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受热面壁温测点布置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172.31 KB
- 文档页数:5
XXX集团公司亚、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氧化皮防治技术标准-——-——-————-——--—---——————-——XXX集团公司目录前言 01.范围 0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4。
设计过程控制 (2)5。
保管及安装前控制 (4)6。
锅炉化学清洗过程控制 (5)7。
锅炉吹管过程控制 (7)8。
机组整套启动前的水冲洗 (7)9.锅炉启动过程控制 (8)10。
锅炉运行控制 (10)11.锅炉停炉过程控制 (11)12。
机组的停用保养 (12)13。
锅炉检修检查 (13)附录1 亚/超(超)临界锅炉受热面金属壁温测点的布置原则 (14)前言亚/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用铁素体钢、马氏体钢和奥氏体钢材料投入运行后,管内壁在高温水蒸汽作用下生成氧化皮是不可避免的。
运行中,管内壁产生氧化皮生长到一定厚度时,因氧化皮膨胀系数比母材小,在机组启停过程中会剥落。
当剥落物堆积到管排下部弯头部位,将引起管路堵塞而发生超温爆管;当剥落物随蒸汽进入主汽阀会造成卡涩;当剥落物进入汽轮机将发生固体颗粒冲蚀(SPE)。
针对亚/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氧化皮这一共性问题,以及在建即将投产和未来规划的多台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的形势,XXX公司组织技术研究院开展技术攻关,研究编制了《亚/超(超)临界机组锅炉高温受热面氧化皮防治技术标准》.制定本标准对于指导亚/超(超)临界机组氧化皮的有效控制,确保XXX公司亚/超(超)临界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技术标准,涵盖了锅炉设计、保管及安装前控制、化学清洗、蒸汽吹管、启动、运行、停运过程、停炉保护以及锅炉检修等各个环节,提出了高温受热面氧化皮防治的相应技术措施。
鉴于亚/超(超)临界机组锅炉高温受热面蒸汽氧化、氧化皮脱落的问题在国际上尚未根本解决,随着国内外对亚/超(超)临界机组锅炉高温受热面蒸汽氧化腐蚀治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经验的逐步积累,还将对《技术标准》进行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
热控专业>>>锅炉金属壁温安装>>>作业指导书锅炉金属壁温安装作业指导书一、编制依据1.1中南电力设计院关于湖北华电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2×600MW级机组安装工程施工图册K0201;1.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DL/T 5210.4-2009 ;1.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自动化)2004版;1.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2002 版;1.5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管理体系文件(2008版)及管理作业文件汇编(2008 版);1.6哈尔滨锅炉厂图纸F0000WC001B11壁1温测点布置图。
二、作业任务2.1工程概况及作业范围湖北华电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2× 600MW级机组安装工程目前锅炉房受热面安装完毕,现场具备锅炉受热面金属壁温安装条件。
锅炉受热面金属壁温安装范围包括:湖北华电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2× 600MW级机组A 标段锅炉房一级过热器(立式低温过热器)壁温、二级过热器(分隔屏过热器)壁温、三级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壁温、四级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壁温、一级再热器(立式低温再热器)壁温、末级再热器壁温、炉膛出口管金属壁温、炉膛中部入口管(水冷壁中间混合集箱入口管道)金属壁温、水平烟道侧墙管金属壁温的安装。
