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专题97 糖类.doc
- 格式:doc
- 大小:407.34 KB
- 文档页数:12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含解析):专题28生命的基础-蛋白质1、某有机物样品发现它们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这种样品很可能是( )A。
油脂B。
氨基酸 C.葡萄糖 D.淀粉【答案】B2、在合理的膳食中,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三者供热能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糖类、蛋白质、油脂B.油脂、糖类、蛋白质C.蛋白质、油脂、糖类D.糖类、油脂、蛋白质【答案】D3、为了保证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应注意()A.使用沸水先冲泡洗衣粉B.使用含氟较高的自来水C.和其它洗涤剂混合使用D.室温时用软水先溶解洗衣粉【答案】D4、右图为氯化钠的晶体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Cl晶体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B.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的Cl—数为6C.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的Na+数为8D.和Na+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l-构成的多面体是正八面体【答案】C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钢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被腐蚀B.可以用船尾连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C.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普遍D.用铝质铆钉铆接铁板,铁板易被腐蚀【答案】D6、常温下,向溶液。
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其中Ⅰ代表H2A,Ⅱ代表HA-,Ⅲ代表A2-),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A。
由图可知,该酸为二元弱酸,用可逆符号,错误;B.当V(NaOH)=20 mL时,发生反应为NaOH+H2A=NaHA+H2O,溶液主要为NaHA,由图可知c(A2-)>c(H2A),说明HA-电离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则c(Na+)>c(HA—)>c(H+)>c(A2—)>c(OH—),正确C.由图示关系知,c(A2—)>c(H2A),说明电离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错误;D.根据电荷守恒得c (OH—)+2c(A2-)+c(HA—)=c(H+)+c(Na+),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HA-)+c(H2A)+c(A2-),所以得c(OH—)+c(A2—)=c (H+)+c(H2A),错误,选D。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含解析):专题66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Zn(s)+CuSO 4(aq)===ZnSO 4(aq)+Cu(s) ΔH =-216 kJ ·mol -1,E 反应物<E 生成物B .CaCO 3(s)===CaO(s)+CO 2(g) ΔH =+178.5 kJ ·mol -1,E 反应物<E 生成物C .HI(g)===12H 2(g)+12I 2(s)ΔH =+26.5 kJ ·mol -1,1 mol HI 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放出26.5 kJ 的热量D .H +(aq)+OH -(aq)===H 2O(l)ΔH =-57.3 kJ ·mol -1,含1 mol NaOH 的水溶液与含0.5 mol 的浓硫酸混合后放热57.3 kJ【答案】B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H 的绝对值均正确)( )A .C 2H 5OH (l )+3O 2(g )==2CO 2(g )+3H 2O (g );△H =—1367.0 kJ/mol (燃烧热)B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 2O (l );△H =+57.3kJ/mol (中和热)C .S (s )+O 2(g )===SO 2(g );△H =—269.8kJ/mol (反应热)D . 2NO 2==O 2+2NO ;△H =+116.2kJ/mol (反应热)【答案】C3、已知;()()()()g NH s HCO NH s CO NH 334324+=△19.74-⋅+=mol kJ 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熵变、焓变皆大于0B.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C. 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D.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答案】A4、秤取160 g CuSO 4(160 g/mol )250 g CuSO 4·5H 2O(250 g/mol)分别溶于水时,前者释热66 kJ/mol ,后者吸热11 kJ/mol 。
