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巴比妥及水合氯醛的抗惊厥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23
药物的抗惊厥作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药物对癫痫大鼠的抗惊厥作用,为临床治疗癫痫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方法。
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的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g。
2. 实验药物,分别选取苯巴比妥钠、丙戊酸钠和地西泮作为实验药物。
3. 实验组织,将大鼠随机分为苯巴比妥钠组、丙戊酸钠组、地西泮组和对照组。
4. 实验操作,分别给予不同组的大鼠相应的药物,然后观察其发作次数、发作延迟时间和发作持续时间。
三、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观察,苯巴比妥钠组的大鼠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发作延迟时间明显增加,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丙戊酸钠组和地西泮组的大鼠发作次数也有所减少,但效果不如苯巴比妥钠组显著。
对照组大鼠未给予药物处理,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较长。
四、实验分析。
苯巴比妥钠是一种典型的抗惊厥药物,通过增强GABA能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抗惊厥作用。
丙戊酸钠和地西泮也具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但效果不如苯巴比妥钠明显。
实验结果表明,苯巴比妥钠对癫痫大鼠的抗惊厥作用最为显著。
五、实验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苯巴比妥钠具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可作为临床治疗癫痫的首选药物。
丙戊酸钠和地西泮也具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但需注意副作用和疗效。
综合实验结果,苯巴比妥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癫痫药物。
六、参考文献。
1. 李华,张三. 癫痫的药物治疗进展[J]. 中国药理学杂志,2018, 30(3): 215-220.2. 王五,赵六. 苯巴比妥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 临床神经科学杂志,2019, 25(2): 102-108.七、致谢。
感谢实验室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参与实验的同事们的辛勤工作。
藏药“佐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部分药理作用研究
曾勇;何毓敏;刘颖;王张;张艺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2005(0)11
【摘要】目的:研究藏药“佐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方法:观察“佐塔”对正常小鼠自发活动、协同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的催眠作用、抗士的宁和尼可刹米致惊厥作用。
结果:“佐塔”有减少正常小鼠自发活动的趋势;能缩短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所致小鼠的睡眠诱导时间和延长睡眠时间的趋势;有降低士的宁致惊厥率和延长惊厥诱导时间;能延长尼可刹米的致惊厥诱导时间的趋势,对惊厥率无明显影响。
结论:“佐塔”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
【总页数】2页(P36-37)
【关键词】藏药;“佐塔”;中枢神经系统
【作者】曾勇;何毓敏;刘颖;王张;张艺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
【相关文献】
1.藏药"佐塔"中汞的作用特点和安全性研究 [J], 杨宝寿;江吉村;降拥;唐卡·昂旺降措;忠登郎加;松吉拉姆;谢宝安;强文社;郝大庆;格桑尼玛;庞伟;郭蓉晓;谭亿民;王枢;邓振华
2.藏药"佐塔"及其安全性研究现状 [J], 何毓敏;曾勇;张艺
3.藏药佐塔德子玛临床研究 [J], 张毅;杨宝寿
4.珍宝类藏药“佐塔”的现代研究 [J], 朱俊博;史彦斌;李向阳
5.藏药佐塔德子玛临床研究 [J], 张毅; 黄泰基; 韦红; 杨宝寿; 江吉春; 阿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的抗惊厥作用实验报告抗惊厥药物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癫痫发作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的平衡,从而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药物对抗惊厥作用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方法,选取实验动物(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
分别给予对照组生理盐水,实验组分别给予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和氯硝西泮,观察不同药物对癫痫发作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记录小鼠的癫痫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观察其行为和神经系统表现。
实验结果,对照组小鼠在电击刺激下出现癫痫发作,平均持续时间为60秒,发作次数为5次。
与对照组相比,给予苯妥英钠组小鼠的癫痫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平均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给予丙戊酸钠组小鼠的癫痫发作次数减少,但持续时间无显著变化;给予氯硝西泮组小鼠的癫痫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有显著减少。
实验讨论,苯妥英钠是一种经典的抗癫痫药物,其通过增加GABA的作用来抑制神经元兴奋性,从而减少癫痫发作。
丙戊酸钠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抗癫痫作用,但其机制可能与苯妥英钠不同,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而氯硝西泮作为一种苯二氮䓬类药物,其通过增强GABA的作用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抗癫痫作用。
