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食用真菌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89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教师寄语:课上一刻胜过课下一时,认真专注,积极思考,必定学有所得。
课题:第五单元第二章食用真菌课型:新授课备课:刘审核:日期: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取自冀少新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是学生继单细胞的酵母菌、多细胞的霉菌之后认识的又一类大型多细胞真菌,进一步完善对“微生物的生活”的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生物多样性的一级主题。
由于大型食用真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本节内容能够更好地体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也更加乐学、易学。
内容的安排上,教材以生活中最常见的蘑菇为例,设计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在观察与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另外,由于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误食有毒蘑菇会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本节还增加了有毒蘑菇的一般鉴别方法,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从学生的健康成长角度来说,这样的安排是非常必要的。
学情分析:食用真菌这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加上通过酵母菌和霉菌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研究微生物生活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趣味性也较其它真菌较抽象的知识更强,所以总体难度不大。
与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相比,学生更为缺乏的是关于食用真菌种类的多样性、食用及药用价值、食用的安全性的认识,因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作好课外知识的补充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毒蘑菇的鉴别、误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蘑菇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了解食用真菌的营养方式;2.认识常见的大型食用真菌,了解食用真菌与人类的关系;3.学会初步辨识有毒的食用真菌,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重点难点:1.蘑菇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2.初步辨识有毒的食用真菌。
教学策略: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通过自主导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的过程,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适当点拨深化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文本阅读、主动置疑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课题: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食用真菌第周第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的形态结构.2说明真菌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3列举真菌对人类的益处,说出真菌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教学重点难点:描述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的形态结构.教学方法:实验、讲述、自学教学过程:身边事观察“蘑菇、木耳、猴头”思考“蔬菜”与其他绿叶蔬菜有哪些不同?探究竟对蘑菇的形态观察,对照课本上的图说明蘑菇与其他绿色植物的不同之处,思考菌丝的作用.1.找到孢子的产生位置2.猜测孢子的作用.大家谈知识链1.借助大家谈的提问,学习蘑菇的生长环境.2.蘑菇细胞里不含,靠繁殖. 依靠地下的从土壤中或腐质中吸收水分和营养进行 .3.说说常见的食用真菌如香菇、平菇、草菇等.实际用通过自学,说说哪些菌类是有毒、有用的?不要随便采食野蘑菇,每年都有很多人丧命.测一测1.蘑菇的子实体形成后,从土壤吸收水分和有机物的结构是 ( )A.菌柄B.菌丝C.孢子D.菌盖2.我们通常吃的蘑菇,繁殖时通常用菌丝,那么枯树上长的蘑菇繁殖是靠 ( )A.孢子B.菌盖C.菌丝D.菌柄3.小兰在帮妈妈洗蘑菇时告诉妈妈蘑菇的地上部分叫做 ( )A.子实体B.菌盖C.菌丝D.菌柄4 .食用真菌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主要的营养物质是 ( )①蛋白质②维生素③含铁的物质④含钙的物质⑤含镁的物质⑥糖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⑥5.下列真菌中属于蘑菇的是 ( )A.木耳B.银耳C.灵芝D.牛肝菌6.大多数细菌、真菌、蘑菇进行的营养方式是 ( )A.寄生B.自养C.腐生D.分裂8.书114页图5-2-9为蘑菇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写.(1)图中的蘑菇由、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2)蘑菇的孢子存在于___________下___________的两侧.(3)有些蘑菇有极强的毒性,误食后可引起___________,因此,采来的__________蘑菇,不可随意食用.9.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蘑菇与白菜的共同特点是是 ( )A.用孢子繁殖B.都是真核生物C.体内含有叶绿体D.体内不含叶绿体10.蘑菇从土壤中吸收的是 ( )A.水和无机盐 B、水和二氧化碳C.水和有机物 D.水和氧气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A、爬行B、飞行C、游泳D、奔跑。
《食用真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食用真菌,以及食用真菌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食用真菌的分类、生长环境和采集方法。
3. 培养学生对食用真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食用真菌的定义和分类2. 食用真菌的生长环境3. 食用真菌的采集方法4. 常见食用真菌的介绍5. 食用真菌的烹饪方法和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用真菌的分类、生长环境和采集方法,以及常见食用真菌的介绍。