专题8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某种激光染料,应用于可调谐染料激光器,它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子球棍型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②能使酸性KMn04溶液褪色③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4 mol H2加成④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含2 mol NaOH的溶液反应()A.①②③ B.①③④C.③④ D.②③④【答案】A2、在120℃时,某混合烃和过量O2在一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测知反应前后的压强没有变化,则该混合烃可能是 ( )A.CH4和C2H4B.C2H2和C2H4 C.C2H4和C2H6D.C4H8和C3H6【答案】A3、欲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试剂选择正确的是()A. 溴苯中的溴(KI溶液)B. 溴乙烷中的乙醇(NaOH溶液)C. 苯中的甲苯(溴水)D. 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Na2CO3溶液)【答案】D4、丙烯醇(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①加成②氧化③酯化④加聚⑤取代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答案】D5、今有乙酸和乙酸甲酯的混和物中,测得含碳的质量百分数为X,则混和物中氧的质量百分数为()A. (1-X)/7B. 6(1-X)/7C. 1-7X/6D. 无法计算【答案】C6、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醛的是()A. CH3OHB.C. D.【答案】B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官能团都属于取代基B.取代基都属于官能团C.羟基与OH-相同D.醛基的电子式为【答案】A【解析】官能团一定属于取代基,但取代基不一定是官能团,如—CH3、—CH2CH3、等都不是官能团,故A对、B错;羟基与OH-不相同,C错;D项醛基的电子式为,D错。
8、人们使用四百万只象鼻虫和它们的215磅粪物,历经30多年时间弄清了棉子象鼻虫的四种信息素的组成,它们的结构可表示如下(括号内表示④的结构简式)以上四种信息素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答案】C9、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是()A.羟基的电子式为B.醛基官能团符号:—CHOC.铝离子结构示意图:D.异丁烷的结构简式:CH3CH2(CH3)2【答案】A【解析】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分析,羟基的电子式为,A错。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含解析):专题92 醇、酚1、某有机物样品3。
1 g完全燃烧,燃烧后的混合物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共增重7。
1 g,经过滤得到10 g沉淀。
该有机样品可能是()①乙二醇②乙醇③乙醛④甲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由10 g CaCO3沉淀可知燃烧生成0。
1 mol CO2(4。
4 g),生成m(H2O)=7。
1 g-4。
4 g=2.7 g,n(H2O)=0。
15 mol,可知有机物样品平均分子式中n(C)∶n(H)=1∶3,由含氧衍生物分子式分析:若是纯净物,则分子式必为C2H6O x,排除③;由3。
1 g完全燃烧生成7。
1 g CO2和H2O可知耗O2为4 g,代入乙二醇检验,恰好符合,①正确,经验证②不正确;乙二醇分子式可以改写为C2H2(H2O)2,D 中甲醇可改写为CH2(H2O)、丙三醇可改写为C3H2(H2O)3,由分子式可知甲醇和丙三醇按1∶1的比例混合后平均分子式恰好为C2H2(H2O)2,故符合题意。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浓NaOH溶液洗涤B.为了防止蛋白质盐析,疫苗等生物制剂应冷冻保藏C.亚硝酸钠是一种食品防腐剂,使用时其用量可以不加限制D.回收废弃塑料制成燃油替代汽、柴油,可减轻环境污染和节约化石能源【答案】D3、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 )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B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B。
双氧水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 + 6 H+ + 5 H2O2 =2Mn2+ + 5 O2↑ + 8 H2OC.用铜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2Cu+O2↑+4H+D.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2O32-+4H+=SO42-+3S↓+2H2O 【答案】B5、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鱼虾放置时间过久,会产生不愉快的腥臭味,应当用水冲洗,并在烹调时加入少量食醋B.“酸可以除锈”,“洗涤剂可以去油”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C.被蜂蚁蜇咬会感觉疼痛难忍,这是由于人的皮肤被注人了甲酸的缘故,此时若能涂抹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减轻疼痛D.苯酚皂溶液可用于环境消毒,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原因均在于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答案】B6、下列各组中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溴水,可使溴水都变成无色的是()A.AgNO3溶液、KOH溶液、K2SO3溶液、KI溶液B.苯酚溶液、CCl4溶液、氯水、氨水C.、CH3—C≡CH、福尔马林、乙醛D.NaOH溶液、FeCl2溶液、亚硫酸溶液、KCl溶液【答案】C7、已知酸性:,综合考虑反应物的转化率和原料成本等因素,将转变为的最佳方法是( )A.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B.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HCO3溶液C.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足量CO2D.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加入适量H2SO4【答案】C【解析】题中信息告诉我们,苯甲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由变为,先要将酯水解,若选择碱性条件下水解,再用硫酸酸化,则得不到目标产物,D错;通入CO2可得到目标产物;若选择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即得,再加入碳酸氢钠,将羧基转化为羧酸钠,而酚羟基因酸性弱于碳酸,不会发生反应,可得到目标产物。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含解析):专题50 金属材料1、食品保鲜膜按材质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种类。
