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与国际金融第一次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4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世界经济:各国(地区)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体系。
2、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
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信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3、产业结构“软化”:一个由工业时代传统的以物质生产为关联的硬件产业结构向以技术、知识生产为关联的软件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4、产业空心化: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
5、信息经济: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6、新经济: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7、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循环经济: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9、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加干预,任其自由竞争。
10、金融全球化: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和资本项目,使资本在各国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上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
二、简答题(每题3分,共36分)1、世界经济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这几个阶段有什么特征?答:世界经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世界经济萌芽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260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 32学分:2适用对象:金融学(国际金融英文班)先修课程:经济学、金融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本门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中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分析国际经济领域的问题和现象,认识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属性。
Through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should know and seize the major theories and inquisitive method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Meanwhile,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some problem and phenomena and understand the substantial properties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studied in this course.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当代国际贸易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把握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前沿。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前沿和发展状况,能够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历史、理论、政策、新趋势和新实践等基本知识,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2、了解国际贸易实践,通过案例教学把握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究、分析和编写报告的能力;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和解释国际贸易问题与现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次作业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作用愈发紧密,影响着全球各国的发展走向和人民的生活。
在这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代,深入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格局、趋势和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应对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从经济方面来看,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加频繁。
以中国为例,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成为世界工厂,出口的各类商品遍布全球,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全球产业链的形成也使得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
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会迅速传导至其他国家,如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贫富差距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发达国家的一些传统产业工人面临失业压力,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设置贸易壁垒,这不仅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也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
在政治方面,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美国虽然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如中国、印度、巴西等,正在改变着国际力量的对比。
这些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着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依然存在,给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了威胁。
中东地区的长期动荡,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和流离失所。
恐怖主义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它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也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全球治理面临诸多难题。
国际组织在协调各国利益、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着效率低下、决策机制不合理等问题。
气候变化、传染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但由于各国利益诉求不同,合作往往面临诸多困难。
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格局下,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并存。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及特点————————————————————————————————作者:————————————————————————————————日期: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及特点刘朝阳教改经144第一次国贸作业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及特点国际贸易产生的三个前提条件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商品生产的扩大,剩余产品的出现,商品交换的产生;以及国家的产生。
国际贸易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国际贸易;二战以后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
