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脱位各型临床表现
- 格式:docx
- 大小:15.84 KB
- 文档页数:2
疾病名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编辑本段疾病分类骨与创伤科编辑本段疾病概述强调早期治疗,婴幼儿期治疗最佳,年龄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认为2-3岁后治疗,即使非常成功,致35岁后将发生髋关节痛,因此强调新生儿普查,及时诊治获得痊愈。
编辑本段疾病描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
不同的种族、地区发病情况差别很大。
中国六大城市对新生儿调查结果,平均发病率为3.9%。
编辑本段症状体征(一)站立前期新生儿和婴儿临床表现较轻,症状常常不明显。
主要特点是髋臼发育不良,活关节不稳定。
往往不能引起家长的注意。
如果发现有下列体征时应视为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可能。
1.两侧大腿内侧皮肤皱褶不对称,患侧皮皱加深增多。
2.患者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时更为明显。
3.患者髋关节活动少,活动时受限。
蹬踩力量较健侧弱。
常处于屈曲位,不能伸直。
4.患者肢体短缩。
5.牵拉患者下肢时有弹响声或弹响感,有时患者会哭闹。
(二)脱位期患儿一般开始行走的时间较正常而晚。
单侧脱位时,患而步态跛行。
双侧脱位者,站立时骨盆前倾,臀部后耸,腰部前凸特别明显,行走呈鸭行步态。
患者仰卧位,双侧髋、膝关节各屈曲90°时,双侧膝关节不在同一平面。
推拉患侧股骨时,股骨头可上下移动,似打气筒样。
内收肌紧张,髋关节外展活动受限。
Trendelenburg征(单足站立试验)呈阳性:在正常情况,用单足站立时,臀中、小肌收缩,对侧骨盆抬起,才能保持身体平衡。
如果站立侧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因臀中、小肌肉松弛,对侧骨盆不但不能抬起,反而下降。
编辑本段疾病病因发病原因迄今仍不十分清楚。
经研究已注意到遗传因素;髋臼发育不良及关节韧带松弛;以及胎儿在子宫内胎位异常,承受不正常的机械性压力,影响髋关节的发育等引起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多数是女子带孩子期间经常曲身造成的。
如果怀孕的女子经常弯腰,则出生后的孩子容易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比如怀孕期间的女子经常蹲坐洗衣服;弯腰拿东西等等。
临床急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诊断、治疗原则、髋关节脱位分类、急诊闭合复位操作方法和并发症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是几个大关节脱位里面,最需要力气的活。
概述1、诊断:可以通过X 线明确脱位类型,CT 平扫可以评估合并损伤情况。
2、治疗原则:急诊复位以尽量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风险,复位后通过CT 扫描可以评估相关合并损伤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关节内游离骨块、股骨头骨折、髋臼骨折)。
3、发病机制:髋关节冠状切面、周围韧带由于髋臼位置较深且周围有强大韧带、关节囊包裹,发病机制通常为高能量损伤。
4、髋关节前后视图:前视图:髂股(红色)和耻股(蓝色)韧带,髂股韧带由上、下两条带组成。
后视图:坐股韧带(绿色)和髂股韧带后部(红色)。
髋关节脱位分类1、后脱位(90%)典型仪表盘损伤,暴力自前方作用于屈曲的膝关节,沿股骨纵轴传达,受伤时髋关节位置决定是否合并髋臼损伤:屈曲、内收角度越大,越容易发生单纯性的后脱位。
后脱位临床表现:下肢呈屈曲、内收、内旋、短缩畸形,大转子位于Nelaton 线之上,臀部可触及脱位股骨头。
后脱位影像学:股骨头较健侧缩小,股骨头与髋臼顶重叠;由于下肢内旋,小转子消失。
股骨头(橙色箭头)通常位于髋臼的上外侧,髋关节处于屈曲、内旋和内收状态。
股骨内旋导致小转子明显性下降(黄色箭头)。
注意本病例中有微小的髋臼后壁骨折(红色箭头)。
2、前脱位:临床表现:下肢呈外旋、屈髋、外展畸形,髋关节功能完全丧失,髋部肌肉痉挛,腹股沟下方可扪及股骨头。
前脱位影像学:股骨头较健侧大,正位股骨头下移于髋臼内侧或下方。
股骨头(橙色箭头)通常位于髋臼内侧下端,髋关节明显外旋,屈曲和外展较轻。
髋关节前上脱位相比之下是罕见的,股骨外旋导致小转子明显增加(黄色箭头)。
