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景泰蓝的制作》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4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设计范例第一章:景泰蓝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景泰蓝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过程。
2. 掌握景泰蓝的基本特点和艺术价值。
教学内容:1. 景泰蓝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2. 景泰蓝的制作流程和工艺特点。
3. 景泰蓝的艺术价值和在中国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景泰蓝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2. 学生观看景泰蓝作品,分析其制作流程和工艺特点。
3. 学生讨论景泰蓝的艺术价值和在中国的影响。
第二章:景泰蓝的材料与工具教学目标:1. 了解景泰蓝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学会正确使用这些材料和工具。
教学内容:1. 景泰蓝制作所需的金属材料、釉料和助溶剂。
2. 景泰蓝制作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3. 材料和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景泰蓝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学生观察和触摸实物,了解其特点和用途。
3.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使用这些材料和工具。
第三章:景泰蓝的设计与制图教学目标:1. 学会景泰蓝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掌握景泰蓝制图的技巧和工具。
教学内容:1. 景泰蓝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景泰蓝制图的技巧和工具。
3. 设计制图的实际操作。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景泰蓝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观看景泰蓝设计实例,分析其设计思路和技巧。
3.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景泰蓝设计制图的实际操作。
第四章:景泰蓝的焊接与修整教学目标:1. 学会景泰蓝焊接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掌握景泰蓝修整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内容:1. 景泰蓝焊接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景泰蓝修整的技巧和方法。
3. 焊接与修整的实际操作。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景泰蓝焊接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观看景泰蓝焊接实例,分析其焊接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景泰蓝焊接与修整的实际操作。
第五章:景泰蓝的釉料涂抹与烧制教学目标:1. 学会景泰蓝釉料涂抹的技巧和方法。
2. 掌握景泰蓝烧制的温度和时间。
明确: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起先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精彩,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
连接词开头其次步轮到该说就是还得3.在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时,又怎样扣住突出其中的重点。
这种写法启示了我们:依次说明不仅可以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课文中制作的工艺程序),而且可以根据人们的相识过程(课文中对这一制作过程及原理的了解),同时,还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
这使镀金由妾词开头其次步轮到该说就是还得主要环节尽打接合焊剪、曲、夹、蘸、粘、焊、煮、洗捣、研、筛、和、舀、填放、送、烧、提金刚砂石水磨、磨刀石水磨、搬木碳水磨电镀主要动作打粘明确:①这样写符合事物自身特点。
(二)、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拖动序号至相应横线)2、领悟以制作过程为说明依次,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4、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象画家的画桌一样,五彩缤纷的碟子一大堆。
1、掐丝是一种特别A的工作。
2、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功夫,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全者陋C上显能耐。
3、且不说自由画怎么生动奇妙,图案画怎么工整D……4、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B……A、精细B、微小C、细密D、细致理由:精细:精密细致,可形容工作仔细,考虑问题细致周到,还可形容工艺雕刻等。
细致:精细周密,常指办事、思索问题时看法精细入微;也用于人的感情、作风等;还指器物做得很精致。
微小:细小、微小,着重于"微",指小或弱,多形容声音、尘埃、力气等的微小。
细密:精细仔密,可形容质地;又指视察思索、处理问题时细致周全。
七、课夕M乍业通过这篇的学习,我们驾驭了这种以说明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应抓住发展过程的特点,按事物发展的依次来绽开说明,并突出重点部分具体说明,这些都是我们在写说明文的时候须要留意学习的地方。
点击"课外作业",出示作业。
请以"红烧肉的制作"为题写一篇说明文,留意抓居处说明的对象的特点,支配好说明依次和材料的详略,综合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字数在500字左右。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及其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景泰蓝的定义:介绍景泰蓝是一种我国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属于金属工艺。
2. 景泰蓝的历史:介绍景泰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介绍景泰蓝的制作流程,包括设计、制图、掐丝、点蓝、烧制等环节。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景泰蓝工艺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掐丝、点蓝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景泰蓝的定义、历史和制作工艺。
