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知识讲解
- 格式:pdf
- 大小:69.38 KB
- 文档页数:12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关山月》教案一. 教材分析《关山月》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广东音乐,它以豪放的气质、激昂的旋律,展现了关山月的壮丽景象。
本节课通过学习《关山月》,让学生了解广东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部分广东音乐,对广东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乐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欣赏能力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感受乐曲,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关山月》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培养学生对广东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关山月》的旋律、节奏和音乐特点。
2.难点:理解乐曲的情感内涵,能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示范法:教师演奏或播放示范音频,引导学生跟学。
3.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听、唱、奏等方式,体验乐曲情感。
4.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关山月》乐谱、音响设备、多媒体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音乐教材、练习本、乐器(如有条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关山月》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广东音乐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奏或播放《关山月》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学《关山月》的旋律,讲解乐曲的节奏和技巧。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表演,检验他们对乐曲的掌握程度。
其他学生给予掌声鼓励。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乐曲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同时,教师可播放其他广东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对比。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曲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DO RE MI-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I.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掌握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如DO、RE、MI等音名及其对应的唱名和发音。
1.2 理解音高、音长、节奏的概念和特点。
1.3 能够唱出简单的儿歌或歌曲。
2. 能力目标2.1 发展学生的音乐听力和节奏感。
2.2 培养师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3.1 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和美的感觉。
II.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1 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如DO、RE、MI等音名及其对应的唱名和发音。
1.2 儿歌或歌曲的唱法和节奏。
2. 教学难点2.1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听力。
2.2 让学生通过一些游戏或活动,体验音乐所带来的乐趣。
III. 教学过程时间环节教学内容5min 开始安排座位,介绍教学内容15min 游戏环节分组进行音乐表演,让学生表现自己的音乐才华20min 知识讲解介绍DO、RE、MI等音名及其对应的唱名和发音25min 练唱环节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唱歌15min 儿歌唱法讲解儿歌的唱法和节奏10min 结束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布置下节课内容IV. 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专家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2. 评价内容2.1 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2 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乐器演奏水平。
2.3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V.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音乐留声机六年级下册中的DO、RE、MI等音名及其对应的唱名和发音进行教学,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同时,也让学生能够体验到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和快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游戏环节和唱歌环节中都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热情,这也为我增加了信心。
同时,也发现一些学生的听力和音乐感知能力比较薄弱,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听力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教案下册前言本文档是针对人音版六年级音乐教材下册的教案整理。
本教案根据教材内容编制,配以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情趣,使其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第一课:乐器与声音教学目标1.了解乐器的分类和特点;2.了解声音的产生和基本特征;3.能用简单的乐器演奏简单乐曲。
教学内容1.乐器的分类和特点:管乐器、弦乐器、击乐器、键盘乐器等;2.声音的产生和基本特征:振动、音高、音量、音色等;3.乐器演奏基本技巧。
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互动式教学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各类乐器(笛子、小提琴、小钢琴、鼓棒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出“乐器与声音”这个话题,让学生们谈一谈所知道的乐器和声音。
2.让学生听一段管乐器演奏的音乐,感受声音的美妙。
第二步:讲授乐器与声音相关知识(20分钟)1.让学生学习乐器分类和特点,介绍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和应用场合。
2.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感受振动带来的声音、音高、音量和音色等元素。
第三步:示范演奏(20分钟)1.让学生用手和口模仿乐器,感受振动和声音的产生。
2.让学生试着演奏不同乐器,体验不同的音乐效果。
第四步:互动式教学(30分钟)1.分组让学生自由组合乐器演奏小曲,展示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2.教师根据学生呈现的情况做一定的点评。
第五步:巩固和小结(10分钟)教师根据课堂进行情况进行课堂,并向学生讲授相关乐曲知识点。
作业布置1.搜集一些有关不同乐器介绍的资料;2.试着演奏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演奏过程。
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重点立足于学生乐器和声音知识的展现和互动,充分让学生感受与学习乐器演奏的魅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存在演奏方法不规范,造成声音失真等问题。
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细致的引导和统一要求,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音乐。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古风新韵教学目标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花非花》。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竖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建议1、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可抓住本课主题“古风新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结合认识古琴的学习,拉近民族音乐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拓展欣赏我国古诗词为创作素材的优秀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1、体会古诗词的韵味2、熟练掌握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音符的时值第一课时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1、导入聆听古琴曲片段,教师可以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典味道。
并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二、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1、简单赏析苏轼诗歌《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配乐朗诵《水调歌头》,可选用本课古琴曲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学生谈谈不同配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3、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听出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特点。
4、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
教后记第二课时一、演唱《游子吟》1、复习古诗《咏鹅》《春晓》《静夜诗》等古诗诗歌入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朗诵《游子吟》两边。
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视唱旋律。
(2)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一课青春放歌【共四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歌唱祖国》。
2、练习竖笛。
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用口风琴吹奏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演奏的能力。
一、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对歌曲情绪的处理及对个别节奏的掌握。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口风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有条件可配合国庆典礼的录象,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一、新授教学:1、先请同学演唱该曲。