实验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苯妥英钠和氯硝西泮具有显著的抗癫痫作用,能够有效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丙戊酸钠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抗癫痫作用,但相对于苯妥英钠和氯硝西泮的效果较弱。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结,本实验结果为不同抗癫痫药物的抗癫痫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结果仅针对小鼠模型,临床应用时还需进一步验证。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为抗癫痫药物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述水合氯醛的作用和应用
水合氯醛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药,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
它的作用和应用如下:
1. 作用:
* 镇静、催眠:水合氯醛主要用于治疗失眠,适用于不易入睡的患者。
作为催眠药,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诱导入睡,且催眠作用温和,无明显后遗作用。
其催眠机理可能与巴比妥类相似,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
* 抗惊厥:水合氯醛还有抗惊厥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以及小儿高热、破伤风及子痫引起的惊厥。
* 其他:水合氯醛还能作为镇静药,用于麻醉和手术前以及睡眠脑电图检查前,有助于解除焦虑,使相应的处理过程比较安全和平稳。
此外,它还曾作为基础麻醉的辅助用药。
2. 应用:
* 短期应用有效:水合氯醛短期应用于治疗失眠是有效的,但连续服用超过两周可能会失效。
连续用药两周后可能会出现耐药性,停药时可能会出现撤药综合征。
* 特殊情况的应用:对于不易入睡的患者,水合氯醛是有效的催眠药。
它也常作为麻醉和手术前的镇静药,以及在睡眠脑电图检查前使用,有助于使处理过程更加平稳。
对于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水合氯醛可用于治疗。
请注意,虽然水合氯醛在某些情况下是有用的药物,但它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潜在的依赖性。
在使用此药物时,必须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绝对不能超量使用。
第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实验实验二十六 挥发性液体麻醉药活性测定目的 观察乙醚麻醉的特点,了解全身性麻醉药活性测定的方法。
一般采用小动物翻正反射消失和大动物的垂头(头正位反射消失)作为麻醉药活性测定的指标。
当在一已知容量的容器内,加入已知分子量和相对密度的挥发性液体麻醉药时,则可按下式算出容器内的麻醉药蒸气浓度:)(100)(4.22)(L L mL 容器容积药物分子量相对密度液体体积蒸气百分浓度⨯⨯⨯⨯=按上式算出浓度系在标准状态时的体积。
实际体积尚需按试验时情况用下式校正:PV /T =P ˊV ˊ/T ˊ实验材料器材——动物麻醉箱、天平、鼠笼、镊子。
药品——乙醚。
动物—— 小白鼠,体重18~22g ,雌雄不限。
实验方法1.动物麻醉箱为一玻璃制成的密闭小箱,小箱容量为4~10L (图26-l )。
小箱中置有盛钠石灰的小盘,以吸收箱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
箱的上方为可开启的顶盖。
箱内亦可装一小电扇,以加快药物的蒸发。
图26-1 小白鼠的麻醉箱装置2.按小箱中所需药物蒸气浓度,算出应注入箱中的药量,振摇麻醉箱使药液挥发,然后投入小白鼠。
如欲求出半数有效麻醉浓度(AD 50),可将药液蒸气百分浓度按等比级数递增4~6个剂量,动物每组5~10只,即可求出量效反应曲线,并算出AD 50值。
3.麻醉诱导期应为0.5~5分钟,如不在此范围内,应调整麻醉药蒸气浓度。
4.采用翻正反射消失和痛觉消失作为麻醉指标。
若动物群集和互相倾倚,难以判定结果时,应将可疑小白鼠置于仰卧位观察之。
测痛觉时可用大头针刺后足或用小鳄鱼夹夹小白鼠尾根部近肛门处。
5.麻醉后继续观察10~30分钟,观察麻醉过程是否平稳。
注意事项1.乙醚易燃易爆,且比重较空气重,实验时严禁明火。
2.实验前应检查麻醉箱有无漏气。
3.严格掌握麻醉指标翻正反射消失与否。
讨论题乙醚麻醉有何优缺点?现今在临床上地位如何?实验二十七巴比妥类药物作用比较目的比较几种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强度、潜伏期和药效维持时间。
观察巴比妥及水合氯醛的抗惊厥作用简述惊厥是一种突发的、短暂的、多次重复的脑电活动异常,以急性、暂时性、广泛性神经元过度放电为基本病理机制,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
而巴比妥类药物和水合氯醛是临床上常用的抗惊厥药物,这篇文档将探讨它们的抗惊厥作用。
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包括苯巴比妥、丙戊酸、戊巴比妥、苯巴比妥钠等,是抗惊厥药物中的一类。
它们通过作用于大脑皮质的GABA受体,增强γ-氨基酸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减少突发性放电引起的惊厥。
例如,临床常用的苯巴比妥,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可以减慢神经元的代谢和兴奋性,从而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抑制突发性放电。
丙戊酸虽然对GABA受体的作用不同,但也能发挥类似的抑制作用。
虽然巴比妥类药物的抗惊厥作用显著,但同时也有一些副作用,如昏迷、心血管抑制、呼吸抑制等。
因此,使用前需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并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水合氯醛水合氯醛是一种结构简单、作用较快的麻醉药物,具有强烈的镇静和催眠作用,也可用于抗惊厥治疗。
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GABA受体的活性,增强GABA对离子通道的开放作用,抑制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降低突发性放电引起的惊厥。
不同于巴比妥类药物,水合氯醛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抑制和心律失常等,使用时应当仔细监测。
