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重型卡车驾驶室悬置匹配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08.78 KB
- 文档页数:77
随着现代汽车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也已经不再局限于车辆的外观以及安全上,对于车辆的舒适性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车辆的平顺性的好坏对于汽车的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传统的设计中,商用车驾驶室与车架直接相连,车辆在行驶时所受到的路面冲击将直接传递到驾驶室上,因而驾驶室的平顺性较差。
随着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部分商用车使用橡胶垫作为驾驶室和车架的连接件,这种方式起到了一定的隔振效果,但隔振方式已不能满足现有的需要,于是通过采用驾驶室悬置隔振系统来提高车辆的平顺性。
国内为改变驾驶室的平顺性,一些企业开始采用驾驶室悬置隔振系统,利用弹簧阻尼元件构成悬置系统将驾驶室与车架相连。
北汽福田欧曼、东风集团商用车部、一汽集团商用车部、东风日产柴油重卡、陕汽德龙F2000等为代表的国产商用车已经全部采用了驾驶室悬置隔振方式来提高车辆的平顺性。
在对驾驶室平顺性的研究中发现,商用车中包括车辆结构参数、悬置隔振系统性能参数、主悬架性能参数等,这些参数选取的合适与否对于驾驶室的平顺性都有一定影响,因此如何对影响驾驶室平顺性的关键参数进行较好的选择与匹配是改善驾驶室平顺性的重要途径。
在整车设计中,驾驶室悬置系统设计是整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将驾驶室悬置隔振技术引入到商用车设计中来提高驾驶室平顺性。
所谓驾驶室悬置是指利用弹簧阻尼元件构成悬置系统,将驾驶室悬置在车架上。
目前驾驶室悬置系统按结构形式分主要包括全浮式驾驶室以及半浮式驾驶室两种。
全浮式驾驶室即驾驶室由前后左右四组弹性元件构成悬置系统将驾驶室悬置于车架之上。
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由前、后两组悬置系统组成,前悬置结构包括螺旋弹簧、简式减振器、横向稳定杆、拉杆等,后悬置结构包括横梁、螺旋弹簧以及拉杆等。
图2—1及图2—2分别给出了全浮式驾驶室前后悬置结构。
半浮式驾驶室相对于全浮式驾驶室而言,其驾驶室前部两个支承点采用铰接方式与车架相连,后悬置结构也采用弹簧和阻尼元件构成后悬置连接到车架上。
增刊居刚,等:重型牵引车悬架主要参数的匹配设计57D2圈1利用等效弹簧概念计算悬架侧倾角刚度悬架侧倾角刚度为C—KD2/2(2)由此可知,若已知悬架的线刚度和板簧中心距即可算出该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当有些车辆使用路况较差,工作情形比较恶劣时,如重卡工程自卸车上还会装有横向稳定杆,用类似的方法也可求出其侧倾角刚度。
如图2所示,其中图2a为未加装横向稳定杆的悬架,图2b为加装稳定杆的悬架。
未加横向稳定杆时,悬架的侧倾角刚度为:2.36×109N/ram,安装横向稳定杆之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为3.12×109N/mm。
由此可见,加装横向稳定杆之后,悬架的角刚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图2后悬梁是否加装稳足杆装置图目前,国际上有很多重卡产品在前悬架中也增加了横向稳定杆系统,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降低前钢板弹簧的刚度,以提高整车的平顺性而同时也不减少悬架的侧倾角刚度,使得整车的操纵稳定性仍然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重型牵引车前悬架上没有加装横向稳定杆,是由于前钢板弹簧的线刚度K已经很大了,足以保证侧倾角刚度及操纵稳定性。
但正因为此,故重型牵引车的平顺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对平顺性的逐渐改善,钢板弹簧刚度的逐渐降低,也将在前悬架中增加横向稳定杆结构。
前、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的匹配对转向特性有一定影响,当汽车转弯时,整车所受侧向惯性力作用在汽车质心上,会造成使车身产生侧倾角西的侧倾力矩M。
,此侧倾力矩可分解为前、后轴上方的侧倾力矩舰。
和地,三者关系为尬一M。
,+M。
z;但前、后轴所分配到的侧倾力矩与前、后轴的侧倾角刚度成正比,因此可认为车身的侧倾角是前后一致的,即成如下比例声一丝C一鲁一鲁(3)其中,C、C,和C2分别是整车的侧倾角刚度和前、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由(3)式可知,如果哪根轴上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大,哪根轴上的侧倾力矩及其造成的左右轮的负荷转移也就大,这种负荷转移又会影响到轮胎的侧偏角。
同时,当左右轮胎由于侧向力的影响,使其承受的载荷偏离额定载荷时,将会导致其侧偏角增大,整轴平均侧偏角也将增大,而且悬架的侧倾角刚度越大,车轮负荷转移值越大,整轴平均侧倾角增长得越多。
《重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匹配分析及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物流业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重型载货汽车在运输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作为影响汽车行驶平稳性和舒适性的关键部分,其匹配效果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性能表现。
因此,本文针对重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匹配分析,并通过实验研究验证其性能表现。
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概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连接发动机和车架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振动和噪声的传递,保证发动机和车辆的平稳运行。
该系统包括悬置支座、减震器、橡胶衬套等部件。
合理的匹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可以显著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三、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匹配分析(一)匹配原则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匹配应遵循可靠性、经济性、适用性等原则,同时要考虑发动机的振动特性、车辆的行驶环境等因素。