2. 演示法:展示景泰蓝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创新实践法: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新意识,提高创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景泰蓝工艺品样品、制作工具、材料(如铜丝、釉料等)。
2. 设备:烤箱、工作台、放大镜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景泰蓝制作的视频、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景泰蓝工艺品,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景泰蓝的定义和历史:介绍景泰蓝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起源于何时,有何特点。
3. 讲解景泰蓝的制作工艺:详细讲解景泰蓝的制作流程,包括设计、制图、掐丝、点蓝、烧制等环节。
4. 演示制作过程:展示景泰蓝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5. 学生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景泰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互相交流,讨论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7.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新意识,提高创作能力。
8.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是否能熟练掌握制作技巧。
《景泰蓝的制作》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景泰蓝的概述1.1 介绍景泰蓝的定义:景泰蓝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手工艺品,也称“嵌蓝器”,是一种在铜器表面镶嵌蓝色琉璃碎片的一种技艺。
1.2 讲解景泰蓝的历史背景:起源于中国古代,尤其在明朝景泰年间达到了鼎盛,得名“景泰蓝”。
1.3 展示景泰蓝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外观特点和艺术价值。
第二章:景泰蓝的制作材料与工具2.1 介绍制作景泰蓝所需的材料:铜器、蓝色琉璃碎片、焊接材料等。
2.2 讲解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所需的工具:锤子、剪刀、焊枪、焊锡等。
2.3 展示实物材料和工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景泰蓝的过程。
第三章:景泰蓝的制作工艺3.1 讲解景泰蓝的制作流程:制作铜器、打磨铜器表面、剪裁琉璃碎片、焊接琉璃碎片、打磨焊接处、上色等。
3.2 展示制作景泰蓝的短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3.3 引导学生讨论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景泰蓝的制作实践4.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简单的景泰蓝制作项目,如小碗、小瓶等。
4.2 指导学生按照制作流程和工艺要求,完成选定的项目。
4.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章:景泰蓝作品的欣赏与评价5.1 展示不同风格的景泰蓝作品,让学生了解景泰蓝的艺术魅力。
5.2 引导学生从颜色、造型、工艺等方面评价景泰蓝作品。
5.3 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景泰蓝作品,相互评价,总结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六章:景泰蓝的创新与发展6.1 介绍景泰蓝在历史上的创新案例,如明清时期的嵌片技术。
6.2 探讨现代景泰蓝工艺的创新方向,如新材料的应用、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入。
6.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出更具现代感的景泰蓝作品。
第七章:景泰蓝的成品保护与保养7.1 讲解景泰蓝成品的保护方法,如避免碰撞、避免接触腐蚀性物质、定期清洁等。
7.2 介绍景泰蓝成品的保养技巧,如使用柔软的布料擦拭、避免暴晒等。
高中语文《景泰蓝的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景泰蓝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过程;(2)掌握景泰蓝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步骤;(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掌握景泰蓝的制作技巧;(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景泰蓝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过程;(2)景泰蓝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步骤;(3)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景泰蓝制作技巧的掌握;(2)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2.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3.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4. 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景泰蓝的制作》;2. 教具:多媒体设备、景泰蓝作品、制作工具等;3.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便于学生观察和动手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景泰蓝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并产生兴趣,进而引入新课《景泰蓝的制作》。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景泰蓝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过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景泰蓝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步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观察与分析教师展示景泰蓝制作工具和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制作技巧。
