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军事革命思考题
- 格式:docx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1、什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3、什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4、什么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5、中共党史军史上三大起义是?6、取得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战争彻底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8、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基本形式有?9、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使我党总结出最突出的教训是?10、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11、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标志是?12、标志着“蒋家王朝”在大陆通知最后终结的事件是?13、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大陆的时间是?1951年10月14、我军建设的首要前提是什么?,15、什么是我军无产阶级性质的最高体现?16、什么是我军一切行动的准则和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条件?17、何谓战争?构成战争的两个主要因素和三个要件是什么?18、战争的属性有哪些?何谓正义和非正义战争?革命战争?19、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手段或条件是什么?20、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和精髓是什么?21、在国家实力的构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22、国防动员的原则和方针是什么?23、什么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建军之魂,胜利之旗?24、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什么?25、根据《国防法》规定,我国公民、组织承担的国防义务有哪些?2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的国际文件,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哪些?27、明确规定台湾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性文件有哪些?28、涉及中国主权权问题的国际条约有哪些?29、战后日本教科书3次改革的主要要害有哪些?30、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31、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与原则是什么?32、什么是国防观念?国防观念包括哪些内容?其核心是什么?33、增强国防观念,主要增强哪三中医师?为什么要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34、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什么?35、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本质特征是什么?37、军队的价值和军队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8、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是什么?39、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理论根据是什么?40、邓小平同志提出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41、人民战争的基本条件和根本出发点是什么?42、香港特别行政区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请问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有无管辖权?4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军事理论课》思考题1.什么是国防?有那些基本的要素?答:国防,即国家防务,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采取的防卫措施的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和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主体、、国防的目的、国防的手段、国防的对象2.国防分为哪几种类型?每个类型最典型主权的国家或集团是什么?答:⑴扩张型国防,美国⑵联盟型国防,北约⑶中立型国防,加拿大⑷自卫型国防,中国3.我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是什么?答:⑴,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⑵,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根据《国防法》的规定,公民有哪些方面的国防权利和国防义务?答:权利:⑴,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⑵,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义务:⑴,兵役义务⑵,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⑶,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⑷,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⑸,保护国防秘密的义务⑹,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5.我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答:①.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防的领导②.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③.国防建设服从和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④.实现国防现代化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⑥.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⑦.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⑧.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6.我国的武装力量体制是怎样的?答:我国的武装力量构成属于多种武装相结合的形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7.国防动员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答:⑴.武装力量动员⑵.国民经济动员动员⑶.人民防空⑷.交通战备动员⑸.国防教育军事思想1、什么是军事思想?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答: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萌芽时期,形成时期,成熟时期,发展时期。
第一章中国国防1.公民的国防义务有些?公民的国防义务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在国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责任,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落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公民有五个方面的国防义务。
