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kes氏综合征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门氏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门氏综合症(Münchausen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患者故意制造身体症状或身体伤害,以获取医疗关注或关怀。
以下是门氏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1. 患者故意制造或夸大身体症状,或者故意制造身体伤害。
2. 这种行为超出了一般的追求药物滥用目的或获取物质利益的行为。
3. 患者的行为不符合任何已知的身体或精神疾病的诊断。
4. 患者的行为持续或反复出现,通常已经持续了至少1年。
5. 患者的行为对个人、家庭或社会造成了明显的损害。
诊断门氏综合症通常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或专科团队进行评估。
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身体或精神疾病,并仔细评估患者的行为模式和动机。
一般情况下,门氏综合症的诊断需要对患者的行为有充分的了解和观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克氏综合征的症状导语:克氏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对于患者的伤害是比较大的,是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所引发的一种疾病,那么克氏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呢?患有克氏综克氏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对于患者的伤害是比较大的,是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所引发的一种疾病,那么克氏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呢?患有克氏综合征的患者出生时是没有什么异常的,但是进入青春期后,睾丸发育缓慢,阴颈发育比正常人要小,我们来了解下吧。
本病患者的睾丸小而硬,组织学检查可见睾丸曲细精管纤维化和透明样变,管腔闭塞,无精子发生,间质细胞增生或聚集成团,且功能低下,睾酮生成减慢,血睾酮浓度低,对外源性促性腺激素(hMG)刺激反应低,而患者的血浆及尿中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激素升高,黄体生成素分泌多,将刺激睾丸间质细胞,使雌二醇增高,雌二醇/睾酮比值上升,从而使病人的乳房发育呈女性型乳房。
病人在出生时和儿童期与正常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到了青春期,才显露出一些病态,外观是男性,但睾丸小,阴茎可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但也较正常人小。
第二性征也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有的有少许阴毛及胡须或无,喉结小或无,发音尖或女性声音。
身材较高大(同其兄长高),骨骼较细,四肢相对较长,测量身体下部从耻骨到足底得出较长于身体上部的距离。
皮肤较白,因皮下脂肪丰富,故皮肤好如女性,臀部较为宽大也宛如女性,大约一半的患者乳腺呈“女性化”特征,部分病人有男性乳房增生。
如结婚,有的无性交能力,有的性功能差,多数患者阴茎能勃起,也可射精,但精液中无精子或精子量极少,因故称无精症,占97%大多数患者不能生育。
化验检查卵泡刺激素明显增高,黄体生成素偏高或增高,睾酮偏低。
此病患者性格和行为也有异常表现,约1/4患者智力发育迟缓,胆怯,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宠老师制药儿子故事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认定小宝宝为生长发育迟缓,直到3个月后才迟迟出具的基因检测报告宣告了结论:ATP7A基因缺陷,Menkes综合症,可以说是“婴儿版阿尔兹海默症”。
Menkes病(Mankes’disease,MD),又称卷发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铜代谢异常疾病,其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特征为生长障碍、精神运动发育障碍、痉挛发作、各种毛发异常等。
起病后由于哺乳不良,体重、身长和头围均停止发育,有肌阵挛等痉挛发作,智力发育显著延迟。
开始能抬头能笑,但不久均消失,呈植物状态,平均19个月死亡。
典型Menkes病患儿出生时可正常,多在2-4个月开始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退化表现,且通常在3岁之前死亡。
这是云南的第一例Menkes综合症,就连首诊医生拿到报告时,先查了半天资料,然后告诉宠老师——“没法治”。
低概率的厄运降临,简直难以置信,宠老师一家辗转求医,然而在北京XXX总医院的儿科专家那里,结论再次得到证实。
求药无门,选择自制药,对Menkes的对症治疗,需要一种化合物:组氨酸铜。
在境外,组氨酸铜通常以院内制剂的形式存在。
国内也有医生曾试图推动组氨酸铜作为院内制剂,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不了了之。
没办法,国内家长就得去台湾和美国的医院拿药。
然而,无奈的是,新冠疫情影响,宠老师没办法从境外拿药。
