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新课标任务群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任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师引导: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
在祖国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有勇武过人的武松,意志坚定的刘伯承等,这些人物个性鲜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明确单元目标。
课 题 13.人物描写一组五年级下册 第5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学习目标 1.会认“嘎、绊、揪”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监”,会写“跤、搂、仗”等15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10个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三个片段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摔跤》这一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嘎子、小胖墩儿的特点。
学习 重难点 能结合《摔跤》这一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嘎子、小胖墩儿的特点。
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鉴于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比较陌生这一现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资料,通过阅读资料对课文所涉及的作家、故事、人物等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过渡: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继续认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课件出示单元导读页)单元学习目标: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②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任务二:自主学习,探究阅读1.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选自哪本小说?作者是谁?预设:《摔跤》主要写了小嘎子,选自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写了骆驼祥子,选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两茎灯草》主要写了严监生,选自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
2.说一说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什么?预设:《摔跤》主要描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描写了祥子的身体健壮、挺拔,充满生机;《两茎灯草》主要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 让学生了解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3. 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教学准备
1.教材: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
2.教具:白板、彩色粉笔、图片、课件等
3.学生:理解能力较强的五年级学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引入人物描写,让学生对本课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学习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描写的重要性和方法,结合教材中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学习。
3. 实践
•分组让学生互相练习人物描写,可以选择一个故事中的人物或者自己想象的人物进行描写,并互相分享,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4. 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总结人物描写的要点和技巧。
5. 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行延伸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技巧,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描写的重要性。
五、扩展阅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建议学生多读一些文学作品,关注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形象的,从中学习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胖墩和小嘎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小嘎子顽皮、机敏、富有心计。
生:小胖墩很沉稳,也是个摔跤能手。
师:嗯,他们两个各有特点。
你还有其他收获吗?课文着重抓住了什么进行描写?生:……生:小胖墩和小嘎子比赛摔跤时的动作、神态。
生:抓住细节进行描写。
师:是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个片段,这篇课文选自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只有区区三百多字,却被人们视为细节描写的经典,这是一段怎样神奇的文字啊?(板书课题,读课题,正音“监”,理解“监生”)。
师:片段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严监生呢?(强调临死前,师在临死前下打上点。
)师:设想一下一个人在临死前会想些什么?生:……师:这些都是一般人临死前的想法,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你的收获。
师:严监生临死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师板:两茎灯草)师:在古代灯草是用来照明的,它非常地便宜,相当于一盒火柴里一根火柴的价钱,高明的作家善于抓住特殊情景下的最不起眼的事物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原来“两茎灯草”就是严监生临死前的心事,他的表现是怎样的不一般呢,请大家仔细地读课文,划出直接描写严监生的句子。
(生读书画记)师:严监生临死前有哪些不一般的表现?生:……(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新人教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优质课教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摔跤》选自中篇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题目为编者所加。
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祥子这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三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学情分析学生曾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
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作者笔下的小嘎子、严监生、祥子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祥子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到三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在头脑中浮现出人物鲜活的形象。
(2)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代表作有《龙须沟》《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2.教师介绍《骆驼祥子》。
3.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教师范读。
5.学生交流难读之处。
二、再读课文,认识人物1.请你再读课文,说说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祥子?写出了祥子的什么特点?(外貌描写,写出了祥子长相普通、淳朴憨厚、体格健壮,充满活力的特点。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第13课 人物描写一组2024年1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集体备课教案第13课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目的1.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结合文章中的语句,体会描写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2.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所运用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嘎、绊”等5个生字,会写“跤、搂”等8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4个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小嘎子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时运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导人:同学们,我们以前在不同文章中学到过不同的人物,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回忆一下作者刻画这些人物形象时都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继续了解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板书:人物描写一组)2.过渡:本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它们分别选自三本名著《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
这三个片段运用不同的描写手法塑造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每个人物形象都特点鲜明,给人印象深刻。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摔跤》,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朋友,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物特点。
(板书:摔跤)3.简介《小兵张嘎》及其作者徐光耀。
4.谈话引人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小胖墩儿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这个片段去了解他们。
教师姓名×××单位
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语文年级/
册
五年级下册教材版本部编版
课题名称摔跤
难点名称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并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
分析为什么
难
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并体会人物性格特
点,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描写人物动作不同表现了人
物不同的性格特征,理解起来有点难度。
从学生角度
分析为什么
难
学生理解水平有限,从动作方面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难点教学方法1.找出有关人物的描写的句子,并找出关键动词,反复品读。
2.同时出示文中描写两人的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你身边有没有有个性的朋友呢?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和小伙伴摔跤的小嘎子,他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他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整体感知:1、找一找:《摔跤》片段描写中的主要人物是谁?2、围绕小嘎子,主要写了什么?