PVC 被广泛地用于食品、蔬菜外包装,它对人体有潜在危害。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聚乙烯和乙烯燃烧消耗的氧气相等B.PVC单体可由PE的单体与氯化氢加成制得C.倡导人们在购物时使用纸袋或布袋,最好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D.鉴别PE和PVC,可把其放入试管中加强热,在试管口放置一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如果试纸变红,则是PVC;不变红,则为PE【答案】B【解析】PE、PVC的单体分别为CH2===CH2、CH2===CHCl,PVC单体可由乙炔与HCl加成制得,而乙烯与HCl加成生成CH3CH2Cl,B错。
2、欲观察H2燃烧的颜色,燃烧管的材料最好是采用()A.钠玻璃 B.钾玻璃C.钢管D.石英玻璃【答案】D【解析】因为钠、钾、铁元素在灼烧时都有焰色反应,会干扰H2燃烧时火焰颜色。
因此选项D是符合题意的。
3、金属冶炼技术随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发展。
下列金属中,常用作还原剂冶炼其他金属的是()A.Ag B.Cu C.Fe D.Al【答案】D4、金属的使用是人类拓展自身能力的标志之一。
人类利用几种常用金属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金、铜、铁、铝,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A. 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B. 金属的熔沸点高低C. 金属的活泼性强弱D. 金属的导电性强弱【答案】C5、下列有关金属冶炼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 电解法:Fe 、AlB. 热还原法: Cu、NaC. 热分解法:Hg、MgD. 火法或湿法:Cu【答案】D6、下列有关金属腐蚀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化学腐蚀的实质是M-n e-===M n+,电子直接由氧化剂提供B.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腐蚀的实质是M+n H2O===M(OH)n+n/2H2↑C.金属的化学腐蚀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以析出H2为主D.在潮湿的强酸性环境下,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主要以正极上析出H2为主【答案】D【解析】金属的化学腐蚀是金属直接与氧化剂接触,金属提供电子,A项错误;在碱性或中性环境中,金属主要发生的是吸氧腐蚀,酸性环境中,金属主要发生析氢腐蚀,B、C 项错误。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含解析):专题101 功能高分子材料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是和B.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C.与NaOH的乙醇溶液混合后加热,将所得气体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若溶液褪色,则证明有乙烯生成D.将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若溶液褪色,证明有乙烯生成【答案】B2、某无色溶液,只可能含有下表中的几种离子.阳离子NH4+、K+、Al3+、Mg2+阴离子HCO3﹣、Cl﹣、MnO4﹣、SO42﹣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其组成:①取10mL该溶液试管中,滴加足量的Ba(NO3)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0.03mol白色沉淀甲.②取上述反应后滤液,加入AgNO3溶液未见沉淀产生.③另取10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产生乙,当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时,沉淀的量达到最大;继续滴加NaOH溶液并加热,气体丙逸出,将收集的气体丙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为0。
224L(假设丙全部逸出),最后沉淀完全溶解.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肯定没有Mg2+、HCO3﹣、Cl﹣、MnO4﹣B.一定含有K+,且c(K+)=2mol/LC.该溶液可能是KAl(SO4)2和NH4Al(SO4)2的混合溶液D.若仅根据实验③,将该溶液蒸干、灼烧,有可能得到仅含有氧化铝固体物质【答案】C【解析】溶液无色,说明不含MnO4﹣;①取10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NO3)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0。
