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星航空破产案-企业破产法角度解析财管四班优秀作业
- 格式:ppt
- 大小:229.50 KB
- 文档页数:13
东兴航空破产原因分析表面原因:08年航油价格飞涨,东星集团主营业务旅游及房地产在金融危机中遭到重创,国内外多家机场和美国GECAS等刘家外企及金融机构向东星追索欠款,导致东星集团资金链断裂,与中航并购重组谈判破裂,被迫停飞。
东星航空的财务状况到了09年已经非常不乐观,从东星航空05年开航到09年初,从来没支付过包括飞机起降费、旅客过港费、房屋租赁费等费用,东星航空大概累计欠下6000万。
此外除湖北机场外,杭州、深圳、云南机场,中航油等亦声称东星航空欠下巨额债务。
09.3.12日,当年主动向东星航空示好的美国GECAS等六家企业在北京聘请律师,以债权人的身份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东星航空破产。
武汉市召开专题会议,透露东星航空已经亏损5个亿根本原因资金链紧张是东星一系列事件的最初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兰世立的侄女兰剑敏爆料称东星航空有限公司(下称东星航空)的破产“是袁善腊一己私欲所致,袁为了收回黑社会高利贷集团借给兰世立的债务,幕后操纵低价卖出东星航空,东星航空的‘死’是幕后黑手袁善腊一手导演的。
资金链危险1.袁善腊逼迫兰世立的侄女向黑社会组织头领谢小青借高利贷。
这是一笔将把东星航空送入地狱的贷款。
2.从2007年起,东星航空的资金链紧张日渐暴露,兰世立开始跟高盛谈判。
然而,在东星航空还没走完多个审批部门的流程时,金融危机猝然而至,高盛自身难保,合作便不了了之。
东星开始四处寻找资金,面临资金链断裂危险。
3.各种机缘把东星赶到融众集团面前。
兰世立拿着东星集团旗下的东盛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光谷中兴花园”,向融众集团借了当时约定的3.15亿元借款。
东星集团当时是两条腿走路,高利贷只是短期措施,引进投资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融众集团在支付8000万元之后,再也没有支付过借款。
这个时候袁副市长不但没有帮助兰总过难关,反而出了‘更好’的意见,那就是卖东星航空还这笔高利贷。
所以,在东星集团看来,东星航空被国航收购并不是一个商业行为,其中的最大受益者是融众集团,而其后台就是袁善腊。
东星之死,究竟死于何因?几乎成了中国航空界的“罗生门”,相关各方至今说法不一。
(腾讯财经配图)你如何看待“国进民退”?—这是国航的入职考场上,所有参加笔试的前东星航空员工面对的第一道题。
彼时,东星航空已成历史。
2009年3月14日,民航中南局据武汉市政府一纸公函勒令东星航空停飞,3月15日,东星航空实际控制人兰世立被抓;与东星航空停飞相隔不超过24小时。
当年6月,国航湖北分公司在武汉成立。
8月25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武汉中院受理东星航空破产应重审;同样约24小时后,8月26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裁定东星航空破产。
该裁定为终局裁定。
东星之死,究竟死于何因?几乎成了中国航空界的“罗生门”,相关各方至今说法不一。
不过,尽管木已成舟,东星航空母公司东星集团仍执着地想知道答案,就如同国航考官想知道未来的员工如何回答本文开头的那道题。
—为此,2011年2月,东星集团并东星旅行社将民航中南局告上法庭,庭审于5月9日在广州白云区法院开庭。
争议焦点在于:两年前民航中南局依政府指令停飞一家航空公司,是否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民航中南局派出干部随律师一起出庭应诉,原被告在法庭交锋激烈。
庭审后,本刊记者问原告代理律师严义明:即使胜诉又如何?毕竟东星航空已不在。
严回答:“即使垂死挣扎,也要呐喊一下。
”东星集团总裁助理兰剑敏则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诉讼,让大家关注“民营企业家的命运”。
在庭审中,法官曾问道,停飞一家航空公司,我国可有先例?民航中南局干部回答,需要查一查,只知道中南局有过停飞某条航线和机队的例子。
又问,在世界范围内可有先例?对方思考良久,答,欧盟曾经禁飞亚洲某国航班进入欧盟领空。
事实上,此前曾有奥凯航空和华夏航空被停飞,皆为民营航空公司。
东星航空停飞并非孤案,但停飞后东星航空创始人被抓,公司破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家破产的航空公司,则是史无前例。
东星航空究竟罪至几等,要遭此极刑?停飞之谜本刊获知,兰世立本人并不知道案件进程与细节,虽持新加坡护照,但其自今年春节后就被禁止与家人见面。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与销售。
初期,A公司凭借其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A公司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导致业绩逐年下滑。
至2018年,A公司累计负债高达5000万元,资不抵债,最终宣布破产倒闭。
此案例涉及公司倒闭的法律处理,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二、案例分析1. 破产申请与受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A公司因资不抵债,符合破产条件。
A公司向当地人民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
法院经审查,认为A公司符合破产条件,依法受理了该案。
2. 债权申报在破产程序中,债权人有权申报债权。
根据法律规定,A公司债权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交债权申报材料。
经审查,法院确认了A公司债权人的身份及其债权数额。
3. 债权人会议债权人会议是破产程序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A公司债权人会议选举产生了债权人委员会,负责监督破产程序的进行。
债权人会议对破产财产的分配方案、破产财产的管理方案等事项进行了讨论和表决。
4. 破产财产的清理与分配法院指定了破产管理人,负责A公司破产财产的清理、评估、变现等工作。
