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0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
- 格式:ppt
- 大小:4.79 MB
- 文档页数:39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主题,通过描写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尤其是对大榕树和鸟儿活动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表达上,作者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鸟的天堂”的美丽与神奇。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认识“桨、桩”等8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1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10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鸟儿的欢快、活泼,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作者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能仿照课文描写一处景物。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鸟儿的欢快、活泼。
(2)学习作者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能仿照课文描写一处景物。
五、教学策略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榕树和鸟儿的图片、视频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部编版2020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说课稿与反思《鸟的天堂》说课稿一、说教材《鸟的天堂》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本文的特点,我把教学重点设置为: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为: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去品味,从而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1.阅读感悟法:在阅读教学中我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多样化阅读,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新地谈感受,在读中自悟,悟中品读。
2.情境教学法:本文语言优美,读文思画。
教学中创设激发兴趣的情境:用生动语言描绘、画面再现等。
3.启发教学法、讨论式教学。
课堂教学多启发,促进学生思考、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突出朗读,让学生们在朗读中品味,去感悟其情感。
五、说教学流程1.在导入的时候,我运用图片,让学生看到鸟儿们自由自在、快乐生活的图片,引发他们的兴趣。
2.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我采用初读课文----再读课文---深入读课文这样层层深入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中心意思,从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掌握基础知识,把握课文内容。
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真正的主人。
22.《鸟的天堂》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二)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
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
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
(三)(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大榕树。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
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
《鸟的天堂》是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二十三课,主要内容是描写了南捕鸟人的艰辛和对鸟类保护的呼吁。
以下是该课文的知识点及练习题。
一、知识点
1.词语解释:学习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包括“南捕鸟人”、“数不清”、“保护区”等词语。
2.阅读理解: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鸟类保护的重要性。
3.词语搭配: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词语的搭配用法,例如“发
现”+“窝”、“动手”+“破坏”等。
4.感叹句的使用:学习感叹句的语法结构和用法,例如“天呐!真难为他们!”
5.写作训练:通过课文中的鸟类保护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表达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观点。
二、练习题
1.南捕鸟人为了什么而工作?
2.鸟类为什么成了保护的对象?
3.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对南捕鸟人工作的评价。
4.你认为如何保护鸟类?请写出你的观点。
5.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鸟的特点的句子。
6.选出下列句子的正确标点符号。
(1)天呐真辛苦
(2)鸟是人类的朋友吗
(3)小鸟在林间飞来飞去
(4)保护鸟类工作真了不起
7.鸟类在环境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8.你认为保护鸟类对于环境有什么好处?
9.通过阅读课文,你对鸟类保护有了怎样的认识?
10.给南捕鸟人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感激和支持。
【导语】《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美丽景⾊,⽣动地描写了傍晚静态的⼤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赞美了美丽⽽富有⽣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然的热爱和赞美。
⽆忧考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三课《鸟的天堂》课⽂原⽂ 我们吃过晚饭,热⽓已经退了。
太阳落下了⼭坡,只留下⼀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过⼀段⽯⼦路,很快就到了河边。
在河边⼤树下,我们发现了⼏只⼩船。
我们陆续跳上⼀只船。