3、中心脱位股骨头穿透髋臼底,进入盆腔。
急诊闭合复位(12 小时内)适应症:急性前后脱位;相对禁忌证:同侧移位,无移位股骨颈骨折。
1、后脱位:①Allis 法:病人仰卧,助手双手按压两侧髂前上棘固定骨盆,术者手握患肢踝部,另一前臂置于小腿上端近腘窝处,使髋、膝关节屈曲90°,向上用力持续牵引。
髋关节中心性脱位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股骨头连同臼底骨折片一并向盆腔内脱出者,称为髋关节中心性脱位。
又分为骨盆骨折脱位型和臼底骨折脱位型,前者较多见,后者少见。
[诊断依据]一、病史多因传达暴力所致。
当骨盆受到挤压而发生骨盆骨折时,骨折线通过臼底,股骨头连同骨折片一同向盆内移位;或当髋关节处于轻度外展屈曲位时,暴力从大粗隆外侧或沿股骨纵轴方向,使股骨头向髋臼底冲击,而引起臼底骨折,股骨头连同臼底骨片一起突向盆内,形成髋关节中心性脱位。
二、症状和体征伤后患髋疼痛剧烈,肿胀不明显。
可有骨盆骨折症状,腹胀,下肢痛,二便不利等症状。
髋关节屈伸旋转等功能丧失。
移位明显的脱位肢体明显缩短,内旋或外旋畸形,股骨大粗隆较健侧平坦或轻度内陷,阔筋膜张肌及髂颈束松弛,大腿纵轴扣击痛阳性。
有骨盆骨折时,骨盆挤压与分离试验阳性。
三、特殊检查(无)四、辅助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髋臼骨折中心性脱位的主要依据。
在骨盆及损伤髋关节的标准前后位片上,应注意五条线的改变。
(一)髂耻线:为前柱的内缘线,如该线中断或错位,表示前柱骨折;(二)髂坐线:为后柱的后外缘线,如该线中断或错位,表示后柱骨折;(三)后唇线:在平片上位于最外侧,为臼后缘的游离缘形成,如该线中断或大部分缺如,提示后唇或后缘骨折;(四)前唇线:位于前唇线的内侧,为臼前缘的游离缘形成,如该线中断或大部分缺如,提示前唇或前缘骨折;(五)臼顶线和臼内壁线:为臼顶和臼底形成,如该线中断,表示臼顶骨折;如臼顶线和后唇线均破坏,表示后壁骨折;如臼顶线和前唇线均破坏,表示前壁骨折;如臼底线中断,则表示臼中心骨折。
正位片显示髋臼底骨折,股骨头随骨折片向盆内突入。
严重的可显示股骨头从髋臼底骨折的断端中突进盆内,且被断处卡住。
必要时可拍骨盆斜位45°片,能显示骨盆前柱骨折的情况。
CT检查:可显示髋臼底与股骨头脱位之间的关系,以及显示髋臼关节面骨折片大小与移位程度;而且对于非手术治疗后,骨折块能否真正复位,能够提供准确影像。
髋关节脱位是一种严重的损伤,是由于髋关节结构稳固,一旦发生脱位,外力必是相当强大,故脱位同时软组织损伤相当严重,且往往合并其他部位多发损伤或以后有股骨头坏死的可能。
患者大多为活动力很强的青壮年。
根据脱位后股骨头的位置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中心性脱位三种,其中以后脱位最为常见。
[诊断]1 有髋关节屈曲、伤肢内收内旋或髋关节强度外展时遭受强大暴力的致伤史。
2 伤者多为青壮年。
3 局部肿痛,伤肢呈明显的内收内旋、屈曲缩短畸形,或伤肢呈明显外展外旋及屈曲畸形,髋关节活动功能丧失。
4 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并可排除髋臼骨折。
5 本病应注意与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相鉴别。
6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较为多见。
[证候分类]1 髋关节前脱位:局部肿痛,伤肢呈外展、外旋、屈曲畸形,较健肢稍长,髋前方可扪及股骨头。
2 髋关节后脱位:局部肿痛,弹性固定,伤肢呈屈曲、内收、内旋、短缩畸形,臀部常可扪及隆突的股骨头。
3 中心型脱位:局部轻度肿痛、压痛,股骨粗隆较平坦,髋关节活动功能丧失,伤肢稍短缩。
[治疗]1 整复方法复位越早,疗效越好,复位需在有效麻醉下进行。
1.1后脱位:固定骨盆,通过屈髋屈膝、拔伸牵引、回旋推挤方法复位。
1.2前脱位:固定骨盆,通过屈膝内旋、拔伸牵引、推挤股骨头,使之复位。
1.3中心性脱位:轻度脱位者,固定骨盆,通过牵引及向外扳拉方法整复;移位严重者采用侧向及纵向骨牵引复位方法。
2 固定方法复位后,用皮肤牵引固定,伤肢于轻度外展中立屈膝10°位3~4周后扶双拐下地活动,但在3个月内伤肢不能负重,以免缺血的股骨头因受压而塌陷。
以后每隔3~6月摄髋关节X片复查,了解股骨头血运情况。
3 药物治疗3.1早期治疗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例方:肢伤一方。
外敷双柏散。
3.2 中期治疗治法:舒筋活血,和营止痛。
例方:肢伤二方。
3.3 后期治疗治法:补肝肾,壮筋骨。
例方:补肾壮筋汤。
4 练功疗法整复后即可在牵引制动下行股四头肌及踝关节锻练。
