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件”的变迁
- 格式:pdf
- 大小:346.80 KB
- 文档页数:3
2019-2020年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春天的故事》(四大件的变迁)教案2教学目标:通过了解“四大件”的变迁,感受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
通过具体事例,从中感悟社会的不断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质素不断提高。
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发展感到自豪,并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学生完成调查表。
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活动意图活动一《春天的故事》活动二《越来越好》1.根据音乐进行想象活动:播放《春天的故事》2.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什么?3.认识改革开放4.引出课题,板书:四大件的变迁一、走进小文的故事1.出示情景一:新郎用自行车带着新娘回家。
(引出60年代的四大件)2.出示情景二:漫画——冰箱新娘(引出80年代的四大件)3.出示情景三:花车队伍(引出现在的四大件)二、说出你的故事——学生讲述故事,教师互动,生生互动。
三、感受生活的变化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看课件利用书本资源及搜集的信息,讲述四大件的变迁的故事。
使学生初步的了解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
从教材的故事,过渡到学生自家的故事,走进生活,通过了解“四大件”的变迁,感受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
通过具体事例,从中感悟社会的不断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质活动三《走进新时代》1.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
2.畅想未来的四大件。
总结:未来属于我们,让我们带着满怀希望,满怀憧憬,用我们勤劳和智慧,走进一个崭新的时代。
畅想未来的四大件素不断提高。
用发展观看问题,改变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
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发展感到自豪,并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品格的试金石》word版教案单元目标:知识:知道诚信应当是公民的觉悟和品德,是个人得到人、群体与社会尊重与接纳的必要条件;知道节俭是优良传统,了解节俭与环境资源、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系;了解成长中健康的心理与行为美,培养美好的道德情操。
结婚四大件概念变迁的意义结婚四大件是指婚礼的必备物品,包括婚纱、钻戒、婚鞋和新郎礼服。
这些物品在传统观念中,代表着婚姻的庄重和神圣。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的演变,婚姻四大件的概念也发生了变迁。
探讨这些变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婚姻四大件的概念变迁反映了社会文化观念的变化。
在传统观念中,婚姻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制度和家庭重要的象征,而婚姻四大件则是这种制度和象征的物质体现。
然而,在现代社会,个人自由和个性化的婚姻观念逐渐被接受和推崇。
因此,婚姻四大件的意义逐渐转变为与个体幸福和情感满足有关。
婚纱、钻戒、婚鞋和新郎礼服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象征,更是新婚夫妇表达爱情和美好生活愿景的方式。
其次,婚姻四大件的概念变迁体现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传统观念中,婚姻四大件中的婚纱、钻戒和婚鞋更多地与女性相关,而新郎礼服则与男性相关。
这反映了传统社会中,女性在婚姻中扮演从属的角色,婚姻更多地是男性主导的。
然而,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婚姻四大件的意义也随之改变。
现今社会,婚姻四大件不再是女性从属的象征,而是表达女性个体独立和追求幸福的方式。
女性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婚纱和钻戒,婚姻四大件成为了展示女性个体魅力和品味的舞台。
再次,婚姻四大件的概念变迁反映了经济和消费观念的演变。
传统婚姻观念中,婚姻四大件被视为一种昂贵的投资,是家庭繁荣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然而,在现代社会,个体消费观念的崛起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婚姻四大件的概念发生了转变。
婚姻四大件不再仅限于高价值的物品,而是更注重品质和个性化的呈现。
新人们更加关注他们的“购买决策”,并更愿意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需求来选择婚姻四大件。
这反映了现代婚姻观念中个体消费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最后,婚姻四大件的概念变迁对婚姻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婚姻四大件作为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婚庆、服装、珠宝等相关产业的重要驱动力。
婚纱厂商、珠宝品牌和婚礼策划机构等都在不断创新和升级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新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老照片回看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大件”,是否还记得家里哪年
置办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上世纪80年代,人们心目中的四大件变成了冰箱、电视、洗衣机和录音机,1985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年收入大概600元,四大件的价格在6000元左右,相当于一个城市居民约10年的收入.图:1980年代的四大件。
图:电冰箱。
买电冰箱对于普通家庭是件大事,当时一个电冰箱
的价格约2000元,不亚于现在买一辆车。
图:专卖电视的供销社。
进入80年代,电视机成了结婚上等的聘礼,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不菲。
图:聚集在一起看电视,这个场景在八九十年代十分常见。
图:一位新婚女士与自家的洗衣机合影。
图:录音机在80年代是时尚的代名词,是年轻人最重要的娱乐工具。
“四大件”的变迁说课稿一、说教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四大件”的变迁》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中主题一《春天的故事》的第一个课题。
本单元旨在通过呈现改革开放30年多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民族自豪感。
本主题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变化,知道改革开放对人们及中国的影响。
其中"四大件"的变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既是单元的导入,又孕育着"腾飞的中国"的深刻含义。
