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宗教改革说课稿

宗教改革说课稿

宗教改革说课稿
宗教改革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挑战教皇的权威》。根据本课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是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于教材,我主要分析一下本课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设置。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位于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上起文艺复兴下起启蒙运动,是西方思想启蒙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精神扩展到宗教领域的具体体现,对16世纪西方思想解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宗教改革前教皇权威的表现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

理解并掌握马丁路德加尔文的主要思想;

感悟宗教改革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补充图片和文字材料,创设有关宗教改革的历史情境;

补充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改革的材料,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推理法等多种方法来学习历史知识;

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主动接受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宗教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明确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巨大

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丁路德、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

难点: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教材和学生是组成一堂课的两个基本要素,备好一堂课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更要了解我们面对的学生,下面我就说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手段,并且已经建立了对历史学习兴趣,但是他们对基督教了解很少,缺乏有关宗教改革的知识积累。以及因信称义、先定论等专有名词对他们来说过于抽象且难以理解。我会补充材料、引导探究、归纳总结,拉进学生与宗教改革的距离。

第三部分:教法学法

一般来说,什么样的教法就决定什么样的学法,结合前面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教材为基础,辅之以现代教育技术,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结合史料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等来实现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好的理论是实践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成功的实践又会证明理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接下来我就说一下第四部分教学过程,来践行前面对本课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的布置。

首先是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用多媒体展示王府井天主教堂图片并提出一个小问题,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

本课主要讲述了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一:教皇的权威二:马丁路德、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三:新教的影响

其中第二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下面我就说一下每一部分是如何讲述的。

第一部分教皇的权威主要讲述了宗教改革前西欧天主教皇的统治及其所引发的社会矛盾问题,这一问题难度适中,我会提供史料和图片创设情境,采取启发式谈话法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本内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 原罪与救赎的故事2. 教皇的权威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从书中和史料中汲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出准确的答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第二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对学生来说要让他们掌握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想主张

本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又是考试考查重点,因此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史料分析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先用多媒体展示史料,然后和学生一起对史料进行解读,然后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组织答案,每个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整理,最后派代表发言,教师根据情况作适当的总结点拨。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重难点知识。

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新教的影响,这一问题条理清晰,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史料结合法,向学生提供史料,从课本中归纳总结,提高学生从教材和史料中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小结:运用图表将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串联,进一步加深巩固宗教改革的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结合本课所学,写出参观教堂后的观后感。

五、板书设计?

板书以框架层次的形式设计,让学生一目了然,从宏观上明确重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