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阻抗谱方法的方法和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40.95 KB
- 文档页数:2
交流阻抗谱的原理及应用1. 交流阻抗谱的简介交流阻抗谱,复数阻抗与频率的关系图,描述了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特性。
通过绘制交流阻抗谱,我们可以了解电路对不同频率的信号的响应情况,从而分析电路的特性和性能。
2. 交流阻抗谱的原理交流阻抗谱的原理基于电路的线性性质和频率的变化。
当电路中存在交流信号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导致电路的阻抗也随之改变。
通过测量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电流和电压,可以计算出电路的阻抗值,并绘制成交流阻抗谱。
3. 交流阻抗谱的绘制方法绘制交流阻抗谱的常用方法是使用复数阻抗表示电路的阻抗,并在坐标轴上绘制频率和阻抗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绘制方法有Bode图法、Nyquist图法和Polar图法等。
3.1 Bode图法Bode图法是一种常见的绘制交流阻抗谱的方法,通过将频率取对数,并将阻抗用分贝表示,可以将阻抗的变化情况直观地展现出来。
Bode图法常用于分析和设计滤波器、放大器等电路。
3.2 Nyquist图法Nyquist图法是一种将频率和复数阻抗直接绘制在复平面上的方法。
通过绘制频率对应的复数阻抗的实部和虚部在复平面上的位置,可以直观地展示电路阻抗的特性。
Nyquist图法常用于分析电路的稳定性和系统的控制性能。
3.3 Polar图法Polar图法是一种将频率和阻抗表示在极坐标系上的方法。
通过将频率对应的阻抗转换为极坐标系下的角度和模长,可以清晰地显示电路的阻抗变化情况。
Polar图法常用于分析电感、电容等元件的阻抗特性。
4. 交流阻抗谱的应用交流阻抗谱在电路设计和故障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1 电路设计交流阻抗谱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情况,从而进行电路参数的选择和优化设计。
例如,在滤波器的设计中,可以通过绘制交流阻抗谱来选择适合的电路元件和频率范围,以满足设计要求。
4.2 故障诊断交流阻抗谱可以用于故障诊断和故障分析。
当电路工作异常时,通过绘制交流阻抗谱可以快速定位和分析故障发生的位置和原因。
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方法,用于研究电化学系统的界面性质和电化学反应过程。
它通过测量交流电信号在电化学界面上的电势变化,从而得到电化学系统的交流阻抗谱。
本文将对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进行详细介绍。
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测试方法,可以在不破坏电化学系统的情况下获取电化学界面的信息。
该方法通过施加一个交流电信号,并在电化学界面上测量电位的变化,从而得到电化学系统的交流阻抗谱。
这个阻抗谱可以提供关于电化学界面的信息,如界面的电荷转移速率、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性等。
在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中,常用的测试电极是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计数电极。
工作电极是进行电化学反应的地方,参比电极用于提供一个稳定的参比电势,计数电极用于测量电位的变化。
通过对这三个电极上的电位进行测量,可以得到电化学系统的交流阻抗谱。
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的原理是基于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位的变化。
在电化学反应中,会有一些电子转移的过程,这些过程会导致电位的变化。
当施加一个交流电信号时,电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测量这个电位的变化,可以推断出电化学系统的阻抗谱。
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化学系统的研究。
例如,在金属腐蚀研究中,可以通过测量电化学系统的交流阻抗谱来评估金属的腐蚀性能。
在电池研究中,可以通过测量电池的交流阻抗谱来评估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除了以上应用外,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还可以用于研究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性。
通过测量电化学系统的交流阻抗谱,可以得到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如反应速率常数、电荷转移系数等。
这些参数对于理解和优化电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来说,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方法,通过测量电化学系统的交流阻抗谱,可以得到电化学界面的信息和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性。
