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课时考点38传统发酵技术及酶地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304.57 KB
- 文档页数:16
课时考点39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1.(2015·课标卷Ⅱ,39)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________,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________,胡萝卜素是________(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
(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________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2015·江苏卷,25)(多选)图1、2分别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2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相同B.图1中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C.图2中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D.在图1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3.(2014·江苏卷,16)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B.DNA既溶于2 mol/L NaCl溶液也溶于蒸馏水C.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可见玻棒上有白色絮状物D.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4.(2013·重庆理综,5)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B.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D.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5.(2013·四川卷,1)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同时发生的是()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B.光能的吸收与转化C.A TP的合成与分解D.基因的突变与重组6.(2016·江苏卷,29)为了探索海藻酸钠固定化对绿球藻生长的影响,以及固定化藻对含Zn2+污水的净化作用,科研人员用筛选到的一株绿球藻进行试验,流程及结果如下。
单元七生物与环境课时考点31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1.(2016·全国课标卷Ⅱ,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2.(2013·全国课标卷Ⅰ,5)某农场面积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3.(2015·课标卷Ⅰ,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40分钟100分)1.(12分)十九世纪中期,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明食品发酵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
如今,形形色色的发酵食品在食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回答下列与微生物发酵、培养相关的问题:(1)苹果酒清香、明快,风味清爽,它是由苹果汁发酵产生的。
苹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在酸性条件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检验。
(2)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这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__________。
A.温度控制B.溶氧控制C.pH控制D.酶的控制(3)苹果酒在__________(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深层发酵可形成苹果醋;在此过程中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乳酸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__。
(5)应用平板划线法分离乳酸菌时,从第二次划线操作起,每次总是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并划线数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酒精检测的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2)微生物发酵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溶解氧和pH,不需要控制酶。
(3)由苹果酒制苹果醋需要醋酸菌发酵,由于醋酸菌为好氧细菌,因此发酵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氧气,否则醋酸菌将大量死亡。
(4)在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乳酸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可向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等特殊营养物质。
(5)平板划线法分离微生物的原理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平板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因此每次划线的末端微生物最少,经数次划线后,最终可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菌落。
单元九生物技术实践课时考点37微生物的利用1.(2014·全国理综,4)某同学在①、②、③三种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这三种条件是:①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②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③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根据培养结果绘制的一段时间内菌体数的对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如下:假设三种培养基中初始总糖量相等,则①、②、③三种条件依次对应的趋势图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2.(2016·全国课标卷Ⅰ,39)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
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实验步骤如下:①配置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②制作无菌平板;③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④将各组平板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________。
若要完成步骤②,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________。
(2)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________现象。
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3.(2016·全国课标卷Ⅲ,39)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乳酸菌。
课时考点29生长素的发现及作用1.(2016·全国课标卷Ⅲ,4)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
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2.(2015·课标卷Ⅰ,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2014·全国卷,5)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
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4.(2013·全国卷,4)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B.同一植株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C.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5.(2016·四川卷,4)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B.在0~20 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C.乙的浓度大于20 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D.据图推测,用30 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6.(2016·浙江卷,2)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单元五遗传的分子基础及变异育种与进化课时考点19遗传物质的探索、结构与复制1.(2016·全国课标卷Ⅲ,2)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3·新课标Ⅱ,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3.(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T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4.(2016·全国课标卷Ⅰ,29)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
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 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
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
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 的磷酸基团应在dA 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 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考点26脊椎动物的激素调节1.(2016·全国课标卷Ⅱ,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2.(2016·全国课标卷Ⅲ,30)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
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课标卷Ⅱ,30)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_______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_______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________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____,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
(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
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
课时考点44生态工程1.(2014·重庆理综,7Ⅰ)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图所示。
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加剧。
(2)通过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2.(2013·高考广东卷,T26)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机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生物质炭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将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及PAHs 迁移的影响,结果见下表:(1)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根系细胞加强,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2)由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但生物质炭的输入,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生物质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剂,促进污染的推广应用,污泥的应用符合生态工程的原理。
3.(2013·重庆高考,T7)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考点2核酸、糖类、脂质的种类及作用与细胞内有机物的鉴定1.(2015·课标卷Ⅰ,T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3.(2013·课标Ⅰ,29)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
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填“C”、“N”或“O”)。
(3)实验第11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2016·江苏卷,5)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5.(2015·北京卷,T2)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B.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C.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D.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6.(2015·江苏卷,1)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B.都是水溶性物质C.都含C、H、O、N这4种元素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7.(2014·海南单科,2)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8.(2014·江苏卷,22)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量取2 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 mL量筒而不用10 mL量筒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9.(2014·广东卷,5)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选项取样时间检测试剂检测结果A 第10 d 斐林试剂不显色B 第20 d 双缩脲试剂不显色C 第30 d 苏丹Ⅲ试剂橘黄色D 第40 d 碘液蓝色一、选择题1.(2016·皖南八校联考)中国科学家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