2.2工程量3号机锅炉受热面金属壁温安装主要工作量:1.一级过热器(立式低温过热器)壁温35点;2.二级过热器(分隔屏过热器)壁温40点;3.三级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壁温71点;4.四级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壁温105点;5.一级再热器(立式低温再热器)壁温37点;6.末级再热器壁温105点;7.炉膛出口管金属壁温70点;8.炉膛中部入口管(水冷壁中间混合集箱入口管道)金属壁温462点;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电控公司热控专业>>>锅炉金属壁温安装>>>作业指导书9.水平烟道侧墙管金属壁温16点以上金属壁温共941点。
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壁温测量装置安装说明前言:为保证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壁温测量装置正确安装,保证壁温测量正确无误,为锅炉运行提供正确依据,确保锅炉安全运行,根据锅炉厂图纸和有关资料特编写本说明。
一、壁温测点的编号原则管屏的编号:面对锅炉前墙,从左侧墙至右侧墙横向第1排为#1屏,其余以此类推。
(与集箱布置位置无关)同屏管子的编号:每屏的外圈管均定为#1管,其余以此类推。
二、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壁温布置(进入控制室的热电偶总共294个测点,其中出口286点,进口8点)1、一级过热器:(进口悬吊管共89排,每排7根;下管屏22排,分前、后墙,每排14根)进入控制室的热电偶共52点1.1 位于第20排上第#1—#14管(前墙、后墙共26点,其中#14管已包含在下面的第20排中)。
一般情况下#20排温度偏高。
1.2 位于横向第1,3,5,8,15,18,20,22排的第#14管(前墙、后墙共16点)。
同屏#14管温度最高。
1.3 位于横向第11、12排的第#5、#6管(共8点)。
该管易堵垃圾。
1.4 进口炉外测点:第23、67排第#1管(共2点)注:出口管的测点编号由下往上为#1管(外圈管),其余依此类推;进口管的测点编号由上往下为#1管(外圈管),其余依此类推。
2、二级过热器:(上管组共178排,每排7根; 下管组共89排,每排14根)进入控制室的热偶共41点。
2.1位于第15和75排上第#1,#3,#5,#7,#9,#11,#14管(共12点,其中#1管已包含在下面的第15和第75排#1管中),一般情况下#15、#75排温度偏高。
2.2位于横向第1,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89排的第#1管(共19点),同屏#1管温度最高。
2.3位于横向第22、23、67、69排的第#6、#7管(共8点)。
该管易堵塞垃圾。
2.4 进口炉外测点:第45、134排第#1管(共2点)注:出口管的测点编号由下往上为#1管(外圈管),其余依此类推;进口管的测点编号由上往下为#1管(外圈管),其余依此类推。
循环流化床锅炉测点布置导则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常见的工业锅炉,用于燃烧固体燃料并
产生蒸汽。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测点布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
直接影响到锅炉的安全运行和性能。
以下是关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测
点布置的一些导则:
1. 温度测点布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参数,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燃烧过程和锅炉管道的安全。
因此,应
该在炉膛、再热器、过热器、空气预热器等关键部位设置温度测点,以确保及时监测温度变化。
2. 压力测点布置,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压力是其安全运行的重要
指标。
应该在炉膛、再热器、过热器、空气预热器等位置设置压力
测点,以监测系统的压力变化,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3. 流量测点布置,流量测点用于监测介质在管道中的流动情况,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来说,燃料、空气和蒸汽等介质的流量监测至
关重要。
应该在燃料进口、空气进口、废气出口、蒸汽出口等位置
设置流量测点。
4. 液位测点布置,对于带有水冷壁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液位测点的设置尤为重要。
应该在水冷壁、给水箱、汽包等位置设置液位测点,以监测水位变化,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5. 其他测点布置,除了上述关键参数的测点布置外,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其他参数的测点,比如氧含量、燃烧效率、烟气成分等。