5.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合作,探讨景泰蓝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6.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制作简单的景泰蓝作品,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景泰蓝制作的关键技巧和注意事项。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领会文章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教学重难点:1 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 说明顺序详略有致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明代景泰年间,北京城里的皇宫内起了大火,奇珍异宝的金銮殿全烧成了灰烬。
在清理灰烬的时候,有个太监发现了一个瓶子和一个小罐子还在。
皇帝爱不释手,当即传下圣旨,让京城里的能工巧匠仿造。
一天,一位老工匠正对着瓶罐冥思苦想,光环中出现了一位脚踏祥云的美丽仙女说道:“宝瓶如花放光彩,全凭巧手把花栽,不得白急花不开,不经八卦蝶难来,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
”老工匠一时弄不明白这几句话的意思,眼看仙女一闪身不见了。
一个机灵的小伙子说:“仙女说…不得白急花不开‟”老工匠恍然大悟说:“噢,这是指中草药…白芨‟呀!白芨用水一泡,像胶一样,不是可以用来粘金丝嘛。
”另一个老工匠说:“…不经八卦蝶难来‟,是不是说要我们用太上老君用八卦炉炼仙丹的办法炼出彩釉,再烧结到金丝上去呀!”还有那…水浸石磨‟,是嘱咐咱们烧结之后要经过磨砺。
”后来宝瓶终于制成了。
从此以后,北京开始有了五彩金丝瓶。
人们就把这种工艺品叫做“景泰蓝”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景泰蓝的制作》,下面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注意图片的颜色。
双击《景泰蓝的制作》课件图标。
二、解题:什么是景泰蓝?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明确: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开始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出色,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
三、作者介绍问:本文作者是叶圣陶,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先请一位同学介绍作者。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江苏苏州人。
创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等领域。
他写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其代表作有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夜》、《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
高中语文《景泰蓝的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景泰蓝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特点;(2)掌握文学作品中描述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欣赏景泰蓝制作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景泰蓝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特点;2. 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景泰蓝制作工艺的细节理解;2. 运用描写手法表达景泰蓝艺术之美。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景泰蓝作品图片、制作视频等;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景泰蓝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品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景泰蓝的制作》。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景泰蓝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特点。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技巧。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关注景泰蓝制作工艺的细节。
4. 欣赏与评价教师展示景泰蓝制作视频,学生边观看边体会课文中描写手法的运用。
之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景泰蓝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特点,以及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技巧。
6. 作业布置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景泰蓝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感悟,教师总结并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七、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2.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2. 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探讨改进措施。
景泰蓝的制作精选教案第一章:景泰蓝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景泰蓝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过程掌握景泰蓝的基本特点和分类1.2 教学内容景泰蓝的定义和历史背景景泰蓝的分类和基本特点景泰蓝制作的主要流程和技巧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特点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景泰蓝的分类和特点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景泰蓝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景泰蓝分类和特点的掌握情况第二章:景泰蓝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2.1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景泰蓝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2.2 教学内容介绍景泰蓝制作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和材料讲解工具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展示和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和掌握2.