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摄影师手把手教你 如何让照片更干净
- 格式:doc
- 大小:1013.00 KB
- 文档页数:18
如何在拥挤的环境中拍摄出干净的照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想要拍照但环境却十分拥挤的情况。
比如热闹的街头、人潮涌动的景区、繁忙的集市等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拍摄出干净、清晰、主体突出的照片,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
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拥挤的环境中拍摄出干净的照片。
首先,我们要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拍摄设备和镜头。
如果您使用的是单反相机或者无反相机,那么一个大光圈的定焦镜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光圈可以让您在拍摄时获得浅景深,从而使主体清晰,背景虚化,有效地突出主体,减少周围环境的干扰。
比如 50mm f/18 或者 85mm f/14 这样的镜头。
当然,如果您使用的是手机拍摄,现在很多手机也具备了人像模式或者大光圈模式,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在拍摄时,巧妙地选择拍摄角度是至关重要的。
有时候,只需要稍稍改变一下拍摄的角度,就能够让画面变得干净许多。
比如,我们可以尝试俯拍或者仰拍。
俯拍可以避开地面上的人群,将主体置于一个相对空旷的背景中;仰拍则可以以天空为背景,避免周围杂乱的环境进入画面。
此外,我们还可以寻找一些特殊的角度,比如透过窗户、栏杆等进行拍摄,这样可以为照片增添一些独特的视觉效果。
构图也是在拥挤环境中拍摄出干净照片的关键。
我们可以运用中心构图法,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
或者使用三分法构图,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让画面更加平衡和美观。
另外,留白构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画面中留出一些空白的区域,让主体有足够的呼吸空间,同时也能够减少拥挤感。
在光线的运用方面,我们要尽量选择光线良好的环境进行拍摄。
充足的光线可以让照片更加清晰、通透,同时也能够突出主体。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在早晨或者傍晚时分,此时的光线比较柔和,能够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如果在室内拍摄,可以利用窗户透进来的光线,让主体受光,从而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除了以上这些技巧,我们还可以通过控制景深来突出主体。
照片处理清晰的10种一般方法.:
照片除了调整曲线,色价,亮度对比度,各种锐化外还用到以下方法把照片做的更清晰:
1.可以复制一层,图层属性改为柔光,调整透明度.
2 可以复制一层,属性叠加,也调整透明度.
3.复制一层,去色,ps 自带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调整数值],然后图层属性为叠加.
4.图像改为cmyk颜色模式,分别调整不同通道的色阶.然后转为rgb模式.
5.如果制作黑白的,做好后可以用黑白渐变映射增加通透感.
6.做黑白的,可以选好的通道-单色干净通道比如红色通道,全选ctrl+a,然后复制ctrl+c,点回rgb通道,到图层粘贴复制的通道.ctrl+v,再调整色阶等.
7,局部选区比较灰暗的地方[选区方法很多,一般就用自由套索或直线套索],羽化后拷贝为新图层[羽化大一点,拷贝为新图层方法:ctrl+j],然后调整曲线色阶等,如果出现和周围区别大就用图层蒙板,或降低透明度.
8.如果照片很淡,曝光全面过度,可以先复制一层或多层,图层属性都为正片叠底,合并后处理.
9. 如果照片很暗,可以复制一层或多层,结合透明度调整,图层属性都为滤色.