宠老师在医院外的小旅馆,查找论文,研究了能够找到的所有关于Menkes和组氨酸铜的资料后,决定走上自制药之路。
最开始,没人相信他能做成。
疑虑重重,困难重重,危险重重。
宠老师第一次在病友群提出自制药的想法时,就遭到同病相怜的家长毫不留情地驳斥,“这是有法律风险的。
”妻子也不相信,如果那么简单,怎么会没有公司愿意做?宠老师的父亲也说:“你以为自己是科学家吗?”“我赌你做不出来。
”亲戚全都劝他放弃,趁还年轻,再生一个。
宠老师不愿放弃,哪怕只有一线生机,他也要紧紧抓住。
“如果仅仅指望医生医院或者靠国家来关注重视到这个疾病,对于我孩子来说基本没有希望,第一,患病人数太少,没有药企愿意做;第二,时间周期太长,很多罕见病孩子根本没时间等。
马凡氏综合征超人病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也称为"超人病"。
它是由于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缺失或重复导致的,因而对身体的各个系统产生广泛和多样化的影响。
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病症,其特点包括面部和骨骼畸形、智力低下、心血管问题、呼吸系统异常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凡氏综合征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病因马凡氏综合征是由于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缺失或重复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有两个22号染色体,一来自父亲,一来自母亲。
但是,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通常只有一个22号染色体,而且其中的一部分缺失或重复。
这一基因缺失或重复导致了身体各个系统的异常发育。
二、症状马凡氏综合征的症状很多,每个患者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1. 面部和骨骼畸形: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面部畸形较为明显,常见的有宽大的嘴唇、大而低垂的耳朵、宽大的鼻孔等。
骨骼方面,患者常见的表现是手指和脚趾畸形,比如短而宽的手指、拇指外翻等。
2. 智力低下:绝大多数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会有重度智力低下,导致行动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3. 心血管问题: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常常伴随有心脏问题,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这些心血管问题会影响到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导致心功能不全等情况。
4. 呼吸问题: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系统方面的异常。
常见的问题包括中耳炎、鼻窦炎、喉咙、气管和支气管畸形等。
这些问题会导致患者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呼吸困难等。
5. 其他系统异常:马凡氏综合征还可能影响到其他系统,如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患者可能会伴有食管反流、肾脏畸形、癫痫发作等问题。
三、诊断诊断马凡氏综合征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来确定。
医生会对患者的体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评估,并结合患者的家族史来确定是否存在马凡氏综合征的可能性。
马凡氏综合征22岁马凡氏综合征,又称为22q11.2缺失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的22号染色体上的一小段DNA连续缺失或发生致命的缺陷突变,导致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出现严重的发育异常。
该病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多系统受累,临床上表现出多种症状。
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2000至1/4000,是一种相对较常见的遗传病。
男女患病率几乎相等。
马凡氏综合征对全身多个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病情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从轻微到严重不等。
马凡氏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是智力低下、面容异常、心脏缺陷和免疫系统问题。
智力发育迟缓是该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大约75%的患者具有智商低于正常的水平。
在马凡氏综合征患者中,有些人可能仅仅表现为轻度的学习困难,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患有重度智力障碍。
此外,马凡氏综合征的患者常常面容异常,表现为宽平的鼻梁、小颏和广泛的口唇。
