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学术前沿》第26期-DCCT EDIC研究历程:T1DM早期强化治疗可降低全因死亡率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14
Vol.41No.1Jan.2021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糖尿病肾病中的组蛋白修饰与靶向干预的研究进展姜梦迪,张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内科,上海200025[摘要]糖尿病肾病致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管理难度大。
因“代谢记忆”的发现,表观遗传学在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中逐渐得到重视。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包括足细胞病变、系膜基质变化、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等,其致病机制则涉及氧化应激、糖基化终产物、自噬与凋亡等过程。
而作为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泛素化等修饰广泛参与以上过程。
靶向组蛋白修饰的药物在实验条件下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该文针对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的组蛋白修饰与靶向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组蛋白修饰;表观遗传学;代谢记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DOI]10.3969/j.issn.1674-8115.2021.01.019[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志码]AProgress in histone modification and targeted interventio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IANG Meng-di,ZHANG WenDepartment of Nephrology,Ruijin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200025,China[Abstract]The manage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s grim,and its pathogenic mechanism is complicated.Epigenetics is gaining attention due to the discovery of"metabolic memory".Pathological change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nclude podocyte lesion,mesangial matrix change,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tc.And its pathogenic mechanism involves processes such as oxidative stress,end-products of glycosylation,autophagy and apoptosis.As important parts of it,histone acetylation,methylation,ubiquitination and other modifications are widely involved in the above processes.Drugs targeting histone modification unde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have obtained positive results.This article reviews progresses of the histone modification and targeted treatment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Key words]diabetic nephropathy;histone modification;epigenetics;metabolic memory;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1]的数据显示,我国有1.164亿成年糖尿病患者,位居世界第一。
接受强化治疗的T1DM患者体重增加与其具有T2DM家族
史有关
佚名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年(卷),期】2004(24)2
【总页数】1页(P124-124)
【关键词】强化治疗;胰岛素;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家族史;甘油三酯;脂蛋白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有或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比较 [J], 王芳;高婧;阎胜利;赵世华;余霄龙;陈颖;赵文娟;王娈;王颜刚
2.初诊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后续治疗方案选择 [J], 田雪品;翟铁;郝凤杰;刘海英
3.初诊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应用不同序贯治疗方案对患者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J], 汪湲; 孙玲
4.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住院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J], 杜娟;王若梅;陈婧;雷远;王琼;汪睿;刘燕;胡红琳
5.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应用不同序贯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J], 尤雪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SII、MSII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式对T2DM患者低血糖影响的研究》篇一CSII与MSII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式对T2DM患者低血糖影响的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CSII(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与MSII(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式对T2DM(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CSII与MSII在控制血糖水平上均有效,但CSII在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及讨论,为临床医生提供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策略的参考依据。
一、引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T2DM(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胰岛素治疗作为T2DM的重要治疗手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患者的长期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CSII和MSII 作为两种常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式,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增多。
本研究旨在比较CSII与MSII两种治疗方法对T2DM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建议。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一年内在我院接受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两组:CSII组和MSII组。
每组患者均接受了至少三个月的胰岛素强化治疗。
2. 治疗方法CSII组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法,每日多次进行基础和餐前剂量调整;MSII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法,每日需进行多次胰岛素注射。
3. 数据收集与分析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收集了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血糖水平、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等数据。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控制血糖和减少低血糖事件方面的差异。
三、结果1. 血糖控制情况经过三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CSII组和MSII组的平均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均达到了目标范围。