二、互动课堂:默读课文。
说说《摔跤》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1.“要不——摔跤。
”
2.“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选取了五篇经典的人物描写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更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人物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
但是,对于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让学生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人物描写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人物描写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3.课堂讲解: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课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进行人物描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突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关键词和图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13.人物描写一组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的:《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
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复习一下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或某种思想品质。
然后引导学生每一篇课文用一个课时,每课抓住一个训练的重点进行阅读。
《摔跤》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学习。
这个片段主要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并划出来,先自己体会,然后交流汇报。
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词语。
再让学生个别读、集体读这些句子,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使学生能理解出小嘎子的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着重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学习。
教学这一片段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学习。
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先划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再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还会有较大的争议,通过同学们的探讨,文中的知识点基本上都被挖掘出来了。
《两茎灯草》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根灯草,伸着两个手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根,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刻画了一个爱才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教学时,我采用完全让学生自己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读完课文后,自己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句子,在书上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批注,绝大部分同学写得差不多的时候,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后再在全班作汇报。
通过这些方式的学习,同学们对人物描写的方法,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也更清楚地体会到了写人的文章应该如何去写,写人的文章与写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学生应该比以前清楚一些了,比较好地达到了学习和运用的效果。
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动作描写的作用2、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运用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难点:能够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特点选择合适动词去描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巴去商场买剪刀,他不能说话,无法用语言告诉服务员自己要买什么。
于是,他就伸出自己的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当作剪刀,并且上下动动,好像是在剪东西的样子。
服务员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人要买剪刀。
同学们想一想:哑巴没说话,服务员是怎么知道的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人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
哑巴买剪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
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出来,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一、什么叫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以表现任务的身份、年龄、性格、品质、处境以及状态叫做动作描写,简单的说动作描写即是描写人物的动作、行为。
了解动作描写的内容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
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动作描写的作用A.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B.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什么样的动作描写才算好呢?1.要形象具体2.要具体生动二、动作描写的技巧(一)运用动词+修饰词一提到动作描写,肯定要准确运用动词。
比方说,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语就有“瞄”“瞟”“盯”“瞥”“端详”等,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就不能总是“我看了一眼”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写成“我漫不经心地瞟了他一眼”或“我死死地盯着他”。
这样,通过准确运用动词,就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
运用动词,同学们都能做到。
但是有些同学就会有疑问:老师,我用了动词了,为什么写出来还是不具体呢?比方说,我写“她举起了手”,可我们老师怎么还说我写的不具体呢?其实,这位同学准确运用了“举”这个动词,已经能把人物的动作描述出来了,要想让描写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小技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1.认识12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侄⼉、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打量、标志、⽓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疾眼快、膀⼤腰圆、敛声屏⽓、放诞⽆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感受鲜活的⼈物形象。
3.理解课⽂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物的动作、语⾔、肖像、⼼理活动等描写⼈物的⽅法。
4.引导激发学⽣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嘎⼦、严监⽣、王熙凤这三个⼈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物的⽅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物的⽅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
课前准备 观看电影《⼩兵张嘎》电视《红楼梦》《儒林外史》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激情导⼊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摇曳多姿、难以忘怀的⼈物形象,那么作者是如何写出他们的风采的?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地⽅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物描写⼀组》。
⼆.提炼写法 (⼀)总结⽂本写法。
1.思考这篇⽂章的主⼈公有哪⼏位 ⼩嘎⼦、严监⽣和王熙凤。
(电脑出⽰三个⼈物头像) 2.回顾⼈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描写⽅法。
⑴⼩嘎⼦给⼈的印象是顽⽪机敏、争强好胜,永不服输。
(学⽣边说教师边点击⿏标,链接到⼩嘎⼦页⾯)作者抓住了⼩嘎⼦的动作、⼼理来写的,还运⽤了不少修辞⽅法。
⑵指读《临死前的严监⽣》,思考《儒林外史》⾥的严监⽣性格特点及描写⽅法。
严监⽣⾮常吝啬贪财,是个要钱不要命的⼈。
作者是抓住⼈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写的,尤其是严监⽣伸出两个⼿指的细节。
⑶指读《林黛⽟初见凤辣⼦》,思考王熙凤性格特点及描写⽅法。
王熙凤很泼辣很张狂,这从对林黛⽟和贾母的侧⾯描写可以体现出来;说话见风使舵,这从作者正⾯的语⾔描写可以看出来。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2.知道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能结合《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摔跤》《两茎灯草》,知道作者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知道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吗?预设:动作描写可以生动地再现情景,表现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首先,字词练习导入,检测、巩固学生的重点字词掌握情况,同时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着复习谈话,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投入新的学习活动。