马凡氏综合征的患者还容易出现心脏缺陷,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这些心脏问题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另外,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还容易出现免疫系统问题,包括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和免疫缺陷病等。
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感染病菌,频繁患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
马凡氏综合征还会影响其他系统,如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等。
消化系统问题可能会导致胃酸过多、反流性食管炎等症状。
泌尿系统问题可能导致先天性尿道下裂、肾脏发育异常等。
神经系统问题可能表现为运动问题,如肌张力低下、肌无力等。
骨骼系统问题可能导致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身高矮小、手指异常等。
都有了马凡氏综合征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管理。
患者需接受心理和教育支持,以适应智力和学习的困难。
心脏问题通常需要手术干预,并接受定期的心脏监测,以确保心脏功能正常。
免疫问题需由免疫学专家进行治疗和管理。
虽然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不可逆的遗传疾病,但及早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家庭支持和早期干预对于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The KS StoryKlinefelter’s SyndromeAN INFORMATIVE GUIDE & FURTHER STUDYCompiler: Iain W McKinlay 47,XXYForeword by: Prof Milton Diamond Ph.D.本书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克氏综合征的介绍,为克氏综合征患者、家长、家属、伴侣和普通公众提供信息,同时为医疗健康等专业人士提供参考资料。
KS故事克氏综合征信息指南和深入研究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中国克氏互助会2013年4月16日本书由瓷娃娃罕见病翻译志愿者刘宇超、赵丽伶、周末、石大雨、田蕊、黄栩芾、彭洋、张新明、寒江、孟晶晶翻译,孟晶晶校对、统筹,感谢他们的辛勤和卓越工作,希望本书对中国的克氏综合征病友群体和希望了解该疾病的人士有所裨益。
P1:KS故事你并不孤单信息指南和深入研究KS故事是克氏综合症(KS,细精管发育不全综合征)12年研究进展巅峰的产物,同时也体现了研究工作中的情感历程。
本书的初衷是作为支持KS研究的团体,医学专家以及研究小组的一种沟通渠道,并有重要章节专门介绍深层次的研究,其中涵盖了广泛的支持演说,网络部分,相关精选书籍,研究论文,医学期刊和科学杂志。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涉及到KS的其它许多方面,给我们展示了KS对患病个体以及关爱他们的人的影响。
KS故事的编者是一个本身患有克氏综合征(47.xxy型)的患者,他受到英国乃至世界上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的帮助和支持,包括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内分泌学,神经学,性学。
为了平衡大量枯燥的数据,书中穿插了一些有趣的连环画和卡通图作为弥补。
唯一对读者的要求就是请您丢弃固有的思维定势,用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来阅读。
KS日记与KS共存敏感,恐惧,力量,触摸,原谅,爱…….计划的第二本书被命名为KS日记,它将向读者呈现那些每天都在与克氏综合征战斗的患者们的童年,青年和成年后的生活经历,了解他们的生活。
Menkes综合征
朱晓菊;李智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年(卷),期】1999(020)001
【摘要】Menkes综合征是由于正常时编码铜转运ATP酶的X染色体基因缺陷所致的罕见的人类先天性铜缺乏。
人类对其临床、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认识的进展已超越了对其有效治疗的发展。
反映铜酶多巴胺β-单氧酶的血浆和脑脊液中神经化学表现是Menkes综合征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为极可靠的快速诊断试验。
且氨酸铜进行治疗并不对所有Menkesx综合征病人有效。
【总页数】4页(P22-24,26)
【作者】朱晓菊;李智
【作者单位】榆林地区第二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911
【相关文献】
1.Wilson病和Menkes综合征 [J], 许晓群
2.Menkes钢发综合征1例 [J], 赵海英
3.ATP7A基因c.1450G>T核苷酸变异致Menkes病1例并文献复习 [J], 徐德勇;陆韦
4.伴癫痫性痉挛及局灶性发作等多种发作形式的Menkes病1例报告 [J], 赵蕊;王
春利;乔雪竹;刘菲;侯晓华;姚丽芬
