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WORD教案2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2.2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案授课人: 上课日期: 201 年月日;第周;星期;总第个.一、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要计算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需要知道什么量?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两个物理量的测量。
1.长度及其测量请同学们看35页的想想议议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①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②阅读课文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 1米。
③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仔细观察刻度尺的起始刻度线、量程、最小分度值。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刻度尺。
②使用时,要将刻度尺放正并使有分度值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应垂直被测物体及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记录数据要有单位。
(4)将学生分组进行测量①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②课桌的高度1、时间及其测量(1)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
(2)时间的单位①国际制单位:秒,符号是s②其他单位及进率1h=60min; 1min=60s26.误差(1)知道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回忆并回答思考回答说一说看一看找一找复习并回答了解“国际制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对照刻度尺进行测量学生测量各抒己见回顾并引入新课得出感觉并不可靠的结论学会观察生活找出估测长度的工具新旧知识相结合熟练进行单位换算学会使用刻度尺练习长度测量知道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理解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归纳知识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展示测量工具生估测长工具个量结年、纳米28.2.2 应用举例第1课时与视角有关的解直角三角形应用题1.能将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与圆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2.进一步理解仰角、俯角等概念,并会把类似于测量建筑物高度的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3.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其他非直角三角形的问题.阅读教材P74-75页,自学“例3”与“例4”,复习与圆的切线相关的知识,弄清仰角与俯角的概念.自学反馈独立完成后小组内展示学习成果①某人从A看B的仰角为15°,则从B看A的俯角为 .②什么叫圆的切线?它有什么性质?③弧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④P89练习题1-2题.把求线段的长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构造直角三角形,把相应的元素放到相应的直角三角形中去.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如图,厂房屋顶人字架(等腰三角形)的跨度为10 m,∠A=26°,求中柱BC(C为底边中点)和上弦AB的长.(精确到0.01 m)解:∵tanA=BC AC,∴BC=AC·tanA=5×tan26°≈2.44(m).∵cosA=AC AB,∴AB=ACcosA=526cos≈5.56(m).答:中柱BC约长2.44 m,上弦AB约长5.56 m.这类问题往往是将等腰三角形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关系式来解.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1.如图,某飞机于空中处探测到目标C,此时飞行高度AC=1 200 m,从飞机上看地平面指挥台B的俯角a=16°31′,求飞机A到指挥台B的距离.(精确到1 m)2.在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5.5 m,测得斜坡的倾斜角是24°,求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多少m.(精确到0.1 m)这类求距离的问题往往转化成求直角三角形边长的问题,另外,要注意理解有关的名词术语.第2小题要抽象成几何图形再来解决实际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例2 如图,两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为32.6 m,从点A测得点D的俯角α为35°12′,测得点C俯角β为43°24′,求这两个建筑物的高.(精确到0.1 m)解:过点D作DE⊥AB于点E,则∠ACB=β=43°24′,∠ADE=α=35°12′,DE=BC=32.6 m.在Rt△ABC中,∵tan∠ACB=AB BC,∴AB=BC·tan∠ACB=32.6×tan43°24′≈30.83(m).在Rt△ADE中,∵tan∠ADE=AE DE,∴AE=DE·tan∠ADE=32.6×tan35°12′≈23.00(m).∴DC=BE=AB-AE=30.83-23.00≈7.8(m).答:两个建筑物的高分别约为30.8 m,7.8 m.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分清楚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几何问题解决.活动2 跟踪训练(小组讨论完成并展示学习成果)如图,一只运载火箭从地面L处发射,当卫星到达A点时,从位于地面R 处的雷达站测得AR的距离是6 km,仰角为43°,1s后,火箭到达B点,此时测得BR 的距离是6.13 km ,仰角为45.54°,这个火箭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精确到0.01 km/s)?速度=路程÷时间,本题中只需求出路程AB ,即可求出速度.无论是高度还是速度,都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 活动3 课堂小结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的思想.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预习导学】 自学反馈 ①15° ②略 ③360n ︒︒·2πr ④7.7 m 334.2 m 【合作探究1】 活动2 跟踪训练1.4 221 m2.6.0 m【合作探究2】活动2 跟踪训练0.28 km/s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学案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2.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常见事实。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课题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课型新授备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3、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4、会选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过程与方法经历测物体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略时间和长度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热爱科学的精神.重点难点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备注引课:估测时间和长度新课教学1、时间工具展示测量工具利用秒表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估测给出一个具体物体,让学生估测长度总结估测的准确度估测是不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提问:测时间和长度的工具?提问:测量时间的工具?展示测量工具估测,交流测量时间的方法估测,交流测量长度的方法回答学生回答回答测量方法单位2、长度工具展示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单位测量评价介绍测量工具个量程、分度值、零刻线。
时间单位都有哪些?单位换算用手表测量时间提问:测量长度的工具?展示测量工具介绍几个新的测量工具评价、介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长度单位都有哪些?补充:光年、纳米(分子原子的直径)单位换算测量物理书的长度根据汇报结果评价,给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看、放、靠、垂直、估读再次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学生回答回答测量学生回答回答测量方法学生回答回答测量汇报结果练习估读测量汇报结果。
关于沪科版八年级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课程安排教案二导入环节: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会学习测量长度与时间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工具去测量。
在现实生活当中,测量长度、时间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比如量体温、测量房间大小、测量车速等等都需要使用到测量技能。