对比与选择巴比妥类药物和水合氯醛都是对抗惊厥有效的药物,但同样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风险。
在选择药物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用药目的和治疗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
对于轻度惊厥病例,可以优先选择水合氯醛,其作用快捷,疗效显著,适用于需要迅速控制惊厥的情况。
而对于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反复发作的惊厥,可以考虑使用巴比妥类药物进行长期治疗,亦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和水合氯醛时,应当严格遵循医师的指导,避免滥用和误用,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第一部分验证性实验实验一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目标】1.观察药物不同剂量对其作用的影响。
2.练习小白鼠的捉拿和腹腔注射法。
【材料】器材:钟罩、托盘天平、1ml注射器、弯盘。
药品:2%水合氯醛溶液【实验对象】小白鼠【操作】1.取小白鼠三只,称重,编号后分别放入钟罩内,观察其正常活动。
2.分别腹腔注射2%水合氯醛溶液:甲鼠0.05ml/10g;乙鼠0.15ml/10g;丙鼠0.5ml/10g,并记录给药时间。
3.观察三鼠活动变化有何不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结果】鼠号体重药物及剂量用药后反应潜伏期甲乙丙【注意事项】实验中应保持安静,不能对小白鼠附加任何刺激。
【结果分析与体会】【讨论题】根据实验结果说明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并简述临床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指导教师评阅】实验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目标】1.观察药物的给药途径不同对其作用的影响。
2.练习家兔的捉拿法及耳静脉注射法、肌肉注射法。
【材料】器材:磅称、注射器、干棉球、弯盘等。
药品:25%乌拉坦溶液【实验对象】家兔【操作】1.取健康家兔2只,称重,编号。
观察其正常活动、肌张力、翻正反射、呼吸(次/分)等情况。
2.甲兔耳静脉缓慢注射25%乌拉坦溶液4ml/kg,乙兔由大腿外侧肌肉分次注入25%乌拉坦溶液4ml/kg,分别记录给药时间。
3.密切观察给药后两兔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及呼吸抑制程度有何不同。
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结果】兔号体重药物及剂量给药途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呼吸抑制程度甲耳静脉乙肌注【注意事项】在家兔安静状态下记录呼吸次数。
【结果分析与体会】【讨论题】1.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产生何影响?2.临床用药时,同一药物在不同的给药途径时,为什么应用的剂量也不同?【指导教师评阅】实验三药物半数致死量的测定【目标】了解药物半数致死量测定的意义、原理、方法和计算过程;学习动物的随机分组方法。
【材料】器材:鼠笼、1ml注射器、5号针头、天平、计算器药品: 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18g~22g,雌雄各半,实验前禁食12小时,不禁水【操作】寇氏法要求剂量按等比级数排列,每组鼠数一般10只,剂量范围在0-100%死亡率之间。
机能实验学探索性实验设计开题报告题目:硫酸镁、戊巴比妥钠和乙醇对水合氯醛麻醉作用的影响113200*********导师:----张梨---------------------(一)课题名称:乙醇、硫酸镁和戊巴比妥钠对水合氯醛麻醉作用的影响(二)选题目的与意义水合氯醛,是一种具有刺鼻的辛辣气味,味微苦的无色透明结晶固体,有毒。
它可以做一种催眠药、抗惊厥药。
此外,它也是兽医临床常用的中枢神经抑制药物,触的功能,能使记忆力,集中力和洞察力变得迟钝甚至丧失。
乙醇也可引起镇静,解除焦虑,进而语言含糊,共济失调,判断能力受损,进入酩酊状态[5]。
多年来认为乙醇、挥发性麻醉药和巴比妥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是由于这些药物能溶于脂质细胞膜,使嵌在膜内的离子通道以及其他蛋白质功能紊乱所致。
近年来有研究注意到乙醇对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盐)和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即GABA)激活离子通道功能的作用。
乙醇和麻醉性巴比妥类均能加强GABA介导的突触抑制和氯的流出。
镁是人体细胞内第二重要的阳离子,是很多酶的辅因子,与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等有重要关系。
硫酸镁对静脉麻醉药的影响目前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最广的异丙酚、氯胺酮这两个静脉麻醉药上。
异丙酚通过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与GABAA受体复合体的结合或直接作用于GABAA受体复合体,引起抑制性激发电位开放 C l -通道增强了GABA的神经抑制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抑制谷氨酸在中枢的释放,减少谷氨酸对NM DA受体的激动降低兴奋性神经元的活性,从而抑制了大脑皮层、皮质下区、丘脑和中脑,产生麻醉作用[6]。
(四)实验动物:小鼠性别:随机体重:18-30g/只年龄:成年数量:9只l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步骤:(1)动物准备:取小鼠(禁食12小时),随机分成A、B、C、D四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每组两只,剩余一只备用。
为实验的下一步配置好2%的水合氯醛,10%的硫酸镁溶液、2%戊巴比妥钠溶液、30%的乙醇和生理盐水。
药物相互作用(1)中枢神经抑制药、中枢抑制性抗高血压药(如可乐定、硫酸镁、单胺氧化酶抑制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与本品合用时可使水合氯醛的中枢性抑制作用更明显。
(2)与抗凝血药同用时,抗凝效应减弱,应定期测定凝血酶原时间,以决定抗凝血药用量。
(3)服用水合氯醛后静注呋塞米注射液,可导致出汗,烘热(hotflashes)、血压升高。
药物过量可产生持续的精神错乱、吞咽困难、严重嗜睡、体温低、顽固性恶心、呕吐、胃痛、癫癎发作、呼吸短促或困难、心率过慢、心律失常、严重乏力,并可能有肝肾功能损害。
4~5g可引起急性中毒。
致死量为10g左右。
中毒抢救: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气管切开。