1.兵役义务 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2.我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依照宪法和法律,中国武装力量肩负对外抵抗侵略、保卫祖国,对内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神圣职责。
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3.我国国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新时期中国国防的基本目标主要有以下内容:1.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2.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4.维护世界和平稳定4.我国的国家战略目标是什么?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就是实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
强军才能卫国,强国必须强军。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军队以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总纲,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始终把战斗力作为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大力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5.中国武装力量的基本体制是什么?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
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6.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使命有哪些?人民军队的性质: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党的军队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人民军队的宗旨: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惟一宗旨。
一、中国国防力量ok1.我国的国防主体是什么?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2.我国的国防对象是什么?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抵御和制止的行为。
一是外敌入侵,二是敌对势力武装颠覆。
3.我国的国防手段有哪些?是为了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有军事手段、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外交手段。
4.我国的国防类型是什么?我国的国防类型是自卫型。
国防的基本类型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四种。
5.我国的国防根本职能是什么?维护国家生存和发展。
6.我国现行的国防政策要点是什么?(1)保障和平发展,维护核心利益;(2)服务人民,保障国家全面发展;(3)积极防御,防御与反击相结合;(4)“富国”与“强军”相统一;(5)合作共赢,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ok1、《国际法》关于海权归属的基本规定?先发现,先占有,先管辖,禁止反言。
2、中印争议领土总面积?12.55万km23、思考题①涉及南海争端的主要当事方有哪几个?六国七方: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台湾。
②我国解决南海争端的一贯立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③你认为挑起南海争端的幕后黑手是谁?美国军事强国对我国周边安全存在长期影响;周边热点地区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边界和海权争议易引起事端;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影响我国统一大业;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活动威胁我国安全。
④你认为,我国应对南海侵权的基本对策应该是什么?(1)维护主权和领土是我国的底线。
(2)维护周边安全稳定是我国的必需。
(3)努力做到“维权”“维稳”相结合。
审慎确定目标,有效管控风险,以军事为后盾,多种手段并用。
(4)着眼全局长远,积极主动作为。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ok1.什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其地位作用有哪些?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
第一章军事科学概论 (2) (2)第二章军事思想概述 (3) (4)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 (5) (5)第五章军事高技术概述 (7) (8)第七章精确制导武器 (8) (9)第十一章战略环境概述 (11) (11)第十三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11) (11)第十四章信息化战争 (12) (12)第十五章国防概述 (13) (13)第十六章国防建设 (14) (14)第十七章国防动员 (14) (14)军事理论思考题第一章军事科学概论第一节军事科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1.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2.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第二节军事科学的任务和性质3.军事学的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的现象,探索和把握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4.军事科学的性质:(1)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综合性科学;(2)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
第三节军事科学体系5.军事科学体系分为军事理论科学和军事技术科学两大部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军事理论是先导,对军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起着指导作用;军事技术是基础,对军事理论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四节军事科学的地位和功能6.军事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军事科学对战争和军事活动实践具有重要的先导地位和作用。
7.军事学的主要功能:(1)为国家的军事战略提出建议和咨询;(2)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3)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4)为国家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第五节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意义和方法8.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意义:(1)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2)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3)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4)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军事理论课后思考题第一章1. 国防的含义是什么,实现国防安全的手段有哪些?答:国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实现国防安全的手段有:①军事、②政治、③经济、④外交。
