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开关电路图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2
光耦驱动继电器电路图大全(光电耦合器/ULN2803/开关电路)光耦驱动继电器电路图(一)注:1U1-1脚可接12V,也可接5V,1U1导通,1Q1导通,1Q1-3=0V,线圈两端电压为11.7V.1U1-1脚不接或接地,1U1不通,1Q1截止,1Q1-3=11.9V,线圈两端电压为0V。
注:“DYD_CPU_OUT”连接LPC2367,输出高低电平,高电平,1U4不通,1Q7不通,UCE=12V,1Q7-3=12V,线圈两端电压为0V。
DYD_CPU_OUT”为低电平,1U4导通,U43=1V,U3=11V,UCE=0V,1Q1-3=0V,线圈两端电压为11.7V。
以上两图是低电平使能。
这两种适用于CPU初始化时,GPIO口为高电平的情况,否则初始化会造成误动作。
“DYD_CPU_OUT”连接LPC2367,输出高低电平,低电平,1U4不通,1Q7不通,UCE=12V,1Q7-3=12V,线圈两端电压为0V。
“DYD_CPU_OUT”为高电平,1U4导通,U43=1V,U3=11V,UCE=0V,1Q1-3=0V,线圈两端电压为11.7V。
此图是高电平使能。
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接负载。
第2和第3图中的1R16换成510欧,1R7换成1K,否则会有上电瞬间,高电平干扰。
尤其是第3图,高电平使能。
光耦驱动继电器电路图(二)继电器开关模块由TLP521 -4 、ULN2803 和SRD -12VDC 及三极管构成,由微控制器输出的信号经过三极管构成的开关电路送往TLP521 -4 光耦芯片再通过ULN2803 达林顿管的放大后用来驱动SRD-12DC 继电器,进而达到控制空调的各种开关的作用,继电器开关控制模块与微控制器的电路连接图如图3 所示。
光耦驱动继电器电路图(三)24V继电器的驱动电路说明:VCC是5V。
继电器串联RC电路: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电路中。
当电路闭合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现象会产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增大,从而延长了吸合时间,串联上RC电路后则可以缩短吸合时间。
6.2.4 继电器在机电控制系统中,虽然利用接触器作为电气执行元件可以实现最基本的自动控制,但对于稍复杂的情况就无能为力。
在极大多数的机电控制系统中,需要根据系统的各种状态或参数进行判断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结果去控制接触器等电气执行元件,实现自动控制的目的。
这就需要能够对系统的各种状态或参数进行判断和逻辑运算的电器元件,这一类电器元件就称为继电器。
继电器实质上是一种传递信号的电器,它是一种根据特定形式的输入信号转变为其触点开合状态的电器元件。
一般来说,继电器由承受机构、中间机构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
承受机构反映继电器的输入量,并传递给中间机构,与预定的量(整定量)进行比较,当达到整定量时(过量或欠量),中间机构就使执行机构动作,其触点闭合或断开,从而实现某种控制目的。
继电器作为系统的各种状态或参量判断和逻辑运算的电器元件,主要起到信号转换和传递作用,其触点容量较小。
所以,通常接在控制电路中用于反映控制信号,而不能像接触器那样直接接到有一定负荷的主回路中。
这也是继电器与接触器的根本区别。
继电器的种类很多,按它反映信号的种类可分为电流、电压、速度、压力、温度等;按动作原理分为电磁式、感应式、电动式和电子式;按动作时间分为瞬时动作和延时动作。
电磁式继电器有直流和交流之分,它们的重要结构和工作原理与接触器基本相同,它们各自又可分为电流、电压、中间、时间继电器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继电器。
1. 中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是用来转换和传递控制信号的元件。
他的输入信号是线圈的通电断电信号,输出信号为触点的动作。
它本质上是电压继电器,但还具有触头多(多至六对或更多)、触头能承受的电流较大(额定电流5A~10A)、动作灵敏(动作时间小于0.05s)等特点。
中间继电器的图形符号如图6.28所示,其文字符号用KA表示。
中间继电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额定电压、额定电流、触点对数以及线圈电压种类和规格等。
选用时要注意线圈的电压种类和规格应和控制电路相一致。
(1)电磁继电器在电路图中电磁继电器的表示方式如图(1)所示。
图中的长方形表示电磁线圈,A1-A2 是电磁线圈的两端,其中A1 接+110V,A2 接地。
K 是二极管的阴极,A 是二极管的阳极,二极管跟电磁线圈是反向并联,线圈断电后,线圈上持续电流通过二极管放电。
1-2 和3-4 是常开触头,5-6 和7-8 是常闭触头。
当A1-A2 接通+110VDC 电压时,继电器动作,常开触头1-2 和3-4 闭合,常闭触头5-6 和7-8 断开。
(2)时间继电器01图(2)U>02时间继电器的作用在于能按预定的时间接通或分断电路。
从结构上可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
目前大多数的时间继电器都是电子式的,其利用电容的充放电特性,通过调节RC 电路中电阻或电容的大小,即改变充放电时间常数τ的大小,来调节延时时间的长短,实现延时功能。
(3)欠压继电器欠压继电器一般用在保护电路中。
图(2)是一种欠压继电器。
当01 端接通+110VDC 时,继电器动作,当01 端的电压小于某一值时,继电器就失电跳开。
(4)按钮平时的按钮可以分为普通按钮、带显示灯的按钮和拍打按钮。
拍打按钮又叫“紧急按钮”、“蘑菇按钮”,表面呈红色,安装在机械平台上,当用力拍打此按钮时,它会自锁,使它的触头保持在断开状态,只有在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它才会复位。
要注意,拍打是会造成机械停止运转,所以,在非紧急状态下不能拍打该按钮。
普通按钮、带显示灯的按钮都比较简单,这里不作描述。
(5)开关开关可分为普通旋转开关、行程开关和钥匙开关。
普通旋转开关就是当开关旋转到某一7位置时能固定在该位置上,如控制司机室灯的开关就是普通的旋转开关。
钥匙开关是需要特定的钥匙才能打开或关闭的,如司机台的钥匙开关需要用到78#钥匙。
(6)电磁阀电磁阀是一种用电路来控制气路的元件,通常情况下,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气路不通,当通电以后,由于电磁力的作用,电磁阀打开,气路能够通过电磁阀。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
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