二、问题探究过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默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圈画人物的外貌,说出人物的特点,体会外貌描写的表达效果。
2.探究过程(1)自主研读:默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用勾画批注的方式写下自己对文中人物的印象。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读重点语句,交流人物的特点,体会外貌描写的表达效果。
3.探究活动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文中运用了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可以包含哪些内容呢?预设:外貌描写包含对人物容貌、身材、穿着、仪态等方面的描写。
(相机板书: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外貌描写)(1)默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分别侧重描写了祥子的什么方面?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
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
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临死前的严监生》动作描写教学设计莲花山小学梁坚《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课文不长,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人物刻画生动。
尤其是对“摇头、两个指头”经典动作的细致描写,把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对多烧一茎灯草的耿耿于怀,难以断气,爱财胜过生命的吝啬鬼形象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如何利用好这一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品味人物,学习表达,让学生在得意的同时,得言、得法、得能,是我本节课的一个教学设想。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摇头、两个指头”动作的细致描写。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一、复习引入二、精读课文、感悟形象1.在小说原文中也有关于严监生家境的描述,请你读一读,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家有十多万两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pù)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日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2.哦,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家财万贯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做出了一个特别的举动?(板书:两个指头)3.这可是一个经典的细节。
诸亲六眷猜想这两个手指头,到底是指什么?一起来梳理一下情节。
请你说,大侄子认为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板书:两个亲人)二侄子认为还有两笔银子未曾吩咐明白,(板书:两笔银子)奶妈认为记念两位舅爷(板书:两个舅爷)4.诸亲六眷在严监生临死的时候,猜到了他还在惦记着亲人、钱财,这是人之常情。
但他们猜得对吗?5.此刻,作为读者,你想不想知道?我们读下文,究竟这两根手指指的是什么?对,两茎灯草(板书:两茎灯草)6.此刻,严监生是怎样的一番心情,读最后一句话,还是赵氏理解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摔跤、欺负、吝啬”等词语。
3. 能结合片段中人物描写的语句,说出人物特点,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摔跤、欺负、吝啬”等词语。
2.能结合片段中人物描写的语句,说出人物特点,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就学过描写人物的文章,你们还记得,对人物进行描写时,可以对哪些方面进行描述吗?(外貌、性格、语言、动作、神态······)看来,同学们都能写得一手好人物,罗列的点非常的全面细致。
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人物描写一组》,思考,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特点的呢?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圈画出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特点。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跤”“仗”“吝啬”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疤”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通过对人物外貌和动作描写,体现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灵活和沉着,严监生的吝啬。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摔跤》这篇课文是怎样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的?读课文,找一找画出动作描写的语句,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教学设计忠县新生镇望水小学秦华设计意图: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感受人物描写的方法之一动作描写。
以快速默读、浏览、讨论交流为策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学习动作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年级:五年级议题: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篇目:课本中第七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刷子李》,课外选文《守财奴》、六个片断。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在感知全文的前提下,运用默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抓出人物的动作描写感受人物性格特征。
明确动作描写的目的: 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
(2) 学习动作描写的具体表达方式,并运用这些表达方式进行动作描写。
2、过程与方法:自主默读、浏览等方法快速抓出重点词句;积极发现、归纳总结表达方法,并运用于写作;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教师点拔。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动作描写的目的: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将人物形象写得更加鲜活;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中动作描写的具体表达方式来进行动作描写。
教具准备:课件、一体机、大鼓、鼓槌、鼓架、书包、补充选文及练习单。
课前预习:将第七组的单元导读及每篇课文:1、扫清生字障碍(生字、词语,不理解的要查阅工具书);2、标出自然段序号,熟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课文里讲了一个怎样的人?3、用“——”划出描写动作的句子,用“O”圈出描写动作的词语,将句子读熟(一提到某个句子就知道它在哪一课,哪一页,哪一段),并在句子旁边批注你读后感受到句中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好,(看来同学们不欢迎我呀,我怎么听着一点不热情?咱们重新打一次招呼?很好,我已经强烈的感受到你们的热情啦!)(不错,气势很足,热情很高),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会是什么?这一节课,40分钟,我们要进行第七单元整单元的学习,容量之大,前所未有。
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动作描写的作用
2、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
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运用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特点
选择合适动词去描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巴去商场买剪刀,他不能说话,无法用语言告诉服务员自己要买什么。
于是,他就伸出自己的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当作剪刀,并且上下动动,好像是在剪东西的样子。
服务员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人要买剪刀。
同学们想一想:哑巴没说话,服务员是怎么知道的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人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
哑巴买剪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
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出来,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一、什么叫动作描写?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以表现任务的身份、年龄、性格、品质、处境以及状态叫做动作描写,简单的说动作描写即是描写人物的动作、行为。
了解动作描写的内容
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
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动作描写的作用
A.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B.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什么样的动作描写才算好呢?