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工具和材料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程度第三章:景泰蓝的设计和绘图3.1 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景泰蓝的设计和绘图技巧3.2 教学内容讲解景泰蓝设计和绘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介绍常用的设计和绘图工具及材料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设计和绘图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设计和绘图的理解和掌握3.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设计和绘图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设计和绘图的理解程度第四章:景泰蓝的焊接和修整4.1 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景泰蓝的焊接和修整技巧4.2 教学内容讲解景泰蓝焊接和修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介绍常用的焊接和修整工具及材料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焊接和修整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焊接和修整的理解和掌握4.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焊接和修整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焊接和修整的理解程度第五章:景泰蓝的打磨和抛光5.1 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景泰蓝的打磨和抛光技巧5.2 教学内容讲解景泰蓝打磨和抛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介绍常用的打磨和抛光工具及材料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打磨和抛光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打磨和抛光的理解和掌握5.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打磨和抛光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打磨和抛光的理解程度第六章:景泰蓝的釉料制备与上色6.1 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景泰蓝釉料的制备方法和上色技巧6.2 教学内容讲解景泰蓝釉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介绍景泰蓝上色的技巧和注意事项6.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釉料制备和上色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釉料制备和上色的理解和掌握6.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釉料制备和上色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釉料制备和上色的理解程度第七章:景泰蓝的烧制与冷却7.1 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景泰蓝的烧制和冷却技巧7.2 教学内容讲解景泰蓝烧制的原理和步骤介绍景泰蓝烧制和冷却的技巧和注意事项7.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烧制和冷却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烧制和冷却的理解和掌握7.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烧制和冷却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烧制和冷却的理解程度第八章:景泰蓝的后续处理8.1 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景泰蓝的后续处理技巧8.2 教学内容讲解景泰蓝后续处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介绍常用的后续处理工具及材料8.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后续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后续处理的理解和掌握8.4 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后续处理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后续处理的理解程度第九章:景泰蓝作品的欣赏与评价9.1 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景泰蓝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法9.2 教学内容讲解景泰蓝作品的欣赏角度和评价标准分析景泰蓝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9.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欣赏和评价的方法学生讨论,加深对欣赏和评价的理解和掌握9.4 教学评估学生讨论,评估学生对欣赏和评价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欣赏和评价的理解程度10.1 教学目标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技巧指导学生进行景泰蓝创作展示10.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示范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学生创作展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10.4 教学评估学生创作展示,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景泰蓝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过程需要重点关注景泰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第一章:景泰蓝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景泰蓝的定义、历史和特点掌握景泰蓝的基本制作流程1.2 教学内容景泰蓝的定义和历史背景景泰蓝的特点和艺术价值景泰蓝的制作流程简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景泰蓝的定义、历史和特点演示法:展示景泰蓝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艺术价值1.4 