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税法企业所得
- 格式:pptx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33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本法”)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规范企业所得税的征纳,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以及其他依法应纳税的主体。
第三条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方法包括核算所得方法、查账征收方法和综合计算方法。
第四条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周期为每年。
第五条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第六条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机关为税务机关。
第七条企业所得税的申报和纳税期限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企业所得税的征纳管理应当遵循纳税人自愿纳税、依法纳税的原则,鼓励纳税人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九条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纳税人的税法意识和履行纳税义务的自觉性,协助纳税人正确履行申报、纳税等义务,并在纳税人依法履行义务的基础上,依法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纳税人信息管理和风险评估等制度,加强对纳税人信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价,依法处理纳税人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章企业所得税的征纳第十一条企业所得税的征纳依法实行自行申报、核实补税制度。
第十二条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应当自行计算所得金额,并按照规定期限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缴纳税款。
第十三条税务机关依法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进行审查,并进行核实,如有问题,可进行补税或退税。
第三章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和优惠第十四条纳税人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和优惠政策。
第十五条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和优惠政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优惠税率;(二)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减免税款。
第四章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稽查第十六条税务机关有权对企业所得税纳税行为进行稽查,包括但不限于税务稽查、事后稽查等形式。
第十七条税务机关对涉嫌欺税、逃税等违法行为,可以启动税务调查程序,依法查封、扣押相关财务文件和财务账册,调查相关纳税事项。
cpa税法各章分值在CPA考试中,税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
税法考试题型多样,章节众多,各章节所占分值也不尽相同。
正确把握各章的分值分布,对于备考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2、第一章:税收基本原理(8分)税收基本原理是税法的基础,也是整个税法体系的起点。
掌握税收的定义、性质、目的以及税法的基本原则和税法制定与解释方法等内容是非常关键的。
这一章的分值较高,备考者要深入理解,并做好相关知识的笔记整理,以便复习时能够快速回顾。
3、第二章:个人所得税(12分)个人所得税是税法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备考者要熟悉个人所得税的法律、税率及计算方法,并对各类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和优惠政策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这一章的分值较高,备考者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复习和练习题。
4、第三章:企业所得税(20分)企业所得税是税法考试的重中之重。
备考者要掌握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税基确定、税率规定以及企业所得税法的最新修订内容等。
此外,还应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税收优惠等相关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这一章的分值最高,备考者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5、第四章:增值税(15分)增值税是我国重要的税种之一,备考者要了解增值税的基本原理、纳税人范围、应税行为和税率等。
此外,还应熟悉增值税的申报流程和纳税义务,掌握增值税发票的开具和使用方法。
备考者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对增值税的理解和应用。
6、第五章:关税和进口税(10分)关税和进口税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税种,备考者需要熟悉关税和进口税的征收对象、税率和征收方式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关税的分类和计算方法,以及进口税的计算和纳税义务。
这一章的分值较高,备考者要理清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加强相关题目的练习和解题技巧。
7、第六章:土地增值税(8分)土地增值税是一个比较专业的税种,备考者需了解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计税方法和税率规定等。
同时,还应熟悉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程序和纳税义务,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1页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第一节税收概述考点一、税收的特征与分类特征一是强制性。
二是无偿性---三性核心三是固定性---征税范围与征收比例征税对象(1)流转税。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
(2)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财产税。
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有新人)(4)资源税。
资源税。
(5)行为税。
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
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中央税关税、消费税。
地方税营业税、财产行为税。
中央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
计税标准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
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是构成税法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征税人税务机关、海关。
纳税义务人法人或自然人。
征税对象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种税种的主要标志。
不同的征税对象构成不同的税种。
税目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
计税依据计税依据可以分为从价计征、从量计征、复合计征三种类型。
与课税对象的区别。
(1)从价计征---课税对象的自然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为计税依据。
计税金额=征税对象的数量×计税价格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2)从量计征---课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为计税依据。
应纳税额=计税数量×单位适用税额(3)复合计征。
征税对象的价格和数量均为其计税依据。
(卷烟、白酒)应纳税额=计税数量×单位适用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税率(1)比例税率。
不论数额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
(2)定额税率(3)累进税率。
包括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全额累进税率:全部数额达到哪一级,就按哪一级的税率征税。
第2页超额累进税率: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超率累进税率: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采用这种税率的是土地增值税纳税环节生产、流通环节、分配环节。
纳税期限按期纳税;按次纳税。
纳税地点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的地点。
公司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企业所得税管理,合理控制税收风险,防范违法行为,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
第三条公司及所属全资、控股公司适用本办法,参股企业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资产的税务处理、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税收优惠政策、应纳税额的计算、源泉扣缴、征收管理等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税收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主要职责第五条公司主要职责:(一)负责制定公司的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规范,指导二级单位建立企业所得税管理实施细则、内控流程。
负责规范发票基础管理工作,对二级单位及工程项目经理部的企业所得税管理进行指导、评估、监督和检查。
(二)负责最新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的搜集和整理,及时了解国家有关财税政策的变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分析各项税收政策变化对公司的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组织二级单位进行培训学习。
(三)参与公司经济活动,利用掌握的税收政策,为公司的战略制定、关联交易、并购重组等重大决策以及开发、采购、销售、投资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税务专业支持与管理建议。
负责对二级单位上报的重大项目税收管理方案进行指导和建议。
(四)负责公司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及申报缴纳。
(五)负责公司企业所得税档案管理,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真实、完整、准确地准备和保存有关涉税业务资料,并按相关规定进行留存或报备。
第六条二级单位主要职责:(一)负责企业所得税管理实施细则的制定、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及申报缴纳、发票全流程管理、企业所得税档案管理和对其所属单位进行指导和监督等。
(二)负责最新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的搜集和整理,合理利用税收政策,加强经营活动的税务筹划。
企业所得税税法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条例第一条所称生产、经营所得,是指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以及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认的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
第三条条例第二条(一)项至(五)项按国家有关规定注册、登记的上述各类企业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
条例第二条(六)项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第四条条例第二条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是指纳税人同时具备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独立计算盈亏等条件的企业或者组织。
第五条条例第三条所称应纳税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某税率[1]第二章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第六条条例第三条、第四条所称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第七条条例第五条(一)项所称生产、经营收入,是指纳税人从事主营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
条例第五条(二)项所称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收入。
条例第五条(三)项所称利息收入,是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
条例第五条(四)项所称租赁收入,是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条例第五条(五)项所称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
条例第五条(六)项所称股息收入,是指纳税人对外投资入股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
条例第五条(七)项所称其他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项收入之外的一切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1.【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税收的特征。
税收具有三性,即征收上的强制性、缴纳上的无偿性和征收比例或数额上的固定性。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税收的分类。
流转税是以流转额为征税对象,选择其在流转过程中的特定环节加以征收的税,既包括商品销售收入额,也包括各种劳动、服务的业务收入额;在附加性质的税中,还以主税的税额为征税对象。
流转税主要是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发挥调节作用,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税法的分类。
凡是以税收征管过程中税收征收管理程序关系为调整对象的税收法律规范是税收程序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税法的分类。
税法按照法律级次划分,可以分为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
税收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有关规范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增值税的概念与分类。
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增值税的税率。
增值税低税率为13%。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4-17=178.【答案】2400元【解析】本题考核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80 000×3%=2400元9.【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消费税的计税方法。
消费税的计税方法主要有三种:从价定率征收;从量定额征收;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征收。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消费税的计算。
50 000×50×36%+50 000×200×0.003=9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