2. 学习我国国防历史后,对你有什么启发?答:①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作后盾。
②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
③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
④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
⑤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
⑥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
3.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成就有哪些?答:①铸造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合成军队。
②形成了综合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体系。
③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4. 我国国防法规立法的层次有哪些?答:①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国防法律。
②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的国防行政法规。
③国务院各部(委)和军委各总部制定的行政规章。
④各军兵种、大军区的军事立法。
⑤省、市地方性的国防立法。
5.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体制与编成情况是怎样的?答: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一个独立兵种第二炮兵组成。
编成情况详见书第25到30页陆军是人民解放军的基础,是主要在陆地随行作战任务的军中,主要由步兵、装甲兵、炮兵组成。
建立于1927年8月1日。
海军主要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航空兵组成。
建立于1949年4月23日。
先后组建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空军主要由航空兵、地面防空兵、空降兵组成。
建立于1949年11月11日。
第二炮兵是中央军委直接掌握使用的战略部队,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第二炮兵贯彻自卫防御核战略。
建立于1966年7月1日。
6.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组成和任务是怎样的?答: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内卫部队和警种部队组成,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列入武警序列。
(一)1.我国的国防主体是国家。
2.我国的国防对象是国家动用国防手段防御,抵制,制止的行为——侵略、武装颠覆。
3.我国的国防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4.我国的国防类型是自卫型。
5.我国的新安全观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6.我国国防的根本职能是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7.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年份是1894年。
8.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窃取的我国的领土是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9.《国际法》界定的现代国家“四要素”是主权、政权、领土、居民。
10.《国际法》规定的国家领土包括领陆、领水、领空、底土及其他权利。
11.我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基本含义是防御与反击相结合。
12.“十八大”明确的国防与经济的关系是:“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国防与经济相统一)13.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
14.朝鲜核问题与我国安全的关系是与我国安全利益关系重大。
1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宽度是12海里;200海里。
(二)1.人类战争先后经历了冷兵器战争、火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三种形式,正在向信息化战争演变。
2.信息化武器突出特征是信息制胜、体系作战。
3.“三非作战”是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非对称作战。
4.信息化武器体系构成:信息化武器平台、信息化弹药、信息攻防武器、单兵数字化装备和C4ISR系统。
5.新军事革命的根本动因:科学技术的突破、世界战略形势的根本改变、战争实践的示范。
6.“三步走”发展战略:2010年前打基础、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发展,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
7.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核心和实质是:信息化8. 我国重点建设的6种新型作战力量:战略预警、军事航天、防空反导、信息攻防、远海防卫等。
9.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发展趋势:武器装备的智能化、打击范围的全球化、战场情况的透明化。
10.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基本内容:武器装备的新飞跃、军事理论的新发展、编制体制的新变化、作战方式的根本变革。
一、国防动员(8周)1.我国的国防主体是答:国家(而不是军队)a.体现了国家的本质b.体现了国防的定义c.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2.我国的国防对象是答:我国把“侵略”而不是武装侵略确定为国防对象,一是与国际约章相衔接,二是与我国宪法相一致,三是与国防现实相适。
补充:我国把“武装颠覆”确定为国防对象,一是反颠覆是国家职责,制止“武装颠覆”是国防职能,二是武装颠覆活动是威胁我国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三是武装颠覆活动多是内外勾结,并非纯粹来自国内,四是苏联、南斯拉夫等国家分裂造成的灾难极为惨痛。
3.我国的国防手段是答:我国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活动”确定为国防手段,一是与军事威慑相结合,可以谋求“不战而胜”,二是与军事行动相配合,有利于达到国防目的。
补充:我国把“军事活动”确定为国防的主要手段,一是对付侵略、武装颠覆最具威慑力的手段,二是制止侵略、武装颠覆最有效的手段,三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后手段,四是其他非军事国防手段的强力后盾。
(子源学姐)答:(1)军事。
国防的主要手段是军事手段。
对付武装入侵和武装暴乱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采取军事手段。
这是因为:⑴军事手段是最具有威慑作用的手段;⑵军事手段是唯一能够有效对付武装侵略的手段;⑶军事手段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后手段。
(4)其它非军事国防手段的强力后盾(2)政治。
政治手段作为国防手段之一,指的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而不是政治本身的全部涵义。
(3)经济。
经济是国防的基础。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国防建设的水平。
现代条件下,无论是国防建设还是国防斗争,都要广泛采用经济手段,这些手段主要有国防经济活动、经济动员、经济战、经济制裁等。
(4)外交。
国防外交活动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国防目的而开展的外交活动。
由于这种外交主要涉及军事领域,所以又称为军事外交。
