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_国际税收、税收征管、税务行政法制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2
注册会计师CPA税法分章节考点讲解及例题第十二章国际税收税务管理实务202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税法(第十二章)【考情分析】2023年新增加的一章,内容较多,2023年教材进行了删减。
近几年本章分值为:2023年2.5分,2023年8.5分,2023年3.5分,2023年9.5分。
本章以主观题形式考核的知识点主要是我国税收抵免制度这部分内容,其他知识点均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核。
第一部分重要考点回放一、熟悉的考点二、掌握的考点:我国的税收抵免制度1.企业实际应纳所得税额=企业境内外所得应纳税总额-企业所得税减免、抵免优惠税额-境外所得税抵免额2.方法:三步法:抵免限额-实缴税额-比较确定3.本层企业所纳税额属于由一家上一层企业负担的税额=(本层企业就利润和投资收益所实际缴纳的税额+符合规定的由本层企业间接负担的税额)某本层企业向一家上一层企业分配的股息(红利)÷本层企业所得税后利润额。
(计算顺序自下而上)【杨氏记忆法】本层企业所纳税额属于由一家上一层企业负担的税额=(利润税+投资税+间接税)某分配比例某持股比例4.持股条件的判断:顺序自上而下5.相关规定:(1)居民企业在境外设立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分支机构取得的各项境外所得,无论是否汇回中国境内,均应计入该企业所属纳税年度的境外应纳税所得额。
(2)境外分支机构亏损的非实际亏损额弥补期限不受5年期限制。
(3)可予抵免境外所得税额不包括的情形:略(4)理解税收饶让抵免应纳税额的确定和简易办法计算抵免。
【典型例题】第1页202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税法(第十二章)中国居民企业A控股了一家甲国B公司,持股比例为50%,B持有乙国C公司30%股份。
B公司当年应纳税所得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来自C公司的投资收益为300万元,按10%缴纳C公司所在国预提所得税额为30万元,当年在所在国按该国境外税收抵免规定计算后实际缴纳所在国所得税额为210万元,税后利润为760万元,全部分配。
第十二章国际税收税务管理实务【考情分析】2015年新增加的一章,内容较多,2019年教材进行了删减。
近几年本章分值为:2015年2.5分,2016年8.5分,2017年3.5分,2018年9.5分。
本章以主观题形式考核的知识点主要是我国税收抵免制度这部分内容,其他知识点均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核。
第一部分重要考点回放一、熟悉的考点二、掌握的考点:我国的税收抵免制度【典型例题】中国居民企业A控股了一家甲国B公司,持股比例为50%,B持有乙国C公司30%股份。
B公司当年应纳税所得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来自C公司的投资收益为300万元,按10%缴纳C公司所在国预提所得税额为30万元,当年在所在国按该国境外税收抵免规定计算后实际缴纳所在国所得税额为210万元,税后利润为760万元,全部分配。
假设A公司申报的境内外所得总额为15000万元(已考虑所有调整因素)。
其中取得境外B公司股息所得为380万元,已还原向境外直接缴纳10%的预提所得税38万元。
要求:请计算该企业境内外应纳所得税总额。
『答案解析』第一步:抵免限额1.多层持股条件的综合判断:B符合间接抵免持股条件。
C不符合。
2.间接抵免负担税额的计算:本层企业B所纳税额属于由一家上一层企业A负担的税额=(本层企业就利润和投资收益所实际缴纳的税额(210+30)+符合规定的由本层企业间接负担的税额0)×本层企业向一家上一层企业分配的股息(红利)380÷本层企业所得税后利润额760=(210+30+0)×(380÷760)=120(万元)。
即A公司就从B公司分得股息间接负担的可在我国应纳税额中抵免的税额为120万元。
3.甲国的应纳税所得额=380万元+甲国B及其下层各企业已纳税额中属于A公司可予抵免的间接负担税额120万元=500(万元)4.抵免限额=500×25%=125(万元)第二步:实缴税额:甲国实际缴纳税额=直接缴纳38万元+间接负担120万元=158(万元)第三步:比较确定:甲国:抵免限额=125(万元),可抵免境外税额158万元,当年可实际抵免税额125万元企业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境内外应纳所得税总额-当年可实际抵免境外税额=15000×25%-125=3625(万元)第二部分典型习题演练客观题:1.根据我国申请人“受益所有人”身份判定的规定,下列从中国取得股息所得的申请人为“受益所有人”的有()。
考情分析本章以第一章第7节“国际税收关系”为背景知识,涉及内容较多,考试题型除单选题、多选题外,2015、2016、2018年考试中均有计算问答题。
主要考点精讲【考点1】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一)设立机构场所——税率25%:常设代表机构应纳税所得额:2种核定方法。
(二)未设立机构场所——税率10%:应纳税所得额:收入全额、差额计税。
(三)境内机构和个人对外付汇的税收管理:单笔支付等值5万美元以上,应向所在地税务机关进行税务备案。
需税务备案、无需备案的情形(P478-479)。
【考点2】境外所得已纳税额抵免(一)抵免限额计算:分国不分项、不分国不分项(二)抵免方法:1.直接抵免——适用于境内总公司、境外分公司之间;境内母公司、境外子公司之间股息、利息等所得已纳税额抵免。
2.间接抵免——适用于境内外母、子、孙五层公司之间“持股条件”的判定。
(三)企业的境外分支机构亏损处理:1.内盈外亏——“双不得”:不得抵减内盈、不得跨国补亏。
2.内亏外盈——外盈可补内亏,境外盈利分别来自多个国家。