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生活和工作的方便和精度,学好本课程对于我们非常重要。
正文:一、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与时间的概念。
(2)熟练掌握使用卷尺或尺子测量长度的方法。
(3)熟练掌握使用秒表或电子钟测量时间的方法。
(4)理解长度与时间的相关计算,灵活运用。
(5)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测量知识,进行实际测量。
二、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本次课程将采用“启发性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究学习,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测量技能。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会通过一些趣味互动游戏来调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1)长度的测量a.了解长度的概念:长度是指物体的大小或空间的大小。
长度使用千米、米、厘米、毫米等单位进行表示。
b.测量长度:使用卷尺或尺子进行测量长度,掌握测量的方法,注意读数的准确性和误差的排除。
c.长度的转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计量。
学生需要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
(2)时间的测量a.了解时间的概念:时间是人类用来衡量事件、运动和变化的概念。
b.测量时间:使用秒表或电子钟测量时间,掌握测量的方法,注意读数的准确性和误差的排除。
c.时间的计算:学生需要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时间的加减、时间单位的换算等。
(3)实际应用在教学中,老师将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测量知识进行实际测量。
四、教学方法(1)探究教学在课堂上,老师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探索测量长度与时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2)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小组活动、讨论和互动游戏等,增加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2)
教学目标: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会正确使用表测时间
3.能读懂说明书,并能参照说明书进行简单的操作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和量杯
难点: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讲授式教学
教学用具:刻度尺、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长度有哪些单位?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什么?学生回答
二.新课引入
我们要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就需要清楚如何进行测量是正确的。
三.新课讲授
1.正确使用刻度尺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让学生回答,后再对照课本21页说明作进一步认识。
看课本图2-15---图2-17回答问题,学生回答
2.学生活动1:用刻度尺测长度
先观察刻度尺,并记录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让学生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大约6分钟时间,教师巡回指导。
测量结束后比较测量结果,并提问:为什么我们不少的测量结果不相同呢?下去好好讨论。
3、学生活动2:长度的估测
估测教室的长度和宽度:
4.学生活动3:时间的测量
参看课本23页活动3说明进行测量。
进行实验,用量筒(或量杯)和水测出小瓶的容积。
实验大约8-10分钟。
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情况,告诉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认真,要像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那样认真实验,养成良好的探索精神。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
作业:练习册
教学后记:。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长度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如米尺、卷尺、钢卷尺、软尺等。
2. 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停表、秒表等。
3.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如米、厘米、秒等。
4.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如直尺测量法、卷尺测量法、秒表测量法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3.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提高测量准确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难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卷尺、钢卷尺、软尺、停表、秒表等。
学具:学生尺、计时器、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如门高、桌长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这些长度和时间。
2. 知识讲解: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如米尺、卷尺、钢卷尺、软尺、停表、秒表等。
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如米、厘米、秒等。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教室的面积。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用卷尺测量一张纸的长和宽,并计算纸的面积。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如“用停表测量跑100米的时间,并计算速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度测量工具:米尺、卷尺、钢卷尺、软尺时间测量工具:停表、秒表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测量方法:直尺测量法、卷尺测量法、秒表测量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教室的面积。
2. 用卷尺测量一张纸的长和宽,并计算纸的面积。
3. 用停表测量跑100米的时间,并计算速度。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长度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刻度尺、卷尺、螺旋测微器等。
2. 时间测量工具:停表、秒表等。
3. 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长度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2. 掌握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准确测量时间。
3. 学会分析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测量工具的精确使用,时间测量工具的操作,误差的识别与处理。
2.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刻度尺、卷尺、螺旋测微器、停表、秒表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刻度尺,用于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如课桌、黑板等,思考如何准确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
2. 知识讲解:介绍刻度尺、卷尺、螺旋测微器等长度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讲解停表、秒表等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如“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停表测量跑100米的时间”等,讲解测量过程及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刻度尺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巩固所学知识。
5. 误差分析:讲解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如仪器的精度、操作技巧等,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长度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1. 刻度尺:原理、使用方法2. 卷尺:使用方法3. 螺旋测微器:使用方法二、时间测量工具1. 停表:使用方法2. 秒表:使用方法三、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1. 测量方法:实例讲解2. 误差分析:来源、处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记录测量数据及所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