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化学系统的研究,并在材料科学、能源领域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将为电化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实验8:交流阻抗谱法测量电极过程参数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交流阻抗谱法的基本原理;2. 能够分析简单的Nyquist谱图获得电极过程参数。
二、实验原理交流阻抗法是电化学测试技术中一类常用的方法,是以小幅度的正弦波信号(电流或电位)施加于研究电极时,测量相应的电极电流或电位随时间的变化,进而计算各种电极参数。
复数阻抗的测量是以复数形式给出电极在一系列频率下的阻抗,可以提供被研究电极的较丰富的信息,此法得到广泛的发展,被认为是电化学研究中的颇有潜力的一种方法。
图1. 完全电化学控制下电极的复平面阻抗图图2. 完全电化学控制下电极的等效电路图(Nyquist 图) Rs: 溶液电阻;Cdl: 双电层电容;Rct: 电荷交换电阻图1是完全电化学控制下电极的复平面阻抗图,图2是该电极对应的等效电路图。
通过等效电路拟合实验所得的Nyquist图,获得电极反应的参数是目前解析交流阻抗谱图的常用方法。
三、实验器材CHI电化学工作站;铂片电极;Hg/Hg2SO4参比电极;玻碳电极;三口电解池;0.1 mol/L VO2+ + 0.1 mol/L VO2+ +3 mol/L H2SO4溶液;程控水浴锅四、实验步骤1. 配制0.1 mol/L VO2+ + 0.1 mol/L VO2+ +3 mol/L H2SO4溶液250ml;2. 预处理电极,将玻碳电极在砂纸上轻轻打磨,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铂电极用硫酸浸泡以除去表面杂质,并用去离子水冲洗;3. 打开仪器和电脑,连接仪器和电极。
记录电极开路电位,待开路电位稳定后,选择“交流阻抗”方法。
电极电位为开路电位,施加交流电压信号振幅为10mV,频率范围为105~103 Hz;4. 待测量结束后,保存数据,将电解槽放入50o C水浴锅中,重复步骤3.5. 关闭电脑和仪器,清洗电极与电解槽。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1. 使用仪器自带的软件拟合实验获得的Nyquist,求得Rs、Cdl和Rct三个参数;常温下,Rs=25.38ΩRct=495.2ΩCdl=3.324⨯10-5F50℃,Rs=25.38ΩRct=495.2ΩCdl=4.934⨯10-5F2. 在同一张图中作出不同温度下测量的玻碳电极的Nyquist 图及其拟合图。
催化材料交流阻抗怎么测催化材料的交流阻抗是评价催化材料电化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是通过测量催化材料在不同频率下对交变电压的响应来得到的。
交流阻抗测试方法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能够提供有关催化材料表面电子传输、电化学反应速率和催化活性的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催化材料交流阻抗测量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催化材料的交流阻抗测量是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一个小的交变电压,然后测量材料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和振幅变化来实现的。
根据材料的电化学特性,可以得到阻抗频率响应曲线,包括阻抗模数和相位角。
阻抗模数表示电阻和电容的大小,相位角表示材料对交变电压的响应速度。
在进行交流阻抗测量之前,需要准备一台交流阻抗仪和相应的电极。
催化材料通常涂覆在电极表面,作为工作电极。
参比电极和对电极也需要放置在电极上,用于提供参考信号和比较电流变化。
测试过程中,需要控制交流阻抗仪施加的交变电压的频率,并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材料的交流阻抗谱。
催化材料交流阻抗测量具有多种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评估催化材料的电化学活性。
交流阻抗谱可以提供催化反应速率、反应活化能和电子传输速率等参数。
其次,它可以用于设计和改进催化剂的性能。
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的交流阻抗谱,可以优化催化剂的成分、结构和形貌,以提高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此外,交流阻抗测量还可以用于监测催化材料的腐蚀行为。
通过分析交流阻抗谱的变化,可以评估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其在实际环境中的稳定性。
然而,催化材料交流阻抗测量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测量数据的解析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需要进行专门的数据处理。
其次,催化材料的表面性质和液相条件等因素会对交流阻抗谱产生影响,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和控制实验条件。
此外,交流阻抗测量还存在一些限制,如电极表面的扩散限制、电解液的浓度效应和电极材料的选择等。
总之,催化材料交流阻抗测量是一种重要的表征催化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频率下对交变电压的响应,可以获得催化材料的电化学活性、反应速率和稳定性等信息。
