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学内容
- 格式:docx
- 大小:19.33 KB
- 文档页数:10
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通用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会使用音乐标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开心的感觉真好》。
2、在圆舞曲基本舞步的学习中、聆听体验中感受3/4的韵律特点及歌曲风格。
3、在音乐实践中表达自己开心快乐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1、掌握四三拍歌曲的韵律特点并准确演唱。
2、学习圆舞曲基本舞步,舞蹈动作优美准确。
三、教学难点歌曲演唱中七度音程音准的掌握,结束句的演唱。
四、教学用具:录音机、钢琴、大歌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现代舞吗?学生:喜欢!教师:我们一起来跳一跳,好吗?教师:在跳舞的过程中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很开心,高兴。
教师:那么,你们开心的时候都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呢?学生:大笑、唱歌、跳舞……[设计意图]:以综合的舞蹈艺术形式(学生喜欢的现代舞形式),让学生体验开心、愉快的心情,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此环节教师和学生在现代舞的音乐中共同进行表演)二、新授环节1、学习舞步(在《开心的感觉真好》的伴奏音乐中,学习圆舞曲的基本舞步。
)教师: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跳舞,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三拍子的基本舞步。
先看老师跳一下。
(1)左脚上步原地踏步两次,右脚退步原地再踏步两次。
舞步要轻盈、身体要随着音乐起伏。
(左二三、右二三)(2)我们一起来随着音乐做一次。
(3)这次我们加上手的动作,可以两三个人一起围成圆圈来表演。
随音乐一起来跳一跳,动作要优美,看看哪位同学的舞姿最美。
[设计意图]:音乐具有弥漫性,在舞蹈的学习中,无意识记音乐的旋律,降低了歌曲学习的难度,因为歌曲都是听会的,此环节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舞步学习放在前面,是为了让学生的身心、肢体与音乐密切结合。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1、学唱歌曲《爱的人间》和欣赏歌曲《爱星满天》2、了解“乐圣”XXX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研究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3、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2、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教学难点:1、二声部合唱;2、“乐圣”XXX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如《感恩的心》的手语表演和《欢乐颂》的欣赏等。
二、学唱歌曲《爱的人间》1、听音练2、分声部练3、合唱练在练过程中,要注意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三、欣赏歌曲《爱星满天》通过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爱的力量和美好。
四、了解“乐圣”XXX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1、介绍XXX的生平和成就2、欣赏他的代表作品《第九交响曲》通过了解XXX的生平和成就,引导学生研究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五、学生表演让学生自主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并进行合唱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要注意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乐圣”XXX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研究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同时,让学生感受爱的力量和美好,培养爱心。
1、学生问好,组织教学。
2、导入:介绍西洋木管乐器,让学生了解其基本构造和演奏方式。
3、聆听《波尔卡》,感受乐曲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让学生用图形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二、新知教学1、介绍单簧管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方式。
2、分析《波尔卡》的曲式结构和乐曲特点。
三、学唱歌曲1、随琴齐唱,找出难点。
2、解决难点,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四、欣赏歌曲1、初听《波尔卡》的录音。
2、讨论乐曲的情绪特点和曲式结构。
3、再次欣赏,鼓励学生用图形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五、小结1、总结研究内容,让学生加深对西洋木管乐器和《波尔卡》的认识和理解。
2、布置作业,让学生练用图形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第一课古风新韵教学目标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花非花》。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研究竖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建议1.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音乐研究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可抓住本课主题“古风新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结合认识古琴的研究,拉近民族音乐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拓展欣赏我国古诗词为创作素材的优秀音乐作品。
第一课时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1、导入聆听古琴曲片段,教师可以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典味道。
并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意境相配的古诗,举行配乐诗朗诵,体会现代文人的气质与情绪。
二、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1.简单赏析XXX诗歌《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配乐朗诵《水调歌头》,可选用本课古琴曲或歌曲作为配景音乐,朗诵后学生谈谈不同配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3.聆听歌曲《但愿人持久》,听出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应用特点。
4.对比聆听XXX和XXX演唱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
第二课时一、演唱《游子吟》1.复古诗《咏鹅》《春晓》《静夜诗》等古诗诗歌入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配景音乐,请学生朗诵《游子吟》两边。
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1)视唱旋律。
(2)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举行方面的不同。
(3)学唱歌词,延长歌曲。
第三课时1、演唱歌曲《花非花》1.从歌曲《西风的话》导入。
目录第1课古风新韵《关山月》教学设计《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游子吟》教学设计《花非花》教学设计第2课月下踏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火把节(片段)》教学设计《转圆圈》教学设计《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教学设计第3课银屏之声《爱是一首歌》教学设计《两颗小星星》教学设计《滑雪歌》教学设计《DOREMI》教学设计第4课美好祝愿《龙腾虎跃》教学设计《拍手拍手》教学设计《明天会更好》教学设计第5课快乐的阳光《守住这一片阳光》教学设计《光辉的太阳》教学设计《榕树爷爷》教学设计《一把雨伞圆溜溜》教学设计第6课神奇的印象《海德薇格主题》教学设计《瀑布(片段)》教学设计《火车来了》教学设计《飞天曲》教学设计第7课放飞梦想《和平颂(片段)》教学设计《欢乐颂》教学设计《永远是朋友》教学设计《我们是朋友》教学设计_2023学年第_2_学期第__十二册__音乐___科授课计划(音乐)年级教学时间教材分析:本册六年级第十二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为七个单元。
这七个单元包括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教材使学生能全民啊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
