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goniosynechialysis,简称PSG)是一种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房角分离联合进行的手术治疗方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通过超声振荡将晶状体组织乳化并抽吸出体外,从而恢复患者的视力。
而房角分离是指通过手术将患者前房角的粘连组织进行分离,以减轻患者眼压,从而缓解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
PSG手术的关键在于将两种手术相结合,以达到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PSG治疗方案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PSG手术可以同时治疗患者的白内障和闭角型青光眼,避免了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
PSG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视力。
PSG手术对于改善患者囊下房角细胞堵塞、虹膜植物体增生、前房角粘连等并发症也有良好的效果。
PSG手术还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
PSG治疗方案在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除了临床效果外,PSG手术还有一些其他值得注意的特点。
PSG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进行操作,对于手术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
患者在选择进行PSG手术时,应该选择正规的医院和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术。
PSG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
PSG手术的费用相对较高,需要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充分了解相关情况并做好经济准备。
在总结PSG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时,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些局限性和问题。
PSG手术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伴有复杂的合并症的患者,PSG手术的治疗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PSG手术虽然在治疗方案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一些临床实践中也存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手术失败的情况。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引言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白内障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
而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则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通过手术治疗白内障,再考虑是否需要进行椎间孔手术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则是一种相对新的治疗方式,可以同时解决白内障和闭角型青光眼的问题。
一、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原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将超声乳化术与房角分离术相结合的一种手术方式。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超声乳化术将白内障晶状体进行分解和抽吸,同时通过房角分离术来打开闭角或者辅助排除虹膜根部,从而解决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问题。
房角分离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巩膜与虹膜之间形成一个新的出水通道,帮助排除房水和维持眼内压力的平衡。
而超声乳化术则是利用超声波将白内障晶状体分解成微小颗粒,然后通过超声乳化手柄进行抽吸。
二、临床研究方法1. 参与患者的选择选取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和女性,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
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完整的眼部检查和评估,包括眼压、角膜厚度、视网膜视力、房角情况等。
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手术由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进行操作。
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观察,包括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效果等。
3. 随访观察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了定期随访观察,包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的随访。
观察患者的眼压情况、视力变化、角膜厚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三、临床效果分析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 手术效果显著经过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患者的白内障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视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手术还能够有效地解决闭角型青光眼的问题,显著降低患者的眼压,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
方法:分析5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
术前检查患者发现2只患眼患有黄斑病变,有3只患眼患有继发性视神经萎缩,术后复查患有眼底病的患者视力无提高,其余患者视力均提高,所有患者眼压用药后均正常,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手术效果良好。
【关键词】三联手术;青光眼;白内障【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29-01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52例(52眼),术后效果良好。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眼52例(52眼),其中男30例,女22例,其中有老年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混合性白内障,其中以混合性白内障为主。
术前术眼给予剪睫毛、冲泪道、冲洗结膜囊处置,无手术禁忌症,均滴噻吗洛尔眼药水,个别患者眼压滴用眼药水不能降至正常需静脉滴注甘露醇,使眼压基本降至正常。
术前常规静脉滴注甘露醇、常规表麻、散瞳。
1.2 手术方法常规消毒,铺巾,球后麻醉,上方或其他象限剪开球结膜和球筋膜约3个终点范围,适当暴露准备做巩膜瓣区域,电凝巩膜充分止血后,先做两条垂直于角膜缘切口,然后做一平行于角膜缘切口,做一约3mm*3mm大小的四边形,切口深度约为1/2或2/3巩膜厚度,用镊子夹住巩膜瓣边缘,尽量翻转,用锐刀平贴巩膜方向划断巩膜层间纤维,分离至清亮角膜区内1mm,向两侧扩大板层切口,用刀作鼻侧或颞侧侧切口,3.2mm刀穿刺进入前房,向前房注入粘弹剂后,用撕囊镊做连续环形撕囊或用截囊针截囊,于3点及9点位向晶状体前囊膜下及皮质注入林格氏液,见金色环后,轻轻旋转核,核上下注入适当粘弹剂,扩大角膜缘切口,用障匙和辅手钩配合挽出晶体核,林格氏液冲洗皮质,抽吸皮质,注入粘弹剂,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调位钩调整人工晶体位置。
白内障临床案例案例一:老年白内障患者患者是一位70岁的老年男性,主诉双眼视力逐渐下降,特别是近视力明显受损,且有时出现眩晕感。
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但目前病情稳定。
