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生)AC+BC >AB(师)很好,在这个图形中,三条线段AC,BC,AB首位顺次相接,构成了△ABC,其中AC,BC,AB是三角形ABC的三边,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得到AC+BC>AB,(师)在三角形ABC中,其他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是否也有这样的关系呢?(将三角形打到活动单上,让学生自己先写写不等式,再互相说一说理由,再归纳成定理)(师)能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吗?(生)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师) 很好,打出ppt 三边关系 .板书: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师)接下来我们看下面一个问题:播放ppt 出示题目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判别方法.(生)自主完成,小组交流(师)小组来展示实物投影方法总结得很好.(师)总结:如果能够明确大小关系的数据,那么只需比较较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最大边;如果不能明确大小关系的数据,那么需要比较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师)请你给出三条线段的长,并指定一位同学来判别能否组成三角形.(生)踊跃参与回答.(师) 不错,反应很迅速.我们再看下面这个问题用长度分别为4cm、5cm、6cm、10cm的四根木棒,取其中三根搭成三角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注:直接按Ctrl键点击你所要下载的课件即可.可以长期关注11.1 全等三角形PPT课件.ppt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PT课件1.ppt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PT课件2.ppt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AAS) PPT课件.ppt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PPT课件.ppt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PPT课件.ppt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PPT课件.ppt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PPT课件.ppt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PPT课件1.ppt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PPT课件2.ppt12.1 轴对称 PPT课件1a.ppt12.1 轴对称 PPT课件2a.ppt12.1 轴对称 PPT课件3a.ppt12.2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1.ppt12.2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2.ppt12.2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3.ppt12.2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4.ppt12.2.1 作轴对称图形PPT课件.ppt 12.2.2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PPT课件.ppt 12.3.1 等腰三角形PPT课件1.ppt12.3.1 等腰三角形PPT课件2.ppt12.3.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1.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2.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3.ppt 12.3.2 等边三角形PPT课件1.ppt12.3.2 等边三角形PPT课件2.ppt12.3.2 等边三角形PPT课件3.ppt13.1 平方根PPT课件1.ppt13.1 平方根PPT课件2.ppt13.1 平方根PPT课件3.ppt13.1 平方根PPT课件4.ppt13.1 平方根PPT课件5.ppt13.1 算术平方根PPT课件.ppt13.1 习题讲解PPT课件.ppt13.2 立方根PPT课件1.ppt13.2 立方根PPT课件2.ppt13.2 立方根PPT课件3.ppt13.2 平方根、立方根习题课课件.ppt13.2 习题讲解PPT课件.ppt13.3 实数PPT课件1.ppt13.3 实数PPT课件2.ppt13.3 实数PPT课件3.ppt13.3 实数(实数的概念)课件.ppt13.3 实数习题讲解课件.ppt14.1 变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课件.ppt14.1.1 变量PPT课件.ppt14.1.2 变量与函数PPT课件1.ppt 14.1.2 变量与函数PPT课件2.ppt 14.1.2 函数PPT课件.ppt14.1.3 函数的图象PPT课件1.ppt 14.1.3 函数的图象PPT课件2.ppt 14.2 一次函数_待定系数法PPT课件.ppt 14.2 一次函数_复习课PPT课件.ppt 14.2 一次函数_实际问题PPT课件.ppt 14.2 一次函数_正比例函数PPT课件.ppt 14.2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件.ppt 14.2.1正比例函数(第1课时)课件.ppt 14.2.1正比例函数(第2课时)课件.ppt 14.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1课时).ppt 14.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2课时).ppt14.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3课时).ppt 14.3.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课件.ppt 14.3.2一次函数与与一元一次不等式.ppt 14.3.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ppt14.3.4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1.ppt 14.3.4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2.ppt14.3.4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3.ppt15.1 整式的乘法PPT课件1.ppt15.1 整式的乘法PPT课件2.ppt15.1 整式的乘法(1)PPT课件.ppt15.1 整式的乘法(2)PPT课件.ppt15.1.1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PPT课件.ppt 15.1.2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课件1.ppt 15.1.2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课件2.ppt 15.1.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课件.ppt15.1.4 同底数幂的乘法PPT课件.ppt15.2 乘法公式(第1课时)PPT课件.ppt 15.2 乘法公式(第2课时)PPT课件.ppt 15.2 乘法公式(第3课时)PPT课件.ppt 15.2 乘法公式_平方差公式课件.ppt15.2.1 平方差公式PPT课件.ppt15.2.2 完全平方公式PPT课件.ppt15.3 整式的除法(第1课时)课件.ppt 15.3 整式的除法(第2课时)课件.ppt 15.3.2 单项式除单项式PPT课件.ppt 15.3.2 整式的除法PPT课件.ppt15.4 因式分解.ppt15.4 因式分解(1).ppt15.4 因式分解(2)(平方差公式).ppt 15.4 因式分解(3)(完全平方公式法).ppt 15.4《因式分解》复习ppt课件.ppt。
一、选择题1.下列四组线段中,不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是( )A .4,5,6B .1.5,2,2.5C .13,14,15D .1,2,3 2.已知两条线段15cm a =,8cm b =,下列线段能和a ,b 首尾相接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0cmB .7cmC .5cmD .2cm 3.用若干根等长的小木棍搭建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搭建1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3根小木棍,搭建2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5根小木棍,搭建4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小木棍的根数是( )A .12B .10C .9D .6 4.下列长度(单位:cm )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3,11,12B .3,2,1C .5,12,7D .5,13,5 5.用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相接,能做成三角形框架的是( ) A .2,2,4B .3,4,5C .1,2,3D .2,3,6 6.下列每组数分别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是( )A .3,4,8cm cm cmB .7,8,15cm cm cmC .12,13,22cm cm cmD .10,10,20cm cm cm 7.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7°,则∠β的度数是( )A .43°B .47°C .30°D .60° 8.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4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 .10B .8C .6D .4 9.如图,已知,,90,//AD BC FG BC BAC DE AC ⊥⊥∠=︒.则结论①//FG AD ;②DE 平分ADB ;③B ADE ∠=∠;④CFG BDE ∠+∠90=︒.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0.以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cm ,3cm ,6cmB .3cm ,4cm ,8cmC .5cm ,6cm ,10cmD .5cm ,6cm ,11cm 11.如图,小明从点A 出发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B 向左转45后又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C ,再向左转45后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D ……照这样走下去,小明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 时所走的路程为( )A .72米B .80米C .100米D .64米12.如图,在七边形ABCDEFG 中,AB ,ED 的延长线交于点O .若1,2,3,4∠∠∠∠的外角和于210°,则BOD ∠的度数为( )A .30°B .35°C .40°D .45°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AB CD E 是直线AB 上方一点,G 为直线AB 下方一点,F 为直线CD 上一点,148EAF ︒∠=,3BAF BAG ∠=∠,3DCE DCG ∠=∠,则E ∠和G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14.如图,C 为∠AOB 的边OA 上一点,过点C 作CD ∥OB 交∠AOB 的平分线OE 于点F ,作CH ⊥OB 交BO 的延长线于点H ,若∠EFD =α,现有以下结论:①∠COF =α;②∠AOH=180°﹣2α;③CH ⊥CD ;④∠OCH =2α﹣90°.其中正确的是__(填序号).15.如图,飞机P 在目标A 的正上方,飞行员测得目标B 的俯角为30°,那么APB ∠的度数为______°.16.如图,∠A +∠B +∠C +∠D +∠E +∠F +∠G +∠H 的度数为___________.17.用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铺满地面,一个结点周围有m 块正三角形,n 块正六边形,则m+n =______.18.如图,将长方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顶点A 落在F 处,折痕为BC ,FBD ∠的角平分线为BE ,将FBD ∠沿BF 折叠使BE ,BD 均落在FBC ∠的内部,且BE 交CF 于点M ,BD 交CF 于点N ,若BN 平分CBM ∠,则ABC ∠的度数为_________.19.如图,△ABC 中,D 为BC 边上的一点,BD :DC=2:3,△ABC 的面积为10,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20.如图,线段AD ,BE ,CF 两两相交于点H ,I ,G ,分别连接AB ,CD ,EF .则A B C D E F ∠+∠+∠+∠+∠+∠=____.三、解答题21.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P 为AD 延长线上一点,PE BC ⊥于E ,已知80ACB ∠=︒,24B ∠=︒,求P ∠的度数.22.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根据下列条件,求BPC ∠的度数.(1)若40ABC ∠=︒,60ACB ∠=︒,则BPC ∠=______;(2)若110ABC ACB ∠+∠=︒,则BPC ∠=______;(3)若90A ∠=︒,则BPC ∠=______;(4)从以上的计算中,你能发现已知A ∠,求BPC ∠的公式是:BPC ∠=______(提示:用A ∠表示).23.阅读下面内容,并解答问题在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后,老师请学们证明命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小颖根据命题画出图形并写出如下的已知条件.已知:如图1,//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与DFE ∠的平分线交于点G .(1)直线EG ,FG 有何关系?请补充结论:求证:“__________”,并写出证明过程; (2)请从下列A 、B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择__________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A .在图1的基础上,分别作BEG ∠的平分线与DFG ∠的平分线交于点M ,得到图2,求EMF ∠的度数.B .如图3,//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点O 在直线AB ,CD 之间,且在直线EF 右侧,BEO ∠的平分线与DFO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请猜想EOF ∠与EPF ∠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它.24.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AE 、BF 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 ,60BAC ∠=︒,70C ∠=︒.