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卷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卷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卷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卷

初三化学第一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探究方法了解)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氨水,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2.(空气组成掌握)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化学变化掌握)以下都是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活动,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采集野果

B.钻木取火

C.狩猎捕鱼

D.缝制衣服

4.(探究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要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此白烟可能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固体小颗粒

5.(物质成分掌握)化学以物质作为研究对象。下列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

A.冰和干冰

B.镁带和氧化镁

C.铁丝和铁锈

D.铜绿和碱式碳酸铜

6.(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室中的蒸发皿是由一种陶瓷材料制成的。应用了陶瓷的物理性质是( )

A.耐高温

B.耐腐蚀

C.硬度小

D.能导电

7.(物质分类掌握)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

B.二氧化碳

C.加碘食盐

D.雪碧饮料

8.(实验操作掌握)托盘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用托盘天平称量15 g粗盐,天平调零后,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此时的操作应是( )

A.减少砝码

B.添加粗盐

C.减少粗盐

D.调节平衡螺母

9.(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时,对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是( )

A.倒回原瓶

B.倒入废水池里

C.原地抛弃

D.放入指定容器里

10.(化学变化掌握)镁带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镁带在燃烧时( )

A.逐渐变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白色固体粉末

11. (环保意识了解)“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制造沼气

12.(空气成分掌握)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获得的是( )

A.用于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

13.(物理性质掌握)下列说法中,属于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镁带经点燃后能在空气中燃烧

B.加热碱式碳酸铜可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C.酒精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

D.面粉在燃烧匙中点燃时也会燃烧

14.(物质变化掌握)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体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15.(实验现象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将氯化氢气体与氨气混合出现大量白烟

B.将硝酸银溶液滴入碘化钾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C.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

D.铜丝在火焰上灼烧,有黑色物质产生

16.(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运用)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17.(实验基本操作掌握)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1-1

18.(实验基本操作掌握)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19.(天平使用掌握)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1-2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

图1-2

A.23.0 g

B.27.4 g

C.32.3 g

D.32.6 g

20.(实验操作掌握)某同学作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

图1-3

二、填空与简答题(27分)

21.(5分)(元素和物质掌握)请写出能表示下列元素或物质的化学符号:

氢_______,氧______,碳______,铜______,铁______,镁______,氧气_______,水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碳酸氢铵____________。

22.(4分)(物质分类掌握)我们学习化学要掌握物质分类的知识。

(1)有①空气、②氧气、③五氧化二磷、④糖水、⑤矿泉水、⑥冰水共存物等六种物质,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 (用序号表示)。

(2)请你说出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混合物,并说出其组成:

①;②。

23.( 4分)(物质的性质区分运用)下列是有关水的一些描述,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②在101 kPa下,水在0 ℃时结冰,在100 ℃时沸腾;

③4 ℃时水的密度为1 g/cm3;

④水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⑤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⑥水能溶解食盐、糖等多种物质;

⑦把少量水泼到炽热的炭火上,能产生可以燃烧的气体(氢气、一氧化碳);

⑧水能与二氧化碳、氧化钙反应分别生成碳酸、氢氧化钙。

其中描述水的物理性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描述水的化学性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4.( 4分)(利用性质差异区分物质运用)请你用合适的方法区分下列各组物质:

(1)镁条与铜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醋与酒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与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浓盐水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5分)(反应表达式掌握)完成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后面注明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绿受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蜡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热碳酸氢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38分)

26. (10分)(实验操作掌握)指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将锌粒直接投入试管中:。

(2)在试管口用药匙倒入碳酸钠粉末:。

(3)用同一支滴管(不洗涤)取用不同药液:。

(4)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5)试管外壁有水,直接用来加热:。

(6)加热试管时,与灯芯接触:。

(7)倾倒液体时,瓶塞未倒放:。

(8)倾倒液体时,标签未向着手心:。

(9)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

(10)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药液:。

27.( 10分)(实验改进运用)实验室里,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管中放入白磷(过量,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 ℃),将玻璃管固定好,放在盛有80 ℃热水的烧杯上,实验装置如图1-4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1-4

(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玻璃管内;

②活塞;

③活塞最后约停在刻度处。

(2)白磷在反应过程中要过量的原因为。

(3)反应后,玻璃管中的气压(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玻璃管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请猜测这种气体可能有哪些性质(至少写三条)。