(二)匹配要素1. 发动机参数:包括发动机的重量、尺寸、振动频率等。
2. 车辆参数:包括车架的刚度、载重等。
3. 悬置元件的选型:选择合适的悬置支座、减震器、橡胶衬套等。
4. 匹配优化:根据实际需求,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四、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验证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匹配效果,分析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表现。
(二)实验方法1. 实验设备:使用振动测试仪、加速度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实验。
2. 实验步骤:安装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实际道路测试和实验室振动测试,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发动机的振动数据、车辆的行驶平稳性数据等。
2.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评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减震效果、噪声控制效果等。
3. 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匹配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五、结论通过对重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匹配分析及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合理的匹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发动机的振动和噪声传递,提高车辆的行驶平稳性和舒适性。
2. 在选择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发动机参数、车辆参数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确保匹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重型货车驾驶室悬置参数的优化与匹配分析汤少岩【摘要】重型货车行驶的路况较差,而且大功率发动机的振动较大,对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造成很大影响.为了解决货车驾驶室振动较大的问题,提高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减振性能,文章在仿真软件Simulink中建立了货车驾驶室悬置系统模型,分析路面不平度对货车驾驶室造成的影响,并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驾驶室悬置参数进行优化匹配设计.优化后,驾驶室内座椅处垂直方向的加速度均方根值下降了13.74%,俯仰角加速度均方根值下降了12.37%.从优化的结果来看,重型货车驾驶室的悬置系统的减振性能有所提高,乘坐舒适性得到一定的改善.【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3页(P190-192)【关键词】货车;驾驶室悬置;参数优化;乘坐舒适性【作者】汤少岩【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 255022;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1.4CLC NO.: U461.4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7)10-190-03 重型货车是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对重型货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燃油经济性以及其承载能力,乘坐舒适性较少得到车企以及市场的重视。
而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驾驶人员对工作的环境也要求越来越高。
舒适的驾驶环境,能够保证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感觉处于良好的水平,有利于提高货车的驾驶安全性以及运输的效率。
影响货车驾驶室乘坐舒适性的因素很多,例如驾驶室的平顺性、车厢空调性能、驾驶座椅等,其中影响最大的即是平顺性性能,而驾驶室的平顺性主要取决于悬置系统的刚度和阻尼。
本文则主要从优化驾驶室悬置参数的角度去探讨和研究改善乘坐舒适性的方法,然后通过MATLAB优化工具箱重新优化匹配了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参数,改善驾驶室的乘坐舒适性。
某商用车驾驶室空气悬置及整车性能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商用车是指以经营为目的,用于货物或者人员运输,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汽车。
商用车作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载重量大、耐用性强、载货量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物流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然而,商用车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营后,由于车辆使用和环境因素,驾驶室空气悬置系统和整车性能会显著降低,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车辆的运营效率和生产力。
因此,对商用车驾驶室空气悬置系统和整车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探究某商用车驾驶室空气悬置系统及整车性能的分析,研究重点包括:商用车驾驶室空气悬置系统的结构、原理和运行特点,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定量评估商用车驾驶室空气悬置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商用车整车性能的测试和评估,通过道路测试和数据采集,对商用车的操控性、行驶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等指标进行评估,为商用车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商用车驾驶室空气悬置系统的结构和原理、整车性能测试方法和技术。