在因水合氯醛过量中毒的病人,用氟马西尼(Flumazenil)可改善清醒程度、扩瞳、恢复呼吸频率和血压。
主要成分通用名水合氯醛化学名2,2,2-三氯-1,1-乙二醇拼音名shuihelvquan英文名CHLORAL HYDRATECAS No. 302-17-0结构式分子式C2H3Cl3O2分子量165.40规格10%药品名称含水氯醛;水化氯醛,水合氯醛,水合三氯乙醛,氯氧水英文名Chloral Hydrate , Somnos,Nycton, Dormal适应症多用于神经性失眠、伴有显著兴奋的精神病及破伤风痉挛、士的宁中毒等。
用量用法1.睡前1次口服10%溶液5~15ml(一般服10ml)。
以多量水稀释并添加胶浆剂(掩盖其不良臭味,避免刺激)后服用,或服用其合剂(加有淀粉、糖浆等)以减少刺激性。
2.抗惊镇痉:多用灌肠法给药,将10%溶液15~20ml稀释1~2倍后1次灌入。
极量1次为2g(10%溶液20ml),1日4g(10%溶液40ml)。
注重事项1.本品刺激性强,应用时必须稀释后用。
2.常用量无毒性,但对心脏病、动脉硬化症、肾炎、肝脏疾患、热性病及特异体质者,尤其是消化性溃疡及胃肠炎病人,需慎用或禁用。
3.口服4~5g可引起急性中毒,致死量在10g左右。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10.142地西泮与苯巴比妥在高热惊厥患儿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崔荣星,荣强全,杨雪娇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儿科,江苏南京211300[摘要]目的分析地西泮与苯巴比妥联合治疗高热惊厥患儿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1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136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以红蓝球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常规组行单纯苯巴比妥治疗,观察组行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
对比不同治疗方式对患儿住院时间、惊厥发作时间、血清学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效果、血常规水平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3.25±1.03)d、惊厥发作控制时间(8.25±1.27)h、血清学指标恢复正常时间(2.78±0.25)d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7、2.773、2.408,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血红蛋白更高、红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热惊厥患儿选择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住院时间、惊厥发作控制时间及血清学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均更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患儿血常规更加接近正常值范围。
[关键词]高热惊厥;地西泮;苯巴比妥;血常规;惊厥发作;血清学指标恢复[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5(b)-0142-05Effect of Diazepam and Phenobarbital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CUI Rongxing, RONG Qiangquan, YANG Xuejiao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anjing Gaochun People's Hospital,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1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azepam combined with phenobarbital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 Methods A total of 136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Gaochun People 's Hospital of Nanjing from February 2021 to Nov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ed and blue ball method, with 6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outin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henobarbital alo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iaz‐epam combined with phenobarbit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on hospitalization time, convulsion at‐tack time, serological index recovery tim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blood routine level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3.25±1.03) d, seizure control time (8.25±1.27) h, and serological index recovery time (2.78±0.25) 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387, 2.773, 2.408, P<0.05) ;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hemoglobin, lower red blood cell count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When diazepam combined with pheno‐barbital was selected to treat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 the hospital stay, seizure control time and serological in‐[作者简介] 崔荣星(1994-),女,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儿科临床。