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资源供需情况调查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论文题目: 农村水资源问题调查报告学生姓名: ***学 号:************班 级:文法学院社工2班课程论文提交时间:2016年5月24日(一)计划书实习课题:北京市农村地区水资源问题调查方法:实地调查,走访当地居民,访问当地水利及环境部门。
之后,通过对比的方法,调查城区内污染河流的治理,简要说明治理过程,并提出建议。
实习计划:1·应用一天时间安排行程,设计行动路线,搜集文本资料,必要时制作调查问卷。
2·用四天时间分别调查两地河流沿岸的卫生状况,观察水资源的数量差异以及沿岸居民的用水状况。
3·整理资料,完成实习论文4·完成汇报,必要时对问题做出解答内容简述:水源对人类是必要而宝贵的,但在北京,水资源有限,且大量的河流存在污染,有些已经失去生机,特别是在城乡结合地区,大量生活垃圾被人为排放进河流中,不仅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更对北京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作为北京农学院的学生,本应就该对自然环境有更多地关注,何况是作为社工系的学生,自然应对关注社会对环境的影响。
故从农村生态问题中的水资源文体为切入点,完成这次小学期调研。
(二)基础背景:北京属于资源性缺水城市,1988—2007年20年间,北京水资源总体亏损3214000000平方米,多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2007年地下水位已到21.6米,同时西北部山区水资源相对较少,东南部较多,虽然平原地区开采地下水严重超标,但山区水资源有限,不宜进一步开发。
北京地区无一富水乡镇,而严重缺水乡镇有84个绝大部分乡镇都到了缺水的地步,同时以山区为代表的乡镇超采现象严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同时,对水资源的收费也参差不齐,虽然北京市内有明确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价格,但不少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地下水井中的水资源没有特别明确的收费标准,多为集体所有,村镇级政府进行管理,定价十分随意。
这也使得一些定价较低或免费供水的地区出现了一定量的浪费行为。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1、水资源现状北京市多年平均降水585mm,年均降水总量98.28亿m3,形成地表径流17.72亿m3,地下水资源25.59亿m3,当地自产一次水资源总量37.39亿m3。
境内五大水系除北运河发源于本市外,其他四条水系均发源于境外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
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6.06亿m3,出境水量14.52亿m3。
北京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属111个特贫水城市之一,是水库存水量全国下降最快的三个城市之一。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30、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远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m3的缺水下限。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瓶颈。
2003年北京市总用水量35亿m3,地表水、地下水、其它水源用量分别为8.33、25.42、1.25亿m3,分别占全市总用水量的24%、73%、3%。
工业、生活、农业、河湖环境用水分别为7.96、12.43、13.66、0.95亿m3,分别占全市总用水量的23%、35%、39%、3%。
地下水长期超采,使用率由2000年的67%上升到2003年的76%,致使水位年均下降1.29米,水环境和水生态平衡受到威胁;全市每年仍有4亿方污水直接排放,再生水利用率也不足40%;大量宝贵的水资源还未有效利用,不仅污染城乡环境,也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局面。
2、用水特点城市生活用水水平呈上升趋势,由1980年的194L/人·d,增加到2003年的316L/人·d,年增长率2.2%。
工业用水呈现负增长趋势。
万元产值用水量由1980年的279m3/万元下降到2003年的21m3/万元,万元产值用水量的下降率11%。
农业用水由1980年的31.8亿m3降到2003年的13.66亿m3,降低了57%。
2003年用水总量35亿m3,比1980年降低了27%。
用水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农业用水比例由1980年的65%下降到2003年的39%;生活用水的比例由8%增加到35%;工业用水量比例有所减少。
北京水资源调查分析报告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同时北京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水资源成为北京市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分析具体数据的基础上,对北京市的水资源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北京市;水资源;缺水;节水。
前言: 水资源危机是继石油危机以后,在二十一世纪最有可能出现的危机。
水资源问题不仅影响、制约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等原因, 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 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凸显,水资源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及分析2009年北京市全市平均降水量448mm,比2008年降水量638mm少30%,比2007年降水量499mm少51mm,比多年平均值585mm少23%,是一个典型的枯水年。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6.7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5.08亿m3,水资源总量为21.84亿m3,比多年平均37.39亿m3少42%。
1.1 北京市自然条件北京市属海河流域, 是300万年前由永定河和潮白河冲积形成的倾斜平原, 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从东到西分布有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和大清河5大水系, 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是市区地表水的两大水源, 其中密云水库供应了市区一半以上的日常用水; 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585 mm, 折合水体9919 亿m3; 平均地表径流21198 亿m3, 地下水资源27109 亿m3, 扣除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9108 亿m3, 北京自产天然水资源总量为39199 亿m3; 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6150亿m3, 出境水量11160亿m3;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00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 3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的下限。
1. 2 北京市降水量、地表及地下水资源量。
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448mm,比2008年同期降水量638mm少30%,比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85mm少23%,成为近几年来缺水最为严重的一年。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一、北京市水资源(一)北京市水资源概况1.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北京市地处海河流域,是一座人口密集,水资源短缺的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85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七分之一;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十分之一。
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及主要城市中北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百位之后。
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一千立方米的下限。
而且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水污染状况相当严峻。
2.北京的水资源北京市的水资源由入境地表水、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补给。