教学评价学生能简要描述景泰蓝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学生能列举出景泰蓝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学生能了解景泰蓝的制作流程简介第二章:景泰蓝制作材料与工具2.1 教学目标了解景泰蓝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学会正确使用相关工具和材料2.2 教学内容景泰蓝制作所需的材料:铜、珐琅彩料等景泰蓝制作所需工具:铜锤、焊枪、磨砂纸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景泰蓝制作材料的种类和用途实践操作法:演示如何使用相关工具和材料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列举出景泰蓝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学生能正确使用相关工具和材料进行景泰蓝制作第三章:景泰蓝制作的基本技巧3.1 教学目标学会景泰蓝制作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景泰蓝作品3.2 教学内容景泰蓝制作的基本技巧:敲击、焊接、磨砂等实践操作:制作简单的景泰蓝作品3.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演示并指导学生进行景泰蓝制作技巧的练习小组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景泰蓝制作的基本技巧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景泰蓝作品第四章:景泰蓝制作的进阶技巧4.1 教学目标掌握景泰蓝制作的进阶技巧能够创作出更具艺术价值的景泰蓝作品4.2 教学内容景泰蓝制作的进阶技巧:镶嵌、雕刻、彩绘等实践操作:创作具有个性的景泰蓝作品4.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演示并指导学生进行景泰蓝制作进阶技巧的练习创新思维法: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个性化创作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景泰蓝制作的进阶技巧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艺术价值的景泰蓝作品第五章:景泰蓝作品的欣赏与评价5.1 教学目标学会欣赏景泰蓝作品能够对景泰蓝作品进行评价5.2 教学内容景泰蓝作品的欣赏角度:色彩、造型、工艺等景泰蓝作品的评价标准:艺术价值、制作难度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欣赏景泰蓝作品的方法和评价标准小组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对景泰蓝作品的欣赏和评价5.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景泰蓝作品的欣赏角度学生能够根据评价标准对景泰蓝作品进行评价第六章:景泰蓝制作的艺术风格与流派6.1 教学目标了解景泰蓝制作的不同艺术风格与流派能够辨别并分析不同风格与流派的景泰蓝作品6.2 教学内容景泰蓝制作的主要艺术风格:古典、现代、简约等景泰蓝制作的主要流派:北京景泰蓝、广东景泰蓝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景泰蓝制作的不同艺术风格与流派作品分析法:分析并讨论不同风格与流派的景泰蓝作品6.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景泰蓝制作的主要艺术风格与流派学生能够辨别并分析不同风格与流派的景泰蓝作品第七章:景泰蓝制作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影响7.1 教学目标理解景泰蓝制作的文化意义认识景泰蓝制作对社会的影响7.2 教学内容景泰蓝制作的文化意义:传统技艺的传承、民间艺术的繁荣等景泰蓝制作的社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景泰蓝制作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影响小组讨论法:学生探讨景泰蓝制作对现代社会的影响7.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阐述景泰蓝制作的文化意义学生能够认识到景泰蓝制作对社会的影响第八章:景泰蓝制作的创新发展8.1 教学目标探讨景泰蓝制作的创新发展能够提出景泰蓝制作创新的想法8.2 教学内容景泰蓝制作的传统与现代结合: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景泰蓝制作的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例如,使用新型材料、3D打印技术等8.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探讨景泰蓝制作的创新发展创新实践法:学生尝试将创新想法应用于景泰蓝制作8.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景泰蓝制作的传统与现代结合学生能够提出景泰蓝制作的创新想法,并尝试应用第九章:景泰蓝制作的教学实践与反思9.1 教学目标掌握景泰蓝制作的教学实践方法能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9.2 教学内容景泰蓝制作的教学实践方法:示范教学、实践操作等景泰蓝制作的教学反思: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方法的改进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景泰蓝制作的教学实践方法教学实践法:学生进行景泰蓝制作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法: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9.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掌握景泰蓝制作的教学实践方法学生能够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第十章:景泰蓝制作教案的设计与评价10.1 教学目标学会设计景泰蓝制作的教案能够评价景泰蓝制作教案的质量和有效性10.2 教学内容景泰蓝制作教案的设计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景泰蓝制作教案的评价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的反馈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景泰蓝制作教案的设计原则实践操作法:学生设计并实施景泰蓝制作的教案评价法:学生进行教案评价,提高教案质量10.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景泰蓝制作教案学生能够评价教案的质量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1. 章节一和章节二:了解景泰蓝的基础知识和制作材料与工具是学习景泰蓝制作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的制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学习抓住生产过程的特点,按照生产程序,准确、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品味准确、平实的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清景泰蓝制作的工序。