求EAD ∠和∠BOE 的度数.25.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还多18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 26.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90A C ∠=∠=︒.(1)如图1,若BE 平分ABC ∠,DF 平分ADC ∠的邻补角,请写出BE 与DF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2)如图2,若BF 、DE 分别平分ABC ∠、ADC ∠的邻补角,判断DE 与BF 位置关系并证明;(3)如图3,若BE 、DE 分别五等分ABC ∠、ADC ∠的邻补角(即11,55CDE CDN CBE CBM ∠=∠∠=∠),求E ∠度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计算较小两边的和,与最大的边比较,大于最大的边时三角形存在,依此判断即可.【详解】∵4+5>6,∴能构成三角形;∵1.5+2>2.5,∴能构成三角形;∵14+15>13, ∴能构成三角形;∵2<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已知线段长判断三角形的存在,熟记三角形存在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2.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15+8=23>20,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B、7+8=1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C、5+8=13<1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D、2+8=10<1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但通常不需一一验证,其简便方法是将较短两边之和与较长边比较.3.D解析:D【分析】要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通过对图形观察,思考,得出需要小木棍的根数,然后图形对比,选出最少需要小木棍的根数.【详解】图1没有共用部分,要6根小木棍,图2有共用部分,可以减少小木棍根数,仿照图2得到图3,要7根小木棍,同法搭建的图4,要9根小木棍,如按图5摆放,外围大的等边三角形,可以得到5个等边三角形,要9根小木棍,如按图6摆成三棱锥(西面体)就可以得到4个等边三角形,∴搭建4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小木棍6根.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组成图形的边的条数,解答此题需要灵活利用立体空间思维解答.4.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A、11+12>13,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B、1+2=3,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5+7=12,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5+5<13,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5.B解析:B【分析】根据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错误;解:A、224+>,能构成三角形,故B正确;B、345+=,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错误;C、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D错误;D、23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构成三角形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构成三角形的条件进行判断.6.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计算判断即可.【详解】∵3+4<8,∴A选项错误;∵7+8=15,∴B选项错误;∵12+13>22,∴C选项正确;∵10+10=20,∴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存在性,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A解析:A【分析】延长BC交刻度尺的一边于D点,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将已知角与所求角转化到Rt△CDE中,利用内角和定理求解.【详解】如图,延长BC交刻度尺的一边于D点,∵AB∥DE,∴∠β=∠EDC,又∵∠CED=∠α=47°,∠ECD=90°,∴∠β=∠EDC=90°﹣∠CED=90°﹣47°=4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平行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A解析:A【分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内角和公式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即可列出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依题意得:(n-2)×180°=360°×4,解得:n=1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得出方程(n-2)×180°=360°×4.9.C解析:C【分析】根据,,AD BC FG BC ⊥⊥得到FG ∥AD ,判断①正确;根据∠ADE+∠BDE=90°,∠B+∠BDE=90°,得到③正确;根据//DE AC , 证明∠BDE=∠C ,进行角的代换证明∠BDE+∠CFG=90°,得到④正确; 证明∠ADE+∠BDE=90°,判断②不正确.【详解】解:∵,,AD BC FG BC ⊥⊥∴∠FGB=∠ADB=90°,∴FG ∥AD ,∠ADE+∠BDE=90°,故①正确;∵DE ∥AC ,∴∠DEB=∠CAB=90°,∴∠B+∠BDE=90°,∴B ADE ∠=∠,∴③正确;∵//DE AC ,∴∠BDE=∠C ,∵∠FGC=90°,∴∠C+∠CFG=90°,∴∠BDE+∠CFG=90°,∴④正确;∵∠ADB=90°,∴∠ADE+∠BDE=90°,∴②不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熟知相关定理是解题关键.10.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详解】A 、∵2+3<6,∴以此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B 、3+4<8,∴以此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C 、∵5+6>10,∴以此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D 、∵5+6=11,∴以此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1.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小明走过的路程是正多边形,先用360°除以45°求出边数,然后再乘以9米即可.【详解】解:∵小明每次都是沿直线前进9米后向左转45度,∴他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边数n=360°÷45°=8,∴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8×9=72(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边数的求法,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根据题意判断出小明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是解题的关键.12.A解析:A【分析】由外角和内角的关系可求得∠1、∠2、∠3、∠4的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可求得五边形OAGFE的内角和,即可求得∠BOD.【详解】解:∵∠1、∠2、∠3、∠4的外角的角度和为210°,∴∠1+∠2+∠3+∠4+210°=4×180°,∴∠1+∠2+∠3+∠4=510°,∵五边形OAGFE内角和=(5-2)×180°=540°,∴∠1+∠2+∠3+∠4+∠BOD=540°,∴∠BOD=540°-510°=30°.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利用内角和外角的关系求得∠1、∠2、∠3、∠4的和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延长线段BA交CE于点M过点G作AB的平行线GN交CE于点N 根据平行的性质得由得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即可求出和的数量关系【详解】解:如图延长线段BA交CE于点M过点G作AB的平行线GN解析:1483E G ∠=︒-∠【分析】延长线段BA 交CE 于点M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N 交CE 于点N ,根据平行的性质得G BAG GCD ∠=∠+∠,由3BAF BAG ∠=∠,3DCE DCG ∠=∠,得333G BAG DCG ∠=∠+∠,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E EMA EAF BAF ∠+∠=∠-∠,即可求出E ∠和G ∠的数量关系.【详解】解:如图,延长线段BA 交CE 于点M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N 交CE 于点N ,∵//AB CD ,∴////BH GN CD ,∴BAG AGN ∠=∠,NGC GCD ∠=∠,EMA ECD ∠=∠,∵G AGN NGC ∠=∠+∠,∴G BAG GCD ∠=∠+∠,∵3BAF BAG ∠=∠,3DCE DCG ∠=∠,∴333G BAG DCG ∠=∠+∠,∵EAB E EMA ∠=∠+∠,EAB EAF BAF ∠=∠-∠,∴E EMA EAF BAF ∠+∠=∠-∠,∴E ECD EAF BAF ∠+∠=∠-∠,∴31483E DCG BAG ∠+∠=︒-∠,∴()14833E BAG DCG ∠=︒-∠+∠,∴1483E G ∠=︒-∠.故答案是:1483E G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找到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14.①②③④【分析】分别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CD ∥OB ∠EFD =α∴∠EOB =∠EFD =α∵OE 平分∠AOB ∴∠COF =∠EO解析:①②③④【分析】分别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CD∥OB,∠EFD=α,∴∠EOB=∠EFD=α,∵OE平分∠AOB,∴∠COF=∠EOB=α,故①正确;∠AOB=2α,∵∠AOB+∠AOH=180°,∴∠AOH=180°﹣2α,故②正确;∵CD∥OB,CH⊥OB,∴CH⊥CD,故③正确;∴∠HCO+∠HOC=90°,∠AOB+∠HOC=180°,∴∠OCH=2α﹣90°,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15.60【分析】先由题意得到∠A=∠B=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结果【详解】∵飞机P在目标A的正上方飞行员测得目标B的俯角为30°∴∠A=∠CPB=∵CP∥AB∴∠B=∠CPB=∴=-∠B=故答案为解析:60【分析】先由题意得到∠A=90︒,∠B=30,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结果.【详解】∵飞机P在目标A的正上方,飞行员测得目标B的俯角为30°,∴∠A=90︒,∠CPB=30,∵CP∥AB,∴∠B=∠CPB=30,∠=90︒-∠B=60︒,∴APB故答案为:60.【点睛】此题考查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理解飞行员测得目标B的俯角为30°得到∠B=30是解题的关键.16.36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解【详解】解:∵∠1=∠A+∠B∠2=∠C+∠D∠3=∠E+∠F∠4=∠G+∠H∴∠A+∠B+∠C+∠D+∠E +∠F+解析:36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解.【详解】解:∵∠1=∠A+∠B,∠2=∠C+∠D,∠3=∠E+∠F,∠4=∠G+∠H,∴∠A+∠B+∠C+∠D+∠E+∠F+∠G+∠H=∠1+∠2+∠3+∠4,又∵∠1+∠2+∠3+∠4=360°,∴∠A+∠B+∠C+∠D+∠E+∠F+∠G+∠H=36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正确转化为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关键.17.4或5【分析】先求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大小然后列出关于mn的二元一次方程然后确定mn的值最后求m+n即可【详解】解:∵正三边形和正六边形内角分别为60°120°∴60°m+120°n=360°解析:4或5【分析】先求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大小,然后列出关于m、n的二元一次方程,然后确定m、n的值,最后求m+n即可.【详解】解:∵正三边形和正六边形内角分别为60°、120°∴60°m+120°n=360°,即m+2n=6∴当n=1时,m=4;当n=2时,m=2;∴m+n=5或m+n=4.故答案为:4或5.【点睛】本主要考查了正多边形的组合能否进行平面镶嵌,掌握位于同一顶点处的几个角之和能否为360°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8.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再根据平分可得进而可得【详解】解:∵的角平分线为∴又∵与关于对称∴∵与关于对称∴又∵平分∴又∵为折痕∴∵∴又∵∴∴又∵∴故答案为:675°【点睛 解析: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FBE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1MBF FBE ∠=∠=∠,NBF FBD ∠=∠,CBA CBF ∠=∠, 再根据BN 平分CBM ∠可得CBN NBM ∠=∠,进而可得318067.58ABC ∠=⨯=. 【详解】解:∵FBD ∠的角平分线为BE ,∴1FBE ∠=∠, 又∵BM 与BE 关于BF 对称,∴1MBF FBE ∠=∠=∠, ∵BN 与BD 关于BF 对称,∴NBF FBD ∠=∠FBE EBD =∠+∠11=∠+∠21=∠,又∵BN 平分CBM ∠,∴CBN NBM ∠=∠,又∵BC 为折痕,∴CBA CBF ∠=∠CBN NBF =∠+∠21NBM =∠+∠,∵NBM NBF MBF ∠=∠-∠211=∠=∠1=∠,∴31CBA ∠=∠,又∵180CBA CBF FBD ∠+∠+∠=,∴3112121180∠+∠+∠+∠=,∴81180∠=,又∵31ABC ∠=∠,∴318067.58ABC ∠=⨯=, 故答案为:67.5°.【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找到31808ABC ∠=⨯. 19.4【分析】利用面积公式可得出△ABD 与△ABC 等高只需求出BD 与BC 的比值即可求出三角形ABD 的面积【详解】解:∵BD :DC=2:3∴BD=BC △ABD 的面积=BD•h =× BC•h=△ABC 的面积解析:4【分析】利用面积公式可得出△ABD 与△ABC 等高,只需求出BD 与BC 的比值即可求出三角形ABD 的面积.