5.Menkes病1例家系报道并中国临床表型和基因型文献复习 [J], 潘瑞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enkes病Menkes病(Menkes’disease,MD),又称卷发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铜代谢异常疾病,其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
典型Menkes病患儿出生时可正常,多在2-4个月开始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退化表现,且通常在3岁之前死亡。
Menkes病于1962年由Menkes等首先报道[1]。
目录•1 发病率•2 发病机制•3 遗传方式•4 临床表现o 4.1 经典型o 4.2 轻型o 4.3 枕骨角综合征•5 诊断•6 治疗•7 预后•8 参考资料发病率国外报道Menkes病的发病率约为1/5000-1/250000活产婴儿,日本学者在1993年到2003年对Menkes病的发病率研究显示其发病率为1/2800000活产婴儿,男婴的发病率为4.9/10000000[2]。
发病机制ATP7A基因突变是Menkes病的主要致病原因。
ATP7A基因位于Xq13.3,包含23个外显子,编码1500个氨基酸的ATP7A蛋白,该蛋白是一种膜功能蛋白,是铜离子进行跨膜转运的离子泵,主要表达在胎盘、胃肠道和血脑屏障,同时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感觉神经性视网膜也有表达。
ATP7A基因突变导致Menkes病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多数学者认为由于ATP7A基因突变导致的铜转运功能障碍和异常蛋白转运均可导致Menkes病。
ATP7A基因突变导致ATP7A表达减少或功能降低甚至丧失,阻断了胃肠道粘膜细胞对铜的转运,从而使血浆和脑中铜含量降低以及铜在某些组织中反常蓄积(十二指肠、肾、脾、胰、骨骼肌、胎盘),导致了特异性的铜依赖酶,如多巴胺-β-羟化酶、赖氨酸氧化酶、酪氨酸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肽基甘氨酸-α-酰胺单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抗坏血酸氧化酶等活性降低甚至丧失,进而出现了一系列Menkes病的临床表现。
近来研究认为ATP7A基因突变的产物蛋白存在截短和延长两种形式,其中截短形式的ATP7A存在于内质网,这部分ATP7A活性可能是导致轻型Menkes病和枕骨角综合征(occipital horn syndrome,OHS)的原因[2]。
克氏综合征不再是“绝症”在男科门诊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见这样的病人:身材高大,皮肤白皙,没有胡须,女性乳房或者骨盆,体检后往往会发现没有阴毛、小阴茎、小睾丸。
凭着第一印象和职业的敏感性,高度怀疑是克氏综合征,经过检查和化验,一般情况下都能证明我的推断是不会错的。
这类病人多半是因为婚后不育或者是无精子来生殖中心男科就诊的,少数病人同时伴有性功能问题。
克氏综合征不再是“绝症”克氏综合征又叫klinefelter,s syndrome(KS),是klinefelter 于1942年首先发现的。
后来的学者发现它是由于多了一条X染色体导致的。
正常的男性染色体是46,XY,而克氏征患者是47,XXY,这种基因型占全部患者的80%,其原因是精子或卵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第一次或是第二次“变身”的时候,X染色体不分离所致。
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嵌合型克氏征,染色体是:46,XY/47,XXY/48,XXYY等等,其原因是受精卵在有丝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不分离所致。
虽然形成的机制略有不同,但都可称之为“先天性的”。
这类病人往往在精液化验中见不到精子,因而无法自然生育。
克氏征的发病率约为1/600,在男性不育症中约占10%。
(图:克氏综合征染色体核型图)克氏综合征患者最明显的内分泌激素改变是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升高,其中以FSH升高最为明显,这提示睾丸生精小管持久损害。
在青春期,睾酮水平可以是正常的;在25岁左右,平均睾酮水平大约只有正常男性的一半。
雌二醇水平升高与男性的乳腺发育有关。
随着睾丸功能进一步受损,睾酮(T)和雌二醇(E2)的分泌随之减少。
这种激素水平变化的结果导致患者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女性化和男性化不足。
乳腺发育是患者女性化的常见表现之一。
血清雌二醇水平越高,睾酮水平越低,越容易发生男性乳腺发育。
克氏征患者另一个特点是睾丸组织学改变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青春期后曲细精管变小,发育停滞,纤维化和透明变性,管周的弹力纤维减少或缺如。
先天性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综合征克氏综合症一般指先天性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综合征又称为(Klinefelter综合症)是一种较常见的一种性染色体畸变的遗传病。
Klinefelter氏综合症:它有许多名称,如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症、硬化性曲精小管退行性病变症、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原发性小睾丸症等。