2. 教学难点:食用真菌的分类和采集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食用真菌的相关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常见食用真菌的特点和应用。
3. 采用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食用真菌的采集和烹饪活动。
五、教学准备1. 准备食用真菌的图片和实物标本,以便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准备采集食用真菌的工具,如篮子、剪刀等。
3. 准备烹饪食用真菌的食材和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食用真菌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食用真菌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食用真菌的基本概念,并介绍食用真菌的分类。
3. 讲解食用真菌的生长环境:讲解食用真菌生长的适宜环境,以及如何寻找和识别食用真菌。
4. 讲解食用真菌的采集方法:介绍食用真菌的采集工具和采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5. 介绍常见食用真菌:通过案例分析,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真菌,包括它们的特征和应用。
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食用真菌的采集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7. 烹饪食用真菌:引导学生了解食用真菌的烹饪方法,并进行烹饪实践。
8.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等方面,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八、课后作业1. 学生需课后复习食用真菌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用真菌的分类和生长环境。
九、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包括食用真菌的分类、生长环境和采集方法等。
《食用真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用真菌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食用真菌的烹饪方法和食用价值。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食用真菌的定义:真菌的基本结构、生活习性等。
2. 食用真菌的分类:香菇、金针菇、平菇、杏鲍菇等。
3. 食用真菌的特点:营养价值、保健作用等。
4. 食用真菌的烹饪方法:炖、煮、炒、烤等。
5. 食用真菌的食用价值:口感、营养、健康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用真菌的分类、特点、烹饪方法和食用价值。
2. 教学难点:食用真菌的分类和烹饪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用真菌的基本知识、分类和特点。
2. 演示法:展示食用真菌的烹饪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烹饪食用真菌的过程。
4. 小组讨论法:探讨食用真菌的食用价值和搭配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食用真菌实物、烹饪工具等。
2. 材料:食用真菌、调料、烹饪器材等。
3. 场地:教室、实验室或厨房。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食用真菌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食用真菌的基本知识:介绍真菌的基本结构、生活习性等。
3. 分类讲解食用真菌:介绍香菇、金针菇、平菇、杏鲍菇等的特点。
4. 讲解食用真菌的烹饪方法:炖、煮、炒、烤等。
5. 演示烹饪过程:展示食用真菌的烹饪过程,讲解烹饪技巧。
6. 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进行烹饪实践,体验烹饪食用真菌的过程。
7. 小组讨论:探讨食用真菌的食用价值和搭配方法。
七、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食用真菌的知识。
2. 尝试烹饪一种新的食用真菌,记录烹饪过程和口感。
3. 思考如何合理搭配食用真菌,提高营养价值。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烹饪实践中的表现。
3. 学生课后作业:查阅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食用真菌(定稿)第一篇:食用真菌(定稿)第二节《食用真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了解蘑菇与人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蘑菇的形态和颜色,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概括真菌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事物。
2.初步建立合理开发利用真菌资源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分析1.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是本节的重点知识。
2.真菌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知识3.如何鉴别毒蘑菇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成熟、新鲜的蘑菇(如平菇香菇等),以及放在纸袋内保存数日的菌盖。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展示“蓝瘦香菇”和各种真菌图片问:同学们认识这些食物吗?想买到这些食物要在超市的什么区域?学生纷纷抢答。
问:那寻常百姓家的菜篮子都不可或缺的蘑菇是属于蔬菜吗?为什么?它们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生物?它们又是如何生活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食用真菌》。
【板书课题:食用真菌】二、新课探究1、蘑菇的形态结构教师:有一首儿歌是这样的“蘑菇蘑菇你真傻,太阳没晒,大雨没下,你老打着小伞,干啥?”有哪位同学在黑板上给大家【画一画蘑菇】的样子?有三位同学上来在黑板上画图。
教师表扬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并指出三幅画都没画蘑菇在地下的营养菌丝,强调这部分不叫“根”,叫做地下菌丝。
教师在其中一幅画中进行补充。
请同学们【观察新鲜蘑菇】以及课本第109页“蘑菇的形态模式图”,【完成导学案自学部分】。
找学生在黑板上的图中标出各部分结构,并进行讲解。
一位同学踊跃试当小老师在黑板上的图上标好各部分结构,并【讲解】:像伞盖的部分叫菌盖,下面的许多小褶子和伞的支架一样呈放射状排列叫菌褶。
伞的柄部叫菌柄,起支撑作用,整个地上部分叫做子实体,子实体是由菌丝组成的。
刚才老师补充的部分叫做地下菌丝,它的任务是从土壤和腐殖质中吸收水分和有机养料,供给蘑菇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