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点评:孟子论述的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意识,同时也是人 的四种认识能力的来源。他认为仁爱是人性的自然显露,仁是在实 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是恻隐之心,即同情心,仁爱不附带任何 条件,完全出于人的本性。至于义和仁一样都是人的内在主观的道 德情操,君子知道羞耻,所以符合义的事就有所为,违背义的事就有 所不为,一切以义为标准。孟子把辞让和恭敬看成是礼的发端和中 心内容,在人际关系中,礼最好的表现莫过于辞让和恭敬之心了。 就智而言,是指人的智慧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明是非之智是一切道 德修养的基础。所以孟子强调,将这四种萌芽扩充,就可以“若火之 始然,泉之始达”。
另外,在分析论述时,孟子为了使得说理形象透彻,又特别使用了 比喻。如: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12-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用火由开始燃烧到成为熊熊大火、泉水由开始流出到聚集成江 河,来比喻把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大充实开来的气象,鲜明生动,言简 意赅。又如: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1-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战国时期是以武力争霸天下的时期。诸侯各国的国君,为到达称 霸天下的目的,他们不惜“流血漂橹,伏尸百万”,视黎民百姓如草芥, 毫无恻隐同情之心;为满足私欲,他们往往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自然也就不顾及羞耻;为满足日益膨胀的野心,他们屡屡冒天下之 大不韪,犯上作乱,又何谈恭敬;为聚集巨额财富,他们往往竭尽搜刮 之能事,心目中只有个人的私利,根本没有天下苍生,自然也就是非 不分。凡此种种,腐蚀着良知,吞噬着人性。有鉴于此,孟子提出了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观点,试图恢复已经扭曲的人性,重现“竞于 道德”的上古盛世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