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文献阅读报告封面-模板-2016-04-02 (1)
- 格式:docx
- 大小:129.01 KB
- 文档页数:1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题名称电压/频率变换电路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1402学号姓名指导老师郭照南2016年7月1日报告撰写要求(此页不打印)课程设计报告是体现课程设计成果的载体,具体要求如下:1、课程设计报告的基本格式(1)说明书统一使用word文档打印,A4纸张,页边距设置为:上2cm,下2cm,左2.54cm,右2cm。
(2)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字间距20磅;1级标题采用黑体小三,2级标题采用黑体四号,3级标题采用黑体小四;1和2级标题段落间距为上下0.5行。
(3)图表需统一编号,图标标题采用黑体五号;图标题在图片下方,表格标题在表格上方。
(4)装订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报告正文、评分表。
2、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要求(1)设计报告正文内容为6-10页为宜,主要内容为自己的设计方案、设计步骤、关键性步骤的记录、重要结果的记录以及自己本次课程设计的总结。
报告撰写要求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报告简洁但又要能体现设计过程。
(2)报告中图表要求清晰、规范,图表的尺寸大小适当。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仅供参考):一、课题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要求,对照任务书中的任务要求。
二、电路设计及理论计算:电路方案及电路设计的理论计算。
三、电路仿真:Multisim仿真设计相关步骤、关键性结果记录。
四、电路焊接与调试:电路焊接及调试中相关步骤、关键性结果记录。
五、电路功能测试:测试方案及测试结果记录。
六、总结:整个课程实习过程中,你觉得学习到了什么,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对自己的学习有何启示?希望课程设计过程或者指导老师如何改进?……电气信息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电压/频率变换电路姓名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1401学号12指导老师郭照南课程设计时间2016 年6月 20 日- 2016 年 7 月1 日审核意见同意审核人孙静一、任务及要求采用通用型集成运放,555定时器等器件设计并制作一台振荡频率随外加控制电压变化的V/F变换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信息工程学院一、 设计题目:设计一个放大器系统,当电阻值变化土 2%时,放大电路能够产生土 8V 的输 出电压。
要求偏差为0时输出为0,偏差为2%时输出为8V,偏差为-2%时输出 为-8V ,误差不超过土 5%。
二、 设计电路:三、 工作原理及原理图:以上的工作原理图包括电压电路、 电桥电路、放大电路和电平转移电路。
基准电 压电路为后面的电路提供电压 V+,电桥电路使V+转变为微弱的电压信号 Vol ,放大电 路将微弱的电压信号放大到 Vo=± 6V ,然后电平转移电路把放大的电压平移到我们所需要的 电压V ( 0〜5V )。
四、 电路参数的计算:1、基准源电路设计基准源输出电压为 V+=7.5V ,稳压管电压为5.6V ,取稳压管的稳定电流为 1.1mA 。
根据基准源电路有四(1空)空1.34 Vz RJ1 5.6得到:Vol (1 RJ2RJ1 )Vz4虬 K«y-A士R J2 °34选 RJ2=39kQ ,可得 RJ1=13kQ 。
由于I F V0Vz7 5.6R,J F R JF若取lf=0.95mA ,则有,“ 7 5.61mA —FJ F得到 RJF=20kQ 。
电阻R3和R4的计算:由稳压管开始启动的条件:R j4Vs Vz V DVz 0.7R j3 RJ 4设Vs 、RJ3、R J 4组成的电路向稳压管提供的电流为 0.2mA , 若流过Rj4的电流为0.21mA :贝U 由下式:I RJ 4 箜也 0.21mA可得 Rj4=30kQ因为流过RJ3电阻的电流为0.41mA ,所以1RJ3 3 0.41mA 取 Vs=10.81, R J3 得到: 卫g nkQ 0.41验证 R4 x/Vs R3 R4其电路及仿真如下图: 3011 3010.81 7.91 Vz % Vz Of 6.3VR1=R2=R3=100k , R5=98k ,=0.0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学号:**********日期:2015。
12.21实验1:单极共射放大器实验目的:对于单极共射放大电路,进行静态工作点与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实验原理: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是指在接通电源电压后放大器输入端不加信号(通过隔直电容将输入端接地)时,测量晶体管集电极电流ICQ 和管压降VCEQ.其中集电极电流有两种测量方法。
直接法:将万用表传到集电极回路中.间接法:用万用表先测出RC 两端的电压,再求出RC两端的压降,根据已知的RE的阻值,计算ICQ。
输出波底失真为饱和失真,输出波顶失真为截止失真.电压放大倍数即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
输入电阻是从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输入电阻一般用间接法进行测量.输出电阻是从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输出电阻也用间接法进行测量. 实验电路:实验仪器:(1)双路直流稳压电源一台.(2)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
(3)示波器一台。
(4)毫伏表一台。
(5)万用表一台。
(6)三极管一个.(7)电阻各种组织若干。
(8)电解电容10uF两个,100uF一个。
(9)模拟电路试验箱一个。
实验结果:经软件模拟与实验测试,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结果基本一致。
实验2:共射放大器的幅频相频实验目的:测量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实验原理:放大器的实际信号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谐波组成的,只有当放大器对不同频率的放大能力相同时,放大的信号才不失真。
但实际上,放大器的交流放大电路含有耦合电容、旁路电容、分布电容和晶体管极间电容等电抗原件,即使得放大倍数与信号的频率有关,此关系为频率特性。
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是指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与输入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关系。