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事结合欣赏、乐理知分析识。
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学情分析:1、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六个班的音乐课。
六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聆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学生识谱能力较差。
五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易,每班大约有20%到25%左右的学生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
而601学情班相对稍微好些。
其中主要原因是在之前的音乐课上学生不重视,也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的分析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人物音乐第一课:《壮乡美》-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壮族音乐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理解《壮乡美》的歌曲内容和表达方式;- 能够正确演唱《壮乡美》的歌曲。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喀秋莎》-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俄罗斯音乐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理解《喀秋莎》的歌曲内容和表达方式;- 掌握《喀秋莎》的旋律和节奏。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兴趣和欲望;- 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的探索精神。
第二单元:交响音乐第一课:经典交响乐赏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交响乐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结构;- 能够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 研究欣赏并分析经典交响乐作品。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家的敬意和崇拜之情。
第二课:合唱体验- 知识与技能目标:- 研究合唱的基本技巧和配合方法;- 掌握合唱团的合唱曲目;- 通过合唱体验,培养音乐合作意识。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对音乐合作的乐趣和满足感。
第三单元:音乐舞蹈第一课:传统舞蹈欣赏-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舞蹈的类型和特点;- 研究传统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形式;- 欣赏并分析传统舞蹈作品。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理解。
第二课:现代舞蹈表演-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现代舞蹈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研究现代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参与现代舞蹈表演的创作和呈现。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创意表达和个人表现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现代舞蹈的审美体验和理解。
第四单元:音乐剧欣赏第一课:音乐剧入门-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音乐剧的历史和发展;- 研究音乐剧的基本要素和表现形式;- 欣赏并分析著名音乐剧片段。
六下音乐教案
1. 主题: 探索不同音乐风格
学习目标:
- 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其特点
- 能够辨别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片段
- 培养欣赏音乐的能力
- 培养学生对音乐风格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 音乐播放器,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片段
2. 引入活动:
- 让学生闭上眼睛,用音乐片段引导他们想象场景,并思考这首音乐是什么风格的
-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并向他们展示实际的场景与音乐风格的关系
3. 学习活动:
- 向学生介绍不同的音乐风格,如古典音乐、摇滚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 播放各个音乐风格的片段并让学生辨别出它们
- 学生分组,为每个组指定一个音乐风格,让他们寻找并分享该音乐风格的代表作品、代表艺术家以及其特点
4. 创作活动:
- 学生小组合作,在给定的音乐风格中创作一段简短的旋律或歌词,并进行演唱或演奏
-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5. 总结和展示:
- 学生总结所学的不同音乐风格和它们的特点,并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音乐风格为何
- 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作品,以及发表对其他小组作品的评价和建议
6. 反思:
-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困难,并向全班分享
7. 拓展活动:
- 学生可以继续研究和探索其他音乐风格,扩展他们的音乐知识和欣赏能力
-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音乐节,展示他们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理解和创作能力,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同学参加。
明天会更好-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歌曲《明天会更好》的歌词,领会歌曲的主题意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表演能力,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美好快乐的感觉。
二、教学内容1.歌曲《明天会更好》学唱和表演。
2.分享歌曲《明天会更好》的故事背景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歌曲《明天会更好》的主题思想。
2.歌曲的正确学唱和表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分钟)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未来的展望和期望,鼓励学生用积极向上的态度看待未来生活。
2. 歌曲学唱(15分钟)1.师生一起欣赏歌曲《明天会更好》。
2.练习教师配唱,学生跟唱,掌握歌曲节奏和旋律。
3. 歌曲表演(20分钟)1.分工表演,分词表演和分组表演两种方式。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表演能力,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美好快乐的感觉。
4. 分享歌曲(10分钟)1.分享歌曲《明天会更好》的故事背景和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思考:人们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何用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去面对和解决。
5. 结束(2分钟)温馨提示学生们:相信未来,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学唱和表演水平评价。
2.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主题思想评价。
六、教学反思这堂课主要通过歌曲教学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表演能力,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美好快乐的感觉。
同时,配合教师分享歌曲故事背景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用积极向上的态度看待未来生活,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生命体验。
音乐教案年级:六年级下教学内容:音乐节奏磨耳朵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音乐节奏的概念;2.学习认识不同节奏形式;3.锻炼学生听觉和表现能力;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的节奏形式;2.能够按照给定的节奏进行演奏。
教学难点:1.能够自主组织4/4节奏形式的演奏;2.能够听出不同的节奏元素。