2. 实验测试:通过在实际路况下进行商用车的测试,采集道路数据,分析商用车的操控性、行驶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等指标。
3. 数值仿真:通过建立商用车驾驶室空气悬置系统和整车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并分析商用车驾驶室空气悬置系统和整车性能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等。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论文的研究,预计可达到如下预期成果:1. 掌握商用车驾驶室空气悬置系统的结构、原理和运行特点,了解商用车驾驶室空气悬置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2. 评估商用车的操控性、行驶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等指标,为商用车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3. 对商用车驾驶室空气悬置系统和整车性能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研究,为该领域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以上为开题报告的内容,仅供参考。
《重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匹配分析及实验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重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匹配问题,并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
文章首先概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然后详细阐述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结构特点、设计要求及匹配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验测试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
最后,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一、引言随着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重型载货汽车在运输行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作为重型载货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因此,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匹配分析及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结构特点及设计要求(一)结构特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等组成,通过橡胶支座或液压支座与车架相连,起到减震、降噪、提高乘坐舒适性的作用。
(二)设计要求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需满足以下要求:减震效果好,能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保护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免受外界冲击;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维护。
三、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匹配分析(一)理论分析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匹配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动机与变速器的匹配、悬置支座的选择与布置、系统刚度与阻尼的匹配等。
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参数及相互关系,为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二)参数选择与优化根据理论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发动机、变速器及悬置支座参数。
通过优化设计,使系统在满足减震、降噪、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研究(一)实验方案根据理论分析和参数选择结果,制定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悬置系统的刚度与阻尼测试、发动机与变速器的匹配实验、整车道路实验等。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理论分析的可靠性。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测试,得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刚度、阻尼及整车性能数据。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合理匹配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能有效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提高乘坐舒适性;系统刚度和阻尼的匹配对整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优化后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基于某型重卡驾驶室空气悬置设计
第一章:引言
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重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驾驶室作为司机的办公场所,舒适性和安全性成为重要考虑因素。
在传统的重卡驾驶室中,弹簧悬置或气囊悬置等方式广泛应用,但是这些方式存在着一些缺陷。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某型重卡驾驶室空气悬置设计问题。
第二章:重卡驾驶室悬置方式的优缺点分析
本章主要从弹簧悬置、气囊悬置、液压悬置等方式出发,分析各种悬置方式的优缺点。
弹簧悬置成本低,但是弹性不好控制和调节,并且减震效果不如气囊和液压悬置。
气囊悬置减震效果好,但是需要专门的气源和控制系统,成本高。
液压悬置响应速度快,但是复杂度较高。
第三章:空气悬置的原理与实现