10.复制一层干净通道,调整色阶后照亮边缘,把不需要清晰的地方涂黑,点选该通道[ctrl+鼠标点该复制的通道],回到图层,艺术效果滤镜-绘画涂抹.。
照片冲洗原理照片冲洗是指将胶片或底片上的影像通过化学方法转移到感光材料上并固定的过程。
照片冲洗的原理主要包括曝光、显影、定影和清洗四个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步骤的原理和过程。
首先是曝光。
曝光是指将胶片或底片放置在相机中,通过镜头让光线投射到感光材料上,使其感光。
在曝光的过程中,光线通过镜头投射到感光材料上,形成倒置的实物影像。
这一步骤的关键是控制曝光时间和光圈大小,以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和明暗度。
接下来是显影。
显影是将经过曝光的感光材料放置在显影液中,使其暴露在显影液中的银盐晶体逐渐变成黑色银粒,从而显现出影像。
显影液中的显影剂能够还原曝光后的感光材料上的银盐晶体,使其变成可见的银粒,从而形成影像。
然后是定影。
定影是将经过显影的感光材料放置在定影液中,使其暴露在定影液中的未经曝光的银盐晶体被去除,从而固定影像。
定影液中的定影剂能够溶解未经曝光的银盐晶体,使其被去除,从而保证影像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最后是清洗。
清洗是将经过定影的感光材料放置在清洗液中,使其被清洗干净。
清洗液能够将显影和定影过程中产生的化学药剂残留物洗净,从而保证影像的质量和长期保存性。
总的来说,照片冲洗的原理是通过曝光、显影、定影和清洗四个步骤,将胶片或底片上的影像转移到感光材料上并固定。
每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化学原理和作用,需要严格控制时间、温度、浓度等参数,以确保影像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实际操作中,照片冲洗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和操作要求进行,以确保影像的清晰度、明暗度和色彩准确度。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感光材料和影像效果,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处理,以满足不同的艺术创作和应用需求。
总之,照片冲洗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艺,需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操作技巧。
只有深入理解照片冲洗的原理和过程,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照片冲洗技术,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影像作品。
怎么能让照片看上去很干净?
首先感谢邀请回答。
怎么能让照片看上去很干净?
这儿说的“干净”,想必不是我们平时说的生活中的干净,是指照片画面的画质优秀及画面的纯净。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画面“干净”呢?下面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
1、合理的曝光
要想得画优秀的画质,曝光是个前提,合理恰当的曝光,会让我们的画面色阶分布均衡,我们要做到的是让亮部不过曝,暗部不死黑。
2、合理控制感光度
感光度ISO是影响画质的很重要一个环节,如果我们把感光度设置过高,画面难免会出现噪点,让整体感觉不“干净”。
我们平时拍摄时,在得以的情况下,尽量用低感光度来拍摄。
3、寻找单纯的景致
要让我们拍摄的画面干净,我们还可以通过拍摄环境来得到,比如我们有意去找寻略为单纯的背景或光线,让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纯净的效果。
4、合理运用镜头
我们都知道,摄影是减法艺术,就是我们通过镜头的特点来去除杂乱的背景,比如我们拍摄人像,用长焦大光圈,就可以营造柔美的虚化效果,得到纯净的背景,突出主体,让画面更显“干净”。
5、向右曝光
建议大家用RAW格式拍摄,在拍摄时适度有意向右曝光,这样得画的画质肯定很不错,谁用谁知道,呵呵。
6、合理的后期
有时我们前期做的不是很到位,那么我们可以适度的后期进行弥补,比如进行二次构图去除影响画面的元素,比如我们可以适当降噪,让画面的画质更为好一些,这些大家在实践过程中慢慢摸索,相信适当的后期会是锦上添花。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点看法,欢迎各位朋友补充或评论。
剑舞影像,一个有热度的摄影人,期盼关注、点赞,您的支持
是我前进的动力。
你拍的照片都是灰蒙蒙,简单7招,让你的照片通透起来!我们经常会在拍照过程中遭遇照片发灰的问题,今天就给大家介绍7种让画面通透(消灰)的方法,分别是对比度消灰、去雾消灰、色温消灰、饱和度消灰、高低光消灰、gamma消灰和互补色消灰。