二、说学情与教学目标虽然家庭中"四大件"的变迁所跨越的时间跨度远远大于学生的认知年限, 但是学生在第二单元清楚地认识到在新中国走过的六十多年里,社会生活、家家户户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单元的学习就是要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体验、探究、主题模拟活动等学习方式感悟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并为我国取得发展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依据教材设置、课程理念与六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一定品德与行为习惯、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实际,我设置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四大件"的变迁及其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
2、能力目标:进一步学习采用访问或采访的方法搜集信息,初步形成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增强对具体事例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搜集和利用信息,感悟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重点)3、情感目标:感悟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会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难点)三、说教法、学法1采用讨论、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再现与讨论使每位学生充分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在情景中获得感悟体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大件”的变迁东方也辰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发生了质的飞跃,从一穷二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老百姓的生活用品也经历了数量从少到多、种类从无到有、品质从低端到高端的变化,折射出时代发展中人民生活品质的历史变迁。
计划经济时代的记忆新中国的工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
由于长期的战乱,加之旧中国反动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我国轻工业极不发达。
1949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只有48亿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不到9元钱。
在当时,我国只能生产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甚少的日用生活消费品。
至于其他的产品,绝大多数是手工业小商品,而且品种单一,花色很少,质量粗劣。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像火柴、自行车、胶鞋这些现在看来非常普通的东西,当时都作为最紧迫的工业生产品类,放在了与钢铁、船舶同等重要的位置。
然而,受限于当时我国的轻工业生产能力,加之我国确立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方针,导致一个时期内我国轻工业产品很难满足老百姓迅速增长的基本需求。
这在一些生活耐用消费品如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制造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1958年3月11日,上海宏音无线电器材厂工程师张元震领导的试制小组与有关单位协作,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
4年后,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元器件的美多牌28A型便携式中短波晶体管收音机研制成功,第一条晶体管收音机生产流水线也建立起来。
美多牌28A收音机上市后立即引起轰动。
周恩来总理在出国访问时,曾将其作为国礼。
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是当时许多城市家庭渴望拥有、也比较稀有的四件家庭物品,被称为“四大件”“三转一响”。
这些东西不仅价格贵,而且是紧俏商品,一般都需要凭票购买。
“三转一响”是当时人民所能拥有的最高财富,反映出那个时代我国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准。
据许多人回忆,当时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一个特色景观,就是很多人到百货大楼排长队购买“四大件”。
《四大件的变迁》教学反思
《四大件的变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在这节课上,我能够围绕“四大件”的变迁来使学生明白道理,并不是简单地进行说教,让学生打从心里受到感动,初步形成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但是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没能够注重学生的、、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力,小组活动没安排好。
“不要贪多求全”,这是我上完这节课的'深切体会。
在预设中,我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生活的变化,还准备了83岁“记帐达人”叶滋茎老人的老帐本,结果在第一次试上中,一心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赶场,学生对“变迁”只停留在外表的理解,不能真正领悟知识点。
而本节课,我对教学内容稍作调整,去掉“老帐本”的比拟,而抓住“四大件”在价钱、物品、功用、普及等方面进行比拟,到达预期效果。
立足“品社与生活”的学科特点,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调查和收集资料是必要的学习方法。
但由于城乡差异,学生的家境不同,家长的文化差异,教学中,老师要考虑到生获得的材料的科学性及可信度。
如:调查中,学生得到“我家的大件”有“牛”、“床头”、“橱柜”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在60年代、80年代买齐“四大件”的时间也与事实相差太大。
四大件的变化小学六年级作文550字
四大件的变化小学六年级作文550字
提起“四大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并不陌生。
因为“四大件”是那个年代高档的奢侈品了。
它不仅是那个年代的产物,而且还见证了那个时代。
述说着它的历史、讲述着它的故事。
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
不要小看“四大件”,它可不是一般家庭拥有的物件,那可是高级消费品哩!
也许你要问“四大件”究竟是何物呢?告诉你吧,就是“三转一响”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别小瞧这“四大件”,在那个年代想买是不一定买得到的—那可是凭票供应的!
也许,大家不会相信,在那个物质匮乏、经济水平低下的年代什么都要凭票供应的!
买衣服要有布票,而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款式也十分单调,人们都千篇一律地穿着灰色中山服、蓝色解放装。
远看,就是一片灰(蓝)色的海洋!
购买其它商品就别提了,买肉要有肉票,买油得凭油票``````小到毛巾、肥皂,大到钢铁、煤炭。
简直是无处不凭票。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代替。
也许你要问,“怎么又出现个新四大件”?告诉你吧!
