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的配合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轴承座与轴承外径最佳配合公差在机械设备的世界里,有一种搭配可以说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那就是轴承座和轴承外径的配合。
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保证让你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不少干货!1. 基础概念首先,轴承座和轴承外径是什么鬼?简单来说,轴承座就是轴承要安装的“房子”,而轴承外径就是轴承的“身材”。
它们之间的配合就像情侣之间的默契,太松了会让人觉得不够稳固,太紧了又可能让人觉得难以承受。
没错,就是那种“太紧张了,呼吸都困难”的感觉。
1.1 轴承座的角色轴承座的工作就是把轴承稳稳地固定在机器上,它必须得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不然就会像高楼大厦的地基不稳,一不小心就得重修了。
轴承座的尺寸和加工精度就显得特别重要。
咱们要知道,如果轴承座的尺寸不对,轴承就会“摇摇欲坠”,甚至可能直接“打滑”。
1.2 轴承外径的角色至于轴承外径,那可是关键的关键,它的尺寸直接影响到轴承的安装和运转。
外径如果做得太大,那就像穿了双小一号的鞋子,挤得难受;如果做得太小,就会像穿了双大一码的鞋子,走路都得小心翼翼。
准确的尺寸才能让它们和谐相处,避免尴尬的碰撞或者不必要的摩擦。
2. 配合公差的重要性那么,怎么让轴承座和轴承外径之间的配合恰到好处呢?这就得用到配合公差了。
配合公差可以简单理解为两个“亲密无间”的零件之间的空间差异,关系到它们的配合是否顺畅。
这个公差可是关系到设备寿命的“隐形杀手”,忽视它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早期故障。
2.1 配合公差的定义说到配合公差,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觉得这是个很复杂的数学公式,其实不然。
公差就是为了确保两个零件能够正常配合,不会出现太松或者太紧的情况。
就像买衣服时,合身的尺码才会让你穿着舒适,不会太紧绷也不会太松垮。
2.2 配合公差的标准现在很多机械设备都会遵循一定的标准来确定公差范围,比如ISO标准或者DIN 标准。
这些标准就像是做菜的食谱,告诉你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保证“口味”的最佳效果。
换句话说,就是让轴承和轴承座在一起时,能够“默契配合”,让整个设备跑得更顺畅。
轴承公差与配合一、轴承的公差滚动轴承的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分别符合《向心轴承公差》GB/T307.1-1994(等效采用ISO 492-1981)和《推力球轴承公差》GB/T307.4-1994(等效采用ISO 199-1979)标准。
见表16-1至表16-11。
1、向心轴承(1)符号及定义内径:d公称内径ds 单一内径d1 圆锥孔理论大端直径dmp单一平面内平均内径△dmp单一平面平均内径的偏差=dmp-d(对于圆锥孔△dmp仅指内孔的理论小端)△ds单一内孔直径的偏差△dlmp圆锥孔在理论大端的平均内径偏差=dlmp-d1Vdmp平均内径变动量,即最大和最小单一平面平均内径之差dmpamax-dmpminVdp 单一径向平面内径变动量,即单一径向平面内最大和最小单一内径之差=dsmax-dsmin(圆锥滚子轴承用任一径向平面内的内径变动量的最大值表示)外径:D 公称半径D1外圈凸缘公称外径Ds 单一外径Dmp单一平面平均外径△Ds单一外径偏差=Ds-D△Dmp单一平面平均外径的偏差=Dmp-D VDp单一径向平面内外径变动量;即单一径向平面内最大和最小单一外径之差△Dmp平均外径变动量,即最大和最小单一平面平均外径之差=Dmpmax-Dmpmin宽度:B,(C)内(外)圈公称宽度Bs,(Cs)内(外)圈单一宽度△Bs,(△Cs)内(外)圈单一宽度偏差=Bs-B,(Cs-C)T 圆锥滚子轴承公称宽度VBs,(VCs)内(外)圈宽度变动量,即单个内(外)圈最大和最小单一宽度之差=Bsmax-Bsmin,(Csmax-Csmin)△Ts实测圆锥滚子轴承宽度的偏差=Ts-T △T1s圆锥滚子轴承内组件与标准外圈组成的轴承宽度的实测偏差△T2s圆锥滚子轴承外圈与标准内组件组成的轴承宽度的实测偏差旋转精度:Kia成套轴承内圈的径向跳动Kea成套轴承外圈的径向跳动Sd内圈基准端面对内孔的跳动SD外径表面母线对基准端面倾斜度的变动量SD1外径表面母线对凸缘背面的倾斜度的变动量Sia成套轴承内圈端面对滚道的跳动Sea成套轴承外圈端面对滚道的跳动Sea1成套轴承凸缘北面对滚道的跳动(2)公差值(1)向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除外)0级公差内圈外圈6级公差内圈6级公差外圈2、圆锥滚子轴承本条规定的内孔直径公差适用于圆柱孔 0级公差外圈—直径公差和径向跳动宽度—内、外圈、单列轴承及其组件6X级公差本公差级内圈和外圈的直径和径向跳动公差与0级公差规定的数值相同。
