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T危险预知训练
- 格式:pdf
- 大小:256.90 KB
- 文档页数:13
危险预知训练:KYT基础4步推进法关于事故发生的原因,理论上有三种:不注意、错觉和做事情抄近路。
为此对员工进行必要的KYT训练,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KYT——危害预知预警活动(Kiken Yochi Training),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减少人为事故的训练方法。
一般意义上讲,重大事故发生之前,必定有相当于29个小的伤害事故发生,或者相当于存在300个事故隐患。
危险预知训练——KYT基础4步推进法,就是帮助我们事先确认所有作业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制定具体对策,设定小组作业行动目标,避免事故发生,实现“零”事故目标。
训前准备训练开始前,针对现场潜伏的危险因素及其可能引起危险的作业事先制作成图片、幻灯片等结合现场实物进行演示。
KYT活动小组以班组为单位,一般每组5~6人,小组成员按照主持人、记录员、报告人、发布人、评论人进行分工主持人主持KYT活动,组织小组成员发言,并控制训练的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报告人将记录员的记录整理为报告;KYT讨论结束后,由发布人在每组进行发布讨论结果;评论人则根据各小组的发言进行评论。
训练开始前由主持人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说明为何进行这种训练,并对KYT全体小组成员进行健康确认。
KYT讨论时,各组成员须遵循4项原则:1、大声交流;2、逐步交流;3、快速交流;4、达成一致。
KYT基础4步推进法第一步(现状把握)分析图片中潜存着什么危险,并想象可能出现的危险现象。
1、主持人演示图片或幻灯,介绍图片情况。
2、就图片中演示的潜在危险,主持人询问每一位成员的意见。
3、成员发现潜在危险,并顺序发言。
4、对危险因素可能引起的危险后果各成员认真思考后发表具体意见。
5、主持人就危险因素发表看法,特别注意引导成员发现隐藏的危险因素,并反复强调。
6、记录员记录各成员的发言,做到简单易懂。
7、主持人要督促每一位成员发言,既要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又要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至少要提出7个以上的潜在危险因素。
KYT危险预知训练(二)KYT危险预知训练的含义是:K—危险(Kiken),Y—预知(Yochi),T—训练(Training)。
KYT危险预知训练是针对生产特点和作业全过程,以危险因素为对象,以作业班组为团队开展的一项安全教育和训练活动,它是一种群众性的“自主管理”活动。
通过KYT危险预知训练,可以提高员工对危险的感受性、对作业的注意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控制作业过程中的危险,预测和预防可能出现的事故。
KYT起源于日本,日本的住友金属工业公司、三菱重工业公司、长崎赞造船厂等企业发起“全员参加的安全运动”,经日本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的推广,形成了一种完善的技术方法。
在我们中国,宝钢等钢铁企业首先引进了此项安全训练技术技术。
企业开展KYT危险预知训练活动是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班组层面,也就是微观层面,关注的是具体如何进行一场KYT危险预知训练与讨论。
▪另一个层面是企业层面,也就是宏观层面,关注的是如何将KYT活动在企业生产现场的各个班组持续并且有效地展开。
本篇介绍的对于某一个班组来讲,如何有效地开展一场KYT危险预知训练的讨论,并将训练与讨论的结果应用的实际工作中。
KYT危险预知训练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训练方式,而是一种小组会议讨论方式。
讨论的内容是针对岗位和作业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所能引起的各种不安全的现象,并讨论出对策和措施。
