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7年级地理下册:法国
- 格式:pptx
- 大小:7.52 MB
- 文档页数:33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法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让学生掌握法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和半岛等地理要素。
3. 让学生了解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发展状况。
4. 培养学生对法国地理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法国的地理位置: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
2. 法国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南部和东部有山地。
3. 法国的气候: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4. 法国的主要河流:塞纳河、卢瓦尔河、罗讷河等。
5. 法国的湖泊和半岛:里昂盆地、图卢兹盆地、科西嘉岛等。
6. 法国的农业:以葡萄、葡萄酒、奶酪等为特色。
7. 法国的工业:汽车、飞机、化妆品等产业发达。
8. 法国的旅游业:巴黎、马赛、尼斯等城市和地区是热门旅游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主要河流、湖泊和半岛。
难点: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发展状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法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运用地图教学,让学生掌握法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要素。
3. 案例分析法,介绍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发展特点。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法国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讲授法国的地形、气候、主要河流、湖泊和半岛等自然特征。
3. 分析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发展状况。
4. 运用多媒体展示法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学生感受法国的魅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资料,探讨法国的地理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法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法国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对法国地理文化兴趣和热爱的培养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法语老师进行法语教学,让学生简单学习法语。
8.4 法国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法国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法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法国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法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工业、农业、旅游业)的实例。
4.根据资料了解法国交通运输的特征。
5.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法国的文化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西欧大国”、“便利的交通”“文化与旅游”三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西欧大国”说明了法国自然和经济的基本特征,“便利的交通”说明了法国成为“西欧大国”的基本条件,“文化与旅游”强调了“西欧大国”的基本特色。
“西欧大国”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这些课程标准内容的要求已在第一节进行了阐述,可以参照理解。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首先提供一幅“图8-30法国地形分布”地图,设计读图和找图活动,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法国的地理位置、陆地轮廓形状。
教材正文并没有繁琐地罗列法国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只简洁地用一句话归纳了法国的地理位置和形状的突出特征——“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大陆轮廓略呈六边形”。
同样,教材通过读图、找图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地图概括法国的地形地势特征、河流分布、气候特征。
这些充分体现了教科书的学习引导功能。
教材正文关于地形和气候特征的叙述文字不多,但很有条理性,分别指出了法国地形、气候的主要类型和区域内部的差异。
教材提供了一幅精美的景观图片——“图8-31法国葡萄种植园”,从而引入法国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除了介绍法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部门之外,更强调了法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如“核电占总发电量的70%以上”、“巴黎盆地是主要的农业区”、“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第四节法国教案湘教版第四节法国【设计思想】:本节利用欧洲教学挂图、“法国轮廓”图、“法国地形”图、“欧洲西部气候”图、“法国农业”图、“法国工业”图、艾菲尔铁塔、凡尔赛宫、凯旋门、马赛港、法国南部葡萄园、法国里尔煤矿等图片资源,培养同学的观看能力(法国轮廓特点)、定位能力(临海和邻国、城市位置特点)、推断能力(河流流向和地势特征)、归纳综合能力(地形、气候与农业)等。