本章主要阐述空气悬置的原理和实现方式。
空气悬置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弹簧阻尼元件,通过调节空气压力实现对驾驶室高度和减震效果的控制。
实现方式比较简单,能够满足舒适性的要求,并且成本相对较低。
第四章:基于空气悬置的驾驶室减震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基于空气悬置的驾驶室减震设计,通过分析驾驶
室静态和动态负荷特点,确定合适的空气压力范围、安装位置和数量,以保证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章将通过有限元仿真等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
第五章:结论
本文通过梳理重卡驾驶室悬置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空气悬置的驾驶室悬置方案,并对减震设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实现。
空气悬置具有响应迅速、控制简单、成本适中等优点,能够满足重卡驾驶室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
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进一步提高驾驶室悬置方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重型汽车瓦特杆结构驾驶室后悬置运动轨迹本文将介绍一种瓦特结构驾驶室后悬置的运动轨迹,通过对瓦特杆结构关键点进行参数化建模,然后利用ADAMS求解,以得到该结构的运动轨迹。
正文1 导言随着对重型汽车舒适性要求的提高,驾驶室全浮悬置已经成为主机厂的主流配置。
而全浮悬置分为前、后悬置,对于后悬置结构常见的有推力杆(panhard)导向的后悬置(关联悬置)和单横臂导向的后悬置(独立悬置)。
对于推力杆结构的后悬置,其结构本身有加剧侧倾趋势的缺点,且推力杆越短,布置的越倾斜,这种趋势越剧烈;且由于其只依靠一个点固定,在驾驶室有前后运动时,有可能发生侧偏的问题。
对于单横臂导向的后悬置结构,其主要问题是结构较复杂,占用空间大。
在底盘悬架上采用的瓦特杆导向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推力杆结构侧倾的问题,而占用空间的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解决。
基于瓦特杆导向机构具有的特点,本文将介绍一款瓦特杆结构的驾驶室后悬置结构,并将基于参数化的建模的方法得到其数学函数关系,然后利用ADAMS 软件求解,以获得该种结构的运动轨迹。
2 瓦特杆运动轨迹的分析2.1瓦特杆结构驾驶室后悬置介绍本文介绍的瓦特杆结构驾驶室后悬置如图1所示,驾驶室后悬置主要由上支架、下支架、集成减振器的气囊和瓦特杆导向机构组成,瓦特杆结构包括序号1和3两个瓦特杆(序号1和3完全相同,安装初始角也相同)以及序号2转枢组成。
驾驶室与上支架连接,下支架与车架连接。
P0(x0,y0)P1(x1,y1)P2(x2,y2)P3(x3,y3)P4(x4,y4)图1 瓦特杆机构驾驶室后悬置图2瓦特杆机构原理图2.2 轨迹分析我们将上图1中瓦特杆结构抽象为原理图2,图2中P1和P4两点分别与车架相连,作为机架连接点,P0点即是转枢的旋转点,上支架能够绕该点旋转。
图2中的圆圈为铰接副,线代表杆。
该结构本质上是一个四连杆机构。
我们假设P1、P2点之间的杆长为L12,P2、P0点之间的杆长为L02,P0、P3点之间的杆长为L03,P2、P3点之间的杆长为L23,P3、P4点之间的杆长为L34,P4、P1点之间的杆长为L14。
基于Adams振动解耦的某重型汽车悬置匹配计算孟宪鹏;张贵勇【摘要】发动机悬置系统性能的好坏是影响车辆舒适性的重要因素,而悬置胶垫的刚度又是关键。
文章以某重卡6×2载货车匹配德国曼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的悬置系统设计为实例,介绍重型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的静力计算和弯矩校核,胶垫刚度计算和Adams解耦率分析,并介绍悬置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I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vehicle comfort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gine suspension system is good or bad,while the suspension cushion stiffness is the key.This paper takes a heavy tractor(6×2) suspension system design as an example, which assemble MAN engine from DE and FAST gearbox, introduce the method of static calculation, bending moment check, cushion stiffness calculation, Adams decoupling rate calculation ,and the basic step of engine suspension design.【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6(000)012【总页数】4页(P153-156)【关键词】重型汽车;静力计算;弯矩校核;刚度;Adams解耦【作者】孟宪鹏;张贵勇【作者单位】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2.3+1CLC NO.: U462.3+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6)12-153-04目前,汽车的振动和噪声控制逐渐成为汽车设计人员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因而对隔离发动机振动噪声向车内传递的关键部件—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1]。
