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节初步认识化学元素》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中子数不同C.电子数不同D.质子数不同2.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山东的黄金储量居我国首位,但从整个地壳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A.Fe B.Si C.O D.Al3.某全麦饼干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铁、镁、锌、钙”是指()营养成分铁镁锌钙含量(mg/100g)4.5 ~ 590 ~1003 ~ 4280 ~300A.分子B.原子C.元素D.非金属4.一瓶气体经过化验和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A.一种单质B.一种化合物C.单质、化合物的混合物D.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5.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能呈三态(固、液、气)是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D.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7.加热装有少量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试管待完全反应后,试管中剩余固体物质中共有()A.两种化合物B.两种化合物,两种单质C.两种单质D.三种化合物8.蒸馏水中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A.氧原子B.氧元素C.氧气分子D.矿物质9.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成为可能,从而可以直接用原子来制造分子。
若能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C 6H 12O 6),下列原子中不需要...的是( ) A .碳原子 B .氢原子 C .氮原子D .氧原子1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我们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 A .该元素的名称是镁 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C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D .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4.31%二.填空题11.填表:元素名称氧 铝 氮 氯 镁 铜 铁 硫 元素符号 C P Z n N a C a H12.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写在其所属类别的后面:a .氧气b .空气c .水d .氯酸钾(1)化合物_______;(2)混合物_______;(3)单质12 Mg 镁24.31_________;(4)纯净物_______;13.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请你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水、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四种物质中的三种物质包括在标准内,而另外一种物质不在标准内。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1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预习新知1.食盐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可用作防腐剂。
下面是食盐的某些性质:食盐是______色、有______味的______体,易溶于______。
2.水是一种______体,沸腾变成______,再遇冷又会变成______。
3.化学是在____________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科学。
答案:1。
白;咸;固;水;2.液;水蒸气;液体或固体;3。
分子、原子;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课程导学【例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纸张燃烧C.水分蒸发 D.矿石粉碎解析:冰雪融化只是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纸张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水等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水分蒸发只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矿石粉碎只是矿石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错.故正确答案选B.答案:B总结:记住以下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①化学变化,颇有特征;其他物质,伴随而生;②发光放热,沉淀生成;产生气体,颜色变更;③现象各异,五彩纷呈;物理变化,同时发生.归根到底,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看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选择题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2、下列词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铁杵成针 B木已成舟C花香四溢 D火上浇油3、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4、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食醋用于除热水瓶中的水垢D.酒精用于给发烧病人擦拭以降低体温6、化学变化中不能实现的变化是( )A.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B.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C.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 D.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7、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碘酒作消毒剂 B.稀盐酸作除锈剂C.活性炭作吸附剂D.碳酸钙作补钙剂8、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风力发电 B.石油蒸馏得到汽油等C.海水晒盐 D.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9、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盐酸除去铁锈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C.用干冰人工降雨 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制成椅 B.石蜡熔化C.食物腐败 D.汽油挥发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用铜丝作导线B. 用石墨作铅笔芯C. 用粮食酿造酒D. 用干冰作制冷剂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 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 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C. 盐酸用于除铁锈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13、超临界水是常态水在温度超过374℃、压强超过2.21×107 Pa下形成的气、液密度相等的一种特殊状态的物质,在密闭条件下,超临界水可以以任意比溶解O2等,通过氧化反应,在很短时间内以高于90%的效率将废塑料断裂成油状液体,以下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 常态水形成超临界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B. 超临界水向固体内部的细孔中渗透能力极强C. 利用超临界水技术治理“白色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D. 超临界水处理废塑料的工艺对设备耐高压、耐高温和耐腐蚀14、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面做法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B.