本病特点为患者有类无睾身材、男性乳房发育、小睾丸、无精子及尿中促性腺激素增高等。
本病患者性染色体为47,XXY,即比正常男性多了1条X染色体,因此本病又称为47,XXY综合征。
病因先天性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综合征的病因是由于父母的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子的过程中,性染色体发生不分离现象所致。
卵细胞在成熟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不分离,形成含有两个X的卵子,这种卵子若与Y精子相结合即形成47,XXY受精卵。
如果生精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第1次成熟分裂XY不分离,则形成XY精子,这种精子与X卵相结合也可形成47,XXY的受精卵。
临床表现先天性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在儿童期无异常,常于青春期或成年期时方出现异常。
患者体型较高,下肢细长,皮肤细嫩,声音尖细,无胡须,体毛少等。
约半数患者两侧乳房肥大。
外生殖器常呈正常男性样,但阴茎较正常男性短小,两侧睾丸显着缩小,多小于3厘米,质地坚硬,性功能较差,精液中无精子,患者常因不育或性功能低下求治。
智力发育正常或略低。
检查1.血清睾酮测定部分病例降低。
由于患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升高,因此总血浆睾酮可在正常范围,不能切实反映其雄激素水平,具有生物活性的游离睾酮下降。
2.血清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测定FSH水平均增高,与正常人无重叠。
血清LH水平,47,XXY型患者大部分增高;46,XY/47,XXY型患者少部分增高;48,XXXY型、49,XXXYY型及49,XXXXY型患者中绝大多数增高。
3.血清雌二醇(estrodiol,E2)测定多数病例增高,有男性乳房发育的患者增高较为明显。
李贺马凡氏综合征李贺马凡氏综合征(LHM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主要特征是智力低下、常常与染色体异常或缺陷相关,并伴有多个身体异常。
这种综合征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两位德国医生,分别是首先在1931年描述了该疾病征象的小儿科医生Jacob Lieb(李贺)和其后在1966年进行了详细描述的牙医John Menkes(马凡氏)。
LHM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通常由于母亲和父亲中至少一个人携带突变基因而遗传给子女。
这种疾病的发生率非常低,大约为1/25000到1/100000。
男性患者的表现更为明显,而女性患者则通常表现较轻。
疾病主要影响神经、免疫和循环系统,导致智力发育迟缓、重要器官功能异常以及多个身体畸形。
智力低下是LHMS的主要表现之一。
疾病使儿童的智力发育缓慢,往往导致智商远低于正常水平。
另外,运动发育也会受到影响,患儿可能在走路、坐立和站立等方面有困难。
语言能力也受到影响,表现为言语不流利或缺乏表达能力。
除了智商低下,LHMS常常伴随着其他多个身体异常。
最显著的是发育性短小身材,患儿通常比同龄人矮小。
面容也会有特征性的变化,如圆脸、宽颧骨、较宽的鼻梁和大大的耳朵。
此外,患儿可能出现骨骼畸形、肌肉疾病、心脏问题和神经系统异常。
LHMS的病因是与铜代谢相关基因的突变有关。
这些基因中最常见的突变是ATP7A基因和ATP7B基因。
ATP7A基因编码铜离子转运蛋白,负责铜的吸收和分布。
ATP7B基因编码蓝绿假单胞菌肝毒素和铜结合蛋白,参与铜离子的排泄。
这两个基因的突变会导致铜离子在体内积聚,从而破坏神经系统和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
LHMS的确切诊断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
然而,由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支持性治疗,如提供康复治疗、特殊教育和心理支持等。
有时,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抗癫痫药物和抗抑郁药物。
总结来说,李贺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主要特征是智力低下和多个身体异常。
马凡氏综合征怎么判断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胚胎发育异常疾病,也称为马凡综合症。
它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一组先天性异常,包括严重的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肌肉松弛、心脏和呼吸系统的问题。
本文将从马凡氏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以了解如何判断马凡氏综合征。
马凡氏综合征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即21号染色体出现了三条而不是两条。
这种异常发生的频率较低,大约在每800到1000个新生儿中出现一例。
女性患者较为罕见,男性更容易患上马凡氏综合征。
临床上,马凡氏综合征的特征主要包括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肌肉松弛、面部特征和身体畸形等。
智力低下是马凡氏综合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患者通常智商低于正常人群的平均水平,严重者可能在智力残疾范围内。
