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检测 第一单元测验卷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一单元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36分)一、基础知识(27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溯.(suò)百舸.(gě)强.人所难(qiǎng)B.谤.讥(bàng) 寥.廓(liáo) 浪遏.飞舟(è)C.忸怩.(nǐ) 丰腴.(yú) 戛.然而止(gá)D.青荇.(xíng) 谥.号(yì) 怒发冲冠.(guān)解析A项,“溯”读sù。
C项,“怩”读ní,“戛”读jiá。
D项,“荇”读xìng,“谥”读shì。
答案 B2.下列四组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伴侣慷概主宰风华正茂B.岐视草霉废墟激浊扬清C.奥丧追朔斑斓鱼翔浅底D.榆阴摸索星晨天纶之乐解析A项,概—慨。
B项,岐—歧,霉—莓。
C项,奥—懊,朔—溯。
D项,晨—辰,纶—伦。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核武器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这个世界或许毁灭在它们手里的可能性,可谓弹指一挥....的容易。
B.从小学、中学甚至直到大学都还在无时无刻....进行着淘汰式教育,把我们的心灵变得何其局促与狭隘!C.为什么国有企业难以遏制管理层对国有资产的巧取..豪夺..?关键在于所有者缺位,在于经营者缺乏制度化约束。
D.王楠连输两场,导致丢掉女团冠军,只能说明她暂时陷入低谷,不足为虑;而总教练蔡振华求全责备....主管教练所引发的内讧猜测,却是比王楠失利更值得警惕的隐患。
解析A项,“弹指一挥”是形容时间短暂,不表示容易。
B项,“无时无刻”后面应跟否定词,可改为“都还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或改为“每时每刻”。
D项,“求全责备”后面不能带宾语,只能说“对主管教练求全责备”。
答案 C4.下列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解析B项,“在我的/心头荡漾”应为“在我的心头/荡漾”。
第一单元同步检测卷(B卷提升篇)一、基础知识(共8题,每题2分)1.下列标号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历经沧桑,通过自修,才能超然物外,达到更高的境界。
①有了乌台诗案的截难.(nàn),苏东坡经过沉淀,呼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②有了官场的挫.(cuò)折,陶渊明,在田园中沉淀,呼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③厉经世事,庄子在楚王的盛情邀请下,才道出“曳.(yè)尾于涂中”的甜静。
④自修,眼界才能真正拓宽,让人生得到升华,让心灵得到休憩.(qiè)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A项劫难;C项历经世事,恬静;D项休憩qì2.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什么是中国精神?翻开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同仇敌忾....,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忧民,是“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的改弦更张....,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牺牲奉献……中国精神浸润于口口相...传.的诗词歌赋里,化形在气象万千....的古老汉字里,甚至融合在中国人一日三餐、一饭一蔬中。
A.同仇敌忾B.改弦更张C.口口相传D.气象万千【答案】D【解析】气象万千,形容事物和景象多种多样,非常壮观,不能用来修饰汉字,改为“包罗万象”。
3.下列语段中标号的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①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画哺育了唐诗、宋词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古烁今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
②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③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④我想知道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第①句中省略号应删除;第②句中“醉人身心”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第④句是陈述句,句子末尾应用句号。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诗的“变”与“常”吕进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
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
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
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
“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
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
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
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
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
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
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
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
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
但这是创作状态。
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
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
高一语文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测评AWord版含答案第一单元测评A(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倩.影(qiàn)青荇.(xìng)栉.风沐雨(jié) 呕.心沥血(ǒu)B.漫溯.(suò) 笙.箫(shēng)忸怩.不安(ní) 金碧.辉煌(bì)C.彳.亍(chì) 颓圮.(sǐ)无济.于事(jì) 载.歌载舞(zài)D.长篙.(gāo) 斑斓.(lán)生死攸.关(yōu) 自怨自艾.(yì)解析:A项,“栉”应读“zhì”;B项,“溯”应读“sù”;C项,“圮”应读“pǐ”。
答案:D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销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B.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糅碎在浮藻间C.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扭扣D.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解析:A项,“销”应为“消”;B项,“糅”应为“揉”;C项,“扭”应为“纽”。
答案:D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作为一名有上进心的学生,就应该做到学习时对外界的任何影响都充耳不闻....,全身心投入到书本中。
B.退休后,老纪丢下了公司烦琐的事务,一个人游山玩水,无牵无挂,尽享天伦之乐....。
C.服装设计师告诉记者:一般人都不敢随便用大红大紫....的颜色,怕一不小心就搭出一股俗气味道。
D.一曲终了,我知道自己很多地方都弹错了,因此忸怩不安....地看着导演,等着他的批评。
解析:A项,“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不能用作形容人专心,没有听见。
B项,“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生活的乐趣。
与语境不符。
C项,“大红大紫”,形容显赫、得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A.卷帙浩烦似是而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B.急功近利浓墨重采革故鼎新讲信修睦C.一厢情愿胡搅蛮缠步履匆匆悬壶济世D.义奋填膺扼腕叹息遍体鳞伤千疮百孔【答案】C(A卷帙浩繁;B浓墨重彩;D义愤填膺)A.那位的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这可谓不刊之论啊﹗B.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C.有人多次为芦山灾民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D.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答案】A(A.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B.误用对象。