交流阻抗谱三个圆弧交流阻抗谱是用来描述电化学系统的电极阻抗的一种手段,它通过测量电化学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电极阻抗,可以得到电极的等效电路模型,从而分析电化学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和界面反应过程。
在交流阻抗谱中,常常可以看到三个圆弧,这三个圆弧分别代表了电极/电解质界面上的不同电荷转移过程。
本文将从交流阻抗谱的基本原理、三个圆弧的物理意义、及其在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交流阻抗谱的基本原理。
交流阻抗谱技术是在电极上施加交流电压或电流,并测量电极上的响应电流或电压,从而得到电极的阻抗。
电极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可以描述电极的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对电极阻抗的分析,可以得到电化学界面的动力学特性和反应过程。
而在交流阻抗谱中常常可以看到三个圆弧,这三个圆弧分别代表了电极/电解质界面上的不同电荷转移过程。
其次,我们来讨论一下三个圆弧在交流阻抗谱中的物理意义。
在交流阻抗谱中,通常可以看到一个高频区的小圆弧、一个中频区的中等圆弧和一个低频区的大圆弧。
这三个圆弧分别代表了电解质/电极界面上的不同电荷转移过程。
第一个小圆弧代表了电解质对电极表面的吸附/解吸过程,通常对应于高频区。
第二个中等圆弧代表了电极表面的电荷转移过程,通常对应于中频区。
第三个大圆弧代表了电极界面的扩散控制过程,通常对应于低频区。
因此,通过对交流阻抗谱中三个圆弧的分析,可以定量地得到电极表面的吸附/解吸过程、电荷转移过程和扩散控制过程的动力学参数。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交流阻抗谱在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交流阻抗谱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化学研究手段,它不仅可以定量地描述电极界面的动力学特性和反应过程,还可以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燃料电池、电解池等领域的研究。
在电化学传感器中,交流阻抗谱可以用于检测电极界面的吸附/解吸过程,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量检测。
在燃料电池中,交流阻抗谱可以用于分析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电荷转移和扩散控制过程,从而优化燃料电池的性能。
阻抗谱测试原理
阻抗谱测试是一种电化学测试方法,用于测量电化学系统中的阻抗和相位。
阻抗谱测试原理基于交流电的通过电化学系统时,系统中会发生电流和电压的正弦变化。
当交流电强度改变时,电化学系统中的电位和电流的相位也会发生变化。
阻抗谱测试通过测量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并计算其相位差,从而可得到电化学系统的阻抗和相位谱。
具体来说,阻抗谱测试通常使用一个交流信号源,将正弦电流引入到待测的电化学系统中。
通过测量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的振幅以及相位差,可以得到系统的阻抗和相位信息。
阻抗可以表示电化学系统对电流变化的响应能力,是一个复数,由两个分量组成:实部代表电阻,反映了系统中电子和离子的传输过程;虚部代表电容或电感,与电化学电荷和质量传输相关。
相位差则表示了电化学系统中电流与电压之间的时间差或相位关系。
相位差可以提供关于阻抗中电容和电感元件的信息。
通过测量不同频率下的振幅和相位差,可以绘制出被称为阻抗谱的图像。
阻抗谱提供了电化学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信息,可以用来分析电化学系统的特性、界面过程和材料性能等。
我见过最好的EIS干货秒懂交流阻抗谱原理和分析拟合技能标题:EIS干货:交流阻抗谱原理与分析拟合技能的全面解析导语:电化学阻抗谱(EIS)是一种重要的电化学测试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表征和电化学过程研究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EIS的原理和分析拟合技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
全文约1200字。
第一部分:EIS原理解析(600字)1.电化学阻抗谱的基本概念(100字)介绍什么是电化学阻抗谱,它是通过在被测系统中加入一个小的交流电信号,并测量系统响应来获取的电化学信息。
2.EIS的基本原理(200字)解释电化学阻抗谱的成因,包括电解质溶液的离子传导、电极表面的电荷传递以及电化学反应过程等;同时介绍电化学阻抗谱的两个主要成分,电容和电阻。
3.EIS实验装置与参数(300字)详细介绍EIS实验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交流信号源、参比电极、工作电极、参比电解池等;同时讨论实验参数的选取与优化,如频率范围、扫描速率等。
第二部分:EIS分析拟合技巧(600字)1.数据处理与拟合方法(200字)介绍EIS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包括幅频响应曲线和相频响应曲线的绘制;并详细介绍常用的拟合方法,如等效电路拟合、带限法等,并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合适的拟合方法。