它既有通常意义上外交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区别于其它外交工作的特殊规律,是寓外交与军事于一体的活动。
军事理论思考题整理本资料系国贸内部资料,由国商14学委邵智平和国贸14学痿叶冬琦(-。
-)共同制作,有遗漏之处欢迎大家补充大家请不要传到网上,谢谢合作第一课、中国国防1、国防主体:国家。
2、国防对象: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
3、国防目的(职能):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4、国防根本职能:维护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5、国防手段: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6、我国国防类型:自卫型7、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国防政策:防御(自卫)性国防政策8.《国际法》界定的现代国家“四要素”是主权(一个国家在其领域内享有的最高权利)、政权(一个合法政府对国家行使的管辖权)、领土(单个国家领有的区域,主权行使的空间)、居民(国家的基本标志,主权行使的对象)。
9.《国际法》规定的国家领土包括领陆、领水、底土、领空及其他权利。
10、我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基本含义:防御与反击相结合(攻防结合)11、甲午战争发生的时间1894—1895年。
12、甲午战争中我国被窃取岛屿: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13.我国的新安全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14.十八大明确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是强军固防的最佳途径。
(富国与强军相统一)1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各国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宽度规定:自领海基线起0—12海里为领海,12—24海里为毗连区,24—200海里为专属经济区,200—350海里为大陆架。
17、国防动员含义:主要指国家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安全威胁使社会诸领域的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或紧急状态的活动18、国防动员主体:国家19、国防动员目的: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威胁20、国防动员的分类:1)按动员规模分:总动员局部动员2)按动员方式分:公开动员秘密动员3)按动员时机分:应急动员持续动员4)按动员区域分:分区动员跨区动员5)按动员科技含量分:粗放动员精确动员21.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防御(自卫)国防政策22.朝核问题与我国关系:关系巨大(不想吐槽)23.国防动员的地位与作用:1)国防动员是打赢战争的基础环节(战时应战是根本)1.国防动员是进行战争的前提与基础2.国防动员还是遏制危机的有效手段2)国防动员是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急时应急是拓展)1.应对紧急情况是国防动员系统本身固有的特性2.国防动员的应急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3)国防动员是支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平时服务)1.加强国防动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国防经费开支2.国防动员成果能够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24.国防动员主要内容: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政治动员25.国防动员实施程序分哪几个步骤?一.进行动员决策二。
军事理论课程题库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要素1、国防的概念: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的四要素:一是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二是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三是目的要素,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四是手段要素,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3、国防的类型扩张型(如美国)、自卫型(如中国)、联盟型(如北约、独联体、美日韩)、中立型:分为全民皆兵型(如瑞士、瑞典)和完全不设国防型(如圣马力诺)。
4、国防的功能:立国、卫国、强国、5、国防的目的:①捍卫国家的主权;②保卫国家的统一;③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④维护国家的安全。
二、国防历史1、中国古代国防中国古代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大约经历了4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近代国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中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可选)一是“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二是“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三是“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四是“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三、主要启示中国数千年的国防历史,有着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武备;有过引而不发、强虏驻足的宁静;有过遍体创伤、不堪回首的屈辱;也有过抗敌卫国、坚守气节的巨大胜利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第二节国防法规一、国防法规的特性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2、司法适用的优先性3、处罚措施的严厉性二、国防法规体系1、国防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P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P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P2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P232、《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军事理论(思考题)一、中国国防1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基本要素:国防的主体、国防的目的、国防的手段、国防的对象2扩张性国防(美国)联盟型国防(日、韩与美国之间的一元化体系联盟、北约等多元化体系联盟)中立型国防(瑞士、瑞典)自卫性国防(中国)3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权利:①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②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③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取得补偿的权利义务:①兵役义务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③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④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⑤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5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6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国防教育二、军事思想1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壹贰2《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3①重战、慎战、备战思想②攻其不备,出其不意③知彼知己,百战不殆④先性而后有求战⑤不战而屈人之兵4①战争观和方法论②人民军队思想③人民战争思想④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⑤国防建设思想5总目标: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根本途径: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6 