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规模首先是由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在社会经济中占的地位很小,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才获得广泛的发展,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才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真正重要作用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
同时,对外贸易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将着重从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展开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1973年以前)2)国际贸易缓慢发展阶段(1973年以后——1900年)3)1900年以后国际贸易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第一个阶段;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黄金时期)1950—1973年的23年间,国际贸易从600 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高于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5.2%,也超过了国际贸易历史上增长最迅速时期的水平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是形成了以美国为重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体系,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国际贸易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国际贸易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国家占绝对优势,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在国际贸易中占很一部分比重;商品输出依然以农产品等初级商品为主;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占绝对份额。
第一讲国际收支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IMF规定,在国际收支统计中(C )A.进口商品以CIF价计算,出口商品以FOB价计算B.进口商品以FOB价计算,出口商品以CIF价计算C.进出口商品均按FOB价计算D.进出口商品均按CIF价计算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下列各项属于单方面转移的是(DA.保险赔偿金B.专利费C.投资收益D.政府间债务减免*3、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人为设立的项目是(D )A.官方储备B.分配的特别提款权C.经常转移D.错误与遗漏4、下列项目应记入贷方的是(C )A.从xx获得的商品和劳务B.向xx政府或私人提供的援助、捐赠C.国内私人国外资产的减少或国外负债的增加D.国内官方当局的国外资产的增加或国外负债的减少5、综合项目差额是指(B )A.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之和B.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与金融项目中扣除官方储备后差额之和C.经常项目差额与金融项目差额之和D.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项目差额之和*6.国际收支不平衡是(A )A.自主性交易不平衡B.调节性交易不平衡C.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都不平衡D.经常项目不平衡7、最早论述“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理论的是(B )A.xxB.xx·大卫C.弗里德曼D.凯恩斯8、主要研究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A.物价现金流动机制B.弹性分析理论)(B )C.“米德冲突”及协调理论D.自动调节理论9、“xx——勒纳条件”是指(A )A.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B.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0C.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小于1D.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小于010、当处于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的经济状况时,应采用下列政策搭配(D )A.紧缩国内支出,本币升值B.扩张国内支出,本币贬值C.扩张国内支出,本币升值D.紧缩国内支出,本币贬值*11、在二战前,构成各国国际储备的是(A )A.黄金与可兑换为黄金的外汇B.黄金与储备头寸C.黄金与特别提款权D.外汇储备与特别提款权12、在典型的国际金本位制下,最重要的国际储备形式是(B )A.外汇储备B.黄金储备C.在IMF的储备头寸D.特别提款权*13、目前在IMF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中,最重要的国际储备形式是(BA.黄金储备B.外汇储备C.在IMF的储备头寸D.特别提款权14、二战后,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是(C )A.英镑B.日元C.美元D.马克*15、国际清偿力是一国具有的(D )A.国际储备B.现实的对外清偿能力C.可能的对外清偿能力D.现实和可能的对外清偿能力之和*16、一国的国际储备额同进口额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为(B )A.40%-50%B.20%-40%C.50%-60%D.10%-30%17、在国际储备结构管理中,各国货币当局应更重视(C )A.收益性)B.xxC.流动性D.可偿性18、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主要是(B )A.黄金储备管理B.外汇储备管理C.储备头寸管理D.特别提款权管理二、多项选择题*1、国际收支的长期性不平衡是指(BE )A.暂时性不平衡B.结构性不平衡C.货币性不平衡D.周期性不平衡E.收入性不平衡2、从供给角度讲,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有(BC )A.财政政策B.产业政策C.科技政策D.货币政策E.融资政策3、下列项目中属于自主性交易的是(ABC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证券投资项目D.官方储备项目E.错误与遗漏项目*4、储备货币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ABC )A.必须是可兑换货币B.必须为各国普遍接受C.价值相对稳定D.必须与黄金保持固定的比价关系E.必须与特别提款权保持固定比价关系5、一国国际储备的来源渠道有(ABCD )A.国际收支顺差B.中央银行针对本币升值的外汇干预活动C.IMF分配的特别提款权D.中央银行在国内收购黄金E.政府或中央银行向国外借款净额三、判断题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外汇收支的对外经济交易的统计表。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第一次(第一次)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 C )的总和。
C.进口贸易额2.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B )。
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3.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 D )。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想和进口商品来源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C )。
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5.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 A )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6.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于(A )。
A.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7.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的学说都是主张(B )。
B.自由贸易8.俄林认为( B )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B.价格的国际绝对差9.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是(C )。
C.各国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10.依照“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 B )提出的。
B.大卫·李嘉图11.资本充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说法源于(C )。
C.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说12.能够反映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价格是( B )。