【详解】解:∵BD :DC=2:3,∴BD=25BC . △ABD 的面积=12BD•h =12× 25BC•h=25△ABC 的面积=25×10=4.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根据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能力.20.36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即可【详解】解:∵∠BHI=∠A+∠B ∠DIF=∠C+∠D ∠FGH=∠E+∠F ∴∠BHI+∠DIF+∠FGH=∠A+∠B +∠C+∠D+∠E+∠解析:36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即可.【详解】解:∵∠BHI=∠A+∠B ,∠DIF=∠C+∠D ,∠FGH=∠E+∠F ,∴∠BHI+∠DIF+∠FGH=∠A+∠B+∠C+∠D+∠E+∠F ,∵∠BHI+∠DIF+∠FGH=360°,∴∠A+∠B+∠C+∠D+∠E+∠F=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的能力,注意: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三、解答题21.28°【分析】在△ABC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AC 的度数,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出∠BAD 的度数,在△ABD 中,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可求出∠PDE 的度数,再在△PDE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P 的度数.【详解】解:在ABC 中,80ACB ∠=︒,24B ∠=︒,18076BAC ACB B ∴∠=︒-∠-∠=︒. AD 平分BAC ∠,1382BAD BAC ∴∠=∠=︒. PDE ∠是ABD △的外角,243862PDE B BAD ∴∠=∠+∠=︒+︒=︒,PE BC ⊥于E ,90PED ∴∠=︒,906228P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对顶角,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DC 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22.(1)130°;(2)125°;(3)135°;(4)1902A ︒+∠. 【分析】(1)依据∠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可得∠2+∠4的度数,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BPC 的度数;(2)依据∠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可得∠2+∠4的度数,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BPC 的度数;(3)依据∠A=90°,可得∠ABC+∠ACB 的度数,依据∠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可得∠2+∠4的度数,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BPC 的度数;(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BC+∠ACB 的度数,依据∠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可得∠2+∠4的度数,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BPC=90°+12∠A . 【详解】解:如下图所示,(1)∵∠ABC=40°,∠ACB=60°,∠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2+∠4=20°+30°=50°,∴△BCP 中,∠P=180°-50°=130°,故答案为:130°;(2)∵∠ABC+∠ACB=110°,∠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2+∠4=12×110°=55°, ∴△BCP 中,∠P=180°-55°=125°,故答案为:125°;(3)∵∠A=90°,∴∠ABC+∠ACB=90°,∠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2+∠4=12×90°=45°, ∴△BCP 中,∠P=180°-45°=135°,故答案为:135°;(4)∵∠ABC+∠ACB=180°-∠A ,∠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124(180)2A ∠+∠=⨯︒-∠, ∴△BCP 中,11180(180)9022P A A =︒-⨯︒-∠=︒+∠∠. 故答案为:1902A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3.(1)EG ⊥FG ,证明见解析;(2)A .45;B .2EOF EPF ∠=∠(在A 、B 两题中任选一题即可)【分析】(1)由AB ∥CD ,可知∠BEF 与∠DFE 互补,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90GEF GFE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G =90︒,则EG FG ⊥;(2)A .由(1)可知90BEG DFG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45MEG MFG ∠+∠=︒,故135MEF MFE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EMF ∠=45︒;B .设OEF α∠=,OFE β∠=,故EOF ∠=180αβ︒--,再得到180BEO DFO αβ∠+∠=--︒,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90122PEO PFO αβ︒-∠+∠=-,则119022PEF PFE αβ∠+∠=︒++,再求出EPF ∠,即可比较得到结论.【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求证:“EG ⊥FG”,证明过程如下∵//AB CD∴∠BEF +∠EFD=180° EG 平分BEF ∠,FG 平分DFE ∠,12GEF BEF ∴∠=∠,12GFE DFE ∠=∠, 1111()180902222GEF GFE BEF DFE BEF DFE ∴∠+∠=∠+∠=∠+⨯︒∠==︒. 在EFG 中,180GEF GFE G ∠+∠+∠=︒,180()1809090G GEF GFE ∴∠=-∠+∠=-︒=︒︒︒,EG FG ∴⊥.(2)A .由(1)可知=90BEG DFG GEF GFE ∠+∠=∠+∠︒,∵BEG ∠的平分线与DFG ∠的平分线交于点M∴∠MEG=12∠BEG ,∠MFG=12∠DFG ∴()111190452222MEG MFG BEG DFG BEG DFG ∠+∠=∠+∠=∠+∠=⨯︒=︒ 则4591350MEF MFE ︒+∠︒=+∠=︒, ∴EMF ∠=180135︒-︒=45︒故答案为:A ,45;B.设OEF α∠=,OFE β∠=,∴EOF ∠=180αβ︒--,∵//AB CD∴∠BEF +∠EFD=180°则180BEO DFO αβ∠+∠=--︒∵BEO ∠的平分线与DFO ∠的平分线交于点P ∴190122PEO PFO αβ︒-∠+∠=-,∴111190902222PEF PFE αβαβαβ∠+∠=︒--++=︒++, ∴EPF ∠=111809022αβ⎛⎫︒-︒++ ⎪⎝⎭=121902αβ︒--, ∵EOF ∠=1118029022αβαβ⎛⎫︒--=︒-- ⎪⎝⎭, 故2EOF EPF ∠=∠故答案为:B ,2EOF EPF ∠=∠.(在A 、B 两题中任选一题即可)【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4.10EAD ∠=︒,55BOE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180°-60°-70°=50°,再由AE 是角平分线,求出∠EAC=12∠BAC=30°,由AD 是高,求出∠CAD=90°-∠C=20°,最后即可求出∠EAD=∠EAC-∠CAD=1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OAB=12∠BAC ,∠OBA=12∠ABC ,所以∠BOE=∠OAB+∠OBA=12(∠BAC+∠ABC )=12(180°-∠C )=12×(180°-70°)=55°. 【详解】解:∠B AC =60°,∠C =70°∴∠ABC =180°−∠ABC −∠C =180°−60°-70°=50°,∵AE 是角平分线,∴∠EAC =12∠BAC =12×60°=30°, ∵AD 是高,∴∠ADC =90°,∴∠CAD =90°−∠C =90°−70°=20°,∴∠DAE =∠EAC −∠CAD =30°−20°=10°;∵AE ,BF 是角平分线,∴∠OAB =12∠BAC ,∠OBA =12∠ABC , ∴∠BOE =∠OAB +∠OBA =12(∠BAC +∠ABC )=12(180°−∠C )=12×(180°−70°) =55°.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25.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9【分析】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外角和的3倍多180°,而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则内角和是1260度.n 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 ,就得到方程,从而求出边数.【详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根据题意,得(n−2)•180=360×3+180,解得:n =9.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9.【点睛】此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此题要结合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寻求等量关系,构建方程即可求解.26.(1)BE DF ⊥,证明见解析;(2)//DE BF ,证明见解析;(3)54°【分析】(1)结论:BE ⊥DF ,如图1中,延长BE 交FD 的延长线于H ,证明∠DEG+∠EDG=90°即可;(2)结论:DE//BF ,如图2中,连接BD ,只要证明∠EDB+∠FBD=180°即可;(3)延长DC 交BE 于H .由(1)得:180CDN CBM ∠+∠=︒,利用五等分线的定义可求36CDE CBE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BCD CBE CDE E ∠=∠+∠+∠,代入数值计算即可.【详解】(1)BE DF ⊥.证明:延长BE 、FD 交于G .在四边形ABCD 中,360A ABC C ADC ,90A C ∠=∠=︒,180ABC ADC ∴∠+∠=︒.180ADC CDN ∠+∠=︒,ABC CDN ∴∠=∠. BE 平分ABC ∠,DF 平分CDN ∠, 12ABE ABC ∴∠=∠,12FDN CDN ∠=∠, ABE FDN ∴∠=∠,∵∠ABE+∠AEB=90°,∠AEB=∠DEG ,∠FDN=∠EDG ,∴∠DEG+∠EDG=90°,∴∠EGD=90°,即BE ⊥DF .(2)//DE BF .证明:连接DB .180ABC MBC ∠+∠=︒,180ADC CDN ∠+∠=︒.又180ABC ADC ∠+∠=︒,180MBC CDN ∴∠+∠=︒. BF 、DF 平分ABC ∠、ADC ∠的邻补角, 12CBF MBC ∴∠=∠,12CDE CDN ∠=∠, 90CBF CDE ∴∠+∠=︒.在Rt BDC 中,90CDB DBC ∠+∠=︒,180CDB DBC CBF CDE ∴∠+∠+∠+∠=︒,180EDB DBF ∴∠+∠=︒,//DE BF ∴.(3)延长DC 交BE 于H .由(1)得:180CDN CBM ∠+∠=︒.BE 、DE 分别五等分ABC ∠、ADC ∠的邻补角,1180365CDE CBE ∴∠+∠=⨯︒=︒,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BHD CDE E ∠=∠+∠,BCD BHD CBE ∠=∠+∠,BCD CBE CDE E ∴∠=∠+∠+∠,903654E ∴∠=︒-︒=︒.【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1.勾股定理的内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注:勾最短的边、股较长的直角边、弦斜边。
勾股定理又叫毕达哥拉斯定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相同倍数后,仍为勾股数.常用勾股数:3、4、5; 5、12、13;7、24、25;8、15、17。
4.勾股定理常常用来算线段长度,对于初中阶段的线段的计算起到很大的作用例题精讲:练习:例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解析:可知三边长度为3,4,5,因此周长为12(变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解析:可知三边长度为6,8,10,则周长为24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求第三边长.解析:第一种情况:当直角边为3和4时,则斜边为5第二种情况:当斜边长度为4时,一条直角边为3,则另一边为根号7例3: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斜边长为25B.三角形周长为25C.斜边长为5D.三角形面积为20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可知斜边长度为5,选择C数学学习方法诀窍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
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
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
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
记忆是理解的基础。