不忍卒读: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C.望文生义。
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D.不符合语境。
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A.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B.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答案】D(A.句式杂糅。
“一般采用……为准”说法不当.B.搭配不当。
“表现了……故事”不搭配。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总分值:150分建议用时:15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阅读理解(5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
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
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
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
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沉浮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
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
课标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第I卷(客观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彷(páng)徨青荇(xìng)遒劲(jìn)颓圮(qǐ)B.长篙(gāo)漫溯(sù)青苔(tāi)火钵(bō)C.愤懑(mǎn)冰屑(xuè)麦糟(zāo)叱(chì)骂D.袒露(lù)隽(juàn)永碣(jié)石忸怩(n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凄婉漂泊褒扬击浊扬清B.斑斓笙萧抨击剑拔驽张C.榆阴气概瓦菲意气风发D.讴歌扭扣寥廓天伦之乐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袁弘表示,世上没有天生或是一蹴而就的坏人,自己会在饰演的这一版本的杨康中加深刻画其心理变化的过程,将其内心的迷茫和矛盾展现出来。
B.中日双方首脑同时以更加明确清晰的语言表示,解决东海共同开发问题倚马可待,现在剩下的可能就是技术层面或者事务层面的问题了。
C.日本捕鲸者不顾国际社会谴责,把非法捕捉到的鲸鱼屠宰、清洗、销售,以牟取暴利,血腥的一幕令人惨不忍睹。
D.房地产市场对宏观调控“免疫”,更深层的原因是市场制度存在重大的制度缺陷,若不从制度改革入手釜底抽薪,恐怕再多的“组合拳”和“重拳”都难以“拳拳到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这种思想上的局限性,使得韩愈的文体改革运动仅仅以模仿先秦诸子的散文为目标,而不能像先秦诸子和司马迁那样以接近人民口语为目标来创造新的散文。
B.这种如鱼得水似的悠闲,让后世的学者在感叹中国人融入西方社会的艰难时,不得不叹服徐志摩是“最适应西方生活的中国文人”。
C.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
D.行政处罚在程序上的公正、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行政处罚的内容的有效和成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试卷(测试:10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6分,每格1分)(1)怅寥廓,______________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_____________ 。
(徐志摩《再别康桥》)(4)撑着油纸伞,_____________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_____________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2.汉字具有无穷的魅力。
请展开联想,将你所喜欢的某个汉字的结构美和意蕴美展现出来。
句式不强求与示例一致,意蕴展现力求形象生动,句子不超过30个字。
可以从提供的汉字中选择,也可以自选其它汉字。
(3分)示例:①森:三“木”为“森”,我的眼前呈现一片苍翠的林海。
②尘:“小”“土”合“尘”,小小的尘土也具有狂暴的威力。
参考汉字:旦明忍淼网晶串。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1)下面这副对联有一处对得不够工整,请加以修改。
(2分)栏干槽净六畜兴旺,肥多水足稻麦丰登。
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平仄不论)。
(2分)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下联: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一种,自然界到处是人类的弟兄。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
看到流逝的江水,①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看到再生的小草,②会想到生命力的强悍;在寂静的山林里,③会平息烦zào()的心情;面对暴风雨,④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返。
单是一个秋天,就会带给人许多不同的感受。
它的萧sè(),会带来寂寞和感伤;它的成熟,会带来喜悦和满足;它的悄然而至,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序。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诗的“变”与“常”吕进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
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
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
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
“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
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
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
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
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
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
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
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
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
但这是创作状态。
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
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
高一语文同步检测第一单元测验卷第一单元测验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中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zhǎng)着百舸(ɡē)彷(png)徨巷(xing)道B、彳亍(ch ch)隽永(jn)颓圮(pǐ)火钵(bō)C、河畔(pn)逶迤(wēiy)悄然qiǎo 长篙(gāo)D、斑斓(ln)沉淀(dng)似(s)的给予(j)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苍茫怅廖廓瓦菲书生义气B、浪遏飞舟剑拔弩张颓圮凄婉C、河畔榆阴笙萧张灯结采D、追朔披荆斩棘鱼翔潜底窗扉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 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⑵、一如温总理的诗歌,"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 )而深邃",自然的神奇、宇宙的奥秘、太空的玄机,决定着我们有着太多的飞天难题需要攻克与破解。
⑶、如果说"夏"是一个水中搏击风浪的年轻男子。
( )风发,朝气蓬勃,那么,"秋"就是一位捧着麦穗的劳动妇女,春华秋实,象征丰收。
⑷、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适龄劳动力总数很大,如果不加分别地把劳动密集型企业扣上"落后生产力"的帽子加以( ),谁来提供这些就业岗位?A、独立辽阔意气遏止B、独立寥廓意气遏制C、独力寥廓义气遏制D、独力辽阔义气遏止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天宫”一号的顺利升空,正是这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军人无私奉献的结果。