在一端频率范围内,曲线平坦,放大倍数基本不变,叫作中频区。
在中频段以外的频率放大倍数都会变化,放大倍数左右下降到0.707倍时,对应的低频和高频频率分别对应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
通频带为:f BW=f H-f L实验电路:实验结果:理论估算值实际计算值参考f L f H f L f H=2k欧17.98H Z53.13MH Z17。
电子实训总结报告封面电子实训总结报告封面《电子实训》总结报告封面Q/GST57-90型AM收音机元件的识别与检测基本内容要求:借助AM收音机这一载体,通过装机切身体验,加深对《电子实训》课程内容的掌握,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掌握元器件的筛选与检测方法。
设计人:通信工程系06移动通信班王贺教师评语:该生虽然是文科生,学习中勇于克服困难,在日常学习中,踏踏实实训练,严格操作,装出的收音机达到了各项性能指标要求。
特别是在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时,主动学习,查阅了大量书籍资料,内容翔实,知识把握准确,牢固地掌握了本学期的实训的核心内容元器件的知识。
能特别是结合本学期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知识,将实验报告用电子文档处理得很规范。
成绩等级:优秀指导教师签字:周谟彦Q/GST57-90型AM收音机元件的识别与检测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学习了4种电子元件,它们分别是: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
而且我们基本掌握了收音机的基本构造、原理及其内部结构。
其内部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⒈电阻⒉电容⒊二极管⒋电位器⒌双联⒍变压器⒎中周⒏三极管⒐喇叭⒑导线及各种螺钉若干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电阻。
电阻器是电子产品中用的最多的元件,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阻器的品种也日益增多。
大家对电阻器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R=U/I”这样的层次上,不仅要了解一般电阻器的标志符号和参数,也要对特殊的电阻元件有所了解。
⒈电阻的分类电阻器固定电阻器可变电阻器敏感电阻器⒉电阻的阻值和误差的认识(这里主要介绍一下色标法)色标法:色标法是用不同颜色的色带或电在电阻表面标出阻值和偏差值的方法。
色标法分2种:①2位有效数字的色标法。
普通电阻用4条色带表示阻值和偏差,其中3条表示阻值,1条表示偏差。
例如,电阻上色带依次为绿、黑、橙和无色,则表示50kΩ,其误差为正负20%。
②3位有效数字色标法。
精密一起用5条色带表示阻值和偏差,例如,色带是棕、蓝、绿、黑、棕,表示165Ω误差为正负1%的电阻值。
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王连英)电子教案、习题解答-参考文献电子课件参考文献1王连英.模拟电子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华成英.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3华成英.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解答.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4谢嘉奎.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5汪胜宁.电子线路,(第四版),教学指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6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7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教学指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8周淑阁.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南与习题详解.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陈大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0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习题全解.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11胡宴如.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2耿苏燕.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13汪学典.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题解.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14李雄杰.模拟电子技术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9 15周良权.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16廖先芸.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17吴立新.实用电子技术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8 18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19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二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7 20高吉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 21王冠华等编著. Multisim8电路设计及应用.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2路而红.虚拟电子实验室,Multisim 7&Ultiboard 7.bj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5 23王连英.Multisim 7 仿真设计.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8225。
文献阅读报告格式及其范文(实用8篇)不同于在博客或报纸上相关科学文章,阅读科学论文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