2.等效电路模型介绍(200字)列举常见的等效电路模型,如Randles等效电路、Warburg电路模型等,并解释它们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同时分享选择合适的等效电路模型的经验和技巧。
3.拟合结果的解读与分析(200字)指导读者如何解读拟合结果,如提取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计算电化学过程的动力学参数等;同时讨论结果的可靠性评价和误差分析方法。
结语:EIS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测试技术,但通过对其原理和拟合技能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和解释电化学过程。
通过本文的系统介绍和详细解析,相信读者对EIS的理解和应用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交流阻抗法研究Fe(CN)63+/Fe(CN)62+的电极反应一、实验目的1.利用阻抗法研究不同浓度铁氢化钾的电极反应.2.掌握交流阻抗的操作技术。
(我们这个是有做什么条件实验的么?即什么对什么的影响那些?) 二、实验原理 1、交流阻抗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即给电化学系统施加一个频率不同的小振幅的交流正弦电势波,测量交流电势与电流信号的比值(系统的阻抗)随正弦波频率ω的变化,或者是阻抗的相位角φ随ω的变化. 由于扰动电信号是交流信号,所以电化学阻抗谱也叫做交流阻抗谱。
测量的响应信号是交流电势与电流信号的比值,通常称之为系统的阻抗,随正弦波频率ω的变化,或者是阻抗的相位角随频率的变化。
电化学阻抗测量技术是利用波形发生器,产生一个小幅正弦电势信号,通过恒电位仪,施加到电化学系统上,将输出的电流/电势信号,经过转换,再利用锁相放大器或频谱分析仪,输出阻抗及其模量或相位角。
通过改变正弦波的频率,可获得一些列不同频率下的阻抗、阻抗的模量和相位角,作图即得电化学阻抗谱-这种方法就称为电化学阻抗谱法。
由于扰动电信号是交流信号,所以电化学阻抗谱也叫做交流阻抗谱。
如果对系统施加一个正弦波电信号作为扰动信号,则相应地系统产生一个与扰动信号相同频率的响应信号。
通常,正弦信号()U ω被定义为0()=()sin t U U ωωω()(1)其中,U 为电压,ω为角频率(=2f ωπ,f 为频率),t 为时间。
如果对体系施加如式(1)的正弦信号,则体系产生如式(2)的响应信号0()sin t+I I ωωθ=()(2)其中()I ω为响应信号,0I为电压,θ为相位角。
式(1)与式(2)中的频率相同。
而体系的复阻抗*()ωZ则服从欧姆定律:*()()()iUZ eIθωωω==Z'''cos sinZ i Z Z iZθθ=+=+即'''cossinZ ZZ Zθθ==其中,1i=-,Z为模,'Z为实部,''Z为虚部。
电化学阻抗谱-原理及应用简答题:1 已知一复杂电化学系统的电路描述码为R(Q(W(RC))),请画出其等效电路图。
答:2 简述电极上的法拉第反应过程包括哪些主要步骤?答:电化学反应是复相化学反应,其一般形式为O + ne = R式中O为化合物的氧化态,R为其对应的还原态,e为电子,n为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整个反应过程也是复杂,有很多步骤组成:1)O从溶液本体迁移到电极/溶液界面;2)O在电极表面上吸附;3)在电极上得到电子,还原成R4)R从电极表面解吸5)R从电极/溶液界面迁移到溶液本体步骤2到4称为活化过程,步骤1和5称为传质过程.这个过程称为法拉第过程.论述题3: 阻抗谱分析技术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的应用(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为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光阳极(TiO2、ZnO、SnO2等),染料,电解液,对电极等[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电子和空穴的复合,表现在电化学参数中为界面电阻的增大。
Hauch[2]等人使用交流阻抗研究电池的电阻,通过简单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电阻RCT。
另外一些研究小组采用交流阻抗对电池中的载流子的传输机理进行研究,但他们的结果并不十分一致。
各个研究小组采用各种电化学和光学测试对光电极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指出电子从染料注入到阳极材料的导带的过程是一个“超快”过程[3],交流阻抗还是分析发生在对电极和阳极之间物理-化学过程的强大工具。
下面将对交流阻抗的原理,等效电路模型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1 交流阻抗简介交流阻抗方法是一种以小振幅的正弦波电位(或电流)为扰动信号的电化学测量方法。
由于以小振幅的电信号对体系扰动,一方面可避免对体系产生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得扰动与体系的响应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这就使测量结果的数学处理变得简单。
交流阻抗法就是以不同频率的小幅值正弦波扰动信号作用于电极系统,由电极系统的响应与扰动信号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电极阻抗,推测电极的等效电路,进而可以分析电极系统所包含的动力学过程及其机理,由等效电路中有关元件的参数值估算电极系统的动力学参数,如电极双电层电容、电荷转移过程的反应电阻、扩散传质过程参数等。