重型牵引车驾驶室悬置与悬架参数的集成优化设计赵林峰;胡金芳;张荣芸【摘要】In view of the automotive multivariate integration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riding com-fort and handling stability,taking the heavy tractor as a research obj ect,the vehicle model with the cab suspension and air suspension was established.The tractor cab suspension and suspension parame-ters etc.11 parameters were chosen as variables to design experiments,then the mathematic model of multi-obj ective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was established.The six variables were identified as optimi-zation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ideal parameter modification method,by using the RSM fit four re-gression models which were weighted to get the optimal solution and the size of the weighting factors.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here only suspension parameters were completed optimization design,it is shown that the cab suspension and the suspension parameters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are more ideal,ride comfort and handling stability are improved obviously.%针对汽车多变量集成优化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问题,以某重型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带有驾驶室悬置和空气悬架的整车模型.以驾驶室悬置参数和悬架参数为变量,建立了多目标协同优化模型.利用理想参数修改法确定了6个最佳优化参数,运用响应面方法拟合出4个回归模型,并进行加权,得到优化目标的最优解和权重因子大小.与仅选择悬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的结果对比,集成优化后的驾驶室悬置与悬架参数更理想,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改善较明显.【期刊名称】《中国机械工程》【年(卷),期】2016(027)006【总页数】6页(P791-795,800)【关键词】驾驶室悬置;空气悬架;平顺性;协同优化模型;响应曲面法【作者】赵林峰;胡金芳;张荣芸【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3随着高速运输业的发展,重型牵引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对基于二者性能优化的问题,已经展开了不少的研究。
《重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匹配分析及实验研究》篇一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重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匹配分析及其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理论分析和优化设计方法。
文章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接着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匹配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提出了优化方案。
一、引言随着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重型载货汽车作为主要运输工具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作为连接动力系统和车身的重要部分,其性能对整车的平稳性、操控性和NVH(噪声、振动和刺耳声)等性能指标有着显著影响。
因此,本文针对重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整车性能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结构分析重型载货汽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等核心部件的悬挂结构和支撑元件。
该系统不仅承受着整车各部分产生的各种外力,还起到减少振动和噪音、保持整车稳定的作用。
不同的车辆由于其使用需求和工作环境的不同,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结构和形式也有所差异。
三、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匹配理论分析(一)匹配原则及影响要素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匹配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要确保各部件之间的匹配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其次要保证整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匹配还要考虑到多种要素的影响,如零件的重量、强度、刚度等。
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悬置系统的支撑能力、缓冲性能以及耐久性。
(二)匹配方案的确定与仿真模拟通过对各种因素的深入分析和权衡,可以确定出不同的匹配方案。
然后利用仿真软件对不同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比较其性能指标的优劣。
这一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各方案的特点和优势,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四、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一)实验设计与实施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我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实施。
重型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匹配设计摘要:本文研究了重型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匹配设计问题。
首先,介绍了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其次,根据汽车的结构特点和运行要求,对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各项参数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系统的设计;最后,通过数学模拟和实际测试,验证了该驾驶室悬置系统的优越性。