总的来说,循环流化床锅炉测点的布置需要根据具体的锅炉结构和工艺特点来设计,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锅炉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布置测点时还需要考虑到测点对锅炉本身的影响,避免对锅炉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第41卷第1期2013年1月Vol.41No.1 Jan.2013超超临界锅炉金属壁温的设计及安装周世杰,徐同社(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石家庄050031)摘要:超临界或超超临界锅炉为解决管材超温引起的锅炉爆管,增设了大量的金属壁温测点,提出了金属壁温热电偶在安装型式选择、施工过程和数据采集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超超临界锅炉;金属壁温热电偶;锅炉爆管作者简介:周世杰(1981-),男,工程师,从事电厂热控自动化设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TK3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9529(2013)01-0232-03Design and Installation of Supercritical and Ultra Supercritical Boiler Metal Wall TemperatureZHOU Shi-jie,XU Tong-she(Hebei Electric Power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Shijiazhuang050031,China)Abstract: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ltra-supercritical boiler pipe explosion caused by superheater overheating,.a lot of metal wall temperature thermocouple are added,therefore,this paper gives the advice for installation type selection,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data acquisition.Key words:ultra-supercritical boiler;metal wall temperature thermocouple;design;installation目前越来越多的火电厂采用超临界或超超临界锅炉,随着参数不断提高,管材允许的超温裕度越来越小,很容易产生高温腐蚀,引起氧化皮剥落,发生锅炉爆管。
锅炉汽温及受热⾯壁温超限考核办法锅炉汽温及受热⾯壁温超限考核办法第⼀章总则1.为了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防⽌因受热⾯⾦属管壁温度超限造成“四管漏泄”情况发⽣。
避免锅炉⾮计划停运,提⾼机组可靠性,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于锅炉运⾏中受热⾯⾦属管壁温度超限以及主、再热蒸汽温度越限的考核。
第⼆章考核1.锅炉汽温及受热⾯壁温的超温值按下表进⾏控制:2.对因调整不当或调整不及时造成锅炉受热⾯壁温连续超限时间每5分钟统计1次,⽔冷壁、过热器、再热器⾦属壁温每超限1次,10℃以内考核20元,10-20℃考核50元,20-50℃考核100元,超过50℃每次考核500元。
3.锅炉侧主汽温度任⼀测点超过576℃,或锅炉侧再热温度任⼀测点超过574℃,考核⾦额50元/每次。
4. 由于设备原因⽽导致的参数超限,经分析⾮运⾏操作原因,由⽣产部锅炉专业主管、⽣产部主任同意后,不纳⼊考核范围。
此情况不包含运⾏⼈员未发现、发现不及时或发现后未采取相应有效调整措施,造成的持续超温情况。
5. 发电分场运⾏⼈员监盘时发现锅炉主再热汽温或受热⾯管壁温度超限在专⽤记录表中记录超限的详细数据,并将超限的数据上传⾄MIS系统记录内,由⽣产部组织召开分析会,分析原因,确定责任⽅,形成考核意见并存档。
对于超限不记录或对超限原因弄虚作假的,直接考核发电分场200-1000元/次。
6.当锅炉温度超限,因运⾏⼈员调整造成机侧主汽温度下降超过《运⾏规程》规定限值时,每次考核1000元。
造成严重后果者,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7. 燃料运⾏混配煤必须严格执⾏⽣产部下达的混配⽐例,发现未按混配⽐例上煤或混配不均匀,引起壁温超标时,考核等同于本章第2条。
8.锅炉设备发⽣缺陷,所属分场处理不及时造成壁温超标时,考核等同于本章第2条。
