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49.00 KB
- 文档页数: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综合治疗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方法选择50例患有糖尿病且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患者,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
结果实验之前,两组都需应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在控制效果较为满意的基础下,观察组加入前列地尔10 μg 入静点小壶,1次/d,再进行甲钴胺500 μg肌注,2 d/次,再采用高压氧气治疗,1次/d。
对照组只需进行第一步,也就是加入前列地尔10 μg入静点小壶,日1次/d组的疗程都为4周,观察组经过综合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高达92%,并且治疗后患者的脑神经的传导速度以及血液与血脂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甲钴胺、高压氧以及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症进行综合治疗,其治疗效果好,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标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甲钴胺;前列地尔;高压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肢体对称性麻木以及疼痛感异常等。
目前,关于该病症还缺少较为显著的临床医治手段。
该院也在不断的对该病症进行研究,并发现使用甲钴胺、高压氧、前列地尔等对该病症进行综合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医疗效果[1]。
为了探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现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9月间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其都伴有四肢自发性疼痛以及感觉障碍等周围精神病变。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
两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有男11例,女14例,年龄在20~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岁,其中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为21例。
对照组有男15例,女10例,年龄在18~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岁,其中1型糖尿病6例,2型糖尿病有19例。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分析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进而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前列地尔和甲钴胺是目前常用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治疗药物,二者联合使用能够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前列地尔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抑制神经末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减少钙离子依赖性神经内分泌物质的释放,降低神经传导性疼痛反应,从而缓解神经病症状。
甲钴胺是一种维生素B12药物,具有保护神经纤维、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二者联合使用,可以协同发挥抗炎、抗氧化和神经再生的功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独应用前列地尔或甲钴胺相比,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显著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感觉异常和肌力减退症状。
此外,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机制改善病理改变。
前列地尔的钙离子拮抗作用可以减轻糖尿病引起的小血管病变,减少神经纤维损伤。
甲钴胺则可以通过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损伤的神经纤维,从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病理改变。
然而,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前列地尔和甲钴胺在一些患者身上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其次,前列地尔和甲钴胺不适用于所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对于一些疾病类型可能无效或效果有限。
综上所述,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然而,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明确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在不同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适应症和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价值研究发表时间:2017-07-19T15:22:29.48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作者:李中奇[导读]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
华容县中医医院湖南岳阳 414200【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
方法:将180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与甲钴铵注射液联合治疗,n=90)和对照组(予以甲钴铵注射液单用治疗,n=90),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同时间血脂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差异显著,P<0.05;组间血脂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注射液治疗在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前列地尔;血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肢体障碍、恶心、呕吐、腹胀等该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基于此,本文选择了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予以不同药物治疗,以便选择最佳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治疗方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选择180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其中男93例、女87例,患者的年龄在56岁至7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3.46±5.36)岁,最短病程为4年,最长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9.25±1.26)年。
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8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的构成差异经SPSS21.0检验后P>0.05。
α-硫辛酸、甲钴胺、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孙秀菊【摘要】目的:探讨α-硫辛酸、甲钴胺、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4月-2018年5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α-硫辛酸、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则采取α-硫辛酸、甲钴胺+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控制率;症状改善的时间、行走功能好转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神经传导的平均速度、TSS总分;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控制率、症状改善的时间、行走功能好转的时间、神经传导的平均速度、TSS总分相比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毒副作用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甲钴胺+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好.【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9(017)011【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α-硫辛酸;甲钴胺;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作者】孙秀菊【作者单位】麻城市人民医院湖北麻城 438300【正文语种】中文周围神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感觉丧失、肌肉无力和萎缩、肌腱反射丧失和血管舒缩疾病。