①;②;③。

(4)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8.( 10分)(实验探究运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小畅同学: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将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于是得出结论:该实验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填“大”或“小”)。

小徐同学:点燃蜡烛,发现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种不同颜色的火焰区,如图甲所示,在焰心上端可看见一个黑色锥形火焰区(A区),它的上面是另外一个火焰区(B区),可观察到图中的B区火焰呈色。

图1-5

小婷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外焰、内焰、______三层。

小芳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三层火焰温度的高低,小芳同学按图乙所示,将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 s后取出,可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碳化变黑。因此她认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小明同学:在小徐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同学将玻璃管的一端分别放在A、B两区,发现从A区中能引出可被点燃的白烟,从B区中能引出黑烟。

(1)白烟的主要成分是;黑烟的主要成分是。

(2)若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引出白烟的玻璃管,会发现玻璃管另一端很难点燃,原因可能是。

小李同学:在小芳和小明两名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小李同学为了探究黑烟和白烟产生的原因以及蜡烛的火焰温度高低不同的原因,他查阅了相关资料:①蜡烛燃烧的过程其实是石蜡蒸气的燃烧,此过程存在“石蜡固体→石蜡液体→石蜡蒸气”的变化过程;②燃烧需要氧气,若石蜡与氧气接触充分,则发生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若石蜡与氧气接触不充分,则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少,且会生成炭黑(也会生成一氧化碳)。由此,他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解释:

(1)外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石蜡蒸气。

(2)在B区能引出黑烟的原因是石蜡蒸气

(3)在A区能引出白烟的原因是石蜡蒸气

29.(8分)(实验探究运用)按照下列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铜绿的性质

[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铁架台、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________、铜绿、稀

盐酸、火柴等。

[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

(1)观察铜绿的颜色和状态等物理性质:铜绿是_____色______状固体。

(2)分别取一定量的铜绿粉末于两支试管中。

(3)向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铜绿______,液体呈_____色,同时有大量_______产生。

(4)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的_____焰上加热(注意:加热时要先_________加热后再_________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______色,试管口有________出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铜绿具有的化学性质是:(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李明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铜绿在加热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请帮他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加热过程中确实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写出实验步骤、现象与结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单元测试

参考答案与点拨

一、点拨:运用对比法解答此题。浓氨水易挥发,打开瓶塞观察可以验证,所以此步是设计实验,故C正确。故选C。

点拨:运用概念辨析法解答此题。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判断该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就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采集野果、狩猎捕鱼、缝制衣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C、D选项错误;而钻木取火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正确。

点拨:运用本质分析法解答此题。蜡烛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要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为固体,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点拨:运用本质分析法解答此题。冰是固态的水,而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故A不符合题意;镁的化学符号是Mg,而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不是同一种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铁丝的成分是铁,而铁锈的成分为氧化铁,故C不符合题意;铜绿和碱式碳酸铜的成分相同,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名,故D正确。

点拨:运用概念辨析法和组成分析法解答此题。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有固定的组成;而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各成分之间不发生反应,一般没有固定的组成。食醋中含有醋酸和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 不符合题意;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雪碧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点拨:运用规范操作法解答此题。称量15 g粗盐,首先调节天平平衡,接着在天平两边各放一张相同的称量纸,在天平右盘添加15 g的砝码,再用药匙向左盘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若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说明药品的量多,则应减少粗盐,故选C。

点拨:运用“三不一要”原则解题。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故选D。

点拨:运用全面分析法解题。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镁带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镁带在燃烧时生成白色固体粉末。

点拨:运用节能环保理念和绿色化学思想分析解题。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正确处

理方法有发酵后作农家肥,或加工成精饲料,或制造沼气,但不能就地焚烧,会引起空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等。

点拨:空气中含有氧气,可以分离出来并用于医疗急救,故A不符合题意;空气中没有氢气,无法分离出氢气,故B符合题意;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氮气化学性质较稳定,无毒,可以分离出来用作食品防腐剂,故C不符合题意;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可以分离出来用作焊接保护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拨:运用概念辨析法解题。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酒精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属于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

点拨:运用概念辨析法解题。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体,这里的气体可以是新生成的气体,例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如果把冰加热变为水蒸气,这一过程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故选B。

点拨:运用现象分析法解题。氯化氢气体能与氨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则将氯化氢气体与氨气混合出现大量白烟,故A说法正确;将硝酸银溶液滴入碘化钾溶液中,硝酸银与碘化钾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黄色沉淀碘化银,故B说法错误;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说法正确;铜丝在火焰上灼烧,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故D说法正确。