北京市平均年降水量为64O毫米左右,一般干旱年景的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特别干旱的年份在30O毫米以下。
北京的湖泊都很小,水量有限;所以地表水主要来自河水和人工修建的水库。
北京境内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分属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和蓟运河五大河系,总长27O0公里,同属海河水系。
北京在平水年可利用的水资源为47.6亿立方。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的发展,北京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
3.北京的地下水源北京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以往玉泉山泉水涌流,清河及莲花河一带也有不少自流井。
北京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山区河谷潜流补给,同时还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入渗。
因此,北京一直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的结果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水的硬度升高地面下沉,东郊已出现1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
近年来,北京开展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雨洪利用,地下水回灌、调控利用等措施,使地下水位的下降趋势初步得到了控制,为改善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4.北京的城市生活水源北京市区的自来水供应量为245万立方米/日,其中有7座自来水厂利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有2座利用地表水作为水源,其供水能力约各占50%。
密云、怀柔水厍是供应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密云水库是一座特大型水库,上游流域面积为1.58万平方公里,库区总面积224平方公里,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相应水面面积约188平方公里。
2023年北京市水资源情况水资源供应情况2023年,北京市的水资源供应主要依赖于几个渠道:1. 水库蓄水:北京市拥有多个水库,如太坡水库、潮白河水库等。
这些水库通过蓄水和调度,为北京市提供了一部分的水源。
2. 河流引水:北京市通过引水工程,从周边河流如黄河、潮白河等取水。
这部分水源在满足城市用水需求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3. 水厂取水:北京市的水厂通过水源地取水,进行处理后供应给市区居民和工业企业。
水厂起到了重要的水资源供应作用。
水资源利用情况北京市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 居民用水:北京市的居民用水是城市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的增加,居民用水量也相应增加。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北京市一直在推行节水意识教育和水资源管理政策。
2. 工业用水:北京市的工业企业也是水资源的重要消耗者。
随着工业生产的增加,工业用水需求也在上升。
因此,加强工业用水的节约和管理是必要的。
3. 农业用水:尽管北京市的农业用水量相对较小,但仍然需要考虑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的水分需求。
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和保护水环境,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措施:1. 推行水资源管理政策: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包括水价管理、水资源税收等。
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2. 加强水环境保护:北京市加强了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包括水域治理、湿地保护等。
通过提升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3. 推动节水意识教育:北京市积极推动节水意识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和企业的节水意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未来的挑战和展望尽管北京市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1. 水资源供应压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北京市的水资源供应压力将继续增大,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解决供需矛盾。
2. 水环境治理:水环境治理是保护水资源的关键。
北京市需要加大对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力度,保障水环境的质量。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2012)一、北京市水资源基本情况北京境内由西向东共分布有5大水系,分别是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河蓟运河水系。
除北运河发源于北京外,其他水系均发源于境外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区。
为了支撑不断扩大的用水需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北京就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务建设。
先后建设了88座水库,300余座大中型闸坝,30多座大中型自来水厂,30多座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经历了30多年长期、快速的发展时期。
跨入新世纪以来,更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以成功举办奥运会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标志,北京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跨上了新的台阶。
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北京的水资源就处于长期入不敷出的状态: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连续干旱更加剧了北京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为保障城乡用水需求,我们不得不大量动用水库蓄水和超采地下水,付出了巨大的水资源代价。
进入新世纪以来,水务部门积极应对持续干旱,努力挖掘水资源潜力,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
由于自然禀赋不足、连年干旱和用水需求的刚性增长,北京的水资源短缺矛盾越来越突出。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瓶颈。
以下四方面来看北京的水资源状况:(一)天然降水和水资源形成情况首先,从天然降水和水资源形成情况分析。
北京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多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降水特点:年内6月-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上旬的几场暴雨,极易造成城市内涝、积水。
降水年际间丰枯交替,连丰、连枯时有发生。
最大年份降水量是最小年份的近4倍。
水资源:根据最新水资源评价成果(1956年-2000年),全市降水自产一次水资源总量为3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17.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5.6亿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复计算量5.9亿立方米)。
北京市的水资源概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承载着无数的梦想与希望。
然而,这座繁华的城市在水资源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北京地处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相对较少,且年际变化较大。
这就使得北京的水资源在供给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从水资源的总量来看,北京的水资源总量较为匮乏。
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警戒线。