B.世界自由市场价格二、判断题1.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则是转口贸易。
(×)2.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一国进出口交易的地区分布或国别分布。
(×)3.对外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4.二战前,工业制成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才是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
(√)5.需求相似理论又称作需求偏好相似说或收入贸易说,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它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的相似性来解释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发展。
(√)6.当两国之间人均收入水平趋于接近时,其需求结构也趋于接近,产业间的贸易发展倾向因此也就越强。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及特点刘朝阳教改经14414121095第一次国贸作业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及特点国际贸易产生的三个前提条件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商品生产的扩大,剩余产品的出现,商品交换的产生;以及国家的产生。
国际贸易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国际贸易;二战以后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
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规模首先是由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在社会经济中占的地位很小,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才获得广泛的发展,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才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真正重要作用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
同时,对外贸易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将着重从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展开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1973年以前)2)国际贸易缓慢发展阶段(1973年以后——1900年)3)1900年以后国际贸易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第一个阶段;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黄金时期)1950—1973年的23年间,国际贸易从600 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高于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5.2%,也超过了国际贸易历史上增长最迅速时期的水平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是形成了以美国为重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体系,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国际贸易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国际贸易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国家占绝对优势,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在国际贸易中占很一部分比重;商品输出依然以农产品等初级商品为主;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占绝对份额。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首先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家都饱受战乱之苦,都不再愿意轻易卷入大规模的战争,西方各国纷纷把各国的重心转移到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上来,大规模恢复和发展本国经济,战后西方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基本原因;其次是科学技术的推动:以原子弹,电子信息,航天技术为代表高新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开拓国外市场,获得廉价的资源,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另外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国际分工的扩大,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贸易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6分)( )1.G.S.P FORMA是A.品质证书B.普惠制原产地证明C.纺织品原产地证明D.动植物检疫证明( )2.反映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指标是A.对外贸易额B.对外贸易依存度C.对外贸易量D.对外贸易值( )3.进口关税中的正常关税是指A.最惠国税B.普惠制税C.特惠税D.进口附加税( )4.对下列倾销行为,进口国基本上不会采取限制性措施的是A.长期性倾销B.间歇性倾销C.掠夺性倾销D.偶然性倾销()5.某年某国的出口额为3700亿美元,进口额为3600亿美元,则该国该年的贸易差额为()100亿美元A.贸易顺差B.贸易逆差C.净出口D.净进口( )6.迫于进口国压力,而由出口国实施的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是A.进口配额制B.自愿出口配额制C.进口许可证D.外汇管制( )7.日本进口手表300只,每只5000日元,每只手表征收从价税15%并加征从量税150日元,则征收的税额为A.45000日元B.180000日元C.225000日元D.270000日元( )8.当一国货币贬值后,可起到的双重作用是A.促进出口,促进进口B.限制出口,限制进口C.促进出口,限制进口D.限制出口,促进进口()9.某国对羽毛制品的进口税,普通税率为60%,最惠国税率为4.7%。
这种税是A.从量税B.从价税C.选择税D.混合税( )10.商品倾销是一种A.关税壁垒B.鼓励出口措施C.出口管制措施D.非关税壁垒( )11.若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则称之为A.贸易赤字B.贸易逆差C.出超D.入超( )12.一国 2003 年进、出口额分别是 350 亿美元和 300 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是 1625 亿美元,则其对外贸易依存度为A.18.4%B.21.5%C.30%D.40%( )13.一定时期内,若一国一定量商品出口所能换得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该国的贸易便A.恶化 B.不利 C.改善 D.增加( )14.进口国家并不是对所有进口的商品都一律征收高关税,一般说来A.对原材料的进口征收高关税B.对半成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C.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D.对农产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15.某国对某式羊绒衫(每磅价格在18美元以上者)的进口,每磅征收37.5美元加征15.5%的关税,这种税是A.从量税B.从价税C.选择税D.混合税()16.技术创新国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是在产品的A、新产品阶段B、成长阶段C、成熟阶段D、衰退阶段()17.一国拥有的资本要素充裕,故应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
这种说法来自A、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B、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C、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D、赫-俄的要素禀赋论()18.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A、禁止货币出口B、保持贸易顺差C、保护幼稚工业D、保护成熟的垄断工业()19.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是A、总理事会B、专门委员会C、部长会议D、秘书处()20.《洛美协定》规定欧盟对参加协定的发展中国家所提供的进口关税是A、特惠税B、差价税C、最惠国税D、普惠税()21.中国是一个劳动要素丰裕而资本要素稀缺的国家,所以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中国这种进出口贸易格局可用()来解释。
A、比较优势论B、要素禀赋论C、技术差距论D、产品生命周期说()22.早期的重商主义的理论主张是A、黄金差额论B、贸易差额论C、货币差额论D、贵金属差额论()23.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是A、规模经济论B、技术差距论C、人力资本说D、偏好相似论()24.技术差距论认为,贸易的可能性来自于()与()之间构成的时间差。
