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例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高压氧治疗及护理高压氧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学科,它主要的任务是研究机体在高气压环境下吸入氧气时,组织器官对高压氧产生的不同反应,反应的原因、条件及其对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的影响;同时也研究高压氧对微生物的特殊作用,从而阐明高压氧治疗多种疾病的原理。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的治疗舱为单人纯氧舱、多人空气加压舱。
而在环境压力为一个大气压下,吸入100%氧气的治疗或将局部组织暴露与100%氧气,不能称之为高压氧治疗。
我院于2012年~2013年共对64例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其中28急性中毒,14例脑外伤,12例脊髓损伤,10例脑复苏标签:高压氧护理心理护理(一)作用与副作用高压氧治疗的作用: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弥散,提高组织氧贮备量;收缩全身血管;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的生成;抑制厌氧细菌的生长;消除体内气泡。
高压氧的副作用:1.气压伤:中尔气压伤,肺气压伤。
2.氧中毒、中枢神经型氧中毒、肺型氧中毒、溶血性氧中毒、眼型氧中毒。
3.减压病。
4.近视及白内障。
5.遗传基因的致畸形。
6.幽门综合症。
(二)适应症及禁忌症1.适应症(1)急诊抢救:急性脑缺氧、急性脑水肿、休克(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为主)、急性肺水肿(中毒性肺水肿为主)、气栓症及减压病、急性有害气体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为主)、气性坏疽。
上述急症,应尽快开舱抢救治疗。
(2)骨与肌肉损伤性疾病:骨筋膜室综合征、挤压综合征、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骨菌性坏死及手指坏死、化脓性骨髓炎、断指(肢)再植术后血运不良。
2.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有气胸、大量内出血、多发性肋骨骨折并伴开放性胸壁创伤未经处理者,属绝对禁忌证。
(2)相对禁忌证: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血压超过160/110mmHg,出、凝血机制异常,视网膜剥离,高度近视超过800度者,精神失常者,孕妇,月经期,全身重度衰竭与疲劳,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3)有争议禁忌证:恶性肿瘤、癫痫、青光眼、病毒感染。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一氧化碳中毒,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煤气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导致血液供给全身的氧气量不足,引起与窒息相同的症状,从而危及生命的严重病症。
那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如何急救与护理呢?一、急救与护理措施(一)如何自救1、可以匍匐或爬行靠近门窗并打开通风,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和呼吸新鲜空气是关键的步骤。
2、如果已经没有爬向门口的力气,可以大声呼救或报警,由于室内氧气充分,遇电火花明火极易发生爆炸,所以尽量不要使用手机电话。
3、在自己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快速切断煤气源。
4.、及时就医,做系统检查与治疗。
(二)如何互救:1、120急救:如果发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环境中,并拨打急救电话120。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且症状不重的轻度中毒患者,在及时呼吸新鲜空气后,症状有所缓解的情况下,可就近送医就诊。
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若没有旁人在场协助,施救者在做心肺复苏术的同时,可利用手机免提功能,拨打急救电话120。
就诊医院请选择具备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
2、使患者侧卧:将患者带离中毒环境后,除了让患者立即呼吸新鲜空气外,还应立即将其安置成侧卧位,并松开患者衣领,并注意清除鼻、口中呕吐物、分泌物,使病人自主呼吸。
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以右侧卧位为例:抬起患者右胳膊,放在头的一侧,将其左手放在右肩上,左腿屈曲,施救者双手分别放在患者左肩及左膝,翻转其至右侧卧位。
翻转后,注意保暖,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及脉搏等情况。
患者不能仰卧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因呕吐等原因引起窒息,所以要采取侧卧位,并清理干净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
3、放置冰袋: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对昏迷以及抽搐的患者进行头部冰敷,以减轻脑水肿,冰敷时禁止让冰袋直接接触皮肤。
如有条件可给予高浓度吸氧,有助于一氧化碳的排出并清除组织中残留的一氧化碳。
4、心肺复苏:对呼吸浅表者或呼吸停止者,要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发布时间:2022-01-18T06:53:02.582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4期作者:崔博[导读]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
崔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
方法回顾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的7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诊疗记录,采取全程护理模式,并严密监测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观察患者的各项恢复指标及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除3例患者因中毒程度过深出现迟发性脑病外,其他患者经救治后症状均有明显的减轻,其中有65人在治疗后1-4h内即恢复意识,在治疗过程中未见其他不良病症发生。
结论临床针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取高压氧+常规药物治疗再辅以科学有效的全程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中毒对脑神经细胞造成的损伤,降低迟发性脑病及其他不良症状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压氧;常规药物;CO中毒;护理体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气体后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降低或丧失,由此导致人体器官缺氧,出现昏迷、意识模糊等相关症状的急性疾病。
而大脑作为人体需氧量最大的器官,在一氧化碳中毒中会出现严重的损伤,若中毒时间较长,一氧化碳浓度较高,很容易引发患者迟发性脑病,即患者经治疗出现假愈期后再次出现神经或精神系统症状。
高压氧治疗是指在高压环境下,为患者提供纯氧或高浓度氧环境治疗的方法,在高压环境下,患者的体内气泡体积缩小,有利于气泡溶解在血液中,增加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为人体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需氧量,因此,其在缺氧、缺血性疾病中具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7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取了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效果良好,现做如下报道。
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措施概述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中毒病症,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一氧化碳(CO)在空气中的浓度过高,进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影响氧气的输运和利用。
一氧化碳中毒无色、无味,且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十分关键。
护理措施1. 确认中毒程度首要任务是确定中毒的程度。
