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之间的关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1)、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初步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2)、1937年,毛泽东发表的《矛盾论》、《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奠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3)、党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是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实现的。
(4)、毛泽东写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科学著作,在全党发起了一场广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5)、经过延安整风和中共七大,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内得以正式确立并得到普遍贯彻。
(6)、邓小平成为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奠基人党的思想的重新确立,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旗帜鲜明的反对两个凡是,开启思想解放的先河第二阶段:坚决支持并有力推动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通过思想启蒙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第三阶段: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作为一种认识路线,处于发展和丰富的过程之中。
从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到邓小平冠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映了思想路线绝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发展和不断深化的与时俱进的思想是逐步形成的,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党的十五大。
党的十六大对与时俱进的含义进行了科学的表述。
党的十六大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表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把党对思想路线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 实事求是的涵义及基本内容(1)、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2)、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包含以下内容: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一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1)、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初步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2)、1937年,毛泽东发表的《矛盾论》、《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奠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3)、党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是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实现的。
(4)、毛泽东写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科学著作,在全党发起了一场广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5)、经过延安整风和中共七大,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内得以正式确立并得到普遍贯彻。
(6)、邓小平成为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奠基人党的思想的重新确立,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旗帜鲜明的反对两个凡是,开启思想解放的先河第二阶段:坚决支持并有力推动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通过思想启蒙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第三阶段: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作为一种认识路线,处于发展和丰富的过程之中。
从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到邓小平冠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映了思想路线绝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发展和不断深化的与时俱进的思想是逐步形成的,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党的十五大。
党的十六大对与时俱进的含义进行了科学的表述。
党的十六大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表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把党对思想路线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 实事求是的涵义及基本内容(1)、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2)、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包含以下内容: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其中,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用中国语言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作的高度概括。
“实事求是”它不仅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这一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而且充分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二、“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有机统一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历史地联系起来、内在地统一起来,这是形势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造性贡献。
只有解放了思想,克服了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思想与实际相统一,避免主观主义、盲目性、片面性和绝对化等“左”和“右”的错误,也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因此我们说,“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三、“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要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党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也就是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此,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
20.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正是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推倒“两个凡是”,否定“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同时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精神财富,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对中国国情的深刻分析,邓小平纠正了以往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既不能把目标定得不切实际,也不能把时间定得太短。
他把基本上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调整为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样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宏伟战略目标。
也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
可见,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就不会有马列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就不会有邓小平理论。
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境界。
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竞争激烈,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新问题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我们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最重要和最有决定意义的就是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实践“三个代表”,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写在试卷纸后面的答题纸上。
1、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被称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的是:CA、鲁迅B、陈独秀C、李大钊D、毛泽东2、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B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六大D、党的十七大3、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D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当代时代主题是 CA、改革开放B、依法治国C、和平发展D、一国两制5、党的十六大把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确立为:BA、消灭贫困人口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C、消除贫富差别D、实现共同富裕6、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A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中共二大D、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7、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的对象不同D、革命的前途不同8、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A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D、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B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10、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在 BA、 1949年B、1954年C、1956年D、 1975年11、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DA、欧洲模式B、美国模式C、日本模式D、苏联模式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D、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B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D、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14、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A、发展B、稳定C、改革开放D、依法治国15、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BA、团结、改革、发展、稳定、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C、经济、政治、文化、社会D、物质、精神、政治、社会16、'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是20世纪末,GNP比哪一年翻两番,人均收入800——1000美元 DA、 1978年B、1980年C、1990年D、 1991年17、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BA、发展B、改革C、革命D、调整18、中国的对外开放的格局表述不正确的是 AA、多层次B、多角度C、全方位D、宽领域19、中国今天的改革,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属于 BA、经济形态改革B、经济体制的改革C、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D、所有制结构的改革20、一切可用于生产的要素,包括人力、物力和土地是 BA、资源B、资源配置C、资源稀缺D、资源利用21、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是 DA、股份制B、公有制C、私有制D、公司制22、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我们在微观收入分配中坚持 CA、兼顾效率B、公平优先C、兼顾公平D、效率优先23、市场经济运行中“看得见的手”是指 DA、经济规律B、法律法规C、经济政策D、宏观调控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表述不正确的是 A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公有制经济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C、公有制为主体D、多种经济共同发展2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可以从哪两方面表现出来 AA、公有制和私有制B、股份制和合作制C、计划和市场D、质和量26、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矛盾D、人民群众27、中国解决民族问题是采取的 DA、共和国联邦的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8、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A、创新B、改革C、革命D、发展2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以下哪点统一起来 BA、法制建设有机统一起来B、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C、政治体制改革有机统一起来D、社会稳定有机统一起来30、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 CA、团结—批评—团结B、大鸣大放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该题多选、少选均无分。
u第二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涵义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涵义及其关系(一)实事求是的涵义及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是中国一句成语。
毛泽东古为今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武器,对“实事求是”做出全新的解释,使之成为一个科学的概念,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这一论述,赋予实事求是以科学的涵义和理论的形态,使这一古老的成语成为党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简明概括。
邓小平在批判“两个凡是”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全面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的重要理论贡献,在于依照认识的发展过程和认识的基本规律,把实事求是的丰富内涵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
根据邓小平的这一论述,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如下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包含以下内容: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前提和基础,是实事求是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
它正确地解决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问题。