点拨:运用概念辨析法解题。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故A说法正确;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中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故B 说法正确;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新物质,并不是化学变化都会有沉淀生成,故C说法错误;物质的变化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同时物质的变化又反映了物质的性质,故D说法正确。

点拨:运用操作规范法解题。取用药品不能用手抓,故A错误;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手不能握短柄,要握着长柄,故B错误;图示符合装置气密性检查的要求,故C正确;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否则易引起火灾,故D错误。

点拨:运用操作规范法和系统分析法解题。试管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破裂,主要的原因是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的。①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应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是正确操作;②试管外壁有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③试管底部触及灯芯易使试管炸裂;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容积的1/3,加热沸腾后液体易溅出,不会造成试管破裂;⑤加热

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试管内的液体受热不均易溅出,不会造成试管炸裂;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的中下部,易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故②③⑥可能会造成试管炸裂。故选C。

点拨:运用操作规范法和误差分析法解题。图中物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质量关系应为:砝码的质量=烧杯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即30 g=烧杯的质量+ g,得烧杯的质量为:30 g-2.6 g=27.4 g。故选B。

点拨: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故A 正确;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B正确;给液体加热时,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腾溅出;②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图中操作错误,试管不应竖直,故C错误;在洗涤试管时用试管刷轻轻地刷洗,不能用力过猛,图中操作正确,故D正确。

二、;O;C;Ca;Fe;Mg ;O2;H2O;CO2;NH4HCO3

22.(1)②③⑥;①④⑤(2)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矿泉水由水和矿物质等组成(合理即可)

23.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点拨:运用概念辨析法解题。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24.(1)看颜色,银白色的是镁条,亮红色的是铜丝

(2)闻气味,有酸味的是白醋,有特殊香味的是酒精

(3)各取少量液体,分别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的是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是水

(4)测定其密度(或取少量于蒸发皿中蒸发至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点拨:运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鉴别方法解题。区分物质可以利用物理性质,也可以利用化学性质。(1)镁条和铜丝的金属光泽明显不同,呈银白色的是镁条,紫红色的为铜丝,因此可以用看颜色的方法鉴别二者;(2)白醋和酒精的气味不同,白醋有酸味,而酒精有特殊香味,所以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二者;(3)水和石灰水的化学性质不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浓盐水加热蒸发掉水后会有晶体析出,而水没有,所以用加热蒸发至干的方法可以鉴别二者。

25.(1)镁(Mg)+氧气(O 2) ??

→?点燃

氧化镁(MgO) (2)铜(Cu)+氧气(O 2)??

→?加热氧化铜(CuO) (3)磷(P)+氧气(O 2) ??

→?点燃五氧化二磷(P 2O 5) (4)氮气(N 2)+氢气(H 2)??

?→?一定条件氨气(NH 3) (5)碳酸氢铵(NH 4HCO 3) ??

→?加热氨气(NH 3)+水(H 2O)+二氧化碳(CO 2) 三、26.(1)打破试管底部 (2)使药品沾在管口或管壁上 (3)污染试剂 (4)造成原试剂污染

(5)试管炸裂 (6)试管炸裂 (7)污染试剂或瓶塞上的药品腐蚀桌面 (8)残留的药液腐蚀标签

(9)损坏试管 (10)污染试剂

27.(1)①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 ③4

(2)耗尽玻璃管中的氧气

(3)变小;氮气 ①通常情况下,它是无色气体 ②不能燃烧 ③一般不支持燃烧(合理答案均可)

(4)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点拨:运用体系分析法解题。白磷燃烧,消耗玻璃管内的氧气,使玻璃管内的气体总量变小,装置冷却以后,玻璃管内气压变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活塞向左移动,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故活塞停留在约刻度4处。装置内剩余的气体主要为氮气,而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8.小畅同学:小 小徐同学:黄 小婷同学:焰心 小芳同学:a ;外焰 小明同学:(1)石蜡蒸气;炭黑 (2)石蜡蒸气遇冷凝华,凝固在玻璃管内壁,另一端没有石蜡蒸气冒出,所以很难点燃 小李同学:(1)与氧气接触充分,发生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高 (2)与氧气接触不充分,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 (3)接触不到氧气,根本不发生燃烧,所以能引出白烟 点拨:运用信息处理法和实验探究法解题。本题是关于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题。解本题时,关键是要分析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知道蜡烛的燃烧其实是石蜡蒸气的燃烧,抓住燃烧时产生的火焰有三层。同时,要知道由于外焰的石蜡蒸气与氧气接触充分,所以发生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多;内焰的石蜡蒸气与氧气接触不充分,发生不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低。在最里层焰心位置的石蜡蒸气由于接触不到氧气,不发生燃烧。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引出白烟的玻璃管,另一端很难点燃,是因为石蜡蒸气遇冷发生凝华,然后凝固在玻璃管内壁上,所以另一端没有石蜡蒸气冒出,也就很难点燃。