髋关节后脱位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髋关节后脱位概述髋关节后脱位(posterior dislocation of hip)是髋关节脱位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85% ~90%,多由间接暴力所引起,当患者受到外部暴力时,股骨头可从髋关节囊的后下部薄弱区脱出。
患者一般有严重的外伤史,髋关节疼痛明显,不能走路或站立,髋关节活动丧失,患侧下肢呈内收、内旋、屈曲和缩短畸形。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恰当的复位方法进行治疗。
英文名称:posterior dislocation of hip。
其它名称:后脱位性髋关节损伤。
相关中医疾病:骨伤。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损伤。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髋关节,大腿。
常见症状:疼痛、活动障碍、患肢短缩。
主要病因:暴力损伤。
检查项目:X线、体格检查。
重要提醒:发生髋关节后脱位的患者,要遵医嘱早期及时复位,以免发生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临床分类:临床上多采用Epstein分类法,共分为五型:Ⅰ型:单纯脱位或只有髋臼后壁小骨折块。
Ⅱ型:股骨头脱位,合并髋臼后壁一大块骨折。
Ⅲ型:股骨头脱位,合并髋臼后壁粉碎骨折,有或无一个主要骨折块。
Ⅳ型:股骨头脱位,合并髋臼后壁和髋臼底部骨折。
Ⅴ型:股骨头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
二、髋关节后脱位的发病特点三、髋关节后脱位的病因病因总述:髋关节是身体最大的杵臼关节,结构稳定,其周围有强大韧带和肌肉附着,故只有高能暴力才能导致脱位。
当髋关节于屈曲位,外力使大腿急剧内收并内旋时,股骨颈前缘抵于髋臼前缘形成一一个支点,因杠杆作用使股骨头向外上方脱位。
此外,当髋关节处于屈曲位时,外力作用于膝部沿股骨干向后,或外力由后向前砸击骨盆,也可使股骨头向后脱位。
基本病因:高能暴力:大部分髋关节后脱位发生于交通事故。
发生事故时,病人的体位处于屈膝及髋关节屈曲内收,股骨则有轻度的内旋,当膝部受到暴力时,股骨头即从髋关节囊的后下部薄弱区脱出。
疾病名:髋关节后脱位英文名:posterior dislocation of hip joint缩写:别名:ICD号:S73.0分类:骨科概述:髋关节是一杵臼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髋臼深而且大,能容纳股骨头的大部分,两者互相密合,形成真空,能互相吸引。
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较坚强,构成一个相当稳定的关节,脱位的发生率较低。
髋关节囊前壁有较强的髂股韧带,内上壁有耻骨囊韧带,后上壁有坐骨囊韧带加强。
但内下壁和后下壁缺乏韧带,较为薄弱,容易从这两处发生脱位。
不合并髋臼骨折的单纯性髋关节脱位只有前、后两种。
临床上以后脱位最为常见。
流行病学:无相关资料。
病因:多由于间接暴力所引起。
发病机制:多由间接暴力所引起。
当髋关节屈曲、内收并内旋股骨干时,股骨头的上外侧已超越髋臼后缘,股骨颈前缘紧接髋臼前缘,形成了以此处为支点的杠杆,当有强大暴力撞击膝前方(如乘坐汽车一侧大腿放在另一侧大腿上,突然刹车,乘客膝部撞到前排椅背上等类似情况时),股骨干则继续内旋并内收,股骨头因受杠杆作用而穿破关节囊后壁,脱出髋臼,形成脱位(图1)。
体育运动偶尔因人体的接触而发生髋关节后脱位,如足球运动当“阻球”时,手、膝和髋轻度内收,突然一个暴力作用于骶骨或骨盆后方,即可引起髋关节后脱位。
车辆交通事故造成的髋关节脱位,常见于挡泥板对膝或股骨的接触碰撞产生,暴力通过这些解剖结构传至髋关节,故此时膝或股骨损伤受到注意而忽略了髋关节脱位。
由于髋关节后脱位伴有股骨干骨折,漏诊了髋脱位,而把近折段后脱位的内收看成为股骨干骨折的外展(图2)。
但详细的临床检查即可发现髋脱位的外旋畸形,而且X线照片则更能明确诊断。
C D D C D D C D D C DDDDCDDCDDCDDC临床表现:有明确及相当严重的外伤史。
由于前侧的髂股韧带保持完整,故使患肢产生屈曲、内收及内旋畸形(图3)。
如髂股韧带同时断裂(此种情况较少),则患肢外旋。
患部疼痛,关节功能障碍,并有弹性固定。
偏瘫髋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偏瘫是指身体一侧的肢体运动功能受损,导致患者在行走、站立或用手进行日常活动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
髋关节半脱位是指髋关节头部与髋臼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异常变化,导致关节功能受损。