毛泽东、邓小平都非常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的问题。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验教训表明: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清中国的国情,是坚持实事求是,制定正确路线、纲领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客观依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在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实际工作的具体体现,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1)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即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把实践作为判断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如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邓小平认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他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3)“与时俱进”从义理上看,是指人们的思想行为应把握时机,因时而变,随时令前进。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上理解“与时俱进”的思想,包涵两层意思:其一,承认变化和发展是事物存在的根本规律,人们应该顺应时势,顺变才能通久。
其二,又承认变化和发展有“常则”,守则的应变才能持久。
这个守则,就是抓住事物变化的内在规律,依照事物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进行变革。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赋予“与时俱进”以新的涵义,使其成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并融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之中。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丰富发展(1)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科学发展观考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c )A.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战线、群众路线B.统一思想、武装斗争、党的建设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D.唯物主义、辩证法、实事求是 3.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 b)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4.中国共产党和各XX党派合作的方针是(b )A.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X围内进行活动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政治协商、XX监督、参政议政D.XX监督、参政议政、互相监督、肝胆相照5.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是( a)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B.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睦邻友好C.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D.土地改革、保护民族工商业、武装斗争7.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c )A.工人阶级先锋队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C.全心全决为人民服务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8.当今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a)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一边倒”政策C.“一条线”政策 D.不结盟政策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A.培育“四有”公民 B.“二为”方向C.“双百”方针 D.服务现代化建设10.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c)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C.民族区域自治 D.共同繁荣1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人才强国 D.科教兴国1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a)A.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B.新的社会阶层C.中国共产党和多XX党派 D.中国人民解放军15.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 D.管理XX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b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为社会主义服务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a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XX C.文化的繁荣 D.党的领导2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a )A.工农联盟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知识分子22.在XX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b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争取和平统一,但使用武力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C.只要XX当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统一日期可以无限期拖延D.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统一后,XX与XX、澳门享受同等待遇二、名词解释1.思想2.理论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科学发展观5.和谐社会6.先进文化三、简答题1.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7.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目标1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四、论述题1.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2.怎样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考试题答案选择题1---5 CABBA;6---10 BCAAC;11---15AAAAA;16---20CBABD;21—22 AB二、名词解释1.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首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其次,“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第三,“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
最后,“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机构成,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史的、逻辑的展开、丰富和发展。
它们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实现条件、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从而更为完整、充分地体现了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指导自己行动的总的思想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世界观、价值观。
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对待自己的理论、事业和党的自身的根本态度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党的全部活动中的生动反映,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把握历史前进方向、站在时代发展前列的本质特征。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内在地统一于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活动中。
一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的前提和基础。
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这表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就是使思想和实际、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实现这一根本要求,是做到与时俱进的前提和基础。
所谓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开拓创新,顺应时势,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不能科学地审时度势,要真正做到审时度势,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不解放思想,不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会在时代变化、时势转换面前停滞不前,抱残守缺而不能合“时”;不实事求是,不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发展规律,解决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的矛盾,就会在时代变化、时势转换面前囿于个人主观偏见的困扰,脱离实际而不能适“时”。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之间的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之间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的关系。
⑴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就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而言,只有解放思想,冲破一切习惯势力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为实事求是扫清障碍,开辟道路,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运用规律指导我们的行动。
⑵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也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
解放思想的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这就需要有科学的精神和方法,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需要实事求是。
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者统一于社会实践之中,归根结底统一于与时俱进之中。
我们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没有止境的,是因为实践的发展没有止境,事物的运动没有止境,时代的前进没有止境,追求真理的过程没有止境。
任何政党、组织、个人,如果不能与时代一道前进,思想就会僵化,就不能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就不可能有任何作为。
在与时俱进中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辨证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之间的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之间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的关系。
⑴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就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而言,只有解放思想,冲破一切习惯势力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为实事求是扫清障碍,开辟道路,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运用规律指导我们的行动。
⑵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也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
解放思想的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这就需要有科学的精神和方法,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需要实事求是。
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者统一于社会实践之中,归根结底统一于与时俱进之中。
我们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没有止境的,是因为实践的发展没有止境,事物的运动没有止境,时代的前进没有止境,追求真理的过程没有止境。
任何政党、组织、个人,如果不能与时代一道前进,思想就会僵化,就不能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就不可能有任何作为。
在与时俱进中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辨证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4.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只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②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③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必然与时俱进,又必须求真务实。
④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答:(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2)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7.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答:(1)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8. 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答:(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
9.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0.简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还会有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相比,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
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相适应是主要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解决这些矛盾不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1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习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①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迕社会向前发展。
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③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不同性质的矛盾一是的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④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妻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⑤必须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⑦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13.试述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14.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1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在当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强调迎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
16.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17.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
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