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一、三角形相关概念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A、B、C 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此三角形可记作△ ABC,其中线段AB、BC、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 A、∠ B、∠ 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3.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而角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②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 ABC三边长a、b、c 的不等式有:a+b>c,b+c>a,c+a>b.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 ABC三边长a、b、c 的不等式有:a>b-c ,b>a-c ,c>b-a .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推理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四)三角形的内角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在△ ABC中,∠A+∠B+∠C=180°(1)构造平角①可过 A 点作MN∥BC(如图)②可过一边上任一点,作另两边的平行线(如图)(2)构造邻补角,可延长任一边得邻补角(如图)构造同旁内角,过任一顶点作射线平行于对边(如图)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表示: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那么∠A+∠B=90°(因为∠A+∠B+∠C=180°)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如:在△ ABC中,∠ C=180°-(∠ A+∠B)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如:△ ABC中,已知∠ A:∠B:∠C=2:3:4,求∠A、∠ B、∠ C的度数.(五)三角形的外角1.意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ACD为△ABC的一个外角,是△ ABC的一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大小相等.2.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如图中,∠ ACD=∠A+∠B , ∠ ACD>∠ A , ∠ACD>∠B.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3.外角个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六)多边形①多边形的对角线n(n 3)条对角线2②n 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③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考点11. 对下面每个三角形,过顶点A 画出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ACB(2) 5BC也B C(1)考点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3.如图 3,在△ ABC 中,点 D 在 BC 上,且 AD=BD=C ,DAE 是 BC 边上的高,若沿 AE 所在直线折叠,点 C 恰好落在点 D 处,则∠B 等于( )A .25°B .30°C .45°D .60°D .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外部一点 2、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 ABC 的高的图形是( ) B CAEAB AEC BBE2题图ACEACD4. 如图4,已知AB=AC=B,D那么∠1 和∠2之间的关系是()A. ∠1=2∠2B. 2 ∠1+∠2=180°C. ∠1+3∠2=180°D.3∠1- ∠2=180°5. 如图5,在△ ABC中,已知点D,E,F 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S ABC= 4 cm2,则S阴影等于( )A.2cm2B. 1 cm2C. 12cm2 D.B D E FC BD C B D C5题图6题图7题图7. 如图6,BD=21BC ,则BC边上的中线为__S ABD = _________ 。
一、选择题1.已知实数x 、y 满足|x -4|+ 8y -=0,则以x 、y 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周长是( )A .20或16B .20C .16D .182.如图,AB 和CD 相交于点O ,A C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B D ∠=∠B .1A D ∠=∠+∠C .2D ∠>∠D .C D ∠=∠ 3.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不能用它们搭成三角形的是( ) A .1cm ,2cm ,3cmB .2cm ,3cm ,4cmC .3cm ,4cm ,5cmD .5cm ,6cm ,7cm 4.若过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n 条对角线,则n 的值是( )A .1B .2C .3D .4 5.如图,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 )A .AEB .ADC .CD D .CF 6.已知长度分别为3cm ,4cm ,xcm 的三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则x 的值不可能是( )A .2.4B .3C .5D .8.57.如图,1∠等于( )A .40B .50C .60D .708.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 、B 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 ,测得OA =15米,OB=10米,A 、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A.20米B.15米C.10米D.5米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个①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②连接C、D两点的线段叫两点之间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直线最短;④射线上点的个数是直线上点的个数的一半;⑤nn-条对角线,这些对角线把这个边形从其中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可以画出()3n边形分成了()2n-个三角形.A.3 B.2 C.1 D.010.现有两根木棒,长度分别为5cm和13cm,若不改变木棒的长度,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则应在下列四根木棒中选取()A.20cm的木棒B.18cm的木棒C.12cm的木棒D.8cm的木棒11.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CD,∠A=135°,∠C=60°,∠D=150°,则∠E的大小为()A.60°B.65°C.70°D.75°12.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CE是ABC的高的是()A.B.C.D.二、填空题13.2016年2月6日凌晨,宝岛高雄发生6.7级地震,得知消息后,中国派出武警部队探测队,探测队探测出某建筑物下面有生命迹象,他们在生命迹象上方建筑物的一侧地面上的,A B两处,用仪器探测生命迹象C,已知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30︒和60︒(如∠的度数是_________.图),则C14.如图,BD是ABC的中线,点E、F分别为BD、CE的中点,若AEF的面积为23cm ,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2cm .15.设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分别为,,x y z ︒︒︒,如果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的度数的2倍、那我们称数对(,)()y z y z <是x 的和谐数对,当150x =时,对应的和谐数对有一个,它为(10,20);当66x =时,对应的和谐数对有二个,它们是__________.当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时,请写出此时x 的范围_______.16.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所示放置,已知//AE BC ,则AFD ∠的度数是__________.17.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边BC 、AD 、CE 上的中点,则6ABC S =,则BEF S =△______.18.如图,把ABC 折叠,点B 落在P 点位置,若12120∠+∠=︒,则B ∠=______.19.如图,ABC 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 BC CA 至点111,,A B C 使111,,A B AB B C BC C A CA ===顺次结111,,A B C ,得到111A B C △,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111111,,A B B C C A 至点222A B C ,使211121112111,,A B A B B C B C C A C A ===,顺次连结222,,A B C ,得到222A B C △…,按此规律,则333A B C △的面积为_______.20.如图所示,∠A+∠B+∠C+∠D+∠E+∠F=____.(填写度数).三、解答题21.在ABC ∆中,已知3,7AB AC ==,若第三边BC 的长为偶数,求ABC ∆的周长. 22.如图,在ABC 中,90ACB ∠=︒,29A ∠=︒,CD 是边AB 上的高,E 是边AB 延长线上一点.求:(1)CBE ∠的度数;(2)BCD ∠的度数.23.如果一个n 边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它的每一个外角与内角的比为2:5,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n .24.(问题引入)(1)如图1,△ABC ,点O 是∠ABC 和∠ACB 相邻的外角平分线的交点,若∠A=40°,请求出∠BOC 的度数.(深入探究)(2)如图2,在四边形ABDC 中,点O 是∠BAC 和∠ACD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若∠B+∠D=110°,请求出∠AOC 的度数.(类比猜想)(3)如图3,在△ABC 中,∠CBO=13∠DBC ,∠BCO= 13∠ECB ,∠A=α,则∠BOC=___(用α的代数式表示,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 (4)如果BO ,CO 分别是△ABC 的外角∠DBC ,∠ECB 的n 等分线,它们交于点O ,∠CBO=∠1n DBC ∠BCO=1n∠ECB ,则∠BOC=___(用n 、a 的代数式表示,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 25.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直线EF 分别交直线AB ,CD 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与DFE ∠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P .试说明:90P ∠=︒.26.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40°,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绝对值与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即可求出x 与y 的值.由于没有说明x 与y 是腰长还是底边长,故需要分类讨论.【详解】由题意可知:x-4=0,y-8=0,∴x=4,y=8,当腰长为4,底边长为8时,∵4+4=8,∴不能围成三角形,当腰长为8,底边长为4时,∵4+8>8,∴能围成三角形,∴周长为:8+8+4=2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非负性的意义,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本题属于基础题型.2.D解析:D【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对顶角相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1=∠2,∠A=∠C,∠1=∠A+∠D,∠2=∠B+∠C,∴∠B=∠D,∴选项A、B正确;∵∠2=∠A+∠D,∠>∠,∴2D∴选项C正确;∠=∠没有条件说明C D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并运用两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两短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即可作出判断.【详解】解:A、1+2=3,故以这三根木棒不能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B、2+3>4,故以这三根木棒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3+4>5,故以这三根木棒可以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5+6>7,故以这三根木棒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方法是看两个较小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4.C解析:C【分析】根据从一个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连的对角线的条数是n-3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6-3=3(条).答: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可引出3条对角线.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解答此类题目可以直接记忆:一个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连的对角线的条数是n-3.5.B解析:B【分析】根据从三角形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确定出答案即可.【详解】由图可知,过点A作BC的垂线段AD,则ABC中,BC边上的高是AD.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的定义,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D【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求解1<x<7,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长度分别为3cm,4cm,xcm的三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x<4343∴<x<7,1x的值不可能是8.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掌握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直接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160=130∠+︒︒1130607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比较简单.8.D解析:D【分析】连接AB ,根据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得到AB 长的范围,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如图,连接AB ,∵15AO m =,10OB m =,∴15101510AB -<<+,即525AB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9.C解析:C【分析】分别利用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角的概念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多边形对角线的求法分析得出即可.【详解】解:①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故原说法错误;②连接C 、D 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之间的距离,故原说法错误;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原说法错误;④射线上点的个数与直线上点的个数没有关系,故原说法错误;⑤n 边形从其中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可以画出()3n -条对角线,这些对角线把这个n 边形分成了()2n -个三角形,此说法正确.