糖尿病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致残因素。
临床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通常表现出溶栓、微循环障碍和血管损伤等症状。
α-硫辛酸、甲钴胺和前列地尔可有效治疗糖尿病[1]。
本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 年4 月-2018 年5 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 例。
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α-硫辛酸、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则采取α-硫辛酸、甲钴胺+前列地尔治疗,分析了α-硫辛酸、甲钴胺、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 年4 月-2018 年5 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 例。
分析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通过对病例进行实验设计和观察指标的记录,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前列地尔治疗在改善病患血管病变方面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前列地尔治疗在减轻病患症状、改善血管功能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
实验过程中,病人在规定的前列地尔治疗下,出现了显著的改善和临床效果。
本研究的结果为研究对象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们得出结论,前列地尔治疗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是积极的,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疗效、研究方法、观察指标、实验设计、临床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与患者血糖控制不良、血脂异常、高血压、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前列地尔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药物,其具有扩张血管、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
对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而言,前列地尔的应用可能会对其临床疗效产生积极影响。
目前对于前列地尔治疗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具体疗效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本研究旨在对前列地尔治疗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法在改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症状和预防并发症方面的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前列地尔治疗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观察其对患者血糖控制、血压水平和血脂代谢的影响,以及研究其在改善病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方面的作用。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析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治疗措施进行探究。
方法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1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甲钴胺500μg、维生素B1 100 mL肌内注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10μg前列地尔溶于100 mL 0.9% NaCl溶液中对治疗组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结果对照组体征与患者症状的改善总有效率为66.9%,治疗组总效率为97.4%。
在对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HCV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标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前列地尔;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一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其中发生率1型为54%和45%的2型糖尿病[1],临床表现为感觉及自主神经症状,如感觉减退或肢体麻木及针刺或烧灼样疼痛。
近年来,笔者在有效的降糖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伴周围神经病变(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165例,进行研究,其中男63例,女102例,年龄33~75周岁,平均病程为(11.7±5.1)年,DPN的平均病程为(4.5±1.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组织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且具有比较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表现。
有糖尿病;患者的四肢刀割样疼痛、肌萎缩无力、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腱反射、膝反射减退或消失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传导速度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患者排除因为其他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将165例糖尿病患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
方法入组7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患者接受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而对照组34例患者仅接受甲钴胺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远高于对照组的52.94%(P<0.05)。
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MNCV、SN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均未见严重毒副反应发生。
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较好。
标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前列地尔;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患者病情逐渐进展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临床发病率可高达60%~90%,且该病由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可无临床症状,大多未引起患者的关注,而其一旦发展至晚期则会造成周围神经的不可逆性病变,严重者可导致坏疽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在临床越来越重视DPN的早期检测和预防[1]。
以往临床大多采用单药治疗,疗效较差,近年来大多采取联合用药,以达到多机制共同作用,控制DPN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本院收治的DPN患者7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经验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组本院符合WHO的DPN诊断标准[2]的患者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35~81岁,中位年龄57岁;糖尿病病程4~23年,中位病程15年;DPN 病程1~10年,中位病程5年;糖化血红蛋白比例占 5.5%~12.1%,平均(8.3±2.9)%;空腹血糖水平6.0~8.2 mmol/L,平均7.1 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8.0~11.1 mmol/L,平均8.9 mmol/L;体重指数17.2~23.9 kg/m2,平均21.8 kg/m2。
158《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0年第18卷第3期•药物与临床*前列地尔联合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探析耿晓奇,黎新*(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陕西西安710200)[摘要]目的:探析用前列地尔联合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A组(”=120例)、B组(”=64例)及C组(”=66例)对三组患者均进行控制血压、控制血糖及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为A组患者使用前列地尔联合维生素B12进行治疗,为B组患者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为C组患者使用维生素B12进行治疗。