⼀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竿⼀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移去。
河⾯很宽,⽩茫茫的⽔上没有⼀点波浪。
船平静地在⽔⾯移动。
三⽀桨有规律地在⽔⾥划,那声⾳就像⼀⽀乐曲。
在⼀个地⽅,河⾯变窄了。
⼀簇簇树叶伸到⽔⾯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在什么地⽅。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个朋友说那⾥只有⼀株榕树,另⼀个朋友说是两株。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的还是第⼀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真是⼀株⼤树,枝⼲的数⽬不可计数。
枝上⼜⽣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
⼀部分树枝垂到⽔⾯,从远处看,就像⼀株⼤树卧在⽔⾯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命⼒展⽰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簇堆在另⼀簇上⾯,不留⼀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绿叶上都有⼀个新的⽣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刻。
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
朋友说这⾥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去捉它们。
我仿佛听见⼏只鸟扑翅的声⾳,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只鸟的影⼉。
只有⽆数的树根⽴在地上,像许多根⽊桩。
⼟地是湿的,⼤概涨潮的时候河⽔会冲上岸去。
“鸟的天堂”⾥没有⼀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于是船开了,⼀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
第⼆天,我们划着船到⼀个朋友的家乡去。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鸟的天堂》课文分析《鸟的天堂》是现代作家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后被选为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
以下是对该课文的详细分析:一、课文概述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情景,展现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二、内容分析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1. 环境描写:•第1~4自然段:从作者与朋友晚饭后划船出游写起,描绘了晚霞、河流、石子路和小船等景物,为后文遇到大榕树作铺垫。
•第5~8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初见时,作者以为它是许多株榕树组成的,但走近后发现它其实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绿叶层层叠叠,生命力旺盛。
2. 情感渲染:•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榕树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第9自然段提到这里是“鸟的天堂”,但作者并未看到鸟,给读者留下悬念。
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1. 环境描写:•第10~11自然段:描述了第二天早晨,作者和朋友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
阳光照耀在水面和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
•第12~13自然段:刻画了“鸟的天堂”里的鸟声、鸟影、鸟形、鸟姿,创造了一个群鸟或飞或鸣的热闹情景。
2. 情感渲染:•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群鸟活动的热闹场面,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之情。
•第14自然段总结全文,写“我”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突出“我”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
三、艺术手法1. 对比手法:•作者通过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进行对比,突出了大榕树静态美和群鸟活动动态美的不同特点。
2. 细腻描写:•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榕树的形态、颜色、生命力等特征,以及群鸟活动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拟人手法:•作者通过拟人手法,将大榕树和鸟儿赋予人的情感和生命力,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鸟的天堂》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生字组词桨:船桨划桨摇桨螺旋桨榕:榕树榕城纠:纠正纠缠纠纷纠结有错必纠桩:树桩木桩打桩桩子一桩事涨:涨潮涨水涨钱涨价水涨船高塔:宝塔铁塔水塔塔楼灯塔梢:末梢树梢辫梢喜上眉梢暇:无暇目不暇接应接不暇眉:眉毛喜上眉梢眉飞色舞眉开眼笑抛:抛弃抛到抛锚抛头露面抛砖引玉二、多音字数:shǔ(数落)shù(数字)shuò(数见不鲜)禁:jìn(情不自禁)jīn(禁止)三、形近字桨(船桨)奖(奖励)榕(榕树)溶(溶解)纠(纠纷)叫(喊叫)桩(树桩)脏(肮脏)涨(涨价)张(张开)塔(铁塔)搭(搭档)梢(树梢)悄(悄悄)暇(无暇)瑕(瑕疵)眉(眉毛)肩(肩膀)四、词语解释簇:量词,用于聚集成团或成堆的东西。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规律:原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本文指有一定的节奏、节拍。
纠正:改正(缺点、错误)。
逼近:靠近;接近。
白茫茫:形容一望无边的白(用于云、雾、雪、大水等)。
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
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统计(数目)计算,形容数量非常多。
五、反义词:天堂——地狱缓缓——急促静寂——喧闹热闹——冷清清楚——模糊不可计数——寥寥无几六、近义词纠正——更正逼近——靠近展示——展现照耀——照射光明——光亮热闹——喧闹兴奋——高兴留恋——依恋陆续——连续继续——持续七、词语搭配(灿烂)的红霞(茂盛)的榕树(缓缓)地移动(兴奋)地叫着几(只)小船一(株)榕树八、词语扩展形容数量多的词语:不可计数数不胜数不计其数不胜枚举成千上万九、课文主题本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美丽景色,生动地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赞美了美丽而富有生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十、课内问题:1、“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答:“天堂”是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课后习题答案1.朗读课文。