2. 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在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方面,CSII组明显低于MSII组。
具体数据表明,CSII组在三个月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X%,而MSII 组为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型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的研究进展【摘要】根据最新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报告】[1],2019年全球约有4.63亿20~79岁成人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将会达到7.002亿,糖尿病的患病形势极其严峻。
低血糖、高血糖和血糖波动大是糖尿病血糖管理过程中的三个主要特征,其中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的主要障碍[2]。
【关键词】1型糖尿病;低血糖1现状与定义1.1现状低血糖是T1DM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
美国著名的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证实,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的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增高近3倍[3]。
T1DM总体低血糖发生率达73.3次/人年,其中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为4.9次/人年[4]。
1.2定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指出:血糖水平≤3.9 mmol/L可诊断为低血糖;轻度低血糖为血糖<3.1 mmol/L,伴或不伴低血糖症状但可自行处理低血糖事件;重度低血糖为血糖≤2.8 mmol/L[5]。
2原因分析2.1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与危险因素:儿童、老人、病程长、既往有严重低血糖发作或病程较长、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乳糜泻、艾迪生病等)、心理问题等是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6,7,8],应警惕并制定个体化降糖策略。
对于可控性危险因素,如胰岛素治疗方案不合理、饮食运动安排不当、过量饮酒、低血糖察觉意识受损(impaired awareness of hypoglycemia,IAH)[9]等,应做到早期识别,尽可能降低低血糖风险。
有研究提示,HbA1c与低血糖风险呈J型相关,过高的HbA1c亦增加低血糖风险[10]。
2.2血糖调节机制障碍[11]当血糖降低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神经-体液反应,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生长激素分泌,同时交感-肾上腺系统被激活,内源性葡萄糖生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随着病程延长或胰岛功能障碍的恶化,上述血糖自我调节机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反复发作还可导致不同程度的低血糖症相关性植物神经功能衰竭,即交感-肾上腺系统对血糖降低的反应性受损,从而阻碍机体对低血糖症的自我调节能力[12]。
短期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以及对血糖的影响。
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31例有较严重高血糖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2周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前后,精氨酸刺激的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变化,探讨短期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以及对血糖的影响。
结果:强化治疗2周后患者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明显下降。
结论:短期强化治疗可以较好恢复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B 细胞功能,有利于血糖控制。
中国【关键词】 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精氨酸刺激实验;第1时相;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挡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两个基本环节,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指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人群胰岛B细胞功能不及正常人的50%,而且以每年4.5%的速度下降,其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有不同程度受损。
研究发现,在糖尿病病程早期B细胞功能损害是可逆的[1]。
本研究通过精氨酸刺激实验比较31例初发、有较严重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两周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前后第1时相胰岛分泌的变化,探讨短期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以及对血糖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2007年3月~2008年3月期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50.2±9.6岁,病程0~3个月,体重指数25.13±2.73 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20±1.8)%,空腹血糖(9.45±1.38 mmol/L),餐后2 h血糖(15.11±2.97 mmol/L),均符合2003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1型糖尿病、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异常,并排除感染等应激状态及酮症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所有患者给予饮食、运动治疗。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1. 引言1.1 糖尿病患者人数增多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已有4.6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而这一数字预计将在未来继续增加。
在中国这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据统计每10位成年人中就有1位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人数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习惯、饮食结构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仍将逐年增长。
这给医疗卫生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治疗糖尿病,成为当前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1.2 胰岛素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糖尿病管理中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胰岛素是一种关键的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糖尿病患者患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研究表明,定时、正确地接受胰岛素治疗可以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在糖尿病管理中,胰岛素治疗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口服药物或其他方式控制血糖水平的患者尤为重要。
尤其是在糖尿病发展初期,很多患者往往会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这时早期胰岛素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及时、有效地补充胰岛素,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胰岛素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策略,以进一步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定义和原理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在糖尿病发生早期即刻立即引入胰岛素治疗,以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糖代谢恢复和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其治疗原理在于通过外源性胰岛素的补充,模拟自然胰岛素分泌方式,调节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Ⅰ型糖尿病强化治疗可降低肾功能衰竭风险第44届肾脏周上,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肾病科助理教授Ian de Boer称,Ⅰ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可降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长期损伤风险,而肾小球滤过率(GFR)是终末期肾病的预测因素,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因素。
