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零章中医诊断学-绪论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84.50 KB
- 文档页数:21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完整版•中医诊断学概述•望诊技巧与案例分析•闻诊技巧与案例分析•问诊内容与方法探讨•切诊技巧与实践操作演示•八纲辨证理论与应用举例•病因辨证理论与应用举例目录01中医诊断学概述定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四诊合参定义与特点01020304中医诊断学是研究中医如何辨识病证、分析病因病机和确定治则治法的一门学科。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诊断时需全面考虑。
中医通过辨识证候来确定治疗方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需综合运用。
中医诊断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汉唐、宋金元、明清等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古代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诊断学不断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近现代目前中医诊断学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在临床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在科研、教学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现状发展历程及现状整体审查全面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因素。
诊法合参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病证结合:既要辨识病名,又要分析证候。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等判断病情。
闻诊通过听声音、嗅气味等了解病情。
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
切诊通过脉诊和按诊了解患者的脉象和体表状况。
02望诊技巧与案例分析望神、色、形、态观察病人的精神意识状态和机体反应情况,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
观察病人面部颜色和光泽,推断气血盛衰和疾病发展变化。
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了解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
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和异常动作,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势的轻重缓急。
望神望色望形望态局部望诊要点头面五官观察头颅大小、形态,眼睛的神采、颜色、形态,口唇的颜色、润燥,以及牙齿、咽喉等情况。
躯体四肢观察胸廓形态、呼吸运动、乳房部位及发育情况,皮肤的色泽、润燥、肿胀等情况,以及四肢的形态、活动情况等。
排出物观察痰、涎、涕、唾、二便、月经、带下等排出物的颜色、质地、气味等,以了解脏腑功能和气血盛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