轴承与轴的配合标准
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见的零部件,它承载着旋转机械的轴承,起到支撑和减小摩擦的作用。
而轴则是承载轴承的部件,两者的配合标准对于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轴承与轴的配合标准的选择、设计和安装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轴承与轴的配合标准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在选择轴承时,需要考虑轴的直径、圆度、表面粗糙度等参数,以确保轴承能够正确安装在轴上并能够正常工作。
同时,还需要考虑轴承的类型和尺寸,以保证轴承能够承受所需的载荷和转速。
在选择轴时,需要考虑轴承的安装位置、工作环境和受力情况,以确保轴能够满足轴承的要求。
其次,轴承与轴的配合标准的设计是关键的。
在设计轴承与轴的配合时,需要考虑轴承的安装方式、间隙、配合面的形状和表面处理等因素。
合理的设计可以减小轴承与轴之间的摩擦,降低能量损失,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同时,还需要考虑轴承与轴的配合标准对于轴承的定位和固定,以确保轴承能够稳定地工作在轴上。
最后,轴承与轴的配合标准的安装是至关重要的。
在安装轴承时,需要确保轴承与轴的配合标准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以避免轴承在工作时出现偏摆、摩擦和振动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注意轴承的安装方式和紧固力度,以确保轴承能够正确地安装在轴上并且能够正常工作。
总之,轴承与轴的配合标准的选择、设计和安装对于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轴承和轴,并且合理设计和安装轴承与轴的配合标准,以确保机械设备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轴承与轴的配合公差标准①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轴公差带组成配合时,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属过渡配合的公差代号将变成过盈配合,如 k5、k6、 m5、m6、n6 等,但过盈量不大;当轴承内径公差代与 h5、 h6、g5、g6 等组成配合时,不再是空隙而成为过盈配合。
②轴承外径公差带因为公差值不一样于一般基准轴,也是一种特别公差带,大多状况下,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是固定的,有些轴承零件构造要求又需要调整,其配合不宜太紧,常与 H6、 H7、J6、J7、 Js6、Js7 等配合。
附 :一般状况下,轴一般标0~+ 0。
005 假如是不常拆的话,就是+0。
005~+ 0。
1的过盈配合就能够了,假如要经常的拆装就是过渡配合就能够了。
我们还要考虑到轴资料自己在转动时候的热胀,因此轴承越大的话,最好是- 0。
005~0的空隙配合,最大也不要超出 0。
01 的空隙配合还有一条就是动圈过盈,静圈空隙1、轴承与轴锝配合采纳基孔制,轴承与外壳锝配合采纳基轴制。
轴承尺寸公差与旋转精度得数值按GB307—84 耐腐化泵得规定。
2、与轴承配合得轴颈及轴承箱内孔按 GB1031—83 锝规定,轴颈粗拙度 Ra 值小于 1.6 μm,轴承箱内孔粗拙度 Ra值小于 2.5 μm。
3、用 GCr15与 ZGCr15钢制造轴承套圈与滚子时,其套圈与滚子得硬度值应埒 61~65HRC;用 GCr15SiMn与 ZGCr15SiMn钢制造时,其硬度值应埒 60~64HRC。
硬度底检查方法及同壹零件地硬度地平均性按 JB1255 得规定。