以下所有照片都是原图,没有经过任何修改,以这些照片为例,演示一下这7种消灰方法,并且介绍一下彼此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这些消灰方法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不代表一种审美倾向,并不是照片越通透就越好。
一、对比度消灰对比度消灰的原理是通过让亮的地方更亮,暗的地方更暗,从而增强画面明暗对比的方式来通透画面。
它的好处就是简单快捷,使用方便,缺点就是画面中间调的细节会因为提高对比度的操作而丢失。
但是,在某些照片中,我们并不需要丰富的中间调,这时候对比度消灰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而对比度消灰一般又分为这两种:1、对比度工具消灰例如在这样一张照片中:画面看起来十分的昏暗、浑浊,我们首先提高曝光(曝光+41),让画面明亮一些:然后我们提高画面的对比度(对比度+100):可以看到,经过这样的操作之后,画面的明暗对比变得更加强烈了,画面相较于原图通透了不少。
因为这种场景的照片我们并不需要十分丰富的中间调,因此提高对比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曲线工具消灰曲线工具消灰的操作步骤与对比度工具消灰是一致的,也是先提高画面的曝光:然后我们将曲线右边往左上角拉动,左边往右下角拉动,这样的话可以让亮的地方更亮,暗的地方更暗,以增强画面的对比。
因为这根曲线的形态有些类似于S形,所以又叫S曲线。
曲线工具相较于对比度工具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自由度更大,我们可以自由控制曲线的形态从而实现更加精细的调整。
二、去雾消灰的调整这些区域的灰度,从而实现分区消灰的效果。
它的优点就是适用范围十分广泛,操作便利,缺点就是有可能会让画面的画质损失,噪点增加。
例如在这一张照片中,如果我们想要消除照片中的雾气就可以使用去雾工具(去雾+100):可以看到,当我们提高去雾值之后,画面的雾气就消失了但是其他区域受到的影响却不大:三、饱和度消灰饱和度消灰的原理是利用饱和度高低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照片处理清晰的10种一般方法照片处理是现代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技能,无论是从事艺术创作还是日常生活中记录精彩瞬间都需要一定的照片处理技巧。
下面介绍的是10种常用的照片处理技巧,可以使你的照片更加清晰。
方法1:调整曝光度曝光度指的是图像中亮度部分的辐射能量量度,通俗的讲就是照片中的明暗程度。
过暗或过亮的照片都会影响照片的清晰度,通过调整曝光度可以让照片更加清晰。
对比度指的是照片中亮度和暗度之间的区别。
过低的对比度会造成图像失真,过高的对比度会使图像变得刺眼。
可以通过调整对比度来增强照片的清晰度。
方法3:消除噪点当在低光或高ISO环境中拍照时,照片中会出现噪点。
噪点会使照片看起来模糊和失真。
可以使用软件来消除照片中的噪点,从而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方法4:修复照片如果你的照片中有一些明显的瑕疵,如划痕或污点等,可以使用修复工具来去除它们,从而增强照片的清晰度。
方法5:调整焦点当你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拍摄照片时,照片的焦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调整焦点,可以使照片更加清晰。
锐度指的是图像中的边缘清晰度。
可以通过调整锐度来增强照片中的细节,从而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如果照片中有一些杂乱的背景或镜头距离过远,可以通过裁剪来集中焦点,从而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方法9:增强照片的细节增强照片的细节可以让照片更显得鲜明和清晰。
可以通过改变色阶、亮度和对比度来增强照片的细节。
方法10:选用高质量素材最后,如果你想拍出清晰度更高的照片,就需要选用高质量的相机、镜头和其他拍摄器材。
高质量的素材可以帮助你减少照片中的失真和噪点,从而增强照片的清晰度。
洗照片的流程洗照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无论是数字照片还是胶片照片,都需要进行洗涤处理,以保持照片的质量和保存时间。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洗照片的流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洗照片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包括洗照片的盆、洗照片的液体、洗照片的夹子等,材料包括要洗的照片。