当偏瘫患者出现髋关节半脱位时,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症状,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及早诊断并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偏瘫患者出现髋关节半脱位的症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走困难。
患者在行走过程中会感到髋部不稳,出现摇摆或下坠的现象;2、髋部疼痛。
患者可能会感到髋部疼痛不适,尤其在运动时疼痛感更为明显;3、髋部变形。
患者髋部出现外展、外旋等异常形态,有时甚至可见明显的关节脱位现象;4、功能障碍。
患者髋关节活动受限,无法完成正常的活动,甚至无法独立站立或走动。
针对偏瘫患者出现髋关节半脱位的症状,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诊断偏瘫患者髋关节半脱位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定:1、临床表现。
在诊断偏瘫患者髋关节半脱位时,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及体征情况。
患者在病史中是否有类似症状的描述,疼痛感的部位、性质及病史等信息都是判断的重要依据。
2、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摄影、CT扫描、MRI 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患者髋关节的结构及异常变化,如关节畸形、髋臼变浅、关节脱位等情况。
3、功能评估。
医生会通过一系列功能评估测试来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状态,如关节活动度、力量、平衡等。
这些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运动功能受损情况。
4、其他辅助检查。
如有必要,医生还可以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等其他辅助检查,以帮助了解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情况。
在明确诊断偏瘫患者髋关节半脱位后,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措施可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旨在减轻症状、改善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能够重获正常生活功能。
髋关节脱位一、概述髋关节是全身最大的杵臼关节,结构最稳定,一般不容易发生脱位,只有在受到强大暴力时才会发生脱位,多见于男性青壮年。
二、临床表现:1.髋关节后脱位时患肢疼痛、活动受限,髋部明显肿胀;患髋呈屈曲、内收、内旋或缩短畸形;患侧臀部及股骨大转子间较健侧为高,臀皱襞比健侧高。
2.髋关节前脱位时患肢呈轻度屈髋、过度外展、外旋畸形;耻骨部脱位时患肢极度外旋90°畸形,髋外侧较平,患肢屈髋15°--20°外展畸形;会阴部脱位时在会阴部可触及股骨头。
3.髋关节中心脱位时如股骨头移位不多者只有局部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无特殊体位畸形;股骨头移位严重者患肢有轻度缩短畸形,大转子因内移而不易摸到。
三、护理要点(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要有针对性给患者以精神安慰,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息2.特殊准备(1)制定功能锻炼的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训练。
(2)术前训练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大小便,有助于避免术后坠积性肺炎、尿潴留、便秘等发生、。
3.一般准备(1)根据患者情况,做好常规检查。
(2)常规术前准备备皮、备血等(3)围手术期用药根据医嘱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一次。