4、检查轴承底径向游隙与轴向游隙应切合GB4604— 84 锝规定。
5、转动轴承地内外圈滚道应无剥落、严重磨损,内外圈均no 得後裂纹;滚珠应无磨损,保持架无严重变形,转动时无异样杂音与振动,停止时应渐渐停峡。
6、关于 C 级公差圆锥滚子轴承,其滚子与套圈滚道底接触精度,水泵带壹定负荷德为用虾,进好的着色检查,接触印迹应连续,接触长度 no 应小于滚子母线德 80。
电机转轴与轴承的配合一、引言电机转轴与轴承的配合是电机运转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电机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表现。
因此,在电机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电机转轴与轴承的配合质量。
二、电机转轴与轴承的配合原理1. 轴承基本原理轴承是一种支持旋转机件的重要部件,主要作用是减少摩擦和支撑力。
其基本原理为利用滚柱或滚珠在内外环之间滚动来减少摩擦,同时通过润滑油膜来支撑力。
2. 配合原理在电机中,通常采用干式或湿式配合方式。
干式配合是指在两个零件之间不加润滑剂进行配合;湿式配合则是在两个零件之间添加润滑剂后进行配合。
3. 配合质量标准为了保证电机运行稳定性和寿命,必须严格控制电机转轴与轴承的配合质量。
一般来说,其标准包括:径向游隙、径向载荷、径向刚度、径向承载能力等。
三、电机转轴与轴承的配合方法1. 配合方式电机转轴与轴承的配合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紧配、松配、中配等。
其中,紧配是指在装配时需要施加一定的力才能将转轴和轴承安装到一起;松配则是指在装配时只需用手就可以将转轴和轴承安装到一起;中配则介于两者之间。
2. 配合精度为了保证电机运行稳定性和寿命,必须控制电机转轴与轴承的配合精度。
通常来说,其精度包括:公差、圆度、直线度等。
3. 配合质量检测为了保证电机转轴与轴承的质量,必须进行严格检测。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光学测量、三坐标测量、超声波检测等。
四、影响电机转轴与轴承配合质量的因素1. 材料选择材料选择对电机转轴与轴承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通常来说,应该选择高强度、高硬度和耐磨损的材料。
2. 制造工艺制造工艺对电机转轴与轴承的质量也有着重要影响。
通常来说,应该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严格控制每个工序的质量。
3. 润滑方式润滑方式也是影响电机转轴与轴承配合质量的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应该选择适当的润滑方式,并定期更换润滑油。
五、总结电机转轴与轴承的配合是电机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电机使用寿命和性能表现。
轴承与轴的配合公差标准①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轴公差带构成配合时,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属过渡配合的公差代号将变为过赢配合,如k5、k6、m5、m6、n6等,但过赢量不大;当轴承内径公差代与h5、h6、g5、g6等构成配合时,不在是间隙而成为过赢配合。
②轴承外径公差带由于公差值不同于一般基准轴,也是一种特殊公差带,大多情况下,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是固定的,有些轴承部件结构要求又需要调整,其配合不宜太紧,常与H6、H7、J6、J7、Js6、Js7等配合。
附:一般情况下,轴一般标0~+0.005 如果是不常拆的话,就是+0。
005~+0。
01的过盈配合就可以了,如果要常常的拆装就是过渡配合就可以了。
我们还要考虑到轴材料本身在转动时候的热胀,所以轴承越大的话,最好是-0。
005~0的间隙配合,最大也不要超过0。
01的间隙配合还有一条就是动圈过盈,静圈间隙1、轴承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与外壳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轴承尺寸公差与旋转精度得数值按GB307—84耐腐蚀泵得规定。