经评估,A公司破产财产总额为2000万元。
根据破产法规定,破产财产首先用于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然后按照债权比例清偿普通债权。
5. 破产终结在破产财产分配完毕后,破产管理人向法院提交了破产终结申请。
法院经审查,认为破产程序已经终结,依法裁定终止破产程序。
三、案例分析总结1. 破产原因分析A公司破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市场竞争激烈,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2)财务管理不善,导致负债累累;(3)内部管理混乱,导致企业效率低下。
2. 破产处理的法律依据A公司破产处理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2)相关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
3. 破产处理的启示(1)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合理控制负债;(2)企业应注重市场调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3)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效率。
第1篇一、引言破产法律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债权人利益、促进企业重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XX公司破产重整案件为切入点,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入剖析,探讨破产法律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案情简介XX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因盲目扩张、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债务缠身。
截至2016年,公司累计负债达1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6亿元,供应商货款3亿元,员工工资及社保费用1亿元。
在面临巨额债务压力的情况下,XX公司于2016年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法院受理后,组成破产重整工作组,对XX公司的资产、负债、债权等进行全面调查。
经调查,XX公司资产总额为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亿元,流动资产2亿元。
根据调查结果,法院裁定XX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三、破产重整过程中的法律问题1. 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在破产重整过程中,债权人利益保护是核心问题之一。
本案中,债权人数量众多,且涉及银行、供应商、员工等多个主体。
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债权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成为本案重整工作的重点。
(1)债权人会议的召开及表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债权人会议是破产重整过程中的重要程序。
然而,本案中,债权人会议的召开及表决存在以下问题:①部分债权人未参加会议。
由于部分债权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导致其无法参加债权人会议。
②表决权分配不合理。
在债权人会议表决时,部分债权人对重整计划草案提出异议,但由于表决权分配不合理,导致重整计划草案未获通过。
(2)债权确认及优先受偿权问题在破产重整过程中,债权确认及优先受偿权问题是影响债权人利益的关键。
本案中,部分债权人对债权确认及优先受偿权存在争议,导致重整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2. 破产重整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破产重整计划是破产重整工作的核心内容。
本案中,破产重整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存在以下问题:(1)重整计划制定过程不透明在制定重整计划过程中,部分债权人反映,重整计划制定过程不透明,缺乏公开性和公正性。
日本航空破产保护案例分析班级:经济0701 学号:07241018 姓名:王琳1.日本航空破产背景日本航空公司创建于1951年8月,最初以一个私有制公司的形式建立。
日本航空成立于1951年。
1953年日本航空成为政府所有的航空公司。
1987年日本政府将日本航空售出。
日本航空是日本乃至整个亚洲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全球第三大航空公司。
日本航空的航线遍布亚洲各地。
日本航空在1974年就已经开办通往中国大陆地区的航线。
日本航空公司于2010年1月19日正式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其核心子公司“日本航空国际”和金融子公司“JAL Capital”也在申请之列,将同总公司一起接受破产重组。
这将成为日本历史上第六大破产案。
日本航空公司在此紧要关头,日本政府委派了一名备受尊敬的企业家,同时也是坚定的政治盟友——稻盛和夫出任日本航空公司CEO,以使其摆脱现在面临的困境。
2.日本航空破产原因(1)需求角度的运输产品分析及运输业网络经济分析——日本高速铁路的影响日本航空最大的对手也许不是全日空等公司,而是日本新干线。
新干线发轫于1970年代,也是日本航空全盛转衰的起点。
航空和高铁的经济地理学完全不同,航空优在长途,而高铁胜在短途。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区域是分散的,例如在日本1950年代,城市化率较低,经济区域带分散,人口的经济活动分布也高度分散化。