眼压正常,角膜透明度良好,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裂隙灯检查显示患者双眼晶状体后囊混浊,晶体核逐渐变浑浊,边缘不规整。
经眼底镜检查,眼底无明显异常。
根据患者的病史、主诉和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
案例二: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患者是一名3个月大的男婴,父母发现其右眼瞳孔白色反光,并且右眼视力明显减退。
患者在出生后不久被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一直未进行手术治疗。
眼底检查显示视网膜无异常,眼压正常。
裂隙灯检查显示右眼晶状体后囊混浊,晶体核变浑浊,边缘不规整,而左眼晶体未见明显异常。
经综合考虑,决定为患者安排白内障手术治疗,以恢复其正常视力发育。
案例三:复发性白内障患者患者是一位50岁女性,曾在5年前接受过右眼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最近,患者发现右眼视力再次下降,出现模糊和散光的症状。
裂隙灯检查显示右眼晶状体后囊混浊,晶体核变浑浊,边缘不规整。
眼底检查无明显异常。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回忆起最近一次外伤史,猜测是由于外伤引起的白内障复发。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决定为其进行白内障再次手术治疗。
案例四: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患者是一位60岁的男性,主诉双眼视力逐渐下降,并伴有眼前黑影和头痛。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和青光眼病史,长期使用降压眼药水治疗。
眼压测量显示患者双眼眼压升高,裂隙灯检查发现双眼晶状体后囊混浊,晶体核变浑浊,边缘不规整。
眼底检查显示视神经杯盘边界模糊,杯盘深度增加。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为了解决视力下降和眼压升高的问题,患者需要接受白内障手术和青光眼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案例五: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患者是一位55岁男性,主诉双眼视力逐渐模糊,特别是夜间视力明显受损。
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长期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
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110例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2组,对照组(50例)单纯行小梁切除术医治,实验组(60例)联合超声乳化医治,比对2组手术效果。
结果医治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眼压(10.52±2.17)mmHg,视力(0.69±0.15)均更优,且并发症总发生概率8.33%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医治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可提高手术效果,且并发症少,可被临床推广、普及。
标签: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
白内障为老年人常见疾病,患者膨胀期大多合并青光眼,若未得以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其视力[1]。
本研究为探讨有效的医治方案,就选取的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110例资料予以分析,现作下列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110例资料,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0例)年龄65~82岁,平均(70.65±4.21)岁,男女比30∶20;实验组(60例)年龄66~83岁,平均(71.02±5.17)岁,男女比35∶25;资料在2组中比对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行小梁切除术,于距角膜缘上方约2 mm部位以弧形方式将球结膜剪开5 mm,电凝止血后将角膜缘作为基底做50%巩膜厚度,4*5 mm的矩形巩膜瓣;于巩膜瓣下将小梁组织切除1*4 mm,并将周边虹切除膜,缝合巩膜瓣与结膜瓣。
实验组于此基础上联合超声乳化医治,分离透明角膜,于超声作用下开展晶状体核乳化操作,切口扩大后折叠人工晶体,将其置入切口中,之后于虹膜根部与小梁组织开展切除术,最后缝合结膜瓣与巩膜瓣。
1.3 观察指标
比对2组手术效果(视力、眼压)与并发症(角膜水肿、浅前房、眼内炎)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探究数据由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比对2组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变化
实验组术前眼压(28.52±5.41)mmHg,视力(0.14±0.04),术后分别为(10.52±2.17)mmHg、(0.69±0.15);对照组术前分别为(28.56±5.14)mmHg、(0.15±0.02);术后分别为(14.92±2.17)mmHg、(0.35±0.04);与医治前相比,2组医治后眼压、视力均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改善幅度比对照组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对2组并发症
实验组角膜水肿2例、浅前房0例、眼内炎3例;对照组分别为4例、3例、5例;与对照组24.00%相比,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概率8.33%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其机能逐步衰退,加之大部分合并各种基础疾病,故采取手术治疗的风险较大,患者若未得以及时有效治疗,其视神经将受损,从而影响视功能,甚至失明[2]。
为此,本研究针对实验组行超声乳化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其可有效解除晶状体因素于青光眼中作用,促使虹膜更平坦,并加深前房,开放前房角,于术中予粘弹剂可显著提高前房内压力,进而有效分离前房角[3]。
此外,于超声乳化机震荡与眼内灌注湍流的冲击作用下可促使开放前房角小梁内糖胺多糖逐步溶解,以加大小梁网孔,并加快小梁網细胞分裂,提高小梁细胞吞噬能力及小梁网通透性,促进房水流出[4]。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可促进外引流,促使眼压降低,保证手术得以顺利开展,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术后康复[5]。
经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与医治前相比,2组医治后眼压、视力均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改善幅度比对照组大;比对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概率8.33%更低;提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医治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改善其视力,且安全性高。
本研究对2组远期生活质量因样本量过少未加以分析,待进一步调查再作报告。
总结上文,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医治,不仅能够促使患者眼压降低,改善视力,而且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帕尔扎提·吐尔地,吕小川.Phaco或ECCE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
并青光眼的对照研究[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5,33(9):820-822.
[2] 李凌云.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9):1816-1817.
[3] 李秀贵.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7,35(4):411-414.
[4] 唐强.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69-1871.
[5] 林剑鸿.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4,12(6):1071-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