你不仅需要按不同的顺序阅读论文,还需要做笔记,多次读文章的其中一部分,而且可能需要反复查看其他章节的一些内容。
第一次读论文的时候,可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耐心一点,到你有阅读经验的时候,读论文的过程会加快很多。
大多数研究性文献会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摘要,简介,方法,结果,以及结论/说明/讨论。
顺序会跟出版这篇文章的期刊有关。
有些期刊会包含额外的内容(称为在线补充信息),其中会包含一些重要的研究细节,但是是在线发布的,而不是添加在文章中(请确保你在阅读文献的时候没有漏掉这些内容)。
此外,还需要注意出版文献的期刊。
可靠的生物医学期刊会被Pubmed编入索引。
谨防有问题的期刊。
在阅读的过程中,记下所有不认识的单词。
你肯定需要查这些词的意思(没错,每一个不认识的词都需要查。
我知道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但如果你不明白每个词的含义,可能就没法理解整篇论文。
科学词汇都有很明确的含义(extremely precise meaning))。
阅读文献的分步说明1.从简介开始读,而不是从摘要开始2. 明确大问题(背景)(Big Question)不是“这篇论文是关于什么内容”,而是“这篇论文在试图解决领域中的什么问题”。
这有助于你更专注于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
密切关注研究的理论依据。
3.五句话以内,总结背景信息这里有几个帮助你总结的小问题:一、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学总是给教师很难教的感受,原因在于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提高,问题的关键则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质量不高。
这些现象,农村小学尤其突出。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引起了农村小学及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各校都纷纷开展读书系列活动,在校园里掀起了读书热潮。
二、调查目的: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薄弱环节,市教委下发了《关于实施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的通知》,将在义务阶段学校全面实施以实践大课堂为重点,以科技、阅读、演讲、书法、英语等为抓手的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模电课设参考文献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参考文献可以根据研究主题、设计目标和技术要求进行选择。
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文献: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童诗白、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出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程》——华成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刘辉、张勇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实践》——张万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程》——王卫东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此外,还可以参考相关的学术期刊、科技报告和学位论文等资源,以获取更具体和深入的参考资料。
在选择参考文献时,需要注意文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引用文献时要注明出处,避免抄袭和剽窃。
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文献阅读报告
(讨论稿)
论文题目:
姓名:
学号:
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签字)填表日期:年月日
填写说明
1.《文献阅读报告》即“文献综述”,是针对研究课题所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在搜集、整理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后,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
其中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填写,要保证与毕业论文相一致。
2.根据培养标准,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低于20篇,在此报告中应该有恰当的引用。
3.要求一律用A4纸打印,左侧用两个书钉装订。
4.开题前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再上交。
报告提纲
目录
报告正文:
参考文献:(详细列出)。
文献阅读报告模板
文献阅读报告模板
文献阅读报告是学术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
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思路,有助于指导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这里给
大家提供一份文献阅读报告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文献
阅读与总结。
1. 文献信息
文章标题:
作者:
期刊名称:
发表年份:
关键词:
2. 文章概括
简要介绍文章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
3. 研究方法
介绍文章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等方面的
评价。
4. 结果分析
对文章的研究结果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重点关注结果是否有效,是否不确定性较大,是否存在误差和偏差。
5. 讨论
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探讨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展开学术思考。
6. 总结
对文章所述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提出可能的扩展和提高之处,有助于日后继续深度研究。
以上为文献阅读报告的模板,希望对学术研究者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