29.[实验用品]药匙;胶头滴管 [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1)绿;粉末 (3)逐渐溶解; 蓝 ;气

泡 (4)外; 均匀; 对准药品部位; 黑 ;水滴;铜绿??

→?加热

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结论](1)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2)加热能分解 [实验探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下列反应发生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A. 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 烧 B. 将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C. 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 铜 D.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2.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X+6O2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A. CH4S B. C2H6S C. C4H4S D. C6H6S 3.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等号两边() A. 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 B. 各种元素的种类是否相同 C. 各种物质的状态是否相 同 D. 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 ) 4.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 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 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5.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S B. SO2 C. SO3 D. CO 6.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式为6CO2+6H2O X+6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的化学式() A. C6H12O6 B. C6H12O C. C6H12 D. C3H6O3 7.酒精监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C2H5OH+4X(红棕色)+6H2SO4 =2Cr2(SO4)3(绿色)+9H2O+2CO2↑,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 A. CrO3 B. Cr2O3 C. Cr2S3 D. CrSO3 ! 8.向X溶液中不断加入Y,下列各组实验与图中所示关系相符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阶段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及空气氧气中考模拟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 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 2、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A、1:5 B、5:1 C、1:4 D、4:1 3、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水——氧气+氢气B.硫+氧气——二氧化硫 C.氧化钙+水——氢氧化钙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4、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 未计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5、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A、硫磺 B、红磷 C、铁丝 D、木炭 7、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煤气燃烧水变蒸气 B、瓷碗破碎剩饭变馊 C、菜刀生锈水果腐烂 D、灯泡发光冰块熔化 8、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9、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 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 无关 10、下列仪器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是( ) 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 烧瓶A.⑤⑥B.②③C.②③④D.② ⑤⑥ 11、蜡烛(主要成份是石蜡)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A.只有物理变化 B.只有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只是状态发生了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五章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 相对原子质量: H-1 Mg-24 Fe-56 Cu-64 AI-27 Zn-65 1 A .不锈钢 B .玻璃 C .铝合金 D .铜线 2. ( 2011 .宜宾市)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 ?“缺铁性贫血”里所说的铁不是单质铁 B ?家用铝锅可以用来盛放酸性食物 C ?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 D ?可用盐酸除去铁锈 3. ( 2012年四川成都,9题)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常温下金属均为固态 B .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 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易生锈 D ?铝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4. ( 2012.广州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C .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5. (09广东省).炼铁高炉中发生了下列反应: ①高温下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铁 ③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①和④ B .②和③ 6. R+CuCI 2= RCI 2+CU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金属R 活动性比Cu 强 D .该反应前后 R 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6. (2012江西)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查阅资料得知脱 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 Cu 和C :②Fe 2O 3和C ; ③Fe 3O4和C ;④Fe 3O 4、C 和Fe ;⑤Fe 2O 3、C 和Fe 。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7. (2011.日照市)下图是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做的五个实验(铁钉在不同环境中) 实验一段时间后,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B .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D .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②高温煅烧石灰石 ④焦炭充分燃烧 C .③和④ D .只有④ B .金属R 可能是铝 (2012年江苏盐城,12题)金属R 与CuCl 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⑤ D .④⑤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 )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 ) A .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 .都是碳元素组成 D .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5. 某化合物4.6g 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该化合物中 (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6. 除去CO 2中混有的少量CO ,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 ) A.石灰水 B. 灼热的碳层 C.水 D. 灼热的氧化铜 7. 除去CO 中混有的少量CO 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通入炽热的氧化铜中 C.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盐酸溶液里 D.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石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 3 CaO 十CO 2↑,该反应的类型是 (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 ) A.木炭粉 B.四氧化三铁 C.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铜 11. 已知实验室制取气体D 的表达式为:A(固)+B(固) C+D ↑,气体D 易溶于水,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应选择下列何种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 ( ) A. 制CO 2的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 B.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 C.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排水集气法 D.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 12. 实验室制取CO 2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盐酸;③向反应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正确排列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②④③⑤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 高温