第三章附则1.本制度⾃发布之⽇起执⾏。
2.本制度由⽣产部负责解释。
⽣产技术部2015年9⽉30⽇。
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壁温测量装置安装说明前言:为保证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壁温测量装置正确安装,保证壁温测量正确无误,为锅炉运行提供正确依据,确保锅炉安全运行,根据锅炉厂图纸和有关资料特编写本说明。
一、壁温测点的编号原则管屏的编号:面对锅炉前墙,从左侧墙至右侧墙横向第1排为#1屏,其余以此类推。
(与集箱布置位置无关)同屏管子的编号:每屏的外圈管均定为#1管,其余以此类推。
二、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壁温布置(进入控制室的热电偶总共294个测点,其中出口286点,进口8点)1、一级过热器:(进口悬吊管共89排,每排7根;下管屏22排,分前、后墙,每排14根)进入控制室的热电偶共52点1.1 位于第20排上第#1—#14管(前墙、后墙共26点,其中#14管已包含在下面的第20排中)。
一般情况下#20排温度偏高。
1.2 位于横向第1,3,5,8,15,18,20,22排的第#14管(前墙、后墙共16点)。
同屏#14管温度最高。
1.3 位于横向第11、12排的第#5、#6管(共8点)。
该管易堵垃圾。
1.4 进口炉外测点:第23、67排第#1管(共2点)注:出口管的测点编号由下往上为#1管(外圈管),其余依此类推;进口管的测点编号由上往下为#1管(外圈管),其余依此类推。
2、二级过热器:(上管组共178排,每排7根; 下管组共89排,每排14根)进入控制室的热偶共41点。
2.1位于第15和75排上第#1,#3,#5,#7,#9,#11,#14管(共12点,其中#1管已包含在下面的第15和第75排#1管中),一般情况下#15、#75排温度偏高。
2.2位于横向第1,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89排的第#1管(共19点),同屏#1管温度最高。
2.3位于横向第22、23、67、69排的第#6、#7管(共8点)。
该管易堵塞垃圾。
2.4 进口炉外测点:第45、134排第#1管(共2点)注:出口管的测点编号由下往上为#1管(外圈管),其余依此类推;进口管的测点编号由上往下为#1管(外圈管),其余依此类推。
锅炉汽水系统是锅炉的主要系统,熟悉整个汽水系统的流程和测点分布情况,对热控人来说尤为重要,这些工作有助于对锅炉汽水系统异常工况和缺陷的分析处理,对管壁的超温控制也非常重要,控制得当,能够避免或减少各种形式的爆管出现。
下面是整理的直流锅炉的汽水系统资料,共同学习。
1、直流锅炉汽水系统介绍1.1、省煤器和水冷壁系统给水由锅炉左侧单路经过止回阀和电动闸阀后进入省煤器进口集箱,流经省煤器管组、中间集箱和悬吊管,然后汇合在省煤器出口集箱,再由2根连接管道汇合为1根连接管道,再由2根连接管道分别引入水冷壁左右侧墙下集箱,水冷壁下集箱为四周相连通的环形集箱,水经由前后墙下集箱螺旋进入炉膛四周水冷壁,螺旋段水冷壁由330根管子组成。
螺旋段水冷壁经水冷壁过渡连接管引至水冷壁中间集箱,经中间集箱混合后再由连接管引出,经过渡段形成垂直段水冷壁,垂直段水冷壁由1320根管子组成。
在锅炉启动阶段和低于最低直流运行工况(30%BMCR)时,水在水冷壁内吸热形成汽水混合物,汇集至水冷壁上集箱,通过水冷壁引出管进入汽水分离器,在汽水分离器内进行汽水分离,分离后的蒸汽引至过热器,水则通过调节进入除氧器或大气式扩容器至冷凝器等地方,进行工质和热量的回收。
在高于最低直流运行工况(30%BMCR)时,水在水冷壁内吸热形成未过热蒸汽,汇集至水冷壁上集箱,通过引出管进入汽水分离器后,直接由连接管道引至过热器,此时的汽水分离器仅作连接水冷壁与过热器之间的汽水通道。
1.2、直流炉的过热蒸汽系统从汽水分离器引出的蒸汽进入炉顶进口集箱,经前炉顶管至炉顶出口集箱,为减少蒸汽阻力损失,在 BMCR 工况下约 35.6%BMCR 的蒸汽经旁路管直接进入炉顶出口集箱。
从炉顶出口集箱引出的蒸汽经过后炉顶管、后烟井包复、后烟井延伸侧墙,再汇总至后烟井侧墙上集箱,分四路引入分隔屏进口集箱,流经分隔屏后进入分隔屏出口集箱,再分二路经Ⅰ级喷水减温后进入后屏过热器进口集箱,流经后屏并进入后屏过热器出口集箱,从后屏过热器出口集箱分二路经Ⅱ级喷水减温后进入末级过热器进口集箱,通过末级过热器到末过出口集箱,再由两根末过出口集箱引出至两根主蒸汽管道并送往汽机高压缸。
锅炉制造BOILER MANUFACTURING第1期2021年01月No. 1Jan.2021某百万II 型二次再热锅炉 再热器壁温偏差调整董亮,郭森,郭拯(高效清洁燃煤电站锅炉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150046)摘 要:某百万双切圆r [型二次再热锅炉试运过程中高/低压末级再热器壁温沿炉宽方向存在壁温偏差大的问 题,限制两级再热汽温达到设计值。