通过随访发现,与常规治疗相比,Ⅰ型糖尿病强化疗法使肾小球滤过率功能受损风险降低了一半。
早期强化治疗对肾脏具有保护性“记忆效应”。
这项研究包括干预试验、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随访观察性试验以及糖尿病干预和并发症流行病学(EDIC)研究。
DCCT试验随机安排1441例Ⅰ型糖尿病患者接受糖尿病强化治疗(711例)或糖尿病常规治疗(730例),前者每天注射至少3次胰岛素,旨在将血糖浓度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而后者每天注射1或2次胰岛素,旨在预防高血糖症状,为期6.5年。
接下来,在EDIC研究中对1375名受试者进行密切关注。
两组试验患者人数基本相同。
de Boer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在整个DCCT / EDIC研究过程中,受试者保持率良好,其中85%的完成了EDIC 16年随访,基线后平均随访22年”。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强化治疗和常规治疗组在人口统计学方面匹配较好。
在DCCT开始时,两组人群平均年龄均为27岁(范围,13-39岁),糖尿病病程为6年。
试验启动时,没有受试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但在16年的EDIC研究前,2组中53%-57%的患者服用上述药物。
两项研究整个过程中各组患者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该研究对血清肌酐水平每年进行了测量。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确定了强化治疗对肾小球滤过率受损风险的长期影响,其定义是2次连续研究随访时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为每1.73 m²小于60 mL/分钟。
在DCCT研究中,一级预防队列(711例)糖尿病病史为1-5年,(尿)白蛋白排泄率低于40 mg/天且无视网膜病变;二级预防队列(730例)糖尿病病史为1-15年,白蛋白排泄率低于200 mg/天,且至少有1处视网膜微动脉瘤。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文章目录*一、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二、胰岛素的功能*三、胰岛素的副作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1、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这一新疗法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组在2006年曾组织全国讨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回复胰岛β细胞功能是现实还是梦想”,相关文章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上发表并被科技部评为2008年国内最有影响的百篇论文之一。
他们还将针对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国内开展病例数较多、随访期间较长、设计较严密的研究,对其适应症、禁忌症、合理疗程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使这一疗法更加规范。
2、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不宜用于以下情况2.1、老人或已经有明显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病例。
2.2、在强化治疗后没有坚持良好生活方式意愿的患者。
2.3、医生缺乏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没有良好血糖检测条件的医疗单位。
3、胰岛素的使用误区3.1、胰岛素可以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在消化道中就像我们所吃的食物一样很快被降解破坏,而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起效。
所以只能采用直接注射的方式来补充胰岛素。
3.2、胰岛素会上瘾胰岛素是一种人体自身产生的蛋白质激素,是身体不能缺少的,在患病情况下体内绝对或者相对缺乏胰岛素时,就必须补充。
胰岛素更不是毒品,不会出现成瘾性,停用后不会出现戒断现象。
3.3、胰岛素一定要等到口服药无效才使用只要掌握好剂量,就可以控制好病情。
早期使用胰岛素,可以使您的血糖早期得到控制,延缓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果等到其它药物都不能控制血糖时再使用胰岛素,并发症则可能已经严重损害您的健康。
3.4、胰岛素注射麻烦还很疼打胰岛素和普通打针不一样,药量小得多,而且是皮下注射。
现在有专用注射器,正常情况下注射痛感很小。
胰岛素的功能1、药理作用糖尿病,浪费性疾病的治疗。
为促进血液循环,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等组织细胞合成糖原,以降低血糖,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
2、生理作用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代谢过程。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T2DM患者转归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T2DM患者转归的影响,为新诊断T2DM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支持。
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新诊断T2DM患者中选取150例,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7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如服用降糖药物,观察组则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血糖水平进行比较。
并对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病情转归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且观察组治疗1年后病情转归情况比对照组明显要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新诊断T2DM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帮助患者病情向有益方面转归,且治疗疗效明显比口服降糖药物显著,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转归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经常高糖、高热量饮食等,这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T2DM(2型糖尿病)发病重要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出现衰退。
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但在临床上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T2DM患者转归影响的研究不多。
本文研究分析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T2DM患者转归的影响,为新诊断T2DM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新诊断T2DM患者150例,按照患者病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80例,观察组70例。
两组患者经诊断都确诊为糖尿病。
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48例(60.00%),女32例(40.00%),年龄介于31岁和69岁之间,平均年龄(48.4±5.7)岁,体重介于42kg和70kg之间,平均体重(60.7±4.7)kg;;观察组患者中男44例(62.86%),女26例(37.14%),年龄介于33岁和66岁之间,平均年龄(49.2±6.1)岁,体重介于41kg和67kg之间,平均体重(61.2±4.6)kg;两组患者在年龄等因素上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强。
强化1型糖尿病治疗能降低眼部手术风险2015年4月30日,糖尿病干预、并发症流调小组在NEJM杂志发表的一篇关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强化治疗能降低其并发视网膜病变后的眼部手术风险的文章。
1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循环并发症是视网膜病变,也是全球范围内致盲的首要原因。