B、他虽然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C、邵逸夫老人去世之后,每当谈起他所做过的慈善事业,受过他资助的人都会忸怩不安,禁不住流下感动的眼泪。
D、xx年同学聚会时,我们终于找到了退休的于老师,师生共叙天伦之乐。
“二五”这一战略机遇,同心同德加快推进我国的改革发展。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B、词有标题和词牌,其中词牌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C、戴望舒被誉为“雨巷诗人”,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代表。
D 、艾青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6、下面四项中,诗歌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7、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阕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①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②费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③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④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
(《沁园春》戴复古)A、②④①③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③①④8、对下面这两首现代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A、《一代人》阐释为: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望与毅力。
B、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因此诗人的主观感觉有悖常理。
C、《远与近》所写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分亲近。
D、两首诗都有童稚和梦幻色彩,但细品却充满成年人的孤寂与忧伤。
9、结合《再别康桥》,完成9-12题。
9、诗的第二小节写了河畔的金柳,对这节的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旧日恋人的思念B、对自然美景的热爱C、对康桥的留恋D、对金柳波光的赞美10、下列各项中,对诗中“但我不能放歌”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放歌破坏这宁静的美景。
B 、因为我不是歌唱家,只是个诗人。
C、因为内心感伤,只能沉默着告别。
D 、因为我不愿回顾当年在这里的追求与希望。
11、对全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弥漫着再别康桥时的淡淡哀愁。
B、本诗直抒胸臆,语言朴实无华。
C、本诗讲究形式美,四行一节,全诗首尾照应。
D、“轻轻”等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美。
1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一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稍稍宾客其父B、一狼犬坐于前C、春风又绿江南岸D、吾妻之美我者13、《大堰河---我的保姆》结尾中说这首诗歌也是献给“大地上的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表明( )A、诗人的感情,由一个狭小的范围,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天地。
B、诗人希望得到世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这里的前一个“梦”指的是_______,后一个“梦”指的是___________。
四、诗人在第二节中写道:3、“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诗句中对大堰河的称代,由“她”而改换为“你”,在第一节中也有这样的称代变化。
这种称代上的变化,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后面小题。
(10分)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14、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_______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的神态。
15、“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16、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作结,有何作用?17、阅读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回答问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东临碣石有遗篇”中的“遗篇”是指____。
这首词的主旨句是____。
2、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写景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海臧克家(1956年)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8、填空。
(6分)诗人从视觉、嗅觉、、四个角度展示了大海的生动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大海的之情。
19、在你看来,《海》一诗的形式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体现在哪个方面?请简要分析。
(6分)答:7、触觉听觉喜爱三、课文默写(5分)1、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
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
7、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片段请你就某一位任课老师上课时的精彩之处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不少于200字8、答案示例:《海》的形式美体现在“建筑美”,诗行的排列富有层次感,两行一个层次,句式整齐又有变化。
(如从“音乐美”或“绘画美”的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1925年4月答案(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1、曹操的《观沧海》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2、描绘了一幅风雨中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涯的壮阔海景。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
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
“秦皇岛外打鱼船”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描摹出一种寥廓深邃的意境。
(意对即可)二、默写(24分,每错一字2分)第Ⅱ卷(共90分)17、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句子,要求符合上下文语境,构成排比。
(5分)如果你是一块鹅卵石,就不要抱怨不能成为一块美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当然假如你是一匹骏马,就绝不会满足于蜗牛的步履;,;假如你是一尊金佛,就绝不会满足于门神的位置。
六、(50分)2、答案B("独立"指不依靠别人,强调自主性。
"独力"指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强调自己的力量。
"寥廓"和"辽阔"都有"广阔"之意,但使用对象不同,"寥廓"指(天空等)高远空旷。
"辽阔"指地域广阔、空间宽广。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意气"指意志和气概。
"遏制"和"遏止"都有制止之意。
"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
"遏止"侧重于"止",阻止,不再进行。
根据语境,易选"遏制"3、答案:B(A项,壁--碧;C项,慢--曼;D蚂--马)17、答案示例:就不要抱怨不能拥有大海的壮丽如果你是一弯月亮就不要抱怨不能发出太阳的光辉假如你是一只鲲鹏就决不会满足于燕雀的志趣。
(1)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2)恰同学少年,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
(4)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______________。
(5)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
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_________。
(6)“意象”是我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
“意”指的是_____________,“象”指的是_____________。
(7)“新月派”提倡“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