关键词:重型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参数分析;匹配设计;数学模拟;实际测试正文:重型商用车作为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设计和装备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其行驶安全和舒适性。
其中,驾驶室悬置系统是重要的装备之一,其作用是通过减震、降噪、抗震等措施,保证驾驶室内的人员不会因为路面的颠簸而产生不适和安全隐患。
为了满足重型商用车的运营需求和各种路况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匹配方案。
具体参数设计如下:1. 悬挂形式:选取气弹簧+橡胶支座的方案,可有效降低震动幅度,提高行驶舒适度。
2. 支承式样:采用三点支撑,保证驾驶室受力均衡,避免出现摆荡、倾斜等情况。
3. 悬挂自由长度:根据实际测试结果进行调整,调节悬挂长度以适应不同路况下的震动。
4. 悬挂刚度:根据负载和工作环境的不同,选取各种不同的悬挂刚度。
5. 阻尼器:选用高阻尼的氛围阻尼器,可消除驾驶室内的震动和噪声,提高舒适度和安全性。
为了验证该驾驶室悬置系统匹配方案的有效性,本文进行了数学模拟和实际测试。
通过数学模拟,我们验证了该方案的各项参数设计的合理性和合适性,可以满足各种路况下的工作需求。
同时,实际测试也证明了该方案的优越性,其舒适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有效保障。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为重型商用车驾驶室悬挂系统的匹配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案,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舒适性,为现代交通运输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此外,在驾驶室悬挂系统的匹配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车辆的负载情况。
重型商用车吨位较大,装载物品的重量也较大,因此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负载的影响。
根据车辆的载重能力和配重分配情况,我们可以调整驾驶室悬挂系统的参数,从而使其适应不同的负载情况。
驾驶室悬置作为隔离振动进入驾驶室的重要部件,其工作效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及工作效率。
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采用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的方法,仿真优化出最佳的悬置匹配参数,如吉林大学的王楷焱、吴碧磊[1-2]以及重庆大学的贺岩松、张军峰[3-4]等人通过驾驶室悬置刚体模型或整车动力学模型仿真优化出最佳的悬置刚度、阻尼值。
这一系列的方法对于悬置的改进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指导和思路。
文中针对某重型汽车公司生产的商用车驾驶室悬置隔振不理想的状况,进行悬置隔振的主观评价与温度诊断试验及相应的理论分析,针对悬置出现的问题提出参数优化的建议,进行优化前后的试验对比验证优化的效果及可行性,为今后同类车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1悬置参数分析优化图1为文中研究样车采用的驾驶室悬置结构。
前悬置主要由上支架、弹簧减振器、下支架及横向稳定杆组成,其中上支架、弹簧减振器与下支架组成封闭的三杆机构,左右悬置通过横向稳定杆固定连接。
前螺旋弹簧刚度参考经验公式选取为K =128N/mm ,减振器阻力系数为C =6692N ·s/m 。
后悬置主要由带有悬置锁的上支架、弹簧减振器、下支架及横拉杆组成,上支架与弹簧减振器、下支架组成封闭的三杆机构,后悬置弹性元件采用外倾对称的布置方式,与竖直方向呈20°,左右悬置通过横拉杆固定连接。
后螺旋弹簧刚度参照经验公式选取K =28.96N/mm ,阻力系数C =4083N ·s/m 。
1.1悬置效能试验针对试验样车通过坏路时,驾驶室抖动异常的状况,笔者首先对试验样车及对标车进行主观测评重型商用车驾驶室悬置试验与优化文令强1,2,杨辉2收稿日期:2015-04-22;修回日期:2015-08-22作者简介:文令强(1981-),男,湖南桃江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商用车驾驶室振动测试与分析研究,E-ma il :lwen3@ 。
(1.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2.江铃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32)文章编号:1674-9146(2015)11-0112-031-a前悬置1-b后悬置图1驾驶室悬置结构. All Rights Reserved.试验,试验由有经验的司机以及相关工程师分别驾乘试验样车与对标车,通过主观感觉得出相应分值并平均,判断两车的舒适性。
基于ADAMS的某重型卡车驾驶室悬置振动模态分析重型卡车驾驶室悬挂系统的振动特性对于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模态分析可以了解驾驶室的共振频率、模态形式和振动响应等信息,为改进驾驶室悬挂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基于ADAMS软件对重型卡车驾驶室的振动模态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获取重型卡车驾驶室的几何模型。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三维的CAD模型,并导入到ADAMS软件中。
然后,在ADAMS中建立相应的悬挂系统模型,包括悬挂弹簧、阻尼器和悬挂杆等组件,并设置悬挂系统的约束条件。
此外,还需要给驾驶室施加外部激励,模拟实际道路的不平顺。
接下来,进行模态分析。
在ADAMS中,通过ADAMS/View模块进行模态分析。
在模态分析之前,需要设置求解器类型、求解步长和求解终止条件等参数。
然后,选择模态分析命令,并设置分析频率范围。
在模态分析过程中,ADAMS将自动计算得到驾驶室悬挂系统的各种模态特性,包括共振频率、模态形式和振动响应等参数。
最后,对模态分析结果进行评估和优化。
根据模态分析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驾驶室悬挂系统的共振频率和模态形式,并判断是否存在共振问题。
如果存在共振问题,需要对悬挂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驾驶室的舒适性和工作效率。
优化设计可以包括修改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等参数,或者采用其他减振装置。