教学准备:1.音乐节奏作品的录音或音乐器乐演奏的录像;2.音乐节奏作品的乐谱;3.音乐器乐教学用具;4.各种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导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即将学习的内容:音乐节奏磨耳朵;2.导师播放一段有趣的乐曲,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听到好似打重鼓、割麦子等声音的节奏,并让学生自由谈论节奏。
二、讲授(15分钟)1.导师讲解节奏的概念,即音乐中有规律有重复的声音的时间间隔;2.导师讲解不同的节奏形式,如2/4、3/4、4/4等;3.导师使用演示短片或乐谱示范不同节奏形式的演奏;4.导师解释和演奏一些特殊的音乐节奏元素,如连音、变拍等。
三、练习(30分钟)1.导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先让学生通过拍打手掌或其他简单方式进行节奏练习,然后逐渐引入各种节奏元素;2.导师让学生用简单的乐器(如小鼓)进行节奏演奏;3.导师在学生演奏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改进演奏技巧。
四、欣赏(15分钟)1.导师播放一首著名的音乐节奏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2.导师向学生解释作品中的不同节奏元素和节奏形式;3.导师请学生自由发表对作品的感受和意见,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
五、总结(10分钟)1.导师要求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音乐节奏有深刻的理解;2.导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努力和进步;3.导师布置音乐作业:让学生听音乐并写出感想,或根据乐谱自由发挥创作一个短节奏作品。
六、拓展(10分钟)1.导师邀请善于演奏乐器的学生进行表演,展示自己在节奏方面的能力;2.导师鼓励学生练习乐器,培养自己的音乐才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全册) > 800字以上
第一课:音乐的节奏感受
教学目标
1. 通过音乐节奏的感受,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掌握简单的节奏形式,能够配合节奏进行简单的身体动作。
3. 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音乐播放设备
2. 教材《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
3. 节奏乐器:鼓、木琴、小号等
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
- 谈论平时大家所接触过的音乐节奏。
- 引入新课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感受音乐的节奏。
2. 研究节奏形式
- 听示范音乐,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 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的规律和重复。
- 分组进行节奏打击演示,配合音乐节奏打击乐器。
3. 身体动作配合节奏
-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身体动作,如拍手、跺脚等。
- 分组进行动作表演,展示不同的节奏感受和动作形式。
- 分享观感,学会欣赏他人的表演。
4. 合作创作活动
- 学生自由组合,用节奏乐器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节奏。
- 分享创作成果,展示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从音乐节奏的感受中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并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形式。
通过身体动作的配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合作创作活动中,学生们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在音乐之旅中,学生们将继续发现更多美妙的节奏世界。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二、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通过演唱歌曲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通过“露一手”活动培养学生听辨旋律并从旋律中提取节奏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演奏较密集节奏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难点:掌握十六分及切分节奏的演奏。
四、教学准备钢琴、电脑、多媒体音像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1.发声练习(二)新授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动》1.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2.学唱歌曲(1)节奏练习: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学生读读、拍拍,注意十六分节奏的打法。
2/4 XXX XXXX ︳XX XX ︳(2)歌曲分析:《敲起我的小木鼓》是一首热情、活泼的儿童歌曲。
歌曲表达了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
其旋律流畅,节奏多变。
附点节奏、前十六分节奏、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
衬词“羊买啊赛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3)跟琴唱谱。
(完整听唱法)(4)按节奏朗读歌词,进一步熟悉旋律节奏。
(5)完整学唱歌曲。
3.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结为歌曲的前十六小结伴唱,感受“re、do、sol”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4.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
5.歌曲处理:A.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已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线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B.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露一手1.用击掌模仿老师所奏旋律的节奏,并说说他是歌曲中的哪一句?2.用自制的小鼓敲击 XXX XXXX ︳XX XX ︳为歌曲伴奏。
(四)课堂小结请学生课后搜集有关非洲音乐方面的资料。
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欣赏《滚核桃》二、教学目标1.在欣赏《滚核桃》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2.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教材是死的,不能随便更换。
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聪明和才能。
对别人的体会要经过一番摸索、消化、吸取,独立摸索,然后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奇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作者特地准备了六年级下音乐教案5篇,期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鉴戒学习!六年级下音乐教案1教学内容:凝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教学目标: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光辉的明珠。
2、通过观赏,让学生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地区的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统一题材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什么样的区分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东北、河北,看看那里的茉莉花开得怎么样。
二、观赏东北民歌《茉莉花》1.师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设问:A歌曲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特点?B音乐的风格与东北人的性情有什么样的关系C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词、旋律方面有何异同的地方?2.小组讨论:歌词基本相同,旋律变化比较大,显出东北人开朗的性情和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东北民歌《茉莉花》:辽宁海城的《茉莉花》旋律进行中的大跳明显增多,衬词的处理也显出东北二人转的特点。
4.生学唱东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二人转版的《茉莉花》。