化学第五章测试卷

硫氮练习卷 一、选择题 1.关于N2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氮气分子键能大于氧气分子的键能,所以N2的熔沸点高于O2 B.Mg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是Mg3N2,因为空气中N2的质量分数大于O2 C.通常,N2不活泼,但是氮元素非金属性较强 D.因为氮元素非金属性很强,所以N2只作氧化剂 2.石膏(CaSO4·2H2O)加热到150~170℃时,会失去部分结晶水而生成熟石膏 (2CaSO4·H2O),则通过加热,每生成1mol熟石膏失去水的物质的量为 A. 1mol B. 1.5mol C. 2mol D. 3mol 3.常温常压下,将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气体分别充入相同体积的烧瓶中,最后烧瓶中气体压 强最小的一组是 A.H2S和SO2 B.CO和O2 C.H2和O2 D. NH3和HCl 4. 6.4g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气体是 A. 4.48L B.含6.02×1023个分子 C.12.8 g D. 0.1 mol 5.0.1mol某单质与足量的硫充分反应后,质量增加1.6g。则该单质是 A.铁 B.铜 C.铝 D.钾 6.等物质的量的碳和铜分别与足量浓硫酸反应,恢复至室温,生成气体的体积比是 A.3∶1 B.2∶1 C.1∶1 D. 4∶1 7.下列反应发生后,溶液中的H+浓度显著增大的是 A.将SO2通入溴水中 B.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 C.将H2S通入CuSO4溶液中 D.将Cl2通入KI溶液中 8.下列物质中,即能与硫化氢(或氢硫酸)反应,又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①硫化钾溶液②二氧化硫③硫酸铜④镁粉⑤烧碱溶液 A.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9.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中,充分 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 A.8:3 B.3:8 C.3:2 D. 2:3 10.相同的温度、压强下,四个干燥的烧瓶内,分别收集了一瓶氨气、一瓶空气和氯化氢的 混合气(空气和HCl的体积比为1:1),一瓶二氧化氮,以及一瓶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NO2和O2的体积比为4:1),然后分别做喷泉实验。充分溶解后,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为 A.2:1:2:1 B.1:1:1:1 C . 5:5:5:4 D. 10:5:5:8 二、填空题 11.2升pH=12的B a(O 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从中取出10mL加水稀释 到100mL, pH=_______。

初三化学阶段性测试

初三第二次阶段性化学练习卷2011-12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l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 =12 Ar(O)=l6 Ar(Fe)=56 Ar(Zn)=65 Ar(Mg)=24 Ar(S )=32 Ar(Cl )=35.5 Ar(K )=39 Ar(Na)=23 Ar(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 B .百炼成钢 C .沙里淘金 D .花香四溢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铁锈 B 、天然气 C 、蔗糖 D 、石灰石 3、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右图是普通电子 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 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4.为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变废为宝,人们正逐渐采用垃圾分类回收。在某些市区街道的垃圾箱中, 绿色箱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回收的垃圾。以下能放入绿色垃圾箱的是①废 旧报纸②废铜丝③一次性塑料餐盒④口香糖⑤果皮⑥空矿泉水瓶⑦废铁锅 A .①③⑤⑦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⑤⑦ D .①②⑥⑦ 5 .烟花爆竹专运车辆要悬挂或喷涂相关危险货物运输标志,该标志应是下列中的 6.下列课本中研究微粒特性的化学实验与其主要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选项 实验名称 主要实验目的 A 高锰酸钾溶于水的实验 证明物质是可分的且都由细小的微粒构成 B 氨水挥发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实验 证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C 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证明微粒之间有空隙 D 酒精与水混合的体积变化的实验 证明不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同 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②塑料 ③通风口 ①压电陶瓷 (产生电火花) ④铁皮 ⑤燃料(丁烷)