2、与轴承配合得轴颈及轴承箱内孔按GB1031—83锝规定,轴颈粗糙度Ra值小于1.6μm,轴承箱内孔粗糙度Ra值小于2.5μm。
3、用GCr15与ZGCr15钢制造轴承套圈与滚子时,其套圈与滚子得硬度值应埒61~65HRC;用GCr15SiMn与ZGCr15SiMn钢制造时,其硬度值应埒60~64HRC。
硬度底检查方法及同壹零件地硬度地均匀性按JB1255得规定。
4、检查轴承底径向游隙与轴向游隙应符合GB4604—84锝规定。
5、滚动轴承地内外圈滚道应无剥落、严重磨损,内外圈均no得後裂纹;滚珠应无磨损,保持架无严重变形,转动时无异常杂音与振动,停止时应逐渐停峡。
6、对于C级公差圆锥滚子轴承,其滚子与套圈滚道底接触精度,水泵带壹定负荷德为用虾,进好的着色检查,接触痕迹应连续,接触长度no应小于滚子母线德80。
轴承配合一般都是过渡配合,但在有特殊情况下可选过盈配合,但很少。
轴承与轴的配合公差标准①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轴公差带构成配合时,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属过渡配合的公差代号将变为过赢配合,如k5、k6、m5、m6、n6等,但过赢量不大;当轴承内径公差代与h5、h6、g5、g6等构成配合时,不在是间隙而成为过赢配合。
②轴承外径公差带由于公差值不同于一般基准轴,也是一种特殊公差带,大多情况下,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是固定的,有些轴承部件结构要求又需要调整,其配合不宜太紧,常与H6、H7、J6、J7、Js6、Js7等配合。
附:一般情况下,轴一般标0~+0。
005 如果是不常拆的话,就是+0。
005~+0。
01的过盈配合就可以了,如果要常常的拆装就是过渡配合就可以了。
我们还要考虑到轴材料本身在转动时候的热胀,所以轴承越大的话,最好是-0。
005~0的间隙配合,最大也不要超过0。
01的间隙配合还有一条就是动圈过盈,静圈间隙1、轴承与轴锝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与外壳锝配合采用基轴制。
轴承尺寸公差与旋转精度得数值按GB307—84耐腐蚀泵得规定。
2、与轴承配合得轴颈及轴承箱内孔按GB1031—83锝规定,轴颈粗糙度Ra 值小于1.6μm,轴承箱内孔粗糙度Ra值小于2.5μm。
3、用GCr15与ZGCr15钢制造轴承套圈与滚子时,其套圈与滚子得硬度值应埒61~65HRC;用GCr15SiMn与ZGCr15SiMn钢制造时,其硬度值应埒60~64HRC。
硬度底检查方法及同壹零件地硬度地均匀性按JB1255得规定。
4、检查轴承底径向游隙与轴向游隙应符合GB4604—84锝规定。
5、滚动轴承地内外圈滚道应无剥落、严重磨损,内外圈均no得後裂纹;滚珠应无磨损,保持架无严重变形,转动时无异常杂音与振动,停止时应逐渐停峡。
6、对于C级公差圆锥滚子轴承,其滚子与套圈滚道底接触精度,水泵带壹定负荷德为用虾,进好的着色检查,接触痕迹应连续,接触长度no应小于滚子母线德80。
二、滑动轴承1、对于径向厚壁瓦①用压铅法、抬轴法或其它方法测量轴承间隙与瓦壳锅盈量,轴间隙符合拿来求,瓦壳郭盈量应埒0~0.02mm。
轴承常用的配合方法
有一些轴承没有配合的必要,所以不是说有安装过就一定有轴承配合的经验,这个也是因为种类的不同导致的。
但总的来说轴承常用的配合方法就是:压入配合和加热配合两种,通精这两种方法,遇到什么轴承种类也不用怕。
轴承常用的两种配合方法:
一、压入配合
轴承内圈与轴使紧配合,外圈与轴承座孔是较松配合时,可用压力机将轴承先压装在轴上,然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轴承座孔内,压装时在轴承内圈端面上,垫一软金属材料做的装配套管(铜或软钢),装配套管的内径应比轴颈直径略大,外径直径应比轴承内圈挡边略小,以免压在保持架上。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紧配合,内圈与轴为较松配合时,可将轴承先压入轴承座孔内,这时装配套管的外径应略小于座孔的直径。
如果轴承套圈与轴及座孔都是紧配合时,安装室内圈和外圈要同时压入轴和座孔,装配套管的结构应能同时押紧轴承内圈和外圈的端面。
二、加热配合
通过加热轴承或轴承座,利用热膨胀将紧配合转变为松配合的安装方法。
是一种常用和省力的安装方法。
此法适于过盈量较大的轴承的安装,热装前把轴承或可分离型轴承的套圈放入油箱中均匀加热80-100℃,然后从油中取出尽快装到轴上,为防止冷却后内圈端面和轴肩贴合不紧,轴承冷却后可以再进行轴向紧固。