A、掌握滞后,模仿滞后B、需求滞后,反应滞后C、反应滞后,掌握滞后 D.需求滞后,模仿滞后()25.世界贸易组织宣告正式成立的日期为A、1994年4月B、1993年11月C、1995年1月1日D、1995年12月31日()26.普惠税是指A、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进口关税B、发展中国家给予发达国家的优惠进口关税C、 WTO成员方之间相互给予的优惠进口关税D、自由贸易区成员方之间相互给予的优惠进口关税()27.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提出保护幼稚产业的措施是A、关税B、配额C、进口许可证D、产品技术标准()28.根据比较利益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人劳动一年,生产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一年,则A 、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 A国同时生产X、Y产品,B国不生产()29.对H—O理论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建立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A、约翰•穆勒B、里昂惕夫C、萨缪尔森 D 、李斯特()30.对于同种产品的进口,某国对一些国家实行高关税政策而对另一些国家实行低关税政策,这种做法不符合A、普惠制原则B 、特惠制原则C 、国民待遇原则D、最惠国待遇原则()31.里昂惕夫之谜说明了()存在着矛盾A、绝对优势论与比较优势论B、比较优势论与要素禀赋论C、实践的验证结果与要素禀赋论的结论D、实践的验证结果与比较优势论的结论()32.认为,国家间收入的相似性越大,贸易的可能性越高。
A、新要素理论B、偏好相似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33.某国与别国缔结关税同盟协议,此时该国的A、国境大于关境B、国境小于关境C、国境等于关境D、国境和关境二者没有关系()34.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A、禁止货币出口B、保护幼稚工业C、保持贸易顺差D、保护成熟的垄断工业()35.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新产品通常是A.劳动密集型产品B.资本密集型产品C.技术密集型产品D.资源密集型产品()36.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由()创立。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凯恩斯D、托马斯·孟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假设我国生产手表需8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而印度生产这两种产品分别需要12个和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则A、中国生产和出口手表B、印度生产和出口自行车C、中国生产和出口手表和自行车D、两国各自都生产两种产品()2.假定:某国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5000亿美元,进口总额1200亿美元,出口总额800亿美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国2000年对外贸易额是2000亿美元B、该国2000年出超200亿美元C、该国2000年入超400亿美元D、该国的出口依存度是16%( )3.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关税可分为A、进口税B、进口附加税C、差价税D、特惠税( )4.构成商品倾销的基本条件包括A、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办法挤入另一国市场B、对进口国的某项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C、对进口国内新建的工业产生实质阻碍D、出口价格低于进口国的市场价格E、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相比A、更能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B、更具有的灵活性和针对性C、更具有隐蔽性和非歧视性D、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E、更具有公开性和歧视性( )6.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所谓的国际贸易纯理论的两块奠基石是A、比较优势论B、要素禀赋论C、自由贸易理论D、保护贸易理论( )7.生产一单位X商品需投入资本10单位,劳动力2单位,生产一单位Y商品需投入资本1单位,劳动力5单位,按H-O理论A、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B、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C、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D、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8.GATT乌拉圭回合的ASCM将补贴分为()几种。
A 、禁止性补贴B 、可申诉补贴C 、不可申诉补贴D、生产补贴、E生活补贴( )9.从国际贸易政策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来看,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可分为两大类A、自由贸易政策B、幼稚产业保护政策C、保护贸易政策D 、新保护贸易政策( )10.按倾销方式不同,商品倾销可分为A、持续性倾销B、选择性倾销 C 、临时性倾销 D、间歇性倾销( )11.征收进口附加税的主要目的有A.应付国际收支逆差B.维持进出口平衡C.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D.对某个国家歧视或报复( )12.下列关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表述正确的有A、货物贸易显示在海关统计上,也显示在国际收支上B、服务贸易显示在海关统计上,也显示在国际收支上C、货物贸易显示在海关统计上,但不显示在国际收支上D、服务贸易不显示在海关统计上,但显示在国际收支上E、服务贸易显示在海关统计上,但不显示在国际收支上( )13.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关税结构为A、对原材料的进口征收低关税B、对原材料的进口征收高关税C、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征收低关税D、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 )14.为达到扩大出口的效果,外汇倾销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A、货币贬值的程度小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B、货币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C、货币贬值的程度等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D、其他国家不同时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措施E、其他国家不同时采取其他报复性措施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6分)1.全球国际贸易额等于各国进出口额之总和。
2.反倾销税的税额一般由进口国按正常价格和倾销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
3.买方信贷即买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贷款,使出口商可以向进口商赊销其商品。
4.一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限制进口。
5.国民待遇原则的适用对象可以包括缔约国的船舶。
6.买方信贷即出口国银行向买方提供贷款,使出口商可以向进口商赊销其商品。
7.在进口配额制下,一旦受限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数量超过了规定的限额,则禁止其超过部分的进口。
8.普惠制中的竞争需要标准,是指给惠国对来自受惠国的某种进口商品如超过当年规定的进口额度,则取消下年度对该种商品的关税优惠待遇。
三、连线题(共10分)1.将左边的“代表人物”与右边的“理论”用直线连接起来代表人物理论大卫·李嘉图要素禀赋论弗农国家竞争优势论俄林产品生命周期论李斯特比较优势论迈克尔·波特幼稚产业保护论2.请将以下国际贸易学者与相应的国际贸易论著连线。
四、计算题(每小题3分,共9分)1、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80年为基期是100,2000年时出口价格指数下降10%,进口价格指数上升5%;同期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20%,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15%;试问该国2000年的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多少。
2、2002年,某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0.8,而该国当年的服务贸易总额为1000亿美元,货物贸易总额为800亿美元,出口总额为1200亿美元,计算该国当年GDP以及贸易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