所以,正确的说法只有1个,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以及角的概念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10.C解析:C【分析】设选取的木棒长为xcm,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x的取值范围,选出合适的x的值即可.【详解】解:设选取的木棒长为xcm,∵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5cm和13cm,∴13cm-5cm<x<13cm+5cm,即8cm<x<18cm,∴12cm的木棒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知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D解析:D【分析】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根据AB∥CD得到∠B+∠C=180°,即可求出∠E的大小.【详解】解:由五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得(5-2)×180°=540°,∵AB∥CD,∴∠B+∠C=180°,∴∠E=540°-∠A-∠B-∠C-∠D=540°-135°-180°-150°=7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解题关键.12.B解析:B【分析】利用三角形高的定义逐一判断选项,可得答案.【详解】A.CE不垂直AB,故CE不是ABC的高,不符合题意,B.CE是ABC中AB边上的高,符合题意,C.CE不是ABC的高,不符合题意,D.CE不是ABC的高,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关键是掌握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二、填空题13.【分析】先由题意得CAB=30°∠ABD=60°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为30°和60°∴∠CAB=30°∠ABD=60°∵∠ABD=∠CAB+∠C ∴∠C=6解析:30︒【分析】先由题意得CAB=30°,∠ABD=60°,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为30°和60°,∴∠CAB=30°,∠ABD=60°,∵∠ABD=∠CAB+∠C ,∴∠C=60°-30°=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对顶角,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比较简单.14.12【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解答即可【详解】∵F 是CE 的中点∴∵E 是BD 的中点∴∴∴△ABC 的面积=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主要利用了三角形的中线解析:12【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解答即可.【详解】∵ F 是CE 的中点,23AEF S cm ∆=∴ 226ACE AEF S S cm ∆∆== ,∵ E 是BD 的中点,∴ ADE ABE S S ∆∆= ,CDE BCE S S ∆∆= ,∴12ACE ABC S S ∆∆= , ∴△ABC 的面积=212cm .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主要利用了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原理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15.(3876)(3381)【分析】根据和谐数对的定义求出当x=66时的两组数对;再分当时当时当时三种情况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解:当时180-66=114则114÷3=3838×2=76此时和谐数对解析:(38,76),(33,81) 060x ︒<<︒【分析】根据“和谐数对”的定义求出当x=66时的两组数对;再分当060x ︒<<︒时,当60120x ︒<︒时,当120180x ︒<︒时,三种情况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解:当66x =时,180-66=114,则114÷3=38,38×2=76,此时和谐数对为(38,76),或66÷2=33,114-33=81,此时和谐数对为(33,81),若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当06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1803,2)x x ︒-,3(,180)22x x ︒-,180(3x ︒-,2(180))3x ︒-; 当6012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3(,180)22x x ︒-,180(3x ︒-,2(180))3x ︒-, 当12018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180(3x ︒-,2(180))3x ︒-, ∴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时,此时x 的范围是060x ︒<<︒,故答案为:(38,76),(33,81);060x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答问题.16.【详解】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点睛】解:由三角板的性质可知∠EAD=45°∠C=30°∠BAC=∠ADE=90°∵AE ∥BC ∴∠EAC=∠C=30°∴∠DAF=∠EAD-∠EAC=解析:75︒【详解】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点睛】解:由三角板的性质可知∠EAD=45°,∠C=30°,∠BAC=∠ADE=90°.∵AE∥BC,∴∠EAC=∠C=30°,∴∠DAF=∠EAD-∠EAC=45°-30°=15°.∴∠AFD=180°-∠ADE-∠DAF=180°-90°-15°=75°.故答案为:75°.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17.【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BD=DC∴S△ABD=S△ADC=×6=3(cm2)∵AE=DE∴S△AEB=S△AEC=×3=(cm2)∴S△BEC解析:3 2【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BD=DC,∴S△ABD=S△ADC=12×6=3(cm2),∵AE=DE,∴S△AEB=S△AEC=12×3=32(cm2),∴S△BEC=6-3=3(cm2),∵EF=FC,∴S△BEF=12×3=32(cm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中线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8.60°【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得∠3=∠4∠5=∠6再利用平角的定义得∠3+∠4+∠1=180°∠5+∠6+∠2=180°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到2∠4+∠1+2∠6=360°把∠1+∠2=120°代入得解析:60°【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得∠3=∠4,∠5=∠6,再利用平角的定义得∠3+∠4+∠1=180°,∠5+∠6+∠2=180°,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到2∠4+∠1+2∠6=360°,把∠1+∠2=120°代入得到∠4+∠6=120°,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B 的度数.【详解】∵把△ABC 的∠B 折叠,点B 落在P 的位置,∴∠3=∠4,∠5=∠6,∵∠3+∠4+∠1=180°,∠5+∠6+∠2=180°,∴2∠4+∠1+∠2+2∠6=360°,而∠1+∠2=120°,∴∠4+∠6=120°,∵∠4+∠6+∠B =180°,∴∠B =180°−120°=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也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数形结合”是关键.19.343【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1B1C1及△A2B2C2的面积再根据两三角形的倍数关系求解即可【详解】△ABC 与△A1BB1底相等(AB =A1B )高为1:2(BB1=2BC )故面积比为1:2∵解析:343【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 1B 1C 1及△A 2B 2C 2的面积,再根据两三角形的倍数关系求解即可.【详解】△ABC 与△A 1BB 1底相等(AB =A 1B ),高为1:2(BB 1=2BC ),故面积比为1:2, ∵△ABC 面积为1,∴112A BB S =△,同理可得11112C B C A C A S S ==△△, ∴1112317A B C S =⨯+=△;同理可证222111749A B C A B C S S ==△△,所以333749343A B C S =⨯=△,故答案为:343.【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面积的规律探究,准确找到每变化一次之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0.360°【分析】连接BE 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C+∠D=∠PBE+∠PEB 继而在四边形ABEF 中利用内角和定理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连接BE ∵∠C+∠D+∠DPC=180°∠PBE+∠PEB+∠解析:360°【分析】连接BE ,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C+∠D=∠PBE+∠PEB ,继而在四边形ABEF 中利用内角和定理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连接BE ,∵∠C+∠D+∠DPC=180°,∠PBE+∠PEB+∠BPE=180°,∠DPC=∠BPE ,∴∠C+∠D=∠PBE+∠PEB ,在四边形ABEF 中,∠A+∠ABE+∠BEF+∠F=(4-2)×180°=360°,∴∠A+∠ABP+∠PBE+∠PEB+∠PEF+∠F=360°,∴∠A+∠ABP+∠C+∠D+∠PEF+∠F=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四边形内角和的应用,正确添加辅助线,准确识图,熟练应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周长为16或18.【分析】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先确定第三边的范围,再根据第三边BC 的长为偶数求出符合条件的BC 值,即可求出周长.【详解】 解:在ABC ∆中,3,7AB AC ==,∴第三边BC 的取值范围是:410,BC <<∴符合条件的偶数是6或8,∴当6BC =时,ABC ∆的周长为:36716++=;当8BC =时,ABC ∆的周长为:37818++=.ABC ∆∴的周长为16或1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2.(1)119°;(2)29°.【分析】(1)根据外角的性质解答即可;(2)根据90A ACD ∠+∠=︒,90ACD BCD ACB ∠+∠=∠=︒,从而 得到29BCD A ∠=∠=︒即可.【详解】解:(1)∵ 90ACB ∠=︒,29A ∠=︒,CBE ∠是ABC 的外角,∴ 119CBE ACB A ∠=∠+∠=︒;(2)∵ CD 是AB 边上的高,∴ 90ADC ∠=︒.∴ 90A ACD ∠+∠=︒.∵ 90ACB ACD BCD ∠=∠+∠=︒,29A ∠=︒,∴ 29BCD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以及互余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互余的性质.23.7【分析】先根据外角与内角的比为2:5,求出每个外角度数,再依据外角和360°求边数n .【详解】解:因为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与内角之和为180°,所以每个外角度数为180°27⨯=(3607)°. 又n 边形每个内角度数相等,则每个外角度数也相等, 根据多边形外角和360°,可得n =3603607÷=7. 答:这个多边形的边数n 是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关系以及多边形外角和,运用外角计算边数是这一类题的通用方法.24.(1)70°;(2)55°;(3)120°-13α;(4)()11801n n nα-⨯︒- 【分析】(1)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ABC+∠ACB ,再利用邻补角可求得∠DBC+∠ECB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得∠OBC+∠OCB ,在△BOC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BOC ;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AOC 与∠B+∠D 之间的关系;(3)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列式整理即可得∠BOC=120°-3α; (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列式整理即可得∠BOC=()11801n n nα-⨯︒-. 【详解】(1)∵∠A=40°,∴∠ABC+∠ACB=180°-∠A=140°,∴∠DBC+∠ECB=180°-∠ABC+180°-∠ACB=360°-(∠ABC+∠ACB)=360°-140°=220°,∵BO 、CO 分别平分∠DBC 和∠ECB ,∴∠OBC+∠OCB=12(∠DBC+∠ECB) =12×220°=110°, ∴∠BOC=180°-(∠OBC+∠OCB )=180°-110°=70°;(2)∵点O 是∠BAC 和∠ACD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AC=12∠CAB ,∠OCA=12∠ACD , ∴∠AOC=180°-(∠OAC+∠OCA) =180°-12(∠CAB+∠ACD) =180°-12(360°-∠B-∠D) =12(∠B+∠D), ∵∠B+∠D=110°, ∴∠AOC=12(∠B+∠D)=55°; (3)在△OBC 中,∠BOC=180°-(∠OBC+∠OCB)=180°-13(∠DBC+∠ECB) =180°-13(∠A+∠ACB+∠A+∠ABC) =180°-13(∠A+180°) =120°-13α;故答案为:120°-13α;(4)在△OBC中,∠BOC=180°-(∠OBC+∠OCB)=180°-1n(∠DBC+∠ECB)=180°-1n(∠A+∠ACB+∠A+∠ABC)=180°-1n(∠A+180°)=()11801nn nα-⨯︒-.故答案为:()11801nn nα-⨯︒-.【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25.证明见解析【分析】由AB∥CD,可知∠BEF与∠DFE互补,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EF+∠PFE=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出结论.【详解】∵AB∥CD,∴∠BEF+∠DFE=180°.又∵∠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PEF=12∠BEF,∠PFE=12∠DFE,∴∠PEF+∠PFE=12(∠BEF+∠DFE)=90°.∵∠PEF+∠PFE+∠P=180°,∴∠P=9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等知识,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6.1260︒【分析】先利用外角和360度除以每个外角的度数求出边数,再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计算得出答案.【详解】解: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36040=9(条),∴180(92)1260︒⨯-=︒,∴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260︒.【点睛】此题考查多边形的角度计算,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根据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40°求出多边形的边数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此三角形可记作△ABC,其中线段AB、BC、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3.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a-c,c>b-a.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cm,4cm,5cm B.4cm,6cm,10cm C.1cm,1cm,3cm D.3cm,4cm,9cm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A.17 B.22 C.17或224.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而角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A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