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C.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D.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15、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风力发电B.海水晒盐C.石油蒸馏得汽油等D.煤分解得煤焦油等16、在物理变化中不可能产生的是A.溶液变色 B.发光发热 C.有新物质生成 D.物质体积膨胀17、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A.石蜡熔化氧气用于炼钢B.纸张燃烧氮气用作保护气C.铁生锈铜用于制电线D.干冰升华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18、自然界的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A.乐声悠扬B.斗转星移C.地下石油的形成D.天上云雨的转换19、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雪糕融化 B.湿衣服晾干 C.自行车胎爆裂 D.食物腐烂20、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钢丝用于作导线21、下列说法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二、填空题22、阅读下列短文,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2019-2019 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节基础练习一.选择题(共18 小题)1.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这一理论的是()A.门捷列夫B.道尔顿C.拉瓦锡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2.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门捷列夫发表元素周期表B.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拉瓦锡发现氧气约占空气的体积D.诺贝尔提出质量守恒定律3.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的出现过程正确的顺序是()①火②青铜器③火药④纳米材料.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④③②①4.化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B.勘察自然环境,分析气候成因C.合成新药物,保障人体健康D.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5.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学科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和制备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的B.化学是在分子原子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C.火药、造纸、烧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三大化学工艺D.化学只能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不能创造新物质1 / 157.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B.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C.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药物,在保障人体健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D.城市环境日益严重,都是化学惹的祸,化学在改善生活环境中有害无益8.下列对于化学这门新学科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在研制新材料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B.生产、生活中所用物质都来自于自然C.所有的自然现象都可以归属化学研究的范畴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9.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能源B.化学会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D.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10.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人体健康、环保安全的产品B.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D.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11.下列各组物质为同一种物质的是()A.NaOH 氢氧化钠纯碱B.CO2 二氧化碳干冰C.NaHCO3 碳酸钠苏打D.CaO 氢氧化钙消石灰12.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2 / 15D.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 个碳原子、52 个氢原子和46 个氧原子构成13.含磷洗涤剂因含N a5P3O X,大量使用会造成水的污染.已知该化合物中磷元素为+5 价,则X 的值为()A.10 B.9 C.7 D.514.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515.元素氢、氧和R 的化合价分别是+1,﹣2,+5,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A.H R O B.HRO3 C.H2RO3 D.H3R O416.已知A、B、C、D 四种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1、+3、﹣1、﹣2,则A、B、C、D 四种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A.AC B.AD C.A2D D.B2D3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能出现不同的化合价,但在同一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B.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当SO2 和CO2 的质量比为1:1 时,其氧原子个数比为16:11D.元素金、铝、银、氯的元素符号中第一个字母书写相同18.下列物质是按一定规律顺序排列的,在N H4Cl、N2、N2O、X、N2O3、N O2、KNO3 的排列中X 应是()A.NO B.N2O5 C.KNO3 D.(N H4)2SO4二.填空题(共9 小题)19.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创立的和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 年,门捷列夫发现了,使化学学习和研究有规律可循.20.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某些化学工业发明较早,如、、.2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以及的以为基础自然科学.3 / 152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化学是在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的认识、和物质.(2)化学很奇妙,它能把石油、空气、食盐等极为普通的物质转化为功能各异的产品.它能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我们不需要的物质,还能实现与的转化.23.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乐乐与他的同学对收集到的以下七种物品进行探究.请回答:(1)图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填序号,下同).(2)图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物品是.(3)图中可以食用的物品是.(4)从亲身(或家庭)经历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例一:;例二:.24.人体胃液中的酸是(写化学式,下同);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所形成化合物为。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学习目标】1、1.认识化学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促进人类发展。