通过烟气再循环喷口反切和燃尽风喷口反切,减小了高/低压末级再热器 的壁温偏差,为两级再热汽温达到设计值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百万II 型二次再热锅炉;再循环喷口反切;燃尽风喷口反切;再热器壁温偏差中图分类号:TK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23 -1249(2021)01 -0001 -04Adjustment of Reheater Metal Temperature Imbalances of a1000MW II Type Secondary Reheat BoilerDONG Liang, GUO Sen, GUO Zhe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fficient and Clean Coal-fired Utility Boilers(Harbin Boiler Company Limited) , Harbin 150046 ,China)Abstract : There is a problem of big metal temperature imbalances in high/low pressure final reheaterduring the trial operation of a 1000MW 11 type secondary reheat boiler, which limits the reheat steam temperature to reach the design value. The metal temperature imbalances of high/low pres sure final reheater is reduced by adjusting the horizontal angle of recirculation flue gas nozzle andsofa nozzle ,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high/low pressure reheat steam temperature to reach the de sign value.Key words : a 1000MW II type secondary reheat boiler ; adjusting the horizontal angle of recircu lation flue gas nozzle ; adjusting the horizontal angle of sofa nozzle ; reheater metal temperature im balances0引言燃煤发电过程中环境污染及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大力发展高参数机组,提高机组发电 效率是未来煤电发展的主要方向,二次再热技术是公认的一种可以提高煤电机组效率的有效方 法⑴。
双切圆燃烧方式锅炉过热器热偏差分析魏刚;冯智宇;苏大鹏;刘伟【摘要】介绍了某3 102 t/h锅炉设备及系统概况.根据过热器系统运行时蒸汽温度、受热面金属壁温分布、各级过热器减温水用量对过热器存在的热偏差进行说明,并从锅炉燃烧方式、过热器受热面布置、过热器出口系统管道布置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热偏差的原因,提出了改造建议.实践表明:改造后过热器各分支总温升偏差由39.2K降低到14.6 K.【期刊名称】《发电设备》【年(卷),期】2014(028)003【总页数】5页(P173-177)【关键词】锅炉;单炉膛双切圆;过热器;热偏差;管道布置;交叉【作者】魏刚;冯智宇;苏大鹏;刘伟【作者单位】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天津300480;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天津300480;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天津300480;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天津3004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223.32对于切圆燃烧方式的锅炉,炉膛上部和水平烟道内普遍存在烟气流速偏差和温度偏差,由此带来过热器和再热器热偏差。
随着锅炉容量的增大,上述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某电厂3 102t/h超超临界参数锅炉自投产以来,在炉膛上部和水平烟道区域布置的受热面一直存在较大的热偏差,过热器各分支减温水使用量严重不平衡,对锅炉的长期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笔者对该锅炉过热器热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造措施,获得明显效果。