新四大件就是彩电、冰箱、空调和洗衣机。
也许你要感叹了:“什么‘新四大件’?这都已经是过时的商品了,提它还有意义吗?”是的,正是因为商品的更新换代快,就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腾飞了、中国的百姓富裕了!
看今朝,电脑、手机等各种商品成了普通消费品。
住房、汽车成了百姓的私产。
“四大件”的演变史,就是中国百姓的生活富裕史!。
七十到80年代四大件毛概上世纪70年代,“四大件”是指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80年代,“四大件”变成了电视、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到了90年代,“四大件”的前三位没有变,还是电视、冰箱、洗衣机,最后一位变成了热水器。
上世纪80、90年代,“四大件”的首位是电视。
现如今,电视已经不知道升级换代了多少轮。
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家居界的扛把子产品不仅没有退出人们的视线,反而不断在进化中日趋完善。
屏幕越来越大,画质越来越清晰,功能越来越多,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从前人们选购电视,只有一个重要参数,那就是屏幕尺寸。
屏幕尺寸越大,说明产品越高端。
现在高端电视的标准,已经不限于屏幕尺寸的大小了。
但人们买电视,仍然乐于选择那些大屏幕的产品,60、65、75都是常规级操作。
一家人围坐在宽敞的客厅里,看着光学低蓝光、全面屏、金属机身、4K超高清的大屏幕智能电视,享受着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这样的场景,只是想一想,都感觉十分美好。
看过《爱情公寓》的小伙伴们,一定对其中子乔陪美嘉在出国的朋友家过夜,邂逅能思考会说话的超级智能冰箱这个情景记忆犹新。
那个时代,一般的冰箱远没有现在智能,更别提跟主人对话了。
今天的智能冰箱,虽然还是没有达到电视剧里的超高智慧,但比之从前也是胜过了不知多少个段位。
制冷并令食物保持新鲜,是冰箱从诞生那天起最重要的功能。
如今的智能冰箱,在这方面可谓是相当优秀。
不仅可以做到多层风道按需送风,更快更均匀地制冷,还能精准感应箱体内的温度变化,灵活调节温度,尽量减小温度波动,从而让食物的新鲜感保持得更长久。
更妙的是,智能冰箱的好多功能都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操作,即使不在家,也能随时掌控。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理念的一次又一次升级,如今人们对洗衣机的要求已经不局限于洗净衣物这么简单了。
要颜值俏,要容量大,要功能多而实用,还要足够的智能化,使用体验舒适等等。
要满足所有这些要求,似乎挺难,但全自动滚筒洗衣机洗烘一体机做到了。
第一课时
“四大件”的变迁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采用访问的方法搜集信息。
2、了解“四大件”的变迁及其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
3、初步形成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可是你们知道在新中国走过的半个世纪中,你们自己家里都发声了怎样的变化吗?我们的小伙伴小文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自己的家人,小文的家人讲述了生活中‘四大件’变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文的采访结果吧,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56页。
”
2、阅读与讨论.请同学看看课本上的图,说说在小文的爷爷、奶奶年轻时,以及20多年前,家里的‘四大件’分别是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这些‘四大件’是家庭生活中必需的耐用品。
3、自由讨论。
“课前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请你们访问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调查自己家里‘四大件’的变迁,下面同桌之间或是在小组里面先交流。
”请学生说说调查到的不同时期的‘四大件’是什么,当时家里用了多久的时间买齐了“四大件,花了多少钱。
教师板书:
我家“四大件”的变迁
4、全班交流。
请学生把现在的“四大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或写填在课本的空
白处。
“同学们看看近50年来家庭‘四大件’的变迁,说说你有什么感受,想一想家庭
‘四大件’的变迁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变迁说明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家庭收入增多了,我们的国家在进步……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从‘四大件’的变迁,我们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这些年
来家庭生活的巨大变化,可是变化程度有多大,我们就需要用数字来描述了。
大家一
起来读一读教科书第57页豆博士的话,你能明白吗?请同学回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算一算最近20年来,在你家的收入中,用来购买食品的比例是多少?有没有的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想一想原因。
”
家庭作业:把课上学习的内容讲给父母听。
在父母的帮助下,算算最近20年来,用来购买食品的消费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是多少,有没有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想一想
原因。
课题2按满手印的契约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改革。
2、知道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小岗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能够用简单的话说明原因。
教学准备:这一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学习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课前要作充分的准备,对这部分史实资料有比较全面的把握。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常能听到大人们说起改革开放,而究竟改革开放始于哪一年,始于什么地方,很多学生未必说得上来。
教师可以用反问的形式激起学生对于想要了解改革开放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看教科书第58页上按满手印的契约书,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与交流。
带领学生逐段阅读教科书第58页~59页的课文。
阅读时要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
(1)在没有实行改革之前的小岗村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2)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小岗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给小岗村带来了变化?
3、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