2、认识碳酸氢铵的性质3、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学习重点】1、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学习难点】1. 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总结出碳酸氢铵存贮注意事项;2.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性质、用途及保存等方面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合理地,高效地。
2、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点石成金()水能变成油()发功使铝变成金()抽烟有利于头脑清醒()用铁锅比铝锅炒菜对人体好()化肥使用越多越好()农药不能用()煤气燃烧时火越红越好()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二、预习展示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2.某农户将碳酸氢铵化肥堆放在太阳下,发现化肥变少了,你的解释是。
如果请你指导该农户使用碳酸氢铵,你提出的建议是。
答案:1.D2.解析:由于碳酸氢铵受热后会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保存碳酸氢铵应该密封并置于阴凉处;答案:碳酸氢铵固体受热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密封并置于阴凉处。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和,为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重要的保障。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练习1
一、填空: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的
科学。
2、酒精灯的火焰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________
温度最高,________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物质放在________部分。
3、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
应该用药勺取用的是________,应该用镊子取用的是________,应该用滴
管取用的是________。
二、选择: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空气B.二氧化碳C水蒸汽D.氧气
2、下列仪器中能直截了当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①试管②量筒③蒸发皿④烧杯⑤集气瓶⑥试剂瓶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⑥
3、用量筒取20mL水,读数时视线仰视,则所取水的实际体积是()
A.20 mL B.大于20 mL C.小于20 mL D.无法估量
4、欲取75g的水,最合适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B.50mL量筒C.100mL量筒D.500 mL量筒
5、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则的是()
A.为了便于观看,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能够对着实验者;
B.为了操作方便,关于没有毒和腐蚀性的药品,能够用手直截了当拿
C.为了节约药品,剩余药品应倒回原试剂瓶,以免白费
D.为了防止试剂污染,滴管应悬空在试管上方滴加液体,不要直截了当接触试管
三、简答:
请你利用家庭用品,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你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和二
氧化碳。
写出实验步骤,观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2019-2019 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基础题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下列观念或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A.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B.“低碳”实际上就是节能减排C.提倡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利用率为100%D.工业废水需处理达标再排放,生活污水可随意排放2.“绿色化学”是指()A.颜色为绿色的化工产品B.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环保的产品 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无害产品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产的化学产品3.“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CO 和 H2 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 和 H2 合成的下列物质中,不符合要求的是()A.甲醇(CH4O)B.乙酸(C2H4O2) C.乙醇(C2H6O)D.甲醛(CH2O)4.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5.下列有关“绿色化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B.原料及产物均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 C.不第1页/共23页需要化学工艺的纯天然产品的开发和研制D.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2页/共23页A.在物理变化的过程里,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B.在化学变化的过程里,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不能同时发生 D.在物理变化的过程里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7.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他物质 C.“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8.判断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A.发出耀眼的白光B.生成白色固体 C.放出大量的热D.燃烧后质量增加9.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B.燃烧后生成白色粉末 C.燃烧中放出大量的热D.燃烧后镁条变短了10.化学变化区别于物理变化的标志是()A.有气体放出或有沉淀的变化 B.有发光发热的变化 C.物质的状态及颜色的变化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11.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牛奶变酸 B.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C.云变成雨 D.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1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第3页/共23页) A.发光、发热B.有气体或沉淀产生 C.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D.有没有新物质生成13.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第4页/共23页A.煤气燃烧 B.冰雪融化 C.西瓜腐烂 D.铁管生锈14.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煤的燃烧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挥发 C.空气液化,白磷自燃 D.水凝固成冰,铁粉与铜粉混合1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 B.铁水铸锅 C.胆矾研碎 D.粮食酿酒16.