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园地四习作指导课家乡的变化|语文S版
- 格式:docx
- 大小:126.67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语文s版第八册第四单元“家乡的变化”习作要求:1、通过观察、收集资料等形式,了解家乡今昔变化,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
2、学会进行有效选取内容,指导学生如何将变化写具体及加深类似习作的基本结构框架思路。
习作重点:抓住家乡的变化,将变化写具体。
习作难点:自己列提纲,完成对作文的构思。
过程:一、兴趣导入1.老师:我的一位老同学从深圳回到洛阳,发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激动地写了一首诗,看大屏幕:朋友们聚一起大家来谈好消息说起洛阳心欢喜,个个脸上笑眯眯原来六前泥土地,如今高楼平地起原来六前脏兮兮,如今花砖铺满地洛阳越来越美丽,千年帝都称第一牡丹花会游人集,人民警察保秩序洛阳牡丹甲天下,天资国色写传奇好妹妹呀有人气,都因洛阳是宝地家乡未来有潜力,我们永远都爱你2.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什么?从哪感受到的?引导学生说一说洛阳的变化,并说出用了对比、突出重点等方法。
二、完成审题1、出示题目,找出重点、要求。
幻灯出示:“让我们拿起笔来,描绘一下家乡的现在,或设想一下家乡的未来吧!●观察家乡的变化,抓住某一个方面,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
●如果你认为家乡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设想一下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写一篇想象作文。
”2、引导生说一说“审”到的内容。
(1)可以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也可以写一篇想象作文,二选一。
(2)第一种情况,注意“抓住一个方面”写,要“过去-现在”对比着写。
(3)第二种情况,写想象作文,可以“现在-将来”对比着写。
三、回忆“能说会道”,说说可以写的方面小组讨论:可以从小河、街道、绿地、楼群、吃、穿、住、行,以及商店、超市等方面了解一下过去、现在,回忆一下它们的变化。
选一个点具体说!小组汇报。
四、出示示范提纲1幻灯出示:第一种情况:1.写家乡的现在(题目自拟)开头:点题——变化大过去:景物(简要)衔接:过渡句或过渡段●现在:景物(具体)——重点段结尾:感受或期待2幻灯出示:第二种情况:2.写家乡的未来(题目自拟)开头:点题(简要直入或简要不足转入未来部分)●未来:景物(想象丰富、内容具体、美好未来)——重点段结尾:感受3小组分别交流讨论自己的提纲和重点段4汇报,相互学习5自己静心思考选择:写哪一篇?五、动笔写作文。
家乡的变化教案教案:家乡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家乡的变化》的教学。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人们生活的变化,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人们生活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以及对家乡变化的原因和意义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人们生活的照片,让学生对家乡的变化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2. 自主学习(10分钟)a. 课文中描述了家乡的哪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b. 家乡的人们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c. 你觉得家乡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让学生理解家乡变化的原因和意义,引导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一道关于家乡变化的例题,如:“家乡的河流原来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些关于家乡变化的练习题,如:“家乡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6. 板书设计(5分钟)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人们生活的变化。
7.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请写一篇关于家乡变化的短文,可以包括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人们生活的变化等方面。
答案:略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以及对家乡变化的看法。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调查家乡的变化,写一篇关于家乡变化的作文等。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精选13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篇1【教材简析】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和收集天下大小事,是训练搜集材料能力的继续;二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三是通过组织发布新闻和评议新闻的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非常广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有话可说的机会。
本次习作训练,紧扣本组的专题,编排了一次看图写文。
指导学生习作时,可先指导学生回顾所学的课文,回顾了解到的战争情景,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影视等传媒,把学生引入战火纷飞的年代。
然后出示照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
接着以图中废墟中的孩子为重点,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想象:这个小孩的外貌、年龄,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孩子未来的命运等。
最后,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我的发现”安排了4个比喻句,要求学生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带点的部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与战争有关的成语,有的成语还包含着一个故事。
“宽带网”围绕本组专题“战争与和平”,列举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这是本组课文学习后的拓展和延伸。
【教学目标】⒈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⒉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⒊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⒋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⒈搜集与战争相关的影视资料。
⒉搜集同学们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新闻。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一、激趣导语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
家乡的变化》习作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笔下生辉”习作指导课,主题为家 乡的变化。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用自己的眼睛去 观察家乡的变化,并用多种形式来展现这种变化。
其意图是在学生调查、掌 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习作。
具体要求是:一要按一定的顺序;二要突 出重点,即要抓住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来写。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 学生在自己的已有记忆中已经 感受到了这几来年来家乡的变化,对身边的环境也有较强的认知与感受能 力,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
他们不但可以通过自身的体会去感受去观察 的家乡的变化,而且可以通过家长的讲述,书籍、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 有关方面的资料来加深对家乡变化的认识。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交流后,能丰实、调整自己的认识,进而有效选取内容; 2、能够抓住变化,确立合理的行文顺序;3、指导学生将变化写具体。
教学准备: 让学生回家自行观察, 引导学生去观察、 寻访家乡的过去和现在, 将自己所得所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 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能够抓住变化,确立合理的行文顺序。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将变化写具体。