2、完整欣赏歌曲,找出同学演唱所存在的问题:如节奏或情绪等。
3、学习歌曲A:师示范演唱歌曲。
B:生跟琴视唱歌曲。
C: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D:师及时纠正。
(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板书),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是很必要的。
(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应唱的坚定有力、富有感染力。
如:“祖国”“家乡”“人民”。
(3)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E:听音乐完整练习演唱歌曲F:处理歌曲的感情: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
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4、巩固训练,掌握歌曲分组比赛,看那一组唱的既有感情又准确,看哪一组能较多地、正确的指出其他组的优缺点。
四、音乐知识1、二段体A+B1、三段体A+B+A或A +B+C例:《歌唱祖国》A+B+A五、练习竖笛。
六、总结下课教后感: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对分析歌曲是二段体还是三段体有了初步的认识。
歌曲《歌唱祖国》学生学得很快,只听了两遍就能哼出旋律了,歌曲艺术处理也还可以。
聆听生命-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理解人声乐器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2.能够通过正确的呼吸、发声和音高的控制,表现音乐中不同情感的表现。
3.能够通过合作演唱,感受团结和协作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人嗓音乐器的表现力和特点;2.声音的发声方法: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式;3.音高控制及情感表现;4.合唱演唱:团队合作和表达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学生对人声乐器的探究通过研究和了解人声乐器的特点和表现力,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人声乐器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实现:•观看相关视频和音频,了解声音的发声原理和特点;•在班级中测试每个学生的音高及音色,让学生自己发现人声乐器的表现力;•搜集和分享不同人声乐器的表现力和特点,讨论并分享彼此的体验。
2. 学习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呼吸和发声对于音乐表现的重要性,从而通过学习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式来提高音乐表现的能力。
具体的方法有:•指导学生控制呼吸和了解发声的方法,例如:腹式呼吸、自然呼吸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例如:唇齿和口腔的合理协调、发音准确等;•通过课堂习练来达到调整音质和音色效果。
3. 学习音高控制及情感表现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控制方法,通过不同的音高表现不同的情感,同时通过听音乐来感受和理解情感表现。
具体的方法有:•指导学生掌握音高的控制方法,例如:居中式唱法、下颌位唱法等;•通过学习不同曲风和曲调,来理解音乐情感的表现,例如:急速节奏代表紧张和兴奋;•通过变化不同的音高,来表现音乐中不同的情感。
4. 合唱演唱让学生通过合唱演唱来感受和理解团队合作和表达情感的意义。
具体方法有:•组织学生一起唱同一首歌曲,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音色和音高一起表现音乐中的情感;•强调在合唱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例如:合理分工和与人合唱的技巧;•在合唱演唱中强调表达情感的重要性,例如:根据音乐的情感表现来掌握合唱艺术。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演唱和其他评价方式,例如白板绘画和课堂展示等,来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便于课堂教学的提高。
知识与技能-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导言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是指针对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展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教学资料。
教案着重于音乐知识的讲解和音乐技能的培养,旨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部分介绍了本教学资料的主要内容和课程目标,同时也为学生打下了学习本教材的基础。
2.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部分对音乐的历史、音乐的元素等知识点进行了介绍,旨在建立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认知。
3. 音乐技能音乐技能部分重点训练了学生的唱歌、乐器演奏等技能,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听觉能力。
4.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部分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课程设计方案,可以作为任课老师教学时的参考。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1.掌握音乐的基本概念,了解音乐的历史发展过程;2.掌握唱歌、乐器演奏等基本音乐技能;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力。
四、教学方法本教材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建议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任课老师可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建议:1.在课前准备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3.制定好学生的练习计划,让学生能够在课外自主练习;4.定期测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给出反馈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六、结语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是一套非常优秀的教学资料,它既注重了音乐知识的讲解,又注重了音乐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任课老师能够善加利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案标题: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音的特点和分类。
2.学习人音的正确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认识人音的特点和分类。
2.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2.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材。
2.音乐播放设备。
3.音乐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4.教学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人音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人音的兴趣。
2.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对人音的了解和体验。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人音的特点和分类,如男声、女声、儿童声等。
2.讲解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包括腹式呼吸和发声部位的运用。
三、示范与练习(20分钟)1.老师进行人音的示范演唱,重点展示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
2.学生跟随老师的示范进行练习,分组合唱一首简单的歌曲。
四、合作表演(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合唱表演。
2.指导学生合理分工,培养合作精神,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表演中。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学生展示各小组的合唱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练习人音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并准备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下节课的个人表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人音的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以及合作表演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唱和个人表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以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为主,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歌曲、器乐、合唱等多种形式,既有传统的民族音乐,也有现代流行音乐。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音乐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在音乐鉴赏、演唱、演奏等方面,部分学生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
3.巩固音乐基本技能,提高演唱、演奏水平。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丰富课余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节奏、旋律的把握。
2.民族音乐特色的理解与欣赏。
3.音乐表现手段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聆听、分析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4.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2.音响设备:音响、耳机等。
3.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4.乐器:民族乐器、键盘乐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如《茉莉花》,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提问:歌曲中体现了哪种民族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歌曲、器乐、合唱等形式。
引导学生聆听、欣赏,并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操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如演唱歌曲、演奏乐器等。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胆量小、基础差的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音乐游戏、竞赛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