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橙子榨汁 C.瓦斯爆炸 D.铁钉生锈17.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开水泡茶 B.银器变黑 C.石灰墙变硬 D.冷水浇石灰18.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用氧气作助燃剂②用铝做炊具③氩气和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④Ca(OH)2 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⑤用花岗岩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⑤C.②⑤ D.②④⑤1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活性炭作吸附剂B.用干冰冷藏食物 C.用稀盐酸除铁锈D.用金属铜作电线20.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供给呼吸 B.一氧化碳用作燃料C.铝丝用作导线D.用熟石灰配制波尔多液二.填空题(共10 小题)21.绿色化学又称,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22.下列有三种制取硝酸铜的方案:方案一:Cu+4H N O3(浓)=Cu(N O3)2+2N O2↑+2H2O方案二: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方案三:2Cu+O2+4H N O3(稀)第5页/共23页=2Cu(N O3)2+2H2O第6页/共23页请你从经济、环保的角度分析考虑,最适宜的一种方案是(填“方案一”、“方案二”或“方案三”,你选择此方案而不选择其他方案的理由是(写两点).23.绿色化学又称,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它的主要特点是:(1)充分利用,采用无毒、无害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4)生产出有利于、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24.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1)(2).(3)”.(4).25.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他给化学家提出一项新的挑战,其核心就是要.26.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判断对错)27.在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很多现象.请写出你.判断该变化为化学和,我们把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把在变化中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第7页/共23页29.物理变化一定有形状的改变..第8页/共23页30.阅读下面的短文,从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句子填空(填序号):①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②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③氯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34.6℃时变成了液态氯,④继续冷却到﹣101℃时,变成了固态氯.⑤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⑥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⑦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以上句子中,属于描述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的是,物理性质的是,化学性质的是.第9页/共23页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下列观念或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A.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 B.“低碳”实际上就是节能减排 C.提倡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利用率为100% D.工业废水需处理达标再排放,生活污水可随意排放【解答】解:A、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能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选项说法正确。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变化的和性质练习一.选择题(共30小题)1.(2015•重庆)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酒精挥发 C.火柴燃烧 D.铁器生锈2.(2015•新疆)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川融化 B.葡萄酿酒 C.西瓜榨汁 D.玻璃破碎3.(2015•广东)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A.水力发电 B.煤燃烧发电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 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4.(2015•郴州)物质世界在不断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晾干衣服 B.食物腐败 C.灯泡发光 D.压榨果汁5.(2015•重庆)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 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 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6.(2015•泰州)家庭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锅生锈 B.大米霉变 C.煤气燃烧 D.豆腐切块7.(2015•黄冈)下列现象中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纸张燃烧 C.花香四溢 D.灯泡发光8.(2015•天津)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湿衣晾干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9.(2015•益阳)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胆矾研碎 C.葡萄酿酒 D.铁水铸成锅10.(2015•威海)远到恒星、行星,近到树木、花草,物质世界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①烘烤食物②钢铁生锈③擦燃一根火柴④干冰升华⑤瓷碗碎了⑥杜鹃开花⑦沙子变成了沙雕⑧化石燃料的形成.A.①②④⑥⑧B.①②③⑥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11.(2015•上海)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川融化 B.铁钉生锈 C.蜡烛燃烧 D.食物变质12.(2015•泰安)“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13.(2015•滨州)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全部 B.①②④ C.只有②D.只有②④14.(2015•扬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变化有关,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高炉炼铁 B.干冰升华 C.食物变质 D.光合作用15.(2015•聊城)下列在厨房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水果榨汁 B.冬瓜腐烂 C.铁锅生锈 D.煤气燃烧16.(2015•广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把湿的衣服晒干B.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C.把石蜡加热熔化D.把棉线织成布17.(2015•泸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金块抽成金线 B.干冰升华 C.可燃冰燃烧D.蔗糖溶解于水18.(2015•苏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铁杵成针 C.热胀冷缩 D.百炼成钢19.