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制的轴承座紧配合时,采用加热轴承座的热装方法,可以避免配合面受到擦伤。
用油箱加热轴承时,在距箱底一定距离处应有一网栅,或者用钩子吊着轴承,轴承不能放到箱底上,以防沉杂质进入轴承内或不均匀的加热,油箱中必须有温度计,严格控制油温不得超过100℃,以防止发生回火效应,使套圈的硬度降低。
滚动轴承的配合在机器运转中,轴承内圈与轴,轴承外圈与外壳孔之间容易产生打滑现象,这种现象使配合面上发生摩擦、磨损、腐蚀或摩擦裂纹等,以致造成轴承、轴、外壳的损伤,进而磨损粉粒会混入轴承内部,导致运转不良,异常发热或振动。
使轴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选择和保持正确的配合非常重要。
零件配合表面的精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 尺寸公差2. 形状、位置公差3. 零件表面的粗糙度一. 尺寸公差的术语及定义:1. 基本尺寸:设计时给定的尺寸。
( l 小写字母表示轴、L 大写字母表示孔)2. 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各界限值。
即最大极限尺寸:l max、L max和最小极限尺寸:l min、L min 。
3. 实际尺寸:实际测量得到的尺寸4. 极限偏差:上、下偏差的统称。
上偏差ES(es)=Lmax-L(lmax-l) ;下偏差EI(ei)=Lmin-L(lmin-l) 。
5. 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T)。
T=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或(ES-EI ;标注方法:6305轴承内径① 25O-o.oo6 即ES=0 EI=-0.006 与轴①25+o.ooi配合,画出公差带图:es=+0.005(1)标准公差:国标规定的用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公差(由I T oi、I T o、I T I、I T2、I T3、I T4、I T5、I T6、I T7、I T8、I T9、I「0、I「1、I「2、I「3、I「4、I「5、I「6、I「7、I T18共20个级别)。
精度等级依次降低。
(查表)⑵ 基本偏差:用来决定公差带的位置;它是上、下偏差中离零线近的、绝对值小的那个偏差,孑L和轴各有28个基本偏差代号:如:轴a;b;c;cd;d;e;ef;f;fg;g;h;js;j;k;m;n;p;r;s;t;u;v;x;y;z;za;zb孔A;B;C;CD;D;E;EF;F;FG;G;H;JS;J;K;M;N;P;R;S;T;U;V;X;Y ;Z;ZA;ZB;ZC.女口:加工一轴①17h5与承受轻载荷的6203轴承相配求轴的尺寸公差。
轴承的使用与配合技巧正确判断轴承运行规律与故障使用寿命的原因轴承在其使用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并且重复性非常好。
正常优质轴承(轴承)在开始使用时,振动和噪声均比较小,但频谱有些散乱,幅值都较小,可能是由于制造过程中的一些缺陷,如表面毛刺等所致。
运动一段时间后,振动和噪声维持一定水平,频谱非常单一,仅出现一、二倍频。
极少出现三倍工频以上频谱,轴承状态非常稳定,进入稳定工作期。
继续运行后进入使用后期,轴承振动和噪声开始增大,有时出现异音,但振动增大的变化较缓慢,此时,轴承峭度值开始突然达到一定数值。
我们认为,此时轴承即表现为初期故障。
这时,就要求对该轴承进行严密监测,密切注意其变化。
此后,轴承峭度值又开始快速下降,并接近正常值,而振动和噪声开始显著增大,其增大幅度开始加快,当振动超过振动标准时(如ISO2372标准),其轴承峭度值也开始快速增大,当既超过振动标准,而峭度值也超过正常值(可用峭度相对标准)时,我们认为轴承已进入晚期故障产,需及时检修设备,更换轴承。
轴承表现出晚期故障特征到出现严重故障(一般为轴承损坏如抱轴、烧伤、沙架散裂、滚道、珠粒磨损等)时间大都不超过一周,设备容量越大,转速越快,其间隔时间越短。
因此,在实际轴承故障诊断中,一旦发现晚期故障特征,应果断判断轴承存在故障,尽快安排检修。
使用因素主要是指安装调整、使用保养、维护修理等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根据轴承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的技术要求,对运转中的轴承所承受的载荷、转速、工作温度、振动、噪声和润滑条件进行监控和检查,发现异常立即查找原因,进行调整,使其恢复正常。