(二)术后护理1.生命体征的观察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术后24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防止窒息、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2.切口引流管的观察密切观察切口敷料的渗血情况和引流液的色、量、质,保持引流管通畅,每30分钟挤压记录一次,如发现引流液流速过快>100ml/h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夹管30分钟后放开。
3.术后体位平卧位,患肢保持于轻度外展中立位皮肤牵引6—8周。
4.患肢肢端血运的观察密切观察患肢感觉、活动和肢端皮温、肤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5.并发症的护理髋关节后脱位容易并发生神经和血管的损伤,特别是坐骨神经的损伤,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感觉、足背伸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对严重的坐骨神经损伤患者,要对患肢行被动功能锻炼、理疗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足下垂的发生。
髋脱位判断标准
髋脱位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观察疼痛区域:若是疼痛主要集中于髋关节,并且还有肿胀、淤血的情况,则脱位的风险比较大。
2. 检查髋部的活动范围:患者可以将患肢朝不同方向转动,若是发现患肢的活动范围超过正常范围,则说明髋关节已经出现脱位。
3. 观察患肢长度:患肢缩短,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型。
4. 触诊:可在臀部摸到脱出的股骨头,大粗隆上移明显。
5. X线检查:X线检查可确诊。
6. α角和β角判断:通过测量α角和β角的大小来判断髋关节的类型和是否出现脱位。
具体标准如下:
* Ⅰ型:股骨头的着力位置在髋臼骨顶,不移位;正常髋关节:α≥60度。
* Ⅱ型:股骨头的着力位置在髋臼骨顶,不移位;Ⅱa型髋关节发育生理不成熟(幼儿≤12周);α:50-59度;β≤77度;Ⅱb型髋关节发育病理不成熟( 骨化延迟)(幼儿>12周);α:50-59度;β≤77度;Ⅱc型髋关节严重发育不良(不稳定);α:43-49度;β≤77度;D型:特别注意,偏心性髋关节;α:43-49度;β>77度。
* Ⅲ型髋关节脱位——α <43 度;股骨头着力髋臼软骨顶、盂唇;软骨盂唇头侧移位,股骨头向外移位。
* Ⅳ型髋关节重度脱位——α <43 度;股骨头着力不在髋臼软骨顶、盂唇;软骨盂唇位于股骨头与髋臼之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疑虑,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髋关节脱位的分类前言髋关节脱位多为高暴力损伤,暴力间接作用于髋关节导致关节脱位,且髋关节脱位的方向同受伤时的体位有很大相关性。
髋关节屈曲、内旋的角度越大,越容易发生单纯性的后脱位;而部分屈曲、内旋时,容易合并髋臼后壁骨折,或者股骨头的剪切骨折。
今天,就来了解一下髋关节脱位的闭合复位治疗。
骨折分型•关节脱位的 Thompson和 Epstein分型:•Ⅰ型:单纯脱位或合并小块骨折;•Ⅱ型:脱位合并髋臼后壁单一大块骨折;•Ⅲ型:脱位合并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伴或不伴一处较大的骨块;•Ⅳ型:脱位合并髋臼顶骨折;•V型: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 髋关节后脱位Thompson-Epstein分型•股骨头骨折的Pipkin分型:Pipkin将Epstein髋关节脱位分型的V型细分为4个类型:•Ⅰ型:股骨头中央凹下方的骨折;•Ⅱ型:股骨头中央凹上方的骨折;•Ⅲ型:I型或Ⅱ型损伤合并股骨颈骨折;•Ⅳ型:I型或Ⅱ型损伤合并髋臼边缘骨折;▲股骨头骨折的Pipkin分型髋关节脱位和股骨头骨折的评估临床评估•典型的髋关节后脱位,下肢处于屈髋、内收、内旋位。
•典型的髋关节前脱位,下肢处于外旋、屈髋、外展位。
•由于髋关节脱位大部分由于高暴力间接作用,因此必须首先排除全身其他脏器损伤,特别是头部、胸腔、腹腔等。
•除髋臼、股骨头外,还应除外其他运动系统损伤,需要评估股骨颈、股骨干、膝关节韧带、髌骨和脊柱的损伤。
•髋关节后脱位8%~19%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而且闭合复位过程中亦有可能损伤坐骨神经,所以在复位前后需仔细评估坐骨神经损伤情况。
影像学评估•正侧位像:观察关节间隙,注意双侧对比,观察关节内是否有骨折块。