糖尿病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如严重的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和青光眼。
这些情况下,眼部手术可保护视力或防止视力丧失。
鉴于发病率的增高、社会物质条件、经济和医疗保健负担均使手术治疗受到限制。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中,6.5年强化血糖控制的目的是维持安全的血糖浓度,并尽可能与正常血糖水平相近,与常规治疗相比,视网膜病变、疾病进展发生率均分别降低76%和52%。
1983年和1989年期间的DCCT试验,共有1441名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配,接受强化糖尿病治疗或常规治疗,旨在防止高血糖的症状。
对其治疗、随访至1993年。
随后,对这些患者中的1375例患者进行糖尿病干预和并发症(EDIC)研究的流行病学观察。
记录每年的眼部手术过程。
在这两项研究中,通过与常规治疗相比,来评估强化治疗对发病率和眼部手术费用的影响。
中位随访23年中,强化治疗组的711例患者中有63例共进行了130次眼部手术,常规治疗组的730例患者中有98例共进行了189次眼部手术。
42例施行强化治疗的患者和61例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白内障摘除术;29例接受强化治疗的患者和50例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或视网膜脱离手术,亦或两者兼有。
调整DCCT基线因素后,强化治疗使任何与糖尿病相关的眼部手术风险均降低48%,也使同样的眼部手术风险降低了37%。
这些效果均与改进血糖控制及强化治疗有关。
强化治疗组手术的费用较常规治疗组少32%。
在整个随访期间,调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后,强化治疗的有益效果将不存在。
独立模型显示,眼部手术的风险性与高血压、日益恶化的视网膜病变、神经性病变和肾脏病变相关。
早期强化与常规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比较朱丹【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3(017)024【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治疗与常规治疗对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比较.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内分泌科诊治的5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治疗组.强化组应用胰岛素泵,常规治疗组应用降糖药物治疗,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FBG、HbAlc、TC、TG、HDL-C、LDL-C、HOMA-β、HOMA-IR的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C、TG、HDL-C、LDL-C较同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FBG、HbAlc、HOMA-β、HOMA-IR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缓解2型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减缓2型糖尿病的病程.【总页数】3页(P10-12)【作者】朱丹【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湖北襄阳,4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J], 骆晓敏2.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J], 荣高峰;宋萍萍;林甲宜;王拥军3.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J], 徐可军4.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 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J], 孙明谨;李雪锋;陈世清;胡清;王芳;朱大菊5.早期强化与常规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J], 吕方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胰岛素泵联合西格列汀强化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晏涛【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5(019)013【摘要】目的探讨初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胰岛素泵联合西格列汀(CSII+Sig)强化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初诊断T2DM患者71例,采用CSII+ Sig强化治疗,测定治疗前后3餐前、3餐后2h及睡前血糖,计算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C肽与空腹C肽比值(C2/C0)、30 min胰岛素增量与葡萄糖增量比值(△I30/△G30)、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内脂素(Visfatin)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结果治疗后,3餐前、3餐后2h及睡前血糖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胰岛素剂量、FBG、2hFBG、HbAlc、C2/C0、Visfatin、合理饮食以及适量运动与血糖2年控制效果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理饮食与适量运动与初诊断T2DM患者血糖2年控制效果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对初诊断T2DM患者,CSII+Sig强化治疗方案可长期控制血糖,合理饮食以及适量运动是血糖2年控制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总页数】4页(P12-15)【作者】晏涛【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内一科,重庆,40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联合西格列汀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N、GLP-1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杨艳丽;乔文政2.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探讨 [J], 翟清;姚新明;陈月平;赵咏莉;华强;王勇3.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在初发重症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的应用效果[J], 蒋丽敏;梁琳琅;李萍4.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J], 邱钱沣;张桂祥5.西格列汀联合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J], 焦彦林;吕亚林;苗慧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TIDM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及护理研究刘爱虹;叶国美;李淑敏;耿岩【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08(023)010【摘要】目的观察儿童1型糖尿病(TIDM)早期胰岛素(INS)持续静脉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早期INS持续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12例TIDM并酮症酸中毒(DKA)患儿连续观察治疗开始及治疗3个月时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FBG(C-P/FBG)及 INS用量,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时FBG、2hPBG及HbAlc 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均达到强化治疗目标;C-P/FBG显著升高,达正常范围;3个月时INS用量显著低于急性期.结论早期INS持续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儿童T1DM可促进β细胞的修复及再生,使基础C-P/FBG恢复正常.【总页数】3页(P891-893)【作者】刘爱虹;叶国美;李淑敏;耿岩【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山东,济南,250033;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山东,济南,250033;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山东,济南,250033;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山东,济南,25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R725.8【相关文献】1.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研究 [J], 赵紫辉2.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研究 [J], 李淑文3.