03mol白色沉淀甲,说明甲为BaSO4,原溶液中含有SO42﹣,且物质的量为0.03mol;②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未见沉淀产生,说明不含有Cl﹣;③因为能与碱共热生成气体的只有NH4+,氢氧化镁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3+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又能完全溶解,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能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不含HCO3﹣;根据氢氧化铝沉淀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含解析):专题24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1、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pH=1的溶液中:HCO3—、NH4+、NO3—、Ca2+B.在强碱性溶液中:Na+、K+、AlO2—、Cl—C.无色溶液中:Fe3+、MnO4—、Cl—、H+D.c(H+)=10—12 mol/L的溶液中:ClO—、Na+、SO32—、K+【答案】B【解析】A项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C项铁离子、高锰酸根离子溶液有颜色;D次氯酸根离子会氧化亚硫酸根离子2、可逆反应aX(气)+bY(气) cZ(气)+dW(气)△H=Q在压强P 1、P2温度T1、T2下,产物W的质量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
下列各项关系正确的是()A. P1>P2B. Q<0C. T1>T2D. c+d>a+b【答案】B3、把0.6mol铜粉投入含0.8mol硝酸和0.2mol硫酸的稀溶液中,则标准状况下放出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A.0.2 mol B.0.3 mol C.0.4 mol D.0.5mol【答案】B4、有一未知的无色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K+、Mg2+、Cu2+、Al3+、NO﹣3、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足量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6.99g.③第三份逐滴滴加NaOH溶液,测得沉淀与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A.原溶液一定不存在H+、Cu2+、CO32﹣B.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有K+、NO3﹣C.原溶液确定含Mg2+、Al3+、NH4+,且n(Mg2+):n(Al3+):n(NH4+)=1:1:2D.实验所加的NaOH的浓度为2 mol·L﹣1【答案】B【解析】根据无色溶液可知,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一定不含Cu2+;①第一份加足量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所以推断一定有CO32﹣、SO42﹣两种离子中的一种;③第三份逐滴滴加NaOH 溶液,由图可知,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就有沉淀生成,说明不含有H+;沉淀最大时,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沉淀部分溶解,推断一定含有Al3+;图象中有一段平台,说明加入OH﹣时无沉淀生成,有NH4+,NH4++OH﹣=NH3·H2O,说明含有铵根离子,最后溶液中有沉淀,说明溶液中含Mg2+,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共存,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碳酸根离子,含有硫酸根离子;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6.99g,则溶液中n(SO42﹣)=;A.通过以上分析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H+、Cu2+、CO32﹣,故A正确;B.当加入40mLNaOH溶液时,剩余的沉淀是Mg(OH)2,n(Mg(OH)2)=0.01mol,根据原子守恒知,n(Mg2+)=0.01mol,c(Mg2+)==0.1mol/L,生成0.01molMg(OH)2需要n(NaOH)是0.02mol,Al(OH)3和NaOH反应生成NaAlO2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是5mL,则铝离子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H)3沉淀时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是15mL,则生成氢氧化镁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是10mL,所以c(NaOH)==2mol/L,氢氧化铝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AlO2时,结合原子守恒知,c(Al3+)==0.1mol/L,c(NH4+)==0.2mol/L,溶液中c(SO42﹣)==0.3mol/L,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知,3c(Al3+)+c(NH4+)+2(Mg2+)>2c(SO42﹣),所以溶液中还存在硝酸根离子,故B错误;C.根据图象知,35﹣40mL时Al(OH)3和NaOH反应生成NaAlO2,则0﹣25mL时NaOH和Mg2+、Al3+反应生成沉淀,生成NaAlO2时需要NaOH5mL,则生成Al(OH)3需要NaOH 15mL,则有10mLNaOH溶液和镁离子反应,25﹣35mL时氢氧化钠溶液和NH+4反应生成氨水,根据使用NaOH 溶液体积知,n(Mg2+):n(Al3+):n(NH+4)=1:1:2,故C正确;D .通过B 知,c (NaOH )==2mol/L ,故D 正确;故选B . 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33224431H NH Fe A SO CO ++++--、、、、、等离子。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含解析):专题95 有机合成1、根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 2+ PtF 6 = O 2(PtF 6),已知O 2 (PtF 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 为+5价),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此反应中, O 2氧化剂,PtF 6是还原剂B 、 O 2 (PtF 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 、在此反应中,每生成1 mol O 2 (PtF 6) 则转移1 mol 电子D 、在O 2 (PtF 6)中不存在共价键 【答案】C2、甲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HO+NaHSO 3HO —CH 2—SO 3Na , 反应产物俗称“吊白块”。