在选择洗照片的液体时,我们需要根据照片的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液体,比如数字照片和胶片照片所需要的液体是不同的。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洗照片的流程了。
第一步,我们需要将洗照片的液体倒入洗照片的盆中。
在倒入液体时,我们需要注意液体的温度和浓度,以及是否需要稀释。
不同的液体有不同的要求,我们需要根据液体的说明来进行操作。
倒入液体后,我们可以将要洗的照片放入盆中浸泡一段时间,让照片充分吸收液体。
第二步,我们需要轻轻地用手指或者洗照片的夹子在液体中轻轻地搅动照片。
这样可以让照片充分接触液体,达到更好的洗涤效果。
在搅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不要过度搅动,以免损坏照片的表面。
第三步,当照片洗涤的时间到达后,我们需要将照片取出并放入清水中进行清洗。
清水的温度和清洗的时间也需要根据液体的要求来进行操作。
在清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不要用手指直接触摸照片的表面,以免留下指纹和污渍。
第四步,清洗完成后,我们可以将照片放在通风处晾干。
在晾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不要将照片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以免照片变色。
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灰尘和杂物落在照片上。
最后,当照片完全干燥后,我们可以将照片整理好并存放起来。
在存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并注意避免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以保证照片的保存质量。
通过以上的流程,我们可以完成照片的洗涤工作。
在进行洗照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细心操作,以保证照片的质量和保存时间。
希望以上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黑白摄影教程----胶片的冲洗技术黑白摄影是摄影术的开端,虽然人们早就希望所拍摄的照片能够真实地再现自然界中的色彩,但是当彩色摄影真正地普及之后,人们又重新认识到了黑白摄影的巨大魅力。
使用传统银盐材料所拍摄、制作的黑白影像的实际保存时间业已超过一个半多的世纪,因此至今黑白摄影仍被认为是最佳的影像档案的记录方式。
我们重提黑白摄影,并非一定要让大家去争当现代的司马迁,而是希望通过本栏目并以独特的方式,向一部分喜好黑白摄影的读者尽量系统地介绍、展示这种二十年前在我国仍甚为普及,近乎人人都会熟练操作的摄影技术。
本期先从黑白胶卷的冲洗准备工作开始说起。
目前常见的黑白胶卷有两大类,一类是最最传统的银盐黑白胶卷,它至今已经有超过一个世纪的历史,它以卤化银乳剂为感光材料,将其涂布于柔软的化学片基之上而形成了胶卷,比在此之前的玻璃片基感光片无论是使用还是保存都方便了许多;另一类则是最终以染料的形式形成单色影像并存留在底片之上的染料型黑白胶卷(片),这种黑白感光材料大约出现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设计的初衷是希望那个年代的新闻摄影记者能够利用随处可见的彩色冲洗店快速地冲洗胶卷并制作照片。
另外使用这种胶片还可以将宝贵的白银进行回收。
染料型黑白胶片是彩色负片胶卷的异类,自然也必须用冲洗彩色胶卷(负片)的办法去加工,把它送到彩色照片冲扩店,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但本期开始我们进入的黑白胶卷冲洗过程,并不包括这种染料型的黑白胶卷。
传统的银盐黑白胶卷,则一般多由自己加工冲洗,为的是能够对所拍影像更好地进行控制,更因为几乎所有的黑白胶卷冲洗工艺的具体细节都不一样。
我们先说黑白胶卷冲洗工作的第一步:冲洗用具的准备。
冲洗胶卷的用具不是太多,但可以说样样都是必备工具,虽然它们其中还有某些用具的代用物品,但我们仍以尽量标准的方式向大家介绍。
玻璃烧杯(图1)①这是一个玻璃烧杯,它的容量最好能够达到1000ml(毫升),因为每一种黑白摄影冲洗配方都以1000ml为基本单位。
为什么照片会显得脏?如何让你的画面变得更干净?作者介绍:@木西AlexanDENG 公众号:木西AlexanDENG中国创意摄影展十佳摄影师2016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手机组优秀奖2016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风光组优秀奖华为Mate9、P10全球发布会样片摄影师(本文已经作者授权)今天我们要深刻不严肃地讨论一个非常重要又极其普遍的问题:画面到底为什么脏?按照木西一贯的——论文式写作的风格,我们首先要定义脏,其次,我们要研究观看照片这个行为,最后,我们要讨论画面的拍摄处理,与呈现真实世界的关系。
卧槽这么严肃我好害怕。