1 锅炉设备及系统1.1 锅炉主要参数该3 102t/h锅炉型号为SG-3102/27.56-M54X,锅炉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
表1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605主蒸汽压力/MPa 27.46主蒸汽流量/(t·h-1)3 102过热器各级减温水量/(t·h-1)156.5/52.6/39.0再热蒸汽出口压力/MPa 6.21再热蒸汽出口温度/℃603再热蒸汽流量/(t·h-1)2 563再热器减温水量/(t·h-1)主蒸汽温度/℃01.2 过热器系统按蒸汽流程,过热器分为五级,分别为包覆墙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和末级过热器。
350MW超临界锅炉排烟温度偏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李广伟【摘要】针对350 MW超临界锅炉试运行期间排烟温度高的问题,结合试验数据和运行参数,从空气预热器、锅炉系统、煤质、运行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机组排烟温度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为类似问题提供借鉴.【期刊名称】《发电设备》【年(卷),期】2017(031)002【总页数】4页(P117-120)【关键词】空气预热器;排烟温度;调温风;煤质【作者】李广伟【作者单位】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南京2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223.7某电厂2号锅炉是根据Alstom自有技术设计、制造的350 MW超临界锅炉,采用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П形、四角切向燃烧、平衡通风、固态排渣、侧煤仓布置、高强螺栓连接的全钢构架悬吊变压直流锅炉。
自2015年10月试运行以来,一直存在排烟温度严重偏高的问题,且随着环境温度不断升高,排烟温度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但是与其同期建设的1号锅炉并不存在此类问题,排烟温度接近设计值。
笔者通过现场测试与DCS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手段,详细分析了造成该锅炉排烟温度偏高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措施。
2016年1月,2号机组在350 MW负荷下共进行了两次锅炉热效率平行试验。
工况1下,A、B两侧的实测排烟温度分别为135.73 ℃和133.01 ℃,修正后分别为140.70 ℃和137.01 ℃;工况2下,A、B两侧实测排烟温度分别为136.16 ℃和133.18 ℃,修正后分别为140.92 ℃和137.10 ℃。
两个工况下,修正后的A侧排烟温度平均值为140.81 ℃,高于设计值(126.1 ℃)14.71 K,修正后B侧排烟温度平均值为137.05 ℃,高于设计值(126.1 ℃)10.95 K。
各负荷下,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温分布见图1。
图1中测点编号为由炉右往炉左编号,即从A侧往B侧。
1~7号为A侧测点,8~14号为B侧测点。
防止锅炉受热面管壁超温技术措施1.在锅炉启动及停运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机组启停曲线进行,再热器未通汽时,要控制炉膛出口烟温小于538℃,严禁超温运行。
2.锅炉启动点火前,必须经化学化验炉水水质合格,否则不允许点火,防止锅炉受热面因结垢而超温。
3.锅炉点火后汽包水位保护必须投入运行,在锅炉点火前配合热工做汽包水位保护定值传动,保证保护动作准确可靠,严禁锅炉满水、缺水运行。
4.加强运行监视与调整,使火焰中心不偏斜,保持两侧烟温差小于50℃,汽温差小于15℃,维持锅炉正常的主、再热蒸汽温度,严禁锅炉超温运行。
5.锅炉运行中必须保证炉底水封完好,防止由于炉底水封不严漏风使火焰中心上移或偏斜,造成管壁温度超限。
6.锅炉运行中在保证氧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上层二次风量,减小下层二次风量,降低炉膛火焰中心高度,使炉膛出口烟温适当降低。
7.合理控制氧量,按照给定的氧量曲线进行调整,避免锅炉高负荷下缺氧运行,防止燃料缺氧燃烧产生还原性气体降低灰份的软化温度,而引起炉膛结焦造成受热面超温。
8.在保证锅炉总燃料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下层磨煤机的煤量,减小上层磨煤机的煤量,适当降低炉膛火焰中心高度,使炉膛出口烟温适当降低。