关于“吊白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作防腐剂B 。
易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加工C.难溶于水,不能用于食品加工D.难溶于水,可以用作防腐剂【答案】A3、有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标准状况下,VL 水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为AN V 4.22B .常温时,2L1mol/L 的甲酸溶液中,所含分子总数小于2N AC .1molFeCl 3跟水完全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其中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 AD.1molNH中含电子数为10N A【答案】D4、将足量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K+、CO32-、Cl—、NO3-B.H+、NH4+、Al3+、SO42-C。
Na+、S2—、OH-、SO42—D。
K+、Ba2+、SO42—、NO3-【答案】B5、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料,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起始温度和起始体积相同):N2(g)+3H2(g )2NH3(g)ΔH<0,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容器甲乙丙相关条件恒温恒容绝热恒容恒温恒压反应物投料1mol N2、3mol H22molNH32molNH3平衡时容器体积V甲V乙V丙反应的平衡常数K=K甲K乙K丙平衡时NH3的浓度/mol·L-1c甲c乙c丙平衡时NH3的反应速率/mol·L—1·min—1v甲v乙v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甲>V丙B.K乙〈K丙C.c乙〉c甲D.v甲=v丙【答案】C【解析】A、甲与乙都是恒容容器,所以,V甲=V乙,故A错误;B、合成氨是放热反应,其逆反应氨气分解就是吸热的,乙绝热容器,丙恒温,所以乙反应后比丙温度低,向吸热方向进行的程度小,平衡时乙中氨气浓度比丙高,氮气和氢气浓度比丙低,K乙>K丙,故B错误;C、条件相同时,甲与乙是等效平衡.甲与乙容器体积相同,乙分解氨气吸热导致乙比甲温度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平衡时氨气浓度乙大于甲,故C正确;D、甲与丙起始温度和起始体积相同,恒温条件下反应,丙在恒压条件下分解氨气生成氢气和氮气,平衡时体积比反应前大,即平衡时丙体积大于甲,则压强甲大于丙,所以υ甲>υ丙,故D错误.故答案选C6、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15种B、28种C、32种D、40种【答案】D7、有5种有机物:⑤CH2=CH—CH=CH2 ,其中可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结构如下图组合为()所示)的正确..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④⑤D、③④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给高聚物的结构简式和加聚反应原理可知主链上碳原子为不饱和碳原子,根据碳的4个价键规则可作如下的断键处理(断键处用虚线表示),断键后两半键闭合可得由高聚物的单体为CH3-CH=CH-CN、和,故选D。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含解析):专题83 电解池1、500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0mol·L ﹣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c(K+)为4 mol·L﹣1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4 mol电子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
5 molD.电解后溶液中c(H+)为2 mol·L﹣1【答案】B【解析】电解硝酸钾和硝酸铜混合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阴极上先铜离子放电生成铜单质,当铜离子完全析出时,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气体的物质的量==1mol;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每生成1mol氢气转移2mol电子,每生成1mol铜转移2mol电子,所以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铜的物质的量==1mol,则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2mol/L,根据电荷守恒得钾离子浓度=6mol·L﹣1﹣2mol/L×2=2mol/L,A.根据分析知,原混合溶液中c(K+)为2 mol·L﹣1,故A错误; B.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1mol×4=4mol,故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知,铜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C错误;D.当电解硝酸铜时溶液中生成氢离子,当电解硝酸钾溶液时,实际上是电解水,所以电解后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氧气的4倍,为1mol×4=4mol,则氢离子浓度==8mol/L,故D 错误; 故选:B .2、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物质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向剩余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适量水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浓度的是( )A 。
