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 格式:ppt
- 大小:15.22 MB
- 文档页数:37
《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是法国法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文书之一,它于1804年3月21日正式颁布实施,被誉为现代法律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该法典共计四卷,包含了法律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商业法律和民事诉讼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就该法典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背景法国民法典的制定背景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宗旨的法国人民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新的共和政体。
然而在新政府建立之初,法律体系却面临着混乱和不稳定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法国政府决定制定一部全面的民法典,以规范法律制度,保障国家的法律稳定和社会秩序。
法国民法典的制定过程涉及到了众多著名法学家和政治家的参与,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担任法兰西第一执政者的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在制定法典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亲自参与了法典的起草和修改工作,并对法典的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整。
最终,法国民法典在1804年正式颁布实施,成为法国法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文书之一。
二、主要内容法国民法典共计四卷,涵盖了民事法律、商业法律和民事诉讼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一卷,它包含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为整个法典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法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概述:1. 第一卷:关于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包括人的权利和义务、财产的权利和义务、契约和协议、民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2. 第二卷:关于物权和财产的法律规范,包括不动产和动产的所有权、抵押、留置、债务保证等方面的内容。
3. 第三卷:关于商业法律的规范,包括商业契约、商标、专利、商业代理、公司法等方面的内容。
4. 第四卷:关于民事诉讼法律的规范,包括诉讼程序、证据、调解、执行等方面的内容。
三、影响与现实意义法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法国法律体系和民主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法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和规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法律制度更加完备、稳定和可靠。
法国人权宣言国民议会在主宰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的人与公民的权利: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
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四条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
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第五条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
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从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或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第七条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
凡动议、发布、执行或令人执行专断命令者应受处罚;但根据法律而被传唤或被扣押的公民应当立即服从;抗拒则构成犯罪。
第八条法律只应规定确实需要和显然不可少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
第九条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即使认为必须予以逮捕,但为扣留其人身所不需要的各种残酷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第十条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
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第十二条人权的保障需要有武装力量;因此,这种力量是为了全体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此种力量的受任人的个人利益而设立的。
《法国》教学案桥南中学中学李应志教学目标:1.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2.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点。
3.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重点:1.法国的地理位置。
2.法国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3.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学难点:法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读图析图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方案①:出示埃菲尔铁塔图片,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建筑?”取一瓶法国造葡萄酒,让学生看法语商标,猜测:“这瓶葡萄酒是在哪个国家酿造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法国有感性认识。
方案②:逐步提示,设计抢答题,提示信息要注意由抽象逐渐过渡到具体。
如:下列文字描述的是哪一个国家?a.它位于欧洲;b.它的轮廓呈六边形,三面临海,三面临陆;d.它境内某盆地小麦产量很高,工业也集中发达;e.它的发电量以核电为主;f.它艺术景观众多,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g.埃菲尔铁塔是其首都的象征;h.它的首都是巴黎。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优越的自然条件1、自主学习:(1)结合图3-27找出法国所濒临的海、海湾和海峡,以及陆上的邻国。
(2)找出法国的主要地形区,归纳法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3)找出塞纳河,说出其大致流向,最后注入何处。
(4)法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5)法国的主要矿产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法国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哪些?教师精讲点拨(1)比较欧洲西部英国、法国、德国的面积大小。
(法国面积最大)(2)法国的海陆位置——西面:大西洋;东南面:地中海。
法国的海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大西洋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内陆——大陆性气候展示图片“法国地势图”。
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地势特点,平原丘陵占全国面积的4/5。
探究结论: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形,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学习任务(二)发达的工农业1、自主学习:(1)法国主要的农作物以及分布(2)法国的主要工业部门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法国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有哪些?教师精讲点拨自行设计“法国小麦种植区和葡萄种植区分布图”,归纳小麦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葡萄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精】《法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点;(2)掌握法国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3)了解法国的文化艺术、著名城市、旅游资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法国的相关知识;(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法国的兴趣和好奇心,拓宽国际视野;(2)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内容:1. 法国的自然地理特点:(1)地理位置、地形、气候;(2)河流、湖泊、半岛等自然景观。