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B .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2.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这个多边形是( )A .四边形B .五边形C .六边形D .不确定3.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不能用它们搭成三角形的是( )A .1cm ,2cm ,3cmB .2cm ,3cm ,4cmC .3cm ,4cm ,5cmD .5cm ,6cm ,7cm 4.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A .3B .4C .5D .6 5.在多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多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可以将多边形分割成8个三角形,则该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8B .9C .10D .11 6.下列长度(单位:cm )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3,11,12B .3,2,1C .5,12,7D .5,13,57.如图,在ABC ∆中,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C ⊥,若40,60B C ︒︒∠=∠=,则ADE ∠的度数为( )A .30︒B .40︒C .50︒D .60︒ 8.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1:13:2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9.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3和7,那么第三边长可能是( )A .1B .4C .7D .1010.一副透明的三角板,如图叠放,直角三角板的斜边AB 、CE 相交于点D ,则BDC∠的度数是( )A .65︒B .75︒C .85︒D .105︒ 11.正十边形每个外角等于( )A .36°B .72°C .108°D .150°12.如图所示,ABC ∆的边AC 上的高是( )A .线段AEB .线段BAC .线段BD D .线段DA二、填空题1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其中一个内角的度数是另一个内角的2倍,则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倍角三角形”.已知某“倍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为60°,则其它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14.如图,五边形ABCDE 中,//AE BC ,则C D E ∠+∠+∠的度数为__________.15.如图,已知ABC 中,90,50ACB B D ︒︒∠=∠=,为AB 上一点,将BCD △沿CD 折叠后,点B 落在点E 处,且//CE AB ,则ACD ∠的度数是___________.16.将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147∠=︒,220∠=︒,那么3∠= __________.17.如图,∠A +∠B +∠C +∠D +∠E +∠F +∠G +∠H 的度数为___________.18.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08°,则这个正多边形所有对角线的条数为_____. 19.ABC 中,,AB AC 边上的高,CE BD 相交于点F ,,ABC 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G ,若=125CGB ∠︒,则CFB ∠=______.20.如图,ABC 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 BC CA 至点111,,A B C 使111,,A B AB B C BC C A CA ===顺次结111,,A B C ,得到111A B C △,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111111,,A B B C C A 至点222A B C ,使211121112111,,A B A B B C B C C A C A ===,顺次连结222,,A B C ,得到222A B C △…,按此规律,则333A B C △的面积为__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如图90MON ∠=︒,与点O 不重合的两点A 、B 分别在OM 、ON 上,BE 平分ABN ∠,BE 所在的直线与OAB ∠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C . (1)当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且45BAO ∠=︒时,求ACB ∠的度数; (2)当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运动时,ACB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给出证明;若发生变化,请求出ACB ∠的范围.22.在ABC ∆中,已知3,7AB AC ==,若第三边BC 的长为偶数,求ABC ∆的周长. 23.已知:180,BDG EFG B DEF ∠+∠=︒∠=∠.(1)如图1,求证://DE BC .(2)如图2,当90A EFG ∠=∠=︒时,请直接写出与C ∠互余的角.24.如图,在ABC 中,点E 在AC 边上,连结BE ,过点E 作//DF BC ,交AB 与点D .若BE 平分ABC ∠,EC 平分BEF ∠.设AED β∠=. (1)当80β=︒时,求DEB ∠的度数. (2)试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β.(3)若=k βα(k 为常数),求α的度数(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25.如图所示,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B=20°,∠C=80°, 求∠EAD 的度数.26.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AE 、BF 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 ,60BAC ∠=︒,70C ∠=︒.求EAD ∠和∠BOE 的度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分析】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A.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正确,是真命题;B. 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正确,是真命题;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正确,是真命题;D.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错误,是假命题;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D【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判定即可.【详解】∵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不能确定.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注意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是解题的关键.3.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两短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即可作出判断.【详解】解:A、1+2=3,故以这三根木棒不能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B、2+3>4,故以这三根木棒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3+4>5,故以这三根木棒可以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5+6>7,故以这三根木棒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方法是看两个较小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4.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第三边的长为x,∵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1和4,∴4-1<x<4+1,即3<x<5.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正确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5.B解析:B【分析】逐一探究在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多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得到分割成的三角形的数量,再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列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探究规律:在三角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三角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可以将三角形分割成2个三角形,在四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四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可以将四边形分割成3个三角形,在五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五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可以将五边形分割成4个三角形,总结规律:在n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n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可以将n边形分割成()1n-个三角形,应用规律:n-=由题意得:18,∴=n9.故选:.B本题考查的是规律探究及规律运用,探究“在n 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是顶点),将这个点与n 边形的各顶点连接起来,把n 边形分割成的三角形的数量”是解题的关键.6.A解析:A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 【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A 、11+12>13,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B 、1+2=3,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 、5+7=12,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 、5+5<13,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7.C解析:C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180︒求出∠BAC ,再由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得∠DAC ,最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出∠ADE ,问题得到解决. 【详解】解:∵40,60B C ︒︒∠=∠=,∴BAC=180B-C=80∠︒-∠∠︒,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DAC=BAC=402∠∠︒, ∵DE AC ⊥,∴90DAC=50ADE ∠=︒-∠︒,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正确理解三角形中角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8.B解析:B 【分析】根据角的度数之比,求得最大角的度数,根据最大角的性质判断即可.