理解本文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2、难点体会本文语言准确、平实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中,有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它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造型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景泰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景泰蓝制作的文章,一起走进这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_____,现代著名作家。
2、背景介绍景泰蓝是我国特种工艺品之一,在明朝景泰年间发展成熟,因此得名。
(三)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介绍了景泰蓝制作的哪些方面?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本文主要介绍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包括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和镀金六道工序。
(四)精读课文,分析制作工序1、制胎请学生阅读制胎部分的内容,思考:制胎的主要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制胎的主要步骤是将红铜打成预先设计好的形状,然后用铁锤在铁砧上尽打,使之成型。
提问:制胎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制胎要“尽打”,使胎体“接合”得没有一点儿“裂缝”,这样才能保证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
2、掐丝学生阅读掐丝部分的内容,概括掐丝的工艺流程。
教师总结:掐丝的工艺流程包括粘铜丝、烧焊、酸洗、煮、清水洗等步骤。
提问:掐丝这道工序为什么很重要?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掐丝是景泰蓝制作中的关键工序,因为图案的线条全是用铜丝来勾勒的,铜丝的粗细、疏密直接影响到图案的精美程度。
3、点蓝学生自读点蓝部分,说说点蓝的操作方法。
教师归纳:点蓝是把各种颜料调和成的色料填在花纹里,色料的填充要饱满、均匀。
景泰蓝的制作(精品教案)(共5篇)第一篇:景泰蓝的制作(精品教案)景泰蓝的制作一、教学目的:1、学习抓住生产过程的特点,按照生产程序,准确使用术语,有详有略地说明比较复杂的生产过程的写法。
2、学习课文多种综合运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诠释说明和比较说明。
3、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以景泰蓝制作工序为顺序,有详有略逐一说明。
2、难点:本文的多种说明方法。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现在不少人都很喜欢听周杰伦一首歌,叫《青花瓷》,什么原因呢?一方面歌手是一位巨星,二是歌曲本身旋律和歌词写得很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和中国一种非常著名的传统工艺品有关,那就是——青花瓷。
青花瓷产生于唐代,成熟于元代,鼎盛于明清。
可是大家也许还不知道,在中国还有一种令世界惊叹的传统工艺品,那就是被誉为“东方艺术之精华”的——景泰蓝。
请大家看一下它的美誉:景泰蓝——“东方艺术之精华”景泰蓝与景德镇瓷器、福州漆器,被共同誉为我国工艺美术领域的三大瑰宝。
“燕京八绝”:景泰蓝、玉雕、牙雕、漆雕、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宫绣,早在上世纪初便已蜚声世界。
景德蓝、宣德炉、成化杯、万历柜190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和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北京景泰蓝作品曾获一等奖。
在1981年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北京景泰蓝荣获金杯奖。
今天,我们就跟随一名著名的导游一起,到北京去欣赏一下这个举世闻名的工艺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吧!当然,这位“导游”可不是一般的导演,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辑家和教育家——叶圣陶。
先来熟悉一下我们这个“导游”吧。
二、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
(1894—1988),江苏苏州市人。
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编辑家和教育家。
解放前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当过编辑。
二十年代初与茅盾、郑振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解放后,曾任全国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参考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景泰蓝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景泰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流程3. 景泰蓝的主要特点和欣赏方法4. 实践操作:制作简单的景泰蓝工艺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流程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景泰蓝的制作技巧和工艺要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景泰蓝的历史、制作工艺及特点。
2. 演示法:展示景泰蓝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景泰蓝工艺品。
4.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景泰蓝工艺品样品、制作工具和材料、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制作景泰蓝工艺品的材料和工具。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景泰蓝工艺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激发兴趣。
2. 简要介绍景泰蓝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二、讲解(10分钟)1. 详细讲解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流程。
2. 讲解景泰蓝的主要特点和欣赏方法。
三、演示(10分钟)1. 教师演示制作景泰蓝工艺品的步骤和技巧。