课前准备: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ppt 课件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了解“变化” 师:我看到你们天真活泼的样子,就想起了儿童时代的我。
20 多年过去了,我由一名小学生变成了一位教师,你们想想我的哪些方面发生变化?谢谢你对我的鼓励,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别人这样评价我,来,我们握握手。
刚才孩子们说了老师那么多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是我的过去与现在对比所发生的变化。
板书:过去——现在)评:以教师自身的变化来引发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体现。
)二、活动交流,畅聊“变化”活动一:说一说,家乡变美了师:今天,我们来聊聊家乡的变化。
2019年(春)四年级品社下册《家乡的变化》教案苏教版班级姓名节次【活动目标】1、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特点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4、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活动重难点】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题】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家乡的变化。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介绍我的家。
1、学生看课本54---58页图片,介绍家乡生活的变化。
2、我是小小解说员。
分组展示自己了解的家乡的变化。
【情感体验明理导行】升华感情,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说说你本节课的感受?2、作业: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作文。
自评:组评:师评:《家乡的发展变化》第2课时班级姓名节次【活动目标】1、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特点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4、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活动重难点】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题】家乡的发展,离不开家乡人的观念的变化;家乡人观念的变化,促进了家乡的发展。
我们嘉兴人在观念上发生了哪些变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一: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情。
1、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家庭生活多么美好,多么幸福,你知道你们家过去的生活情况吗?2 、让我们去听爷爷奶奶讲吧。
家乡的变化一、写作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通过这个写作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 - 培养观察、描述和分析家乡变化的能力; - 锻炼提出问题和展开论述的能力; - 掌握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型描述变化的技巧; - 提高写作流畅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变化,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展示一些与家乡变化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词汇和句型•提供一些与家乡变化相关的词汇,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句子结构来描述家乡的变化。
步骤三:观察和分析•带领学生外出观察家乡的变化,让他们记录下观察到的有关变化的细节;•回到教室后,学生之间交流观察结果,分析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步骤四:构建写作框架•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和分析结果,构建一个有序的写作框架,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指导学生使用恰当的数据和具体的细节来支持他们的论述。
步骤五:展开写作•学生根据写作框架,逐段展开写作;•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激励。
步骤六:修改和反馈•学生完成初稿后,进行自我修改,确保文句流畅和逻辑清晰;•教师进行评审,并提供学生需要改进的建议和指导。
3. 特殊辅助措施•对于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一些模板和范例;•分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帮助和检查作文。
二、反思在这个写作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逐步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描述家乡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能够思考家乡变化的原因,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觉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话题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了讨论和写作过程。
他们通过观察家乡的变化,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拓宽了视野。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展开写作时,应用词汇和句型方面仍然有待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和句型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绘本课堂】2022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语文园地四的内容。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家乡的美好”,我们将通过学习课文、诗词、作文等不同形式的文本,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培养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诗词、作文等文本,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理解文本内容,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2. 掌握生字、生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课文朗读音频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生词,做好笔记。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生字、生词,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主旨。
5. 诗词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背诵诗词,提高对诗词的欣赏能力。
6. 作文写作:学生根据本单元的主题,进行作文写作,锻炼写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7.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课文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语文园地四2. 课文内容: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3.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掌握生字、生词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下4单元语文S版作文:家乡的变化四年级下4单元语文s版作文:家乡的变化六年前,我被爸爸、妈妈带到他们打工的地方——广州去上学,平时他们都很忙,都没有时间带我回家乡,今年春节的时候,妈妈放假了带着我回来过春节。
一说要回家了,我真有点迫不及待。
我和妈妈坐了很长时间的车,终于到家了。
下了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我和小伙伴们六年前栽的那棵树,瞧瞧,都长成参天大树了,枝叶很茂密,也很翠绿。
那时,我和小伙伴在门前玩耍,玩了一会儿,我们都觉得无聊,小伙伴提议:“不如我们在门前种一棵树吧!”我的头点得像个小鸡啄米一样。
说干就干,我们拿来一个小铲子,在地上挖了个坑,把小树苗放进去,嘿!不大不小刚刚好,把土盖上,给小树浇点儿水,小树乐得直摇头。
第二天,我来到了昔日我和伙伴们玩耍的小树林,看见眼前熟悉的一切,我想到了以前和伙伴们在这里烧野米饭的情景。
我们先找来小铁铲,挖了个坑,又找来几块砖头,放在里面,把准备好的大锅放在上面,拿点枯枝败叶当柴火,最后放上豆子,火腿肠,竹笋和肉,再把淘洗好的米饭放进去,点上火,就可以了。
过了一会儿,打开锅盖,一阵清香味扑鼻而来,同学们闻到这味道马上被吸引来了,都抢着要,不一会儿,野米饭就被分光了。