这意味着北京的水资源供应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北京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其中,一些主要河流如永定河、潮白河等,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水量变化较大。
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河流的生态流量难以得到保障,甚至出现断流的情况。
地下水是北京重要的供水水源之一。
然而,长期的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这不仅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威胁,还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为了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北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在水源涵养方面,加大了对山区森林和植被的保护力度,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同时,加强了对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改善水生态环境。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北京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引入长江水,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此外,还加强了污水处理和回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将处理后的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城市绿化、景观用水等方面,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北京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通过设定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目标,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同时,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倡导节约用水的生活方式。
然而,北京在水资源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
气候变化也可能给水资源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此外,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和监管。
北京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首先,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水资源的困境。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资源有限。
长期以来,北京市主要依靠外部供水来满足其水需求。
然而,受制于外部水源的限制,北京市的供水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据统计,截至2019年,北京市目前的供水能力仅为每年35亿立方米,而实际需求量已经超过了40亿立方米。
这意味着,北京每年都面临着近5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缺口。
其次,北京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也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在高耗水率的建筑、农田灌溉和生产制造等领域。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利用规划,水资源分配不均衡、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数据显示,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效率仅为4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资源利用标准。
再次,气候变化对北京水资源的影响也带来了进一步的风险。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北京市的水资源供应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气温升高导致水蒸气的含量增加,降水量和降雨强度也会发生变化。
这将导致北京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不稳定,增加旱灾和水灾的风险。
综上所述,北京市的水资源短缺风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地理位置、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气候变化等多个因素。
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风险,北京市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广节水措施,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这样,北京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人民的水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近年来,北京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高度关注。
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风险,但问题依然存在并且不断加剧。
因此,对北京市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从供需关系角度来看,北京市的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加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
与此同时,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加,加重了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压力。
据统计,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开采量在过去30年中翻了两番,导致下降了几十米的地下水位,甚至出现了地面塌陷的情况。
北京市水资源调查报告一、调查原因水是人类生命之源,离开水任何人,不,是任何生命都不能存活,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这份调查报告就是送给那些不真心水资源的人,来警示他们要珍惜水资源。
二、网上调查1、世界水资源含量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
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
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2、中国水资源含量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三、调查结果我调查了四个社区的四个家庭的月用水量(包括我们家每个社区一个,分冬夏)。
我家张阿姨家郭叔叔家徐奶奶家冬季月用水 4 5.5 3.5 8.5夏季月用水 6.5 7.5 6 12家庭人数 3 3 2 5我家预期月份接受了社区的环保节水倡议,我调查了开始节水前和节水后用水量对比。
四、提倡所以在这里,我提倡大家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不要在浪费水了,把水留给那些更需要的人,也许着要把洗脸洗脚的水省下来,把淘米的水拿去浇花,就能为子孙后代造福。
北京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压力实证分析概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大城市。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北京市的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本文将对北京市的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证数据进行水资源压力的定量分析。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北京市的水资源总量相对较少,年均降水量约为600毫米,是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最少的城市之一。
全市地表水资源总量约为7.4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16.6亿立方米,总量有限。
水资源利用北京市的水资源主要供应于地下水和引水工程。
地下水主要利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而引水工程则主要是调水南水北调工程。
此外,北京市还大力节约使用水资源,推广水资源回用。