2. 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制作过程。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景泰蓝工艺品的制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制作成果,互相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景泰蓝制作工艺的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其他传统工艺品,如瓷器、刺绣等。
2. 组织学生参观景泰蓝制作基地或博物馆,加深对景泰蓝的了解。
3. 邀请景泰蓝制作师傅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制作技巧。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对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第六课:景泰蓝的制作第一学时:一、课文导入,简介作者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值得我们自豪的手工艺品,如苏州的刺绣,芜湖的铁画,景德镇的瓷器等等。
它们令外国人对我们刮目相看,今天我们再了解另外一种驰名中外的我国特色手工业品—景泰蓝。
2、解题问:什么是景泰蓝?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明确: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开始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出色,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
这是一篇旨在介绍说明我国传统的特殊烧瓷工艺--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的文章。
课文标题显示,本文所要说明的对象,即景泰蓝;本文所要说明的中心内容是“制作”;文章说明的重点是景泰蓝的制作有哪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又有什么特点;还显示了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以制作的先后工序为序。
《景泰蓝的制作》写于1955年3月22日。
作者对手工业制品很感兴趣,曾经想写一组文章,把每种手工业品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结果只写了两篇,即本文和《荣宝斋的彩色木刻画》。
本文开头提到的“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当时位于崇文门外一条胡同的一所破旧的大四合院内。
该厂设备非常简陋,几乎全部靠手工操作。
3.作者介绍教师:叶圣陶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文章,请同学说出篇名,并就你所知道的,对作者作简要介绍。
要求答出:1.篇名: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2.简介: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教师补充: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江苏苏州人。
其创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等领域,而且发表了多篇指导语文教学的文章,对语文教学和教材的规范化有独特的贡献。
他写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其代表作有: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夜》、《多收了三五斗》等;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分段朗读(一)交代对景泰蓝的制作进行介绍的缘起(1)(二)具体介绍景泰蓝的制作过程(2~16)①制胎(2~3)②掐丝(4~9)③点蓝(10~13)④烧蓝(14)⑤打磨(15)⑥镀金(16)(三)小结:强调景泰蓝的整个制作过程几乎全部是手工操作的特点(17)横的顺序:选料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
纵的顺序:每道工序如何操作,要经过几道手续。
三、课文分析:说明文,必须抓住事物的外部特点和本质特征,找出事物本身的条理性和内在联系。
本文是抓住手工操作的景泰蓝的制作方法,以制作工序为顺序来说明的。
六大工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和镀金既符合生产工序,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1自然段) 简要说明写作此文的缘起和目的。
点明参观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交代了写作的目的──说一说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
这一部分交待了写作的缘起,引出后文。
“多数”如去掉“多数”,就不能突出景泰蓝的价值,体现不出它的重要性,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第二部分: (2~16自然段) 是全文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明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技术。
这是全文重点部分,分为六层。
第一层(第2~3自然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一道工序:制胎。
第2自然段先介绍原料红铜。
制作原理红铜富有延展性容易结合和成形。
接着举例说明,以花瓶(因制作最复杂,所以说得最详细)、方形、长方形器件为例,具体说明如何用手工敲打使红铜片成形与结合。
第3自然段点明景泰蓝的制胎工作实际上是人们所熟知的铜器作的工作,这就化特殊为一般,使人更易理解。
第二层(4~9自然段) 介绍如何掐丝。
详写第4自然段先下定义简要解释什么是掐丝,然后以粘一棵柳树为例,具体说明掐丝的操作方法。
作者先以“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
”为这一工序下定义;然后举例说明“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再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将每片叶子两笔说成“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最后将掐丝和刺绣进行了一个比较。
充分说明掐丝的精细。
通过这短短的二百多字,我们对掐丝工序有了一个理性和感性的认识,而且很完整、生动,这就是以上四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的好处。
第5自然段介绍景泰蓝是掐丝工人和负责图样设计的美术家合作的成果。
第6自然段说明“掐丝”的作用:⑴使涂色有了界限,⑵在热胀冷缩时不至于破裂、剥落。
课文第6自然段(“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到“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的同学将此段说明对象概括为“掐丝这道工序的特点。
”那么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此段中“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