∵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1:13:24,∴最大角的度数为°24180111324⨯++=90°,∴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按角的分类,根据度数之比求得最大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9.C解析: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解: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3和7,设第三边为x , 则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7-3<x <7+3, 解得,4<x <10,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根据两边长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10.B解析:B 【分析】根据三角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 【详解】解:∵∠CEA =60︒,∠BAE =45︒, ∴∠ADE = 180︒−∠CEA −∠BAE =75︒, ∴∠BDC =∠ADE =75︒,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对顶角相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基础题.11.A解析:A 【分析】根据正十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每一个外角等于多边形的外角和除以边数,即可得解. 【详解】3601036︒÷=︒,∴正五边形的每个外角等于36︒,【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外角和、边数、外角度数之间的关系,熟记正多边形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2.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解答即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高.【详解】A.线段AE是△ABC的边BC上的高,故不符合题意;B.线段BA不是任何边上的高,故不符合题意;C.线段BD是△ABC的边AC边上的高,故符合题意;D.线段DA是△ABD的边BD上的高,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熟练掌握三角形高线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30°90°或40°80°【分析】根据倍角三角形的定义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分三种情况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在△ABC中不妨设∠A=60①若∠A=2∠C则∠C=30∴∠B=;②若∠C=2∠A则∠C=1解析:30°,90°或40°,80°【分析】根据“倍角三角形”的定义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分三种情况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在△ABC中,不妨设∠A=60︒,①若∠A=2∠C,则∠C=30︒,︒-︒-︒=︒;∴∠B=180603090②若∠C=2∠A,则∠C=120︒,︒-︒-︒=︒(不合题意,舍去);∴∠B=180601200=︒-︒=120︒,③若∠B=2∠C,则3∠C18060︒-︒-︒=︒;∴∠C4=0︒,∠B=180604080综上所述,其它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30︒,90︒或40︒,80︒.【点睛】本题考查了“倍角三角形”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14.【分析】根据求出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答案【详解】∵∴∵五边形内角和=∴==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熟记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360︒【分析】根据//AE BC 求出180A B ∠+∠=︒,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求出五边形ABCDE 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答案.【详解】∵//AE BC ,∴180A B ∠+∠=︒,∵五边形内角和=5218540(0)-⨯︒=︒,∴C D E ∠+∠+∠=540180︒-︒=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此题考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熟记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5.25°【分析】先求出∠A 的度数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 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DE 的度数进而即可求解【详解】∵∴∠A=40°∵沿折叠后点B 落在点E 处∴∠E=∠B=50°∵∴∠ADE=∠E=50解析:25°【分析】先求出∠A 的度数,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 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DE 的度数,进而即可求解.【详解】∵90,50ACB B ︒︒∠=∠=,∴∠A=40°,∵BCD △沿CD 折叠后,点B 落在点E 处,∴∠E=∠B=50°,∵//CE AB ,∴∠ADE=∠E=50°,∴∠BDC=∠EDC=(180°-50°)÷2=65°,∴∠ACD=∠BDC-∠A=65°-40°=25°,故答案是: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6.35°【分析】先求出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即可求解【详解】∵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是60°正方形的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度数是∴∠3=360°-60°-90°解析:35°【分析】先求出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即可求解.【详解】∵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是60°,正方形的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度数是(52)1801085-⨯︒=︒, ∴∠3=360°-60°-90°-108°-∠1-∠2=360°-60°-90°-108°-47°-20°=35°,故答案是: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以及外角和定理,准确分析图形中角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7.36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解【详解】解:∵∠1=∠A+∠B ∠2=∠C+∠D ∠3=∠E+∠F ∠4=∠G+∠H ∴∠A+∠B+∠C+∠D+∠E +∠F+解析:36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解.【详解】解:∵∠1=∠A+∠B ,∠2=∠C+∠D ,∠3=∠E+∠F ,∠4=∠G+∠H ,∴∠A+∠B+∠C+∠D+∠E+∠F+∠G+∠H=∠1+∠2+∠3+∠4,又∵∠1+∠2+∠3+∠4=360°,∴∠A+∠B+∠C+∠D+∠E+∠F+∠G+∠H=36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正确转化为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关键.18.【分析】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度数得出每个外角的度数再根据外角和为360°求出多边形的边数最后根据n 边形多角线条数为求解即可【详解】∵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08°∴每个外角度数为180°﹣108°=解析:【分析】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度数得出每个外角的度数,再根据外角和为360°求出多边形的边数,最后根据n 边形多角线条数为(3)2n n -求解即可. 【详解】∵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08°,∴每个外角度数为180°﹣108°=72°,∴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72°=5, 则这个正多边形所有对角线的条数为(3)2n n -=5(53)2⨯-=5,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多边形的对角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多边形外角和度数为360°,n 边形多角线条数为()32n n -.19.11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GBC +∠GCB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C +∠ACB 从而求出∠A 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可得∠AEC=∠FDC=90°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CE解析:11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GBC +∠GCB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C +∠ACB ,从而求出∠A ,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可得∠AEC=∠FDC=90°,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CE ,最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125CGB ∠︒∴∠GBC +∠GCB=180°-∠CGB=55°∵,ABC 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G ,∴∠ABC=2∠GBC ,∠ACB=2∠GCB∴∠ABC +∠ACB=2∠GBC +2∠GCB=2(∠GBC +∠GCB )=110°∴∠A=180°-(∠ABC +∠ACB )=70°∵,AB AC 边上的高,CE BD 相交于点F ,∴∠AEC=∠FDC=90°,∴∠ACE=180°-∠AEC -∠A=20°∴CFB ∠=∠FDC +∠ACE=110°故答案为:110°.【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高和角平分线,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20.343【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1B1C1及△A2B2C2的面积再根据两三角形的倍数关系求解即可【详解】△ABC 与△A1BB1底相等(AB =A1B )高为1:2(BB1=2BC )故面积比为1:2∵解析:343【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 1B 1C 1及△A 2B 2C 2的面积,再根据两三角形的倍数关系求解即可.【详解】△ABC 与△A 1BB 1底相等(AB =A 1B ),高为1:2(BB 1=2BC ),故面积比为1:2, ∵△ABC 面积为1,∴112A BB S =△,同理可得11112C B C A C A S S ==△△, ∴1112317A B C S =⨯+=△;同理可证222111749A B C A B C S S ==△△,所以333749343A B C S =⨯=△,故答案为:343.【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面积的规律探究,准确找到每变化一次之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45°;(2)不变,45°【分析】(1)由题意,先求出135ABN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67.5ABE ∠=︒,22.5∠︒=BAC ,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2)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B ABE BA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90MON ∠=︒,即90AOB ∠=︒,45BAO ∠=︒,∴135ABN AOB BAO ∠=∠+∠=︒,∵BE 平分ABN ∠,AC 平分BAO ∠, ∴167.52ABE ABN ∠=∠=︒,122.52BAC BAO ∠=∠=︒, ∴67.522.545ACB ABE BAC ∠=∠-∠=︒-︒=︒.(2)ACB ∠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理由如下: ∵BE 平分ABN ∠,AC 平分BAO ∠,∴12ABE ABN ∠=∠,12BAC BAO ∠=∠, ∴ACB ABE BAC ∠=∠-∠1122ABN BAO =∠-∠ ()12ABN BAO =∠-∠12AOB =∠190452=⨯︒=︒.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的得到角的关系.22.周长为16或18.【分析】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先确定第三边的范围,再根据第三边BC 的长为偶数求出符合条件的BC 值,即可求出周长.【详解】 解:在ABC ∆中,3,7AB AC ==,∴第三边BC 的取值范围是:410,BC <<∴符合条件的偶数是6或8,∴当6BC =时,ABC ∆的周长为:36716++=;当8BC =时,ABC ∆的周长为:37818++=.ABC ∆∴的周长为16或1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3.(1)证明见解析;(2),,B ADE DEF ∠∠∠.【分析】(1)先根据角的和差、等量代换可得EFG ADG ∠=∠,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EF AB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E DEF ∠=∠,从而可得B ADE ∠=∠,最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证;(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等量代换即可得.【详解】(1)180,180BDG EFG BDG ADG ∠+∠=︒∠+∠=︒,EFG ADG ∴∠=∠,//EF AB ∴,ADE DEF ∴∠=∠,B DEF ∠=∠,B ADE ∴∠=∠,//DE BC ∴;(2)90A ∠=︒,90B C ∴∠+∠=︒,B DEF ∠=∠,90DEF C ∴∠+∠=︒,由(1)可知,B ADE ∠=∠,90ADE C ∴∠+∠=︒,综上,与C ∠互余的角有,,B ADE DEF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24.(1)20︒;(2)1=904βα︒-;(3)360=41k α︒+. 【分析】(1)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得到∠CEF =∠AED =8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β=80°,∴∠CEF =∠AED =80°,∵EC 平分∠BEF ,∴∠BEC =∠CEF =80°,∴∠DEB =180°﹣80°﹣80°=20°;(2)∵DF ∥BC ,∴∠ADE =∠ABC =α,∵BE 平分∠ABC ,∴∠DEB =∠EBC =12α,∵EC 平分∠BEF ,∴β=∠CEF =12(180°﹣12α) =90°﹣14α; (3)∵β=k α,∴90°﹣14α=k α, 解得:α=36041k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5.30°【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可求得∠BAC ,则由角平分线定义可求得∠EAC ,三角形的内角和可求得∠DAC 即可.【详解】解:在△ABC 中∵∠B=20°,∠C=80°∴∠BAC=180°-∠B -∠C=180°-20°-80°=80°;∵AE 是△ABC 的角平分线,∴∠EAC=12∠BAC=12×80°=40°; ∵AD 是△ABC 的高∴∠ADC=90°;又∵在△ADC 中,∠C=80°∴∠DAC=180°-∠C -∠ADC=180°-80°-90°=10°;∴∠EAD=∠EAC -∠DAC=40°-10°=3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题目比较好,难度适中. 26.10EAD ∠=︒,55BOE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180°-60°-70°=50°,再由AE 是角平分线,求出∠EAC=12∠BAC=30°,由AD 是高,求出∠CAD=90°-∠C=20°,最后即可求出∠EAD=∠EAC-∠CAD=1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OAB=12∠BAC ,∠OBA=12∠ABC ,所以∠BOE=∠OAB+∠OBA=12(∠BAC+∠ABC )=12(180°-∠C )=12×(180°-70°)=55°. 【详解】解:∠B AC =60°,∠C =70°∴∠ABC =180°−∠ABC −∠C =180°−60°-70°=50°,∵AE 是角平分线,∴∠EAC=12∠BAC=12×60°=30°,∵AD是高,∴∠ADC=90°,∴∠CAD=90°−∠C=90°−70°=20°,∴∠DAE=∠EAC−∠CAD=30°−20°=10°;∵AE,BF是角平分线,∴∠OAB=12∠BAC,∠OBA=12∠ABC,∴∠BOE=∠OAB+∠OBA=12(∠BAC+∠ABC)=12(180°−∠C)=12×(180°−70°) =5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三角形与多边形的性质归纳