9.锅炉正常运行中,按规程规定进行锅炉各受热面吹灰,吹灰时应保证吹灰蒸汽参数正常,并比较吹灰前后参数变化分析炉膛结焦情况,防止受热面积灰、结渣造成受热面超温;吹灰结束后,在控制屏及就地确认吹灰器已经全部退出且锅炉吹灰电动门及调节门全部关闭严密。
10.定期化验煤粉细度,保证其在合适范围内,防止煤粉过粗,使炉膛火焰中心上移,造成受热面金属壁温升高。
11.锅炉各受热面金属壁温经调整后仍超过报警值时,为保证锅炉运行安全,运行人员应坚持保设备的原则,必须采取降低锅炉负荷每次降20MW负荷后观察,直至锅炉受热面的金属壁温低于其相应的报警温度,严禁在锅炉受热面超温的情况下强带负荷。
12.在机组高加退出运行、煤质变化等工况变化导致汽温、壁温难以控制时,机组带负荷应以满足汽温壁温不超限为前提。
锅炉受热面壁温分布
锅炉受热面壁温分布是指锅炉受热面各部分的壁温分布情况。
它与锅炉的燃烧、传热、热负荷、结构等因素有关,同时也受到运行操作条件的影响。
一般来说,锅炉受热面壁温分布从高温到低温依次分布,高温区域位于水冷壁部分,低温区域位于炉膛四周的包墙式受热面。
包墙式受热面管子外侧布置有轻型膨胀保温层,它可以减少热损失,限制烟气和炉膛外壁温差的增大。
在锅炉中,壁温的区域是水冷壁,的是锅筒。
在炉膛上部,烟气出口附近的烟温较高,壁温也相应较高。
而在远离烟气出口的地方,受热面管子外表的平均温度较低。
总的来说,锅炉受热面壁温分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在实际运行中,需要密切关注壁温分布的情况,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壁温测量装置安装说明
前言:为保证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壁温测量装置正确安装,保证壁温测量正确
无误,为锅炉运行提供正确依据,确保锅炉安全运行,根据锅炉厂图纸和有关
资料特编写本说明。
一、壁温测点的编号原则
管屏的编号:面对锅炉前墙,从左侧墙至右侧墙横向第1排为#1屏,其余
以此类推。
(与集箱布置位置无关)
同屏管子的编号:每屏的外圈管均定为#1管,其余以此类推。
二、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壁温布置
(进入控制室的热电偶总共294个测点,其中出口286点,进口8点)
1、一级过热器:(进口悬吊管共89排,每排7根;下管屏22排,分前、后墙,每排14根)
进入控制室的热电偶共52点
1.1 位于第20排上第#1—#14管(前墙、后墙共26点,其中#14管已包含在下
面的第20排中)。
一般情况下#20排温度偏高。
1.2 位于横向第1,3,5,8,15,18,20,22排的第#14管(前墙、后墙共16
点)。
同屏#14管温度最高。
1.3 位于横向第11、12排的第#5、#6管(共8点)。
该管易堵垃圾。
1.4 进口炉外测点:第23、67排第#1管(共2点)
注:出口管的测点编号由下往上为#1管(外圈管),其余依此类推;
进口管的测点编号由上往下为#1管(外圈管),其余依此类推。
2、二级过热器:(上管组共178排,每排7根; 下管组共89排,每排14根)
进入控制室的热偶共41点。
2.1位于第15和75排上第#1,#3,#5,#7,#9,#11,#14管(共12点,其
中#1管已包含在下面的第15和第75排#1管中),一般情况下#15、#75排温度偏高。
2.2位于横向第
1,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89排的第#1管(共19点),同屏#1管温度最高。
2.3位于横向第22、23、67、69排的第#6、#7管(共8点)。
该管易堵塞垃圾。
2.4 进口炉外测点:第45、134排第#1管(共2点)
注:出口管的测点编号由下往上为#1管(外圈管),其余依此类推;
进口管的测点编号由上往下为#1管(外圈管),其余依此类推。
3、三级过过热器:(共22排,每排38根)
进入控制室的热电偶共72点。
3.1位于第6和17排上第
#1,#3,#5,#7,#9,#11,#13,#15,#17,#21,#23,#25,#27,#29,# 31,#33,#35,#38管(共38点),一般情况下#6、#17排温度偏高。
3.2位于横向第1—22排的第#13管(共22点),同屏#13管温度最高。
3.3位于横向第1,3,5,8,10,14,16,18,20,22排的第#1管(10点),
同屏#1管温度次高。
3.4位于横向6、17排的第#9管(共2点,已包含在上面测点中)。
该管易堵塞
垃圾。
3.5进口炉外测点:第5、15排第#13管(共2点)
注:出口管的测点编号由上往下为#1管(外圈管),其余依此类推;
进口管的测点编号由下往上为#1管(外圈管),其余依此类推。
4、一级再热器:(共178排,每排8根)
控制室的热电偶共33点。
4.1位于第28和150排上第#1,#3,#5,#8管(共8点),一般情况下
#28、#150排温度偏高。
4.2位于横向第
1,8,14,22,29,38,44,52,59,74,89,104,119,126,134,140,149,156,164,170,178排的第#8管(21点),同屏#8管温度最高。
4.3位于横向第89、90排的第#4、#5管(共4点)。