看到伙伴们狼吞虎咽的样子,1/ 2我在心里乐开了花。
我又去了我的母校,听别人说,我的母校变化很大。
一想到马上就要见到母校,我的心跳得更快了,步伐也加快了许多。
离母校还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我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第一眼就看见了校园内水泥路两旁的绿化带,一棵棵小树被辛勤的园丁修剪成了蘑菇形状的了,又似一把把绿绒大伞是那么引人注目。
放眼望去,是宽阔、美丽的操场,操场是红绿相间的,操场内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和跑道。
昔日的那个狭小的操场已不存在,母校的变化真大啊!唉!时间过的真快,我好想留住这一刻,好想在这里多呆一会儿! 2/ 2。
家乡变美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交流家乡的变化后,能丰实、调整自己的认识,进而有效选取自己感触最深的一处变化来展开。
2、能够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清变化,体现出家乡的飞速发展。
3、指导学生将变化写具体。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清变化,将变化写具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师:同学们,俗话说得好:“相约千年帝都,共享国色天香。
”四月的洛阳春意涌动,牡丹飘香,四月的洛阳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第33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中外游人对洛阳的面貌赞不绝口,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欣赏洛阳的美景?(出示课件:新洛阳)(二)欣赏完美景,感觉怎么样?(三)可是以前的洛阳并不是这样的,老师搜集了一些老洛阳的图片,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老洛阳)(四)看了洛阳的新、旧面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五)引出课题:是啊!近几年来,洛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在说说、写写中感受家乡在变化中的美丽与繁荣!(板书:家乡变美了)二、解题、交流变化:(一)读完题目,你觉得这次习作我们要写家乡的什么?(板书:变)(二)怎样来写清变化?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呢?(板书:过去---现在对比)(三)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上节口语交际课上,我们都谈了家乡的哪些变化?(四)除了这些,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变化呢?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给学生以提示。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衣、食、住、行......)出示课件: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前和现在的对比图片(五)从城市面貌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家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心中有什么感触呢?三、指导选材:谈了这么多家乡的变化,我们能一一把它写下来吗?那该怎么办呢?提示从衣、食、住、行等等这些变化中选取自己感触最深的一处变化或想说的话写下来,体现家乡的飞速发展,这就叫“以小见大。
”(板书:以小见大)(一)相信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感触最深的一处变化或想说的话,现在请你想一想,并把它写下来。
(二)师巡视、小结。
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四季变化》教案一.说目标本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对四季在看、听、感等方面的讨论,了解家乡气候的主要特征。
2、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片等途径,说一说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同。
3、通过对农民在四季生产的了解,体会气候特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1、基于对标的理解。
新标里明确要求学生: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二学段对家乡的四季变化确定的目标是: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家乡的四季变化》是在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地理位置,以及家乡环境的基础上,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家乡的气候特征、四季的变化,激法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基于对学情的了解。
四年级学生对我、他人、家庭、社会已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了迫切的需要。
根据教学目标,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对四季在看听感三方面的讨论,了解家乡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是:通过对农民在四季生产的了解,体会气候特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说教法标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
因此,在教法上有:谈话法、合作交流法,小组学习是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民主意识的主要途径;体验感悟法,如讨论四季特点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对气候特点的感悟。
三、说学法标中指出有效的教育是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本学生的学法有交流、讨论、汇报、实践。
如:在教学四季气候特点时,学生经过交流、讨论、汇报,总结出四季的特点,在作业的布置上,充分让学生实践调查,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新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园地四习作指导课家乡的变化|语文
S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家乡的变化》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吴文娇辅备教师: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抓住家乡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叙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2、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抓住家乡的变化,将变化写具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由谈自己的变化,引出本次习作的内容。
2、板书课题:家乡的变化。
二、审题立意,明确方向。
展示几组家乡过去和现在面貌图,通过对比,你发现有什么变化?
1、住房的变化
2、出行的变化:(1)交通工具的变化(2)道路的变化
3、环境的变化
4、其他方面的变化……
三、指导选材
1、选择自己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熟悉的方面。
2、写变化并不需要面面俱到,我们可以从家乡的变化中选取微小的一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出家乡的巨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
3、进行有效选材:静心思考,想想你准备从哪一方面进行描写,原因是什么,想突出它的什么?
四、指导行文结构思路。
1、指导写开头和结尾:
(1)指导学生说说开头部分想怎样写?(点题——变化大)
(2)指导学生将结尾写好。
(小组讨论,可写新农村变化那么大,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也可写出期待)
(3)分别展示范文开头和结尾部分。
2、指导写文章主要内容:
(1)选择典型变化(1至2个方面)
(2)运用“对比法”方法来写家乡的变化。
(过去——现在)
3、指导写过渡段或过度句。
(1)利用写过渡段或句既总结上文,又引出下文,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让人一目了然了。
(2)展示范文过渡段.
五、范文引路,渗透技巧
出示完整的范文,让学生赏读。
六、拟定提纲,构思成文
1、开头:点题——变化大
2、过去:景物(简要)衔接:过渡句或过渡段现在:景物(具体)
3、结尾:感受或期待
七、课堂小练笔:分组、分部写家乡的变化。
八、课堂小结:同学们不但要学会写作文,更要学会欣赏作文,评改作文,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就会像我们的家乡一样越变越好。
九、课外作业:完成本次习作。
十:板书设计:
家乡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