【考点3】国际反避税(一)BEPS行动计划:15项(教材P494表)(二)一般反避税:不具商业目的的间接转让财产,确认为直接转让的,同样遵从企业所得税法。
(三)特别纳税调整:六项调整措施:转让定价、预约定价安排、成本分摊协议、资本弱化、受控外国企业和一般反避税。
1.受控外国企业(免于视同分配的情形P506)2.资本弱化——利息扣除的本金限制不得扣除利息支出=年度实际支付的全部关联方利息×(1-标准比例÷关联债资比例)【考点4】转让定价(一)关联关系判定:注意一些比例(二)国别报告:我国居民企业为报送主体(P510)区分:应当填报(2项)、税务机关可要求提供(3项)(三)同期资料管理:主体文档、本地文档和特殊事项文档,分别适用情形。
(四)转让定价方法与适用范围: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交易净利润法、利润分割法和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方法。
第十二章国际税收税务管理实务
命题方式:各种题型
本章分值:约6分
两个国际税收协定范本(教材P529;轻1P623)
《OECD范本》、《UN范本》
双重居民身份下最终居民身份的判定(教材P531;轻1P624)
永久性住所、重要利益中心、习惯性居处、国籍
独立个人劳务,来源国有征税权的条件(教材P532;轻1P624)
申请人从中国取得所得为股息时,直接判定申请人具有受益所有人身份(教材P535;轻1P626)
代表机构的税收管理(教材P537-538;轻1P628)
非居民企业取得应源泉扣缴的所得为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扣缴义务发生时间(教材P540;轻1P629)
非居民企业取得应源泉扣缴的所得为转让财产所得的先扣成本后扣税(教材P540;轻1P630)
扣缴时报送申报表资料在申报时不重复报送(教材P540;轻1P631)
扣缴非居民企业应纳税款的相关法律责任和举措(教材P540/541;轻1P631)
对纳税人税款的追缴;对扣缴义务人已扣未缴、应扣未扣的处理不同
境外投资者从中国境内分配的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规定(教材P541;轻1P633)
投资方式;资金来源;投资的直接性
境内机构和个人对外付汇的税收管理(教材P543;轻1P634)
抵免办法与抵免限额(教材P545;轻1P636)
境外所得实现年度及税额抵免年度(教材P547;轻1P638)
境外非实际亏损额的弥补(教材P547/548;轻1P638)
境内公司间接负担境外税款的计算(教材P549;轻1P640)
饶让抵免(教材P555;轻1P642)
抵免限额、实际抵免税额计算、简易办法计算抵免(教材P555-558;轻1P643)
分支机构与我国对应纳税年度(教材P558;轻1P645)
“穿透”与否?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认定为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应同时符合的条件(教材P566;轻1P648)CFC(教材P572;轻1P652)
关联方(教材P575;轻1P653)
同期资料的主体文档、本地文档(教材P577;轻1P656)
预约定价安排的适用范围(教材P586/587;轻1P659)
情报交换的种类和范围(教材P593;轻1P659)
(教材P595;轻1P660)FATCA
(教材P597;轻1P660)金融机构汇总报送非居民账户信息的时间和内容
第十三章税收征收管理法
命题方式:客观题
本章分值:约2.5分
税收征管法的适用范围(教材P600;轻1P674)
纳税人纳税地点变化的税务登记(教材P605;轻1P677)
优化注销程序(教材P605/606;轻1P677)
停业复业登记的纳税人范围(教材P606;轻1P676)
建账时间、内容、文字要求(教材P608/609;轻1P678)
财会制度管理(备案、冲突处理)(教材P609;轻1P679)
发票管理(教材P609/610;轻1P679)
申报方式(教材P614;轻1P681)
延期申报与延期纳税辨析(教材P615/P618;轻1P682/P683)
税款优先(教材P616;轻1P687)
滞纳金的计算(教材P618;轻1P684)
税收保全措施与强制执行措施的异同(教材P623/P625;轻1P685)
税款退还与追征(教材P628;轻1P688)
破产清算中的征管(新增)(教材P629;轻1P689)
税务检查职责(教材P632;轻1P690)
税务检查中的表明身份(教材P633;轻1P690)
法律责任(教材P633;轻1P691)
不能作为保证人的情形(教材P640;轻1P694)
纳税担保的范围(教材P640;轻1P694)
可抵押财产与不可抵押财产(教材P641;轻1P695)
纳税质押的分类(教材P643;轻1P694)
纳税信用管理适用范围和信息分类(教材P645;轻1P695-696)
纳税信用修复的时间、条件(教材P649;轻1P696)
纳税违法行为检举的方式和受理(教材P650/651;轻1P698)
不适用电子送达的文书(教材P654;轻1P699)
第十四章税务行政法制
命题方式:客观题
本章分值:约2.5分
税务行政处罚的设定和种类(教材P656;轻1P714)
税务行政处罚主体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教材P657;轻1P715)
税务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与一般程序、听证的范围(教材P657/P658;轻1P716)税务行政罚款的加处罚款(教材P660;轻1P718)
税务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分类(教材P664;轻1P721)
税务行政复议管辖(重要)(教材P665;轻1P723)
税务行政复议的申请人、被申请人、申请时间(教材P665-666;轻1P725)
税务行政复议的中止与终止(教材P672/673;轻1P729)
税务行政诉讼的特殊性与原则(教材P676;轻1P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