一、KYT会议前的准备在进行KYT危险预知训练会议讨论之前,首先要确认会议讨论的议题,选择出一种要分析的危险因素,比如:从搬油桶、搬箱子、装车、卸车等危险性活动中选择一种进行分析讨论。
二、KYT危险预知训练讨论四步法选择完会议议题之后,就要开会进行讨论。
KYT危险预知训练会议讨论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掌握现状,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
针对议题(危险性作业),小组成员轮流分析、找出潜存着什么危险因素,并想象、预测或预见可能出现的后果。
第二步:确定主要危险因素。
电梯kyt危险预知训练例子范文一、什么是电梯KYT危险预知训练。
小伙伴们,咱们先来说说这个电梯KYT危险预知训练是个啥玩意儿。
简单来说呢,这就是一种让咱们提前知道在电梯里可能会遇到啥危险的训练啦。
你想啊,电梯咱们几乎每天都可能会用到,要是对里面的危险一点都不了解,那可就有点吓人咯。
就像你进了一个神秘的小房间,却不知道里面有啥“陷阱”,是不是心里有点毛毛的?这个训练呢,就是要把那些隐藏在电梯里的危险都给揪出来,然后咱们就可以提前做好防范啦。
二、电梯里常见的危险情况。
1. 电梯突然坠落。
这可真是超级恐怖的情况呢!就像你在坐过山车,但是这个过山车没有轨道,直接就往下掉。
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电梯的绳索断了,或者是电梯的制动系统出了问题。
我一想到这个画面,就觉得腿有点发软呢。
要是真遇到这种情况,咱们在电梯里就像个小可怜虫,只能听天由命了吗?当然不是啦,这就是我们要做KYT训练的原因,要提前知道怎么应对这种可怕的事情。
2. 电梯门故障。
电梯门有时候也很调皮哦。
它可能会突然关不上,或者是在不该开的时候开了。
比如说,电梯还没到楼层呢,门就开了,这时候你要是不小心走出去,那可就掉到电梯井里了,想想就可怕。
还有啊,门要是关不上,电梯就不能正常运行,咱们就只能被困在里面干着急啦。
这就像是你要出门,但是门却跟你作对,死活不让你走一样让人头疼。
3. 被困电梯。
被困在电梯里也是很常见的危险情况呢。
可能是电梯停电了,或者是电梯的控制系统出了故障。
这时候,电梯就像一个小小的牢房,把咱们困在里面。
那种感觉,就像是被世界抛弃了一样,又黑又小的空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去。
要是一个人在里面,可能会特别害怕,尤其是那些有点胆小的小伙伴,估计都要哭鼻子了呢。
三、如何应对这些危险。
1. 电梯突然坠落。
如果电梯突然开始坠落,咱们可不能就傻站着哦。
首先呢,要赶紧按下电梯里的所有楼层按钮,这样说不定电梯会在某一层停下来呢。
然后,要背靠电梯壁,膝盖弯曲,脚尖踮起,就像在做一个很奇怪的舞蹈动作一样。
危险预知训练(KYT)
KYT起源于日本,一开始在住友金属工业公司的工厂,后经三菱重工业公司和长崎赞造船厂发起的“全员参加的安全运动”,众多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危险预知训练的目的是:提升员工个人自身对危险的敏感性,提高作业注意力;养成防范危险、自我管理的习惯。
这个和JSA有点类似,JSA是工作前针对具体的活动进行安全分析,KYT则是一项安全教育和训练活动。
KYT是班组进行的群众性“自主管理”活动。
将作业团队成员的天马行空的思维逐渐汇总,浓缩成小的目标。
这个过程一般叫做4R法(就是4歩)。
1R:寻找潜在的危险:针对选定的作业内容,让大家轮流分析,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的后果,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进行头脑风暴,可以天马行空的分析。
2R:确定关键的危险因素,其实这个就是划重点了。
既然重点就不可能太多,一般不超过三个。
划重点应该是取得共识,一般不用投票解决。
3R:针对每个关键因素制定待选的对策。
组长可以逐个提问,比如“如果是你,应该怎样做?”应该关注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不能做什么。
4R:确定执行的对策。
针对所特有的待选对策措施,选出最优化的重点安全对策措施,作为行动目标。
为了加深印象,需要进行共同签字确认,并口头宣读。
这个过程并不复杂,也不难做。
真正做好就很了不起,做一次或者几次应该都不难,关键是班组能不能长期开展起来?
日本在施工工地都用这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