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复习雾的分类成因和高考题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46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考点雾、云、雨以及风的形成条件分析一、雾的形成条件分析1.雾是由悬浮近地面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雾是液态的。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与云的不同之处在于,云生成于大气的高层,而雾接近地表。
2.空气容纳的水汽是有限度的,当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也就饱和了。
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容纳的水汽多少也与气温高低有关。
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反之则越少。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
雾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3.雾的分类(1)气团雾①辐射雾:在日落后地面的热气辐射至天空里,冷却后的地面冷凝了附近的空气。
而潮湿的空气便会因此降至露点以下,并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水点,这便是辐射雾。
它主要在秋天或冬天的清晨,天晴且风弱时出现,在日出后不久或风速加快后便会自然消散。
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
②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
这种雾常伴随毛毛雨的天气。
③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蒸汽凝结成雾。
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
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④上坡雾:这是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绝热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
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则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
⑤平流辐射雾:平流辐射雾是由平流及辐射两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名师高效资料高三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微专题——雾【知识精析】一、雾的形成和分类1.定义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露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 1 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2.成因和分类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三是凝结核雾的种类:按照地域分:海雾和陆域雾按照成因分: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蒸发雾、谷雾、锋面雾、烟雾、混合雾等。
辐射雾:1.晴朗的夜空(无云或少云) : 近地面辐射冷却快、降温快,有利于辐射逆温层的形成和空气辐射冷却,使水汽凝结。
2.微风 : 有不强的湍流存在,既能使辐射冷却作用扩展到一定厚度(几十至几百米)的气层中,又不影响近地面气层的冷却作用。
3.近地面层湿度大 : 有充足的水汽,气温稍有下降,空气就会达到饱和出现水汽凝结。
4.有充足的凝结核。
平流雾1. 适宜的风向风速,风向应由暖湿空气区吹向冷下垫面区,风速一般2-7m/s 之间。
2.暖湿空气与冷下垫面温差显著,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其下部空气便逐渐降温,并形成平流逆温,在逆温层下部,水汽首先凝结成雾,随着逆温层的发展,雾也向上发展,最后形成较厚的平流雾。
3.暖湿空气相对湿度较大;4.层结比较稳定,有平流逆温层存在。
【针对训练1】海雾有多种,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平流雾。
它包括两种:平流冷却雾,是指水汽充足的暖气流受海面冷却,其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雾 ;平流蒸发雾,是指冷空气流到暖海面上,使海水蒸发的水汽凝结而成的雾。
右图为索马里洋流示意圈。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索马里半岛周边经常发生大雾,这些大雾属于()。
A:平流冷却雾,多发于夏季B:平流冷却雾,多发于冬季C:平流蒸发雾,多发于冬季D:平流蒸发雾,多发于夏季【针对训练2】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雾【典例1】海雾是指发⽣在滨海、岛屿上空或海上的低层⼤⽓的⼀种凝结现象。
研究发现葫芦岛海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海雾时⽓压场多为以下①②两种形式。
两种形势下海雾的形成机制不同,主要是平流雾和辐射雾。
平流雾是指当暖空⽓流到冷海(地)⾯上时,就会降温⽽凝结成雾。
辐射雾主要是因为夜间地⾯辐射冷却,使空⽓中的⽔汽达到饱和所致。
下图为葫芦岛附近海平⾯⽓压形势图,据此完成1~2题。
1.结合以上材料判断葫芦岛海雾发⽣频率最⾼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图中①②两种⽓压形式在该区域多出现的季节及海雾形成机制对应正确的是()A.①--春季--平流雾B.②--夏季--辐射雾C.①--秋季--平流雾D.②--冬季--辐射雾【典例2】2020年⼊冬以来,黄河三盛公⽔利枢纽库区出现“⽔煮黄河”景观。
“⽔煮黄河”的景观特点是河⽔表⾯有⼀团团的雾⽓,看上去就像⽔煮沸⼀样,这种特别的景观被戏称为“⽔煮黄河”,⼀般在合适的地点和适当的⽓象条件下才可以看到,但往往是诸多因素集合在⼀起才会发⽣,难得⼀见。
据此回答3~4题。
3.“⽔煮黄河”现象多发⽣在()A.冰封前,早晨B.冰封前,中午C.冰封前,傍晚D.冰封后,早晨4.“⽔煮黄河”现象的⽓象条件可能是()A.⽓温⾼,湿度⼩B.⽓温低,湿度⼤C.⽓温⾼,湿度⼤D.⽓温低,湿度⼩【技巧点拨】⼀、雾的形成条件(1)充⾜的⽔汽:①⽔汽输送(向岸风),②本地蒸发(蒸腾)(考虑⽓温、⽔域、植被等)。
(2)冷却:①上升冷却;②⽔平冷却;③辐射冷却(3)有凝结核⼆、雾的类型(1)上升冷却形成:蒸发雾、上坡雾、锋⾯雾等。
(2)⽔平冷却形成:平流雾(海上、沿海较多)。
(3)辐射冷却形成:辐射雾。
(4)混合雾、城市雾。
三、雾的成因(⼀)辐射雾:夜间,尤其晴朗微风的夜间,地⾯因地⾯辐射冷却,近地⾯空⽓接触冷地⾯和空⽓本⾝的辐射冷却,空⽓中⽔汽达饱和,形成雾。
1、辐射雾出现条件:晴朗的夜空;微风;近地⾯⽔汽充沛;⽓温⽐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
高中地理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霜、霜冻、无霜期秋冬时节的早晨,常常有迷雾出没。
雾的来去悄无声息、神秘莫测,却是秋冬时节舞台的重要角色。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零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的成因及形成条件空气容纳的水汽是有限度的,当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也就饱和了。
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容纳的水汽多少也与气温高低有关。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反之则越少。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
雾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几种常见雾的类型雾是千变万化,纷繁复杂,雾到底有哪几种类型呢?因为形成的原因不同,雾也分很多种,像是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等。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谁是雾?谁是霾?从污染角度区分霾≈空气污染,雾≠空气污染。