脏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其实生活中的脏,主要是指不干净,不纯洁,或具有致病性的空气,液体和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当然人也是可以这么形容。
其次,在这个本意上去引申,有了肮脏的这层意思,通常指对社会具有危害性的、不纯洁的、被玷污的、导向恶性结果的行为。
而画面的脏,其实是一种人的直观感受,将画面中的内容,联系到了生活中那些不干净,或者具有致病性的东西。
而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引申意,比如纯度不够的色彩,细节过多的HDR效果,光影不正常的色块,等等。
那么这个引申的边界在哪里?内涵是否存在不同的理解?▲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毁了多少自己的图目前我是这样总结的:基于生活经验中的脏,我们给画面的脏定义了三种情况:首先,根据不干净,不纯洁这个“脏”的原意,画面“脏”,是指由于画面的色彩、明暗、细节等维度调节不当,导致画面中的元素,呈现出一种和它们本身的应有的质感、光影、形态、色彩不符合的混乱状态;其次,是画面元素数量过多,排列混乱,画面失衡,细节过于丰富等符合生活中“脏”的特征。
最后,则是画面本身容易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真正“脏”的东西或者环境。
比如垃圾横飞的街道,油腻生锈的铁杆等等。
是真正意义上形象的脏。
什么样的画面会让我们觉得脏?但这个定义看似简单,却勾起了我们的好奇。
为什么这样的画面会引起我们的“脏”的感受呢?为什么有时候画面脏兮兮的,我们却不觉得脏呢?这就需要我们对视觉判断的程序进行研究和探讨了。
专业摄影师手把手教你如何让照片更干净
“如何让照片更干净”“如何让照片更通透”“如何让照片更清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结到一起来说明。
个人认为,所谓的“干净”或者“通透”指的是“不脏不乱”,而个人认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器材、前期的构图、后期的调色以及画面细节来决定的。
一、器材
尽管这是一个相对次要的因素,但还是放在前面来说。
同规格的摄影器材,毫无疑问越贵越好,小痰盂无论用得多好也比不上Otus,黑卡做得再好也比不上全画幅,更不要说8×10,而解析度、色差、抗眩光能力、色彩倾向、动态范围、高感这些因素都会对画面产生影响,为了更好的原图表现和后期空间,还是要尽量选择更好的器材。
这里另提一下滤镜。
滤镜对于画面的干净程度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劣质滤镜对清晰度的折损以及偏色问题是无法忽视的,所以诸如UV镜、CPL镜之类的尽量少使用,ND、GND则一定要选择大厂家的。
二、前期
前期主要包括构图和拍摄。
1. 构图
先说构图。
构图其实也就是画面中元素的排布。
一张优秀作品的构图必须要是简洁的、主体明确的,如果构图上有很多杂物或者其他不相干的东西,那肯定就会导致不干净。
举个极端的例子,下图中这样的静物作品肯定不会不干净,除了主体都是留白。
再举一个反例。
不说颜色问题,右侧的枝条、石头及其倒影,水面的波纹,等等都起不到突出主体的作用,反而使得画面元素杂乱,显得很不干净。
好的构图应该是让视线能集中在主体上,可以通过物体排布、引导线、透视方式、焦段等等构图方式来确保主体突出,而且没有会干扰视线的物体出现。
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比如说慢门、剪影之类的方式。
2. 拍摄
前期的拍摄对画面效果造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比如跑焦、眩光之类,当然最大的影响可能还是天气了。
诸如阴天或者雾霾一类的天气,正常拍摄一般不会有很好的效果,不过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拍摄,比如说阴天拍摄慢门,雾霾天气则使用长焦拍摄,天气好固然好,天气差也可以用一些技巧来规避。
还有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很多观景台都会隔着一层脏玻璃,这个影响还是不小的,而且也没有说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像下图这样,既有反光,还有眩光,清晰度也下降,只能好好选取角度了。
三、调色
调色这个事情和前期的相关性也很大,但是为了减少篇幅,就把它都放在后期中说了。
调色可以分为影调和色调。
1. 影调
影调方面,导致不干净的主要原因一般都是因为“灰”,如果有很浓重的雾霾感的话,
肯定不干净,就像蒙上了一层灰一样。
比如说这张,由于雾霾的原因导致层次很不明显,看起来不通透。
看直方图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像素堆积在亮部,反差小,看起来也就会很不干净。
这时候的后期方法就是增大对比。
注意,这里说的是“对比”,不是简单的“对比度”。