AgNO 3 B.H 2SO 4 C 。
NaClD.HCl【答案】B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含解析):专题2 化学实验基本计量方法1、在化学研究中,溶液组分的表示还有两种方法: ①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物质的量溶剂质量(mol/kg ) ②物质的量分数=+溶质物质的量溶质物质的量溶剂物质的量 ×100%在某温度范围内,溶液状态不发生变化,下列对某溶液组分的表示方法中受温度影响的是( )A .物质的量浓度B .质量分数C .质量物质的量浓度D .物质的量分数【答案】A2、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常温常压下,11.2 L 氯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B .32 g 臭氧含的原子数目为2N AC .5。
6 g 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
3N AD .16g CH 4与18 g NH 4+ 所含质子数相等【答案】B3、将H 2、O 2、N 2三种气体分别装在三个容器中,当温度和密度相同时,三种气体压强(p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p (H 2)=p (O 2)=p (N 2)B .p(H 2)>p(N 2)>p(O 2)C .p (O 2)>p (N 2)>p(H 2)D .p(O 2)>p (H 2)>p (N 2)【答案】B【解析】当温度和密度相同时,摩尔质量与压强成反比。
可依据克拉贝龙方程PV=nRT推出:PM=ρRT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 mol的NO2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 A.B.39 g Na2O2晶体中所含阴阳离子个数均为2N AC.3.4 g氨中含有0.6N A个N—H键D.在pH=13的NaOH溶液中,OH—数目为0.1N A【答案】C5、1 mL密度为0.93 g·cm―3的氨水恰好中和0。
005 mol H2SO4生成(NH4)2SO4,若要配制上述浓度的氨水,在1 L水中需要溶解标准状况下的氨气( )A。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二轮小专题精选练习(鲁教版,含解析):专题97 糖类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常人们把由不到20个单糖缩合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称为低聚糖,那么低聚糖彻底水解后将得到单糖。
B.甲醛与尿素反应得到的脲醛树脂是一种高分子黏合剂,广泛应用于木材加工业,是居室甲醛污染的主要源头C.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某些反应物或生成物在不同反应时刻的浓度来计算反应速率D.棉花、铜氨纤维、涤纶、油脂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答案】D2、下列物质中既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也不能发生还原反应的是()A.葡萄糖B.纤维素C.乙醇D.蔗糖【答案】C3、可通过实验来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还原性糖,其实验包括下列一些操作过程,这些操作过程正确的顺序是()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②加热煮沸③加入碱液中和并呈碱性④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⑤加入几滴稀硫酸⑥再加热A. ①②⑤⑥④③B. ①⑤②④⑥③C. ①⑤②③④⑥D. ①⑥④⑤③②【答案】C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植物油能使溴水褪色B. 植物油、牛油、甘油、汽油统称为油脂C. 葡萄糖可水解生成乳酸(C3H6O3)D. 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答案】A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水解只生成葡萄糖;B.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均存在顺反异构现象;C.向混有苯酚的苯中加入金属Na有无色气体生成;D.CH2=CHCOONa在一定条件下缩聚可得到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6、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等方面有广泛的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教材演示实验中蔗糖、淀粉、纤维素的水解都是用稀硫酸做催化剂B.鱼虾会产生腥臭味,可在烹调时加入少量食醋和料酒C.被蜂蚁蜇咬会感觉疼痛难忍,这是由于人的皮肤被注入了甲酸的缘故,此时若能涂抹稀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减轻疼痛D.植物油由于长时间密封不严会产生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植物油发生了醋化反应【答案】B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棉花、蚕丝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②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③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④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⑤石油的分馏、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A.②⑤B.②④C.①②③⑤D.②④⑤【答案】B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B.用溴水可以将甲烷和乙烯区分开C.“春蚕到死丝方尽”中“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淀粉和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答案】B【解析】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A不正确。