交流阻抗法的原理及应用原理介绍交流阻抗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技术,用于测定电化学界面上的电化学过程。
它基于交流电信号通过电化学界面时的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实际电流和实际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和幅度比,来研究电化学界面上的电子传递和离子传递过程。
交流阻抗法可以用于研究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性质,表征电化学界面的电荷传递过程,以及测定电化学界面的阻抗。
电化学界面电化学界面是指两个介质之间的物理边界,一侧是电解质溶液,另一侧是电极表面。
在电化学界面上,电子和离子参与了电化学反应,形成了电流和电压的交互作用。
交流电信号交流电信号是指电流和电压随时间变化的信号。
在交流阻抗法中,通常使用正弦波信号作为交流电信号,因为正弦波具有良好的周期性和可控的频率和振幅。
交流阻抗交流阻抗是指交流电信号通过电化学界面时的电流和电压之间的比值。
在交流阻抗法中,交流阻抗可以通过测量交流电信号通过电化学界面时的实际电流和实际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和幅度比来计算。
应用领域交流阻抗法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腐蚀研究交流阻抗法可以用于研究金属在不同腐蚀环境中的电化学行为。
通过测量电化学界面上的交流阻抗,可以获得与腐蚀速率、腐蚀产物形成、腐蚀机理等相关的信息,为腐蚀控制和材料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
2. 电化学传感器交流阻抗法可以用于开发电化学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利用电化学反应与待测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待测物质的检测和测量。
通过测量电化学传感器上的交流阻抗,可以实现对待测物质浓度、反应速率等参数的测量。
3. 生物医学应用交流阻抗法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例如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
利用交流阻抗法,可以研究生物体内的电化学反应和生物电阻抗的变化,实现对生物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非侵入性监测和成像。
4. 能源领域交流阻抗法可以应用于能源领域的电池和燃料电池等能源设备的研究。
通过测量交流阻抗,可以评估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研究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优化能源材料和器件设计。
阻抗谱计算方法在电化学测量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化学技术在化学、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化学测量是利用电学原理研究化学反应或物理现象的技术手段,其实验原理是利用浓度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电位差,从而实现物质分析或电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
阻抗谱计算方法是在电化学测量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可以识别和定量化学反应过程中涉及的电荷传输,质量传输及电位滞后等现象。
一、阻抗谱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阻抗谱(impedance spectrum)指的是由交流电场下,体系系统中电位和电流成比例变化而形成的响应信号,该信号被测量并转化成正弦波信号,在频域内得出体系系统的电阻、电感及电容等物理量的分布情况。
阻抗谱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体系电位和电流差异的频率响应,结合标准等效电路模型来计算体系的电学阻抗,并根据同一频段下,不同体系的阻抗值,推断出体系中各种基础物理量,从而得到体系中特定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和质量传输参数。
二、阻抗谱计算方法的应用领域阻抗谱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中的电化学测量实验,特别适用于对电极和固体表面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进行定量分析。
阻抗谱技术在电化学以及其他领域应用如下:1. 电催化反应研究:利用阻抗谱计算方法可以定量分析电催化剂(例如,水分解催化剂、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和反应机理,为催化剂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 生物电化学测量:利用阻抗谱计算方法可以对细胞壁、细胞膜和生物宏分子等微观物理学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提供基于电性参数的细胞质膜无创检测技术。