于是,航空对于长途慢速铁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是,到了新干线问世之时,日本经济发生了巨变,以京都经济圈为主的三大经济圈形成,城市化率已经接近80%,城市集聚效应相当显著,大量的人口生活在几个超级经济圈内,于是短途的高速铁路几乎覆盖了最有经济价值的人群,也就是说,对于日本国内航空航线而言,它的超远距离的“粘合经济活动”优势几乎丧失。
(2)交通运输资源分析——高企的劳动力成本日本航空的劳动力成本是行业内最高的,这同它的“老牌”有关。
因为“老牌”,日本航空的工会也是最顽固的;而经营效率方面,日本航空则比其竞争对手,例如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要低得多。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甲公司已成为当地知名的房地产企业。
然而,由于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低迷,甲公司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
截至2021年6月,甲公司负债总额达10亿元,其中对金融机构的贷款6亿元,对供应商的欠款2亿元,对职工的欠款2亿元。
甲公司无法继续经营,遂向法院申请破产。
法院受理甲公司的破产申请后,依法成立了破产清算组,对甲公司的财产进行清算。
经清算,甲公司总资产为6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2亿元,固定资产为4亿元。
破产清算组根据法律规定,将甲公司的资产分为优先债权、普通债权和股权,并制定了破产财产分配方案。
二、法律分析1. 破产申请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可以依法申请破产。
本案中,甲公司负债总额达10亿元,总资产为6亿元,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符合破产条件。
因此,甲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的行为合法。
2. 破产财产的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七条,破产财产包括债务人所有的财产、破产企业所享有的权利、破产企业所承担的义务。
本案中,甲公司的破产财产包括其所有的财产、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破产清算组在清算过程中,对甲公司的资产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评估,确保破产财产的完整性。
3. 破产债权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一条,破产债权包括到期债务、未到期债务、破产费用、共益债务等。
本案中,甲公司的债权人包括金融机构、供应商和职工。
破产清算组在调查过程中,依法认定了各债权人的债权,并按照债权性质和清偿顺序进行了分类。
4. 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破产财产的分配顺序为:优先债权、普通债权、股权。
本案中,破产清算组根据法律规定,制定了破产财产分配方案。
首先,优先偿还金融机构的贷款6亿元;其次,偿还供应商的欠款2亿元;再次,偿还职工的欠款2亿元;最后,如有剩余财产,再偿还股权。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初期发展迅速,市场份额逐年扩大,曾一度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加剧、管理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原因,科技公司于2022年宣布破产倒闭。
本案涉及公司倒闭的法律处理,包括清算程序、债权债务处理、员工安置等方面。
二、案件分析(一)公司倒闭的原因分析1.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上涌现出众多竞争对手,科技公司面临的市场压力不断增大。
2. 管理不善:公司管理层在决策过程中缺乏前瞻性,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导致公司战略失误。
3. 资金链断裂: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销售下滑,导致资金回笼困难,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二)公司倒闭的法律处理1. 清算程序根据我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公司因经营不善或者破产等原因解散的,应当依法进行清算。
本案中,科技公司破产倒闭后,法院依法指定清算组对公司进行清算。
清算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成立清算组:法院指定清算组成员,负责公司清算事务。
(2)接管公司:清算组接管公司,对公司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
(3)制定清算方案:清算组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清算方案,报法院批准。
(4)实施清算方案:清算组按照清算方案,对公司资产进行变现,清偿债务。
(5)清算终结:清算组完成清算工作,向法院提交清算报告,申请法院裁定终结清算程序。
2. 债权债务处理(1)债权申报:清算组发布债权申报公告,债权人依法申报债权。
(2)债权审查:清算组对申报的债权进行审查,确认债权。
(3)债权清偿:清算组按照债权确认结果,对公司债务进行清偿。
(4)未清偿债权处理:对于未清偿的债权,根据《破产法》相关规定处理。
3. 员工安置(1)员工安置方案:清算组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员工安置方案,报法院批准。
(2)员工安置实施:清算组按照安置方案,对员工进行安置。
(3)员工安置补偿:对于被安置的员工,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给予相应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