三、观赏河北民歌《茉莉花》1.师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设问: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2.生交换:旋律中加入了升 sol 和升 do 等音符,显现出北方开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河北民歌《茉莉花》: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在旋律中保存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起始音也相近似。
歌词的变化使歌曲融入较多的叙事说唱性特点。
4.师用听唱法指导学生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音乐的神奇世界课时1:音乐的语言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情感和信息。
- 研究音乐的特殊表达方式,如速度、音色和节奏等。
- 通过演唱和感知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听音乐- 速度的表达- 音色的表达- 节奏的表达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倾听并感受音乐的情感。
2. 引入:和学生讨论音乐的特殊表达方式,如速度、音色和节奏等。
3. 研究速度的表达:通过听示范音乐,让学生感知不同速度下的音乐表达。
4. 研究音色的表达:演唱不同曲调的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音色在音乐中的作用。
5. 研究节奏的表达:通过敲打简单乐器或身体动作,让学生体验节奏的表达方式。
6. 练与总结: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音乐中的速度、音色和节奏。
7. 小结:总结今天研究的内容,并展示学生的音乐表达成果。
第二单元:音乐的艺术之美课时1:音乐的表达方式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可以通过声音和乐器传达情感和意义。
- 研究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 通过绘制音乐符号,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 音乐的表达方式- 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音乐符号的绘制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通过乐器的表达。
2. 引入:和学生讨论音乐可以通过声音和乐器传达情感和意义。
3. 研究乐器的分类和特点:介绍常见的乐器分类,并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
4. 研究音乐符号的绘制:教授基本的音乐符号,并让学生绘制简单的音乐符号。
5. 练与总结:让学生通过绘制音乐符号表示简单的音乐旋律。
6. 小结:总结今天研究的内容,并回顾学生的绘制成果。
...(依此类推,详细编写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步骤)...第六单元:音乐的快乐旅程课时1: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教学目标:- 研究音乐和舞蹈的相互配合关系。
- 通过研究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 通过表演和欣赏,感受音乐和舞蹈带来的快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爱满人间教学内容:1.唱歌《感恩的心》《爱的人间》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研究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了解“乐圣”XXX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研究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二声部合唱2.“乐圣”XXX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教具准备:电子琴教学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1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感恩的心》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的研究,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3.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手势,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教学重点:把学生的感恩之情经由过程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教学过程:一、导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二、欣赏歌曲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研究兴趣。
1.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2.节奏练3.唱旋律4.有感情的演唱。
反复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三、研究手语1.演示动作由老师演示动作2.分解动作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3.分组进行练。
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帮忙纠正毛病。
增进进步。
四、全班独唱歌曲,结束课程第二课时2教学内容:1.复歌曲《感恩的心》2.欣赏歌曲《欢乐颂》教学目标:配合手语进行歌曲演唱,获得愈加深刻的情绪体验。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欢乐颂》,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教学难点:赏析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学生表演一边唱歌边作手语。
虽然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
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研究。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奏、旋律、节拍和音高等;2. 能力目标:学生具备基本的音乐听辨能力和简单的合唱、合奏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课本、音乐乐曲、音乐器材;2. 教学工具:电视、录音机、音乐播放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律动活动,如拍手、跳舞,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和感受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旋律、节拍和音高等,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3. 学习音乐基本要素: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详细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奏的概念、旋律的构成、节拍的分类和音高的区分等,并结合具体的音乐乐曲进行讲解和演示。
4. 合唱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合唱活动,通过合唱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意识。
5. 合奏活动: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本要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奏活动,可以使用简单的乐器或者身体作为乐器进行合奏。
6. 音乐创作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选用合适的音符和节奏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音乐素材和构思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音乐创作作品。
7.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要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鼓励学生继续发掘和创造音乐的乐趣。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更多的音乐鉴赏活动,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2.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音乐活动和比赛,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和自信心。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音乐教学活动,我发现学生对音乐有着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