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据此可以区分甲烷和乙烯,B正确。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不正确。
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各种氨基酸,D不正确。
9、将3.42g蔗糖与3.24g淀粉混合并完全水解,若生成mg葡萄糖和ng果糖,则m∶n为()A.1∶3B.1∶5C.5∶1D.3∶1【答案】D【解析】n (蔗糖)=134242.3-∙molg g=0.01mol 1mol 蔗糖完全水解生成1mol 葡萄糖和1mol 果糖,即0.01mol 蔗糖水解生成0.01mol 葡萄糖和0.01mol 果糖,而3.24g 淀粉能水解产生116224.3-∙molg g=0.02mol 葡萄糖。
因为葡萄糖和果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故生成的葡萄糖与果糖的物质的量之比即为质量比。
因此,葡萄糖与果糖的质量比为(0.01+0.02)∶0.01=3∶1。
10、有关麦芽糖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纯净的麦芽糖是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②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是一种还原性糖 ③1 mol 麦芽糖水解得到1 mol 葡萄糖和1 mol 果糖 ④麦芽糖和蔗糖水解的产物完全相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解析】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能发生银镜反应,它属于低聚糖,能发生水解反应,1 mol 麦芽糖水解生成2 mol 葡萄糖,而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11、 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 .油脂 B .淀粉 C .葡萄糖 D .蛋白质 【答案】C12、将淀粉水解,并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其水解产物的实验中,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是( )①加热 ②滴入稀硫酸 ③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④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A.①②③④① B.②①④③① C.②④①③① D.③④①②① 【答案】B13、报道,最近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可达现在使用的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十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
其电池反应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增大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8OH-=CO32—+ 6H2OD.充电时每生成1 mol CH3OH转移6 mol电子【答案】A14、下列关于下图叙述正确的是()A.装置Ⅰ在反应过程中自始至终只生成红棕色气体B.装置Ⅱ开始阶段铁丝只发生析氢腐蚀C.装置Ⅱ在反应过程中能产生氢气D.装置Ⅰ在反应结束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Cu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及金属的腐蚀,难度较大。
装置Ⅰ形成原电池铜作负极、铁作正极,反应的实质是铜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开始生成二氧化氮,硝酸变稀后生成一氧化氮;浓硝酸变稀后,铁和铜两个电极转换,溶液中会有亚铁离子生成;装置Ⅱ发生的是化学腐蚀不是电化学腐蚀,铁、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氧气消耗后压强变小液面左移,接触后发生析氢腐蚀,有氢气放出。
15、某同学拟用“甲醛法”测定工业产品中氯化铵的纯度(假定杂质不与甲醛反应)反应为:4NH4Cl+6HCHO→(CH2)6N4+4HCl+6H2O,称取1.5g该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甲醛并加水配成100mL溶液。
从中取出10mL,滴入酚酞再用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到滴定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mL,该样品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 )A.8.92%B.85.6%C.89.2%D.92.3%【答案】C16、将淀粉及一些能使淀粉水解的多种蛋白酶混合,放入半透膜做成的袋中,加入水,然后将半透膜袋置于流动的温水中。
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取半透膜袋中的液体做实验:(1)用试管取液体少量,加入碘水,现象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
(2)用试管取液体少量,加入浓HNO3,微热,现象_______ ,原因是_______ 。
(3)用试管取液体少量,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1)无现象淀粉完全水解(2)溶液颜色变黄含蛋白质,它与浓HNO3会发生颜色反应,变黄(3)无现象水解生成的葡萄糖,随温水流走了【解析】解答本题时应先明确糖类以及蛋白质水解的产物,然后再分析水解产物与题给试剂的反应情况。
淀粉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通过半透膜随温水流走。