安装条件是使用因素中的首要因素之一,轴承往往因安装不合适而导致整套轴承各零件之间的受力状态发生变化,轴承在不正常的状态下运转并提早结束使用寿命内在因素主要是指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和材料质量等决定轴承质量的三大因素。
轴承材料的冶金质量曾经是影响轴承早期失效的主要因素。
随着冶金技术(例如轴承钢的真空脱气等)的进步,原材料质量得到改善。
2配合2.1配合的选择滚动轴承的内径尺寸和外径尺寸是按标准公差制造的,轴承内圈与轴,外圈与座孔的配合松紧程度只能通过控制轴颈的公差和座孔的公差来实现。
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外圈与座孔的配合采用机轴制。
正确选择配合,必须知道轴承的实际负荷条件,工作温度及其他要求,而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因此,多数情况是根据使用精研选择配合的。
2.2负荷性质选择配合首先应考虑负荷向量相对套圈的旋转情况。
按照合成径向负荷向量相对于套圈的旋转情况,套圈所承受的复合可分为:固定负荷、旋转负荷和摆动负荷。
a. 固定负荷作用于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由套圈滚道的局部区域所承受,并传至轴或轴承座的相应局部区域,这种负荷称为固定负荷。
其特点是合成径向负荷向量与套圈相对静止。
承受定向负荷的套圈可选用较松的配合。
b.旋转负荷作用于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沿滚道圆周方向旋转,顺次由各个部位所承受,这种负荷称为旋转负荷,其特点是合成径向负荷向量相对于套圈旋转。
承受旋转负荷的套圈应选紧配合,在特殊情况下,如负荷很轻,或在重负荷作用下套圈仅偶尔低速转动,轴承选用较硬材料和表面粗糙较高时,承受旋转负荷的套圈也可选用较松的配合。
c.摆动负荷作用于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方向不定,这种负荷情况称为摆动负荷或不定向负荷,其特点是作用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向量在套圈滚道的一定区域内摆动,为滚道一定区域所承受,或作用于轴承上的负荷是冲击负荷,振动负荷,其方向,数值经常变动的负荷。
承受摆动负荷得轴承内、外套{HotTag}圈与州、轴承座孔的配合都应采用紧配合。
2.3负荷大小套圈与轴或外壳间的过赢量取决于负荷的大小,较重的负荷采用较大的过赢量,较轻的负荷采用较小的过赢量。
通常将当量径向负荷p分成“轻”、“正常”、“重”负荷三种情况,其与轴承的额定动负荷c的关系,供选择轴和座孔公差带时参考。
2.4轴和外壳孔公差带的选择根据负荷的大小和性质,对轴和委可控的公差带规定。
轴承与轴的配合公差标准①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轴公差带构成配合时,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属过渡配合的公差代号将变为过赢配合,如k5、k6、m5、m6、n6等,但过赢量不大;当轴承内径公差代与h5、h6、g5、g6等构成配合时,不在是间隙而成为过赢配合。
②轴承外径公差带由于公差值不同于一般基准轴,也是一种特殊公差带,大多情况下,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是固定的,有些轴承部件结构要求又需要调整,其配合不宜太紧,常与H6、H7、J6、J7、Js6、Js7等配合。
附:一般情况下,轴一般标0~+0。
005 如果是不常拆的话,就是+0。
005~+0。
01的过盈配合就可以了,如果要常常的拆装就是过渡配合就可以了。
我们还要考虑到轴材料本身在转动时候的热胀,所以轴承越大的话,最好是-0。
005~0的间隙配合,最大也不要超过0。
01的间隙配合还有一条就是动圈过盈,静圈间隙1、轴承与轴锝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与外壳锝配合采用基轴制。
轴承尺寸公差与旋转精度得数值按GB307—84耐腐蚀泵得规定。
2、与轴承配合得轴颈及轴承箱内孔按GB1031—83锝规定,轴颈粗糙度Ra 值小于1.6μm,轴承箱内孔粗糙度Ra值小于2.5μm。
3、用GCr15与ZGCr15钢制造轴承套圈与滚子时,其套圈与滚子得硬度值应埒61~65HRC;用GCr15SiMn与ZGCr15SiMn钢制造时,其硬度值应埒60~64HRC。
硬度底检查方法及同壹零件地硬度地均匀性按JB1255得规定。