① 前后位片上,患侧股骨头与健侧对比:较健侧增大者提示前脱位,而较健侧缩小者提示后脱位。
② Shenten线:股骨颈下缘与闭孔上内缘所构成的连续弧形曲线。
髋关节脱位时,此曲线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③ 髂颈线( Clave线):髂前下棘外方的髂骨外缘与股骨颈外缘所连成的光滑曲线。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development dysplasia or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分类(1)根据股⾻头与髋⾅的关系分类(⼀般可将其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先天性发育不良:股⾻头仅略向外移,Shenton线基本正常,但CE⾓可减⼩,髋⾅变浅,Dunn称此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Ⅰ级。
②先天性半脱位:股⾻头向外上⽅移位,但仍与髋⾅的外侧部分形成关节,Shenton线不连续,CE⾓⼩于20°,髋⾅变浅属Dunn分类Ⅱ级。
③先天性完全脱位:股⾻头完全在真性髋⾅以外,与髂⾻的外侧⾯形成关节,逐渐形成假髋⾅,原关节囊则嵌夹于股⾻头与髂⾻之间属Dunn分类Ⅲ级。
(2)根据脱位的程度分类:按照T?nnis&Zionts标准分为以下4度:①Ⅰ度脱位:股⾻头骺核位于Y线以下、髋⾅外上缘垂线之外。
②Ⅱ度脱位:股⾻头骺核位于Y线与Y线的⾅上缘平⾏线之间。
③Ⅲ度脱位:股⾻头骺核位于⾅上缘平⾏线⾼度。
④Ⅳ度脱位:股⾻头骺核位于⾅上缘平⾏线以上,并有假⾅形成。
临床表现(1)新⽣⼉和婴⼉期的表现:①症状:A.关节活动障碍:患肢常呈屈曲状,活动较健侧差,蹬踩⼒量弱于另⼀侧,髋关节外展受限。
B.患肢短缩:患侧股⾻头向后上⽅脱位,常见相应的下肢短缩。
C.⽪纹及会阴部的变化:臀部及⼤腿内侧⽪肤皱褶不对称,患侧⽪纹较健侧深陷,数⽬增加,⼥婴⼤阴唇不对称,会阴部加宽。
D.患⼉洗澡或换尿布时,髋关节部位可闻及弹响声。
②检查:A.Ortolani试验和Barlow试验:适⽤于⾃出⽣⾄3个⽉之间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由Ortolani于1935年⾸先提出,由Barlow加以改良。
Ortolani的⽅法是将患⼉两膝和两髋屈⾄90°,检查者将拇指放在患⼉⼤腿内侧,⾷指、中指则放在⼤转⼦处,将⼤腿逐渐外展、外旋。
如有脱位,可感到股⾻头嵌于髋⾅缘,⽽产⽣轻微的外展阻⼒,然后以⾷指中指往上抬起⼤转⼦,拇指可感到股⾻头滑⼊髋⾅内时的弹动,即为Ortolani试验阳性。
髋关节脱位蛙式位x线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疾病,指的是髋关节头完全脱出髋臼的情况。
其中,髋关节脱位蛙式位是一种特殊的脱位类型,其特征是髋关节在外展、外旋和微屈曲的情况下发生脱位。
由于蛙式位髋关节脱位在临床上并不易被发现,因此X线检查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本文旨在系统性地探讨髋关节脱位蛙式位的X线诊断标准,通过对该病症的定义、病因、临床特征以及X线诊断标准的讨论,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通过对髋关节脱位蛙式位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简要介绍髋关节脱位蛙式位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文章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在正文部分中,将详细探讨髋关节脱位的定义和病因,以及蛙式位的特征和临床表现。
重点讨论髋关节脱位蛙式位的X线诊断标准,包括X线检查的重要性和诊断标准的要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将全面探讨髋关节脱位蛙式位的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急诊情况,如果未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能会导致患者生命损失和严重的后果。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探讨髋关节脱位蛙式位的X线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准确、迅速地诊断髋关节脱位蛙式位,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进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X线诊断标准,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髋关节脱位蛙式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2.正文2.1 髋关节脱位的定义和病因2.1.1 定义髋关节脱位是指髋臼和股骨头失去正常解剖位置的情况,其中一定程度的关节面脱离导致骨骺不能正确嵌合。