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儿童脓毒症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J], 吕卓超;潜丽俊4.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研究 [J], 崔野5.儿童早期发展前沿研究(上)---早期经验、脑发展和儿童早期教育 [J], Nathan A.Fox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强化糖尿病干预可使1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长期获益——DCCT及EDIC研究的启示和反思潘长玉【期刊名称】《内科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08(3)5【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上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是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和心血管病(冠心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病),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及大血管病发病率高,病情严重,这是由于存在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凝血倾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尤其腹型肥胖)、吸烟等。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国际上陆续启动了一系列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多数为干预某一项危险因素,如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等,也有同时干预多重危险因素的研究。
至今已完成了多项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本刊特邀请相关专家就此领域的进展作系统论述。
【总页数】6页(P289-294)【关键词】1型糖尿病;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干预治疗;强化降糖治疗【作者】潘长玉【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早期、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获益 [J], 谭志学2.1型糖尿病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DCCT/EDIC研究/1型糖尿病妇女围妊娠期HbA1c水平与严重不良妊娠转归/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单独存在或并存对男性心血管死亡的预测 [J],3.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研究 [J], 赵紫辉4.重新审视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策略:ACCORD研究的启示 [J], 郭艺芳5.1型糖尿病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DCCT/EDIC研究 [J], Pop-Busui R;Low PA;Waberski BH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刘茜;叶山东
【期刊名称】《安徽医学》
【年(卷),期】2017(38)6
【摘要】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由多因素诱发的器官特异性的免疫性疾病,T1DM主要因为胰岛β细胞的进行性被破坏,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调节障碍[1].T1DM患者往往在诊断时已有70%~90%的胰岛β细胞被破坏,需要终生给予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2].目前胰岛素的给药途径和血糖监测的进步在对糖代谢的控制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但是日常的胰岛素治疗并不代表疾病的治愈,治疗相关的低血糖发作及疾病本身严重的并发症像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常常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危及生命[3].寻求更好并希望治愈T1DM的方法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其中干细胞治疗备受关注,现就干细胞治疗T1DM的研究进行综述.
【总页数】3页(P816-818)
【作者】刘茜;叶山东
【作者单位】230001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230001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2.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和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
3.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4.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5.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持续皮下泵入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研究的进展
董宇航;李强
【期刊名称】《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2(31)3
【摘要】目前治疗1型糖尿病(T1DM)的最佳方式是“模拟生理胰岛素替代疗法”,包括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和持续皮下泵入胰岛素(CSII)。
CSII可模拟正常机体胰腺的脉冲式分泌模式,持续释放基础胰岛素,可根据患者血糖情况灵活地调整胰岛素的剂量,避免低血糖发生,且其体积较小,便于携带,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中。
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可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准确反映患者血糖波动情况。
本文就CSII联合CGM治疗T1DM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5页(P371-375)
【作者】董宇航;李强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微量泵持续胰岛素泵入与皮下注射治疗胸部术后合并2型糖尿病的对比研究
2.2型糖尿病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起始剂量与体质指数相关性研究
3.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的成本效果比较研究
4.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5.持续皮下胰岛
素输注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对初诊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及经济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单忠艳
【期刊名称】《药品评价》
【年(卷),期】2008(5)3
【摘要】20世纪20年代胰岛素开始用于治疗糖尿病。
对于1型糖尿病(T1DM)患者来说,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胰岛素替代治疗是维持生命的手段。
对于2型
糖尿病(T2DM)患者来说,由于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最终
也需要胰岛素治疗。
最近几年,在T2DM的早期阶段应用胰岛素的治疗理念逐渐
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接受。
早期使用胰岛素意味着一种更为强效的维持血糖正常的手段。
早期是指将胰岛素作为首选药物,或者在第一种口服药失效后就开始使用。
【总页数】2页(P123-124)
【作者】单忠艳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沈阳,1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R458
【相关文献】
1.胰岛素泵短期的强化治疗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J], 张静
2.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预防其大血管并发症方面的疗效
[J], 郑丽;陈勤
3.2型糖尿病运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 [J], 黄吉忠
4.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效果观察 [J], 吴兵
5.西格列汀联合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J], 焦彦林;吕亚林;苗慧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