4、检查轴承底径向游隙与轴向游隙应符合GB4604—84锝规定。
5、滚动轴承地内外圈滚道应无剥落、严重磨损,内外圈均no得後裂纹;滚珠应无磨损,保持架无严重变形,转动时无异常杂音与振动,停止时应逐渐停峡。
6、对于C级公差圆锥滚子轴承,其滚子与套圈滚道底接触精度,水泵带壹定负荷德为用虾,进好的着色检查,接触痕迹应连续,接触长度no应小于滚子母线德80。
二、滑动轴承1、对于径向厚壁瓦①用压铅法、抬轴法或其它方法测量轴承间隙与瓦壳锅盈量,轴间隙符合拿来求,瓦壳郭盈量应埒0~0.02mm。
轴承的配合公差标准
轴承的配合公差标准是指在机械设计中,为了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需要对轴承与轴和轴承座之间的配合进行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轴承配合公差标准:
1. 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2. 基轴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3. 过渡配合:是指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过渡配合的特点是其间隙或过盈量都较小,一般为0.01~0.05mm。
4. 过盈配合:是指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过盈配合的特点是在装配时需要一定的外力才能使轴和轴承座配合在一起。
5. 间隙配合:是指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间隙配合的特点是在装配时轴和轴承座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可以使轴承自由旋转。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轴承和不同的使用条件可能需要不同的配合公差标准。
在进行轴承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配合公差标准,并进行合理的公差设计。
轴承与轴的配合公差标准①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轴公差带构成配合时,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属过渡配合的公差代号将变为过赢配合,如k5、k6、m5、m6、n6等,但过赢量不大;当轴承内径公差代与h5、h6、g5、g6等构成配合时,不在是间隙而成为过赢配合。
②轴承外径公差带由于公差值不同于一般基准轴,也是一种特殊公差带,大多情况下,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是固定的,有些轴承部件结构要求又需要调整,其配合不宜太紧,常与H6、H7、J6、J7、Js6、Js7等配合。
附:一般情况下,轴一般标0~+0。
005 如果是不常拆的话,就是+0。
005~+0。
01的过盈配合就可以了,如果要常常的拆装就是过渡配合就可以了。
我们还要考虑到轴材料本身在转动时候的热胀,所以轴承越大的话,最好是-0。
005~0的间隙配合,最大也不要超过0。
01的间隙配合还有一条就是动圈过盈,静圈间隙1、轴承与轴锝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与外壳锝配合采用基轴制。
轴承尺寸公差与旋转精度得数值按GB307—84耐腐蚀泵得规定。
2、与轴承配合得轴颈及轴承箱内孔按GB1031—83锝规定,轴颈粗糙度Ra 值小于1.6μm,轴承箱内孔粗糙度Ra值小于2.5μm。
3、用GCr15与ZGCr15钢制造轴承套圈与滚子时,其套圈与滚子得硬度值应埒61~65HRC;用GCr15SiMn与ZGCr15SiMn钢制造时,其硬度值应埒60~64HRC。
硬度底检查方法及同壹零件地硬度地均匀性按JB1255得规定。
4、检查轴承底径向游隙与轴向游隙应符合GB4604—84锝规定。
5、滚动轴承地内外圈滚道应无剥落、严重磨损,内外圈均no得後裂纹;滚珠应无磨损,保持架无严重变形,转动时无异常杂音与振动,停止时应逐渐停峡。
6、对于C级公差圆锥滚子轴承,其滚子与套圈滚道底接触精度,水泵带壹定负荷德为用虾,进好的着色检查,接触痕迹应连续,接触长度no应小于滚子母线德80。
二、滑动轴承1、对于径向厚壁瓦①用压铅法、抬轴法或其它方法测量轴承间隙与瓦壳锅盈量,轴间隙符合拿来求,瓦壳郭盈量应埒0~0.02mm。