水资源供需矛盾由于北京市的人口增长快速和工业发展需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干旱时期,北京市面临着水资源供应紧张的情况。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北京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北京市水资源压力实证分析经济发展速度近年来,北京市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GDP不断增长。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对水资源的更多需求,例如工业用水、农业灌溉水、生活用水等,导致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加。
水资源污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北京市的水资源也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排放增加,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程度,使得水资源净化成本增加,同时也减少了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数量。
水资源利用效率北京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虽然政府大力倡导水资源节约利用,推广水资源回用等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许多浪费和低效的现象。
比如,农业灌溉中存在着浪费严重的情况,城市生活用水中的浪费也较为常见。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北京市的经济不断发展,水资源压力将继续加大。
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必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水资源污染,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加强水资源管理。
结论北京市的水资源现状较为严峻,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回用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北京市水资源(一)北京市水资源概况1.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北京市地处海河流域,是一座人口密集,水资源短缺的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85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七分之一;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十分之一。
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及主要城市中北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百位之后。
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一千立方米的下限。
而且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水污染状况相当严峻。
2.北京的水资源北京市的水资源由入境地表水、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补给。
北京市平均年降水量为64O毫米左右,一般干旱年景的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特别干旱的年份在30O毫米以下。
北京的湖泊都很小,水量有限;所以地表水主要来自河水和人工修建的水库。
北京境内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分属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和蓟运河五大河系,总长27O0公里,同属海河水系。
北京在平水年可利用的水资源为47.6亿立方。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的发展,北京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
3.北京的地下水源北京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以往玉泉山泉水涌流,清河及莲花河一带也有不少自流井。
北京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山区河谷潜流补给,同时还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入渗。
因此,北京一直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的结果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水的硬度升高地面下沉,东郊已出现1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
近年来,北京开展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雨洪利用,地下水回灌、调控利用等措施,使地下水位的下降趋势初步得到了控制,为改善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4.北京的城市生活水源北京市区的自来水供应量为245万立方米,日,其中有7座自来水厂利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有2座利用地表水作为水源,其供水能力约各占50,。
密云、怀柔水厍是供应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北京缺水现状分析报告引言缺水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众多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球人口密集的城市之一,北京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
本报告旨在分析北京的缺水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缺水现状水资源供给紧张目前,北京的主要水源是由南水北调工程引入的外部水源。
然而,受到气候变化和水资源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这一供给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而北京周边的自然水源有限,不足以满足该市庞大的人口需求。
地下水资源过度采集由于地下水资源对北京的供水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北京一直依赖于地下水抽取。
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质量下降,地面沉降等问题的加剧,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在北京市,城乡供水差距较大。
城区供水相对较稳定,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长期的不足。
此外,一些部门和行业对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未能合理利用和管理。
影响因素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北京的降雨量和水源的可用性受到影响。
研究表明,北京的降雨模式正在发生变化,降雨变得更为集中,可能导致干旱和水灾的风险同时增加。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用水需求的增加。
随着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很多地表水被覆盖,影响了水资源的补给。
另外,城市排水系统未能有效处理废水,导致水资源被浪费。
水资源管理不善北京的水资源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相关部门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另一方面,缺乏足够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使得部分企业和个人乱排污水,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应对策略多元化水资源供应为了解决北京的缺水问题,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水资源供应策略。
除了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开启更多的水源引入通道,例如卫星云水系或地下水回灌等。
此外,可以增加水资源调度和管理的灵活性,确保可持续供水。
加强水资源节约和管理水资源的节约和管理是缓解北京缺水问题的关键。
应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法规制定和实施,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摘要现在北京水资源短缺风险处于高风险水平,水资源供需状况极度危险,对水资源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已刻不容缓。