根据中毒患者的症状以及一氧化碳的浓度,可判断中毒的轻重。
一般分为轻、中、重度中毒三个等级。
轻中度中毒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但尚能自行活动;重度中毒患者则表现为意识不清、昏迷等症状。
2. 确保安全在处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时,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尽快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点,远离中毒源。
在救援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一氧化碳。
3. 给予高浓氧给予高浓度氧气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氧气能够与一氧化碳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有利于还原碳氧血红蛋白。
使用面罩、鼻导管等给患者吸入100%氧气,以加速一氧化碳的排出。
4. 密切监测患者状况在处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意识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意识改变。
5. 协助吸氧治疗在给予高浓度氧气的同时,协助患者进行其他吸氧治疗也是必要的。
这可以包括使用正压给氧,如面罩、鼻导管等装置,以增加患者吸入氧气的浓度和压力。
对于重度中毒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插管和人工呼吸。
6. 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氧合水平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这对于判断一氧化碳中毒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7. 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代谢性酸中毒。
在输液处理中,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8. 防治并发症在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27例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作者:陈尊玲王建华宋振玉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1期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在我院高压氧室行高压氧治疗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7例对其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27患者治愈16例。
显效6例。
有效3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2.5%。
结论:一氧化碳中毒后及时的高压氧治疗和护理干预安全有效的临床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25-01
1临床资料2009年10月-2012年3月我院共收治27例70-85岁的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病人。
男性8例,女性19例。
昏迷时间大约2-10小时左右。
所以,进行及时、足量的高压氧治疗促其清醒至关重要。
2治疗方法查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均为阳性,确诊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在给予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压。
脑细胞能量剂、肾上腺皮质激素,脑活素治疗的同时,以高压氧治疗为主。
使用国产8人舱压缩空气加压。
27例病人均在入院后4个小时内进行高压氧治疗,生命体征稳定。
病人一入舱就戴上吸氧面罩,治疗压力为0、25MPa,加压15-20分钟,稳压1小时10分钟,减压30分钟,总计2小时的吸氧。
10日为一疗程。
第二疗程改为只在稳压时吸氧1小时。
总连续吸氧3-6个疗程
3疗效标准治愈患者恢复正常治愈后不出现急性中毒的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及各种并发症。
好转患者症状减轻伴有或不伴有急性中毒的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及各种并发症。
无效患者症状无减轻。
结果本组27患者治愈16例。
显效6例。
有效3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2.5%。
4护理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
如果抢救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可危及生命或造成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中毒患者以脑组织严重缺氧脑细胞变性坏死和功能丧失等缺氧综合征为主的疾病。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临床首选的有效方法而积极护理干预是提高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
4.1心理指导加强中毒预防的知识宣传帮助患者防患于未然。
认真、迅速、沉着、熟练地配合医生抢救,给患者及亲人适当的安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
讲解进氧舱后及治疗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消除恐惧紧张心理,教会陪舱家属掌握捏鼻子鼓气等调压动作。
备齐抢救用物,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4.2治疗中护理进舱前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
教会病人家属预防各种气压伤的基本知识,告知舱内吸氧及舱内设施的使用方法。
操舱人员在升压时要先慢后快,时间大约15-20分钟。
可瞩病人升压时饮水,病人在减压时不要屏气。
加压过程中经常询问病人有无耳痛或者其他不适,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加压速度的调整,以防中耳气压伤。
严密观察患者的吸氧情况,随时指导患者正确吸氧。
随时监控舱内氧浓度,空气加压腔内的氧浓度不超过23.5%。
在吸氧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病人有无氧中毒的表现,如发现病人有烦躁不安、颜面及口唇肌肉抽搐、出冷汗或突然出现干咳、气急或病人自诉头昏、眼花、恶心、无力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如情况未见好转应减压出舱。
本组病例无一人发生氧中毒的症状。
4.3治疗后护理治疗结束后,舱压由高压降至常压的过程称为减压。
由于病人和陪舱人员在高压环境下停留了相当长时间,机体内的体液和组织中已溶解了较多的压缩气体。
因此减压时必须控制在适宜的减压速度。
操舱人员必须集中精神,不得擅自离开操作台。
减压出舱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皮肤瘙痒、关节疼痛等不适,以便早发现减压病的症状。
安置病人在抢救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在出舱后持续高流量吸氧,病情好转后改为间歇吸氧。
5讨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脑缺氧后,脑血管迅速麻痹扩张,脑容积增大,脑内神经细胞,ATP很快耗尽,脑组织缺血,缺氧[1]。
高压氧治疗能够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促进一氧化碳的清除,使血红蛋白恢复携氧功能。
27例病人中毒前身体状况良好,在高压下比常压下吸氧时加速一氧化碳的排除[2]。
从而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同时充分利用加压、休息和减压的时间,增加了吸氧时间,由于病人年龄较大,对缺氧敏感,搬动频繁会影响病情。
而我院连续10次这样吸氧,无一例氧中毒发生。
这些病人都配合治疗完成了足量的方案。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优点是:清醒恢复快。
治愈率高。
并发症少,迟发性脑病发生要少[3],死亡率少。
实践证明,高压氧治疗越早越好,是治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澋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2]李湛仁,倪国坛,高压氧医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
[3]潘贺葵,李东娟,周润嫦.高压氧为主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J]、中国临床康复,2004,4(8),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