此外,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生长发育迟缓,包括身高和体重,通常低于同龄人。
肌肉松弛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孩子可能出现头部控制不稳、手腕弯曲、双腿弯曲等症状。
此外,面部特征和身体畸形也可能存在,比如扁平的面部、斜眼、小耳朵、手指短等。
诊断马凡氏综合征通常需要通过常规的检查和测试来确定。
首先,医生会进行身体检查,以观察面部特征和身体畸形。
然后,医生可能会执行基因检测,以检测21号染色体上的日益增多的染色体数量,从而确认马凡氏综合征的诊断。
此外,其他检查,如心脏超声、X光、听力测试等也可能有助于诊断和了解病情。
目前,马凡氏综合征是不可逆的,无法治愈的。
然而,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
通常来说,早期干预包括提供早期教育、语言和体能治疗,以促进患者的发育和学习能力。
此外,针对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可能存在的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脏疾病或呼吸系统问题,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之,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疾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
通过观察临床特征、进行基因检测和其他检查,能够对马凡氏综合征进行准确的诊断。
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6月第6卷第3期ChinJConte“pNeumlNeurosurg,June2006,V01.6,No.3beseeninfemalesandcouldonsetatchildhoodorearlvadult.劲Thereareprominentmassivewhitematterdegeneration,necrosis,andcavitation.TheconstmctionofbasalgangliawhichremainsquiteweUisinconsis—tentwiththeclinicalsignsandsymptoms.Neuronsmarkedlyreducedincortexgranularcelllayer.PurkinjecellsofcerebeUumemergeabno瑚aldendriticarborization.AUofthesearethecharacteristicpresentationsofMenkesdisease.【Keywords】MetabolicdiseasesKinkyhairsyndromeNeumlogicmanifestationsPatholo罢乳clini—calHereditanrdiseasesMenkes病和Wilson病均是由遗传性铜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二者基因产物有60%以上相一致,因此临床表现亦十分相近。
Menkes病变异型者的临床表现尤其不典型,仅有智能减退和共济失调,易造成临床误诊。
本文l例女性患者临床诊断为Wilson病,后经尸体解剖方证实为Menkes病。
病历摘要患者女,16岁。
因进行性骨关节变形7年余,行走不便、肢体震颤和言语不利6年,伴智能发育迟缓、精神障碍2年,尿潴留2个月,于1983年5月21日死于就诊途中,来我院进行尸检。
患儿8岁时发现右腿不直,弓形向外并进行性加重,但无任何自觉症状,亦无行走障碍,在多家医院就诊均考虑为“不除外轻度骨代谢障碍,无活动性佝偻病表现”。
马凡氏综合征海上名医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也被称为先天性血管性异常综合征。
这个疾病是由于一个基因突变导致的,患者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皮肤色素沉着、心脏病、神经系统问题等。
马凡氏综合征虽然罕见,但对患者来说却是一种严重而严峻的疾病。
马凡氏综合征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血管的异常所导致的。
这些异常包括血管扩张、异色痣等。
患者通常在出生时就会出现肤色不正常的斑块,这些斑块由于黑色素沉积而变得深色。
这些斑块通常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脸部、手臂和腿部等。
除了色素沉着,患者的皮肤还容易出现血管扩张和静脉曲张等问题。
除了皮肤症状,马凡氏综合征还会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这些心脏病包括心房间隔缺损、主动脉瓣狭窄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这些症状会对患者的心脏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因此,马凡氏综合征的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心脏手术或其他形式的治疗。
马凡氏综合征还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智力低下、学习障碍和发育迟缓等。
这些问题通常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需要适当的教育和支持来帮助患者尽可能地适应社会。
对于马凡氏综合征的治疗,目前并没有特效药物或疗法能够完全治愈这个疾病。