初三化学 第五章 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知识点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第一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一、金属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常温下为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铁粉为黑色)、 固体(汞为液体)、硬度大、熔沸点高、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问题:黄铜和黄金外观很相似,你们可用哪些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方法:测密度、硬度等(物理方法)火烧,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化学方法)二、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 常温下,铝和氧气也能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在加热条件下,铁、铜等 很多金属都能跟氧气化合生成金属氧化物。活动与探究: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铜丝,观察现象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2CuO 2Cu+O=2总结:实验表明:绝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和剧烈程度不同。△(化合反应)表达式: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①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那么我们用的铝制餐具不易生锈而铁制品却容易生锈呢?②为何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餐具呢? 2)金属与酸(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观察与思考:在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镁带、锌、铜片、铁,再分别加少量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各组物质是否反应,有没有气泡,有没有放热现象,反应速度如何,完成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 +H金属表面有气泡。 22Fe+2HCl=FeCl+H金属表面有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 2 Zn+2HCl=ZnCl+H 22铁、镁、锌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____反应最剧烈,其次是_____,然后是_____ (3)由此推出,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绝大数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哪个反应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为什么? 金属+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3)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Cu 化学方程式:Fe+CuSO=FeSO44拓展: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置换反应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小结: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氧化物氧气+ +酸盐+氢气金属+盐溶液 新金属+新盐 金属与酸反应条件:1、金属为活泼金属2、酸为稀盐酸和稀硫酸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条件:1、(金属符合)前换后2、反应物盐要可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活泼金属不活泼金属 强金属活动性顺序弱 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2、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 现学现用:工人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画线你知道为什么? 四、置换反应

人教初三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 ....,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 ..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2+O2 2H2O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 2H2O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 2 + O 2 Fe 2O 3 + SO 2 ⑴确定起点元素:由于Fe 、S 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2,因此Fe 、S 元素都可作为起点元素。 ⑵若选择Fe 作为起点元素,则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 ⑶确定FeS 2 、SO 2前面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S 2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2作为的FeS 2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 2O 3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作为Fe 2O 3的系数; 2FeS 2 + O 2 1Fe 2O 3 + SO 2 ⑷确定O 2 、SO 2的系数: ①由于O 2 、SO 2中只含有O 、S 两种元素,S 元素在方程式两边只出现了一次,因此先确定SO 2 的系数,再确定O 2的系数。由于方程式左边S 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4,所以点燃 点燃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l: 35.5 Zn : 65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溶液,后一种是化合物的是() A、酒精、二氧化碳 B、稀硫酸、液氧 C、汽水、干冰 D、冰水混合物、氧化铜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溶液B用硬水洗衣服不如用软水洗得干净 C、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 D、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 3、在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蒸馏水和一瓶失去标签的氯化钾溶液,鉴别它们的正确方法是() A.尝液体的味道 B.蒸发液体看是否结晶 C.加入白色硫酸铜粉末 D.看颜色 4、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中拿出一杯内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m.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时 m溶液一定是饱和溶被 B.室温下,n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m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n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蔗糖溶解于水 B.食盐水蒸干后出现白色粉末 C.饱和石灰水升温后变浑浊 D.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白膜 6、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A. 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 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 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D. 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7、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现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改变 D.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8.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食盐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计算、称量、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B.溶解、计算、称量、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C.称量、溶解、计算、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D.称量、计算、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9、用50g 98%的浓H2SO4配制成20%的稀H2SO4,需加水的质量为() A. 145g B.195g C.196g D.245g 10、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加入KNO3的量 A 加入KNO3的量 D 加入KNO3的量 C 加入KNO3的量 B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烧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烧单元检测试题 (含答案) 2011-2012学年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第五燃烧 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一.教学内容: 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1、了解金刚石与石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知道一种元素可以因结构不同而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单质 3、认识碳的燃烧及其产物 4、了解和2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2的用途 二.教学重点: 、和2的性质及2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难点: 、2的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程序] 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一.碳单质 【引言】大家已经学过氧和氢两种元素,今天再学习一种元素——碳,、H、这三种元素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是