除了直接提升对比度之外,主次的对比、局部的对比、色彩的对比、不同影调间的对比、不同影调下的对比,等等。
比如说,风光摄影中的常规调整:降低高光提高阴影,其实是降低了整体的对比度,但加强了天空与地景这两个元素的对比。
增加对比的工具也有很多,比如说直接提高对比度,比如说调整色阶,比如说使用
曲线,比如说提高清晰度,比如说减淡加深,比如说各种插件,然后还可以把以上所有的方法分不同选区重新应用一遍。
方式有很多,不多展开了。
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对比绝对不代表着大幅提高对比度,这样会使得画面过于重口,看多了很容易视觉疲劳,比如下图。
另外,提高画面的亮度,包括过曝,也可以有效地让画面更干净,这样可以创造出
大量留白的地方,使画面变得简洁许多,前提是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本身没有问题,而且过曝不会影响画面的表达。
当然,低调的照片也可以很干净的。
2. 色调
色调方面就复杂得多了,从色相、饱和度、明度一点一点说。
·色彩搭配
先说色彩搭配,其实也就是色相搭配,这是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
首先,单色系以及黑白照片很容易看起来干净,因为只有一种主色,没有干扰。
这一点既可以通过前期控制,也可以通过后期再来统一。
比如下图就是一张单色的冷色照片。
看矢量图也可以看出来,色彩主要在青蓝色附近,画面中的颜色主要是明度和饱和度有差别。
同时,与单色系类似的,邻近色,也会达到类似的视觉效果。
比如下图这种,都是黄色和绿色的邻近色。
以上都是很安全的配色或者调色方案,会给人很舒适的体验,很难出问题,至少可
以满足干净的需求,尽管可能会产生单调的感觉。
然后来说一下互补色。
其实这是很常用的配色方案,但往往也是导致画面不干净的原因。
大多数人的配色方案可能会选择互补色或者互补色的变种(如分补色、三角色)。
通常来说,比较好的方案是让互补色各占据一部分画面互相衬托,比如下图。
或者以一种颜色为主体,另一种颜色来烘托,比如第二张。
只要两张图的互补色基本都集中在一个区域,都是可以的,但是比较忌讳的是,颜色错综复杂地分布。
比如上图,黄红绿蓝都存在,而且都是散乱分布的,是不是就不那么干净了。
当然,也有饱和度和对比度的问题。
·颜色的纯净程度
颜色的纯净程度对画面也有很大影响,比如说如果蓝色中掺杂了黄色的话,则会变成中性色,这会导致颜色发灰,显得不干净。
其实原理很简单,纯蓝色是R=G=0,B>0的,而纯黄色是R=G>0,B=0的,等比例混合在一起的时候相当于灰色和黄色或蓝色的混合,如果R、G、B恰好相等的话,就直接是灰色了。
这时候,可以通过通道曲线或者可选颜色等方法,来消除杂色,使眼色更加纯净。
选择某一色彩,为其添加邻色,减少补色,就会使这种颜色更加透彻。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想加强蓝色,就要增加青色和品红,而减少黄色;想要加强红色,就要增加黄色和品红,减少青色。
接下来再说说饱和度和明度的问题,先引入一种色彩理论,PCCS 12色调。
PCCS是日本研究出的色彩系统,它将眼色按照饱和度和明度的不同组合划分成了12个色调。
从左到右,饱和度逐渐提升;从下到上,明度逐渐提升。
观察颜色可以看到,p,lt,b的颜色干净明丽,s,v的颜色鲜艳浓郁,ltg,sf的颜色比较素雅,而g,d,dkg,dk,dp的颜色则比较阴郁。
因此如果希望画面比较干净的话,推荐选择上半部分的,尤其是第一排的颜色作为主色。
如果想使用低明度的照片,则尽量使颜色同时保持低饱和,因为d、dk、dp之类的颜色确实较难驾驭。
·饱和度
像上图中所示,比较简单的让画面干净的办法就是降低饱和度,高饱和会让照片像油画一样,很腻,而低饱和就清爽得多了,像下图这样。
或者让主体保持高饱和,降低其它颜色饱和,这样还会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如下图。
当主体和其它区分不是很明显的时候,统一饱和度也会让画面看起来更加舒服。
如下图中,橙色和蓝色互为对比色,且饱和度相近。
当然,这是在饱和度不太高的前提之
下,否则可能会有很浓郁的油画感。
·明度
明度方面就比较简单了,以下所说皆为主色或者主体的颜色。
高明度搭配低饱和度会让照片显得十分清爽。
而高明度搭配高饱和度,会呈现鲜艳、浓郁的感觉。
低明度搭配低饱和度会呈现出较为恬淡、静谧的氛围。
大概是这个样子的,当然反例也会有很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调色没有死律。
四、细节
其实这个很好说了,首先要边缘清晰,也就是足够锐利,其次则是要画质细腻、过渡自然,肉、噪点多、颗粒多的照片不干净。
看一下这两张照片,明显就看得出来哪张的细节更干净吧。
所以说,前期要保证噪点不要太多,后期不要乱加颗粒,也不要锐化过度。
五、总结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1.器材优良
2.构图简洁
3.拍摄合理
4.提高对比
5.提高亮度
6.单色/邻近色
7.色彩分布集中的互补色
8.低饱和
9.饱和度统一
10.明度
11.细节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