因此,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的方法通常涉及多个专业,包括皮肤科、心脏科、神经科等。
通常情况下,一位医生不能够提供全面的治疗,患者需要在一个综合的医疗中心接受多个科室的协同治疗。
在马凡氏综合征的治疗中,海上名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海上名医是指那些在海上开展医疗服务的医生,他们通常是专业、经验丰富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这些海上名医不仅可以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还可以为马凡氏综合征患者提供更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他们通常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包括心脏手术、皮肤治疗和康复等。
海上名医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海岛地区。
这些地区的医疗资源有限,患者无法及时得到专业的治疗。
而海上名医通过开展医疗船只的服务,可以将专业的医疗资源带到这些地区,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Menkes钢发综合征1例
赵海英
【期刊名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1991(000)002
【摘要】Menkes钢发综合征是由于铜吸收不良所致.为X连锁隐性遗传.现报道1例.男6月,生后头发稀少,卷曲发黄而易断.生后4个月开始,发生强直性痉挛,日发作可达20余次,逐渐加重.体重7kg,头围42m,体温35.5℃,发稀少,面部无表情,前囱3cm×2.5cm.眼距稍宽.心肺正常.肝肋下1.5cm.颈肌力弱,四肢张力低.腕部增宽呈手镯样.脑电图高度异常.嘱其到上级医院检查,结果:血浆铜,红细胞铜、血铜氧化酶吸光度均明显降低.头颅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赵海英
【作者单位】菏泽市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Menkes病继发癫(癎):五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张培元;张玉琴
2.Menkes综合征 [J], 朱晓菊;李智
3.Wilson病和Menkes综合征 [J], 许晓群
4.1例干燥综合征继发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J], 朱艳;姜梦奇;张斯
5.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多重感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J], 葛书亚;孟美丽;傅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enkes disease
X-Linked Recessive Disorder
Menkes disease, also known as Menkes syndrome, is an X-linked recessivedisorder caused by mutati ons in genes coding for the copper-transportprotein ATP7A, leading to copper deficiency. Characteristic findings includekinky hair, growth failure, and nervous system deterioration. Like all X-linked recessive co nditions, Menkes disease is more common in malesthan in females. The disorder was first described by J ohn Hans Menkes in1962.
Menkes氏综合征
又称Menkes氏稔毛综合征、毛发灰质营养不良等。
病因病理: 病因未明。
为性连隐性遗传。
是由于铜在肠膜吸收后,从粘膜细胞向血液转动过程障碍,使体内铜酶(如赖氨酸氧化酶、酷氨酸酶等)活性降低,引起机体发育和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特征为生长障碍、精神运动发育障碍、痉挛发作、各种毛发异常等。
家族中多见于男性,一般生后1~5个月内正常。
起病后由于哺乳不良,体重、身长和头围均停止发育,有肌阵挛等痉挛发作,智力发育显著延迟。
开始能抬头能笑,但不久均消失,呈植物状态,平均19个月死亡。
自发运动减少,肌张力降低或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四肢轻瘫等锥体束征,有时视力障碍和视神经萎缩,多数体温低。
毛发呈连珠毛(结节性,细突交替出现)、捻转毛(毛发捻转,膨隆部和狭窄部重复交织)、结节性裂毛(灰白色小结节,该部呈纵行的细小分断,状如毛刷)等,易折断,因此毛发稀疏短硬,毛发和皮肤色泽变白。
面部呈下颌小、口盖高、颊下陷、眉毛平直、弓形上口唇等特点。
脑血管造影可见特殊的动脉迂回,内腔不整齐以及闭塞。
鉴别诊断
(一)Leigh氏综合征多在1~2岁起病,起病缓慢。
发育不良,智能障碍,共济失调,无力,肌张力降低,常有痉挛发作,可有斜视、眼震等,后期出现呼吸障碍和球麻痹。
毛发正常,无特殊面貌。
脑电图见弥漫性慢波和发作性波。
血乳酸和丙酮酸增高。
(二)脑性瘫cerellar palsy 参阅lennox氏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