同时适当利用视听媒体,调动同学多重感官参加学习。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2个小标题:“欧洲的经济大国”和“文化与旅游”。
分离介绍法国的经济特征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欧洲的经济大国”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讲述法国的基本概况、地势地形特点和蔼候特点,在此基础上,再介绍法国农业的基本状况和葡萄酒的生产,最后介绍其工业特点。
“文化和旅游”部分既是“经济大国”的补充,同时也是法国的特XXX,教材用阅读资料“艺术之都——巴黎”来说明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培养同学运用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本节教材提供了1幅“法国地形”图和3张景观图。
法国地形图设计了6道活动题,培养同学的观看能力(法国轮廓特点)、定位能力(临海和邻国、城市位置特点)、推断能力(河流流向和地势特征)、归纳综合能力(地形、气候与农业)等;三张景观图分离为“葡萄种植园”、“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
法国葡萄酒行销世界,葡萄种植园体面为其作了解释。
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既是法国首都巴黎的象征,也是世界建造史上的艺术极品。
这两幅景观图无疑使我们恍如置身其中,来到艺术之都。
本节的补充资料对法国的文化和旅游作了具体阐述,除上述两张景观图外,补充资料还列举了众多的艺术景观名胜和绘画雕刻稀世珍品以准时装、香水、艺术表演等,而这些又吸引了世界最多的游客,文化为旅游奠定了基础,旅游又为文化传扬提供了条件,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相得益彰。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同学,他们对新事物易产生爱好,奇怪心强,但不稳定。
8.4 法国1、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经线穿过法国西部,法国位于半球。
(2)纬度位置:位于地区。
(3)海陆位置:位于洲部,西邻湾,东南邻海,西北隔海峡与国相望。
2、领土构成:法国是欧洲西部最大的国家,大陆轮廓呈,领土还包括岛,首都为,最大海港位于沿岸。
3、地形特征:(1)主要地形:地形以和为主。
(2)地势特征:高,低,河流自向流入海洋。
4、气候类型及特征:(1)气候分布:①法国西邻,所以西部为气候。
②法国南部位于沿岸,所以南部为气候。
5、河流:河流经盆地,自向注入海峡,法国首都位于河沿岸。
6、发达的经济:(1)农业:①农业特点:化水平高,业和业发达。
②巴黎盆地:盛产(河沿岸),且法国是欧洲西部出口最多的国家。
条件:气候,气温变化,全年降水,基本没有灾害,利于作物生长。
③大西洋沿岸:业发达,盛产。
④地中海沿岸:业发达,盛产,酒产量居世界首位。
条件:气候,夏季,充足,丰富,利于糖分积累,适合葡萄生长。
(2)工业:①支柱产业:以汽车、飞机制造等业为主。
②能源:因矿产资源丰富,法国以电为主,占发电总量。
(3)旅游业:①艺术之都:。
②景点:,,,和。
③其他:巴黎、法国和艺术表演等享誉世界。
跟踪练习读法国局部示意图,完成1~3题。
1、法国地势特点大致是( )A.西高东低B.中间高,四周低C.东南高,西北低D.北高南低2、图中四地有大面积葡萄种植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3、影响城市②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位于河流附近,航行便利B.地形平坦,农业发达C.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D.矿物能源丰富,工业发达4、有关法国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A.法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发展农业生产不利C.法国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B.法国地中海沿岸以出产质地优良的葡萄闻名于世D.法国粮食产区主要在地中海沿岸5、法国首都巴黎市区跨( )A.泰晤士河两岸B.塞纳河两岸C.黄浦江两岸D.圣劳伦斯河两岸6、下列关于法国的正确叙述是( )A.西北临比斯开湾,西临英吉利海峡,南临地中海B.首都巴黎有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等名胜C.法国大力发展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90%以上D.法国铁、铝土、石油等储量居欧洲第一7、读右图,关于法国葡萄种植区与气候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巴黎盆地、温带海洋性气候B.中央高原、温带季风气候C.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光热充足D.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雨热同期8、下列关于法国工业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法国铁、煤较少,需要大量进口B.法国核电比重占电力比重高达40%C.法国工业以轻工业为主D.法国飞机、汽车制造业在世界占有突出的地位9、下列国家中,为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的是( )10、法国工业发达,在世界占有突出地位的工业部门是( )A.化工、机械B.纺织、食品C.汽车、飞机制造D.石油、纺织11、法国产量居欧洲西部各国首位的农产品有()A.水稻、小麦、椰枣、牛肉B.剑麻、咖啡、水稻、小麦C.椰子、油棕、小麦、玉米D.小麦、玉米、葡萄、牛肉12、法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大国,以下风景名胜属于法国的是()读世界某局部示意图,回答13、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