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三、战略环境1 ①“一超多强”的态势将长期保持②美国谋求建立单极世界难以实现③影响多极化进程的力量日益发展④多极化国际战略格局机制尚未形成2 ①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仍然是世界不安全的主要根源②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中世界多极化进程明显加快③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对国际安全的威胁逐步增加3①政治上继续维持和平演变②经济上视为竞争对手③军事上形成潜在的威胁④台湾问题上阻挠中国统一4①历史问题(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②台湾问题③日本扩军问题(军事实力增强、军事战略转变)④领海争端(钓鱼岛问题、东海大陆架)5①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长期综合性影响②日本对我国安全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③俄罗斯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不可忽视④印度与我国存在的领土争端⑤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在南海的岛礁和领海争端⑥台湾与大陆统一的问题四、军事高技术——侦查与监视技术1侦查是军队为获取军事斗争特别是战争所需敌方或有关战区的情况而采取的措施,是实施正确指挥、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保障直接目的是探测目标,具体可分为发现、识别、监视、跟踪以及对目标定位最终目的是正确指挥取得作战胜利2被大气吸收较少的波段(即大气透过率较高的波段)叫大气窗口。
浙江工商大学2012级学生军事理论思考题第一篇:浙江工商大学2012级学生军事理论思考题浙江工商大学2012级学生《军事理论》思考题第一部分中国国防一、国防的含义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制侵略,制止武装颠覆,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同时包括与军事有关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1、国防和国家的兴旺密切相关,地位极其重要。
2、国防强与国家强相辅相成,落后就要挨打。
3、国防史实证明,搞武装扩张不可能获得巩固的国防,必须走与邻为伴、和平发展的道路。
4、必须建立强大的军队和组织民众,重视积聚战略力量。
5、必须实行正确的战略指导和作战指导,提高主观指导能力。
三、公民国防权利和义务1、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2、兵役义务。
3、接受国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4、对国防教育事业提出建议的权利。
5、对危害国防的行为进行制止或检举的权利。
6、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7、保守国家军事机密的义务。
8、支持和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9、承担国防科研生产任务义务。
10、公民服兵役义务时产生的权利和义务。
11、军人退役后的权利和义务。
12、军人家属的权利的义务。
13、因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在经济上受到直接损失时的补偿权。
四、新中国国防建设的主要成就1、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国国防建设特色的国防领导体制。
2、逐步构建较为完善的国防法规体系。
3、提高武装力量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
4、形成了完整的国防科技和工业体系,军事科技取得重大发展。
5、建立了国防动员体制。
6、边防、海防、民防及要地建设成绩显著。
7、国防教育广泛深入。
8、军事思想、军事理论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
五、什么是国防动员是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适应维护国家安全或战争需求的一系列活动。
六、国防动员的体制、主体是什么是指国家进行国防动员而建立的各种组织、制度的规定,主要包括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及相应的法规制度等。
一、国防建设1.国防的主体是什么?2.国防的对象是什么?3.国防的目的是什么?4.国防的手段是什么?5.国防的根本职能是什么?6.【国际法】界定的现代国家“四要素”是什么?参考答案1. 国防的主体是国家2. 国防的对象是侵略和武装颠覆3. 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4. 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和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活动5. 国防的根本职能是维护国家生存和发展6. 四要素:主权,政权,领土,居民二、世界新军事变革复习要点1. 人类战争先后经历了冷兵器战争、火器战争、__三种形态,正在向信息化战争演变。
2. 武器装备的新飞跃、军事理论的新发展、__、作战方式的根本改革,是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
3. __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和实质。
4. 信息化战争制胜的关键是__。
5. __是世界新军事变革全面展开的标志。
6. __在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处于全面领先地位。
‘7. “三非作战”是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和__。
8. __军队正在激进转型,强力重塑大国军事体系。
9. 日本把防卫厅更名为__,企图突破战后束缚。
10. 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到__我军基本实现信息化。
11. 2020年前,我军基本实现机械化,__取得重大进展。
12. 2012年,我军首艘航母__号正式入列。
13. 目前,我军武器装备已经形成以二代为主体,__为骨干的装备体系。
14. 为实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我军正在加快战略预警、军事航天、防空反导、__、远海防卫等新型作战力量的建设。
15. __是强国梦的重要支撑。
思考题1. 战争形态的演变历程2. 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3. 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和实质4.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规划5. 当代大学生如何为实现强军目标做贡献参考答案1. 机械化战争2. 编制体制的新变化3. 信息化4. 信息5. 海湾战争6. 美国7. 非对称作战8. 俄罗斯9. 防卫省10. 本世纪中叶11. 信息化12. 辽宁13. 三代14. 信息攻防15. 强军梦思考题1. 战争形态的演变历程:冷兵器战争,火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