对北京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了探讨。
首先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对问题一采用列出了可能导致北京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各方面原因,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
然后对北京的各区的风险指标值进行了获取工作。
针对北京的实际资料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定量筛选,最终确定出导致风险的敏感因子,为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价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制订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于问题二我们选取北京水资源短缺风险程度的风险率,脆弱性、可恢复性、重现期和风险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水资源短缺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最后对北京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了评价。
对于问题三、四,根据第一、二问的解答进行合理的预测并从多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报告关键词: 水资源短缺风险;风险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风险敏感因子;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一问题重述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够不断更新的天然水体。
主要包括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水资源短缺风险,泛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条件下,由于来水和用水两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使区域水资源系统发生供水短缺的可能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损失。
近年来,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水资源成为焦点话题。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大都市之一,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m3,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属重度缺水地区,附表中所列的数据给出了1979年至2000年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建立污水处理厂,产业结构调整等。
但是,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风险始终存在。
如何对水资源风险的主要因子进行识别,对风险造成的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对不同风险因子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其造成的危害,这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基本状况及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探讨北京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的八分之一,世界人均的三十分之一,是资源性缺水地区。
新中国建立以来,北京曾出现几次比较严重的用水危机。
特别是八十年代初期连续五年的枯水时段导致的水资源危机,对北京发展造成极为严重影响。
中央、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问题高度重视,采取了多种措施克服水资源紧缺带来的重重困难。
有限的水资源量支持了北京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但不能不看到,现状的水供需平衡是以牺牲环境和制约发展为代价的,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影响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中央关于“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战略,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现代化的关系做了深刻阐述。
建议指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放在突出位臵。
要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搞好江河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臵,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
大力发展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抓紧治理水污染。
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
缓解北方缺水矛盾,加紧南水北调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中央关于水资源的要求为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思路。
按照中央的要求,找出我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对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科学预测,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成为当前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北京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的问题通过对北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分析,可以找出基本规律。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的地理台阶上,多年平均降水量595毫米,但年际、年内分布极不均匀。
最大年降水量1406毫米,最小年降水量只有274毫米。
一年之中,85%左右的降水集中在汛期的三个月内。
年际又表现为连旱连涝、旱涝交替;春季十年九旱、汛期常出现暴雨洪水和泥石流。
北京市水资源供需情况调查分析
1、问题:北京市水资源供需情况现状是怎样的?未来有怎样的发
展趋势?
2、收集数据:
北京市属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595mm,地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7.72亿m³,地下水资源25.59亿m³,扣除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5.92亿m³,当地自产天然水资源总量为37.39亿m³。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m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是世界人均的1/30。
2000年北京市地表用水13.25亿m³,地下水27.15亿m³,总用水量40.40亿m³。
其中农业用水量16.49亿m³,占水资源总量的40.8%;工业用水10.52亿m³,占总用水量的26.0%;生活用水13.39亿m³;占总用水量的33.14%。
3、选择方法:
选择综合平衡法
4、计算
WA=(SW+IW-EW) η+UW+RW(7)
WCA=IWC+GWC+LWC+TWC+EWC(8)
γ=WA/WCA(9)
WSPVA=WCA/SPVA(10)
其中:WA为水资源可供应总量;SW为多年平均资产水资源量;IW为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EW为多年平均出境水资源总量;η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系数;UW为应急供水量;RW为再生水回用量;WCA 为水资源需求总量;WC为旅游业需水量;EWC为环境需水量;γ为水资源供求比;WSPVA为万元社会总产值用水量。
5、分析
需水预测包括农业需水;工业需水;生活需水;旅游业需水和环境需水。
农业需水包括灌溉用水及牲畜饮水。
工业需水是指工业各行业用于净化、洗涤、加工、制造、冷却等方面的水。
生活需水包括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日常生活用水、住宅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城建用水等。
旅游业需水量是指游客在北京期间所需的水资源量。
环境需水主要指河湖环境用水。
北京市水资源可供应总量预测
情景一情景二亿/m³
北京市水资源供需及利用效率预测表
情景一情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