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目前已知的1000多万种化合物中,绝大多数都是含碳化合物,碳是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燃料的主要元素。今天,我们认识一下碳的几种单质。 【实验】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用石墨做导电实验 用铅笔写字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现象,体现了碳单质的哪些性质呢? 1.金刚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质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钻头或装饰品等。 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腻感,可制成铅笔芯;能够导电、熔点高,可做干电池和电炉的电极、坩埚等。 3.无定形碳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作防毒面具中的滤芯。 【思考】这些物质在物理性质上具有这么大的差异,是不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呢? 【讲解】实验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且都生成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思考】既然这些物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物理性质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讲解】虽然构成这些单质的原子结构是相同的,但是,其排列方式是不同的。所以产生了不相同的物理性质。 近年,除了我们常见的金刚石、石墨这些碳单质以外,科学家们还合成了60、50、70等,近期又合成了碳纳米管,现正对此进行开发和利用。 【思考】既然金刚石、石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能不能利用外界力量将它们的结构改变,将石墨变成金刚石呢? 【讲解】现在已经有了人造金刚石,主要是在工业上使用,如钻头等。 【小结】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 物质用途推知物质性质 【过渡】以上是我们了解的有关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单质在物理性质上有差异。那么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呢? 我们书写档案材料的时候,一般要用碳素墨水,这是因为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 高温时,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 在氧气充足的时候,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热值为32.8k/g。 当氧气的量供给不足时,碳的燃烧是不充分的,此时,燃烧产物是,此时的热值仅为9.2k/g,只有碳完全燃烧的

完整版高一化学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单元测试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检验试管中盛有的少量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是 A.将固体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看是否变蓝 B.加水溶解,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 C.加入NaOH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D.加入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看是否变蓝 【答案】D 【详解】 利用离子反应:,即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会生成NH3,NH3是一种碱性气体,溶于水生成NH3.H2O显碱性,故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答案选D。 2.下列“推理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选 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推理或结论 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 B 向水中加入金属钠,钠熔成闪亮的小球浮在水 面上 钠与水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钠 的密度比水小 C 向某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该盐一定是碳酸钠 D某物质的焰色试验火焰显黄色该物质一定不含钾元素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 A.氯化银、碳酸钡、亚硫酸钡和硫酸钡均为白色沉淀,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还可能含有银离子或碳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熔成闪亮的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与水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熔成闪亮的小球,故B正确; C.碳酸氢钠、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则向某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盐不一定是碳酸钠,还可能是碳酸氢钠或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故C错误; D.某物质的焰色试验火焰显黄色,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钠元素,黄色光掩盖紫色光,由于没用蓝色钴玻璃片滤去黄色光,则不能确定该物质是否含有钾元素,故D错误;

初三化学1-2单元测试卷

初三化学1-2单元练习卷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0分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是() A.培养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B.取用固体C.读取液体体积D.检查装置气密性 3、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剧烈燃烧 B.火星四射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黑色固体 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可燃性 C.溶解性 D.熔点、沸点 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 B、电灯发光 C、燃放烟花爆竹 D、锅炉爆炸 6.下列物质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 B、河水 C、五氧化二磷 D、二氧化碳 7、下列对蜡烛燃烧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红蜡烛燃烧火焰为红色,白蜡烛燃烧火焰为黄色 B、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C、蜡烛燃烧产生热量 D、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外层碳化最严重。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木炭在氧中燃烧发出红光 D、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 9.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有 ( ) A、集气瓶 B、蒸发皿 C、烧杯 D、试管 10.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只用③ 1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正确操作是 ( ) A、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B、为避免试管内液体外流,加热时试管不能倾斜 C、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的中下部小心地加热 D、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 B、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直接放回滴瓶 C、使用酒精灯前,必须向酒精灯里添满酒精 D、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1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食品的包装是充氧以防腐 C、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形成霓虹灯 D、二氧化碳气体能作大棚肥料 14.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碳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doc资料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点燃 点燃

新2020年秋期科学版化学初三(九年级)上册第五章达标检测卷

第五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S—32Ca—4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或认识与之不相符的是() A.在空旷的地方焚烧大量的废旧塑料 B.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C.购物时提倡用布袋等环保袋代替塑料袋 D.植树造林 2.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氢气D.二氧化硫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用CO作燃料B.用CO2灭火 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D.用石墨制铅笔芯 4.“珍惜地球资源,改变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的共识。针对这一主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水含量非常丰富,无需节约,可以任意使用 B.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西气东输”输送的是CO,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5.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A.CO和N2B.CO2和O2 C.CO和O2D.H2和CO 6.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中,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

B.将鼻子凑到容器口闻酸液的气味 C.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D.把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 7.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是石油产品 B.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是天然气 C.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D.煤脱硫以后再燃烧,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8.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作钻头 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C60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9.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 A.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B.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 C.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D.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10.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B.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型材料,可在低温下将CO2分解为单质碳。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O2 D. 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2019届初三上化学阶段性测试卷试卷