从能见度角度区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称为轻雾或霾;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
雾的厚度一般只有几十米至几百米,霾则有1千米~3千米。
从颜色区分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霾则是黄色、橙灰色;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雾的影响与危害No.1 雾对交通的影响与危害雾会使能见度降低,对交通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对高速公路车辆行驶和机场飞机起降的影响最大。
大雾天气常常导致许多地方高速公路封闭和机场航班延误。
No.2 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雾天,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后将变得不易扩散与沉降,这使得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们经常活动的高度。
而且,一些有害物质与水汽结合,毒性会变得更大。
高中地理综合题题型——海洋和陆地雾的成因类雾的形成条件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
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
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
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
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
一、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美洲西部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平均年降水量不到1mm,被称为世界的“旱极”。
然而,“旱极”却并不缺“水”,只是它以雾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在智利中部的某海滨小村,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
当地人在山坡上竖立6张大网,当雾穿过这张大网时,雾里的潮湿水汽在细小的网眼凝结成水滴,积攒的水通过大网下方的水槽和输水管流到一个蓄水桶里。
每年这些捕雾网可以从雾气中获得2.4L水。
尽管水量不多,但对于滴水如油的沙漠村庄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和捕雾网图。
(1)请从逆温的角度分析智利西海岸雾形成过程。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当大气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就称之为“逆温”,逆温出现时,大气稳定,对流运动微弱。
智利西海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气流下沉,空气温暖干燥;秘鲁寒流流经,洋面温度低;沿海暖空气与寒冷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逆温层,冷湿气流无法上升形成降雨,便只能维持大雾笼罩的形态。
参考答案:(1)智利西海岸大部分地段受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气流下沉作用显著,空气干燥;大陆岸外有强大的秘鲁寒流流经,沿海空气与寒冷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稳定的逆温层,冷湿气流无法上升形成降雨,便只能维持大雾笼罩的形态。
地理小专题-雾的形成典型例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
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
载重在25万吨以上的巨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读下图及下面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种浪波弱则5m-6m高,强高达15m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
材料二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到l千米以下甚至更低,给海上交通和作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杀手”。
(1)西欧为什么把经过好望角的海上航线称为“海上生命线”?(4分)(2)试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
(6分)(3)好望角航线上的G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
(8分)(4)G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6分)典型例题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旧金山湾位于美国西部,通过狭窄的金门海峡与太平洋相连(图6)。
海峡附近有一巨大礁石,名为恶魔岛(图),设有美国著名监狱,虽发生过多起越狱事件,但逃犯无一能逃离该岛。
上世纪30年代,海峡上建起雄伟壮观的金门跨海大桥,大桥为钢铁结构,全桥总长1966米。
而金门大桥正处在金门海峡中间,夏季经常会被浓雾包围而看不见,人们常说"雾锁金门",旧金山的雾被称为人间仙境,旧金山夏天的日高温通常在20左右,太平洋水温长年在摄氏10-15间,夏天也可能降到10以下。
旧金山湾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个大都会区,位于旧金山湾四周,包括多个大小城市,集中了全美一半以上的精英人才。
作为全球知名的人才、科技、创业资本要素集聚中心,旧金山湾区形成了以硅谷为产业发展中心的湾区模式,成为国际诸多临海港口城市效仿的榜样。
高三地理复习常考知识点---”雾”精选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某年11月26日至28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寒潮天气过程;该年12月8日,我国中东部地区迎来了大范围雾霾天气,江苏、上海等地更是遭遇重度雾霾污染。
下面为该年12月8日我国霾区预报图和该年12月9日8时我国气压形势预报图。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雾霾天气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A. 是前期寒潮天气带来的污染物B. 主要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C. 受大风带来的扬尘天气的影响D. 冷气团控制下大气层结稳定2.9日8时,下列地区雾霾天气有所好转的是A. 河北B. 山东C. 安徽D. 上海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充足,气温较低时,大气中的水汽容易饱和凝结形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降低,这种天气现象就是雾。
2017年12月13日到14日南京市出现一次特殊的双层浓雾天气现象。
下图为此次浓雾出现前后不同高度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斜线柱表示2点前后雾的高度)。
据此完成下题。
3.图示时间内,地面最低气温约为A. -0.5℃B. 0.5℃C. 4.5℃D. 5.5℃4.两点钟后,上层雾和下层雾的变化应是A. 上层雾下沉,下层雾浓度变小B. 上层雾上升,下层雾浓度变小C. 上层雾下沉,下层雾浓度增大D. 上层雾上升,下层雾浓度增大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A. B.C. D.6.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A. 太阳辐射较弱B. 气温较低C. 暖湿水汽充足D. 风力较弱据石家庄机场透露,7日,16时30分,受雾霾影响石家庄机场能见度由1400米骤降至100米,导致55个航班被迫取消。
10时58分石家庄机场能见度提高,达到起飞标准,第一个离港航班NS3267石家庄至深圳顺利起飞,机场航班陆续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