3. 燃料电池电化学特性研究:阻抗谱计算方法可以定量分析固/液燃料电池的电子/质子传输特性,可以为燃料电池的性能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 环境保护:利用阻抗谱计算方法可以对水污染物(例如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和污染物残留等问题进行快速而精确的定量分析。
三、阻抗谱计算方法的优势和限制阻抗谱计算方法是一种快速、非侵入性的测量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非侵入性:阻抗谱计算方法的测量过程中无需对样品进行处理或破坏,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易懂的交流阻抗谱原理和分析拟合技能电化学阻抗谱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新的电化学测量技术,它的发展历史不长,但是发展很迅速,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池、燃料电池以及腐蚀与防护等电化学领域。
电化学阻抗谱的设计基础是给电化学系统施加一个扰动电信号,然后来观测系统的响应,利用响应电信号分析系统的电化学性质。
所不同的是,EIS给电化学系统施加的扰动电信号不是直流电势或电流,而是一个频率不同的小振幅的交流正弦电势波,测量的响应信号也不是直流电流或电势随时间的变化,而是交流电势与电流信号的比值,通常称之为系统的阻抗,随正弦波频率w的变化,或者是阻抗的相位角随频率的变化。
将电化学阻抗谱技术进一步延伸,在施加小幅正弦电势波的同时,还伴随一个线性扫描的电势,这种技术称之为交流伏安法。
由于扰动电信号是交流信号,所以电化学阻抗谱也叫做交流阻抗谱。
下面我们来介绍有关电化学阻抗谱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首先来看电化学系统的交流阻抗的含义。
如果系统的内部结构是线性的稳定结构,则输出信号就是扰动信号的线性函数。
如果施加扰动信号X为角频率为w的正弦波电流信号,则输出响应信号Y即为角频率也为w的正弦电势信号,此时,传输函数G(w)也是频率的函数,成为频率响应函数(频响函数)这个频响函数就称之为系统M的阻抗(impedance),用Z表示。
阻抗和导纳我们将其统称为阻纳(immittance), 用G表示。
阻抗和导纳互为倒数关系。
阻纳是一个随角频率w变化的矢量,通常用角频率w(或一般频率f)的复变函数来表示。
因为阻抗为矢量,在坐标体系上表示一个矢量时,通常以实部为横轴,虚部为纵轴,如这个图所示。
从原点到某一点(z‘,z’’)处的矢量长度即为阻抗Z的模值,角度f为阻抗的相位角。
电化学阻抗技术就是测定不同频率w的扰动信号X和响应信号Y 的比值,得到不同频率下阻抗的实部、虚部、模值和相位角,然后将这些量绘制成各种形式的曲线,就得到电化学阻抗谱,常用的电化学阻抗谱有两种:一种叫做奈奎斯特图(Nyquist plot),一种叫做波特图(Bode plot)。
什么是交流阻抗谱方法(频响分析法),交流阻抗谱方法的方法和原理
交流阻抗谱(也称频响分析法,frequencyresponseanalysis)是研究地球物质电学性质的一种方法。
经过
几十年的发展,交流阻抗谱已经在材料研究、表面处理、器件研究、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研究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交流阻抗谱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相对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该方法才被应用于水饱和地壳岩的研究中,而将该方法应用于干燥地幔岩电性研究的是Arizon州立大学的Tyburczy 和Roberts,他们在一个大气压下研究了橄榄石单晶样品、橄榄石多晶样品以及天然纯橄榄岩的电导率,并且分析了不同阻抗弧形成的原因。
此后,Huebner和Dillenburg等人在1~2GPa下用交流阻抗谱研究了单斜辉石电学性质,结果发现,随压
力的升高颗粒边界电阻在显著的降低。
Xu等利用交流阻抗谱在超过15GPa条件下对橄榄石高压相的电导率进行了研究。
在国内,该方法已经在地球深部物质的电性研究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本文中,作者根据自己和其他学者的研究,介绍了交流阻抗谱的方法、原理以及该方法在地球深部物质电学性质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交流阻抗谱方法是一种以小振幅的正弦波电位为扰动信号的电测量方法。
由于以小振幅的电信号对体系进
行扰动,一方面可避免对体系产生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得扰动与体系的响应之间近似呈线形关系,这就使得测量结果的数学处理变得单。
同时它又是一种频率域的测量方法,通过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测量阻抗来研究电极系统,因而得到比其他常
规的电化学方法更多的动力学信息及电极界面结构的信息。
如果对系统施加一个正弦波电信号作为扰动信号,则相应地系统产生一个与扰动信号相同频率的响应信号。
为时间。
如果对体系施加如式(1)的正弦信号,则体系产生如式(2)的响应信号
由不同的频率的响应信号与扰动信号之间的比值,可以得到不同频率下阻抗的模值与相位角,并且通过式(4)和式(5)可以进一步得到实部与虚部。
通常人们通过研究实部和虚部构成复阻抗平面图及频率与模的关系图和频率与相角的关系图(二者合称为Bode图)来获得研究体系内部的有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