髋关节脱位临床表现是什么髋关节脱位临床表现是什么,你对髋关节脱位了解吗?髋关节脱位是一种严重损伤,髋关节脱位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如果治疗不当、就会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下面看下髋关节脱位临床表现是什么:髋关节脱位临床表现是什么1.后脱位(1)髋关节在屈曲内收位受伤史。
(2)髋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
(3)脱位的特有体征髋关节弹性固定于屈曲、内收、内旋位,足尖触及健侧足背,患肢外观变短。
腹沟部关节空虚,髂骨后可摸到隆起的股骨头。
大转子上移,高出髂坐线(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之连线,即nelaton'sline)。
(4)有时并发坐骨神经损伤,髋臼后上缘骨折。
晚期可并发股骨头坏死。
(5)x线检查可确定脱位类型及骨折情况,并与股骨颈骨折鉴别。
2.前脱位时,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患肢很少短缩,大粗隆亦突出,但不如后脱位时明显,可位于髂坐线之下,在闭孔前可摸到股骨头。
3.中心脱位畸形:脱位严重者可出现患肢缩短,下肢内旋内收,大转子隐而不现,髋关节活动障碍。
临床上往往需经x 线检查后,方能确定诊断。
常合并髋臼骨折,可有坐骨神经及盆腔内脏器损伤,晚期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
4膀胱肠道瘘: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粪漏和尿道排气等症状,常伴有原发肠道疾病引起的大便习惯的改变,体格检查可发现有肠梗阻体征。
若系炎症性疾病引起者可发现腹肌紧张表现。
尿样检查常提示合并感染。
钡灌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可显示瘘管的存在,一般在钡剂灌肠后,取尿样离心后行x线检查发现有不透光的钡剂可确诊有膀胱结肠瘘,膀胱镜检查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帮助瘘道的定位,镜下可见膀胱壁呈明显炎症改变。
经瘘管插管灌造影剂常可帮助确诊。
5膀胱阴道瘘:较为常见,常继发于产科、外科或放射性治疗损伤或宫颈癌引起,在膀胱镜下经瘘口插管可直接与阴道相通,阴道造影常能很好显示输尿管阴道、膀胱阴道和直肠阴道瘘。
另经阴道插入-foley导尿管,充盈水囊后,灌注适量的造影剂亦可帮助诊断。
髋关节脱位各型临床表现
*导读:前脱位时,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患肢很少短缩,大粗隆亦突出,但不如后脱位时明显,可位于髂坐线之下,在闭孔前可摸到股骨头。
……
1. 后脱位
.hzh {display: none; } (1)髋关节在屈曲内收位受伤史。
(2)髋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
(3)脱位的特有体征髋关节弹性固定于屈曲、内收、内旋位,足尖触及健侧足背,患肢外观变短。
腹沟部关节空虚,髂骨后可摸到隆起的股骨头。
大转子上移,高出髂坐线(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之连线,即Nelaton's line)。
(4)有时并发坐骨神经损伤,髋臼后上缘骨折。
晚期可并发股骨头坏死。
(5)X线检查可确定脱位类型及骨折情况,并与股骨颈骨折鉴别。
2.前脱位时,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患肢很少短缩,大粗隆亦突出,但不如后脱位时明显,可位于髂坐线之下,在闭孔前可摸到股骨头。
3.中心脱位畸形不明显,脱位严重者可出现患肢缩短,下肢内旋内收,大转子隐而不现,髋关节活动障碍。
临床上往往需经X 线检查后,方能确定诊断。
常合并髋臼骨折,可有坐骨神经及盆腔内脏器损伤,晚期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