(2015•安顺)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制成冰雕 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C.泥土烧成瓷器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20.(2015•攀枝花)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葡萄酿酒 B.凉水冻冰 C.黄瓜切片 D.辣椒剁碎21.(2015•黔西南州)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伐薪烧炭南山中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2.(2015•安徽)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水的净化C.燃料的燃烧D.风力发电23.(2015•十堰)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胆矾研碎 D.粮食酿酒24.(2015•广元)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或物质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生石灰变成熟石灰是物理变化B.干冰升华是化学变化C.蔗糖易溶于水是蔗糖的物理性质D.铜能导电是铜的化学性质25.(2015•哈尔滨)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B. C.D.26.(2015•山西)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香水挥发 B.蜡烛燃烧 C.食物变质 D.铁钉生锈27.(2015•凉山州)下列典故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铁杵磨成针D.煮酒缸缸好做醋28.(2015•盐城)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融化 B.水果榨汁 C.铁锅生锈 D.蔬菜洗涤29.(2015•孝感)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器生锈 B.葡萄酿酒 C.剩饭变馊 D.苹果榨汁30.(2015•无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胆巩研碎 B.海水晒盐 C.蜡烛燃烧 D.干冰升华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变化的和性质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1.B 2.B 3.A 4.B 5.B 6.D 7.B 8.A 9.C 10.B 11.A 12.C 13.D 14.B 15.A 16.B 17.C 18.D 19.C 20.A 21.C 22.C 23.D 24.C 25.D 26.A 27.D 28.C 29.D 30.C。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节练习题1. 以下是初三化学上册第一节练习题,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题目一:物质的分类1) 什么是物质?2) 列举常见的物质的例子。
3)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将物质进行分类。
题目二:元素和化合物1) 什么是元素?2) 举例说明元素的特点。
3) 什么是化合物?4) 举例说明化合物的特点。
题目三:固体、液体、气体1) 什么是固体?举例说明。
2) 什么是液体?举例说明。
3) 什么是气体?举例说明。
4) 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指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不能进一步分解或转化为其他物质。
例如,氢气、氧气、铁、金等都是元素的例子。
元素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
例如,水(H2O)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化合物的性质往往与组成它的元素的性质不同。
3. 固体、液体、气体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的三种常见状态。
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固体的分子之间相互紧密排列,只能做微小的振动。
例如,钢铁、冰块等都是固体的例子。
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液体的分子之间相互接近,可以流动和互相调换位置。
例如,水、酒精等都是液体的例子。
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无固定形状和体积。
气体的分子之间相互距离较远,具有高度运动性和自由运动的特点。
例如,空气、氢气等都是气体的例子。
4.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的运动方式。
固体的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力较大,排列紧密,只能做微小的振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的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力较小,可以流动和互相调换位置,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初三化学素质与能力训练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课堂自我评价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A.开发新能源B.合成新的物质
C.物质气、液、固三态互变的条件D.防治环境污染
2.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宜提倡的是()A.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焚烧废弃塑料D.回收废弃塑料
3.下列说法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A.吸带过滤嘴的香烟,对人体无害
B.纯天然物质配成的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铝锅烧菜比较好
D.含硫的物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4.苏州太湖以风景优美闻名遐迩,近年来太湖受到了一定的污染,为了改善太湖水质,你认为不合适的措施是()①随意丢弃废旧电池②生活污水排入太湖③将生活垃圾倒入护城河内或就地焚烧④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④D.只有①②③
5.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汽车排放的废气
C.化工厂的废气D.煤燃烧产生的气体
6.下列各项中由我国科学家最早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是()A.克隆多利绵羊B.结晶牛胰岛素
C.青霉素的发现和合成D.导电塑料的研制
7.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是()
A.烧制陶瓷B.指南针C.火药的发明D.制造青铜器
二、非选择题
8.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铁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9.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有、、。
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谈一谈应该如何保存碳酸氢铵。
10.将下列污染的原因和结果用线连起来。
氟里昂等排放物酸雨
砍伐森林土壤和水污染
核污染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
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等臭氧层破坏
大量使用农药土地沙漠化
11.材料是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你所了解的在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
12.谈谈你所知道的三种污染环境的类型和引起该种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13.目前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了“绿色销毁”。
所谓“绿色销毁”是指改变以往对假冒伪劣商品泼上汽油焚烧的做法,而代之以碾压、回收再利用的销毁方法。
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