第 1 页 2019届初三上化学阶段性测试卷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9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中符合该理念的是() A.就地焚烧秸秆,增加田间肥料 B.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2.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饭菜变馊C.干冰升华D.车胎爆炸 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正确的是() 4.下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先后顺序不规范的是() A.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B.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正放 C.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D.先固定发生装置,再点燃酒精灯5.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A.稀有气体B.干冰C.液氧D.冰水混合物 6.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均可加快反应速率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C.加入催化剂后生成物质量将增加D.某个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 7.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重大突破。其成果在最近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第 2 页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物与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 8.下列关于部分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D.硫磺燃烧的生成物有刺激性气味 9.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酿酒 C.天然气爆炸 D.人体呼吸作用 10.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H2O B.H2C.O D.O2 11.煮沸 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水分子本身变大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水分子的数目增多D.水分子受热都跑到容器的一端 12.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象或事实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远动 B 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不能分子的构成不同 C 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 分子很小 D 物体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可变大可变小 13.如下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 C D 14.已知右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充分反应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A.氯酸钾的质量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混合物的质量D.固体中MnO2的质量 二、非选择题: 第 3 页15.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收获很多。 收获一: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知道: (1)空气中的三大污染性气体有SO2、和;稀有气体包括 He、、Ar等。 (2)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为:。 (3)实验室加热约4mL液体,你选择的仪器有。 收获二: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 (1)“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有什么性 质:。 (2)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①教材实验(如图1):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 (时间: 60分钟分数: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S-32 CI-35.5 K-39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图所示,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2.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是() A.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B.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分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D. 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不变 3.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10g冰融化后得到10g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12g镁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20g氧化镁,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8g 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c.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3 6.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 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 : 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 4 7. (2019年娄底市)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单质 C.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10 D.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期中期末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是某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A.竹编B.剪纸C.米酒D.木雕 2.下列各种物质中,颜色、状态都相同的是(A) A.空气和天然气B.铁和铜 C.水和植物油D.酒精和食盐 3.你在家中帮家长洗碗或玻璃杯时,确定碗或杯洗干净的标准是(C) A.碗或玻璃杯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C.碗或玻璃杯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 D.上述中的任意一种标准均表示碗或玻璃杯已经洗干净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A.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粉末B.给试管加热C.滴加液体D.加入块状固体 5.我们观察到蜡烛有以下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 A.蜡烛是白色的圆柱体形 B.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 C.蜡烛质地较柔软 D.点燃烛芯,蜡烛可以燃烧 6.化学实验室中的药品是按(A)来存放的。 A.类别B.颜色C.状态D.气味 7.如下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A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8.取3mL的液体,然后加热,需要的仪器有(B)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铁架台(带铁圈);⑦石棉网; ⑧滴管;⑨量筒 A.①③④⑦⑨B.①③④⑧⑨ C.②④⑥⑧⑨ D.④⑤⑥⑦⑧⑨ 9.进行化学实验时,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C) 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足时,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B.万一药液溅到眼睛里,应立即揉揉眼睛缓解一下 C.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五章测试(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共32分) 1.(2013,江苏常州)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2.(2014,江苏仪征大仪中学第一次学情抽测)图5-1中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图5-1 3.(2013,四川眉山)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B.实验室用CaCO3和稀H2SO4反应制取CO2 C.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选择燃料应从资源、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4.(2014,江苏苏州高新12月自主测)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处于循环状态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C.干冰可用于储藏食物和人工降雨D.可用燃烧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 5. (2013,长沙)“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墨是具有金属光泽、且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B.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其性质相同 C.干冰可用于医疗上血液制品的储藏和运输 D.天然气是洁净的能源,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 7.(2013,云南德宏,改编)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B.一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木炭和一氧化碳都能作燃料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8.(2014,湖北鄂州葛店中学12月调考)“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表5-1中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表5-1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9. 用下列所给物质的序号按要求填空: ①二氧化碳②石墨③金刚石④活性炭⑤氢气⑥氖气 (1)可用于霓虹灯的是__________;(2)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__________; (3)可制碳酸饮料的是__________;(4)可作燃料的气体单质是__________; (5)可制铅笔芯的是__________;(6)可用于冰箱除味的是__________。 10.(2013,江苏扬州,节选)光催化分解水的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能。电解水制氢时,在与直流电源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H2,该方法获得氢能的特点是__________。 11.(数据分析题)(2013,江苏南通)要实现“化学-让生活更美好”,必须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试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