1.要形象具体
2.要具体生动
二、动作描写的技巧
(一)运用动词+修饰词
一提到动作描写,肯定要准确运用动词。
比方说,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语就有“瞄”“瞟”“盯”“瞥”“端详”等,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就不能总是“我看了一眼”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写成“我漫不经心地瞟了他一眼”或“我死死地盯着他”。
这样,通过准确运用动词,就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
运用动词,同学们都能做到。
但是有些同学就会有疑问:老师,我用了动词了,为什么写出来还是不具体呢?比方说,我写“她举起了手”,可我们老师怎么还说我写的不具体呢?
其实,这位同学准确运用了“举”这个动词,已经能把人物的动作描述出来了,要想让描写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小技巧。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
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
大家试一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是不是很具体呢?
练习一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
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
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
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
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问: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的动词(拿、捏、揉搓、变、分、托、摆弄、戴)
(二)时间静止大法(分解法、动作拆分法)
一个简单的动作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协助性动作,然后组合在一起。
就象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对每个部分、每个动作都作出描写,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时间静止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让每一个动作静止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的慢镜头中,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或者是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运用这种时间静止的方法,“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曲手指⑤敲门。
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运用这种方法,“敲门”这个大动作,我们就可以写成一段话: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轻轻推了一下,门紧闭着,里面似乎有亮光。
他迟疑地举起了右手,想了想,慢慢弯曲食指,轻轻地敲在门上,里面没有反应,又敲了三下,仍然没有动静。
他鼓起勇气,又轻轻地敲了敲,还是没有人出来开门,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同学们,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我们是不是一下子就能把动作写具体了呢?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更加具体。
练习二
擦黑板
例文:李孟拿起黑板旁的抹布,蹲在水桶旁,用力上下搓着。
随后将干净的抹布小心翼翼叠成方形,用手按住一边,慢慢从左移到右,她弓着身,低下头,那一丝不苟的神情就像是在雕琢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三)准确运用词语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
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
什么是万能词呢?就
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
比方说下面的句子:
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
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
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
所以,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是把一块钱拿在手里。
而一个贫穷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攥在手里。
再如:一个腼腆的人,笑的时候是“抿着嘴,嘴角微微翘起”的微笑,而一个爽朗的人笑得时候是“咧开嘴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第二点,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更需要注意准确用词。
比方说,你在饭后散步时的“走”和上学要迟到时的“走”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
你在平时喝水时,可能是“拿起杯子,把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喝一口。
”而当你渴极了或者是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会怎样喝水呢?肯定是“一把抓过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咕咚’灌下一大口”,你看,同样是你这个人,同样是喝水,因为情境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不同,所选用的动词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
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把人物写活。
选动词填空
上课铃声响了,教室仍然一片喧闹。
这时,教室外传来老师的脚步声……(请用分解法具体描述“回”座位这一动作。
)
我立马___ (提、竖)起耳朵,_____(缩、弯),下身子,直向座位____(走、蹿)去。
然后屁股一______(坐、扭),身子一_______(直、挺),课本一______(竖、挡),若无其事地看起书来……
怎样让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呢?
(一)修辞法
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某一动作写得形象生动。
例文: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
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
她跑到跳高架的横杆前,双脚踏地,双臂猛摆,身体就像小燕子一样飞过了横杆。
(二)感官法
调动听觉、味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展示真情实感。
例、猫“追”老鼠:
……突然,只见一道黑色的闪电从我眼前蹿过,我猛地扑上去,“轰——”,顿时天旋地转,眼前满布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噢!原来撞到墙上!
《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扑的只一拳,……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鲁达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练习三
问题:给下面这段话加入适当动作描写
我很紧张,心想:老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呀!我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
充实后:
我(坐在座位上)很紧张,(两只手紧紧地握着钢笔),心想:老师,我
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字呀!(我觉得手心里在出汗,连心跳的声音似乎也听的见)。
我(用祈求的目光)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