通过反复优化设计和模态分析的循环,最终可以得到符合预期的驾驶室悬挂系统。
总之,通过基于ADAMS的重型卡车驾驶室悬挂系统模态分析,可以为驾驶室悬挂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准确分析驾驶室的振动特性,可以改善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和工作效率,提高驾驶安全性。
《重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匹配分析及实验研究》一、引言随着物流业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重型载货汽车在运输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作为重型载货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行驶平稳性、乘坐舒适性以及动力传递效率。
因此,对重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匹配分析以及实验研究,对于提升车辆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匹配分析进行详细阐述,并通过实验研究验证其有效性。
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概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重型载货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主要由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等组成,通过悬置装置与车架相连。
其作用是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平稳、高效地传递到车轮上,同时起到减震、降噪、提高乘坐舒适性的作用。
三、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匹配分析(一)匹配原则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匹配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适应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和舒适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系统能够适应不同工况和路况;经济性原则要求系统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成本要尽可能低;可靠性原则要求系统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舒适性原则则要求系统能够减少振动和噪音,提高乘坐舒适性。
(二)匹配要素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匹配要素主要包括发动机参数、变速器参数、传动系统参数以及悬置装置参数等。
在匹配过程中,需要根据整车的性能需求,合理选择和配置这些参数。
(三)匹配流程匹配流程包括初步设计、理论计算、仿真分析、实验验证等步骤。
首先,根据整车性能需求进行初步设计;然后,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对优化后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测试和评估。
四、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匹配分析的有效性,通过实际测试和评估,检验系统的性能表现。
(二)实验方法实验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道路实验和台架实验。
道路实验主要用于测试整车在不同工况和路况下的性能表现;台架实验则主要用于测试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各项性能参数。
重型车辆空气悬架参数匹配与性能分析张俊玲【摘要】根据车辆动力学模型简化原则,确定某重型货车前后悬架空气弹簧刚度及减振器参数,并建立相应三维模型。
根据三维模型参数,在AMESim中建立二分之一车辆模型,并利用滤波白噪声法建立了C级路面激励。
通过计算,对前后悬架不同阻尼值下的悬架参数进行匹配研究,分析了空气悬架阻尼值的改变及匹配对车辆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以及道路友好性的影响。
【期刊名称】《制造业自动化》【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96-99)【关键词】重型汽车;空气悬架;参数匹配【作者】张俊玲【作者单位】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贵阳 5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0 引言随着基础建设及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加大,重型车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1]。
作为汽车车身与车轴的弹性连接件,悬架系统主要实现车轮与车架之间的力矩传递,通过缓和、衰减路面激励对车桥及车身带来的冲击、振动,保持车辆良好的平顺性、行驶稳定性及道路友好性[2]。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重型车辆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空气悬架是以空气弹簧为主要弹性元件,由于其具有刚度可变、高度可控、自振频率低、隔声性能好和高频振动吸收率高等特点,近些年逐渐成为应用及研究热点[3]。
当前,国内空气悬架技术还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空气弹簧的强非线性,对空气悬架参数匹配的研究一般是推导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往往数学公式中一个参数的错误就会导致仿真结果与真实情况大相径庭[4]。
本文应用AMESim对空气悬架重型车辆进行建模及参数匹配研究,借助软件对于动力学系统的建模优势,分析空气悬架阻尼系统的改变对车辆各方面性能的影响,推导出空气悬架系统参数匹配相应结果。
为国内空气悬架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充实重型车辆空气悬架领域的研究。
1 空气悬架建模因重型货车要经常性的出现在各种道路环境复杂的场所,比如矿山、工厂、码头等,特别是用于长途运输的重型货车,由于线路长、国家道路建设实力的有限性,可能要多次行驶在不同的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