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曹刿论战》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鄙.( )(2)牺牲玉帛( )..(3)望其旗靡.( )(4)必以信.( )(5)齐师败绩( )..(6)一鼓作.气( )(7)小大之狱.( )(8)既克,公问其故.( )(9)彼竭我盈.( )(10)夫大国,难测.也(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宁可以.急相弃邪B.小大之.狱蔽林间窥之.C.战于.长勺于.厅事之东北角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语句填空。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课内《曹刿论战》习题含答案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曹刿请见()②又何间焉()③小信未孚()④牺牲玉帛()⑤小惠未徧()⑥登轼而望之()⑦夫战,勇气也()⑧望其旗靡()2、为下列句子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③公将鼓之()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肉食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为人卑鄙()牢狱之灾()虽不能察()必以情()虽是犯错()真情实感()忠之属也()牺牲玉帛()为人忠实()为国牺牲()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6、《曹刿论战》选自______,这部书传说是______时期______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7、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 ”。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 ,,.”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历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1、①guì ②jiàn ③fú ④bó ⑤biàn ⑥shì ⑦fú⑧ mǐ2 、①同“遍”,普遍跟从,支持②为人信服赐福,保佑③击鼓进军④养独自专有 3、B 4、鄙:见识短浅,品德低劣;狱:案件,监狱;虽:即使,虽然;情:实情,感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牺牲:祭祀用的牲口,舍弃自己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5、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论战》(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 、牺牲玉帛 古义: 2、 忠之属也 古义: 3、 可以一战 古义: 4、 肉食者鄙 古义: 7、 再而衰 古义: 8、 又何间焉 古义:9、必以情: 古义:(六) 翻译句子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七)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27、《曹刿论战》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夫战(fū)牺牲玉帛(bó)B.下视其辙(zhé)登轼而望之(shì)C.望其旗靡(mǐ)小信未孚(fú)D.曹刿(guì)又何间焉(jiàn)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 肉食者鄙B.牺牲玉帛C. 惧有伏焉D.小大之狱3、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小大之狱A. 肉食者谋之B.公将鼓之C. 登轼而望之D.忠之属也4、加点词同义的一项是()A. 公问其故故克之B. 民弗从也战则请从C. 望其旗靡下视其辙D. 公与之乘公将驰之5、本文选自《》,此书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体史书,相传是时鲁国史官所写。
文中指出战前的政治准备是,叙述了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之时,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之时。
6、阅读理解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A.又何间焉(参与)故逐之(代词,代齐军)B.公将鼓之(战鼓)弗敢专也(独自占有)C.彼竭我盈(充满)必以情(感情)D.可以一战(能够)弗敢加也(增加)2)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A.可以∕一战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战∕于长勺D.吾∕视其辙乱3)与“何以战”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 必以分人B.必以信C. 可以一战D.必以情4)翻译句子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创作;朱本晓2022年元月元日曹刿论战习题精选助学指要本文是文言名篇,学习时应培养自己根据语境确定词义的习惯,加强诵读,抓住“远谋〞这条贯穿全篇的线索,按战前、战中、战后的顺序记忆、背诵课文。
通过诵读,领会曹刿非凡的HY思想和卓越的HY事见解,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理清故事情节。
读读练练一、根底知识及其运用1.给下面词语中画横线的字注音。
曹刿〔〕玉帛〔〕鄙〔〕靡〔〕孚〔〕辙〔〕2.指出下面画横线字词的古今意义的区别。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5〕忠之属也古义:今义:〔6〕一鼓作气,再而衰古义:今义:3.解释以下语句中画横线的字。
创作;朱本晓2022年元月元日〔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4〕虽不能察,必以情情:〔5〕公将驰之驰:二、整体理解从“战争〞这个角度看,全文可以划分为几局部?请概括各局部的主要内容。
三、课内语段阅读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1.用课文原文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历史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表达曹刿的“取信于民〞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论战》练习题+答案完全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曹刿论战》练习题+答案完全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曹刿论战》练习题+答案完全版的全部内容。
《曹刿论战》复习(一)1、文学常识填空(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所写的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
(2)《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齐师伐我。
伐:攻打(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普遍(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指猪、牛、羊等,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6)既克,公问其故。
既:已经(7)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8)夫大国,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3、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时勇气衰弱,第三次击鼓进军时勇气已经衰竭了。
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最新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 曹刿论战]语文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六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注音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长勺(sháo)夫(fú)战朝(cháo)服寤(wú)寐B、昳(yì)丽芼(máo)之穷匮(kuì)期(jī)年C、登轼(shì)旗靡(mǐ)窈(yáo)窕间(jiàn)进D、溯(sù)洄一厝(cuò)箕(qī)畚始龀(chèn)【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语句朗渎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以战,勇气也。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司以/一战。
D、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师败绩(齐军大败)B、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C、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D、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为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A、独自专有B、专门、专一C、专权【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择正确的翻译何以战?( )A、您要怎样作战?B、您为什么要作战?C、您凭借什么作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B、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C、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宁可以急相弃邪B、小大之狱蔽林间窥之C、战于长勺于厅事之东北角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维度A 基础知识
1 《曹刿论战》这篇文字选自《》。
“齐师伐我”中的“我”指。
2 下列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神情与苏、黄不属。
B.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小小大大的监狱,即使不能都去察看,也必定要有爱憎之情。
B.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逐一审察,但也一定要凭感情办事。
C.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一一视察,必定因为有特殊的情况。
D.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处理得合乎情理。
4 曹刿和鲁庄公的战前对话,
体现了曹刿()的战略思想。
①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②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 “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B. “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 选文第①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 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6 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
[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
(1)既克—
(2)夫大国,难测也—
(3)望其旗靡—
维度B 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公输》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2003年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公输盘服。
7 解释加点的词语。
(1)起于齐()
(2)请说之()
(3)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4)不可谓知类()
8下面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知而不争见公输盘
A.B.
面山而居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愿借子杀之吾义固不杀人
C.D.
呼尔而与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9 墨子“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现了墨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10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墨子真的要请公输盘替他做这件事吗?请简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度C 探究应用
将《曹刿论战》改写成一篇故事,字数不限。
参考答案
维度A 1 《左传》鲁国 2 C 3 D 4取信于民5 A 6 (1)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2)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莫测高深、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
(3)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风靡、望风而靡)
维度B 7(1)出发(动身)(2)解释(3)制造(4)明白事理8 C 9阻止楚国攻打宋国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反对不义战争)10当然不是。
其实墨子是先用激将法,诱使对方说出“吾义固不杀人”,然后指出对方行为与观点相违背,从而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无法争辩。
(或墨子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维度C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