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而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
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的。
固态继电器(SSR)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间采用隔离器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隔离。
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
按开关型式可分为常开型和常闭型。
按隔离型式可分为混合型、变压器隔离型和光电隔离型,以光电隔离型为最多。
继电器主要产品技术参数额定工作电压是指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线圈所需要的电压。
根据继电器的型号不同,可以是交流电压,也可以是直流电压。
直流电阻是指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万能表测量。
吸合电流是指继电器能够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
在正常使用时,给定的电流必须略大于吸合电流,这样继电器才能稳定地工作。
中间继电器接线图及任务原理之老阳三干创作中间继电器(intermediate relay):用于继电呵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以增加触点的数量及容量.它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与交流接触器基底细同,与接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接触器的主触头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中间继电器的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所以,它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它一般是没有主触点的,因为过载能力比较小.所以它用的全部都是帮助触头,数量比较多.新国标对中间继电器的定义是K,老国标是KA.一般是直流电源供电.少数使用交流供电.中间继电器原理线圈通电,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动作吸合,带动动触点动作,使常闭触点分隔,常开触点闭合;线圈断电,动铁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动触点复位,继电器的任务原理是当某一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速度、压力等)达到预定数值时,使它动作,以改动控制电路的任务状态,从而实现既定的控制或呵护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继电器主要起了传递信号的作用 .中间继电器组成部分中间继电器就是个继电器,它的原理和交流接触器一样,都是由固定铁芯、动铁芯、弹簧、中间继电器的特点1.整个继电器采取的是模块化结构,它的结构和交流接触器基底细同,只是电磁系统小些,触头组数较多.继电器的体积小,重量轻,整机动作灵活、可靠,机械寿命为200万次,电气绝缘性能很好,其它的耐振性能、阻燃性能、温度特性、电气性能均达到或超出了尺度要求,另外外不雅新颖,维修也简便2.罕见的中间继电器也有主触头和帮助触头,主触头一般有四组,帮助触头有两组.与接触器相比,它的主触头较小,承载能力低,主要用于传递控制信号.3.中间继电器作用是用来传递信号或同时控制多个电路,也可直接用它来控制小容量电动机或其他电气执行元件动触点、静触点、线圈、接线端子和外壳组成.中间继电器的作用一般的电路常分红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继电器主要用于控制电路,接触器主要用于主电路;通过继电器可实现用一路控制信号控制另一路或几路信号的功效,完成启动、停止、联动等控制,主要控制对象是接触器;接触器的触头比较大,承载能力强,通过它来实现弱电到强电的控制,控制对象是电器.中间继电器接线图1.代替小型接触器中间继电器的触点具有一定的带负荷能力,当负载容量比较小时,可以用来替代小型接触器使用,比方电动卷闸门和一些小家电的控制.这样的优点是不但可以起到控制的目的,并且可以节省空间,使电器的控制部分做得比较精致.2.增加接点数量这是中间继电器最罕见的用法,例如,在电路控制系统中一个接触器的接点需要控制多个接触器或其他元件时而是在线路中增加一个中间继电器.3.增加接点容量我们知道,中间继电器的接点容量虽然不是很大,但也具有一定的带负载能力,同时其驱动所需要的电流又很小,因此可以用中间继电器来扩大接点容量.比方一般不克不及直接用感应开关、三极管的输出去控制负载比较大的电器元件.而是在控制线路中使用中间继电器,通过中间继电器来控制其他负载,达到扩大控制容量的目的.4.转换接点类型在产业控制线路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控制要求需要使用接触器的常闭接点才干达到控制目的,但是接触器自己所带的常闭接点已经用完,无法完成控制任务.这时可以将一个中间继电器与原来的接触器线圈并联,用中间继电器的常闭接点去控制相应的元件,转换一下接点类型,达到所需要的控制目的.5.用作开关在一些控制线路中,一些电器元件的通断经常使用中间继电器,用其接点的开闭来控制,例如如彩电或显示器中罕见的自动消磁电路,三极管控制中间继电器的通断,从而达到控制消磁线圈通断的作用.中间继电器的作用:中间继电器就是普通的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前往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前往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中间继电器作用是用来传递信号或同时控制多个电路,也可直接用它来控制小容量电动机或其他电气执行元件,它的结构和交流接触器基底细同,只是电磁系统小些,触点多些.中间继电器的作用就是一个转换介质的作用,比方你想用小的直流开关去控制接触器吸合,但接触器是交流,两者不克不及接在一个回路中,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开关去控制中间继电器带电,让继电器的常开点来控制交流接触器带电吸合.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当你的线路中触点不敷用的时候,可以把最后的两个触点接到中间继电器的线圈上,那么当中间继电器线圈一得电,它的那么多常闭常开触点就可以用了,这样就增加了可用触点的数量.这也就是它叫“中间”继电器的原因,用A控制B,B来控制C,这就是间接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