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不会改变三角形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
(1)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
(2)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
(3)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三角形的性质{
边{1、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角{ 1、内角和是180°2、外角和是360°3、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4、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多边形的性质{
角{1、内角和是180°(n −2)2、外角和是360°对角线{ 1、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分割成的三角形总数为n −22、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总数为n −33、所有对角线总数为n(n−3)2
铺满地面的条件:若干个内角之和刚好等于360°
只用一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只有3种多边形可供选择: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一、三角形相关概念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此三角形可记作△ABC,其中线段AB、BC、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3.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而角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②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a-c,c>b-a.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推理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四)三角形的内角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在△ABC中,∠A+∠B+∠C=180°(1)构造平角①可过A点作MN∥BC(如图)②可过一边上任一点,作另两边的平行线(如图)(2)构造邻补角,可延长任一边得邻补角(如图)构造同旁内角,过任一顶点作射线平行于对边(如图)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表示: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那么∠A+∠B=90°(因为∠A+∠B+∠C=180°)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如:在△ABC中,∠C=180°-(∠A+∠B)2题图D C B AC C C C(五)三角形的外角1.意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如图,∠ACD 为△ABC 的一个外角,∠BCE 也是△ABC 的一个外角, 这两个角为对顶角,大小相等. 2.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如图中,∠ACD=∠A+∠B , ∠ACD>∠A , ∠ACD>∠B.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 3.外角个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 (六)多边形 ①多边形的对角线2)3( n n 条对角线 ②n 边形的内角和为(n -2)×180° ③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考点11.对下面每个三角形,过顶点A 画出中线,角平分线和高.考点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D .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外部一点2、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形是( )3.如图3,在△A BC 中,点D 在BC 上,且AD=BD=CD ,AE 是BC 边上的高,若沿AE 所在直线折叠,点C 恰好落在点D 处,则∠B 等于( )A .25° B.30° C.45° D.60° (1)CB AC B A (2)C B A (3)6题图7题图5题图DD F DE B C C B BC4. 如图4,已知AB=AC=BD ,那么∠1和∠2之间的关系是( )A. ∠1=2∠2B. 2∠1+∠2=180°C. ∠1+3∠2=180°D. 3∠1-∠2=180°5.如图5,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边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S ∆= 42cm ,则S 阴影等于( )A .22cm B. 12cm C.122cm D. 142cm 6.如图7,BD=DE=EF=FC ,那么,AE 是 _____ 的中线。
7.如图6,BD=12BC ,则BC 边上的中线为 ______,ABD S ∆=__________。
8.如图1,在△ABC 中,∠BAC=600,∠B=450,AD 是△ABC 的一条角平分线,则∠DAC= 0,∠ADB= 09.如图2,在△ABC 中,AE 是中线,AD 是角平分线,AF 是高,则根据图形填空: ⑴BE= =21 ;⑵∠BAD= =21 ⑶∠AFB= =900;10.如图在△ABC 中,∠ACB=900,CD 是边AB 上的高。
那么图中与∠A 相等的角是( )A 、 ∠B B 、 ∠ACDC 、 ∠BCD D 、 ∠BDC11.在△ABC 中,∠A=21∠C=21∠ABC , BD 是角平分线,求∠A 及∠BDC 的度数(12.已知,如图,AB ∥CD ,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求∠E 的度数 DCBAEDCBA1题 D CAF 2题 C BDCB A13.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ABC S ∆=42cm ,求ABE S ∆.考点31.关于三角形的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边互不相等B 、至少有两边相等C 、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D 、最多有两边相等2.已知△ABC 中,∠A=200,∠B=∠C ,那么三角形△ABC 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正三角形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个数有( )①如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则这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④如果∠A=∠B=21∠C ,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⑤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两个内角之差,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⑥在∆ABC 中,若∠A +∠B=∠C ,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 、3个 B 、4个 C 、5个 D 、5个4.一个多边形中,它的内角最多可以有 个锐角5.如图是一副三角尺拼成图案,则∠AEB =_________°.考点4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是( )A. 3cm, 4cm, 8cmB. 8cm, 7cm, 15cmC. 13cm, 12cm, 20cmD. 5cm, 5cm, 11cm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 3,4,8B 、 5,6,11C 、 1,2,3D 、 5,6,10 3.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7,则它的周长为( )A 、13B 、17C 、13或17D 、不能确定4.△ABC 中,如果AB=8cm ,BC=5cm ,那么A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5.长为11,8,6,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有 种选法,它们分别是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8㎝和3㎝,那么它的周长为7.已知a,b,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a-b+c|+|a-b-c|._ D _ B _ CB CADE考点51.不是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是( )A 、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B 、三角形房架C 、照相机的三角架D 、矩形门框的斜拉条 2.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有()A 、正方形B 、长方形C 、梯形D 、 直角三角形3.装饰大世界出售下列形状的地砖:○1正方形;○2长方形;○3正五边形;○4正六边形。
若只选购其中某一种地砖镶嵌地面,可供选用的地砖有( )A. ○1○2○3 B. ○1○2○4 C. ○2○3○4 D. ○1○3○4 4.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有( )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5、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 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A 、三角形的稳定性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 、垂线段最短6.桥梁拉杆,电视塔底座,都是三角形结构,这是利用三角形的 性;考点61.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A :∠B :∠C=1:3:5,则∠B= 0,∠C= 02.如图,已知点P 在△ABC 内任一点,试说明∠A 与∠P 的大小关系3如图4,∠1+∠2+∠3+∠4等于多少度;考点7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20°,则它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B.一般的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钝角三角形2、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为180°,那么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的度数为( ) A. 30° B. 60° C. 90° D. 120°3、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2∶3∶4,则它的最大内角的度数( ).A. 90°B. 110°C. 100°D. 120° 4、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ACD B 、∠B+∠ACB =180°-∠A(1)(2)(3)(4)(5)(6)P C B A ͼ48题图150°50°3217题图140°80°16题图B10题图C BD 5、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6、如图,若∠A=100°,∠B=45°,∠C=38°,则∠DFE 等于( ) A. 120° B. 115° C. 110° D. 105° 7、如图,∠1=______.8、如图,则∠1=______,∠2=______,∠3=______,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50°,则它的底角为_______.10、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1=∠2,∠3=∠4,∠BAC=63°,求∠DAC 的度数.考点8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这个多边形是 ( )A 、三角形B 、 四边形C 、 五边形D 、 六边形2.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108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 6B 、 7C 、 8D 、 9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它是( ) A 、 四边形 B 、 五边形 C 、 六边形 D 、 八边形 4、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倍,它的内角和增加( ) A. 180° B. 360° C. (n-2)·180° D. n ·1805、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加是1800°,则此多边形是( ) A 、八边形 B 、十边形 C 、十二边形 D 、十四边形6、正方形每个内角都是 ______,每个外角都是 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