然后,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S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接受治疗前,三组患者正中神经的M NSV、正中神经的SNCV、腓总神经的M NSV、腓总神经的SNCV相比,P>0.05。
接受治疗后,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患者及C组患者,其正中神经的M NSV、正中神经的SNCV、腓总神经的M NSV、腓总神经的SNCV均快于B患者及C 组患者,P v0.05。
接受治疗后,B组患者与C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正中神经的M NSV、正中神经的SNCV、腓总神经的MNSV及腓总神经的SNCV 相比,P>0.05。
结论:用前列地尔联合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改善患者神经传导的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前列地尔;维生素B12[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B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目前,临床上对此病患者常进行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1-2]o前列地尔具有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维生素B12具有维持神经髓鞘的代谢及功能的作用。
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DPN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麻木、疼痛以及肌力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血糖水平、镇痛和神经营养治疗。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良好。
本文将探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甲钴胺(mecobalamin)是维生素B12的一种活性形式,具有明显的神经营养修复作用。
前列地尔(pregabalin)是一种神经系统的调节剂,主要用于神经痛和癫痫的治疗。
甲钴胺能够促进神经髓鞘的修复和再生,同时对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前列地尔则主要通过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痉挛来缓解疼痛。
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治疗DPN的症状。
一项临床研究对2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观察,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治疗期为12周,观察指标包括神经传导速度(NCV)、神经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NCV改善明显,神经功能评分和疼痛评分明显下降,HbA1c水平有所下降,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临床护理上,对于采取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和疼痛程度,定期监测神经传导速度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及时对患者的症状变化进行评估。
护理人员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药物知识宣教,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漏服或误服,及时发现并解决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护理人员还应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缓解疼痛和焦虑,改善生活质量。
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作者:黄绍军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29期【摘要】目的探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
方法对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良好控制血糖基础上,治疗组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0d。
结果在疼痛、感觉异常、腱反射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四个方面,治疗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硫辛酸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肢体远端及躯干部分麻木、疼痛、异样感,呈袜子样或手套样,甚至肌肉萎缩。
DP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
本研究采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通过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为2011年10月~2013年3月在本科住院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
入选标准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PN的表现相符;以下4项检查中如果任1项异常则诊断为DPN:①踝反射异常(或踝反射正常,膝反射异常);②针刺痛觉异常;③震动觉异常;④压力觉异常。
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42~75岁,平均55.2岁;糖尿病病程6~25年,平均13.6年;DNP 出现时间0.5-13年,平均6.5年。
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1~75岁,平均54.6岁;糖尿病病程7~26年,平均13.3年;周围神经病变出现时间0.5~12年,平均6.4年。
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效果研究进展前列腺素E1(PGE1),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很强的扩血管作用,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1]。
前列地尔系外源性前列腺素E1,是PGE1以微脂球作为载体的特殊制剂,即被微脂滴“分割”、“包绕”,增强了药物的脂溶性。
注射后PGE1不是以游离成分在血管内运行,从根本上消除了对血管壁的刺激,同时使PGE1具备了在组织中弥散快,分布均匀,分散慢,用量小,作用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并且可通过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增加红细胞的柔韧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白细胞激活(中性粒细胞活化)和溶解血栓(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来提高血液流动性,改善微循环)[2]。
因此,前列地尔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糖尿病足等。
1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种,主要累及肾小球,多见于病程久及病情控制不好者。
有关报道称糖尿病死于肾病者约为16.4%[3],为糖尿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
该病主要为肾小球硬化,其中结节性病变占15%-20%,弥漫性病变占65%-80%,渗出性病变占7%-10%。
引起病理改变因素主要是胰岛素缺乏产生高血糖,它可使肾小球基底膜糖蛋白和酶基化蛋白增多,基膜增厚,系膜内基膜样物质增多,但基膜滤过屏障功能减低,通透性增加[4]。
其他因素还包括生长激素增多,促使基膜蛋白质合成和增厚,基膜自身免疫过程,纤维蛋白原降解物的沉沉积,高血凝状态等。
前列地尔通过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使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内的环磷酸腺苷水平成倍地增加,致使产生惰性血小板及血管扩张。
其可直接作用于病变肾小球动脉内膜上,扩张微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从而降低肾血管阻力,缓解肾血管变性硬化的过程[5]。
赵艳玲等[6]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经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且血尿素氮和肌酐明显下降,提示前列地尔注射液可能具有改善高凝状态作用,从而发挥改善肾功能作用。
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过程中,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甲钴胺和前列地尔分别是一种维生素B12衍生物和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已经在其他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联合使用甲钴胺和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潜在的治疗优势,但目前还缺乏相关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支持。