蛋白酶是高分子化合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这样,最终半透膜袋中就不含淀粉、葡萄糖,而只含蛋白酶了。
17、某学生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方案甲:淀粉溶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乙:淀粉溶液水解液无红色沉淀。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丙:淀粉溶液水解液中和液有红色沉淀。
结论:淀粉已水解。
以上三种方案的设计及结论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答案】(1)方案甲设计正确,但结论不正确。
因为淀粉可能已部分水解,而未水解的残留淀粉也会与碘水作用使溶液变蓝。
(2)方案乙设计不正确,结论也不正确。
因为在酸性条件下,Cu(OH)2先与H2SO4发生中和反应,而不能与葡萄糖反应。
(3)方案丙设计与结论都正确。
【解析】本题是实验评价题,它重点考查实验设计及结论的综合评价能力。
对实验方案设计的评价,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主要分析方案设计是否科学、严密、合理。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出现了这种类型的试题。
只有认真、规范地实验,才能提高自身评价实验的能力。
评价实验方案设计是否正确,主要考虑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可行。
对方案乙设计的评价容易错误,原因是忽视了淀粉水解是在稀H2SO4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水解过程中,H2SO4没有损耗。
18、某学生用0.100 0 mol·L-1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实验步骤如下:(1)配制待测液:用2.50 g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500 mL溶液。
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需要。
(2)滴定:Ⅰ.用蒸馏水洗涤酸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盐酸标准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Ⅱ.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并记录读数。
Ⅲ.移取20.00 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滴酚酞试液。
Ⅳ.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滴定管液面读数。
①上述滴定步骤中有错误的是(填编号),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步骤Ⅳ中滴定时眼睛应,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③若步骤Ⅱ中仰视读数,步骤Ⅳ中俯视读数,则会使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按正确操作测得有关数据记录如下:①a的读数如图所示,则a=;②烧碱样品的纯度为%。
【答案】(1)500 mL容量瓶(2)①Ⅰ偏大②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溶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③偏小 (3)①22.60 ②80.8【解析】(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要在固定容积的容量瓶(500 mL 容量瓶)中配制。
(2)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还必须用待装液洗,否则会导致浓度偏小,用量增多,最后计算出来的结果偏大。
滴定前溶液呈红色,滴定后应变为无色,同时一定要注意半分钟内不恢复。
步骤Ⅱ仰视,起始读数偏大;步骤Ⅳ俯视,最终读数偏小,故导致所用标准盐酸的体积偏小,计算结果偏小。
(3)注意滴定管的读数必须到小数点后两位。
三次实验所用盐酸的平均体积为20.20 mL,故NaOH 的纯度为×100%=80.8%。
19、100克含麦芽糖95%的糖,经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将所得葡萄糖经过发酵后,可制得酒精多少克?又将此酒精氧化,可制得醋酸多少克?如将此醋酸溶解在200克水中,测得比重为1.0313,求它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各是多少? 【答案】醋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 物质的量浓度为4.30摩/升【解析】考查糖类水解的有关计算。
由C 12H 22O 11+H 2O 2C 6H 12O 6C 6H 12O 62C 2H 5OH+2CO 22C 2H 5OH+3O 2 2CH 3COOH+4H 2O 得:C 12H 22O 112C 6H 12O 64C 2H 5OH4CH 3COOH342 4×46 4×60 100×95%克 X 克 Y 克可制得酒精1.5134295464=⨯⨯(克)可制得醋酸 7.6634295604=⨯⨯(克)醋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0.25%1002007.667.66=⨯+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30.40313.12007.671000607.66=+⨯摩/升 答:酒精51.1克,醋酸66.7克20、下列各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KCl BaSO 4 CH 3CH 2OH NaOH Fe H 2SO 4 H 2O 【答案】电解质:KCl BaSO 4 NaOH H 2SO 4 H 2O 非电解质: CH 3CH 2OH21、在Cu(NO 3)2和AgNO 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使之充分反应后,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所含溶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