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朗读课文。
本文朗读的总体基调是昂扬赞美的。
语速为中速;语气是赞赏的,要表达出情不自禁的感觉;语调波动较大,体现南国美丽风光的和谐之美。
尤其是描写大榕树和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群鸟欢腾的景象,这两部分要重点读,注意语气、语调和重音。
如,“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语气中的赞美稍显夸张,“似乎”“这美丽的”两个词语后面停顿时间稍长一些,如同诗般的旋律;“每一片”“新”美丽”“树”都做重音强调,要读得饱满,特殊润色。
起初周国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2)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大榕树,表示特定的称谓;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身感受到鸟儿们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
大榕树能够成为鸟的天堂,和当地农民的保护分不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1)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作者在傍晚经过“鸟的天堂”时,鸟都休息了。
因此作者只看到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看到它一株成林、茂盛、鲜活的奇特景象,这时的“鸟的天堂”是安静而生机勃勃的。
第二天早晨,作者再去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作者看到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活动的热闹情景。
这一切是那么热闹、生动。
(2)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后练习及答案
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后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后练习及答案
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参考答案: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着重描写了鸟的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这是静态描写;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热闹活动的景象,这是动态描写。
2、一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江南》课后练习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古诗,可以让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这时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度读,尤其是遇到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以认读汉字为主。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发
现朗读中要做适当停顿。
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诗句后面四句,学生对表示方位的词容易混淆,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方位词是按东-西南-北两组相对的形式进行排列的,更加突出鱼儿在水中畅快地嬉戏。
朗读时写方位的词可以读得略重些,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四种不同的方位,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时的情趣。
培养学生借助插图,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情趣。
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3、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课后练习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课后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2020年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鸟岛、小鸟天堂》课外阅读题及答案2020年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鸟岛、小鸟天堂》课外阅读题及答案(一)鸟岛鸟岛上生息着十万多只水鸟,它们平时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趣的是,如果遇见敌害来犯,岛上所有的鸟都能团结起来,共同对敌呢!我们刚上鸟岛不久,就亲眼看见了一场“鸟岛保卫战”。
当时,天空出现了两只名叫玉带海雕的黑鹰,企图掠取岛上刚刚孵化的幼鸟。
几只放哨的孤雁首先发现了“敌情”,一边呱呱地呜叫着报警,一边勇敢地朝着黑鹰冲了上去。
接着,公雁、群鸥和岛上所有的鸟儿都发现了,纷纷发起攻击。
两只黑鹰高高地翱翔着,群鸟在岛上空低飞着。
突然,一只黑鹰俯冲下来,只见鸟群中有一片锦绣的云霓飞翔而出.挡住黑鹰的去路。
这是斑头雁群,它们用自己的翅膀和身体组成了一道铜墙铁壁,和这只黑鹰周旋。
这当儿,另一只黑鹰却从另一边上空冲下,这时鸟群中又有一片黑亮的云彩飞出,挡住了它前进的方向。
这是鸬鹚群奋起回击。
黑鹰时而上,时而________,时而左,时而________;群鸟时而东,时而________,时而疏,时而________,这样战了几十回合。
最后群鸟似乎不耐烦了,以岛上最勇敢的鸟儿鱼鸥为首,发起了冲锋,围住两只黑鹰,叫着、啄着,各色的羽毛飘落下来,如雪纷纷。
终于,两只玉带海雕气馁了,遍体鳞伤,向远方逃走了……(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与划线的词意思相反的词。
黑鹰时而上,时而________,时而左,时而________;群鸟时而东,时而________,时而疏,时而________,这样战了几十回合。
(2)读短文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体________伤________墙________壁(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群岛遇到的“敌情”是________。
水鸟迎战的顺序是:________报警,________发起攻击,________挡住去路,________合起回击,________发起冲锋,黑鹰远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