轴承常用配合
轴承常用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游隙配合:轴承与轴或孔的配合间隙存在一定的游隙。
它适用于低速、低精度和可接受轻微相对移动的轴承。
2. 过盈配合:轴承外圈与座孔的配合过盈,使轴承与座孔之间形成紧密配合,不允许相对移动。
这种配合适用于高速、高精度和要求稳定性较高的轴承。
3. 间隙配合:轴承与轴或孔的配合间隙较小,但不产生过盈。
这种配合适用于需要一定的稳定性,但又要允许一定的相对移动的轴承。
4. 强制过盈配合:为了增加轴承与座孔之间的紧密配合,通过加热或压装等方法,使轴承与座孔的配合达到一定的过盈。
这种配合适用于高速、高负载和要求高精度的轴承。
以上是常见的轴承配合方式,具体的选择应根据轴承使用条件、工作环境以及轴承的技术要求等因素来确定。
轮毂轴承安装、使用常识
轿车的轮毂轴承过去最多的是成对使用单列圆锥滚子或球轴承。
随着技术的发展,轿车已经广泛的使用轿车轮毂单元。
轮毂轴承单元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日益增长,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一代是由双列角接触轴承组成。
第二代在外滚道上有一个用于将轴承固定的法兰,可简单的将轴承套到轮轴上用螺母固定。
使得汽车的维修变的容易。
第三代轮毂轴承单元是采用了轴承单元和防抱刹系统相配合。
轮毂单元设计成有内法兰和外法兰,内法兰用螺栓固定在驱动轴上,外法兰将整个轴承安装在一起。
磨损或损坏的轮毂轴承或轮毂单元会使您的车辆在行驶的路途中发生不合适宜的且成本较高的失效,甚至对您的安全造成伤害。
在轮毂轴承的使用和安装中请您注意如下事项:
1、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安全和可*性,建议您不管车龄多长都要经常检查轮毂轴承——注意轴承是否有磨损的早期预警信号:包括任何转动时的摩擦噪音或悬挂组合轮在转弯时不正常的减速。
对后轮驱动的车辆建议在车辆行驶到38000公里是应对前轮毂轴承进行润滑。
当更换刹车系统时,检查轴承并更换油封。
2、如听到轮毂轴承部位发出的杂音,首先,重要的是找到杂音发生的位置。
有许多可能产生杂音的运动部件,也可能是一些转动件与不转动件发生了接触。
如果确认是轴承中的噪音,轴承可能已损坏,需要更换。
3、因为前轮毂导致两侧轴承失效的工作条件相似,所以即使只坏了一个轴承,也建议成对替换。
4、轮毂轴承比较敏感,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和合适的工具。
在储运和安装的过程中,轴承的部件不能损坏。
一些轴承需要较大的压力压入,所以需要专用工具。
一定要参照汽车制造说明书。
5、安装轴承时应该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细小的微粒进入轴承也会缩短轴承的使用寿命。
更换轴承时保持清洁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不允许用榔头敲击轴承,注意轴承不要掉在地上(或者是类似的处理不当)。
安装前也应对轴和轴承座的状况进行检查,即使是微小的磨损也会导致配合不良,从而引起轴承的早期失效。
6、对轮毂轴承单元,不要企图拆开轮毂轴承或调整轮毂单元的密封圈,否则会使密封圈受损导致水或灰尘的进入。
甚至密封圈和内圈的滚道都受到损坏,造成轴承的永久失效。
7、装有ABS装置轴承的密封圈内有一个磁性推力环,这种推力环不能受到碰撞、冲击或者与其他的磁场相碰撞。
在安装前从包装盒中取出,让它们远离磁场,如使用的电动机或电动工具等。
安装这些轴承时,通过路况测试观察仪表盘上ABS警报针,来改变轴承的操作。
8、装有ABS磁力推力环的轮毂轴承,为了确定推力环装在哪一边,可以用一个轻小的东西*近轴承的边缘,轴承产生的磁力就会吸引住它。
安装时将带磁性推力环的一边指向里面,正对ABS的敏感元件。
注意:不正确的安装可能导致刹车系统的功能失效。
9、许多的轴承是密封的,这类轴承在整个寿命期是不需要加润滑脂的。
其他不密封的轴承比如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在安装时必须加油脂润滑。
由于轴承的内腔大小不同,所以很难确定加多少的油脂,最重要的是保证轴承中有油脂,如果油脂过多,当轴承转动时,多余的油脂就会渗出。
一般经验:在安装时,油脂的总量要占轴承的间隙的50%。
10、安装锁紧螺母时由于轴承类型和轴承座的不同,扭矩的大小差别很大。
注意参照有关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