2. 法国的历史背景:(1)古代史:高卢-罗马时期、中世纪封建社会;(2)近现代史:大革命、拿破仑帝国、二战经历;(3)当代史:第五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法国的自然地理特点;(2)法国的历史背景;(3)法国的文化艺术、著名城市、旅游资源。
2. 教学难点:(1)法国的政治制度;(2)法国的经济发展状况;(3)法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法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背景;(2)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国的文化艺术、著名城市、旅游资源;(3)案例分析法:分析法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法国的自然地理、历史背景、文化艺术等资料;(2)地图:辅助讲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3)图片:展示法国的著名城市、旅游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法国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法国的兴趣;(2)提问:你们对法国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本题。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法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2)介绍法国的历史背景,如古代史、近现代史、当代史等;(3)分析法国的文化艺术、著名城市、旅游资源。
法国文化与社会:名言剖析引言法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国家,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社会价值观影响着整个法国社会。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通过名人名言来深入了解法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价值观。
名言1:“自由,平等,博爱”(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这句名言出自法国革命时期,并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及法兰西第三共和制度的座右铭。
它代表了法国社会追求公正、平等与团结的核心价值观。
自由代表着人民的权利以及思想和言论自由;平等则强调每个人在面前都应享有同等机会;博爱则指向团结、互助与关怀。
名言2:“一切皆为政治”(Tout est politique)这句名言强调了法国社会对政治事务普遍参与和高度关注的态度。
它反映了法国人对政治格局、决策以及公共事务具有浓厚兴趣的现实情况。
在法国,政治被视为社会发展和形态演变的重要因素,无处不在。
名言3:“艺术是反抗!”(L'art est résistance!)这句名言突显了法国文化对自由、个人独立思考以及社会不公等问题的敏感性。
法国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和文化的重要摇篮,许多艺术家通过创作表达他们对权力和压迫的反抗。
这句名言提醒着我们,艺术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能够引起人们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反思。
名言4:“吃饭是一种文化”(La cuisine, c'est une culture)这句名言彰显了法国对美食和餐桌礼仪的重视。
法国被誉为美食之都,在全球享有盛誉。
这句名言表明了法国人视美食为一种文化符号,并体现了他们对品味、精致和享受生活的态度。
名言5:“自尊心是奇怪而危险的边界”(L'amour-propre est une frontière étrange et dangereuse)这句名言描述了法国人在自尊心与他人之间保持微妙平衡的观念。
法国社会强调个人独立和自主性,但过度自尊的表现可能导致与他人产生冲突。
《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拥有许多值得骄傲的“第一”和“之最”:它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是最典型的资本主义民法典,是近代欧洲法典编纂运动的集大成者,是迄今为止施行时间最长的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至今已经实施200 多个年头了。
在这200 多年中间,许多国家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了这部法典,加入了大陆法系法国家族《, 法国民法典》因此而成为大陆法系的一面旗帜。
在过去的岁月里,它受到无数赞誉和无上景仰,被普遍誉为“摧毁了旧社会,开创了一个新社会”的自由资本主义民法的典范。
一、《法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旧的封建经济体制,造就了新的市民社会。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的主体,其身份约束一旦取消,自我发展的愿望促使其经济活动的展开,在机会均等、一切以金钱为标准的前提下,广泛展开的信用,不受人身关系束缚的雇佣经理和劳工,以及通盘活用的服务,创造了一个低层机构里各种经济因素都能公平而自由交换的环境。
其市场经济以交换为中心展开,既要保障个人财产安全,又要促进交易的安全与效率,更要保障每一个市民的人身安全和自由。
这就要求改掉旧制度、旧法律与之不统一的地方。
二、《法国民法典》的立法体例《法国民法典》的编制体例以查士丁尼编纂的《法学阶梯》为蓝本,它“由总则和三编组成,共2 281条。
总则规定法律的公布、效力及适用范围(1~6 条) 。
第一编是人法,有十一章,包括民事权利的享有及丧失、身份证书、住所、结婚、离婚、父母子女、亲权、收养、监护、禁治产等方面的规定(7~515 条) ,实际是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
第二编是财产及对于所有权的限制,有四章,包括财产分类、所有权、用益权、使用权、地役权等内容(516~710 条) ,实际是物权法。
第三编是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有二十章,主要是关于通过继承、赠与、契约、婚姻关系等方式取得财产权益的规定(711~2281 条) 。
”三、《法国民法典》与传统《法国民法典》并没有割断历史,而是在革命的基础上对历史和传统的继承和延续。
《法国宪法》法国宪法是法国的最高法律文件,它规定法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及其职责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
法国宪法自1958年起实行,并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目前已成为法国政治体制的基础法律文件。
第一章总则第1条:法国是一个不可分割、民主和社会国家,它遵循一种共和制度。
第2条:政府应遵守宪法,在为实现国家目标和尊重国民意志的同时维护宪法对民权的保护。
第3条:宪法应受尊重并得到执行,所有人都应遵守宪法。
第4条:公权力应分立,并由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三个不同的机构分别行使。
第二章总统第5条:总统是法国共和国的元首,拥有法律规定的广泛执行权,并可根据宪法规定履行其它职能。
第6条:总统的选举应当保证公正、公开和平等。
总统任期为五年。
第7条:总统应派遣特使出席国际会议,并与外国元首有往来。
他还任命和解职政府首相,并根据宪法规定命令。
他有权在紧急情况下宣布紧急状态并颁布法令。
第三章政府第8条:法国政府应保证并执行宪法规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
第9条:政府首相主导国家施政,他由总统任命。
政府还包括部长们,由首相提名并总统任命。
第10条:政府应向国民议会负责,并在议会中有不小于半数的成员。
任何不能通过议会授权的行动都是无效的。
第11条:政府应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制定并颁布行政文件和法令,并领导和监督行政管理。
第四章国民议会第12条:国民议会为两院制立法机构中的下议院,负责制定法律。
议员通过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投票选出。
第13条:议员必须遵守宪法原则,独立行使其职能。
议员不得受到司法追究,除非议会决定允许。
第14条:议会主席负责领导立法工作,但不得参加讨论并不得投票。
第15条:议会应定期开会。
议会工作期一年为一个会期,议会第一次会议通常在每年的十月二十七日前召开。
第五章司法第16条:司法权是在独立的法院系统的保障下行使。
第17条:法官的独立和不受任何压力、影响的职责应得到尊重。
第18条:司法机关应负责维护公民权利和国家利益的平衡,保障诉讼的公正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