该管易堵塞垃圾。
注:出口管的测点编号由下往上为#1管(外圈管),其余依此类推。
5、二级再再热器:(共44排,每排24根)
进入控制室的热电偶共96点。
5.1位于第5和40排上第
#1,#3,#5,#7,#9,#11,#13,#15,#17,#21,#24管(共22点),一般情况下#5、#40排温度偏高。
5.2位于横向第1—44排的第#5管(共44点),同屏#5管温度最高。
5.3位于横向第
1,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4排的#1管(共16点),同屏#1管温度次高。
5.4位于横向第11、12、33、34排的#11、#12、#13管(共12点)。
该管易堵
塞垃圾。
5.5进口炉外测点:第12、33排第#1管(共2点)
注:出口管的测点编号由上往下为#1管(外圈管),其余依此类推;
进口管的测点编号由下往上为#1管(外圈管),其余依此类推。
三、工地需补装的测点(总共26点,其中连接管出口18点,进口8点)
1、安装位置及材料
1.1二再进口(2点):
#12屏#1管[序1(740538A1-05001)],管材12Cr1MoV。
#33屏#1管[序25(740538A1-05025)],管材12Cr1MoV。
提供的管座2件(临D2009-10-3-1)材料12Cr1MoV,螺栓2件(740538-A1-07098)
安装位置为连接管下往上第1根,具体见临D2009-10-3附图。
1.2 二再出口(14点):
#5屏#19管[序31(740538A1-07031)],管材T92,连接管上往下第19根。
#40屏#19管[序55(740538A1-07055)],管材T92,连接管上往下第19根。
#11屏#11、12、13管[序号36、44、29(740538A1-
07036、07044、07029)]
#12屏#11、12、13管[序号84、92、77(740538A1-
07084、07092、07077)]
#33屏#11、12、13管[序号12、20、5(740538A1-
07012、07020、07005)]
#34屏#11、12、13管[序号60、68、53(740538A1-
07060、07068、07053)]
上述管材均为T92,安装位置为连接管上往下第11、12、13根。
提供的管座14件(740538-A1-07097),材料SA185-F92,螺栓14件(740538-A1-07098)。
工地焊接管座详图见740835-E1-07组件图。
,
1.3 一过进口(2点):
#23屏#1管[序12(540538A1-01012)],管材12Cr1MoV。
#67屏#1管[序5(540538A1-01005)],管材12Cr1MoV。
提供的管座2件,临D2009-10-2-1材料12Cr1MoV,螺栓2件,540538-A1-03026
安装位置为连接管上往下第1根,具体见临D2009-10-2附图1所示。
1.4 二过进口(2点):
#45屏#1管[序14(540538A1-04014)],管材T91。
#134屏#1管[序28(540538A1-04028)],管材T91。
提供的管座2件(540538-A1-06030),材料SA185-F92,螺栓2件
(540538-A1-06031)。
安装位置为连接管上往下第1根,具体见临D2009-10-2附图2所示。
1.5 三过进口(2点):
#5屏#13管[序26(540538A1-07026)],管材T92。
#15屏#13管[序64(540538A1-04064)],管材T92。
提供的管座2件(540538-A1-09077),材料SA185-F92,螺栓2件
(540538-A1-09078)。
安装位置为连接管下往上第13根,具体见临D2009-10-2附图3所示。
1.6 三过出口(4点):
#6屏#1、19管[序58、76(540538A1-09058、09076)],管材#1-
HR3C,#19-T92。
#17屏#1、19管[序20、38(540538A1-09020、09038)],管材#1-
HR3C,#19-T92。
提供的管座4件(540538-A1-09077),材料SA185-F92,螺栓2件
(540538-A1-09078)。
安装位置为连接管上往下第1、19根,工地焊接管座详图见740835-D1-09组件图。
2、安装工艺:见附件。
3、安装方法:有二种,一是先将管座按要求焊在连接管上,然后再安装连接
管。
二是先将连接管安装好,然后再按要求将管座焊在连接管上。
建议采用第一种方法。
四、壁温测点(管座)及热电偶安装的工艺要求(详见附图)
1、热电偶应插入管座中间,不能穿出管座(因管座的槽是贯通的),用螺栓
稍稍拧紧,再将热电偶引出段约150mm贴紧管子并用铁丝固定牢,最后将热电偶引出保箱外面。
2、管座包括贴紧管子一段的热电偶必须单独保温。
可用硅酸铝棉,保温厚度
不小于100mm,保温应严实,并用铁丝固定牢固,防止脱落。
3、为确保热电偶安装编号准确无误并与DCS画面一致,要求制定相应的施
工措施。
4、本工艺要求列入质量验收三级(施工、监理和建设方)。
谏壁发电厂基建工程部锅炉专业
2010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