本研究旨在探究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护理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可为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甲钴胺和前列地尔作为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常用药物,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护理效果的研究仍然较少,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效果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本研究旨在探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治疗方案和指导,提高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推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1.3 研究意义研究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且部分患者存在治疗耐受性和副作用问题。
寻求一种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甲钴胺和前列地尔是两种常用的药物,具有改善血糖控制和神经保护作用。
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可能具有协同效应,能够更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功能,并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前列地尔治疗的作用。
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IOO例,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以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的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均增加(P <0 05),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0 05);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应用前列地尔可提高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前列地尔;神经传导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周围神经病变为主要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为肢端麻木、发热、触电、灼痛等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1]。
前列地尔的主要成分为前列腺素El,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对于慢性动脉性闭塞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次的研究中将分析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应用前列地尔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自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以Excel软件产生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
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55-85岁,平均(69.5±8.5)岁;糖尿病病程5-20年,平均(1
2.3±4.0)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24个月,平均(8.5±2.5)个月。
试验组男25例,女25例,患者年龄55-86岁,平均(68.2±8.0)岁;糖尿病病程5-22年,平均(1
3.0±
4.0)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4-25个月,平均(9.0±2.5)个月。
两组的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 方法两组入院后均予以降糖药物并控制饮食,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
对照组应用甲钴胺注射液(生产厂家:山东海山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4667)肌肉注射0.5mg/次,1次/d,3次/周。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生产厂家: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4565)lO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lOOmL静脉滴注,1次/d。
4周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用药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前后分别使用北京
泽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NeuroExam M-800A肌电图,诱发电位仪,以表面电极记录患者双侧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
(2)治疗有效率。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或增加幅度> Sm/s;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神经传导速度增加> Im/s且≤5m/s;无效:未到达以上标准。
治疗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占比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2
2.0软件为统计学分析工具,计量资料以(x±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数据比较为y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的传导速度均增加(P<0.05),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理变化表现为神经纤维节段性脱失,轴索变性,背跟神经节细胞脱失并伴有前角细胞的萎缩,神经外膜和内膜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闭塞,血管外膜明显增厚[2]。
目前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规的治疗中多使用甲钴胺,甲钴胺是内源性的维生素B12,其药理作用是通过甲基转换反应,促进核酸、蛋白的合成,抑制轴突的变性,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3]。
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神经内外膜的微循环障碍也有关,因此单纯予以甲钴胺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如何在抑制神经病变的同时,改善神经微循环成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均增加,而试验组大于对照组,说明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应用前列地尔可更好的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前列地尔可提高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前列地尔的主要成分为前列腺素El,主要是通过调节腺苷酸环化酶和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刺激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浓度增加,发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的作用[4]。
前列地尔还可抑制血栓素A2的水平,抑制血小板的活化,阻止血小板的聚集,逆转血栓周围活化的血小板,并可通过激活脂蛋白酶,促进三酰甘油水解,改善血液粘稠度,从而增加肢端神经膜微血管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组织的供血供氧,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改善神经传导功能[5]。
因此在应用甲钴胺治疗的同时联合前列地尔,可通过不同的药理作用,发挥协同的作用,提高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并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于提高患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治疗效果有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艷红,岳宗相,黄荣利,等.前列地尔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5):2097-2099.
[2]许延林.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9):1233-1234.
[3]屈勇,张燕平.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及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22-23.
[4]何佩.血栓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6):4-5.
[5]李素那,钱丽旗.益气化瘀通痹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8):1056-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