”一句是全段核心句子,说明的是掐丝工序中粘在铜胎上的图画一般是繁笔的特点,后面的文字也是围绕这一点进行讲解的,因此这一段的说明对象应该是掐丝时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多为繁笔的原因。
2.这一段末尾处有一句“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
”其中“制作方法”具体指的是什么?课文中在这句话前面,作者从三个方面解释粘在铜胎上的图画为什么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的原因,这三个方面分别指的是课文后面将要提到的三个工序。
以此段中的“其次”为界,在这层前,文中提到粘铜丝是为了使涂色料有界限,防止溢出,这实际就是后面说到的“点蓝”这道工序;“其次”这一层,是说为了避免因膨胀率不同而出现断裂,这实际就是后面说到的“烧蓝”工序;“其次”一层后,文中直接提到器物表面打磨这一工序的受力问题。
因此,“制作方法”就是指点蓝,烧蓝和打磨。
第7自然段说明“掐丝”之难、工艺水平之高。
“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功夫……”“往往”一词强调了手工操作与工艺水平的关系,充分肯定了这种手工艺的价值,赞扬了工人的劳动与智慧。
“可以说”在这里强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去掉它语言显得平淡。
第8~9自然段简略介绍烧焊、酸洗的方法与作用。
第三层介绍如何涂色。
(10~13自然段) 介绍制作景泰蓝第三道工序:点蓝。
点蓝也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是作者继“掐丝”之后又一详写内容。
第10自然段,介绍“点蓝”和“景泰蓝”名称的由来。
解释为什么把涂色料的工作叫做“点蓝”,实际是解释“景泰蓝”名称的由来。
“点蓝”现已失掉它的本来意义,如果去掉“当时”,就没有了明确的时间界限,不能体现现在是沿用传统叫法这一特点,人们对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会模糊不清,甚至对其准确性产生怀疑。
第11段,说明色料的原料。
第12段,说明色料的研制方法。
第13段,介绍点蓝的操作方法与具体过程。
填色是重点,详写,使用口语,使人一看就明白。
“才”去掉语气没有原来肯定。
第四层(第14段)介绍了烧蓝。
略写第五层(第15段)介绍了打磨。
略写第六层(第16段)介绍了镀金。
略写第三部分:(17自然段) 强调景泰蓝的手工操作的特点,突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全部是手工”,“全部工作”四字不着痕迹地结束了整个制作过程的介绍,又简要叙述了手工操作这一贯穿全过程的主要特点。
学生对照课本,自行填写表格。
然后利用触摸响应,集体填写表格自左边第二行起的所有内容。
问:同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两道,而略写其他?明确:①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②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
③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
问:景泰蓝的制作顺序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电镀,作者在说明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作者为什么不将掐丝和点蓝放在前面突出强调,而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呢?明确:①这样写符合事物自身特点。
②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
人们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来认识事物的。
通过表格,我们已经了解到景泰蓝制作的特点是制作精细、操作繁琐、手工制作,并根据表达需要,详写了掐丝和点蓝。
四、课堂讨论1.在说明掐丝这道关键工序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比喻、比较说明法。
第一句说明什么叫掐丝,是下定义。
以粘一棵柳树为例,说明如何掐丝,用的是举例。
“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大右括号,是比喻。
最后把掐丝与刺绣比较,说明掐丝的对象和材料,则是比较。
由于多种说明方法互相补充和配合,使“掐丝”这道关键工序的说明比较完整、具体。
2.第6段中说线条画一般是繁笔的三条科学道理是什么?线条画一般是繁笔的科学道理有:①“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
”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
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
③“还有,一种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
“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三条道理列述之后,作者以文艺常识“内容决定形式”作比较,指出“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
3.介绍六大工序时,使用了哪些起过渡作用的词句?介绍六大工序时,很注意各道工序的衔接,注意使用起过渡作用的词句。
在第1段末总提“现在把它的制作过程说一说”后,第2段由“拿红铜作胎”开始介绍制胎,并在第3段开头点出“制胎”这一术语。
第4段开头“第二步工作叫掐丝”,交代出工序名称,4至9段详细介绍之后,第10段开头用“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他们管这个工作叫点蓝”,承上启下,转入第三道工序。
第14段开头“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标志着第四道工序的开始。
第15段“涂了三回烧了三回以后,就是打磨的工作了”。
第16段“可是全部工作还没完,还得镀金”等句都起过渡的作用。
第17段“全部工作是手工”一句以“全部”二字结束了整个制作过程的介绍,条理性十分明显。
五、总结㈠、对景泰蓝制作过程的介绍有详有略:对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六道工序有详有略。
“掐丝”“点蓝”两道工序介绍很详细,其它工序则比较简略,这是因为:1.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2.景泰蓝制件的独特风格、它的珍贵之处,是由这两道工序决定的;其它工序则不是景泰蓝所特有的而且又比较简单,所以略。
㈡、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课文运用了诠释(说明、解释)说明法、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1、定义说明法:也叫下定义。
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第四自然段如说到“掐丝”这道工序时,就先对“掐丝”一词下定义:“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接着就说“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这也是作诠释。
2、作诠释。
作诠释是对事物、事理的某些特点所作的解释说明,揭示概念的部分含义的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